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角色扮演体验馆加盟店: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51:52

大 家

——文化强省建设解码之四

  A

  大家亦称大师。《辞海》曰:“大师即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现代汉语词典》云:“大师为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并为大众所尊崇的人。”可见主要标准有两条:一是有很深的造诣、很大的成就;二是为人们所敬仰。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才之于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无论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还是15世纪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无论是17世纪英国最早发生产业革命,还是二战后美国领跑至今,都与孔子、达芬奇、哥白尼、牛顿、培根、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思想鼻祖、艺坛巨匠、科学泰斗、文化先驱、商界精英紧密相联。

  人才是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活力之源,是提高文化生产力的根本力量。各类人才中,文化人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形象,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力量之源。

  对于文化生产力而言,人才生产并传播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作品,是文化生产力的主体;对于文化竞争力而言,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人才为关键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正在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资源;对于文化软实力而言,精品力作、名篇巨制的出现,要靠人才去创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要靠人才去创造。可以说,没有文化人才,就没有文化发展的一切。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文化仁人志士在党的感召下为传播革命思想前仆后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作出了文化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培养造就了大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文艺等领域文化名家和领军人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欣欣向荣。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时代的思想大厦,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和大师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传承。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要有一批领军人物和精英来领衔。

  B 浙江素有“文献名邦”、“人文渊薮”之盛誉 ,历史上思想大家、文化名师璨若星河。

  “自古江南出才子”。这是人们对江浙一带文脉悠久、文人辈出、文化繁荣现象的评价。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孕育了众多的思想大家和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自己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特别是南宋以后,浙江文化开始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王阳明、叶适、陈亮、龚自珍,则分别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领军人物。

  20世纪上半叶浙江的文化繁荣,几可比拟于春秋战国时代,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吴昌硕、茅盾、郁达夫……一长串熠熠生辉的名字,索其籍贯,均隶浙江,确实让人两眼放光,高山仰止。

  正如《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一书指出的,“历稽二十五史,浙江人收录本纪、世家、列传者就多达二千余人,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前列。”

  正如《浙江文化名人传记》所指出的,“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他们以深邃的思想和殚精竭虑的责任感,坚定地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步伐。

  C 难以释怀的“钱学森之问”。

  2009年8月6日,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浙江籍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

  思想发展和文化繁荣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的涌现,是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全面复兴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思想大家代表了一个民族仰望星空的深远思考,文化大家凝聚了一个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

  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曾说,假如法国突然损失了自己的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数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而要重新培养这样一批人,“至少需要整整一代的时间”。

  这句话既说明了文化人才之重,更说明了人才培养造就之难。

  文化人才资源是特殊的资源,只有“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才能产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集聚效应。

  浙江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30多年来,浙江经济发展从资本竞争到管理竞争再到市场竞争,发展到现在的文化竞争,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随着文化产业化、科技化态势的增强,新型文化业态的不断成长,对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D 吹响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才“集结号”。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人才队伍的强劲支撑。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因时而变,适时提出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吹响了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才“集结号”。

  宏伟目标催人奋进。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指出,要实施151人才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组织实施文化名家造就计划,继续实施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师大家,把浙江的宣传文化人才推向全国,把全国知名人才引到浙江。

  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荣誉褒奖人才,用学习提升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创新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建功立业的文化拔尖人才进行特别奖励,不断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立特级专家聘任、首席专家、文化名家工作室制度……

  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制定高层次紧缺文化人才引进目录,建立信息数据库。将“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把“借名”和“借势”统一起来,向海内外多渠道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和名师大家。

  培育机制日臻完善。立足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探索跨学科文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抓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园区建立政产学研结合的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文化高级人才的认定、审核、考评机制,不断形成以业绩为依据,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共同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文化人才关怀机制,善于用事业凝聚人才,用精神鼓励人才,用感情关心人才,用待遇吸引人才,用环境留住人才。

  E 实践是成长成才的沃土,要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造就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

  先进文化生长的根在哪里?在实践。

  真正思想智慧的源泉在哪里?在群众。

  文化名家成长的土壤在哪里?在生活。

  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文化名家的培养造就,不仅需要理论的提升,更需要注重实践的提高、群众的感染、生活的熏陶。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所言:“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文化人才特别是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干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磨练、摔打和学习,深入一线,增强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加深群众感情,贴着大地思考。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F 时代呼唤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家的涌现。

  锦绣江山,人才辈出。每逢历史的关键时刻,伟大的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家都会用智慧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重量。

  文化大家必得勇于面对时代,善于处理时代提出的中心问题。清末的沈家本大胆地引进西方法制,得以成为中国法律转型的杰出人物;艺术家们如吴昌硕、黄宾虹勇于变法,实现了艺术创新;鲁迅则以锋利的笔触写出了半殖民地国家向独立自由迈进期间的痛苦和奋进。

  雷蒙·阿隆说:“历史从来不会简单重复。”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往往产生于政治纷乱的时代。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发展,三者是耦合的正相关关系。新的时代,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观点表达的方式日益多元化,各种思想的交锋日益激烈。这是一个全民思想文化大激荡的时代,这更是一个需要文化大家担当重任的智慧时代。时代期待更多雄浑瑰丽的思想,时代期待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

  身处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立足文韵浓郁的浙江沃土,我们要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队伍,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