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连长一个版全集网:《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1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本篇特约撰稿人:王道平 王汉鸣)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干 1927 年 8 月 1 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和新四军,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历经艰难曲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同国内外强大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成长,经受反“围剿”和长征的严峻考验。

1927 年 4 月和 17 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 1924 年开始的国共两党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8 月 1 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2 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 月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8 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工农革命军。9 月 11 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由农民、工人和革命官兵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举行秋收起义。12 月 11 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革命官兵和工人赤卫队举行广州起义。至 1929 年底,中国共产党还在洪湖、海(丰)陆丰、琼崖、黄(安)麻(城)、赣西赣南、湘南、戈(阳)横(峰)、桑植、闽西、渭(南)华(县)、平江、川东、百色、龙州等地区举行百余次起义,创建了许多支工农革命武装。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1927 年 9 月 29 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将部队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第 1 团,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制定革命纪律,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10 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为部队规定了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制订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三 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宽待俘虏的政策。 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由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编成的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县砻市,和毛泽东部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辖3个师,共约1万人。5 月 以后,各地起义建立起来的武装陆续改称红军。7月,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重新设立军事部,杨殷、周恩来先后任部长(1930 年2 月改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 井冈山地区的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采取“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战术,挫败国民党军多次“进剿”和“会剿”。1928 年 12 月,彭德怀、膝代远率领由平江起义部队组成的红军第5军主力转移到井冈山,同红4军会合,编入红4军。
  
1929 年1月,红4军主力向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挺进,开展游击战争。至 1930 年 3月,挫败赣粤闽三省国民党军两次“会剿”,创建了后来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1929年12月,中共红军第4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又称占田会议),总结红4军的建军经验,通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一系列决议案,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明确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成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古田会议决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史上发挥了长远的指导作用。 其它地区红军,也分别打破国民党军的“进剿”,先后创建了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等 10余块革命根据地,并在游击战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到1930 年上半年,全国红军达7万余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6 月以后,各地红军分别进行整编,并统称中国工农红军,赣西南、闽西地区的部队编为第1军团,辖第4、第6(不久改为第 3)、第12、第 20、第22 军。湘鄂 西地区的部队编为第2 军团,辖第2、第6军。湘鄂赣边界地区的部队编为第 3 军团,辖第 5、第 8、第 16 军。鄂豫皖地区的部队编为第 1、第 15 军。广西省右江地区、江西省东北地区、广东省东江地区、浙江省南部地区以及江苏省(南)通海(门)如(皋)泰(兴)地区的部队分别编为第 7、第 10、第 11、第 13、第 14 军(后 3 个军后来编为地方部队或失散)。 8 月 23 日,第 1、第 3 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合,随即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军团和方面军的组成,为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开创更大局面创造了条件。
  
1930 年 11 月至 1931 年 9 月,红一方面军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 的战略方针,连续打破国民党军3 次大规模“围剿”。由赣南地方武装编成的红35军和由右江地区转战到中央苏区的红7军划归红一方面军建制。 11 月初,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议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关于红军作战、苏区建设的正确方针和政策,提出错误的批评。下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叶剑英任总参谋部部长,王稼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部,其所属部队归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并称中央红军。  12 月,国民党军第 26 路军 1.7 万余人在宁都举行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 军团,亦归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周恩来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 1930 年 11 月至 1932 年 3 月,湘鄂西苏区第2军团转战湘鄂边和鄂西北,并取得襄北作战的胜利。第2军团于 1931 年 3 月改编为第3军。鄂豫皖苏区第1军(1931年1月与第15军合编为第4军)于 1930 年 1 月至 1931 年 5 月,打破国民党军两次“围剿”,后又取得蕲春、黄梅、广济地区作战的胜利。 11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辖第 4第25军。尔后红四方面军发起攻势作战,至 1932年6月,连续取得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4 次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计划破产。 湘赣、湘鄂赣、赣东北等苏区红军也在反“围剿”作战中取得胜利,全国各地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20 余万人; 主力红军发展到15万人,各苏区得到巩固和扩大。
  
