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对张鲁一的评价:台南區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7:54:15

台南區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曆

文/圖    顏福成     

水稻病害至現在為止有記錄者50餘種,蟲害130餘種,但目前在台南地區發生較嚴重而具有防治經濟價值者,第一期作竹葉稻熱病、穗稻熱病、紋枯病、縞葉枯病、二化螟及斑飛蝨等。第二期作有紋枯病、白葉枯病、褐飛蝨、斑飛蝨及瘤野螟等。茲將主要病蟲害發生情形簡介如後:

葉稻熱病

通常發生於第一期作水稻分蘗盛期(3~4月間)。以2月中旬插秧水稻而言,插秧後30~80天為其發生時期,尤以45~60天最易發病。適溫為25~28℃,相對濕度90%以上或露水至上午10時尚未乾之條件下最易發病。日前推廣品種大部份為抗病品種,但只能抗幾種生理小種,而稻熱病菌之生理小種很多,而且變異性大,隨時會有新的生理小種產生,因此抗病品種在3~4年內就失去抵抗性。其防治方法除栽培新育成之抗病品種及不可偏施氮肥外,在水稻易發病期間,若天氣多雨而發現灰綠色的急性病斑時應立即施藥防治1~2次,否則不必防治。目前推廣藥劑有30餘種,其中推荐藥劑,粒劑有撲殺熱、撲殺賜圃;百快隆及丙基喜樂松4種,噴霧劑有亞賜圃及護粒松等2種。

穗稻熱病

易發生於第一期作(5~6月間),稻熱病因危害部位可分為數種,其中以穗頸稻熱病較嚴重,枝梗稻熱病次之。前者之病原來自,暫潛伏於劍葉葉舌部之葉稻熱病,俟抽穗時若逢多雨成多濕,易感染於穗頸部位而引起吊穗現象,故其防冶預防重於治療,必需在抽穗前行之。枝梗稻熱病在抽穗後感染,其防冶必要時於齊穗期行之。目前推荐藥劑,粒劑有撲殺賜圃l種,於抽穗前約10天施用一次,噴霧劑有亞賜圃、保米熱斯、三賽挫、護粒丹及克熱淨等5種,應用於抽穗前及齊穗期。稻熱病除以空氣傳播外,病原菌會附著於稻粒上為傳染源,第一期作應行種子消毒。水稻收成後應注意田間衛生,燒燬病株。

紋枯病

木柄於兩期作皆會發生,第一期作在幼穗形成以後(4~6月間),中間作及第二期作自分蘗盛期~乳熟期(8~10月間)為發病時期。發病適溫28~32,相對濕度90%以上,即自4月月下旬~10月間,在水稻繁茂而株間能保持濕度後,若逢多雨者隨時會發病,其中中間作及等二期作分蘗盛期—抽穗期(8~9月間)罹病者,對稻穀產最影響較大。本病之傳播,自前期作遺留於田間的菌核,在該期作整地後浮游於稻株間水面,俟機會發芽侵入葉鞘組織內,繼而繁殖與蔓延危害。其防治法除不可偏施氮肥外,應於水稻分蘗盛期至幼穗形成前事先預防最有效且經濟又安全,若此期間能控制得宜,後期很少造成顯著經濟性災害。若至幼穗形成期至抽穗期間尚需噴藥時,必需注意藥害問題。目前推廣藥劑有十幾種,其中較理想者有鐵甲砷酸安、滅紋、福多寧及賓克隆等,其中前兩者較易發生藥害。一般紋枯病防治藥劑殺菌能力相當強,但噴藥時必需噴到罹病部位始能奏效,故藥液量不可減少,並不可提高濃度,以免發生藥害。本病之控制,除直接應用殺菌劑外,病原菌可寄生於100多種植物,因此必須注意田間衛生,以及罹病稻高之處理與中間寄主之清除等工作。

