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斜柱建模:上火了怎么办?这些食物一吃就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7:00:35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当人们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时,即是中医所说的“上火”。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那么“火”到底是什么呢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到底是什么?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分析上火虚实,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上火症状的解决方案

  喉干嗓哑时:

  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时:

  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有疗效。

  口长水泡时:

  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处,翌日疼痛就会减轻,继续敷用几天,可使疼痛消失。

  鼻塞难通时:

  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右手撑住右后颈,掌根靠近耳垂,托起头部,面向右侧,肘关节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远越好。由于经络的舒展作用,少则十几秒,多则几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气。如右侧鼻塞,可以相反动作治之。两侧同时鼻塞,可先后轮换动作治之。

 “去火”:选药有讲究

  常见上火症状有“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种,因此,降火选药也当对症。

  “吃不进”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另外还有“虚火”,也就是阴虚而热,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此时,可对症选服知柏地黄丸等药。

 嘴唇干裂

  推荐:黄瓜猕猴桃汁

  做法:黄瓜200克、猕猴桃30克、凉开水200毫升、蜂蜜两小匙。黄瓜洗净去籽,留皮切成小块,猕猴桃去皮切块,一起放入榨汁机,加入凉开水搅拌,倒出加入蜂蜜于餐前一小时饮用。

  点评:

  黄瓜性甘凉,能入脾胃经,能清热解毒,利水。可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而猕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肾和胃经,功能解热止渴,所以两种合用能润口唇。其他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红柿、柚子等。提醒:嘴唇干千万别用舌头舔,那样只会更干。

  皮肤干痒

  推荐: 红薯炒乳瓜 (幼嫩黄瓜)

  做法:红薯300克、乳瓜100克、香菜叶、葱段、蒜末。红薯、乳瓜切成块;油四成热时放入蒜末、葱段,倒入红薯块煸炒五成熟时再放入乳瓜炒匀,加入适量清水、盐、鸡精,汤汁收干即可。

  点评:红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及铁等,其性甘平无毒,能补虚健脾强肾,而嫩黄瓜也含有大量维生素,所以对皮肤有一定的好处。提醒:皮肤痒时不要使劲挠,挠破了容易感染。

 头发干枯

  推荐: 蜜枣核桃羹

  做法:蜜枣25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适量。将蜜枣去核,洗净,沥干水分;与核桃仁、白糖一起下锅小火炖煮;待汤羹黏稠、核桃绵软即可关火食用。此甜汤滋补肝肾、润肺生津、养血润发。

  点评:

  核桃性甘温,能入肾肝肺经,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黑须发、久服可以让皮肤细腻光滑。而蜜枣能补肺润燥,所以对头发好处较多。此外,其他坚果、鱼类和粗粮对头发也有很多好处。提醒:尽量不用吹风机吹头发,以免更干。

  咽喉干肿

  推荐: 蜜梨膏

  做法:取生梨,用榨汁机榨成梨汁,加入适量蜂蜜,以文火熬制成膏。每日一匙,能清热去火、生津润喉。点评: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润肠通便,补肺润喉,又能解毒。梨甘微酸凉,入肺脾经,能治口渴咳嗽便秘。所以二者放在一起熬膏可以起到润喉的作用。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梨、胡萝卜也有很好的清火作用。提醒:“上火”期间,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烟,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多喝水。

  鼻子出血

  推荐: 水果西米露

  做法:西米洗净后,倒入沸水中;煮到西米半透明,把西米和热水隔开;再煮一锅沸水,将煮到半透明的西米倒入沸水中煮,直到全透明,将沸水都倒去;煮一小锅牛奶并加少许糖;将西米倒进牛奶中煮至开锅;将煮好的西米牛奶晾凉,加入水果丁,即可。

  点评:

  采用一些清凉的水果如梨、橘子、苹果、猕猴桃、香蕉清解燥热,加上西米和牛奶的补养脾胃,是冬季调理的好方法。吃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可有效缓解。提醒:不要一次大量喝冷饮,以防伤肠胃。

