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毛囊炎怎么根治啊:潮阳区名胜古迹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48:27
  •  

1楼

【文光】

文光塔
     文光塔位于潮阳城区中心。塔的平面作八角形,坐北向南,属楼阁式,石砖筑造。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层。从地面进塔,可沿螺旋形石阶登上塔顶。每登一层,便可顺门户步出塔廊,欣赏四周景色。塔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后崩塌;宋咸淳二年(1266年),道人赵汝箎主持重修时,置千佛于塔内,故名“千佛塔”;明复建时,因地震放出毫光,时人以为是人文昌盛之兆,邑人吴仕训将塔更名为“文光塔”,沿用至今。塔门石匾大书“文光塔”三字,左边刻“嘉庆乙亥孟冬”,右边刻“豫章唐文藻立”。门的两边有知县唐文藻题的对联,左联“千秋文笔振金石”,右联“百丈光芒贯斗牛”。
     文光塔自明崇祯八年,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以来,几经修缮,其中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唐文藻主修工程为全面,1956年、1981年、1997年及2010年文化主管部门曾四度维修。现在基本保持砖石结构,以其建筑严紧著称于省内外。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岩
     西岩,原名“海潮古刹”、“西山海潮岩”,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塔山半山崖,面向练江**海。全寺面积约2000平方米,寺院房舍依山而建,上下交错,拱手而列,主要建筑物有“力隲堂”、“萧端蒙读书处”、“天地坛”、“北帝阁”4处。“力隲堂”的门匾“海潮古刹”为萧端蒙所题。该寺相传建于晋朝年间,为潮汕地区最早的岩寺。唐大历初年(766),名僧惠照居此,大颠、惟俨两禅师在此拜惠照为师。岩中有八景:大石室、狮腮须、狮角石、打座石、一板桥、和荫树、问潮井、酿泉阁。作为西岩胜迹之一的“萧端蒙读书处”是明代本县人萧端蒙幼年读书的地方。“读书处”为土木结构,一厅二房,前面有狮角石,左旁有和荫树,右侧有小桥作通行之径。建筑面积约45平方米,坐北向南。西岩为潮阳市保存最早的岩寺。岩寺内保存唐代名僧惠照、大颠等人活动旧址以及明代监察御史肖端蒙少年读书处,对研究历史有一定价值。现保存完好,1981年6月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保单位。


小北岩
     小北岩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东山北段的西侧山腰,即大北岩寺左侧,建筑形式属“四点金”式,左右各有厢房,岩前照壁为屏,与大北岩同属明代建筑,原貌基本保存。小北岩为潮阳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名胜古迹之一,是旅游胜地。上有近代知名人士题刻多处,对研究近代史及书法有一定的价值。1981年6月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风景区
     东山风景区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东约一公里处,景区内名胜古迹甚多,早在唐末宋初就有“东山八景”之说。这八景是:水帘亭、方广洞、栖云石、桐亭、望仙桥、聚圣塔、七星石、五雷坛。
     “水帘亭”也称曲水流,位于东山北坡,有水自半山而下,奔于积石喷作瀑布之状,如垂帘,先人因此筑亭,其间引以为流觞曲水,知县陈瑄始重修,至知县宋元翰复易以后,曲史陈公升又修石龙以驾飞泉。亭左有佥事江汇大书“云壑风泉”四字,及邑人陈大器的“观海”二大字。
     “方广洞”,位于紫云岩北侧,由天然五块巨石组成洞壁,“栖云石”盖顶,形成天然石洞。洞南北向,空气对流,洞口风速聚快,俗称“风鼓洞”。
     “栖云石”,因石上有云气而得名,元王用文大书“栖云”二字,刻于石上。
     “桐荫亭”,隆庆《潮阳县志》载,当时已废。现有新建。
     “望仙桥”,现存“望仙桥”碑,立于“潮阳一中”校园里。此桥由来,当地民间有一传说,明代棉城世魁巷有个饼铺店员,因梦遇仙,后来便痴想成仙,经常在东山的水潭边期待八仙降临。不久,有人在这潭边建一石桥,名“望仙桥”。此说现仍于民间流传。


0

    • 举报  |
    • 2011-04-22 18:24
    • 回复
    •  

    2楼

         “聚圣塔”,位于“方广洞”西北侧。据记载,古时有塔,明隆庆之前废,巨石现存有大篆石刻“聚圣塔”字迹,但已风化。
         “七星石”,因石上有七孔,排列状如北斗星座,故得名。石七孔,两孔有水,不盈不涸。
        “五雷坛”,隆庆《潮阳县志》载:五雷坛位于石室之间,现已废。遗迹处有石刻“五雷坛”。
         东山位于潮阳文光街道东西约一公里处,为潮阳区著名的名胜迹地。唐宋以来,摩崖山石多有题刻,由于年代久远,风化损坏不少。现查该山有宋代岩刻6处,较完整的有3处,其余均为宋代以后摩崖石刻。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官宦书题诗、词、联等石刻数十处,为潮阳较大之摩崖石刻群,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1985年11月22日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忠行祠
         双忠行祠位于潮阳城区中山路,明初源泉社学址,祠进深32.5米,三厅二天井一厝包,祀张(巡)、许(远)二公。明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侵扰,官民奉东双忠像入祀于此,称双忠行祠。几经兴废,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邑人姚孙炳重建。南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知县陈之昂迎神像入祠,额为“双忠行祠”。康熙三年(1644),诸生姚盛揆增塑南霁天、雷万春、姚门三将陪祀。现该祠为清代建筑状貌,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赵嗣助故居
         赵嗣助助故居(赵厝祠堂)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赵厝巷口,为宋熙宁十年(1077)赵束斋所建。该祠坐北向南,祠平面为三进院落加拜亭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948平方米。祠主体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以花岗岩石为墙基、糯米饭贝灰为墙体。头进大门高3.17米,宽1.9米。大门两侧饰有明代石雕,中厅梁柱为铁力木,梁枋、斗拱、爪柱木雕为樟木,雕工精致,古朴大方,雕法立体圆润。
         整座建筑至今仍保存宋至清初的建筑艺术风格,对研究潮汕民间祠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西园
         西园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西环城路东侧,邑人肖钦创建。始建于1898年,竣工于1909年,总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整体分三部分:一是书房,二层楼,泥木结构,面积500平方米左右;二是房山山房及假山,面积约500平方米;三是天井及六角亭,面积约330平方米。假山亭阁造型别致,具有中西古今园林建筑艺术风格。假山占地少,容量大。路径上下隐现曲折,内中还有水晶宫、蕉榻、小广寒、云水洞、潭影、桔隐、拱桥等风景设置,小巧玲珑,石楼梯构筑奇特,对研究力学很有参考价值。此外,清末状元夏同龢为“西园”题匾,假山中还有名人题书石刻数处,有较高的园林建筑艺术研究和历史研究价值。现保存完好,属潮阳区棉城“三园”之一。1985年11月22日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保单位。


    林园
         林园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平和东领东宫,清光绪年间(1875-1908)邑人林邦杰建造。该园面积约500平方米,属近代园林建筑。园内有圆亭、一板桥、古井、假山、鱼池、幽洞、老树盆景,古朴雅致,具有中西合璧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现保存完好,属潮阳棉城“三园”之一。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耐轩(磊园)
         耐轩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亭脚路,为邑人肖凤翥所建,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该处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是别墅式府第与园林相衔接的建筑物。府第朱梁翠桷,右边是外书房,左边是楼座。雕栏画栋,瑰丽光彩。园内假山石壁上分别有篆、隶、草、行书题刻数十处。门匾“耐轩”系光绪戊戌科状元夏同和题书,属潮阳棉城“三园”之一。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 举报  |
      • 2011-04-22 18:24
      • 回复
      •  

      3楼



      双望村农民协会旧址
           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双望居委天后古庙。民国15年(1926年)秋,双望成立农民协会,址设庙内,洪厝埕为会场;与此同时,潮阳县农民自卫军总部在县城东门外陈氏祠成立,双望农民协会左侧的陈厝祠成为县农民自卫军的重要场所之一。民国16年“四?一二”事变后,古庙被毁。土地**战争时期,古庙残址被南山苏区利用为秘密联络点,联络员翁四妹,主要负责人姚淡。1982年由乡政府主持修复。1997年8月5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南】


