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和施正杰床戏:安徽数千万改造刘禹锡故居 豪华包装《陋室铭》(新安晚报 2008-9-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52:25
安徽数千万改造刘禹锡故居 豪华包装《陋室铭》http://news.QQ.com  2008年09月08日09:02   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1959)

相关报道

无锡惠山玉祁投资5000万元修复千年古镇

河南巩义为改造杜甫故里强制村民搬迁(图)

四川乐山闹市区清末老宅拆迁引发争议(组图)

浙江慈溪为余秋雨老屋申报市级文保单位 策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今和县)刺史时的住所,因为他的这首《陋室铭》一举成名。

最近,和县即将开展的一项建设工程让这所陋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和县将投入数千万元,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

“陋室”究竟该不该进行豪华包装?经过包装后的陋室会不会失去它的固有风格呢?不少市民对此提出了疑问。

探访:陋室确实很“简陋”

陋室位于和县城区——历阳镇。据记载,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

陋室公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门庭“陋室”两字为当代诗人臧克家所题。《陋室铭》由省书法家孟繁青仿柳体书,刻碑。陋室正厅塑有刘禹锡站立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和县又投资近百万元,在陋室的“仙山”、“龙池”一带,扩建成了一座“陋室园”。整个园子占地50多亩,山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临流亭、履仙桥等。周围筑仿清镂花墙300多米,正门坐南朝北,牌坊式门楼。

记者看到,占地50多亩的陋室园已显得陈旧。在距离公园大门不远处,一个儿童游乐场已经被废弃。在这片空地旁有一座高数米的土墩,上面建有一座亭台。公园工作人员说,这就是望江亭,在公园周边建筑物还没有“长高”之前,从这座望江亭能眺望远处的江面。不过,此刻眼前的望江亭却被一片杂草所掩盖。

在陋室公园里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陋室门前。三间厅房的陋室分正堂、东厢、西厢,只不过,眼前的这几间房子显得非常简陋,甚至堪称“破旧”。陋室里陈列简单,东西厢房的地面都是土砖地,其中一间厢房连窗户都破了,“铁将军”在把门。整个陋室杂草丛生,和不远处的现代化居民区形成了强烈对比。

陋室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这里比较陈旧简陋,可每逢周末都会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很多家长特地带孩子到这里一游,就是为了激励孩子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当然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扫兴而归,认为这里不过是一幢“旧房子”,没什么可看的。与陋室一墙之隔处,记者看到很多居民住宅已被拆除。据介绍,这里将兴建楼台庭院,成为未来陋室园的一部分。

规划部门:“包装”将问计于民

为什么要把原本以简陋著称的陋室改造一新呢?

和县城乡规划局杜群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对陋室进行改造,主要是今年该县将启动大规模的建设。陋室、孔庙、镇淮楼、四牌坊和文昌塔,原是古和州保留下来的五大历史景观,和县县政府决定以这五大景观,打造一条长1.5公里的仿古街。

同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存的陋室面积较小,很多来参观的人均表示值得看的东西太少、逛的时间太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甚至一些人看过之后,认为不过是座“破房子”。

为了让陋室的此次扩建改造达到既符合历史、又有新意的规划标准,和县建设部门前期进行了多次论证。经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院的初步设计,计划在陋室园里新增“金经台”、“鸿儒阁”、“山水楼台”、“草色亭”等多处人造景观楼阁。这些建筑尽量按历史原貌恢复,展现和县的历史。此外,拆除附近的一所学校与民宅,实施拆墙透绿,届时陋室园将扩建到100亩,与整个县城融为一体,免费对市民开放。这项工程整个投资将达数千万元。

陋室本是以房屋的简陋、主人的馨德而著称,一旦扩建后成为“不陋之室”,是不是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呢?杜群局长告诉记者,在前期论证过程中,他们也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但他们认为,这些包装都将本着历史原来风貌,着力营造文化品位。而且,他们决定对陋室本身不做任何的包装,仍以旧貌示人,只是围绕陋室周边进行开发建设。