1932 年 1 月,王明“左”倾错误统治的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要红军夺取中心城市。尔后,中央红军从2月至1933 年1月连续进行 6 次进攻战役,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消耗和疲惫了红军,失去巩固和发展红军与苏区的有利时机。其间,中央红军复称红军第一方面军。 10 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会议,继续贯彻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毛泽东在会上受到错误的批评,会后被迫离开红军的领导岗位。鄂豫皖和湘鄂西两苏区的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被迫于10 月分别退出这两个苏区。 第四方面军主力于 12 月转战到四川省北部地区, 1933 年 2 月创建川陕苏区。到 1934 年 9 月,连续取得反“三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3 次进攻战役、反“六路围攻”的胜利,部队发展到 5 个军 8 万余人。留在鄂豫皖苏区的部分红军于 1932 年 11 月重新组建第25 军,继续坚持斗争。退出湘鄂西苏区的第 3 军经过艰苦转战,于 1934 年 6 月进到贵州省沿河地区,尔后创建了黔东苏区。1933 年 2 月,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共同对日作战的主张,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第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5 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成立,朱德任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刘伯承任总参谋长,王稼祥任总政治部主任。6 月,第 6 军团在湘赣苏区成立。6~10 月,红一方面军增编第 7、第 9 军团。 1934 年 1 月,第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并入中革军委,所属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再次称中央红军。9 月,中央红军增编第 8 军团(12 月编入第 5 军团)。 中央红军从 1933 年 9 月开始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实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军事保守主义的方针,虽经浴血苦战,予敌重大杀伤,但至 1934 年 10 月终于失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被迫率中央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 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作战,也都遭到失败。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以第 7 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界挺进。于 11 月与第 10 军合编为第 10 军团,后在同优势敌军作战中遭受严重损失。8 月,湘赣苏区第 6 军团西征,10 月与第 3 军(后恢复第 2 军团番号)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会合,接着发起湘西攻势作战,至 1935年 1 月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初期,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在突破国民党军 4 道封锁线后,由 8.6 万人减少到3 万余人,处境十分危险。  1934 年 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黎平召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改变原定去湘西会合第 2、第 6 军团的计划,转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 年 1 月,占领遵义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是中国革命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 随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3 人组成军事指挥小组。中央红军经过四渡赤水河等作战行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接着,强渡大渡河,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于 6 月中旬到达四川省西部懋功(今小金县)地区,与 5 月初撤离川陕苏区的第四方面军会师。 6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慰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7 月,中共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中革军委将中央红军第 1、第 3、第 5、第 9 军团依次改为第 1、第 3、第 5、第 32 军,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 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但率左路军行动的张国焘拒绝执行北上方针,并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经紧急磋商于 9 月 10 日率右路军中的第 1、第 3 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并于 12 日决定将这两个军和军委纵队组成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 月 19 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令 吴旗县城),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此以前,在陕甘边和陕北的部队组成红军第26、第 27 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创建了陕甘苏区,成为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坚持鄂豫皖苏区斗争的第25军,于1934 年 11 月开始长征。12 月到达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家河地区,至 1935 年夏创建鄂豫陕苏区,后继续北上,于 9 月到达陕甘苏区,与第 26、第 27 军合编为第15 军团。11 月初,陕甘支队同第 15 军团会师,合编为第一方面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 1、第 15 军团,共1.4 万余人。下旬,第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中共中央将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1935 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1936年 2月,第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黄河东征,进至山西境内。5 月,第一方面军组成西方野战军西征进至陕甘宁交界地区。东征、西征的胜利,扩大了红军,巩固和发展了陕甘苏区,策应了第二、第四方面军的北上,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1935 年 9 月,张国焘强令第四方面军以及编在左路军中的第一方面军第5、第 32 军南下四川、西康(今分属四川、西藏)边境,并于 10 月 5 日在理番县卓木碉公然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随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对张国焘的反党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与反对张国焘分裂行为的徐向前等一起,耐心地对受欺骗的指战员做工作。此后部队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受到重大损失。 1936 年 4 月被迫撤至西康甘孜地区时,已由南下前的8万余人减为 4 万余人,张国焘的南下方针即告破产。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张国焘于 6 月 6 日取消另立的“中央”。
第 2、第 6 军团于 1935 年 11 月撤离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转战湖南、贵州、云南诸省于 1936 年 7 月初到达甘孜,与第四方面军会师。
 7 月上旬,第 2、第 6 军团和第32 军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接着,第四、第二方面军从甘孜地区开始北上,于 8 月上旬、9 月初分别进入甘肃省南部地区。10 月,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省会宁和静宁将台堡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至此,全部主力红军胜利结束长征。 1936 年 10 月下旬,按照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部署,红四方面军所属第 30 军西渡黄河。随后,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第 9、第 5 军亦西渡黄河, 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 月 5 日,红军总部电令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目前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首先占领大靖、占浪,永登地区。必要时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 11 日,中共中央决定:河西部队称西路军,成立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该部的行动。此后,西路军在甘肃省西北部地区,同军阀马步芳等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 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歼敌约2 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到 1937 年 3 月中旬终于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干 2 月 27 日决定以第 4、第 31、第 28、第 32 军和骑兵团组成援西军,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张浩率领,西进增援。3 月中旬,援西军进抵镇原、固原地区,因西路军已告失败,遂停止西进。西路军余部 400 余人进入新疆,另一些人员辗转回到陕甘宁边区。 1936 年 12 月 7 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组织,由 23 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治委员,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任副总参谋长,王稼祥任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副主任。12 月 12 日,发生“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大局为重,努力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铺平了道路。至 1937 年“七七”事变前夕,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发展到7.4 万余人。1937 年 1 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加强干部培养工作。