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帝师:经济常识知识热点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52:29

1.提高产品质量是兴国之道
背景材料:2003年3月5日,十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指出:提高产品质量是兴国之道,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根本之策。我们通过采用国际标准,推广先进技术,加强认证
认可工作,强化质量管理,使各行各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分析提示:(1)运用商品含义、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等知识,说明质量认证对商品生产经营者有何重要意义。
(2)运用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说明抓质量的必要性。
2.农资专项打假取得阶段性成果
背景材料:从2003年3月1日开始的全国农资专项打假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仅3月份各地质检部门就查获假冒伪劣农药、复混肥、农机、农机配件价值8822万元,消毁假冒伪劣
农资货值285万元,捣毁制假窝点156个,立案查处案件2618起。在农资专项打假活动中发现,当前农资产品中,复混肥和低浓度磷肥有效含量不足仍是最突出的问题。
分析提示:(1)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说明化肥有效含量不足带来的危害。
(2)运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说明销毁假冒伪劣农资的重要意义。
3.安徽农企问计于上海
背景材料:2002年初,为了进一步开拓上海市场,安徽省农委率8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程赴上海,征求上海同行对企业产品和营销策略的意见。上海市商界、农业界的人士首先
指出,上海市场是一个开放竞争型的大市场,安徽农业企业入沪前要加强市场调研,摸准上海市场脉搏;二是上海市民注重食品消费的质量,尤其关注食品安全,安徽农企要注意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优质安全。
分析提示:(1)运用商品定义、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商界、农业界人士为什么提出加强市场调研、摸准上海市场脉搏建议。
(2)运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关系,说明上海市商界、农业界人士为什么建议安徽省农业企业要注意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晶优质安全。
1、增加货币供应量
背景材料:2002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指出,今后中央银行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过去20年的货币供应总量平均增长23%,预计今后我国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依然会超过经济增长和物价增长之和。
分析提示:运用货币流通知识说明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必要性。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流通所需的货币
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如果流通货币量过少,商品交换受阻,会阻碍经济发展。反之,如果流通货币量过多,则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会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因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
2.目前我国不存在通货膨胀危险
背景材料: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我国工商企业自我控制能力普遍增强,商业银行贷款谨慎,农产品价格稳定,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因此,我国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
分析提示:(1)运用所学的货币知识,说明什么是通货膨胀以及它是怎样发生的。
(2)运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为什么人们可以从商品价格上得出我国不存在通货膨胀危险的结论
3.价格听证会火爆举行
背景材料:1月12日,由国家计委主持召开的“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听证会”,在人们的期待和关注中举行。如果说2001牟年底举行的2002年广东省春运公路客运价格听证会,使价格“听证会”第一次成为现实,那么这次国家计委首次公开举行的铁路价格听证会,更是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
分析提示:(1)运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说明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
(2)运用价值尺度的有关知识,说明价格与货币职能的联系。
1.国内消费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加剧
背景材料:(1)日前国内消费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有所加剧。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市场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1997年下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l。8%,2001年下半年则升至83%,2002年下半年将达到88%。2002年下半年,在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只与72种,供过于求的商品达528种,供不应求的商品一种没有。而且,与上半年相比,供过于求的商品数量还增加了17%。有专家指出,应根据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和物价水平状况,适当增加货币投放。
分析提示:(1)运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专家为什么主张适当增加货币投放,
(2)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解决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
,2.发挥科技作用,鼓励科技创新
背最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分析提示:运用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说明发挥科技作用,鼓励科技创新的意义。
3,建立和宪瞢劣势企业退市机制
背景材料:2003牟3月5日在十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支持具有
优势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做大,使他们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同时,国家制定了妥善安置职工、对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经
国务院批准核销企业银行呆坏账等政策规定,使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平稳地实施破产关闭,形成了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
分析提示:(1)运用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说明建立大公司大集团的必要性和建立与完善企业退出市场机制的必然性。
(2)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的作用,说明建立和完善企业退出市场机制的重要意义。
(3)运用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作用,说明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4.2002年棉花购销价格仍将低位徘徊
背最材料:国家计委价格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主要由市场形成的棉花价格是不断变化的,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棉花价格的联系奢更加紧密,棉花购销价格不仅受国内供求因素影响,也会随全球棉花供求及价格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棉农、棉花流通企业和纺织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和国外棉花供求形势及价格变化趋势。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经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
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析提示:(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4)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第一,就全国而盲,公有资产在社会生产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要继续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
背景材料:据对21个省(区、市)初步统计,我国独立核算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制面已近80%,其中股份合作制占22.6%,出售占8,17%,租赁占7.28%,承包占7.28%,股份制
占6.15%,兼并占4.4%,破产占2.81%,其他形式如合资、风险抵押和土地置换等占43.9%。而且,国有中小企业总产值比重在全部中小型企业中只占到约20%,可以说,我国的中小
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民营化。
分析提示:(1)运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说明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改制的正确性。
(2)运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有关知识,说明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意义。
3.完善各类人才奖励和福利制度
背景材料:《2002年一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奖励制度。建AA.才的国家级功勋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实行重奖。设立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成就奖、西部大开发杰出人才奖。继续鼓励并规范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专门奖励项目。要完善福利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福利项目和待遇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货币化。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
分析提示:(1)运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的意义。
(2)运用我国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证各类人才福利待遇水平提高的必要性。