目前,前期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今年内将启动扩建工程。针对陋室园的整个设计规划,杜群局长表示,他们还将问计于民,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相关的设计方案,征集更多的民意。(杨丹丹、李欢、何雪峰)

★各方观点★

反对:陋室不需金缕外衣

在和县生活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与现在的景点建筑相比较,陋室的确是够简陋的,不过这恰恰是它与其它景观有所区别的精华之处。

政府投入巨资来打造这个景点,会让它失去原有的特色。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景点都被过度“包装”,显得越来越“千篇一律”。如果连陋室都要穿“金缕外衣”,那就失去了本真的价值。所以,他觉得,陋室不应变繁复。朴实本色最为真实

和县县城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这座县城里已经生活了30多年,对陋室的喜爱程度。可以说很难用言语表达。从小时候开始,她就经常和小伙伴相邀到陋室里玩。

张女士觉得,保持陋室的朴实简陋本色最好,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和县,她都会带他们去看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这些朋友对于这个简陋的居所和它周边的简朴环境印象深刻,从中能够感悟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谛。如果对它进行豪华包装,则会让陋室的精髓变了味。

支持:景观应“修旧如旧”

和县地方志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觉得对陋室进行包装也是一种推陈出新,但重建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宗旨。

毕竟,大多数前来游览的客人都是奔着刘禹锡的这篇名作而来,如果包装过度使它失去了原来的旧有风格,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他希望建设者们可以多多研究历史,还原历史中的“陋室”的真实面貌。包装才能打出品牌

在省城高新区一家企业工作的范先生惊讶地告诉记者,他还是头一次知道陋室在我省和县境内。

范先生认为,这样看来,陋室的自我宣传的确很不到位。他觉得,政府加大投入重新进行包装,可以帮助陋室的名气外扬,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在现代社会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和县将陋室重新扩建,再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适度包装,可以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终目的。

专家观点:重新规划应有区分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左玉琅认为,对于各地大打文化牌现象,应该一分为二来看。

从建筑师的角度,左玉琅院长认为,如果建筑物属于历史文物,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各地方应给予重点保护,不应进行大幅度的重新规划和建设。否则会让历史建筑物失去原貌,也会削减其文化价值。

而对于那些本身就是后世在遗址基础上恢复的建筑物,则可以进行适当的重新规划。这种规划应以真实的历史记载为依据,不能一味地牵强附会。一味地牵强附会不是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而是在炒作。这种过激的重新规划在建筑学上是不提倡的。

另外,左玉琅院长觉得,陋室若重新规划,在保护陋室的基础上,其外围建筑不宜建设太多,否则会将陋室原本的历史本质给掩盖掉。建成后,应对整个景区进行分区域管理,这本身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陋室的来历

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刺史。

按唐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厢之房。但和州的策知县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让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山清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题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来源:新安晚报)

http://news.qq.com/a/20080908/001528.htm  

千万巨资改造陋室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0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故居以“陋室”而成名,而安徽和县正准备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故居,将陋室进行豪华包装改造成豪室。

    ——摘自9月8日《新安晚报》

    漫画:徐简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9/09/content_2349751.htm

  豪华陋室
日期:[2008年9月9日]  版次:[AA30]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  条  

  关键词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时的住所,因为他的一首《陋室铭》而广为人知。最近,和县计划将投入数千万元,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新安晚报》9月8日)

 

  斥资千万,何陋之有?

 

  重金打造“陋室园”是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窃以为难逃两方面的质疑:

 

  其一是合理性。刘禹锡的住所本是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如此集亭台楼阁于一身、占地逾百亩的园林建筑,是否还能冠冕堂皇地以“陋室”命名?如此一心想要借助文化“起跳”的工程,能否最终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

 

  其二是合法性。作为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2、3亿元的小县,投入数千万元改造一间“陋室”的消息令人吃惊,如此巨大的政府投资,究竟动用了多少预算内资金,又有多少来源于预算外资金?预算内资金的本来用途是什么,变更用途是否经过了人大的审核批准?预算外资金为什么没有用于解决更为迫切的民生问题,而是画蛇添足地为“陋室”建“配套设施”?难道在当地决策者眼中,改造“陋室”竟然比改善民生更为迫切而重要?□赵志疆

