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司令门诊:政产学研共话总部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42:44

图19 “第六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圆桌访谈
主持人:广州电视台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金子楠女士
访谈嘉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
中共越秀区委副书记、越秀区人民政府代区长杨雁文
成都市龙潭总部经济城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商虎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海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邵建明
金子楠:感谢各位上台的嘉宾。正如龙永图先生在演讲中所言,总部经济是一个很新颖的概念。首先,我们请问一下总部经济理论的创始人赵主任,总部经济理论从出现到现在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多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都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您能否给我们说一下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赵弘:我国总部经济现象的出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变了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要素特别是人才资源的流动更加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城市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大困惑,第一个是中小城市的困惑,中小城市或者说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域和整体环境所限,企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人才瓶颈。第二个是大都市的困惑,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制造业成本越来越高,迫使企业外迁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城区经济面临持续发展的压力。北京作为首都,在发展中首先面临了大都市的困惑,在困惑中度过了20多年,走过的路,缴过的学费,都成为可供其它城市借鉴的宝贵经验。北京在改革开放前,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曾经高达60%多,仅次于辽宁,是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三次批复,要求北京探索转型道路。北京从工业城市开始转型,这样的转型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北京到底该怎么办?正是在研究北京转型的过程中,我提出了总部经济理论,提出大城市要抓住总部、发展总部,以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会计、法律、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来替代一般的制造业。总部经济理论符合大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理清了大城市的发展思路。这个理论是来源于实际,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这个理论是本土化的,符合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有助于解决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困惑,所以一经提出,就受到欢迎,得到发展。
金子楠:根据赵主任的发言,我感觉企业就相当于一个人,总部相当于这个人的头脑,制造基地相当于这个人的四肢,把头脑和四肢分开布局其实需要一定的条件,就是说神经系统、血液运输要比较通畅,以前信息及交通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发展总部经济还不具备土壤,现在具备了,所以很多企业可以按照总部经济模式来发展。您觉得信息网络技术对于总部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赵弘:总部经济为什么近十几年才提出来,过去为什么没有?总部和制造分离这种现象在国际上早就存在,但是并不普遍,只有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才可能把一些成熟的、标准化的生产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过去信息网络不发达的时候,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要和车间的技术员沟通,技术员知道工人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再回过头来与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所以传统的模式都是前面是总部大楼,研发、设计、财务全部在这里面,后面就是车间,你可以看到一些人员来来往往的。为什么后来我们提出总部?就是因为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出现了手机、QQ、电子邮件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在总部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车间的情况,除了一些特别重大的问题需要进行面对面交流和解决,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来交流和解决。可以说,头脑和四肢分离是需要条件的,现在我们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
金子楠:说到头脑和四肢分离这样一个话题,请问一下杨区长,我们知道广州在中国是排名比较靠前的中心城市,越秀区是广州的老城区,也是中心城区,越秀区很早就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理念,而且在这几年中,我们看到很多名企、跨国公司总部都落户到越秀区了,请您谈一谈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越秀区政府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杨雁文:越秀区在广州最早提出建立中央商务区,我们从2000年开始,就动手打造金融中央商务区,在这个过程中,总部经济为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我们现在认定的总部有339家,这里面世界500强的地区总部或者地区分销中心有47家,中国500强企业总部或职能总部有42家,总部经济占了现代服务业经济总量的近五成,这也符合越秀区作为千年商都核心的区域特点,因为越秀自广州建市以来就是中心城区之一,在土地等资源禀赋方面有相对局限性。政府在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对产业发展进行适当的规划和引导,我们究竟要支持、扶持什么样的企业?区里根据广州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也在不断进行优化,不断进行调整。近期我们提出了七个核心产业,包括金融、传统的商业批发、商务服务等等。第二件事是强化我们的服务和扶持,实际上对企业总部尤其是跨国公司总部而言,对扶持措施、扶持政策的要求是次要的,他们更需要的是通过强化政府服务,使他们进来以后觉得舒适、方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环节,越秀区非常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制定了适度的、力所能及的帮扶政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区里每新建一栋两三万平方米以上的写字楼,就有一个服务小组进驻提供服务,来解决入驻总部企业碰到的困难。第三件事是进行硬件的打造,就是环境的建设和平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三旧”改造,包括这次迎亚运的综合整治,使我们的整体环境上了一个台阶,为总部企业入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金子楠:谢谢杨区长的介绍。说到广州的中心城区,鼎鼎大名的越秀区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中心城区也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竞争,那么应该怎样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各个区域之间共赢?