4.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
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
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分析提示:(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也能有力地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营造创新氛围,攀登科技高峰
背景材料:200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为获得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金怡濂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朱镕基总理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要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加速科技创新和进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分析提示:(1)运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知识,分析说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的重大意义。
(2)运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特征的知识,说明加速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
背景材料:(1)近年来,少数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用行政手段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上演了围歼外地产品的“啤酒大战”、“化肥大战”,“香烟大战”……。这些地方保护主义严
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2002年6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要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依法纠政和查处利用特权设置关卡,阻碍商品流通,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
分析提示:(1)运用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特征的知识,说明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是对市场主体平等地位和等价交换的否定。
(2)运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征的知识,说明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对市场竞争的危害。
(3)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违法性。
(4)运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的知识,说明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违背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要求,阻碍资源优化配置,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破坏性。
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背景材料:十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继续抓好专项整治,突出重点,依法打击
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严格执法,逐步把市场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抓紧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分析提示:(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特征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
对外开放。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维护经济秩序,是克服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4.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背景材料: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开展的“企业信用、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题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和价格欺诈等。
分析提示:(1)运用商品经济道理,说明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而价格欺诈行为则是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交易,这种行为会使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2)运用市场经济知识,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和弱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弄虚作假、欺诈和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价格欺诈行为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国家打击价格欺诈非常必要。
(3)运用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基本特征的知识,说明制假售假是一种不平等竞争行为,对依法经营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和影响,违背市场经济的法制性。
5.国家投资3000亿元拉动西部开发
背景材料:2001年,国家支持西部开发的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超过往年,新开工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约3000亿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一批事关西部大开发全局的
重点工程,已经开工。
分析提示:(1)运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知识,说明国家投资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
(2)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投资的必要性。
6.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穗健的货币政策
背景材料:2003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十后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要着眼于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敏锐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几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我们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
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并在实践中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调控力度,确保
取得成效。
分析提示: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做好2002年的经济工作,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表现。
7.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分析提示:(1)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活力,生产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越大。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8.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提示: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本世纪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分析提示:(1)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许多困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克服困难奠定基础。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社
会主义的根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需要。
(3)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10.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析提示:(1)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是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最终原因。
(2)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必然会要求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收人,才能激励人们有效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
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加快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背最材料: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2002年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要进一步拓宽视野,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促使企业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促使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更好地提高
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
分析提示:(1)运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技术创新工作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必要性。
(2)运用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3)运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2.加快国企技改,应对入世挑战
背景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改善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
