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l口红官网:概括的力量帮你学好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4:49:45

读一本书,只为弄懂“概括”,值得吗?有必要吗?

谁不会“概括”?从上小学开始,哪一门功课,哪一个老师没有讲过“概括”?老师天天教我们归纳概括,还用得着读一本书来专门研习吗?

然而,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有很多人概括不好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更不要说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练达的概括力。

如果说概括可以凭简单的技巧获得,早就获得了!

对于概括,你学到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国大陆第一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 师大博士生导师王荣生说:学校里的语文知识,不是太多,而是几乎没有。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海林说:已有的知识不管用,管用的、亟需的知识却没有。一方面是“知识泛滥”,一方面是“知识荒”。

难怪语文教学长期以来 “少费慢差”!要改变语文教学“少费慢差”的状况,首先得改变“少”的状况。

十年磨一剑,或者你在校学习已有六七年,或者你已离开学校,曾经在校十多年,概括的训练经常做,可是你能数出几种有板有眼的概括的方法吗,你知道到底应该怎样概括吗?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中的概括力训练如此,其他科目的概括力状况就难以有很大的改善。

不仅学校语文教学对概括力培育缺少研究,对概括力要求更高的公务员申论考试培训也是如此。

下面就是从中学语文资料和公务员申论资料中摘录的司空见惯的“概括宝典”:

1、          2008某《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申论》一书中明确:“删繁就简是指考生在阅读材料全文、掌握原文全部内容并且把握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去掉细枝末节,……如果不熟悉原文内容,当然是无法进行抽象概括的,而掌握了全文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则是不成问题的。”到底如何“抽象”?就是“掌握全文内容”吗?什么是“细枝末节”,如何辨别?教材中丝毫不涉及。

2、          2008某《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申论》一书中明确:“给定材料总是有一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语句,抓住了这些关键语句就能把握住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但,什么是关键句?如何找关键句?书中没有谈及,很多语文教辅资料都说:“关键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也有的在段中。”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难道这个问题太“白痴”,根本不值一说?关键句天生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没去“抓”而已?到底什么是关键句,怎样找到关键句?

3、          对并列关系语段的概括,中学语文资料、公务员申论教材都是把并列的各要素合并累加,果真那么简单吗?

对于上面引述的三个问题,第1个问题你能够在本书第五部分“走进概括的思维过程”“抽象:‘舍象’”一节和第四部分“概括的策略准备:保主舍次”中找到答案;第2个问题你能够在本书第三部分“概括的语言准备”“概括性表达和非概括性表达”一节以及第四部分“概括是一把‘奥卡姆剃刀’”一节中找到答案;第3个问题认真研读本书第四部分“并列复句、文段概保主舍次及概括”一节,你就会了解到更多,了解得更透彻。

看完本书,你会感到:语文有东西可学,学多学少就不一样!

本书不仅给你的概括能力以质的提升,而且概括的过程包含着分析、分类、综合、抽象等,实际上是全面提升抽象思维的质量。

对于简单的文段,理性的分析概括得来的结论,也可以经过反复地朗读、想象,凭语感感悟到,但可能会有跟着感觉走的偏差,而且费时耗力,理性的思考却可以给我们的感悟保驾护航,使我们的理解更到位,少走弯路。对于复杂的文段,就不见得光凭语感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了,一定要进行认真艰苦的分析概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伴生的,是互相影响的。语感能力越强,对分析概括越有利;相反,语感再强,分析概括能力羸弱不堪,也不可能综观全局,深度感知。超强的语感能力的背后一定有分析概括能力在作支撑。我们要用两条腿走路,而且两条腿都要健全有力。

本书是笔者对当前国内外概括思维研究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创新,结合语言和思维的特点进行创造的结晶,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概括力培育的书。

《概括的力量》将给你一根思考的拐杖,引导你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你在读这本书时,一定要自己动脑,甚至要有和作者PK的精神。真正的科学之路,也就是在怀疑中不断往前延伸。

不管你是在校学生还是教师,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思维的冲击,带给你思维的力量!

我愿做一个思考的前行者,带领大家往前去。如果你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思考者,那么我也愿意被你领着向前。期待你的参与!

                                                         覃永恒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