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8省15个地区独立地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和作战,并保存了1万余人的武装,后来成为华中、华南地区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骨干力量。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先后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到 1933 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巴彦、南满、海龙、东潢、宁安、汤原、海伦等游击队相继成立, 逐渐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1933 年下半年,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初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到 1937 年 7 月, 部队发展到 10 个军另 1 个师,共2 万余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打击了日本 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锻炼成一支坚强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坚持持久抗战。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国民党当局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压力下,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主张,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8 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洛川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目 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确定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创建抗日根据地、牵制与消耗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与扩大自己为基本任务,并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组成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后增补王稼祥、刘少奇、彭德怀为副主席)。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于 8 月 25 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 月 11 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第18 集团军,朱彭改称正、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辖第 115、第 120、第 129 师,林彪、贺龙、刘伯承分任师长(后陈光任第 115 师代师长),全军共4.6 万人。 八路军 3 个师自 8 月下旬起陆续开赴华北抗日前线。8月29 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前方分会(后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为书记,彭德怀为副书记;同时,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负责领导各师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主力开赴前线后,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后改称留守兵团),统一指挥留守陕甘宁边区的部队。9月25 日,第115 师在平型关首战告捷,毙伤日军1000 余人。此后,八路军以一部兵力分散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主力则活跃于日军侧翼,不断打击敌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忻口、太原的作战。10 月,为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以任弼时为主任的军委总政治部,在部队中恢复受国民党干涉一度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任命聂荣臻、关向应、张浩分别为第 115、第 120、第 129 师政治委员(不久邓小平继任第 129 师政治委员),并将师、旅、团政训处恢复为政治部(处)。 11 月 8 日,日军占领山西省会太原,国民党军大部退向黄河以西以南。从此,在华北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1937 年 10 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南方 8 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辖第 1、第 2、第 3、第 4 支队,全军共 1 万余人。新四军组成后,第 1、第 2 支队挺进苏南,第 3 支队在皖南,第 4 支队在皖中,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中央还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1937 年冬季和 1938年春季,八路军各部队分别在晋冀察(察哈尔,旧 省名,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边界地区和晋西北、晋东南地区挫败了日军的多路“围攻”,共毙伤日军7500 余人。至 1938 年 4 月,初步完成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并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 等利用同国民党山西当局建立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于 1937 年 8 月开 始组建了实际由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山西新军在协同八路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山东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1938 年底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从 1938 年 4 月下旬起,八路军依托山区向平原发展。 第129、第 115 师各一部进入豫北、冀西和晋南,加强当地抗日武装;第 120 师、晋察冀军区各一部合编为八路军第 4 纵队,挺进冀东、协同当地中共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举行暴动,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冀中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 3 纵队,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第 115、第 129 师各一 部进军冀鲁边,协同当地人民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第 120 师一部挺进绥远(旧省名,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开辟大青山游击根据地。至 1938 年 10 月 武汉失守时,八路军在华北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部队发展到 15.6 万人。  新四军在长江南北敌后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等抗日根据地,部队发展到 2.5 万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击日军 40 万人、伪军 7.8 万人,有力地打击和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与此同时,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对日军作战,坚持了抗战阵地。1938 年 10 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在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的同时,加紧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攻。国民党当局则从战争初期较为积极抗战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1938 年 9~11 月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总结15 个月的抗战经验,重申把党的主要工作方面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并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1939 年 2 月,八路军总部发出整军训令,华北各部队开始分 3 期进行整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军政训练,整编部队,提高部队军政素质。同年夏,新四军进行了整军。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力量,解放区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 的主要战场。在华北,八路军 3 个师的主力向敌后冀中、冀南、山东挺进,与当地抗日武装相结合,积极对日伪军作战,挫败其多次大规模“扫荡”,取得齐会、香城固、陆房、梁山等许多战斗的胜利。 至 1940 年,八路军又新编 25 个旅和第 1、第 2、第 5 纵队。“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陆续加入八路军战斗序列。1940 年 11 月,成立晋西北军区(第 120 师兼,1942 年 9 月 改为晋绥军区)。8~12 月,八路军以 105 个团约 20 万人的兵力,对华北日伪军交通线和据点展开大规模的破袭战(即“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 在华中,新四军采取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反击日伪军的“扫荡”,创建了皖东、豫皖苏、鄂豫边等抗日根据地,新建了第 5、第 6 支队及豫鄂挺进纵队。