杨雁文:应该说竞争是一直存在的,在竞争中,拼优惠政策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越秀也没有那么多资源去拼,所以发展总部经济的关键是要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同全国一些城市的优惠政策相比,广州的优惠政策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广州仍然吸引了一大批跨国企业和大公司的总部,关键是抓住自己的特点,能够错位发展。越秀区和一些新的中央商务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文化底蕴丰富,城市配套比较完善,政府的服务比较规范,我们把这些优势和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很好的融合起来,凸显自己的特色,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健。
金子楠:谢谢杨区长。下一个问题我想请教商主任,下一届论坛就要到成都举办了,我知道成都成华区最早也是非常传统的工业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早期成华提出建设都市工业区——发展都市工业,后来提出建设总部经济城——发展总部经济,请商主任谈一谈,这样一个转变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商虎军:上午成华区已经做了介绍,成华区是国家在一二五时期规划建设的以机械装备、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大型工业基地,发展到90年代中期,云集了28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2/3以上。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这些工业产业在发展当中的债务包袱、体制机制问题等困扰了企业的发展。成华比较靠近城市的中心,工业基本上都在一二环路之间,企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热岛效应、生产原材料运输等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形成了制约。在这种背景下,2001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实施东调战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企业搬迁,腾龙换鸟,退二进三,对东郊的工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2001-2003年期间,政府感到大量企业搬迁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避免城市在东调过程中出现产业空心化,腾了笼但是鸟还没飞进来,也为了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成华区在三环周边规划8.13平方公里,发展高效益、无污染的都市工业,从2003年底规划发展到2007年一共建设开发了大概2平方公里,引进了一百多家生产加工企业,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在这期间城市的发展大大的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和判断。2004到2007年期间是成都城市化加快推进的一段时间,房地产业爆炸性的增长,城市快速扩张,迅速的推近三环路。成华区委区政府在实践中反思,我们干了三年才2平方公里,但是忽啦啦地看着城市就过来了,再在城市中心发展大规模生产加工性企业显然又将陷入一种危机。通过深入调研、讨论,最后区委区政府确定转型发展总部经济,在实际探索中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的经验,不断提高认识,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规划、有机融合,既重视总部企业的引入,也重视外部环境的营造和内部要素的培育,打造西部总部经济高地。
金子楠:谢谢商主任。其实商主任说到城市转型的问题,不光是成都市面临这个问题,广州其实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州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在前列,特别近十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4%左右,但是这几年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瓶颈,比如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笼子腾了,鸟没有进来,还有一个今年年初“农民荒”,很多公司招不到人,这些都是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部经济恰好是推进城市转型的很给力的方法。想问一下向女士,您觉得发展总部经济对泛珠三角区域或者对于广州来说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向晓梅: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重塑微观主体。推动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来谋求更大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广州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键转折点,在这个关键转折点碰到的最主要的一个瓶颈,就是中小企业的低端集聚,制约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构微观基础。总部经济要在微观基础的重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实现中小企业低端集聚向高端企业、高端集聚转变。应该说,广州有非常好的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和优势,像越秀区这样一些中心城区,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州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以及利用它广阔的腹地——泛珠三角所提供的广阔的空间载体。广州要通过政府的引导,集聚高端要素,集中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区域分工的合理发展。
金子楠:经济发展都是以企业为基础,请问一下海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邵总,您作为广东企业界有名的老总,您觉得发展总部经济对于企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邵建明:我觉得总部经济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搞的,越秀区是广东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它最大的优势是千年的商都,有很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形成了很浓郁的商业文化,实现了商业和商务的融合。为什么很多企业愿意到越秀区来,因为这里有完善的设施配套和商业氛围,会大大减轻商业活动的交易成本。以海印集团为例,我们是在越秀区发展起来的企业,前段时间我们把在外地的控股公司也迁到越秀区来,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金子楠:邵总的赞美给了越秀区很多肯定和鼓励,您觉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未来还需要哪些支持呢?
邵建明:其实在扶持企业发展方面,越秀区一直在先行先试,包括最早在广东省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最早在广州市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我希望接下来越秀区能继承原来好的做法,扶持本土优秀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吸引特色企业形成特色总部,打造总部基地,与其他城区形成差异化发展。未来要重点解决刚才大家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几个中心城区都想发展总部经济的时候,在同质化竞争过程中减轻不良的竞争,我觉得越秀区应该大有可为。
金子楠:请问一下赵主任,据我所知,您正式提出总部经济理论是在8年之前,2002年的时候,现在总部经济在中国是处于怎样的发展时期呢?
