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宣誓举哪只手:古人春节敬酒为何先少后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49:21

 

 

 

古人春节敬酒为何先少后老

——古代饮酒风俗趣谈

 

 

 

古人有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风俗,据传从魏晋以后通行,《荆楚岁时记》中对此有记载。屠苏是一种阔叶草,屠苏酒是用屠苏草配以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屠苏酒方。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有个奇怪的风俗,饮酒的次序与传统的先老后少敬老次序相反,而是先少后老。一般时候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或朋友约请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人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引经据典,说出了来源。

 

东汉时,李膺、杜密因党锢事起入狱。时逢正月初一在狱中饮酒,大家约定:“今天是正月初一,饮酒从年龄小的人开始。”这样看来,此风俗要早于魏晋时期了。唐朝也有一段关于饮屠苏酒的诗坛佳话。唐朝的刘禹锡、白居易正月初一在一起饮酒,正巧两人同年出生,于是一番推让。刘云:“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我和您同年出生,寿酒先让您一杯。)白云:“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我和您同年出生,贺岁酒该谁先喝呢?)以后,白居易写过一首诗追忆此事:“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摧作少年人。”(贺岁酒推辞不得只得先饮,我被您“摧残”为年龄小的人了。)这么看来,当初还是白居易先喝的酒喽。有趣的是此处竟用一个“摧”字,白居易笑谑自己被刘禹锡“摧残”成少年人了。诗人之间的友情和才华由此可见。

 

那么,为什么如此呢?晋朝时,董勋曾解释这个风俗的原因:“习惯上认为年龄小的人长了一岁,所以让他先饮作为祝贺;年龄老的人过一年少一年,所以饮酒在后。”(“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含重视子孙后代之意;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唐朝徐坚等撰的《初学记》中也有记载:“正旦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小者起先。”

 

唐朝的不少诗人的作品中有过这个风俗的记载。如顾况写过一首诗记载了这个风俗:“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不知不觉间老年与春天一起降临,可悲啊携手同行的友人所剩无几。我没有丹术驻颜术羞于对镜自照,甘愿手举那屠苏酒让年轻人先饮。)裴夷直写道:“自知年少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倘更数年逢此日,还应惆怅羡他人。”(我知道自己年龄应是最小的,当然要当仁不让先饮屠苏酒。可叹如果再过数年后的今天,恐怕满怀惆怅看他人先饮了。)成文幹也写过类似的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一大早就起来举杯祝颂太平盛世,看镜子里我两鬓苍苍真吃惊不小。藏在那灯光里心里不免偷偷一笑,这回初一屠苏酒该不会让我先饮。)方千的诗中也有句云:“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尽笑鬓毛斑。”(饮屠苏酒时刚刚分过年龄大小,座中人无不在笑自己鬓发斑白。)后来明朝的韩弈在《新岁述怀》中也写道:“白首坐中堂,屠苏最后尝。”(头发白白的坐在中间,喝屠苏酒倒是在最后。)

 

     诗人们透过古时的风俗,讲述着自己的心情故事。一年年春节来去,他们感叹着岁月流逝,年纪不饶人的人生悲情。最后,还是洪迈乐观洒脱,他请出了苏东坡来作结语:“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酥。”(只要用穷愁换来健康长寿,就是后饮屠酥酒也不推辞。)是啊,只要心态乐观,身体健康,年岁大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