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金身pk装备:刘洪波-那一声俗艳的叫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50:11

那一声俗艳的叫好

发表时间:2007年11月22日 19时16分   乱发“最美”称号,这毛病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有“最美深山女教师”,有“最美女大学生”,都出自河南。这两天又看到“最美的环卫工”,却是出自成都。
  “最美的环卫工”,名叫肖丹,年龄只有12岁,来自一个外来家庭,母亲精神错乱,随姨妈到成都生活,姨妈在成都做环卫工,生病期间,女孩就替姨妈做工。8月份,她扫了一个月;8月后,她每个周末仍然在扫街。
  不知这样的一个孩子,何以要背上一个“最美环卫工”的封号。不能不说女孩“的确很勤快”,但分明更加令人不能忽略的是辛酸。或许,这个时代已经只有一个视角,见到任何一个人,都只会以美不美的眼光来打量,所以除了“最美”,再不会有别的说法来叫好。然而12岁女孩扫大街,也要高声叫好吗?
  12岁女孩扫大街,于女孩而言,自有可赞美之处,而送上“最美”之称号,更多地透出一股赞赏的味道,然而,这样的事情有何可赏之处呢?一个未成年人,不得不去扫街挣钱,这是无奈之举,足以令人同情,足以令人思索,却成了“最美环卫工”,仿此,所有童工都可以被派发“最美”、“最帅”的称号了。
  当然,这个女孩并没有被雇用,她是替代她的姨妈去扫街。这证明了什么呢?这是劳动制度的悲哀。她的姨妈是一个环卫工人,却似乎没有基本的收入保障,她被雇用,却只能扫一天街拿一天钱,这个用工制度不承认她会生病,不承认她生病期间应该得到收入,所以她生病了,就只能让12岁的女孩来做“最美环卫工”。报道没有去检讨这样的劳动制度,而是赞赏一个12岁女孩扫街的“美”,以苦作乐的劲头是够大的。
  当然,会有很多来自贫寒家庭的人会说,这有什么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帮大人做些事,哪怕稍稍超出能力一点,很常见的。确实,这可能是常见的,但哪怕常见,也总归是无可奈何的。对于孩子,如果可能,尽量不要让他体味生活的艰辛,而是让他体味生活的快乐,孩子去做大人的事,只要是生活所迫,不得不然,都是无奈之举,不可以赞之赏之、推广而行。
  我听说过郑板桥的掌故。一次游玩,郑板桥见桥下有一具年幼的女尸。老师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问,“你怎能肯定这个少女是十六岁,被风吹落小桥,三魂七魄随波逐浪翻转呢”,于是赋诗:“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这个掌故,据说体现了郑板桥从小就善于思考。生命消失不过是一段“女多娇,落小桥,随浪转,泛波涛”的题材,我实在不知这对师徒见溺死的女子何以会有吟诗作赋的雅兴。
  “最美深山女教师”、“最美女大学生”之类,借词造势,顶多也只是称誉过头,再加上一点点艳俗风味。而12岁女孩扫大街被称为“最美环卫工”,除了透出一股艳俗风味,还有比艳俗风味更不可忍受的文人“雅趣”———面对他人的痛苦吟风诵月,而且还没有吟风诵月的才情,只能来一个“最美环卫工”的喝彩。
  “最美环卫工”将12岁女孩扫大街从苦难叙事变成幸福叙事。这里面工人的境遇、孩子的境遇、家庭的境遇,都是不幸的,但经过“最美环卫工”的包装,不幸成了励志教育的素材,苦难成了逆境成人的素材,对不幸的追问因此被淡化,这是怎样的传播艺术呢?

                     200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