赵弘:我觉得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方兴未艾,刚刚拉开序幕。概括一下就是,第一个阶段,我们不自觉地在发展总部经济,但是分工地位很低,我们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变成了全球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得到了发展,也失去了很多,比如说环境的压力、资源的消耗等等。现在我们培养出一大批优质企业,尤其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可以以总部经济模式跨区域、跨行业发展,总部经济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就是要不断的通过理论创新,让企业在我国范围内以总部经济模式再一次重新布局。这个重新布局有助于实现两个“最大化”,一是资源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发展,将生产加工环节搬到中小城市去,避免企业在大城市继续做生产加工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也避免中小城市的一些企业发展的很好,已经到了上台阶的时期,却因为人才等问题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如果两个城市、两个地区资源要素一样,都很穷,不可能发展总部经济;但是两个城市都很富,也不可能以总部经济模式合作。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发展差距、大城市小城市的差距、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为我们以总部经济模式进行资源再配置提供了条件。二是利益最大化。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在为跨国公司充当生产基地时,中国企业创造一百块钱,九十五块钱给发达国家,我们最多分得五块钱,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最差的行业可能只能拿到一两块钱。如果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在国内布局,在利益分配方面,无论是大城市多一点,还是小城市多一点,整体的利益都没有流失,而城市之间利益的博弈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调整的结果是“肉烂在锅里”,如果能做到这个极端,中国的富裕程度将大大超过前三十年。第三个阶段,像海印集团这样的企业做大以后就可以走出去,总部在中国,生产基地遍布全球,在全球进行资源再配置,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现在三个阶段在并行,有越来越多企业到海外投资,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金子楠:听了赵主任的发言,我们都感觉非常振奋人心,也许再过三十年之后,我们会发现中国商品世界制造。想问一下杨区长,您对吸引知名企业入驻越秀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说未来有什么规划呢?
杨雁文:越秀区作为在华南地区乃至在国内总部聚集度比较高的区域之一,未来发展将继续围绕总部经济来推进。首先还是要强化服务,把服务品牌继续打好,要使企业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政府相关服务做好,要做得更加规范,越规范越好。曾经有一个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老总给我讲,他说最后要达到你们不要来烦我,我也不要找你们,这才是最好的境界。所以越秀一定要把服务品牌打好,引领区域总部经济发展。第二,我们在认真的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越秀是中心城区,区域面积只有32.8平方公里,经过两千多年的建设,资源使用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要构建新的品牌,新的载体,要再加大力度,重新思考包括专业市场在内的一些传统的服务业,思考怎么样引导它们进行优化,向高端发展,怎么样使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多。第三,区里正在着手打造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城区实际上是以功能论输赢的,功能的提升和完善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一些先进的地区和国家相比,越秀区各种公共服务的提供还是有蛮大差距的。我们去香港考察时发现,有一些地方我们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没有想到,或者我们想到了却没做到。怎么整合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跟上整个城市发展的需要,这是政府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经过这些努力,我们期盼着传统的或者是已经发展比较充分的商务区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
金子楠:谢谢杨区长。刚才杨区长谈到一个问题,越秀作为中心城区或者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当中,已经走在前列,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借鉴或者学习其它城市的地方。比如说跟我们一水之隔的香港,是名副其实的总部城市,请问向女士,您觉得广州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呢?
向晓梅:广州、深圳、香港都是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和基础的大城市或者说是中心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各有优势,应该发挥各自特色,发展特色总部经济,这个特色我觉得应该是在一定分工基础上的合理竞争,形成竞争合作关系,构建穗深港总部经济带。香港因为原有的经济基础,包括它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与国际惯例的紧密对接,总部经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深圳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前列了,初步形成特色的总部经济。广州也有独特的优势,就是城市的历史人文资源、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泛珠三角的产业腹地支撑,这些都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随着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广州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品质都将得到更大的提升,这些都将为总部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这些可能是深圳或者香港不完全具备的。广州要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的综合性总部经济,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集聚,利用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向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来培育和吸引三类企业总部:一类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一类是内缘型的企业总部,就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泛珠三角地区的总部,第三类就是本土企业总部,要把本土企业培育成跨国企业,扶持他们走出去,变成经济航母。我想这三类企业总部发展好了,就可以推动整个广东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金子楠:谢谢向女士。下面请邵总谈一下,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好的配置,将它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呢?邵建明:我是越秀区本土的商人,也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对于越秀区有深厚的情感,也深有感触,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先发优势越强,后发优势就越难体现,既然外缘发展不了,就要思考通过内缘提升来发展。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个项目,就是对一个购物中心进行业态提升、客户调整、原有资源重新分配,最后的结果,无论税收、交易额等都提升了80%到90%,也就是说,一样的资源,通过了交易方式创新和手段创新,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金子楠:赵主任,刚才邵总用他们企业一个实例来说明,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是很多的,可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很多的问题,这里您给大家提示一下,我们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或者应当防止哪些问题的出现?