      东岩
           东岩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东面约3公里处。东岩包括卓锡寺、金顶寺和石岩寺。卓锡寺原称白牛岩,是唐代名僧大颠拓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扩建为卓锡寺;金顶寺建于南宋;石岩寺建于明。上述岩寺几经修缮。近年来,侨胞和乡人捐款进行修缮,基本保存清代的原貌。
      东岩三处岩寺,占地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该处风景幽美,摩崖石刻丰富多采,是潮阳有名的旅游胜地。东岩上有唐、宋、元、明、清至近代摩崖石刻数十处,石雕佛像一处。是潮阳区内摩崖石刻保存较丰富的地方,为研究历史、书法提供珍贵资料。现保存完好,1981年6月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序堂
           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南中路37号,始建于宋淳佑四年(1224年)明、清虽曾重建,但其主体建筑及石结构完好,保留宋代建筑艺术风格,为潮阳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乡校故址。2002因严重残破崩塌,旧城改造等原因,经原潮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移修建。
           肖洵原籍福建漳州,于宋理宗端平2年(1235年)任潮阳知县,历四任12年,因有善政,百姓称为“肖青天”,潮阳乡绅父老倡导集资兴建肖洵生辰纪念祠。宗淳佑7年(1250年)肖洵退休,以祠为乡校,从事教学,宋景定2年(1261年)肖洵逝世,乡众共举其为乡贤,进行公祀,将生祠改称“肖氏四序堂”。 1999年3月30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赤产古庙
           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五仙居委城南公园内,是潮阳较早供奉天后圣母的古庙之一,始建于延佑四年间(1317年),1983年重修。庙基本保持原建筑原貌,始建时的石刻、木雕及古印鉴基本保存完好。庙内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两广阁督都堂觉罗吉等颁禁止牌五块,对研究清代潮阳的红头船历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庙前广种花木修竹,两株古榕盘根错节,是一处旅游胜地。2000年4月18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寿寺
           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五仙居委,建筑面积876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加拜亭,山门以青石精工镂刻,古朴典雅,据《隆庆潮阳县志》、清乾隆廿八年(1763年)潮阳县事刘世弘署《重修延寿庵碑记》考知:延寿寺(原称延寿庵)始建于明初年间,系明代古佛教道场,历经兴废,多次修葺,现基本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01年12月18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棉北】


      大北岩
           大北岩位于潮阳区棉北街道东山北段西侧山腰,座东南向西北,面积约12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观音阁”、“般若寺”、“所堂”、“皈化塔”、“金刚窟”(1959年拆毁)。“般若寺”依岩构筑,正厅侧有一楼梯,依石凿成,通向石台。通道右门是石室、石洞。石室内有石桌、石椅。石洞一个连一个,有大有小,别有奇景。
           据说该寺建于明代,邑人周笃棐创建(邑人周孚先之孙,该寺住持)。清末,僧人古伟(安徽人)重修。该寺基本保持原貌,山幽景秀,为潮阳保存比较完好的名胜古迹之一,上有近代名人题刻多处,对研究近代史及书法有一定价值。1981年6月潮阳县人民下令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举报  |
        • 2011-04-22 18:24
        • 回复
        •  

        4楼


        后溪古渡
             后溪古渡位于潮阳区棉北后溪牛担湾,是水驿渡口。历唐、宋、元、明、清、民国,一直是潮阳对外水上交通主要港口。附近有文公古亭,额为“韩愈渡江亭”,楹联为“开理学渊源诗书长昭日月;化蛮烟瘴雨壑廊功遂朝阳。进士、承事郎吴驹撰”。还有吴仕训倡建的太公桥和衔接古驿道的接官亭(在望楼岭,久废)。     1958年,内河裁弯改直,渡口移於万福桥。古渡旧址于1984年重修,附近的天后庙和韩愈渡江亭已修复。1985年,县长吴至锐题书“后溪古渡”并立碑。现正逐步完善该文物点周围景观。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泉岩
             位于潮阳区棉北街道翠微岭,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周围奇石层迭,石龙逶迤,有山泉沿石龙迤转,泉口为一巨石,石中间天生一小圆洞,称泉眼。岩石上刻有石龙,泉眼处于龙口,有如蛟龙腾云吐水。石龙上题刻“石龙泉”三字,并书联“石不能言逢人点化”,“泉堪种寿活世源流”,石泉岩由此得名。1998年4月24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洞玉龙宫
             位于潮阳区棉北街道东山北侧。在茂密的树荫下,有一巨石直下覆盖而成的天然洞府,洞门口塑有联对,横匾为“一洞天”,宫的正面联对为“玉成石室初开混纯”、“龙聚洞天始奠乾坤”,横匾书曰:“玉龙宫”。整个宫观状似“醒狮戏球”。宫的前面是一座小型水库,每逢风和日丽,湖光山色,争相辉映,景色十分秀丽迷人,每当晨起,习武练功者和游人络续不绝,随着道教经乐《白鹤飞》的音乐声,响彻整个晨空,更加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宫始建于清末,有邑人每于夜晚常见此地出现毫光,遂寻觅到此,见一巨石,去土成洞,因巨石覆盖,号称“石洞”,洞内供奉“鸿钧老祖”及“玉皇上帝”,故名为“玉龙宫”。



        【海门】


        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潮阳区海门镇海门湾。宋文天祥曾至此“望帝舟”,为粤东名胜古迹。莲花峰范围内的“莲花峰摩崖石刻群”和“万人冢”,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峰以其滨海风光之秀,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有宋文天祥题刻“终南”以及元、明、清至近代摩崖石刻多处,对研究历史、书法有一定价值。现保存完好,于1981年6月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保单位。


        “万人冢”
             “万人冢”位于潮阳区海门镇莲花峰公园内,属大型冢墓。墓中埋葬着海门失陷时或死于日军屠刀下、或被困饿死的死难同胞一万一千多人的尸骨。
             1941年8月,日军登陆侵占海门,即封锁海门港口,渔船均受破坏,渔民无法谋生,加上日军实行物资统制,据不完全统计,海门同胞死于饥馑及遭残杀者,有三万多人。“万人冢”埋葬的,只是死难同胞的一部分。
             “万人冢”现有墓亭一座,长为6.5米,宽3.2米,高3.1米。石刻碑文:“海门陷倭癸未夏死难同胞之墓”。挽联为:“创痕留史乘,怨气拥风涛”和“抚今思昔此恨绵绵,气吞胡羯志切复仇”,“警醒萝梦誓雪国耻,唤起国魂发奋图强”。墓区约500平方米。近年来几经修葺,已成为潮阳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峰书院
             位于海门镇莲花峰西北侧,坐北向南,结构为三厅两天井,长30.2米,宽12.9米。其中前天井长7.2米,前厅8米,后天井4.1米,二进厅3.7米,后厅8.2米。原为土木建筑,今是钢筋水泥盖顶。
             莲峰书院原称“忠贤祠”,明万历甲午年(1594),为纪念宋丞相文天祥和元隐士张鲁庵而建,倡建者为驻海门金吾将军江应龙和隐君吴从周。清道光四年(1824),于忠贤祠前扩建瓦檐式大门,门上刻“莲峰书院”四字,南澳镇台缘立勋、海门参将何岳钟、知县王履祥立。以围墙与忠贤祠前厅连接在一起,称“莲峰书院”。忠贤祠后厅,仍立宋丞相文天祥和元张鲁庵之塑像,文天祥居中,左边张鲁庵,右边吴隐君。清光绪四年曾大修,并聘请山长主持讲学。1933年,岭东佛教会会长根宽法师募资改建为今样。前些年,政府拨款及港澳同胞资助,进行全面修葺。


          • 举报  |
          • 2011-04-22 18:24
          • 回复
          •  

          5楼



          大湖神庙
               大湖神庙即惠福庙,位于潮阳区海门镇湖边乡,始建无考。唐刺史韩愈两祭于此,宋宣和年间(1119-1125),赐大湖神号宁疆泗王,绍兴元年(1131年),邑贤郑南升书韩愈祭大湖文勒于石。碑阴刻题为《进士李龙》,碑文简介宁疆泗王由来,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立。还有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知县支森《禁示》、光绪四年(1878年)知县张璇《批准示》等碑刻二道。大门匾额“大湖神庙”系饶宗颐题书。


          晴波塔
               位于潮阳区海门镇海门湾出海口处,建于清光绪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几经修葺,目前古迹保持完好。1998年4月24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太宫
               位于海门镇莲峰居委海滨路侧,始建于宋代,坐南向北,前朝海门港。二进一拜亭,两侧有厢房,屋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屋面为盖瓦硬山顶结构。大门为花岗岩石构筑。一主门两侧门,其雕刻有较高的艺术性。宫宽约25m,纵深约36m。主祀海上保护神天后圣母,附祀水神大帝、龙王爷、夏禹大帝。日寇入侵海门期间,曾于宫中驻兵。民间相传,当时有日本兵在宫中大厅洗澡,亵渎了妈祖,受到了妈祖的严重惩罚。据明朝隆庆《潮阳县志》载:“天后庙,一在海口山上,正临海门”。以后的康熙县志、光绪县志所记载的正临海门天后庙,便是天后太宫的前身。现宫是清乾隆壬子年(1792)修建,匾为广东海门营左部司厅徐招厅长所立。宫前两石狮,威武壮观,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因年代久远,宫受风雨剥蚀及白蚁蛀蚀,1988年及1999年乡民曾先后对其进行维修,并尽量做到修旧如旧,其拜亭的跪石便是旧时之遗存。现基本保持明清建筑风格。


