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画:江南名城---溧阳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38:18
溧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溧阳位于长江下游,属太湖流域,是古代长江下游三江之一中江的入海地段。古代中江贯串溧阳腹部洼地,境内有湖荡近百万亩。自唐末之后,境内胥溪运河上游多次筑坝,特别是明初筑了东坝,截断上游水阳江水源,使河水从高淳的姑溪河、清水河倒流入长江以后,全境湖荡面积才大幅跌落,但至今境内水域面积仍有四十二万余亩。 "}x%5/(  
  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远古先民大都择水而居,捕鱼为生,并先后形成了村落。人类开发太湖流域约在七千年前,这里诞生了河姆渡文化。六千年前,这里诞生了马家浜文化,先民已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已开始饲养猪、狗、水牛。距今五千年前,这里进入了良渚文化时期。良渚文化代表了太湖地区原始文化的最高水平,其晚期发展到原始文化的巅峰,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文革”期间,我市戴埠、平桥、沙河一带出土的带木柄石斧、石犁、石钅奔、木桨、木铲,以及丁字足陶鼎、黑衣陶贯耳壶等良渚文化时期的重要遗物,都足以充分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溧阳这块秀美、肥沃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 W&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夏禹帝在全国设立九州,太湖流域地属古扬州,乃荆蛮之地。商代末,生活在陕西岐山一带的周太王古公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昌从小就聪明异常,相貌奇伟,颇有王者风范,因而深得古公宠爱。古公有意要将周家的天下传给姬昌。但按照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姬昌的父亲季历排行老三,最小,自然没有资格承嗣王位,这就势必导致姬昌不能继承周家的天下。古公父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矩,又为自己不能按心愿传位给孙子姬昌而终日忧闷不乐。泰伯和仲雍知道了父亲的心事后,为了顺从古公的意愿,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即以采药为名,进入宝鸡、陇县交界的吴山。泰伯、仲雍到了吴山不返,这样季历被改立为太子。古公父不久因病去世,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要把王位让给泰伯,泰伯坚辞不受。后来泰伯见几次避让都不行,只好带着弟弟仲雍和族人远走高飞,举族南迁。他们从陕西西部的吴山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向东辗转迁徙,最后到达长江入海处的今梅里一带。 bgYUsc*uR  
  泰伯、仲雍初到梅里,发现这里的人们主要以渔猎为生。为了和当地人融为一体,他们一改过去的生活习惯,断发文身,表示决不继承周族君位的决心;并和当地人一道开发江南,使得原先人烟稀少、土地肥沃的太湖地区逐渐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展的富庶之地。他俩还把中原的文明进步带到了江南,泰伯、仲雍也因之被当地人民推举为部落首领——君长。于是泰伯在东吴之地的梅里筑城定居,自号“句吴”。后来“句吴”国逐渐发展壮大,到春秋、战国时代已成为强大的吴国。当时溧阳地属吴国。 M5kw3Jy5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各自为政。那时的溧阳包括今天的溧水、高淳,这一带是吴、楚、越三国交界的区域,历史上一直有“吴头楚尾”的说法。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 ,吴国看到楚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吴王余祭有些胆寒,就在离今高淳县城东面十五公里的地方,筑起一座高大的城堡,以防备楚军入侵。城垣土筑,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外边一层叫“罗城”,周长共七里三百三十步,高一丈五尺;里面一层叫“子城”,周长一里九十步,高一丈有余。当地百姓将这内外两圈城通称“子罗城”。子罗城高大坚固,南边临近滔滔中江水,北边紧靠禅林、游子诸山,面水倚山,易守难攻。吴王到此看了很满意,就按“固若金汤”的意思,取名“固城”即今高淳固城镇 。城筑好后,吴国在这里设立军政机构,派重兵把守,建起了历史上有名的“濑渚邑”。为什么取名“濑渚”呢﹖因为古中江又名“濑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的沙滩上,所以取名“濑渚”。吴国建起“濑渚邑”后,固城这里更加兴旺发达起来,这就引起了楚国的注意,野心勃勃的楚灵王把眼睛盯上了固城。