2001年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取得长足发展,我国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不小的台阶。
分析提示:(1)运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知识,分析说明国家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意义。
(2)运用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关知识,说明国有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3)运用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说明为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国有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用先
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占领技术制高点,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和加大资金投人,促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背景材料:国家发布的《2000—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培养一批政治上强、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从中国企业实际出生,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能够
维护国家、企业、职工利益,善于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分析提示:(1)运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知识,说明培养一批政治上强、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的意义。
(2)运用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说明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必要性。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信用是关键
背景材料:2002年5月17日《经济时报》报道,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指导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信用管理;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企业家品格对企业信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认为现行体制环境、法律环境、企业管理水平和文化对企业信用的影响也相当重要。
分析提示:(1)运用企业经营者管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重视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2)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特征的知识,证明法制环境与企业信用的关系。
(3)运用企业管理者的地位和素质的知识,证明企业家品格对企业信用的重要影响。
1.加强农业地位,建设现代农业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他强调,要加强农业基
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分析提示:(1)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强
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2)根据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第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第二,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第三,要建立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第四,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2.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背景材料:2003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十后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近几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出现丁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播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我们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申之重,下了很大功夫。
分析提示:(1)分析“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2)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支持、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调整。
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购销市场化是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但在改革步骤上,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保护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力,积极稳步地推进。
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场伟大变革,对保障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
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加强农村扶贫开发。认真落实并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制定和实施新世纪头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投入力度。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3.第三产业亟待发展
背景材料:连续多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滞后于第二产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这种滞后更为明显。积极有效地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居民对服务消费的必要条件。目前积极有效地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据计算,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是第二产业的五倍以上,“九五”期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85%是在第三产业就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分析提示:(1)运用三大产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第一、二产业发
展的重要性。
(2)结合我国就业形势,说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1、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
背景材料:2002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妁长治久安,不仅是
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始终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务必抓紧抓实抓好。
分析提示:(1)运用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劳动者权利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意义。
(2)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职工下岗、失业的客观必然性。
2.日本高级技工抢滩中国
背景材料:据报道,中日双方正积极筹划,让日本优秀的技术工人加盟中国企业。2002年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目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
级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要比现有的高级技术人才数量高出大约12个百分点。 日本有关组织正与中国联系,将一些技术熟练,提前退休的高级技术工人派遣到有需求的中国企业。
分析提示:(1)运用市场经济开放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日本技工进入中国的必然性。
(2)运用市场经济竞争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日本技工进入中国对于提高中国劳动者素质的作用。
(3)运用劳动者义务的有关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应对日本技工的竞争。
南水北调工程
背景材料:(1)党的十五后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2)2001年11月23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在专家审查会上获得通过。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水利部编制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于今年2月底全部完成。在已通过审查的附录报告中,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重点突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3)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分析提示:(1)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是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调动全社会节水和治理水污染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我国以前水价过低,没有反映市场的需求,是违背价值规律的。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逐步提高水价,是节约用水的有效措施。
(2)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在现行法律和法规的范围内,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招标、投标,允许不同成分的市场主体参与工程施工,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4)财政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属于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资源向一些投资大,资金周期长,风险大的投资的倾斜、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5)有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南水北调工程需耗资1500亿元左右。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从而为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