          真武古庙
               真武古庙即谢翱抗元活动旧址,位于海门镇和睦居委,该庙始建于宋代海门白土村,是海门现存玄天上帝庙中年代最早的古庙。宋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开府南剑重组抗元时,福建长溪人谢翱毁家纾难,带数百乡兵应召勤王,被授为督府咨议参军。翌年八月空坑兵败,翱随陈龙复等受命入粤组建行府分司,于九月直航潮阳。随后发动各地勤王,使文丞相顺利入潮。祥兴元年(1278)十一月,为了进击陈懿、刘兴之叛军,翱将妻儿寄居海门白土村,毅然出征。十二月二十日五坡岭兵败,文丞相被执,翱机智逃回白土村家中,改姓埋名潜居。祥兴二年二月十六日,翱在海滨召集生还乡兵及村民,假借拜“风雨圣者”,在真武庙前乘夜庆祝长春节(宋太祖诞辰),以寄托对宋故国的怀念,同时继续开展抗元活动。由于叛徒告密,致白土村及真武庙被剿毁。宋亡之后,村民在海门近郊复建真武古庙,借玄天上帝之名暗中纪念谢翱抗元义举。庙经沧海桑田,清咸丰八年(1858)重新修建。现基本保持明清建筑风格。


          玄帝古庙
               位于海门镇城南居委,始建于明代,坐西北向东南,由亭式大门、拜亭和后殿三部分组成。后殿主奉玄天上帝,殿内左侧石柱刻有“正德壬申岁腊月吉日立”字样,两侧为十八元帅座。后殿为一主门两侧门,门匾“俨然武当”为清代所立,门前石栏柱有一对明代石狮子,十分古朴。庙内地面为石砖铺筑,现遗存的古石砖形状主要有长方形和六角形,并按“兴”、“旺”两字铺排。还遗存有清代青花香炉一个和康熙年代正方形铜质符印一枚。印约5厘米见方,阳文,内容难识,背面刻有小字。海门原在白土村有玄帝庙,明朝洪武年间,为了防御倭寇,海门实行建城,原玄帝庙位于城外,于是便于城内重建此庙。因玄天上帝是北方之神,而北方属水,因而被当地渔民奉为海上保护神,以至乡里有大件事情,也请玄天上帝定择,就这样,该庙历来是当地百姓凝聚力的象征,明朝抗击倭寇及近代**活动,乡民也经常于此聚会商讨对策。可以说,该庙见证了海门人民的爱国爱乡热情及奋力抵抗外族入侵的辉煌历史。


            • 举报  |
            • 2011-04-22 18:24
            • 回复
            •  

            6楼




            【金浦】


            曾山古寺
                 曾山古寺位于潮阳区金浦街道双髻山麓,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称双髻庵。清乾隆中(1736-1795),邑人郑之侨为其题匾“曾山古寺”,故改称。寺前由前、中、后三院组成,周围有“春风”、“龙首环青”、“骋怀”、“曲径”、“玉峡明泉”、“月洞流辉”、“石室栖霞”等题刻。古寺左后岩壁上有宝峰岩石洞(古称乌岩洞),是唐“大颠旧地”(见明隆庆《潮阳县志》),历代不少乡贤入洞读书,如郑檀、郑嘉惠、周光镐、郑之侨、陈秀升等,洞内还有宋、元、明、民国崖刻多题,是潮阳旅游名胜景点之一。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


            和平古桥
                 和平古桥位于潮阳区和平镇和平乡东北面,始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年)。相传宋禅师大峰首建16孔,乡人蔡贡元续建2孔(引桥1孔不计在内),全长30余丈。1929年(民国十九年)改建成公路桥。由于桥面狭窄和破旧,为适应日益发展的交通运输业,1982年,在原和平古桥的北面数百米处,另建一条宽阔的和平大桥,原和平古桥因而不再作公路桥使用。
                 和平古桥属石木结构,桥最高墩头为15米,最低为13米。墩基用松木条构筑,每条长2米,直径15.18厘米,横直叠成1米左右,然后在松木墩基上,垒叠石头,每块长为1.5米至2米,以菱形垒叠。桥面架以平板石,每孔5块石。每块石长7.5米至8米,宽0.9米,厚0.75米。桥面两边用三合土筑成栏墙,栏墙每隔4米左右有圆形栏柱,连成三合土栏杆。桥的东西两端用石板条砌成台阶,东面九级,西面七级。桥东面原有一栋用石头和三合土建成的城楼式驿馆。在高处向下看时,此桥是一直线建筑物,从水平侧面看去,桥孔之间的墩头都有错落,形成曲线,加上墩头采用菱形,这对涨落潮水的冲力起了分解的作用。和平古桥横跨练江江面,为潮阳八景之一,曰“虹桥跨练”,也是邑南北交通之咽喉要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使用价值。现保存完好,1985年11月22日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寺
                 灵泉寺位于和平镇桥尾山。始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大峰禅师从知闽来潮,结庐于此。南宋建炎元年(1127),大峰圆寂。明天启四年(1624),知县王三重奏大峰功德,御赐寺名“灵泉护国禅寺”。历经兴废,民国32年(1943)遭日军拆毁,后已按清代状貌修复。灵泉寺属纪念性古建筑,有一定的保护价值,1993年2月8日公布为潮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报德古堂
                 报德古堂位于和平镇新和村,原为蔡谆书斋,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后蔡谆之孙蔡震(进士)为报答宋大峰禅师建和平桥之恩德,腾让祖遗书斋改为报德堂。明隆庆年间(1567-1572)堂废,后迁建于今址并几经修缮,现保持明代建筑特色。堂内尚存元、清碑刻各一块。报德古堂属纪念性古建筑,有一定的保护价值,1993年2月8日公布为潮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峰风景区
                 位于324国道和平路段北侧,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可直通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它是海内外乡亲慕名瞻仰寻根谒祖的潮汕知名风景区。
                 大峰风景区是为纪念宋代高僧大峰祖师而创建的。大峰风景区是为纪念宋代高僧大峰祖师而创建的。其规模2.62平方公里,以大峰祖师亭为主轴线,廓造了宏大景群:主轴大门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字“南疆一峰”的牌坊亭,亭高15.68米,由168块大花岗岩石组成,为粤东最大石牌亭。
                 入门步石级而上,两侧有玉叶、丹桂、迎日、邀月、雨伞、古碑诸亭;外围有报德、腾云、凌志、仰师、培英、诚德、思德、吉祥等亭,亭式多姿,以贤踪道迹命名,在绿叶红花、林荫映衬下,亭亭玉立,游客至此莫不登亭观赏。石级中途有喷水池、玉观音养生池。


              • 举报  |
              • 2011-04-22 18:24
              • 回复
              •  

              7楼

                   更上层便是大峰祖师亭,其亭建筑独特,为目前粤东第一石木结构大亭,楹檐雕刻精致,花虫鸟兽,泻红荡绿,龙凤呈祥,生动逼真,亭之匾额“大峰祖师亭”由泰国侨领郑午楼博士敬题。
                   祖师墓侧有马来西亚明修善社暨旅胞马兴松、郭翰忠等牵动募建的报德楼,楼匾为全国已故佛协主席赵朴初所书。
                   报德楼右下侧有泰国侨领郑午楼博士为首之华侨报德善堂斥资兴建“宋式”大峰祖师纪念馆,气势宏观,庄严肃穆,它与宋末所建的“报德堂”遥相互应,一古一今皆为缅念大峰祖师慧心为善。这正是“大师乘鹤一片慧心昭日月,峰色溶云两处风景贯古今”.


              灵华寺
                   位于潮阳区和平镇下寨居委。始建于清代,原为女庵,是当地妇女许愿,拜佛之地,后为崇善堂,又称大垾庵,及后改为“灵华庵”。1940年因日寇入侵,寺受较大损毁。改革开放后经历代主持集资修建,1989年改名“灵华寺”,现基本保持清代格式。1999年3月30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宫天后古庙
                   位于潮阳区和平镇下寨乡,民间传说“天妃”林默娘常于云端庇护航海者,故民间沿海地方大多建有“天妃宫”、“天后庙”,该庙便是其中之一,明朝隆庆《潮阳县志》便有记载,现庙中保存有宋代神牌及古香炉、牌匾、碑记、石雕等物,是潮阳最早两处有影响的“天妃庙”之一。1999年3月30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庙旁建有妈祖公园, 规模壮观。