白葉枯病

本病係細菌性病害,適溫25~30℃﹐主要發生於中間作及第二期作中後期(9~10月間)。其傳播除了以病葉接觸、雨、霧或露水外,以灌溉水為主,故在低凹稻田較易發生,病原菌在罹病高、稻椿或雜草上,插秧後浮游於水中,自葉片水孔或傷口侵入組織內,經潛伏一段時間後出現病徵,故防治工作必須提早進行,另經颱風或淹水後最颱風或淹水後最易發病,病勢進展亦快。品種間以在來系統較為感病,目前推廣品種大都份帶有在來血統,致最近幾年來大量發生。

縞葉枯病

本病係由斑飛蝨傳播,曾經在71年因斑飛蟲之猖獗全年普遍發生一時,病徵主要出現於4~5月及8~9月間, 目前防除媒介蟲斑飛蝨後本病只零星發生。

惟其可經卵傳播而較易復發,應隨時留意斑飛蝨之控制。其傳播,自前期作遺留的帶毒斑飛蝨飛至秧苗或幼株上危害傳毒,於稻株內潛伏一段時間後才出現病徵。傳毒期愈早對產量之影響愈大,防治時除前期作稻株上之斑飛蟲要徹底消滅外,生育初、中期更要注意。通常在提早插秧或直播稻田,常為媒介昆蟲棲息之場所而發病較嚴重,因此曾發病地區,避免單獨提早插秧或直播。再生稻為傳染源必須清除。

褐飛蟲

本蟲原為水稻病蟲害中最嚴重者之一,雖自75年以後很少產生蝨燒現象,但其發生仍普遍。主要發生於中間作及第二期作,水稻插秧後不久,自外飛來少數成蟲在本田定居危害及繁殖,約至分蘗盛期開始大量發生(8~10月間)。自分蘗期開始應隨時留意,當每叢有若蟲3~5隻時,開始用藥1~2次就可控制後期之大量出現。目前推廣藥劑有80餘種,經政府篩選而推荐藥劑有13種,其中以布芬淨劑最佳,有效期間長,又低毒、對天敵較安全,加保扶劑次之,除蟲菊劑亦不錯。粒劑類應於抽穗前之若蟲初期應用,抽穗後尚必要防除時,改用粉劑類較為理想。

斑飛蝨

本蟲原為次要害蟲,但在71~74年間,因稻田轉作後,有許多中間寄主,如玉米、高粱及再生稻等,造大量發生,危害穗部(5~6月及10~11月間)。75年以後雖較少發生成災,但仍普遍並傳播縞葉枯病。目前推廣藥劑有6種,如布芬淨劑、加保扶劑及除蟲菊劑,皆可同時防除褐飛蟲。

瘤野螟

俗稱稻縱捲藥蟲,主要發生於中間作及第二期作生育中後期(7~10月間)。幼蟲幼齡期不會捲葉而不易發現,故其防除必須在捲葉初期之幼蟲期行之,否則難奏效。目前推廣藥劑有20種,其中歐毅松及培丹粒劑較理想。最近為求經濟防治而出現多種混合劑。可兼治褐飛蝨及斑飛蝨。

二化螟

本蟲曾於62~63年間在本省猖獗一時,影響產量至鉅,目前發生雖較少,但於非正期插秧水稻及利用稻高覆蓋瓜類或蔬菜等地區,如4月或8月以後插秧稻田發生嚴重,應特別留意。施藥時期以分蘗期之幼蟲初期最有效且經濟,日前推廣藥劑有20餘種,大部份屬於有機磷劑,少部份為有機氮劑,效果都很好。

第一期作防治曆

生育過程

時期

防治對象

防治方法

種子消毒

播種前21天

稻熱病、苗徒長病

將稻種預先浸水4小時後,以25﹪撲克拉乳劑2,000倍稀釋液浸漬24小時,並隨時予以攪動,然後再浸水催芽。

播種時

 

立枯病

播種極覆土後應立即噴霧30﹪沙紋寧溶液1,000倍獲35﹪依得利可濕性粉劑3,000倍稀釋一次,每箱500公撮。

秧苗期

插秧前1天

縞葉枯病(媒介昆蟲)

