无贼安宝和安娜结局:道德群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10:11

【仁】

仁 是至高道德的境界和准则,仁是以天地之胸怀,日月之光辉,至公至慈,为人类造福,故仁者以天地日月为师。

仁为修身养性之本。仁是人的善良本性的展发,是人自觉的道德意识。仁者爱人,以仁慈之心待人,见人困苦危难而不惜身命援助,故人皆爱之,仁则得众。以仁慈之心接物,则节俭财用,珍惜物命,亲和万物。

仁是养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乃永久兴旺之根源。

 

三皇开宇

天皇伏羲(xī)大帝,太昊(hào:广大无边)伏羲氏,风姓,都于陈。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yáo: 交错和变化)应气,凡二十四气。

消息祸福以制吉凶,结绳而为网罟(gǔ:网)以畋(tián:打猎)以渔。继天而王,故曰天皇。

地皇神农炎帝,神农氏,姜姓,都于鲁。古者民茹(rú:吃)草饮水食生肉,多疾病伤毒之害,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播种五谷,作陶冶斧斤,垦草莽,尝百草之味,察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以火德王,故称炎帝。

人皇轩(xuān)辕(yuán)黄帝,轩辕氏,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长而敦(dūn:忠厚)敏,成而聪慧。黄帝处事公正,执法严明,为民造舟车,建宫室,制乐器,作干支,造文字,缝制衣裳,制度量衡。除邪恶,蚩(chī:一种姓氏)尤作乱,黄帝征师诸侯,战于涿(zhuō)鹿之野,擒杀蚩尤。黄帝修德振兵,抚万民,安四方,扫邪逆,天下大治,人民安乐。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义】

义 是人的道德本性之一。义是裁断事物公正合理的准则。义是辨别正邪的航标,是人生道路的指南针。义是区别正与邪,区分善和恶,分清是与非,预示人生事业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走邪道者短暂,走正道者长久。邪恶的事业必然失败。正义的事业终将成功。

天之生人,义利并存,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利二者应有机统一。个人的得失利害应受义的制约,以义制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以义胜利。

义的核心是以人民的幸福为原则,为人谋利是道义,合义之利是公利,即是善。损人利己,违法乱纪即是恶。人应行正道,持正义,重情义。

关圣帝君

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人,自幼秉(bǐng:保持)承家学,喜读《易》和《春秋》。梗(gěng:耿直、刚正)亮有雄气,性豪义。与刘备、张飞三结义,情同手足。从刘备起兵,东征西讨,不避艰险,屡立战功。

建安五年,刘备兵败,关羽护嫂屈居曹营,操持坚定,忠义大节,深受曹操钦佩。得知刘备下落,即封金挂印,过关斩将,千里寻兄,历尽艰辛。归刘后拜为荆州牧,独督荆州。关羽大展神威,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威震华夏。后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兵俘获,卒(zú:大夫死亡 )于湖北当阳,追谥(shì:加封)汉寿亭侯。

关羽历代屡有加封,已成为忠义的化身。尊称为“关帝”、“武圣人”、“关公”。两旁侍(shì:在尊长旁边陪着)立者为关平、周仓。

 

【礼】

礼 包含谦让、恭敬、礼貌、诚实、耿直、公正、光明、勇敢、高贵的品质和各种礼节与仪式。

“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起源。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智,事无礼则不兴,国无礼则不宁。人依礼而行才能养心、修身、齐家、处世、创业。

礼依自然而生,能增长人的本性、节制人的末性,导顺制逆,循礼而致和。人依礼而行,行住端庄,坐卧周正,语言清晰,身正而心欢,浩然正气自生。

人能循礼,则智慧通达,心身康泰,社会安定,天清地泰,瑞气祥和。

 

周    公

周公,姬(jī)姓,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辅武王伐纣(zhòu:商代暴君)灭商,有大功。武王卒,成王年少,周公代理政事,平息管叔、蔡叔与纣子武庚(gēng)联合东夷部族叛周之乱。后辅佐成王,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制礼作乐”,制定完备的典章制度,称“周礼”或“周公之典”,对后世影响深远,贡献巨大。

 

孔    子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少贫、好学、问礼于老子,学乐(yuè)于苌(cháng)弘,学琴于师襄(xiāng)。中年开始授徒讲学,曾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后率门人周游列国,进道于诸侯,晚年返鲁,潜心于学问之道,后聚徒讲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重视周礼,把