              【铜盂】


              大颠祖师塔
                   大颠祖师塔位于潮阳区铜盂镇龙山湾灵山寺东侧。唐长庆四年(824),主持灵山寺的大颠和尚圆寂,葬于该塔内。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径为1.8米。墓塔外形似钟,用花岗岩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莲花承托的方形神龛,龛内刻有楷书“唐大颠祖师塔”六字。
                   据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和僧人所传,该墓塔建后三年,开塔重修,僧人见大颠容颜如生,头发、指甲俱长。视后封闭。唐末又修葺墓塔,开启后见大颠尸化,只存一盆水和一根舌头,故起名“瘗舌塔”。宋至道年间,县秀才郑士明又开塔观之,塔中舌根已化,仅存古镜一个,郑士明仍将镜藏塔内,并把墓塔更名为“舌镜塔”。
                   大颠祖师塔为钟形石塔,造型简朴,塔座图饰生动,国内极为罕见,现保存完好。1978年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潮阳区铜盂镇龙山湾。唐贞元七年(791年),高僧大颠创建。唐长庆二年(822年),穆宗李恒钦赐:“护国禅院”。宋祥符五年(1012年),僧觉然重建,其年赐新译成经二百七十卷。宋天圣七年(1029年),奏改为“开善禅寺”。宋景佑元年(1034年),邑人许申作记,刻于石碑。明洪武二年(1369年),僧空山又重建。明正统年间(1436年至1449年)、景泰年间(1450至1456年),成化年间(1465至1487年),邑人肖正四、庄懋、肖景励、刘琪勇等相继重修。明正德辛巳(1521年)废,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知县徐一唯建佛堂一座并三山门。明崇祯六年(1633年)知县杨灼成之。现保存当时的结构与规模,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进深74米,宽39米,为木架结构,分三厅九天井,东楼西阁,房40间。山门宽1.8米,高2.2米,东西两旁为钟鼓楼。此外,寺属有树林83亩,水田6.73亩。灵山寺八景为:拔木坞、白石槽、留衣亭、写经台、祝圣碑、舌镜塔、千丛果、开善藏。该寺现已修缮完整。灵山寺为粤东著名古刹之一,寺内有唐以来历代碑刻、器物,对研究历史文物有一定价值。寺自唐建以来,几经修葺,基本保持原形,对研究唐以来佛教建筑也有一定价值。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81年6月被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保单位。寺后“大颠祖师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举报  |
                • 2011-04-22 18:24
                • 回复
                •  

                9楼



                龙春庵
                     龙春庵位于潮阳区贵屿镇仙彭乡,是**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龙港地方组织活动场所和大南山苏区的重要交通情报站。民国34年(1945年),朱泽涛同志根据上级的指示在此组建党支部,彭承运任书记。同时,中共潮阳县委决定建立秘密情报站,龙春庵遂成为**活动场所,汕头地委负责人曾广曾在此指导工作和指挥潮、普、惠一带的武装斗争。该处现保存完好,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门第
                     俗称国舅府,位于贵屿镇华美乡寨前,面临练江。黄门第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为黄门侍郎陈洸所建。开建后,只建成门闾。据说是陈洸的政敌向皇帝谎奏黄门第已建成,故朝廷停止拨款,建筑中断。
                     陈洸,俗称陈北科,潮阳县贵屿华美乡人。明正德六年(1511),授户科给事中,后升大理寺少卿。



                【河溪】


                “十八古井”
                     位于河溪镇的“赤岭仔”与“石楼山”之间的山壑。华阳人为了引河溪水灌溉农田,而在赤岭仔与石楼山之间的山坡挖渠引水,为了避免泥沙淤积,便在水渠两边砌石块,上面盖上石板,填上泥土,使之成为地下涵道。在地下涵道上面,相隔一段距离,留下一口竖井,作清理泥沙杂物时进出的通口,这些进出口共有十八个,俗称“十八古井”。地下涵道建于宋代(960~1278),重修于清乾隆辛末年(1751)。现存地下涵道长110米,大小竖井七口,其余已毁。为了纪念地下涵道的建成,赤岭仔山上建有二座小庙,名叫“古井宫”。靠路边的一座,宫中竖一石碑,刻写“宋开沟之神,古井之神,土地之神位。岁在乾隆辛未年,首事吴泽周等立”。


                海棠古观
                     位于河溪镇桑田埠马鞍山南麓。明天启五年(1625年),由桑田乡人林朝傅创建,清康熙年间被倭寇烧毁,嘉庆十二年(1807年)日高道长重修。占地面积约8300平方米,古观藏于翠柏青松之中,观后有“莲叶盖金龟”、“水帘洞”、“双龙集观”,丰山泉、观旁岬。巨岩重迭,形似石狮、石牛、石镜台、石莲花、石钵盂,钵盂中天生一棵已有几百年的沉香木,此木有与凡树不同,四季相反、春黄冬青,百态千姿。迭石空隙,洞穴相连,明通暗伏,幽曲迷离,为我区主要道教古观之一。1998年4月24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桑田双忠古庙
                     位于潮阳区河溪镇桑田“屿山”西南侧,面积约2500平方米,始建于元朝,经历代修缮,现庙内的清代石雕、木雕、牌匾、龛靖等基本保存完好,对研究清代建筑有一定价值。



                【西胪】


                古雪岩
                     古雪岩位于潮阳区西胪镇波美乡虎山北侧山麓,由天然洞穴和人工建筑巧妙构成。始建无可考,据波美乡《增修黄氏宗谱》记载:早在元至正年间(1341至1368年)已有“古雪岩”存在。明进士林大春、清进士李应甲等人,少年时期曾到该岩游玩。
                     该岩坐西南向东北,总面积约14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三天井、有后库、厢房、通廊的古岩寺,岩寺内现保存有铸钟一个,石刻龙头的“醴泉”一处,石脚桶一个,碑刻二块,名产四季杨桃树、“铁树”各一株、白茶树二株,周围有搔石、莲花石、鹰石等名胜。古白雪岩内尚保存清代及民国时期碑刻及匾额。现岩寺保存完好,1985年11月22日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美岩
                     位于潮阳区西胪镇波美乡虎山南麓,与北麓的古雪岩绕路相通,南北两岩归于一山之地。始建于宋,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大雄宝殿利用天然巨石为顶,依山构筑,洞穴幽秘。中国佛协副主席茗山为“长美岩”题匾。1999年3月30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  

                10楼



                梅峰岩
                     梅峰岩位于潮阳区西胪镇乌岩村的狮山,原称乌岩。唐贞元七年(791年)大颠于岩前二山之间筑一石桥,史称无水桥,对桥梁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保存完好。无水桥南北走向,三孔二墩,由石块和石板筑成。三孔的桥面共有15块石板,每块长5.53米,宽0.56米,厚0.3~0.38米。南端脱落石板二块,桥身基本完好。桥全长约20米,桥高约19.3米。相传该桥为唐代名僧大颠所建。据明《潮阳县志》载:“唐大曾居梅峰寺,筑石梁架两山之间,高数丈”,即此石桥。
                     寺舍后面石洞内,尚有宋代摩崖石佛雕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1993年2月8日,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马宫墓
                     石马宫墓位于潮阳区西胪镇外輋村东南约1.5公里处的大鲤鱼地,坐西南向东北,筑于明嘉靖七年(1528)。墓碑刻字“明封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松山陈公墓,赠孺人克姬肖氏。”墓前有亭,亭后壁的横匾刻写“明嘉靖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关于封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大器之父为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赠陈大器之母肖氏为孺人”的皇帝敕命。全墓外形分为前庭、阳埕、拜亭、墓穴四部分,占地约1000平方米。现存有石望柱一对(其中一支倒于墓前溪底)、石羊、石马各一对。拜亭结构严紧,一厅两厢,正厅宽3.5米,厢各宽1.8米,亭两侧各延伸2.3米,亭总宽11.7米。全亭以花岗岩石板砌成、左右两侧各为一整石筑砌,厅厢顶,各以整块巨石分盖,亭面仅用六片大石,拱架、梁柱均以石承接。正厅门首有大理石饰以横匾,刻“云真宅”三个大字,背面篆刻“龙章绥庆”四字。拜亭纵深5米,脊高5.45米,墓碑高3.1米,宽1.53米。拜亭中厅设有香案石床一座,长2.31米,宽1.26米,高0.95米。全亭有八支圆柱,九根横梁、亭中有两片大墙壁石,宽4.1米,高2.5米,最厚处为0.44米。该墓亭是潮阳现存墓亭建筑技术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及建筑艺术价值。1993年2月8日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贞姑坊
                     贞姑坊,位于潮阳区西胪镇海田村,花岗岩石构筑,3门4柱,总宽5.3米,高6.4米,中门高2.9米,宽1.7米,两侧门均高2.4米,宽0.77米。中门3层,顶层额为“恩荣”,中层匾为“贞姑亭”,背面录嘉庆唐文藻《潮阳县志》贞姑传略。蔡贞姑,明末竹山都龙仔(西胪海田乡)人,椿萱早弃,兄嫂双亡,遗6岁孤儿云岩。贞姑割发代嫁,矢志抚孤,以终其身。清宣统三年(1911),知县王登琦表其贞,申报朝廷颁旨赐建牌坊,以励孝悌。2001年3月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抗击日军西胪老围田旧址
                     旧址俗称老围田,全于西胪东北约3公里处。原为海滩塭田,今为耕地。西胪人民曾在此地抗击日军,称为“五.一五西胪之役”,也称“西胪歼灭战”。
                     1944年5月14日,夜二时,日军集结在潮阳的敌伪精锐部队一百余人,分二路向西胪偷袭进攻。一路是永芳敖幸率领的本部日军,从灰路抵上园尾、后袁、李厝寮至后溪;一路是伪军大队长统率的伪军,从水沟仔桥进发,企图包围西胪。是时,西胪陷于包围,西胪自卫军与国民党驻防军队配合,分头迎击入村的日伪军,进行激烈的巷战。后埔方面的伪军,被凤山自卫队堵击,不能进入西胪助战,村内日伪军节节败缩,仓惶由桥仔头方向溃退,经河西、东沟至灰窑,拟由海堤逃遁。此时驻防军队从正面追击,并迂回将敌围困于老围田。老围田四面环溪,地势平坦,日伪军只好蛰伏田间,伺机挣扎。拂晓时,伪军一路被驱退,凤山自卫队则及时赶到海堤附近,从石井前来增援的驻军第一连也同时赶到,形成层层包围圈。激战至15日下午一时,终将日军消灭。日军伤亡百余人,其中击毙49人,包括日军中队长永芳敖幸。俘虏伪军中队长任荣。缴获轻机枪四挺,步枪二十多支,掷弹筒三支及其他战利品数十担。


