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头圆环符号图案大全:领导干部如何防止失落感?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5:16:26
 领导干部如何防止失落感?

昨日,上农贸市场买菜,与改任调研员的某局原局长不期而遇,相互招呼,握手问候。发现这位人称美男子的老兄几个月时间好像苍老了许多,讲话的声调,走路的姿态,全没有当初那种意气风发的神态了。老婆对我说,是因为严重的失落感导致他变老了。

据有关资料解释,所谓失落感,指的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失落感是一种是由多种消极情绪组成的情绪体验。

套用毛主席当年一篇文章的开头语,我想,人的失落感是怎样形成的?是人与生俱来的吗?不是。是人人都有的吗?不是。是不可避免的吗?也不是。人的失落感是特定的制度,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化氛围催生的,滋长的,也是由某个人的自身修养、情操决定的,

我不是心理学家,很难深入分析。但据观察,刚出生的孩子可能没有失落感,他只要有吃的,不冻不热不弄痛,就乖乖的睡觉。农民一般没有失落感,他只要有收获,能温饱,就高兴。普通职工退休了,不会有很多失落感,他会认为是最终的归属,有个社保、医保、养老保险就很满足了。普通工薪阶层的人失落感也不会太强,因为他原本就没有特殊过。

可领导干部就不同了。你看,在位时,多么高贵、多么神圣,多么受人尊重?出门有车,前呼后拥;在单位,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作报告,有秘书送上稿子,上酒店,有人结账买单;在家里,有人陪牌陪麻将。可一旦退位退休,这些都化为乌有。叫老板的不叫了,喊张老的变成老张了。往年春节,多么热闹,真是门庭若市呀,可今年那些人都到哪里去了?以前,谁在他面前不是唯唯若若?如今呢?人家可根本不把你当回事。据说,有一个省委主要领导退下后同机关的老同志打门球,常常被一个烧锅炉的老工人训斥得面红耳赤。如此反差,怎么不产生失落感呢?

有失落感的原领导干部,常常发出人走茶凉的叹息,有的大骂曾经得到他的培养的人不知好歹,忘恩负义。有位老干部退休后,竟不知所措,终日闷闷不乐。善解人意的女儿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天请示老爷子,如准备某日带外孙去公园,某日家里买个什么东西,都写成文字报告,请老爷子审批。老爷子一见,顿时眼睛发亮,连忙批示同意。长时间的文化氛围,长时间的发号施令,长时间的前呼后拥,使得一些领导同志不能适应退下来的冷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也有一些领导同志不是这样。他照样快快乐乐,照样迎接不暇,照样精神抖擞。这种同志没有失落感的原因在于:一是,他平日联系群众,爱护下级,尊重同志,不管他得势还是去势,不管他有权还是无权,身边的基本朋友不会变;二是,他能正确对待升降退留,他明白,本是来自老百姓,最终回归老百姓。在位不自由,无官一身轻。云卷云舒,我心安详,早就炼得宠辱不惊的工夫;三是,他有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或持竿垂钓,或摄影拍照,或拉琴作曲,或写诗挥毫,其乐融融;四是,早有思想准备,早就有个适应期,在职的时候,便把自己当作老百姓,提篮小买,穿街走巷,坐茶馆,玩小牌,扶老人,逗小孩,是官不像官。在职没有特殊感,离职没有失落感。

我们常德市政协的一、二、三届老主席,戏称“三个代表”,现在平均年龄71岁了,他们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保八(80岁)、争九(90岁)、跨一百(做百岁老人)。我隔壁的原人大副主任,60岁的人,学会了开车、拉琴。我楼下的原政府巡视员,连续出版了新闻集、摄影集、随笔散文集。我的不少老领导都出版过诗词、书法专集。如此看来,有没有失落感在于自身修养。

资料上说,强烈的失落感会引发人精神产生不良状况,如忧伤、苦恼、沮丧、烦躁、内疚、愤怒、心虚、傍惶、痛苦、自责..严重的容易导致崩溃。这不仅是某个人的情绪问题,健康问题,对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同样至关重要。

失落感是一种有害情绪,也应预防为主,未雨绸缪,及早调整,从而杜绝这种感觉,远离这种感觉。似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正确对待成功失败,正确对待顺境逆境,正确对待得到与丧失;正确对待组织、自己和他人;二是学会放弃,学会忘记,不攀比、不计较、不嫉妒、不怨尤。承认现实,尊重现实;三是学会看透,感悟人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世上万事万物总是从无到有,由有到无。升降进退,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退下来,不是失去原本,而是回归自然。世界无常,社会无常,人生无常,荣辱得失都如梦如幻,如电如露。要看到,当初人家怕你,敬你,讨好你,奉承你,叫你老板,原本就不正常,是冲着你的权利、你的职务去的,现在,不那个你了,这才是真正的正常了。凡事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四是平时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心存恻隐,助人为乐,宽容大度,笑口常开。

讲到防止失落感问题,使人想起了2006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祝贺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的一段对话。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这一观点,立即得到温总理的赞同。温家宝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总理对内心和谐的阐述,含义深刻,使人倍受启迪。加强修养,内心和谐,我们也就能防止、克服、远离失落感,也就快乐、健康、长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