赵弘:总部经济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现在我们有很多研究是针对工业经济、工业集群的,包括现行的财税体系都是为适应工业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但是对于总部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税收体系才合理,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这方面问题也确实比较复杂。比如说总部和生产基地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很难说总部应该拿多少,生产基地应该拿多少,我们不赞成总部把生产基地的税收都吸干了,因为单赢是不可能长久的,把基地的税收完全拿到总部来不合理;反之也不合理,比如说越秀区这样的中心城区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不直接做制造,如果税收完全归生产基地,这也是不可能的。大城市提供服务和人才,周边地区提供土地、劳动力,这两种资源不能等价,到底每种资源各带来多少利益,各应该分得多少利益,需要研究,也需要理论创新。我在很多地区做调研,一些城市也认识到了,应该做乘法,不应该再做加法。所谓乘法就是吸引总部以获得更大的发展,但是做乘法之前要先做减法,不然就没有空间做乘法,可是有些城市舍不得做减法,往往采取“堵”的办法,进行人为行政干预,防止企业外迁,我认为这是政府没有和企业形成共赢的理念。今天上午我在演讲过程中提到一个观点,很多城区在转型,要舍得和善于把生产基地转出去。什么叫善于?善于就是我们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结构调整,进行企业搬迁,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时候可以把整个企业从西北搬到南方,因为计划经济谁也离不开谁,而今天不一样了,企业搬迁的过程,特别是企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或向周边地区搬迁的过程,就是企业高端人才流失的过程。我在北京给企业讲课的时候,一个企业老总讲过一句话,他说总部经济发展理念在北京至少晚提了十年,如果早提十年的话,北京很多的工业品牌就会保存下来。北京当年的工业确实很发达,就是因为这种一揽子搬迁,导致很多著名企业最终倒闭。首钢为什么能够搬迁成功,就是按照总部经济模式做的,总部仍然保留在北京,否则的话首钢的搬迁是很难成功的。
金子楠:谢谢赵主任。说到人才,我也很有感触,记得我当初毕业的时候,很多大同学有一个困惑,他可能非常喜欢某一家知名的企业,可是因为这个企业不是在中心城市,不是在中心城区,而是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城市,他不愿意去,这样就导致很多企业招不到好的人才。今年年初我采访了一些农民工,问为什么不愿意到广州来打工,不愿意去北京,不愿意去上海,他们的原因很简单,这里的收入并不高,可是生活成本太高,辛苦一年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但是他们可以在二三线城市,或者资源比较充盈、劳动力匮乏的城市工作,相对收益反倒会增加。最后一个压轴问题请教商主任,明年第七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会在成都举办,您对明年的论坛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商虎军: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在政府引导的意识上、政府推动的机制体制上、企业的自主发展意识上,以及市场环境方面,都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是这也昭示着西部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但必须要发展,西部的中心城市不能够仅仅被动的去承接发达地区生产制造业转移。赵弘主任曾在成都市的一个论坛上提出了“反梯度”理论,就是实际上后方地区可以实现二元发展,总部经济在西部也有它的市场需求和内在动力。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北京社科院的组织下,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极具影响力的高端平台,对总部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论坛的举办,一方面能够加深对总部经济理论的研究,及时地加强对总部经济实践的指导,避免盲人摸象;另一方面能够引起各方各界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为发展总部经济营造更宽松、更良好的环境。同时,论坛能够加深各界的联系,促进各方的合作。所以,我们成都市成华区积极参与论坛的承办,作为下一届论坛的承办方,我们希望第七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能够对西部地区,尤其是成都市的总部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届论坛在广州越秀区的组织下开得非常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一定努力办好下一届论坛。
金子楠:谢谢商主任,这一届的论坛让大家受益匪浅,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也让我们对总部经济的认识更加清晰。现场的朋友们听了这么多专家、领导的发言之后,有没有疑问,现在可以提问。