                 

                •  

                11楼

                     西胪人民抗击日军达三载之久,历经大小百余战。抗击日军遗址还有竹林村、虎山、泉塘等多处。



                【关埠】


                下底提督府
                     下底提督府位于潮阳区关埠镇下底乡,也称黄武贤府第。该府坐东北向西南,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主体5座相连,左右为书房,前为马房,后为后库平房并列。光绪五年(1875年),支南提督黄武贤告老归里后营建,俗称提督府。该处属纪念性建筑,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现保存完好。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井岩
                     石井岩位于关埠镇玉一乡西南,其中三峰寺建于宋政和年间(1111-1117),寺后岩洞有宋摩崖石刻。梅峰寺建于崇祯年间(1628-1644),为二进建筑,土木结构,明代高僧成庵圆寂于此。环山有八景、成庵塔及列朝碑刻等古迹,保存完好,为潮阳旅游胜迹之一。1997年4月9日公布为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居士林
                     位于潮阳区关埠镇下底乡寨外,原为下村同安善堂。居士林创办于清光绪年间,后因战乱曾被破坏,1929年曾修建,1990年重修并扩大,到目前建筑面积达6600平方米,是粤东地区创办较早、规模较大的佛教居士活动点。1998年4月24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灶】


                王氏祠堂
                     王氏祠堂位于潮阳区金灶镇柳冈村,于宋建炎二年(1128)为宋谏议大夫王大宝创建。“王氏祠堂”以圣旨亭为大门。圣旨亭花岗岩石结构,方形双迭楼亭式,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祠堂具有宋、明、清代建筑风格。2001年3月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涵元塔
                     涵元塔位于潮阳区金灶镇龟山峰顶。据张明弼《涵元塔记》载:涵元塔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十二年(1639年)落成。塔坐东南向西北,全塔高约43.4米,空心,八面七层,结构基本上同于文光塔。从地面进塔,可沿螺旋形石阶登上塔顶。每登一层,有门户通出塔廊,塔廊栏杆石已失。塔门石匾刻写:“涵元宝塔”、“天启丁卯岁立”。门两边的石刻对联:“印光西度浴南离占璧曜奎躔瑞应当年舟辑”、“魁垒东摩仪北斗着峰销挽息醇还满地桑麻”。塔旁有《涵元塔记》、《涵元塔报功祠叙》、《修涵元塔记》、《卓然超群》等5处石刻。塔西约200年,有一“经山古寺”。
                     涵元塔曾被雷电所击,塔尖葫芦(铜质)部分被击落。现塔尖葫芦残破,塔的上三层受损严重,下四层多处破裂,为潮阳三大古塔之一。1993年2月8日公布为潮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好风景 潮州有: 内八景 外八景  
                   
                     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现在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

                外八景

                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      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22楼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郑兰枝有诗赞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荫一棵松。      矗矗凌云悬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风亭积翠飞层堞,虎石吹涛逐晚钟。      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岩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凤凰时雨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这次重建前所存残迹为民国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与原貌相差甚远。      现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二层为明台,高约丈八,亭阁高达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门柱支撑,屋面是一个三开间,中间高,两侧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产生出前后六面檐口,两侧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错落,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堂皇壮观,再现了凤凰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的风采。亭阁上的“凤台时雨”、“中流砥柱”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统一和谐,文气斐然。若从远处欣赏,则有如古人所说的“烟云开罨画,灯火见楼台”,美不胜收。      凤凰台以借景著称,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指的就是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测的时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有时薄雨疏疏,江面轻烟淡淡,帆影穿梭;远望湘子桥,烟雨蒙蒙,车水马龙,宛如海市蜃楼;仰视笔架山,轻云渺渺,山上楼阁笼罩在薄纱之中。晴天烈日,时雨骤降,好似万斛银珠从天抛洒,阳光辉映雨点,又如千幅珠帘凭空摇荡,令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的诗,把这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      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      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鸦洲上好徘徊。

                  龙湫宝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车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从前观赏此景,可见古塔屹立江中,与意溪遥遥相对,江水环绕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见湘桥如长虹横贯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凤凰山,右边是炊烟袅袅的闹市,左边是一片广阔的绿野乡村。走进寺院,则见寺僧焚香礼佛,敲钟弄鼓,别有一番风味。夜间则游艇如梭,通宵不息。每当月夜,游人或系艇塔边,饮茶抒怀;或仰卧舟中,默数那满天星斗,聆听潺潺流水或掀帘观赏江上悠悠飘去的浪花,实在悠闲自得,其乐无穷。正如郑兰枝所描写的:      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      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      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      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      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去,小洲则因整治韩洒而被炸掉,仅存水下残基。现在,替代此景有“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围十四丈四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塔建于潮州韩江东南侧,正当两股江水要冲,有如一道堤防,护住塔后一带村落。夕阳残照或旭日东升,水流影动,金光闪灼,甚是奇妙;每当秋高气爽,江面平静,碧波如镜,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为壮观。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23楼

                    沿塔内扶梯登上塔顶,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天然风貌,一览无遗。

                    鳄渡秋风
                         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古时候潮州鳄鱼为患,故韩江原称之为鳄溪(恶溪)。相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刺潮,因闻鳄鱼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财产,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设置祭坛,“以猪一羊一投恶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称该渡口为鳄渡。这里是韩江上游最宽阔的江面。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蓝色的晴空映衬着片片白云,秋风吹皱了平静的江水,堤上魁梧笔直的木棉树沙沙作响,断断续续落下的几片黄叶,缓缓飘在辽阔的江面上。鼓满白帆的船儿徐徐飘荡,任意东西,显得格外舒畅,自由自在。有诗赞道:      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      人立晴波秋水绿,叶飞远浦晚霞红。      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西湖鱼筏
                         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当夏初,湖水浸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蒙。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为游湖。湖上有横贯东西的虹桥,有别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渔庄,充分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那小巧玲珑、典雅古朴的特点。

                    北阁佛灯
                         北阁原是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东临急水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见灯光,为韩江夜航的标志。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新的建设时期,通政人和,百废俱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整个景区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错落,雄伟壮观。新建的玄天阁,黄瓦红墙,重檐翘角。九十八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秦鄂生为玄天阁题匾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阁内重塑真武帝的艺术造像。阁旁耸立石佛灯一座。阁下山坡是韩江楼,为双层建筑,上作观赏之用,下供关羽、关平、周仓塑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熙先生为楼题匾,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于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韩江楼的南面辟建迥澜亭,亭刻对联为:“折地河声奔足低,脱天峰影落城头。”再现了郑兰枝当年咏叹的景象:      城北烟林阁几层,琉璃座上看燃灯。      一痕隐射青天静,半点长随白日凝。      影什晨星悬古刹,光分夜月挂岗陵。      梵宫自是长明镜,照彻韩潮万象澄。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24楼


                      内八景
                           关于内八景,由于历史沧桑,不仅有些景观已不见踪迹,而且连说法上也不一致。清郑昌时有潮州十咏,实际就是十处景观,即“东楼观潮”、“西园赏菊”、“莲花午照”、“奎阁晨晖”、“佛宫梵唱”、“七星夜月”、“道圃红棉”、“镇海钟声”、“芦荻晚眺”、“丹桂流香”。而流传的内八景则是在上述十景中删除“道圃红棉”和“丹桂流香”,且在名字上也不尽同。如“佛宫梵唱”为“古刹梵唱”,“七星夜月”为“七星步月”(也有说“星桥夜月”),“莲花午照”为“莲林浮影”,“镇海钟声”为“府衙(楼)钟声”,“奎阁晨晖”为“奎阁腾辉”,“芦荻晚眺”为“渔庄晚眺”等。而黄梅吟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又增加“菠萝怪石”一景,同时也记述“道圃红棉”与“西园赏菊”是同一地点。      综上所述,对于古城内八景的历史及现状,可作大体的分析。

                      “东楼观潮”
                           指在东门楼(广济城楼)上观看韩江潮涨。因东门楼正对湘子桥(广济桥),每年春夏韩江水涨,流过湘子桥时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此景似与“湘桥春涨”相同,只是观赏位置不同。

                      “西园赏菊”
                           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礼部尚书黄锦的别墅花园,因花园      称为西园,园内假山莲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种最多,故赏菊成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为学校,因此“西园赏菊”也不存在。