三年后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大举进攻吴国,攻下固城。这时楚平王已经立为太子,此人骄奢淫逸,为所欲为,他见固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间女子又都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到了这里舍不得走了,就在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宫苑亭榭,还命人搜罗了一批美女,成天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后来他即位当上了楚王,还经常到固城来住上一段时间,所以当地老百姓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 f.Y [2b  
   “濑渚邑”被楚国占领后,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吴迁其邑于陵平山下,名陵平。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国又攻打吴国,并夺取、占领陵平,更名平陵。 , .E>  
  楚平王昏庸无道,听信奸臣谗言,错杀办事忠心耿耿的伍奢、伍尚父子。伍奢的小儿子伍员,又名子胥,得到消息后,连夜逃出虎口,投奔吴国避难。吴楚之间本来就不和睦,多次发生战争,这次伍子胥怀着对楚王杀父杀兄的深仇大恨来投奔,自然受到吴国的欢迎,并且很快得到重用。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命伍子胥领兵向楚国大举进攻。吴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下固城。进城后,伍子胥一看到楚王殿就来气,下令烧毁城内所有殿宇楼阁。史书记载:“吴伐楚烧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9s\T  
  春秋末至战国初,吴国的王位传到荒淫无道的夫差手里,国力渐渐衰退。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山再起,一举将吴国打败,固城被越军占领,划到了越国的会稽郡。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吞并,战争十分频繁、激烈。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国兴兵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固城再一次被楚国占领。此后又过了一百多年,楚国及燕、赵、韩、魏、齐等六国全部被秦国并吞,实现了秦的一统江山。 D&{C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废分封建郡县,原则上是一邑一县,数邑一郡。濑渚邑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阳”,于是就将濑渚邑改建为“溧阳县”。简而言之,“溧阳”在“溧水”之北,因此取名“溧阳”。溧阳县的县衙就设在固城,城内建起了校场、鸡鸣议事堂等,一切军政设施齐全。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 ,溧水县尉喻仲远在固城湖边发现一块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立的石碑,碑名叫“校官之碑”。碑上记载了一位名叫潘乾的溧阳县长兴教办学、勤政爱民的事迹,是一块立在学舍门口表彰前贤的功德碑。此碑现珍藏在南京博物院,为江苏省现存惟一完整的一块汉碑,也是全国著名的汉碑之一。由这块石碑可以证明,固城到东汉年间还是溧阳县政府所在地。从秦初到东汉四百多年间,这里是包括今溧阳、溧水、高淳等地在内的一个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我曾认真地查阅过《吴郡志》、《溧阳县志》、《溧水县志》和《高淳县志》,四部县志在“历史沿革”部分,记载着上述的这段历史,而“二溧”、高淳县志都记载着溧水、高淳归属溧阳管辖。 [DZ|Ltv  
  明弘治《溧阳县志》中说:“溧阳,吴楚时曰固城,曰平陵,秦汉始名溧阳县,历代遂沿其名。”溧阳自秦时建县公元前221年 的二千二百多年以来,建制沿革多次发生重大变化,县城也随之一迁再迁,现择要介绍如下:三国吴国统治时,废溧阳县建制,把溧阳的一部分地区作为屯田之用,另一部分设置永平县,县治在今县城南十五里的茶亭古县村。晋朝太康元年,改永平县为永世县,又恢复设立溧阳县,县治仍设在固城。永兴元年又分永世县的一部分设置平陵县,县治在今南渡镇平陵村。隋开皇十二年,割溧阳之西为溧水县,县治在今高淳固城东面二十里的开化城,溧阳县归属宣城郡。唐光启三年,溧阳县治设在今南渡镇旧县村。唐天复三年(903年),溧阳县治由旧县迁至现在的溧城镇,迄今已有一千一百零二年。自唐朝之后,溧阳县与溧水县就分开设置了。明弘治四年,应天府丞冀绮以地远民难牵制为由,又割出溧水西南的七个乡设立了高淳县。就这样,秦汉时设立的溧阳县一分为三,分别为溧阳、溧水、高淳。元、明时期,溧阳还曾升为溧州、溧阳府、溧阳路、溧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