现场提问:我是丰台管委会的程诗。丰台科技园总部基地是全国第一个以总部经济理念发展的园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目前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有两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首先,城市的运营离不开地产的开发,怎样处理好城市运营和地产开发的关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我感觉很多总部聚集区的建设都有地产开发商的参与,怎么样处理好这种关系?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政策方面,很多国家政策都是鼓励产业发展,比如对于软件产业的鼓励,但很少出现对总部的鼓励政策,我连续参加了几次总部经济相关的论坛,发现中心城区参加的非常多,但是作为市一级或者省一级参加的非常少,中央层面的态度更少,怎么样把总部经济和产业经济有机的结合,想请赵主任解答一下。
赵弘: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一个城市的运营单纯靠行政资源、财政资金是不可能的,现在必须要通过民营化、市场化机制,让商业资本来推进。但是商业资本怎么介入?这确实需要科学的管理办法,需要精心设计、精细管理,最后才能起到作用。据我研究,国内有的地方商业地产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所谓好与不好,这里面拿捏的点在哪里?政府不能全包揽,也不能全撒手,放手让企业干。不是说企业干得不好,而是因为企业首要的考虑是企业的增值,房地产企业拿到地开发建设之后,在招商环节,吸引什么样的企业进驻并不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关注的问题,购买房地产的企业是自用还是转手赚差价,房地产公司并不会过多关注,如果房地产一层一层转手,就容易出问题,这也是全国很多城区建设总部聚集区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我觉得永康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有非常严格的产权控制,使得企业取得总部中心某层楼宇的产权后必须用于自己办公,而不是转手倒卖,防止了投机资本进入总部经济领域。如果商业地产市场像今天的住宅地产一样,价格暴涨,总部经济将无法真正发展。所以,城市、城区要精心设计和管理,引导开发商按照共赢的理念去开发和建设总部聚集区。关于第二个问题,在全国总部经济发展实践中,区一级政府的积极性最高,市一级积极性也在提高,但不如区一级积极性高,有很多城市都把总部经济写到发展规划里面,但是它是一种大的思路和理念,真正的组织者、实践者还是区一级政府部门。从国家层面看,总部经济还没有提到相应的战__略高度,还没有进入更高的决策,因为人们容易对总部经济产生一个误解,认为总部经济造成了区域之间的税收流转。我们正在通过研究,通过举办论坛,努力消除人们的误解,加深人们对总部经济的认识,促使总部经济进入更高的决策层面。现场提问:大家好,我来自杭州市,现在我正在对楼宇经济进行研究,我感觉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之间非常有关联,是密不可分的,广州越秀区一直是我研究当中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今天想请问一下杨区长,在总部经济跟楼宇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您是怎么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我发现广州越秀区对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都出台了很好的政策,借今天的机会也请杨区长谈一谈越秀区下一步如推动楼宇经济发展?
杨雁文:越秀区推动楼宇经济发展,重点考虑投资商投资这栋写字楼或者这个商业中心能够带来什么,政府能够给它什么样的支持。除了普遍的对总部企业的支持以外,区里希望楼宇在招商过程中,能够以比较高的定位引进各类企业,包括总部企业,希望单位面积产出更高。我们在高新科技园区里扶持培育中小企业成长,走出园区以后,鼓励这些企业到一些商业楼宇企业发展。一些投资商建成一座商业楼宇以后,在起步招商的时候,政府就积极引导,和投资商一起研究这个楼宇引进的企业的定位,以及一些支持和奖励政策,量身订做一些个性化的服务。而对于总部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或者中国500强、行业100强这一类的企业,我们区有针对性的给予鼓励政策。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概念怎样区别,我想赵主任会讲的更加清楚。
赵弘:楼宇经济这个概念是从香港传过来的,因为当时的香港面积非常小,土地资源缺乏,不得不盖很多高楼,建设“立体工厂”,后来延伸出楼宇经济这个概念。我们要看到,楼宇仅仅是一个载体,里面的企业有可能是高端的,也有可能是中端或者低端的,但是总部经济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发展高端。对政府部门而言,我觉得用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或者生产性服务业这样的概念,比用楼宇经济要好,导向更清晰。而且在实践中,有的地方打着楼宇经济的概念到处盖楼,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城市发展,所以建议政府用准确的概念,含糊的概念尽量少用。
金子楠:通过刚才的圆桌论坛,相信大家对于如何更好的发展总部经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也相信,有了专家的理论指导,有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了企业的大力协作,我国总部经济将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http://www.zgzbjj.com/qikanshow.asp?parentid=37&classid=43&articleid=212发展总部经济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六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广州成功举行<< 上一篇 |下一篇 >> 案例一:“十二五”时期西城区产业发展与重点功能区建设研究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