                      “古刹梵唱”
                           指位于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因过去僧侣众多,每于晨昏人静时作功课,发出悦耳的颂经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为一景。可惜开元寺现处闹市区,僧众不多,因此已没有过去的效果。当然早晚课仍会吸引一些听众。

                      “府衙钟声”
                           位于义安路与昌黎路交界处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楼,称镇海楼,楼上有大钟,每于夜静更深时发出报时钟声,声及全城。而楼上栏杆柱头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俗称“府老猴”。在辛亥**时,因清军据守,**军纵火烧楼,付之一炬,此景也随之消失。

                      “莲花午照”
                           位于上西平路与西马路交界处路口的莲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莲花,当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时,莲花浮现于水中,蔚为奇观。据传当初因井泉过猛,浃喷泥沙,故以一石雕莲花压于泉眼。由于现在周围多民居,午照难入井中,且该井因自来水的兴建而废用,已建铁栏保护。

                      “七星步月”
                           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现此地已全为民居,只剩七星桥巷。

                      “奎阁晨晖”
                           位于南门古城边,原有一奎星阁(也称魁星阁),结构严谨朴素,阁顶有双龙夺珠雕塑,因中间的大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故有“奎阁晨晖”之谓。目前此阁已废。

                      “芦荻晚眺”
                           位于国王宫巷通环城路处,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现此地已全建为民房及医院。      随着历史的发展,旧的消亡了,但新的不断兴起,只是人们没有去发现并很好地宣传。比如葫芦山上的凤栖楼,何妨称之为“银山栖凤”,滨湖的涵碧楼,呈现“楼涵虚碧”的风光,而“学宫礼乐”、“江畔红棉”、“叩齿(西寺)双塔”、“饶馆翰香”等,都是近年在古城兴起的新景观。随着“旅游旺市”战略的实施,相信新的内八景将会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潮州新八景
                           一、滨江红棉:      韩江潮州市区段一江两岸,东起韩山,西至潮州古城、南北堤,北起海角山,南至凤凰洲,以韩江水体为主轴,南北长约八公里,总面积近十平方公里。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古今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带。“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项目”荣获“200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滨江景观带自然风光秀美,古树佳木成林,四时繁花似锦,玉宇琼楼掩映,更有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凤凰塔、广济门城楼、古城墙、北阁佛灯、祭鳄亭、青龙古庙,以及金山大桥等新、旧景观布列其间,浑然一体,互为映衬,四季皆有迷人景色,四时皆有醉人景观,徜徉其间,山光、水色、绿意、花香、鸟语和清爽的江风,予人以无穷的舒心与快意,让人获得如洗的心境;灿若繁星的文物古迹、古今人文,则使人感受到潮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神奇。      春季来临,滨江木棉树竞相开花,高高树梢上的红棉花构成长达数公里的红棉花带。红花映入韩江,在澄碧江水中形成了第二条花带;已掉落的无数红棉花,在滨江绿草地上形成了第三条花带,三条庞大的花带,与迢迢的春水,巍峨的古阙,秀逸的青山,众多的名胜,游憩其间的人群,汇成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的独特景观。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25楼

                        当春雾如轻纱随风飘来,更令人仿若身处瑶台,位列仙班。   
                           二、广场灯影:      人民广场位于新市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 12.73公顷。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休闲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充分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历史人文积淀与时代性的统一。广场划分为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式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间。广场的绿化率不低于60%,绿化树木乔灌结合,高矮并种,组景搭配美观合理。“韩江潮”、“牌坊街”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文化街”、“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露天舞台”是市民游客开展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气势磅礴的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为中心广场厚重人文氛围增添强烈的现代气息。每当夜幕降临,乐曲悠扬,绿海花涛、枝叶扶疏之中游人如织,华彩灯光与水幕电影、喷泉、流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     
                        三、坊街亭韵:      古牌坊是尊荣显达、彰扬乡贤的纪念性标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据文献记载,太平路牌坊多达39座,牌坊的种类、数量之多世上罕见。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太平路、东门街也逐渐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与明、清石牌坊共存,构成了国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众多石牌坊因“妨碍交通”、“不利安全”而被拆除殆尽。      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古牌坊影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遗存构件,历时3年,总投资约1.4亿元,“修旧如旧”全力推进牌坊街的修复。修复后的潮州牌坊街全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古牌坊23座,牌坊多为3开间3楼4柱全石结构,工艺精致、古朴大方、气势轩昂、雄浑壮观。其正背面均有额刻及对联,三层楼上则雕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亭额题字及对联均出自名家手笔。每座牌坊都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牌坊街内店铺林立,潮州老字号、地方特色店铺鳞次栉比。多项特点与特色的复合,使牌坊街被誉为“天下第一牌坊街”,成为展示潮州古城文化内涵、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激发古城区经济活力的历史文化景观。   
                           四、淡浮水墨:      淡浮收藏院是泰国春府博他耶(钦赐)淡浮院长郭丰源先生倡建,自然景观、建筑景观、淡浮文化景观交融,集文物收藏、文化交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淡浮收藏院背靠砚峰山主峰,前临夏湖,两侧山峦拱护。远眺韩江如带,古城如画,众山来朝,尤如一幅可赏、可品的水墨画。      淡浮收藏院正面的大石牌坊,气势宏伟磅礴,正中大匾“粤东菁华”及两侧匾额“金声”、“玉振”,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手迹。牌坊与主殿间,吉木繁花簇拥鉎牛及麒麟、青狮、盘龙等龙头吐水等巨幅石雕,主殿重檐出阁,琉璃飞瓦,四根玫瑰红的花岗岩石柱高耸。主殿正中匾碑“淡浮院”三个馏金大字由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所书。殿内有释迦牟尼、老子及“飞天大圣”塑像,体现“有宗教精神,无迷信气氛;有文化内涵,无门派限制”的追求。      后殿是用于主要收藏、展览的交泰殿。“交泰”取《易》经“天地交泰”之意,中泰文化交流之义。殿内藏有泰皇钦赐《玛哈蒙空佛像》、《清宫交泰殿皇室宝玺印谱》珍贵文物以及淡浮收藏院珍藏的名人书画等中泰文化珍品。      两侧长廊是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林涵盖上起商周,下至当代的中国书法大家的真迹墨宝,为重要的文物典籍珍品。碑廊长约100米,共350多件,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简读书、隶书、行书、章草、草书、楷书等各式书体、史上各家书派各显风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碑林之一。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26楼

                             五、绿岛晴岚:      绿岛旅游山庄位于饶平县钱东镇,是一处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集地质科普、文物民俗、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游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生态示范园、厦门市自驾游十大最佳目的地等。      绿岛旅游山庄背倚岚武山,面朝大北山,众山拱护, 碧水萦绕,九霄叠翠,林海扬波,花香鸟语,俨然一个灵气十足的绿色世界。古老冰川地质奇观、韵味独特的古围寨、富有诗意的单丛茶园、返朴归真的山村农俗作坊等,与这绿色世界融为一体,散发出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绿岛旅游山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四季皆春,步换景移,无论何时处身其间,谁都可以放牧心灵,在美妙的环境中获得平和的快乐。众多景观之中,以“绿岛晴岚”为最。每当清晨,薄雾随风飘荡,给这绿色世界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予人以无尽的遐想。雨后日出,山岚蒸腾,水气氤氲,远观山势婀娜多姿,缠云绕雾,景象万千;近看山清水秀,林木滴翠,仿佛桃源仙景。此时若登高揽胜,山岚时而迎面扑来,时而脚下飞腾缠绕,万般景物时隐时现,令人有如腾云驾雾,漫游于山水田园画卷之中。   
                             六、桑浦禅泉:      桑浦山地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处,北回归线从这里经过。眺望桑浦山腹地,上有奇峰异洞,下有湖光山色、亭台若砌。海蚀和断岩形成奇特自然景观,环绕东山湖分布着怪石、异洞、温泉、矿泉、寺观、墓室、庙宇、碑刻。桑浦山人文荟萃,历代先贤留下不少胜迹。      桑浦山东山湖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内罕见的保健型温矿泉资源,泉口温度高达100℃,富含益生成分。建于桑浦山麓的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际化标准的温泉度假、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设施,更有别具一格的温泉山。温泉山突破地面温泉池的视野,将99个不同主题的汤池设置于景观山体之中,座落于不同标高处,加强了空间的视觉趣味性,成为独特的“空中温泉”。     
                          七、凤凰天池:      凤凰山位于潮州市北40多公里处的凤凰镇,以高山景色、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凤凰茶闻名于世。主峰凤凰鸟髻海拔1497.8米,是粤东的最高峰。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乌岽山顶峰西侧的天池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60亩),常年泉水澄碧。湖面风云,瞬息万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雾弥漫,给秀丽的湖水平添几分神秘色彩。池中生活着稀世奇珍四脚鱼,还有软壳石螺及各种蛙类和高山蝶类。夏日,山上凉爽如秋,天池碧波荡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严寒季节有时湖边结有数寸厚冰,有时还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颇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粤东奇景。春季天池周围的野杜鹃在寒风中竞相相绽放,天池顿成一片花海。乌岽山上有各式各样、形状独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在距天池约1公里的主峰北坡上,有一天然岩洞“太子洞”,洞口酷似一眼古井,名曰,它有许多神奇的传说。除此之外,旅游区内还有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气堂”、茶树王“宋茶村”、近千亩天然牧场、高山灌木、日出胜景等     
                          八、柘林渔火:      柘林湾位于粤东边陲,饶平南隅,水域面积68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柘林湾内的“金狮湾”天然海滨浴场沙滩平缓,风光旖旎,滩沙富含钛铁,是粤东得天独厚的旅游健身场所。区内有海上温泉井“七夕井”,海底温泉经国家地质勘探队专家探测,属我国罕见的一处海水温泉。泉水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保健养颜之功效。柘林湾海域内西澳岛涌尾山北侧,有成片的苍劲松柏,树木茂盛,环境幽静,10多万只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动物黄嘴鹭丝鸟在这里栖息、繁育。成群白鹭在海滩觅食,在树林中戏耍,筑巢产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鹭天堂”。在柘林大门海域内与龟屿、蛇屿、白鹭天堂相呼应,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养殖个体有千户之多,俗称“海上牧场”。入夜,海面万家渔火,灿若天上繁星,有开发旅游、海鲜美食、游客观赏多重价值。      潮州港处于柘林湾中,被列为国家一级口岸,因风平、浪静、水深、潮差大、淤积少而形成一个天然良港,是华南地区深水良港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秀秀悠悠球