1940 年夏,新四军江南部队一部北渡长江,八路军一部南下,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11 月中旬,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盐城成立,叶挺、陈毅分任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在华南,除海南岛早有红军游击队转入抗日斗争外,至1940 年 10 月,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组织了数支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在 1939~1940 年两年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不断打击日伪军进击,挫败其“扫荡”100 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约 40 万人。八路军还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挫败了其对陕甘宁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山西新军的军事进攻。至 1940 年底,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发展到50 余万人,在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了拥有1亿多人口的10 余块抗日根据地。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缩编部队,分散坚持抗日游击战。在此期间,抗日军政大学深入敌后办学,在各根据地成立 10 余所分校,在抗日战争期间共培养各级干部 10 万余人。
1941 年,日本为变中国为其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基地,继续对抗日根据地加紧“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国民党则继续坚持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1941~1942 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总兵力由 50 万人缩减到 40 万人,根据地人口由1 亿减少到不足 5000 万人。 在此期间,各部队实行精兵简政,正规军抽调大批干部充实地方军,一部分正规军转为地方军,从而使正规军更加精干,地方军和民兵战斗力增强,更加适应游击战争的要求;开展整风运动,改进政治思想工作,增强了内部团结;开展“拥政爱民”、“尊干爱兵”运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官兵关系;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做到丰衣足食。这样,就从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和物质上为坚持抗战打下了基础。各部队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对日伪军加强军事斗争和政治攻势,广泛开 展地雷战、地道战、围困战、麻雀战;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组织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深入到日军占领区开展斗争。在两年中,挫败日伪军千人至万人兵力的“扫荡”132 次,1~7 万人兵力的大“扫荡”27 次。  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包围和袭击奉命 由皖南向长江以北转移的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新四军损失7000 余人,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后饶漱石代),张云逸为副军长, 将所属部队扩编为7 个师另 1 个独立旅,全军共 9 万余人。中共中央还决定组成中央军委华中分会,由刘少奇任书记。 1942 年 6 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留守兵团、八路军第 120 师兼晋绥军区、晋西北新军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等。 8 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 1943 年 3 月,第 115 师与山东军区合并称第 115 师兼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3 年,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开始恢复和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积极作战,多次挫败日伪军 1~4 万人的大“扫荡”,并继续贯彻“敌进我进”方针,积极拔除日伪军据点,破坏交通线,恢复了一些地区,迫使日伪军收缩兵力。同年夏,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企图以重兵进攻陕甘宁边区为主要目标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10 月,第 129 师机关与八路军总部机关合并(第 129 师番号仍保留)。
  1944 年 4 月,在毛泽东等指导下,谭政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又一指导 军队建设的历史性文献。7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随后,各部队陆续开展以改进政治工作和提高军事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大练兵运动。 4~12 月,日军发起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作战。国民党军在华中、华南地区批抗不力而溃退,八路军、新四军则向日伪军占领的城镇和交通线连续发动攻势作战。 1944 年 7 月起,八路军、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辟河南、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指示,派出数支部队向河南敌后挺进,扩大,开辟或恢复了豫东、豫南、豫西,豫皖苏边根据地。 10 月,第 120 师一部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边。12 月,新四军一部渡长江南下,建立了苏 浙皖边根据地。1945 年春、夏、八路军,新四军继续开展攻势作战。在一 年半的攻势作战中,共攻克县城 70 余座,收复国土32 万平方公里,歼灭日伪军 47 万余人,把日伪军压缩到城市和交通线沿线地区。到 1945 年夏,在西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的解放区,人口发展到 9550 余万人,抗日武装发展到 91 万余人。
1945 年 4~6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提出了准备实行从抗日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和迎接大反攻的任务。“七大”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在各个战场上积极开展攻势作战,英勇打击敌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壮大自己,并开展军政大练兵,为举行大反攻创造条件。 8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组成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彭德怀兼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任副总参谋长,刘少奇兼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傅钟任副主任, 杨尚昆任军委秘书长。 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 6 日、9 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 月 8 日苏联对日本宣战,次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向日伪军展开猛烈的大反攻,尔后继续攻歼拒绝投降的日伪军,收复了华北、中原、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大片国土。八路军一部和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了东北、华北地区的大片国土。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2 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八年抗战中,同日伪军作战 12.5 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 171.4 万余人,在 19 个省区内形成了拥有 10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约 1 亿人口的解放区,部队发展到 120 余万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发展壮大,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企图垄断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国重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在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争取国内和平的同时,对其发动内战的阴谋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应变准备。  