  其他

  1、饮茶可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清热降火,润喉解渴,少睡益思;饮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人体健康素质;饮茶可促进食物吸收和新陈代谢,可提高人体矿物质水平,可调节人体糖代谢治疗糖尿病;饮茶可利尿,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饮茶可防止衰老,防治冠心病;饮茶可明目、消炎、解毒、降胃火、抵抗放射性伤害及抗癌作用。其中以品铁观音和绿茶的效果最好。

  2、柚子:清热去火

  3、煮绿豆汤喝


 上火有多种“灭火”要对症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体内五种内火怎样消?
 心火:如果是虚火,则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用莲子、大米适量共煮常服,或平时将黄连片含在口中并慢嚼,将药液咽下,均有清心火之功效。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也不妨一试。如果是实火则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易怒、口干、小便短黄伴有淋刺痛甚至尿血、舌尖红等。治疗常用“导赤散”、“牛黄清心丸”。

  肺火: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干咳时间较长,有时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两颧发红并有失眠、口干、咽喉发燥、声音嘶哑、舌红嫩等症状。可用百合3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共煮粥服,或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一枚泡茶饮服。

  胃火:实火为上腹部不适,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宜以知母、黄苓、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适量泡茶饮服,或者水煎服。虚火则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有时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可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肝火:其症状类似高血压、脑中风等,表现为头痛剧烈、口苦有臭味、容易发怒、两肋胀痛、肢体麻木、烦躁难眠、吐血、舌边红等。可遵医嘱用一些清肝泄火的中药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舌红无苔。平时可以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饮,另外加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病从根治 - 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作 者: 余浩 郑黎  - 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

    妻子说:“过年这几天,吃了太多荤菜,上火了,牙痛,家里有没有去火药?”“咱家药铺都是中药,没有中成药,等会回家后,我给你弄点中药泡茶喝。”

“太苦了。”

“那就去买盒黄连上清片吧。”

“为什么叫黄连上清片,有没有'下清片’?”妻子开玩笑地问。

下清片?为什么没有下清片?妻子是学西医的,她这一句玩笑话还真把我问住了。

我一边走,一边思考,不由得回想起放孔明灯的小姑娘和她所说的话:“火为什么向上烧,不会向下烧?”

这不就是中医所说的“火性炎上”吗?

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

因为热升冷降的原因,大自然中的火都是向上的,同样的道理,人体内的火也是向上的,所以人体上火,都表现在上焦,表现在头面部,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最基本的法则。

也正因为有了火性炎上的特性,人体头面部才会火力旺盛,才会不怕冷。《黄帝内经》说:“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应该汇集在头部,一旦头部的阳气不足或过剩,就会出现病理变化。

当阳气过剩时,“气有余便是火”,人体头面部就会表现出各种上火的症状,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目赤肿痛,脸上长包……这些都是上火,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啊!

而当阳气不足时,人体头部就会畏寒、怕风,出现一些慢性虚寒型疾病,就是头部阳气不足的表现。

 

 由下清片联想到孔明灯,由孔明灯联想到火性炎上,由火性炎上联想到头为诸阳之会,由头为诸阳之会联想到头部阳气的亢盛与不足……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突然觉得很多头面部慢性疾病的病机清晰起来。

妻子服用黄连上清片后,咽喉不适很快就好转了。没过几天,一个慢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患者鼻塞已经三年了,最近一个月明显加重。

借用患者的话说,三年来,每天鼻塞,鼻子时常处于通而不畅的状态,稍稍遇冷,立即喷嚏不断,早上起床时病情也会较重,但活动后就减轻。一月前吹空调后,病情加重,晚上睡觉只能靠嘴来呼吸,长时间用嘴呼吸又导致口腔干燥,嗓子难受。使用麻黄素滴鼻液后,当时效果挺好,但使用后不出两小时,病情依然如旧。医院诊断是慢性过敏性鼻炎,治疗一周,病情不见明显好转,于是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鼻流清水,鼻塞不通,伴有额头疼,颈部僵硬。舌苔薄白,六脉浮紧,左寸虚无。

 切完脉后,我告诉她,鼻塞是头部受寒所致,受寒是因为头部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又是因为体内心火不够。就好比阴天,我们头顶上没有了太阳的照射,感到很阴冷一样,人体心脏没有火力,头部就会阳气不足,就会怕冷,稍稍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伤风鼻塞。

病人似懂非懂地听完了我的分析,然后问道,那以后是不是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上火”的东西?