                            27楼



                            潮阳好风光 潮阳有:文光塔 西岩 小北岩 大北岩山 山幽景秀 后溪古渡 ....
                                               “韩愈渡江亭”,
                                                亭外有亭,山外有山.景外有景.

                            潮州好风景 潮州有: 内八景 外八景  
                               
                                 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现在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

                            外八景

                            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      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秀秀悠悠球

                              28楼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郑兰枝有诗赞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荫一棵松。      矗矗凌云悬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风亭积翠飞层堞,虎石吹涛逐晚钟。      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岩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凤凰时雨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这次重建前所存残迹为民国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与原貌相差甚远。      现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二层为明台,高约丈八,亭阁高达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门柱支撑,屋面是一个三开间,中间高,两侧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产生出前后六面檐口,两侧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错落,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堂皇壮观,再现了凤凰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的风采。亭阁上的“凤台时雨”、“中流砥柱”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统一和谐,文气斐然。若从远处欣赏,则有如古人所说的“烟云开罨画,灯火见楼台”,美不胜收。      凤凰台以借景著称,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指的就是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测的时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有时薄雨疏疏,江面轻烟淡淡,帆影穿梭;远望湘子桥,烟雨蒙蒙,车水马龙,宛如海市蜃楼;仰视笔架山,轻云渺渺,山上楼阁笼罩在薄纱之中。晴天烈日,时雨骤降,好似万斛银珠从天抛洒,阳光辉映雨点,又如千幅珠帘凭空摇荡,令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的诗,把这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      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      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鸦洲上好徘徊。

                              龙湫宝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车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从前观赏此景,可见古塔屹立江中,与意溪遥遥相对,江水环绕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见湘桥如长虹横贯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凤凰山,右边是炊烟袅袅的闹市,左边是一片广阔的绿野乡村。走进寺院,则见寺僧焚香礼佛,敲钟弄鼓,别有一番风味。夜间则游艇如梭,通宵不息。每当月夜,游人或系艇塔边,饮茶抒怀;或仰卧舟中,默数那满天星斗,聆听潺潺流水或掀帘观赏江上悠悠飘去的浪花,实在悠闲自得,其乐无穷。正如郑兰枝所描写的:      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      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      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      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      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去,小洲则因整治韩洒而被炸掉,仅存水下残基。现在,替代此景有“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围十四丈四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塔建于潮州韩江东南侧,正当两股江水要冲,有如一道堤防,护住塔后一带村落。夕阳残照或旭日东升,水流影动,金光闪灼,甚是奇妙;每当秋高气爽,江面平静,碧波如镜,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为壮观。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秀秀悠悠球

                                29楼

                                沿塔内扶梯登上塔顶,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天然风貌,一览无遗。

                                鳄渡秋风
                                     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古时候潮州鳄鱼为患,故韩江原称之为鳄溪(恶溪)。相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刺潮,因闻鳄鱼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财产,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设置祭坛,“以猪一羊一投恶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称该渡口为鳄渡。这里是韩江上游最宽阔的江面。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蓝色的晴空映衬着片片白云,秋风吹皱了平静的江水,堤上魁梧笔直的木棉树沙沙作响,断断续续落下的几片黄叶,缓缓飘在辽阔的江面上。鼓满白帆的船儿徐徐飘荡,任意东西,显得格外舒畅,自由自在。有诗赞道:      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      人立晴波秋水绿,叶飞远浦晚霞红。      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西湖鱼筏
                                     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当夏初,湖水浸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蒙。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为游湖。湖上有横贯东西的虹桥,有别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渔庄,充分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那小巧玲珑、典雅古朴的特点。

                                北阁佛灯
                                     北阁原是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东临急水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见灯光,为韩江夜航的标志。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新的建设时期,通政人和,百废俱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整个景区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错落,雄伟壮观。新建的玄天阁,黄瓦红墙,重檐翘角。九十八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秦鄂生为玄天阁题匾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阁内重塑真武帝的艺术造像。阁旁耸立石佛灯一座。阁下山坡是韩江楼,为双层建筑,上作观赏之用,下供关羽、关平、周仓塑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熙先生为楼题匾,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于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韩江楼的南面辟建迥澜亭,亭刻对联为:“折地河声奔足低,脱天峰影落城头。”再现了郑兰枝当年咏叹的景象:      城北烟林阁几层,琉璃座上看燃灯。      一痕隐射青天静,半点长随白日凝。      影什晨星悬古刹,光分夜月挂岗陵。      梵宫自是长明镜,照彻韩潮万象澄。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秀秀悠悠球

                                  30楼


                                  内八景
                                       关于内八景,由于历史沧桑,不仅有些景观已不见踪迹,而且连说法上也不一致。清郑昌时有潮州十咏,实际就是十处景观,即“东楼观潮”、“西园赏菊”、“莲花午照”、“奎阁晨晖”、“佛宫梵唱”、“七星夜月”、“道圃红棉”、“镇海钟声”、“芦荻晚眺”、“丹桂流香”。而流传的内八景则是在上述十景中删除“道圃红棉”和“丹桂流香”,且在名字上也不尽同。如“佛宫梵唱”为“古刹梵唱”,“七星夜月”为“七星步月”(也有说“星桥夜月”),“莲花午照”为“莲林浮影”,“镇海钟声”为“府衙(楼)钟声”,“奎阁晨晖”为“奎阁腾辉”,“芦荻晚眺”为“渔庄晚眺”等。而黄梅吟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又增加“菠萝怪石”一景,同时也记述“道圃红棉”与“西园赏菊”是同一地点。      综上所述,对于古城内八景的历史及现状,可作大体的分析。

                                  “东楼观潮”
                                       指在东门楼(广济城楼)上观看韩江潮涨。因东门楼正对湘子桥(广济桥),每年春夏韩江水涨,流过湘子桥时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此景似与“湘桥春涨”相同,只是观赏位置不同。

                                  “西园赏菊”
                                       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礼部尚书黄锦的别墅花园,因花园      称为西园,园内假山莲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种最多,故赏菊成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为学校,因此“西园赏菊”也不存在。

                                  “古刹梵唱”
                                       指位于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因过去僧侣众多,每于晨昏人静时作功课,发出悦耳的颂经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为一景。可惜开元寺现处闹市区,僧众不多,因此已没有过去的效果。当然早晚课仍会吸引一些听众。

                                  “府衙钟声”
                                       位于义安路与昌黎路交界处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楼,称镇海楼,楼上有大钟,每于夜静更深时发出报时钟声,声及全城。而楼上栏杆柱头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俗称“府老猴”。在辛亥**时,因清军据守,**军纵火烧楼,付之一炬,此景也随之消失。

                                  “莲花午照”
                                       位于上西平路与西马路交界处路口的莲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莲花,当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时,莲花浮现于水中,蔚为奇观。据传当初因井泉过猛,浃喷泥沙,故以一石雕莲花压于泉眼。由于现在周围多民居,午照难入井中,且该井因自来水的兴建而废用,已建铁栏保护。

                                  “七星步月”
                                       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现此地已全为民居,只剩七星桥巷。

                                  “奎阁晨晖”
                                       位于南门古城边,原有一奎星阁(也称魁星阁),结构严谨朴素,阁顶有双龙夺珠雕塑,因中间的大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故有“奎阁晨晖”之谓。目前此阁已废。