 

  “陋室”改造需多重视野审视

 

  不出意料,网络对斥资千万改造刘禹锡陋室的政府行为表示了普遍质疑。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也许对和县的行为就能多一些理解。

 

  首先,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刘禹锡的陋室的确可以开发成一个营利性的知名景点,那么为何不能对其包装和开发呢?虽然,民生领域需要财政投入,但这并不意味财政在城市经营方面就该止步。相反,只要财政支出的项目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是可以带来丰厚利润,改善城市民生的,而财政对民生的直接支出是有基本保障的,社会就不该质疑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是否道德。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陋室园改造成功,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并且改善了人们的收入结构和收入水平,我们还会对陋室的改造充满意见吗?即使人们发现所谓的陋室已成为营利性的道具,已很难带给自己真正的文化感动时,也应该看到当地因陋室开发而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应该懂得不能把个人的内心感受凌驾于别人的生活之上。□乾羽

 

  重温梁思成的“整修要诀”

 

  如何打造全新的“陋室园”,的确是一个问题。笔者不禁想起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事业开创者梁思成先生的一句话:“整旧如旧”。一次,梁思成先生应扬州政协之请作报告,谈的是古建筑维修问题。年逾花甲的梁氏语出惊人:“我是无耻(齿)之徒。”举座为之愕然。梁老接下来说道:“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上了这副义齿(假牙齿),因为上了年纪,所以色泽不是纯白,略带点黄色,因而看不出来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应该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可以说,“整旧如旧”,这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整修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富有说服力。这种思想具体到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保护中,就是“不改变文物原状”。显然,对刘禹锡“陋室”的整修必须遵循这个根本原则。试想,如果我们投入大笔资金,整修出来的“陋室”却失去了原味,“陋室”不陋,让人无法将它跟刘禹锡的《陋室铭》相联系起来,这样的整修是非常失败的,哪还能营造文化品位、彰显历史特色?□大丫山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09/09/content_568101.htm  让刘禹锡陋室变豪宅乃土财主擦青铜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07:41  重庆时报

  作者:邬凤英

  鲁迅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土财主,把古迹斑驳的青铜器擦得闪亮如新,结果当然是贻笑大方。孔庆东说,鲁迅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讽刺,但也包含了对土财主的怜悯——他太没有文化了。

  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看到一条新闻:安徽和县打算斥资千万,改造因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拟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9月8日《新安晚报》)。

  在我看来,这犹如当代版“土财主与青铜器”的故事,因为“陋室”之有名,原本就不在于其巍峨豪华,而在于室陋人杰。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室愈“陋”,愈能显出主人的高洁与不俗。现在斥资千万“新增‘金经台’、‘鸿儒阁’、‘山水楼台’等人造景观”,富丽堂皇是免不了的,只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恐怕要满腹狐疑:这还是陋室吗?这要还叫“陋室”,是不是太过矫情了呢?

  你或许会觉得这是因为当地官员像土财主一样没文化,不能理解“何陋之有”的境界。不过,这么想或许也有点自作多情了,因为人家一开始遵循的就不是文化的逻辑,而是经济的逻辑,或者说是政绩的逻辑。

  和县城乡规划局局长接受采访时说,陋室、孔庙、镇淮楼、四牌坊和文昌塔,原是五大历史景观,之所以对陋室进行改造,正是配合改造,准备打造一条长1.5公里的仿古街。照此逻辑,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无非是一种投资行为罢了,只要有利可图,就是投资亿万,又有何妨?若按照政绩逻辑,就更好理解,因为连是不是有利可图,能不能收回成本,都无须考虑,只要能让上级看到自己“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气魄和决心就可以了。

  这些年来,各地发生的称得上焚琴煮鹤的事情不少。究其原因,就在于按照经济的逻辑和政绩的逻辑来搞“文化建设”。只是,我们何时能按文化的逻辑搞文化建设呢?等到那一天,我们还能够找到没有被擦亮的青铜器,没有被豪华包装的古迹吗?我们充满期待。

http://news.sina.com.cn/pl/2008-09-09/0741162576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