“礼”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提倡“克己复礼”,教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自汉以后,其学说被奉为两千多年道德、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言论思想集于《论语》。

【智】

智 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思维境界。智有两种含义,一是作“知”解,即“知道”、“知德”、“知礼”;一是指聪明、睿智。

人之智慧而不失其德者,表里如一,为国为民,造福人类。人之智慧而失其德者,所思所行,损人利己,祸国害民,心自毁也。

智者能通宇宙万物,凡事能秉理而行,故“智者无惑”。智者既知人知理,也知命知运。知人,故善任;知理,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知命,于穷困处能通达;知运,故自强不息。皆人伦之理也。

智慧在明道积德中能不断地升华,即能达到无上之智慧,天人相应也。

姜子牙

姜尚(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字子牙,江苏东海人。年八十余垂钓渭滨,周文王访贤遇之曰:“吾太公望之久矣”,故又号太公望。载归立为太师。子牙尽心竭力辅佐文王,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

王卒,又辅佐武王兴周灭商,开周朝八百年基业。作《六韬(tāo:计策、谋略)》兵法。封于齐。

张  良

张良(?- 前186年),字子房,河南城父人,祖、父都是韩国宰相。秦灭韩,张良为韩报仇失败,逃至下邳(Pī:古国名),遇黄石公授其《太公兵法》。佐刘邦灭秦,运筹帷幄(wéiwò:军营的帐幕)

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封留侯。后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谥文成。

诸葛亮

诸葛亮(181- 234年),字孔明,山东琅(láng)琊(y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早年隐居隆中,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遂应请出山。佐备占荆、益二州,外结孙权,抵御曹操,内修政治,建

立蜀汉政权,任丞相,录尚书事。刘备卒,受托辅佐刘禅,励精图治,赏罚严明。七擒七纵,定南中,和戎越,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谥忠武侯。

刘伯温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年十四通春秋,工文章,尤精天文兵法。佐朱元璋灭陈友谅,擒张士诚,取中原,平西蜀,使天下一统。授太史令,任御史中丞,议定律令,设立卫、所,

屯驻军队。封诚意伯,谥文成。

 

【信】

信 是立身处事的准则,是维系家庭、单位、国家和平安定、兴旺长久的基石。信即信守诺言,诚言无欺,忠实于应承担的义务,言必信,行必果。与人相交,言而有信,信则人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背信弃义,败亡之源。自然运化不言而信。天地滋长万物,日月光照万物,四时运育,使万物生长化收藏,乃自然之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地万物之德是以信而成。信是念力的根源,本性凝聚

的展现。人以本性而发生,以念力而发长,修养道德,故人无信不立。以信取人,则上下有礼,朋友有义,互敬互爱,才能达到安定亲和、事业有成、永久兴旺、皆大欢喜之境。

 

曾子言出守信

曾参(约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尊称曾子,孔子弟子。山东费县人,对孔子思想理解精深,注重“内省”的修养方法与信的品德。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shù:众多)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提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是孔子的主要传道者之一,对孔子思想有所发挥,身体力行儒家的伦理道德,深受孟子推崇,历代尊奉为“宗圣”。著《大学》、《孝经》。

曾参言出守信。某日,曾妻将至集市购物,其子欲往。曾妻哄之曰,如不随,归则宰猪吃。其子信以为真。曾妻归,见曾参磨刀欲宰猪,止之曰,戏言何必当真!曾参曰,欺骗幼儿,即是教其说谎。于

是宰猪。曾参明知妻乃信口之言,仍言出必行,堪称守信标范。

 

【忠】

忠 是指真心诚意,始终如一地为公忘私,为国忘家,为人忘己,为义忘利,尽职尽责,尽思尽言,尽心尽力。是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作无愧于人,思无愧于心的高尚道德品质。

人欲尽忠,必先行孝,忠孝全,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万事如意,流芳百世。不忠不孝者,危身,辱祖,祸国害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遗臭万年。

忠是永恒的无私无欲的自然运化,是人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满门忠义

岳母是一位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岳飞能够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受益于慈母的刺字之教。她曾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教导他以民族危亡为重,做一个精忠报国,坚贞不屈,仁、