                                  “芦荻晚眺”
                                       位于国王宫巷通环城路处,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现此地已全建为民房及医院。      随着历史的发展,旧的消亡了,但新的不断兴起,只是人们没有去发现并很好地宣传。比如葫芦山上的凤栖楼,何妨称之为“银山栖凤”,滨湖的涵碧楼,呈现“楼涵虚碧”的风光,而“学宫礼乐”、“江畔红棉”、“叩齿(西寺)双塔”、“饶馆翰香”等,都是近年在古城兴起的新景观。随着“旅游旺市”战略的实施,相信新的内八景将会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潮州新八景
                                       一、滨江红棉:      韩江潮州市区段一江两岸,东起韩山,西至潮州古城、南北堤,北起海角山,南至凤凰洲,以韩江水体为主轴,南北长约八公里,总面积近十平方公里。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古今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带。“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项目”荣获“200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滨江景观带自然风光秀美,古树佳木成林,四时繁花似锦,玉宇琼楼掩映,更有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凤凰塔、广济门城楼、古城墙、北阁佛灯、祭鳄亭、青龙古庙,以及金山大桥等新、旧景观布列其间,浑然一体,互为映衬,四季皆有迷人景色,四时皆有醉人景观,徜徉其间,山光、水色、绿意、花香、鸟语和清爽的江风,予人以无穷的舒心与快意,让人获得如洗的心境;灿若繁星的文物古迹、古今人文,则使人感受到潮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神奇。      春季来临,滨江木棉树竞相开花,高高树梢上的红棉花构成长达数公里的红棉花带。红花映入韩江,在澄碧江水中形成了第二条花带;已掉落的无数红棉花,在滨江绿草地上形成了第三条花带,三条庞大的花带,与迢迢的春水,巍峨的古阙,秀逸的青山,众多的名胜,游憩其间的人群,汇成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的独特景观。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秀秀悠悠球

                                    31楼

                                    当春雾如轻纱随风飘来,更令人仿若身处瑶台,位列仙班。   
                                       二、广场灯影:      人民广场位于新市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 12.73公顷。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休闲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充分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历史人文积淀与时代性的统一。广场划分为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式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间。广场的绿化率不低于60%,绿化树木乔灌结合,高矮并种,组景搭配美观合理。“韩江潮”、“牌坊街”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文化街”、“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露天舞台”是市民游客开展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气势磅礴的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为中心广场厚重人文氛围增添强烈的现代气息。每当夜幕降临,乐曲悠扬,绿海花涛、枝叶扶疏之中游人如织,华彩灯光与水幕电影、喷泉、流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     
                                    三、坊街亭韵:      古牌坊是尊荣显达、彰扬乡贤的纪念性标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据文献记载,太平路牌坊多达39座,牌坊的种类、数量之多世上罕见。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太平路、东门街也逐渐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与明、清石牌坊共存,构成了国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众多石牌坊因“妨碍交通”、“不利安全”而被拆除殆尽。      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古牌坊影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遗存构件,历时3年,总投资约1.4亿元,“修旧如旧”全力推进牌坊街的修复。修复后的潮州牌坊街全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古牌坊23座,牌坊多为3开间3楼4柱全石结构,工艺精致、古朴大方、气势轩昂、雄浑壮观。其正背面均有额刻及对联,三层楼上则雕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亭额题字及对联均出自名家手笔。每座牌坊都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牌坊街内店铺林立,潮州老字号、地方特色店铺鳞次栉比。多项特点与特色的复合,使牌坊街被誉为“天下第一牌坊街”,成为展示潮州古城文化内涵、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激发古城区经济活力的历史文化景观。   
                                       四、淡浮水墨:      淡浮收藏院是泰国春府博他耶(钦赐)淡浮院长郭丰源先生倡建,自然景观、建筑景观、淡浮文化景观交融,集文物收藏、文化交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淡浮收藏院背靠砚峰山主峰,前临夏湖,两侧山峦拱护。远眺韩江如带,古城如画,众山来朝,尤如一幅可赏、可品的水墨画。      淡浮收藏院正面的大石牌坊,气势宏伟磅礴,正中大匾“粤东菁华”及两侧匾额“金声”、“玉振”,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手迹。牌坊与主殿间,吉木繁花簇拥鉎牛及麒麟、青狮、盘龙等龙头吐水等巨幅石雕,主殿重檐出阁,琉璃飞瓦,四根玫瑰红的花岗岩石柱高耸。主殿正中匾碑“淡浮院”三个馏金大字由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所书。殿内有释迦牟尼、老子及“飞天大圣”塑像,体现“有宗教精神,无迷信气氛;有文化内涵,无门派限制”的追求。      后殿是用于主要收藏、展览的交泰殿。“交泰”取《易》经“天地交泰”之意,中泰文化交流之义。殿内藏有泰皇钦赐《玛哈蒙空佛像》、《清宫交泰殿皇室宝玺印谱》珍贵文物以及淡浮收藏院珍藏的名人书画等中泰文化珍品。      两侧长廊是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林涵盖上起商周,下至当代的中国书法大家的真迹墨宝,为重要的文物典籍珍品。碑廊长约100米,共350多件,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简读书、隶书、行书、章草、草书、楷书等各式书体、史上各家书派各显风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碑林之一。   


                                      • 举报  |
                                      • 2011-04-29 16:06
                                      • 回复
                                      • 秀秀悠悠球

                                      32楼

                                         五、绿岛晴岚:      绿岛旅游山庄位于饶平县钱东镇,是一处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集地质科普、文物民俗、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游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生态示范园、厦门市自驾游十大最佳目的地等。      绿岛旅游山庄背倚岚武山,面朝大北山,众山拱护, 碧水萦绕,九霄叠翠,林海扬波,花香鸟语,俨然一个灵气十足的绿色世界。古老冰川地质奇观、韵味独特的古围寨、富有诗意的单丛茶园、返朴归真的山村农俗作坊等,与这绿色世界融为一体,散发出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绿岛旅游山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四季皆春,步换景移,无论何时处身其间,谁都可以放牧心灵,在美妙的环境中获得平和的快乐。众多景观之中,以“绿岛晴岚”为最。每当清晨,薄雾随风飘荡,给这绿色世界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予人以无尽的遐想。雨后日出,山岚蒸腾,水气氤氲,远观山势婀娜多姿,缠云绕雾,景象万千;近看山清水秀,林木滴翠,仿佛桃源仙景。此时若登高揽胜,山岚时而迎面扑来,时而脚下飞腾缠绕,万般景物时隐时现,令人有如腾云驾雾,漫游于山水田园画卷之中。   
                                         六、桑浦禅泉:      桑浦山地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处,北回归线从这里经过。眺望桑浦山腹地,上有奇峰异洞,下有湖光山色、亭台若砌。海蚀和断岩形成奇特自然景观,环绕东山湖分布着怪石、异洞、温泉、矿泉、寺观、墓室、庙宇、碑刻。桑浦山人文荟萃,历代先贤留下不少胜迹。      桑浦山东山湖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内罕见的保健型温矿泉资源,泉口温度高达100℃,富含益生成分。建于桑浦山麓的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际化标准的温泉度假、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设施,更有别具一格的温泉山。温泉山突破地面温泉池的视野,将99个不同主题的汤池设置于景观山体之中,座落于不同标高处,加强了空间的视觉趣味性,成为独特的“空中温泉”。     
                                      七、凤凰天池:      凤凰山位于潮州市北40多公里处的凤凰镇,以高山景色、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凤凰茶闻名于世。主峰凤凰鸟髻海拔1497.8米,是粤东的最高峰。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乌岽山顶峰西侧的天池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60亩),常年泉水澄碧。湖面风云,瞬息万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雾弥漫,给秀丽的湖水平添几分神秘色彩。池中生活着稀世奇珍四脚鱼,还有软壳石螺及各种蛙类和高山蝶类。夏日,山上凉爽如秋,天池碧波荡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严寒季节有时湖边结有数寸厚冰,有时还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颇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粤东奇景。春季天池周围的野杜鹃在寒风中竞相相绽放,天池顿成一片花海。乌岽山上有各式各样、形状独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在距天池约1公里的主峰北坡上,有一天然岩洞“太子洞”,洞口酷似一眼古井,名曰,它有许多神奇的传说。除此之外,旅游区内还有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气堂”、茶树王“宋茶村”、近千亩天然牧场、高山灌木、日出胜景等     
                                      八、柘林渔火:      柘林湾位于粤东边陲,饶平南隅,水域面积68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柘林湾内的“金狮湾”天然海滨浴场沙滩平缓,风光旖旎,滩沙富含钛铁,是粤东得天独厚的旅游健身场所。区内有海上温泉井“七夕井”,海底温泉经国家地质勘探队专家探测,属我国罕见的一处海水温泉。泉水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保健养颜之功效。柘林湾海域内西澳岛涌尾山北侧,有成片的苍劲松柏,树木茂盛,环境幽静,10多万只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动物黄嘴鹭丝鸟在这里栖息、繁育。成群白鹭在海滩觅食,在树林中戏耍,筑巢产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鹭天堂”。在柘林大门海域内与龟屿、蛇屿、白鹭天堂相呼应,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养殖个体有千户之多,俗称“海上牧场”。入夜,海面万家渔火,灿若天上繁星,有开发旅游、海鲜美食、游客观赏多重价值。      潮州港处于柘林湾中,被列为国家一级口岸,因风平、浪静、水深、潮差大、淤积少而形成一个天然良港,是华南地区深水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