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冻熬到什么程度出锅:美国人眼中的既得利益集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0:46:36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再谈改革,首次明确指出利益集团是改革的阻碍,并警告说:“如果只是根据这个利益格局决定改革的取向,那么改革就不可能进行下去”。这句话很久前有位美国人说过,他就是林肯:“奴隶拥有制度把人当成了资本进行流通,这只会不断壮大这个制度的利益势力,最终让他们凌驾这个国家”。林肯很清楚北方工业主们急需从南方奴隶主手中抢到人力资源,只有战争才能扭转当时的利益集团的格局。

 林肯的确做到了,但这个国家为此付出了极高的成本,南北战争的伤痕甚至至今仍未完全消失。但从历史角度回顾这次战争,美国人依然认可这种成本的价值,接受历史的结局,因为这是一次美国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胜利,而不是国家崩溃无主。至今美国两党制度坦然承认代表了不同利益集团立场,同时两党都采取了务实的“巨者不败”(too big to fail)的政策,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做了法理上的正确决定,虽然引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而在所不辞。为何政府总是为既得利益集团办事?说来说去,政府依靠富人经营才有税收,百姓才有就业,法律才得执行,萧条才有机会变回繁荣,这既是政府生存的必要成本,也是政府存在的机会成本。美国人很清醒地意识到,一旦让那些巨额亏损的银行倒闭,这个国家不得不花费更高成本建立新的金融体制,而且用的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规则。一个体制之所以存在必须经过时代的考验,从一个粗放的人群规则发展到细致入微的体系,本身就带有理性取舍的提炼过程,并非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可以决定。尤其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体制下,既得利益集团格局几乎无法改变,这个格局本身就是民主竞争的提炼结果。

既得利益集团真的就是原罪者吗?人们很容易犯美国“占领华尔街”同样的思维错误;一个穷人就因为穷而理所应当被同情和救济吗?一个富人就理应牺牲更多去接济穷人吗?的确共产主义曾经用这个理念达成了巨大历史影响,然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富人被强权所取代,强权造就了国家垄断富人阶级。自由市场造就的富人是必须承担投资风险的,而国家垄断富人可以名正言顺把风险转移给社会大众,一个原来为穷人着想的理想模式竟然走到了反面结局。从这个历史教训中看,既得利益集团理应是自然磨合产生的,其存在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一个执政者根本无权否定任何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权力,比如,奥巴马认为富人应当多缴税,但无权剥夺富人的赚钱权力,同样也无权通过福利政策让穷人吃大锅饭,因为每个选民都划归某个利益集团,他们之间通过选票达成平衡。穷人可以通过选举议员支持保护贫民补贴制度,而富人也通过议员选举保护投资所得的低税率,如果没有这种利益集团的运作,大家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的流浪汉。同样,在中国一个小贩喊着要打倒城管,但他却需要警察帮他抵抗黑社会;一个店主需要城管帮他赶走挡住店门的小贩,一个医生需要政府健保计划才能维持医院运营等等,如此类推,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得利益格局中的一颗螺丝钉。相反,在文革时代,一个伟人说要“打倒公检法”就打倒了,一个人的权力劫持了整个国家的所有既得利益集团,这样的例子在二战德国和日本也有过。一个地方长官要否定既得利益集团存在权力恐怕只有在中国会发生。

 只有用民主政治才能改变既得利益集团格局,也只有民主制度才能让既得利益格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但恰恰民主本身必须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和认可。当我们每个人都把个人利益与社会中的某个既得利益集团达成双向对接,才会产生真正的民意代表,才能让民主制度产生社会和谐作用。这是既得利益集团为取得合法性所做的相互妥协,也是民主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