定、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1.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施行
背景材料: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新财税体制的需要,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2002年9月7日朱镕基
总理签发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并于2002年10月15日施行。这是我国税收征管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分析提示:运用税法与税收的关系分析说明,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的施行,为推进和深化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做好各项税收管理工作,全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背景材料: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2002年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主要放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省和农业大省,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在部分县市进行
试点。中央财政在预算内安排相应资金予以支持,试点地方的财政也要安排适当资金支持改革。同时,要搞好乡镇机构、农村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配套改革。
分析提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是从税收的固定性特征讲的。农村税费改革,有利于改变农村的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3.“个税”调整势在必行
背景材料: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那时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遭很低,社会收入差距也不大。在当时情况下,一个以800元为“免征额”的个人所得税已经能够起到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了,但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仅社会收入水平有了普遍提高,而且区域间、不同职业间、不同年龄段的收入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差距。
此外,人们的收入来源也从单一职业的劳动收入,多样化为劳动收入、兼职收入、投资收入等并存,私人财富累积也已经达到了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维护社会公平就需要有更多样化的手段,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已势在必行。
分析提示:(1)运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加以分析。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整个人所得税,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为提
高效率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2)运用个人所得税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调整个人所得税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上述作用。
4.目前税收流失相当严重
背景材料:近几年我国依法治税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绩,但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目前流失仍相当严重。影星刘晓庆涉嫌偷税漏税被捕,一时间“富人纳税了吗”,“富人为何不纳税”等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据有关方面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的个人储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到储蓄总额的80%,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有些个体私营企业偷漏税十分严重,有的外资企业偷逃税款,各类商贸城和集贸市场随意“包”税、认费代税现象
相当普遭,一些重点行业和国有企业逃税、欠税也比较突出,不法分予通过走私和价格瞒骗大量偷逃税款等等。
分析提示:(1)运用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的观点,说明针对税收流失相当严重现象,税收征收机关必须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2)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纳税人的约束性,说明纳税人偷逃税款、欠税属于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不仅要迫缴税款,并处罚金,有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
(3)运用税收作用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而税收流失则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4)运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观点,说明纳税人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树立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人的义务。
1.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背景材料: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02年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整顿金融秩序、改善金融服务。会议充分肯定了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金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金融监管薄弱,金融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松懈,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等。’会议指出,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认识,会议强调,加强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申之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随后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上说,央行将把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作为今年金融工作的重申之重,将继续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分析提示:(1)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的缺点,导致市场上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当前金融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金融监管薄弱,金融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松懈、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存款人、投资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会议指出,要通过强化经济金融法治、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监
督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这正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
(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首要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和管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目
前监督着超过20万亿元的金融资产,肩负着支持经济发展的重任。戴相龙在央行工作会议上说,央行将把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作为今年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继续施行稳健的货币政
策,这正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履行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表现。
(3)银行是金融业的主要部门,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
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认识,把我国的金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背景材料:(1)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以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近几年,我国一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二是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三是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自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息,体现了央行在新形势下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经济发展的决心。
分析提示: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及银行的职能、作用角度去分析。
中国金融业在改革中发展
背景材料:(1)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各项贷款折成人民币为11.23万亿元,比1990年增加10.2万亿元,年均增长19.2%。1998年到2001年,四年发放与国债项
目配套的基建和技改贷款6 083亿元,增加居民住房消费贷款5 600亿元。2002年上半年,新增贷款9 335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占49%,非国有银行占5l%。
(2)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1989年末全国保费收入142亿元,2001年为2109亿元,是1989年的15倍,年均增长25.2%。2001年,我国保险机构共对19.3万亿元财产进行了保险。