1945 年 9 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贯彻这一方计,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豫两等地的部队,分别转移到长江以北的苏皖、山东和中原解放区;关内各解放区抽调部队 11 万余人和党政军干部 2万余人进入东北。各大战略区的部队进行整编,至 1946 年 6 月,全军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6 个野战旅和 14 个炮兵团。 各战略区和野战军是:东北民主联军(由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属新四军建制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全部野战军约61 万人,地方部队66 万 人,民兵220 万人。在此期间,各解放区部队对国民党军的挑衅和进攻进行 坚决的自卫还击,歼灭了一部分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和平 谈判。与此同时,开展军政大练兵,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 1946 年 6 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国共双方于 1 月 10 日签订的停战协定,以重兵围攻中原部队,接着对全国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原军区部队胜利突围。各解放区部队奋起自卫。此后各解放区部队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 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和装备均居劣势的情况下,依靠解放区人民群众;采取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和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在内线大量歼敌。 1 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被迫停止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在这两个战场继续进行内线作战,打击并牵制国民党军的主要集团,在东北、晋察冀、晋冀鲁豫、冀东、豫北、晋南等战场开始举行战略性反攻。至 1947 年 6 月,共歼灭国民党军 112 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发展到 195 万人。在此前后,人民解放军普遍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党委会,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大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瓦解敌军、改造新解放战士的工作。
  1947 年内,战略区和野战军有若干调整。新四军、山东军区、华中军区番号撤销,组成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恢复 1946 年 12 月撤销的晋察冀野战军番号;组成西北野战军,晋绥军区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8 年 2 月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8 月 30 日起,因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作战,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兼代理军委总参谋长职务。
  1947 年 7~9 月,人民解放军在总兵力尚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把进攻重点指向中原地区。晋冀鲁豫野战军 4 个纵队,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举行鲁西南战役,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向大别山挺进;华东野战军主力组成西线兵团挺进豫皖苏边界地区;晋冀鲁豫野战军 2 个纵队和 1 个军南渡黄河,挺进豫西。 三路大军艰苦奋战,开辟并巩固了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中原解放区。人民解放军在内线的各部队,先后展开攻势作战,展开战略反攻,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收复和解放了大片土地。人民解放军在内线的攻势作战与外线的大举出击相结合,构成了向国民党军举行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1947 年 10 月 10 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同日,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12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1947 年冬~1948 年夏,各部队利 用作战间隙通过开展以“诉苦”(诉反动派和旧社会给予劳动人民之苦)、 “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发扬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开展立功运动,进行纪律整顿,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激发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了组织纪律性。
  1948 年 1 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其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8 月军区与野战军分开)。5 月,重建中原军区,转入外线作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 合并为华北军区。此时,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 280 万人,加强了炮兵和其它特种兵的建设,提高了攻坚作战的能力。 1948 年 9 月。华东野战军取得攻克济南,歼敌 10 万人的胜利。11 月,中共中央军委对外改称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委员会。 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地区举行辽沈战役,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举行淮海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举行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共歼灭国民党军 154 万余人。国民党赖以进行内战的精锐部队大部被消灭,其反动统治的基础根本动摇。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 400 万人,其中野战军 218 万人;国民党军降至 204 万人,且分布在新疆至台湾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 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解决国民党残存部队的“三种方式”,即用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进行和平改编的北平方式,暂时予以保留、待时机成熟后再行改编的绥远方式;并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是一个工作队,要担负经营和建设新解放区的任务。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于 1948 年底~1949 年初进行整编。 西北野战军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 1、第 2 兵团;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 3、第 4、第 5 兵团;华东野战军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 7、第 8、第 9、第 10 兵团;东北野战军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辖第 12、第 13、第 14、第 15 兵团;华北军区的 3 个兵团改称第 18、第 19、第 20 兵团。以上 4 个野战军和华北军区连同由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改编的铁道兵团,直属人民解放军总部。全国划分为5 个一级军区,即西北军区(1949 年 2 月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习仲勋;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 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中原军区(1949 年 5 月改称华中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 此外,在长江以南各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也进行了整编。各大军区和野战军以原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及所属分校为基础,成立了军事政治大学和军政干部学校及各类技术学校。6 月 15 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
 1949 年 4 月 1~15 日,国共双方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4 月 20 日夜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举行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上海、武汉等地,歼灭国民党军 43 万余人,4 月 24 日,华北军区部队攻克太原。6 月起,各野战不继续向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地区进军,追歼残余的国民党军。第三野战军第 10 兵团,至 10 月中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  第四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第 4 兵团实施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方针,至 12 月中 旬,解放了除海南岛以外的中南全境。 第一野战军 5 月 20 日解放西安后,相继解放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 第二野战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于 11 月开始进军西南,至 1950 年 4 月中旬,解放云南、贵州、 四川、西康 4 省。1949 年 9 月 19 日,绥远和平解放,至此华北全境获得解放。1950 年 3~5 月,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解放海南岛。5 月 19 日,第三野战军第 7 兵团解放舟山群岛。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即告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 4 年的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807 万人,解放了除西藏(1951 年 5 月和平解放)和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以及南海诸岛以外的全部国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40 余年,人民解放军一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一面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主权、统一和稳定,保障人民的和平劳动,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而战。