我点了点头,给患者开了一个处方:桂枝、白芍、葛根、生麻黄、通草、生姜、大枣。我让她先服五剂,每天一剂,早、中、晚分三次,饭后内服。

患者才服用三剂后,病情就大为好转,五剂服完,头疼鼻塞,彻底痊愈。

这是一个典型的头部阳气不足的案例,组成以葛根汤为基础方,加了一味通草。

许多人都知道,通草是下奶的药物,它有清热利尿、下乳的作用。其实通草还有其他功效。此物色白,入气分,能疏通体内气机。凡是遇到体内气郁不畅,导致血淤、湿阻的问题,搭配通草皆有奇效。另外,通草能上行于头,所有头面部孔窍不通的问题,也都可以配伍使用。上面这个案例中加入一味通草,就是考虑到它有通鼻窍的功效。

头面部阳气不足,便会生寒;阳气有余,则会化火。

临床上经常见到头面部长包长疖,这都是上火的标志。为什么头面部长包的多,而下肢很少长包呢?这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火属阳,阳气主升,所以火邪伤人,就容易出现在头面部了。

去火有讲究,药物勿滥用上火了如何治疗呢?

懂得一点保健知识的人都知道,吃去火药!

吃什么去火药呢?

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中草药很多,是不是可以随便选用?

其实治疗上焦的火,很有讲究,因为用药不当,还会加重体内的寒,火没有清掉,寒邪反倒是加重了。

上火的病机可以归结到温病这一块,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中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治疗头面部热性病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升降浮沉”的理论,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除了和药物的气、味、药用部分、质地轻重有关外,还与用药量的大小有关。

   

同一味药,量轻可上达表,量重可下降走内。

比如说,桑菊饮能治疗风热外感,对只是咳嗽、不发烧的人效果最好,它在选药上就非常讲究,不但气味俱薄,而且方中“菊花一钱,桑叶二钱五分,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都是分量非常轻。

又比如桑杏汤,也是治外感的良药,组方为“杏仁一钱五分,桑叶一钱,沙参二钱,象贝一钱,香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方中用量最大的也没超过二钱,足见其量之轻!

轻者,轻如羽毛,飘荡而上,直达上焦,因势利导,驱邪于外,反之若用量重则沉而下降,引邪内陷或变生他证。“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有两层意思:其一,用量要轻;其二,要选用气味俱薄的药材,如桑叶、菊花、蒲公英、薄荷等。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桑杏汤一方后的自注里也说:“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用量多少合适,患者自己是不好掌握的,这时我建议患者服用中成药,如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片、三黄片等,饭后服用,即可起效。中成药一次吃几片,用量很轻,饭后服用,药走上焦,也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对于经常上火的人,除了服药外,还建议大家平时多用菊花、桑叶等泡茶喝,这些轻轻之品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五脏之火上于头,可按表现部位来辨别

“火性炎上”,这里的火,既包含外邪侵袭头面化火,又包含脏腑之火。五脏气血郁滞而不畅,气有余便会化火,化火之后,会借其所属经络上行于头,所以我们看到头面部“上火”的时候,除了考虑到清上焦之外,还得思考火的源头,即五脏之火。

火走头皮(发痒、长疙瘩),与肺火亢盛有关,因为“肺主皮毛”。

火走眼睛(红肿热痛),与肝火亢盛有关,因为“肝开窍于目”。

火走面部(长疙瘩),与心有关,因为“心之华在面”。

火走耳朵(疼痛、长疙瘩),与肾有关,因为“肾开窍于耳”。

火走鼻子(鼻腔发热生疖),与肺有关,因为“肺开窍于鼻”。

火走口舌(长疮),与心有关,因为“舌为心之苗”。

火走牙龈(肿痛),与胃有关,因为“牙龈属胃”。……

通过这些属性,就可以对号入座,在选用清轻之品治疗上火时,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药物,做到有的放矢。

  

或许有人会问,火性炎上,也就是说人体内的火,都会向上移行,达于头面,但为什么有些人出现下肢红肿呢?为什么许多妇科炎症,中医认为是有热、有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