(3)金融业对中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目前,我国境内共有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和保险公司205家,总资产380多亿美元,其中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占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全部外汇贷 款的20%,外资金融机构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业务也获得迅速发展,共设立机构90多家,资产总额1 200多亿美元。
分析提示:(1)运用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的知识,说明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贷款增加的意义。
(2)运用商业保险能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的知识,说明保险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的必要性、重要性。
(3)运用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境内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和保险公司总资产不断增加、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业务迅速发展的意义。
(4)运用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等知识,说明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各项贷款大幅增加的重要性。
打击假冒伪劣,整顿市场秩序
背景材料:2001年11月26日,尉氏县棉花遣假案被曝光,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心。在尉氏,非法的棉花收购加工点星罗棋布,棉贩们购入当地新棉后,加入废棉、化棉下脚料,再掺入滑石粉,让假棉变“白”。还有人往棉花里浇白糖水,待棉花变粘后再掺沙,让棉花又白又压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初,广州市部分消费者食用了掺有矿物油的“有毒大米”,多人中毒,一查来源,又是出自河南。许多地方不愿和河南人做生意,一些地方的商店甚至挂出了“本店没有河南货”的牌子。几天前还是车水马龙的江北“金牌米市”毒米事件曝光后,几天前一斤还能卖1.1元的好米,现在跌到七八毛都没人要。看着新米无人问津,众商户欲哭无泪。同时,因棉花加工而兴盛一时的尉氏县白坛镇和大桥乡,红火景象也一夜间烟消云散。各地客商对尉氏县“全国优质的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县”的金字招牌打了一个大大问号。以前,尉氏棉花价比周边地区高出一成,现在不掺假的好棉也没人要,尉氏棉纺织工业刚刚兴起起就陷入困境。混乱的市场秩序还影响到大米生产、加工等环节,使企业深受其害。近几年,“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一些地方领导纵容造假、阻挠打假的“挡箭牌”,对维护市场秩序重视不够,一是认为“市场一管就死”,市场秩序问题可通过市场竞争解决,政府最好少管;二是认为市场秩序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抓与不抓一个样。
分析提示:(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质量,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①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②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市场环境,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国家利益。
(3)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是市场经济自发性的突出表现,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增加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分析提示:(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对生产起重要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水平有直接的影响。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既有利于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
背景材料: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下降了0.8%,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0.7%,自去年11月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已持续了10个月。这种负增长对百姓生活、企业经营、宏观经济有何影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分析提示:(1)运用居民消费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说明消费品价格下降的好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水平与家庭消费水平的变化成反比。因此,从短期来看,消费品
价格的下降会有利于普通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商品价格的降低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说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
(2)运用商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的关系,说明消费品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下降特别是大幅度的持续下降会导致企业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减少,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消费品价格的降低意味着投资回报率的降低,会影响企业的投资信心;物价的持续下降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连锁反应,企业效益降低产品大量积压、就业机会减少、居民收入减少、市场消费不足,生产消费系统陷入互相牵制的恶性循环,最终受害的仍是消费者。
3.扩大内需:在消费上还需大做文章
背景材料:我国2002年下半年及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还将更多地依靠国内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在消费上还需大作文章,加快释放消费的巨大存量。首先要创造条件,让消费热点更热。下半年扩大消费,首先就要让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热起来。比如住房、汽车、通信产品。二是要努力开拓,把农村市场做大。下半年,我们要继续以减轻农民负担为重点,通过减负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切实解决供电质量不稳定、电价贵、电视信号不强等具体困难,为扩大消费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整顿市场,让人们安心消费。下半年,我们还会继续加大市场治理整顿的力度,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下大力气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创造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氛围,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促进消费
需求进一步提高。
分析提示:(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说明在消费上大做文章对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2)运用经济发展及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关系,说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3)运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说明让消费热点进一步热起来的必要性。
(4)运用商品服务市场的重要地位和消费的反作用,以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说明整顿市场、创造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的重要意义。
(5)运用家庭消费水平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说明解决农村电价贵的问题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性。
4.加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背景材料: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2002年上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工商机关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切实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统计表明,我国2002年上半年查获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总量上升,案值下降,没收金额、罚款金额增加。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5。82万件,同比增长7.7%;案件总值7.03亿元,下降18.74%;没收金额4282.97万元,增长35.44%;罚款金额1.53亿元,增长24.37%。
分析提示:(1)运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关知识,说明消费者权益受侵害时的解决途径。
(2)运用市场交易的有关原则,说明怎样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3)运用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说明要抵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4)运用消费者权益意识,说明公民应积极主动抵制假冒伪劣商品,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5)运用维护消费者权益有关知识,说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各级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6)运用商品服务市场的重要地位,说明工商部门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必要性。
5.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实施
背景材料:2002年9月1日起,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实施,实行了15年的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退出历史舞台,经过近10年的艰辛修改,医患双方平等面对医疗事故的时期 即将到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条例将旧办法中的“补偿”变为“赔偿”,这从法律上规定了医疗事故的“侵权性”。由“补”变“赔”虽一字之差,却形象地表明医患双方是实实在在的民事平等关系。
