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练形体的地方: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0:34:56

大 作

——文化强省建设解码之三

  A 文化产品是时代的标记,关乎民族的精神面貌,社会的文明进步。

  回顾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无不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活跃期。无论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日本的平安和足利幕府时代,无论是印度的笈多和莫卧儿文明,还是欧洲的美第奇和伊丽莎白时代,文化创作都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尽管历史上文化作品浩如烟海,但盛传于世、脍炙人口的正是那些代表时代特征、顺应历史趋势、体现人民要求的精品佳作。它们是时代的缩影、心声、证言和精神。一个文明被世人所铭记,总与这些优秀作品息息相关;一种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靠着这些标举其文化现象的优秀篇章。

  《诗经》、《论语》、《红楼梦》等名作,《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等名画,《梁祝》、《二泉映月》、《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名迹,是东方文明古国著称于世的重要标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造型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震撼心灵的深刻印象。这就是精品力作的力量。

  文可润心。文化创作是精神生产,投入的是智力劳动,产出的是精神产品,影响的是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精神。

  恩格斯在赞扬德国优秀画家许布纳尔的《西里西亚的织工》这幅画时说:“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诚然,文化作品没有轰轰烈烈的外在形态,但它以内在的浸润渗透,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影响人的心灵世界。因此,文化作品的作用是深入的,也是持久的、无可替代的。

  B 浙江的文化史就是一部精品迭出的创作史。建设文化强省,呼唤更多体现盛世风采、把握社会脉搏、高扬时代精神的佳作。

  钱塘自古繁华,孕育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产生了一大批震古烁今的精品大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王充的《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著作;鲁迅的《呐喊》、《野草》、《华盖集》等小说、散文诗、杂文成为开辟中国新文化方向的有力匕首……

  盛世出精品。60多年的新中国建设特别是30多年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给浙江带来的思想解放、观念巨变、文化激荡是波澜壮阔的,这为文化创造提供了丰厚营养,催生出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近三年来,我省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电影华表奖等各类全国性文艺评比中获奖超过200项。2010年以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中国1921》等电视剧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浙江电视剧现象”,成为引领时代精神的旗帜。汇集雷云、许庆瑞、陆立军、朱家良、顾益康等专家思想集成的《当代浙江学者文库》,成为引领当代浙江思想界的标杆。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创作。当前,浙江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更加需要文化作品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

  与此相比,当前我省文化创作的精品数量还不够多、原创力不足。如2010年我省制作动画片4.5万分钟,排名全国第二,但真正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多,“叫好又叫座”的传世之作较少,迫切需要创造更多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时光筛选的时代精品。

  C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伟大的作品需要镌刻深刻的思想尺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坐标。

  如果将十万平方公里的空间作为横轴,将上下八千年的历史作为纵轴,文化精品的坐标就确立在浙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时代进程中。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精品力作?

  当前,文化创作中有一种“去导向化”、“去价值化”的低俗现象,有些人公开宣扬拒绝理想和思想、拒绝主旋律,以艺术性取代思想性,片面追求形式、技巧、枝节、感官效果。

  这是一个价值立场问题,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作品的品格、品位和生命力、影响力。

  是的,真正的精品力作是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思想性、知识性寓于艺术性、观赏性之中,并通过艺术性、观赏性得以实现。但文化产品与一般产品不同,其最大特点是,并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终结,还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情感,润物无声地引领社会的风尚,这是优秀文化产品的根本价值所在。

  思想是文化作品引领风尚的灵魂,思想的力量永远是衡量作品成败最为重要的条件。如果只是沉溺于表层的直观感受,文化作品就丧失了灵魂,变得精神贫瘠浅薄乏味,也就失去了生命。正如巴金先生所说:“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大道无术,大道至简,大巧若拙。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文化产品的创作,要坚持正确思想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把正确的理论指导同崇高的艺术追求有机统一起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共同理想,礼赞高尚情操,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作品的思想力、感染力、吸引力。这也正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等作品成功的根本原因。

  那么,精品大作的思想性、先进性从哪里来?是从文件中抄来的吗?还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想象的?

  D 正确的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正如“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文化作品的正确思想不是从书斋中摘录出来的,也不是连古缀今“穿越”出来的,而是从人民的实践深处开掘出来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文化作品的思想性、先进性的源泉,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要求是文化产品创作的指导方向,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是评价文化作品成效的根本尺度。

  巴尔扎克说,“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文化创作要建立作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要求、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如果偏离人民这个中心、这个方向,自我至上,终究会因为距离人民群众太远而断了地气,遭到抛弃,竭泽而亡。鲁迅、茅盾、艾青、余秋雨等浙江文化名人的作品,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正是坚持取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与人民心灵同频共振的结果。

  也有一些文化产品,他们靠制造噱头、贩卖隐私、低俗恶搞招徕眼球,追求高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

  这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文化作品的评价标准由谁说了算?是作者自己吗?不是。是市场经纪人吗?也不是。

  谁的文化谁做主。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评判文化作品的最高标准。当今文化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人民满意不满意,关键在于文化产品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遵循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诚然,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既有涤荡身心、提升境界的需求,也有消遣娱乐、休闲放松的渴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既要弘扬主旋律,也要提倡多样化。但是,所谓多样化主要是题材、风格、手法的多样化,是以丰富多样的题材来表现主旋律,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旋律,以个性化的艺术创新来展示主旋律,而不是根本原则、文化立场的多样化。只有坚守正确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秉持崇高精神价值追求,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真诚而持久的掌声。缺乏群众情怀和人文关怀的作品,永远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瞬间景观。

  E 以创新的精神打造当代浙江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需求。

  文化创作,创意制胜。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创造力”。只有秉承深刻而独特的时代内容、思想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文化精品,才会凝聚时代的精神坐标和民族的集体记忆。

  伟大精品自有其生长规律,决非一蹴而就。要建立健全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机制,充分尊重文化创作生产的客观规律,努力形成一批包含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在文艺发展格局上,要把电视剧、电影和动漫作品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推出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精品,扶持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影视企业,打造一批有浙江特色和全国影响的影视制作品牌。

  文化精品的创作不是无土之木,无源之水,必须珍视优秀传统文化。要系统梳理浙江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艰苦卓绝的革命文化、丰厚多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面向世界、开放兼容、务实变革的独特文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开掘,做到突出思想性抓选题,突出观赏性抓特色,突出艺术性抓提升,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要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努力开拓对外商演、对外销售的渠道,抓紧打造一批有浓郁浙江民间文化色彩的舞台艺术剧目和原创动漫作品,加快走入国际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介我省的重点作品、优秀人才和文化机构,不断扩大我省文化精品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创新是需要环境的。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提倡不同种类和业态的积极创新,鼓励探索,扶持原创,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焕发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活力。要处理好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兼顾大众需求与小众需求,使不同流派相得益彰、不同受众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蓝图已经绘就,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必将让浙江的文化百花园更加绚烂多彩,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