义、忠、孝的人,被尊为千古母教典范。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县)人。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二十岁从军,屡败金兵,大小百战,未尝一败,建立奇功。历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职,曾大败金兀术(zhú),直逼朱仙镇,后被赵构、秦桧陷害冤杀。孝宗时追谥武穆,封鄂王。

岳云,岳飞长子,将门虎子。自幼天资聪敏,膂(lǚ:脊梁骨)力过人,喜爱使枪弄棍。兵书战策,件件熟谙(ān:清楚),秉承父训,忠孝义勇。随父杀敌报国,屡立战功,英名播于四海。后与岳飞、张宪一道被秦桧害于风波亭。

【孝】

孝 是道德之源、智慧之泉、仁义之根、人伦之本。圣人根据孝敬父母的道理来尊敬他人,教化人们,启迪人之本性,制止末性。

孝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孝敬真情。尽孝者不但赡养父母,尊敬长辈,而且继承、遵守祖先合于道德的遗志和事业。

事父母能孝,干事业必忠。人能尽孝道于家,在外必能忠于事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是为大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诸德的基础。人若不孝,则很难取善于人,展发智慧,失去为人的基本道德,事业难以成功,偶尔成功也会很快消亡。人人尽孝,则善集邪消,国泰民安,宇宙祥和。

 

虞舜孝感动天

虞(yú:为当时的国号)舜,冀州人,瞽(gǔ:目盲)瞍(sǒu:长者)之子。母亲去世,父娶后妻,生弟名象。父亲为后妻所惑,每欲杀舜。舜力尽孝道,益持恭敬,毫无怨意。相传舜耕历山时,天鉴其

孝德,使象为之耕,鸟为之耘。父母感动,转为慈爱,远近传其孝名。尧帝闻其贤,妻以二女,禅以帝位。

 

禹王代父治水

禹,姓姒(sì),名文命,亦称大禹,夏禹。禹乃黄帝玄孙,为人敏捷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禹父鲧(gǔn)治水,九年而无功,舜帝诛(zhū:杀戮)鲧于羽山。大禹继父业而治水,劳身焦思。在外十三年,三过其家,不入其门。改其父鲧“堵塞”之法为“疏导”之术,导大河之水于湖海,再导沟壑(hè:深谷)之水入于大河。终治平水患,使百姓得卑湿之地以种五谷,而民得以足食。仁德播于海内,孝名闻于天下,百姓咸(xián:皆,全部)得其欢心。故称大孝之典范。

周文王喜忧因亲

周文王,姓姬(jī:一种姓氏)名昌。世居岐(qí:古地名)山,祖上累世积德行善,人民爱戴。文王继承祖业,发扬家风,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仁孝治国,使百姓遵法守礼,民风淳厚,国力强盛。

文王为世子时,每日必问安三次,鸡鸣而起,日中复往,日暮又至。父体安康,文王则喜;父有不适,文王则忧,操劳服侍,寝食不安。孝行至笃(dǔ:深厚),为世所称。

【廉】

廉 是高尚的品格,内在的精神力量。

廉指行正道,铁面无私,不苟合;行政令,秉公执法,不倾邪。品行方正,守法不失,执法不移。临事分明,不疑不惑。不懈于位,守职尽责,不苟取,俭约。

廉者以身作则,刚正不阿,彰善惩恶,为政宽惠,勤谨奉公,兴利除害,造福万民。

清廉者,人敬之,万代流芳,与天地共存。

 

包    公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进士,今安徽肥东县谢集乡包村人,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性耿直,与人不苟(gǒu: 轻率无原则)合,不伪辞色悦人,烈如秋霜。为我国著名的廉吏、清官。为官以断讼明敏正直著称。在家乡庐州任知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京师重地开封任知府时,令讼者直到堂前陈曲直。立朝刚毅、执法严峻,权贵闻者皆俱之。百姓誉之为“包青天”、“铁面包公”,卒谥孝肃,著有《包孝肃奏议》。

 

【勇】

勇 是不畏惧、勇敢、果断的品德和人生态度,是为正义的信仰而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气。

勇是本性对善的执著追求而产生的,她不依赖或奉承权贵,轻视各种物质利益和名誉,为正义的事业百折不回,不惜生命。

勇气与智慧相结合,以正义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才是大勇,真勇。为一己之私利,为追求名声,而置生命于不顾,乃小人之勇,必将遗臭于世。

勇而无礼义则乱。勇必须与礼义相结合才能展现她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