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13分钟视频mp4:从诛心之论到“警惕韩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1:06:59

 总之,专在人品、隐私做文章,这就打在了逻辑盲点上,因为人品是无法证明的,而对隐私的全面解读,又建立在暴露更多隐私的前提之下,可谁愿意完全透明地生活呢?别人在说理,他在说人,固然无往不胜,可这样的胜利,岂非虚妄?

麦田先生的“人造韩寒”说,堪称2012年第一热帖,引得各方纷纷亮相,圆场的、愤慨的、装蒜的、敲边鼓的、落井下石的,不一而足,实为中国当下议论场的活写真。

韩寒的不幸,在于他是名人,喜欢发点议论,于是被归入某“派”,无端结下许多“仇敌”。其实,韩寒有多大能量?说点闲话,又有何妨?

但,总有人会虚拟出“下一代”来,仿佛无数年轻人正等着被洗脑,正在被议论者所“毒害”。有了这种想象,所以我们的观点之争总变成立场之争,并最终升级为人格之争。

永远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人这么想在语言上压倒对方,为什么这么喜欢倾诉,而不喜欢倾听,为什么不愿深入思考,一味贪图嘴上痛快。

仔细看麦田先生的批评,猜测居于多数,诸如专业赛手不能晚上写博文,年轻人必须一上来就写社会评论,不能有个成长过程……靠这些证据,居然就能宣布韩寒是“人造”的,就要“警惕”。如此“风闻言事”,与古人的诛心之论实在是异曲同工。

总之,如果专在人品、隐私做文章,这就打在了逻辑盲点上,因为人品是无法证明的,而对隐私的全面解读,又建立在暴露更多隐私的前提之下,可谁愿意完全透明地生活呢?

别人在说理,有人在说人,固然无往不胜,可这样的胜利,岂非虚妄?

中国有漫长的文明史,遗憾的是,我们始终没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辩论规则,很多命题总是颠来倒去的,永远也讨论不清,除了造就一大堆演员之外,别无收获。像宋代党争时,只要观点不和,便直指对方为奸臣、小人、坏蛋,甚至祖宗三代亦不能幸免,可是在意气用事之后,我们真的摆脱集体悲剧了吗?

可是,我们依然不觉悟,依然为了口头上的胜利,不惜葬送整体利益。如果说麦田一人虚妄倒也罢了,如此多的学者、文人加入进来,争相将猜测他人人品变成公共话题,慷慨激昂,口沫横飞,无非是在自证思辨能力之弱化,自我操守之沦陷,斯文扫地,至此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