分析提示:(1)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极大作用,但由于市场自发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可能产生不正当的经济行为,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特别是在医疗行业,乱搭车收费、治疗费用不公开、个别医生不讲职业道德等行为引发种种社会矛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使国家可以更有效地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调整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
(2)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坚持了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个别医生不能摆正自身位置,患者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出现了种种矛盾和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范了医患双方的关系,确立了双方平等的民事地位,将有利于在该领域内形成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3)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有利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医疗行业中,由于个别医生职业道德素质较差,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欺骗或强制患者购买质次价高的药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这些做法的“侵权性”,有利于依法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1.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分析提示:(1)运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
(2)结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特征,说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关系。
(3)结合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与世贸组织的原则、规则,说明研究和掌握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性。
(4)运用对外贸易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说明既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要注意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2.13年来我国外经贸在改革开放中飞跃发展
背景材料:党的十三后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我国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13年,也是我国外经贸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赢得最快最好发展的13年,发展速度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是罕见的。13年来我国外经贸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立;开创了利用外资的新局面,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外经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外经贸发展改善和加强了我国对外关系,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提示:(1)运用世界经济国际化、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等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2)运用对外贸易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运用世贸组织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3,上海”中博”成功
背景材料: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国,于当地时间2002年12月3日在摩蚋哥蒙特卡洛揭晓,经过国际展览局第132次成员国大会投票表决,中国在与俄罗斯、墨西哥、波兰和韩国的公平、友好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全的举办权。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次重要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后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兵活力的国家之一。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提高城市集聚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扩大国内地区合作的一个助推器,将对长江三角洲、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同样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分析提示:(1)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解放生产力,关键在于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开放领域从工业逐渐延伸到金融、商业、房地产乃至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领域,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兄弟省区市企业纷纷拿到准人证,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2)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2000年,中央进一步明确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几次重大决策,不仅把上海从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推到“前锋”,更重要的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上海进行了重新定位。
(3)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此期间,上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方面是第三产业比重突显,已经从1990年的31,3%增加到2001年的50.7%,另一方面,第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传
统的工业结构已成过去,电子信息与汽车、石化、精钢、成套设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与支柱产业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
(4)全球经济一体化从《财富》全球论坛到美国亚洲企业年会,从上海五国首脑会议到APEC会议,上海通过承办和参与高层次的对话,积极参与更前沿的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已成为全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容小觑的角色,与世界经济发展互为依存和相互渗透,上海日益成为中国联结世界经济的枢纽,随着中国加人WTO,站在经济潮头的上海,将在更广阔的空间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也将直面同一起跑线上其他竞争对手的压力。
1.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加入世贸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世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作出的战略决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一致的。
人世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有利于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新的空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人世是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人世将意味着我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助于我们趋利避害,加速实现我国的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中国人世也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中国人世对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起到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人世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将更加符合通行的国际规则,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会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2)人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人世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将给我们在许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
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总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人世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都需要做必要的调整;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也需要做相应的转变;随着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一些产业将面
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2.用发展对外贸易的方式、作用及原则的知识,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倾销现象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必须采取反倾销措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的利益,保护民族工业。
3.用税收、关税等知识,分析开展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专项斗争骗取国家出口退税,造成了国家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外贸出口秩序混乱;必须依法打击。
4.运用世界市场价格知识分析
我国上调成品油价格,有利于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
5.用对外贸易的内容知识分析
我国扩大对外贸易,更好地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