每箱撒佈3﹪加保伏粒劑100公克,並灑水至土壤完全濕潤為止。

分蘗期

插秧後25~40天

二化螟

例年發生嚴重地區,約在插秧後25~30天,應撒佈培丹等粒劑型殺蟲劑一次,並保持水位3~5天。或注意稻株若有葉鞘變黃或水面有流葉時,以撲滅松等殺蟲劑噴霧於葉鞘部。必要時可與稻熱病防治藥劑立即混合使用。

生育期

插秧後30~60天

葉稻熱病

例年發生嚴重地區,約在插秧後30~35天,應撒佈撲殺熱等粒劑型殺菌劑一次,並保持水位3~5天。或在易發病期間注意稻株,若有急性病斑出現時,噴霧亞賜圃等殺菌劑一次,約10天後必要時再噴一次。若二化螟同時發生時,可與殺蟲劑立即混合使用。

幼穗形成~孕穗期

插秧後60~80天

紋枯病

注意稻株若有病斑出現,且天氣多雨時,以福多寧等較安全殺菌劑噴霧於罹病部位一次。約2週後必要時再噴一次。

抽穗期

插秧後80~85天

穗頸稻熱病、斑飛蝨

再抽穗5~7天前,以三賽挫等殺菌劑與布芬淨劑或加保伏劑等殺蟲劑立即混合使用,由上向下針對劍葉不為噴霧一次。

齊穗期

插秧後約100天

枝梗稻熱病

再抽穗期間若天氣多雨時,於齊穗期噴霧稻熱病防治藥劑一次。該時若有斑飛蝨發生者,可與布芬淨劑或除蟲菊劑立即混合噴霧於穗部。

收成後

 

下期作病蟲源

曾有嚴重病蟲發生之稻高應燒卻,或提早將稻田耕耘以撲滅病蟲源,保持田間衛生及避免再生稻之出現以為中間寄主。

備註:詳細防治方法,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第二期作(含中間作)防治曆

生育過程

時間

防治對象

防治方法

秧苗期

插秧前一天

縞葉枯病、黃萎病、黃葉病

每箱撒佈3﹪加保伏粒劑100公克,並撒水至土壤完全濕潤為止。

分蘗~幼穗形成期

插秧後30~60天

紋枯病

插秧後30~45天,若逢天氣多雨而發現病斑時,以鐵甲砷酸銨等殺菌劑噴霧於罹病部位一次。約2週後若尚有發生時再噴一次。幼穗形成後改用福多寧等較安全。

褐飛蝨

每叢有3~5隻若蟲時,噴霧布芬淨劑或加保扶於葉鞘部位一次,可同時防除初期之斑飛蝨。期後每叢若回覆5~10隻時再噴一次

瘤野螟

在捲葉率2~5﹪時而尚在幼蟲時期,以培丹等粒劑型殺蟲劑撒佈一次。並保持水位2~5天。或噴霧歐殺松等殺蟲劑於葉片部一次。

若紋枯病及褐飛蝨同時發生時,可以上列殺菌劑及殺蟲劑混合立即使用,以節省成本。

若紋枯病、褐飛蝨及瘤野螟同時發生時。可改用褐飛蝨及瘤野螟皆有效殺蟲劑與紋枯病藥劑立即混合噴霧於全株。

白葉枯病

例年發生嚴重地區,於幼穗成期前,每公頃撒佈6﹪撲殺熱粒劑30公斤,並保持水位4~5天。

抽穗~乳熟期

插秧後70~85天

褐飛蝨。

斑飛蝨。

瘤野明及紋枯病

左列4種病蟲害若同時發生時,可用共同有效之殺蟲劑,如布芬第滅寧等殺蟲劑與紋枯病防治藥劑立即混合使用。若單獨發生時可單獨防治

備註:詳細防治方法,請參考保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