1949 年 10 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任副主席,朱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周恩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51 年 11 月和 1954 年 6 月增补林彪、高岗和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不久,全国统一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 西南 6 个大军区。至 1950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 550 万人。 下半年有100 余万指战员复员、转业。1954 年 9 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立国防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等15 人任副主席;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由 12 人组成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日常工作。1955 年 2 月,全国 6 个大军区改划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新疆、内蒙古和西藏等12 个大军区,在此之前,野战军和兵团番号陆续取消。 1965 年增设福州军区。后来,内蒙古、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分别划归北京、成都军区领导,新疆军区改称乌鲁木齐军区。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解放军对潜藏在新解放区的国民党土匪、特务武装进行清剿,至 1953 年,共歼土匪、特务武装 240 余万人。在此期间,还对袭扰东南沿海地区的国民党海军、空军和特务武装给予了沉重打击。各部队还参加了新解放区的接管以及土改、建党、建政等工作。 1949 年 11 月和 1950年 4 月,人民解放军成立空军和海军领导机关。不久相继成立炮兵、装甲兵、防空部队、公安部队、工程兵、铁道兵等领导机关(1955 年防空部队、公安部队分别改称防空军、公安军, 1957 年公安军撤销,防空军并入空军), 开始了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性转变,进入建军新阶段。为适应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设的需要,全军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教育运动,使广大指战员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创办了各类学校以培养干部,至 1953 年共建立院校 107 所;颁布了内务条令(草案)、队列条令(草案)和纪律条令(草案)(后 经几次修订,成为现行的共同条令)以及政治工作条例(草案)。

  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动军队实行武装干涉,同时侵占中国领土台湾。10 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于 10 月 19 日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志愿军参战兵力最高时达 135 万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装备处于劣势。 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困难条件下,依靠中朝两国人民的支援,运用灵活机 动的战略战术,经过五次运动战战役,将敌军由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 以南,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然后,一面同美方进行停战谈判, 一面依托坚固阵地进行攻防作战。至 1953 年 7 月 27 日,迫使美方同朝中方面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志愿军歼灭敌军 71 万余人,有力地援助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保卫了中国的安全,同时取得了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经验。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动全部撤出朝鲜回国。 1950 年至 1954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南人民的抗法救国战争给予了无私援助。
1953 年 12 月~1954 年 1 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确定军事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是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会议明确了依靠发晨本国自身的工业来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道路;现代化军队建设中长期的经常的中心工作是训练部队,特别是训练干部;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坚持在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会议还就军队的总定额、编制体制、办好学校、军事训练、司令部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建设等问题作了规定。1954 年,人民解放军有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财务部和总军械部(1958~1959 年,各总部机构进行调整和合并,恢复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领导机关体制)。

  1955 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和军衔制。朱德、彭 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同年在辽东地区首次举行原子、化学武器条件下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陆、海、空军有 6 万余人。 1956 年起,军队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采取集训、办夜校和业余学习等办法,对干部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1957~1959 年,高等军事学院(今国防大学前身)、军事科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工业委员会相继成立(1963 年国防工业委员会撤销,其任务由国防工业办公室承担。1984 年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国防工业办公室合并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加强了高级干部训练、军事理论研究和现代化武器的研制及生产。1956~1959 年,空军、炮兵、装甲兵先后开始装备国产作战飞机、火炮、坦克,初步改变了重型武器依赖进口的局面。  军队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保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并执行”三支两军” 任务。50 年代末期,人民解放军开始受到“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1958年 5~7 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错误地批判了训练工作中的所谓“教条主义倾 向”, 1959 年 8~9 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黄克诚 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给军队建设造成很大损 失。

 1959 年 9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任副主席,军委日常工作由林彪主持(1966 年 1 月增补陈毅、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为军委副主席)。 1960 年 9 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这个文件, 有正确、积极的方面,但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要矛盾,把反“右倾”作为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把政治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使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 发生了偏差。

  1960~1965 年,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继续取得进展。在毛泽东等倡导下,全军开展群众性的向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等模范人物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集体学习的活动,提高了全军指战员的政治觉悟,继承和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1962 年 12 月,中共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聂荣臻为副主任的专门委员会,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生产建设 和原子武器、导弹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近程、中程地空导弹干 1960 年和 1964 年先后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于 1964 年爆炸成功。中央军委于 1961 年和 1963 年颁发了《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合成军队军师战斗条令》、《合成军队团营战斗条令》和《步兵战斗条令》。1964 年,为促进部队军事训练,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并开展“比武”活动。全军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但林彪以所谓“突出政治”为由,把这场群众性练兵运动压了下去,使部队训练遭到严重破坏。 1965 年,取消了军衔制。

