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幻想自动挂机辅助:紫禁城里过大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52:42
  ◎李开周

  过年的事,很琐碎,很讲规矩。明朝的皇宫里怎么过年?放鞭炮、吃饺子、贴门神、拜年,风俗从民间来,但皇家的规矩又略有不同。

  老百姓过年,皇帝也要过年,老百姓过年很热闹,皇帝过年更热闹。我们以明朝为例,看看皇宫大内是怎样过年的。

  儿歌里唱过:“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指的是腊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打扫房间,腊月二十六准备过年的食物。皇宫里比民间早一步,祭灶也就是腊月二十三之前就大扫除,过了祭灶就蒸馒头。民间蒸馒头蒸得很多,家家户户蒸十几锅,能吃到正月十五。宫里蒸馒头也蒸得不少,每个嫔妃蒸十几锅,能吃到正月十七。

  在我们想象中,皇帝和皇后以及那些妃子都是一家人,自然在一个锅里吃饭,其实不然。皇帝吃的是御厨房的饭,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妃、太皇太妃和各级嫔妃吃的是内厨房的饭。御厨房只有一个,内厨房则有很多个,只要品级不低并且没有被打入冷宫的嫔妃,都有一个专属于她自己的厨房。当然,皇帝也可以不吃御厨房的饭,他可以自由选择,他喜欢某个妃子,可以天天吃那个妃子的厨房里的饭,如果宠幸某个太监,也可以天天让那个太监为他准备饭菜,御厨房往往成了摆设。但不管皇帝吃哪儿的饭,到了腊月二十四那天,御厨房都要蒸馒头,这是规矩。馒头蒸得多,皇帝未必吃,他可以赏给臣子,而得到赏赐的臣子会觉得很荣幸,把馒头恭恭敬敬地摆到正房里,外面罩一个黄色的包袱皮儿,每天对它三叩首,感谢皇恩浩荡。

  过年少不了放鞭炮。民间放鞭炮有固定日期,腊八放一次,大年三十放一次,正月初一放一次。皇宫里放鞭炮没有固定日期,从腊月二十四那天开始,一直到春节后的正月十七,每天都放鞭炮。燃放地点一般都在乾清宫正殿前面那片空地上,白天放鞭炮,晚上放烟火,白天噼里啪啦,晚上火树银花,热闹之极。除了乾清宫,别的宫殿是不能随意燃放的,一是怕鞭炮声使那些已经怀孕的妃子受到惊吓,二是怕引起火灾。另外妃子们也不能随意观看焰火,只有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她们才可以自由地聚集到乾清宫前尽情观赏,无需奉旨。

  过年也少不了吃饺子。民间包饺子往往往饺子里面放一两枚铜钱,谁吃到谁交好运。宫里包饺子花样更多,年三十晚上宫里聚餐,皇帝一家大团圆,饺子里面会包进去一些小竹牌儿,竹牌上刻着奖品的名称,一般都是金佛银凤玉如意什么的,要是哪个嫔妃或者皇子运气好,吃到的牌子上刻着“金佛”,皇帝就赏她(他)一尊金佛。记得上海某家出版社组织员工吃年夜饭也有类似惯例:饺子里包彩蛋,彩蛋里是奖品号码,奖品包括iPad、iPhone和一套莎士比亚全集。我一个朋友是那家出版社的编辑,去年春节她吃饺子中了一部iPad,后来在飞机上弄丢了,她说:“希望今年还能中一部!”我告诉她:你们单位有明朝皇宫的遗风。

  宫里贴门神也跟民间不一样,民间贴钟馗,贴“招财进宝”,宫里的妃子喜欢贴“绵羊引子”,那是一幅画,画上一只绵羊拉着一辆小车。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某皇帝嫔妃太多,不知道宠幸谁,每天晚上坐着羊车到处逛,车停到哪个嫔妃的寝宫门口,他就在哪个嫔妃那里过夜。嫔妃们用这张画做门神,自然是希望皇帝多在自己那里过夜。

  最后说说宫里怎样拜年。太监之间都是小太监向大太监拜年,如果拜年的小太监没有差事,也就意味着他只能领到一点儿可怜的工资而没有任何外快,大太监就会给他红包作为补贴;如果拜年的小太监有差事,譬如负责某个内厨房的采购事务,那么他不但没有红包,还得给大太监送一笔年礼,不然大太监一不高兴,他下一年很可能丢掉差事。嫔妃之间拜年就很简单了,大伙集体向皇太后和皇后磕过头,就开始互相串门。嫔妃甲到嫔妃乙那里去拜年的时候,嫔妃乙很可能去向嫔妃丙拜年了,而嫔妃丙可能正找嫔妃丁拜年,彼此都扑一个空。不过她们不介意,因为每人宫里都有一本留言簿,访客在上面留句话,就等于把年拜过了。

  嫔妃拜年的这个规矩很文明,不涉及红包和年礼,皇帝见了很高兴,想把它推广开来,让官员们学学。官员们倒也学了:下级去上级那里拜年,上级不在,他们就在上级书房里那本留言簿上留言,不过留的不光是春节祝福,还有纹银若干两。


                ----原载2012年1月24日《北京青年报》10版  原标题《》 现标题是转发者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