  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进行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保卫边防、海防、领空的作战。1959 年 3 月,西藏地方政府的上层反动集团,分裂祖国,发动武装叛乱。人民解放军在当地爱国僧侣和人民群众的协助下,至 1961 年底基本平息了叛乱。1962 年 9 月,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江西省南昌上空首次击落国民党军 U—2 型高空侦察机 1 架,至 1967 年共击落 5 架。 1962 年 10~11 月, 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对入侵中国边境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取得歼灭印军两个旅和 3 个旅大部的胜利。 1962 年 10~12 月,驻广东省边防部队在公安部队、民兵配合下,全歼窜扰沿海地区的国民党 9 股特务武装。1965年 8 月,海军击沉窜入广东、福建沿海骚扰破坏渔业生产的国民党军猎潜舰两艘。另外,从 1965 年5 月开始,根据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人民解放军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等部队,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至1973年 8 月,共派出部队32 万余人,为越南人民赢得独立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民解放军还于 1962~1978 年应邀向老挝派出工程、地面警卫、防空、后勤等部队 11 万余人,支援了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
  在1966 年以后的十年中,“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特别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使军队建设受到重大损失。人民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在当时全国混乱的情况下,虽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不少消极后果。由 于广大干部战士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罪恶行径的抵制和斗争,军队工作仍然取得了成绩。 1967~1968 年,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击落入侵中南、西南地区上空的美国军用飞机 30 架。1969 年 3 月,驻黑龙江省边防部队打退了苏联军队对珍宝岛的入侵。 1974 年 1 月,海军南海舰队在陆军配合下,严惩了入侵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在国防科技战线上,1966 年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 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9 年成 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1966 年组建第二炮兵,使人民解放军具有执行积极 防御战略任务的核打击力量。同年组建了基本建设工程兵(1982 年 8 月撤销)。 1971 年 9 月,林彪的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破产后,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叶剑英主持。邓小平 1973 年 12 月参加中央军委的领导工作,并于 1975 年 1 月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75 年 6~7 月,叶剑英、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为消除林彪等人对军队建设造成的严重恶果,会议集中讨论精简整编问题,并准备整顿一些领导班子“软、懒、散”状况和部队中存在的 “肿、散、骄、奢、惰”问题,还提出“不容许任何野心家插手军队,搞阴谋活动”。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次会议决定的整顿措施未能贯彻落实。
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全面提高作战能力。
  1976 年 10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在 1981 年 6 月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2 年 9 月党的第十二届一中全会决定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为常务副主席。1983 年 6 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任命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为副主席。赵紫阳于1987 年 11 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88 年 4 月又任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 年党 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邓小平担任军委主席以后,人民解放军在 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进行自身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
  1979 年 2~3 月,人民解放军驻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对在中越边境进行武装挑衅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以后继续对入侵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 1979 年 3 月,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军认真进行了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1981 年起,全军广泛开展“四有、三讲、两不怕”(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 有体力,讲军容、讲礼貌、讲纪律,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活动,促进了部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3 年起,全军开展培养军队和地方两 用人才的工作,以及军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1984 年,全军普遍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对于清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影响,加强部队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人民解放军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开展了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以干部训练为重点的、以合同战术为中心的军事训练。1981 年 9 月,北京军区和空军部队在华北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1983 年 8~9 月,第二炮兵 在西北地区举行核反击战役演习。1986 年 5 月,海军北海舰队组织多舰种、多兵种的联合编队,远航西太平洋海域,进行了海上合同作战训练,使海军训练由近海发展到远海。
  人民解放军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1980~1982 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用 1 枚火箭发射 3 颗人造卫星和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功,都是重要标志。第二炮兵已拥有一批中程、远程和洲际的导弹核武器,成为一支具有相当核反击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

  从 1983 年起,人民解放军有计划地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组建陆、海、空军的预备役部队,并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其师、团级单位授予番号、军旗。这是寓兵于民,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重要组织形式。
  1985 年 5 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 100 万人。会议提出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即把军队工作从立足于应付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真正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会议确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是:坚持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因素;实行精兵政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把重点放在发展武器装备和提高人的素质上,实行科学编组,使人和武器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作用;既要使军队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又要使军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力量,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会议精神,陆军军整编为集团军,兵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1 个大军区调整合并为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和成都等 7 个大军区。人民解放军经过改革和整编,向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作战 能力很强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1986 年 12 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和作出了《关于新时期军 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这个文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军队的任务和面临的情况,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方针政策和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规定。1988 年,军队干部制度进行改革,重新实行军衔制,并在部分干部中实行文职制度。
  1989 年春夏之交,国内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与国际上的敌对势力推行 “和平演变”战略相呼应,制造以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政治动乱,并于 6 月初在北京发展成为一场反革命暴乱。人民解放军部分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于 5 月 20 日起进入北京,同武警部队、公安干警一起,对部分地区实行戒严,迅速平息了反革命暴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1989 年 6 月 24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 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和6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赵紫阳先后被撤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 副主席、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11 月,党的第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决定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副主席。 1990 年 4 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国家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仍任副主席,并任命刘华清为副主席。 1991 年 1 月,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1992 年 10月,党的第十四届一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1995 年 9 月,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52 年,有 31个师转为建设 9 市,其中 15 个师参加农垦建设。1958 年有 10 万 转业、复员官兵开赴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创办一批大型国营农场。1952 年,中南军区派出 10 万余人,承担荆江分洪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全军仅1956~1969 年就参加修建各种水利工程 2.6 万余项 1978~1984 年参加建设大中型 重点工程 8200 余项。基建工程兵自 1966~1982 年,承担重点建设项目 182 项,多为基础工业的骨干项目,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价值达 83 亿元,竣工面 积为 1800 万平方米。铁道兵到 1984 年集体转业为止,参加铁路建设 52 项,共建成铁路 1.3 万余公里,还参加了北京地下铁道的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系 统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10 年间,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 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不但保证了国防科研、生产的发展,而且积极为国家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繁荣市场做贡献,仅军用技术成果转为民用就达3 万余项,新增民用产品总产值达 110 亿元。 此外,人民解放军每年都出动数万至数十万人,参加各种抢险救灾活动。1976 年 7 月,河北省唐山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陆、海、空军立即出动14 万余人,汽车 5000 余辆,在余震频 繁、酷暑炎热的情况下昼夜奋战,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并帮助重建家园。 1981 年夏季,全国有 18 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地区发生洪水灾害,各地驻军共出动 50 余万人,各种车辆 1.5 万辆、舟船 650 只、飞机 822 架次,支援抗洪救灾。 1987 年 5~6 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沈阳军区出动 3.52 万人、884 辆汽车,空军出动飞机 62 架次,与烈火搏斗 25 个昼夜,终将 火灾扑灭。 进入 90 年代以来,全国有许多省市、自治区先后遭受严重自然灾 害,各地驻军出动大批人员、车辆、船艇、飞机,投入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充分表现了人民子弟兵的崇高品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 历史使命,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巩固国防,保卫和参加社会主 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成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现 代化军队,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
70个军》序 作者  郑文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她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不渝地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以劣势装备同装备优势的敌人浴血奋战,在全国 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消灭了蒋介石的反革命 武装,为建立新中国,并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 功勋。
  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成为一支伟大的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建立 丰功伟绩,是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的理论武装,有缔造、统率我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辛勤培育,有 广大指战员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援。
  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 立之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拥有 70 个陆军军 500 余万人的强大军 队,为尔后建设多军种、多兵种的合成军队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主办的《军事历史》杂志连续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 30 多个军的发展沿革简介。这组稿子是一部很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资料,因此受到部队指战员、军内外史学工作者和广大 读者的欢迎。由于现在每期杂志只刊登一篇,要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70 个军的简史全部登完,需要几年时间。为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赵 功德、张明金同志,利用两年多的业余时间,将尚未发表的 30 多个军的简史撰写完毕,并将《军事历史》杂志上先后发表的各军简史统一体例,重新编辑修改,同时还将已发表的中央军委、三总部及各野战军的简史一并收入,编写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 70 个军》这本书。从这本小册子的简要叙述中,可以看到我军成长壮大的一段历史进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供军队和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材料,有利于广大青年了解我军艰苦 奋斗的光荣历史,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更好地献身干军队和国防建 设事业。 当前,我军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总的奋斗目标,引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改革中稳步前进。党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军 队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履行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使命中,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继 承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实现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