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托运家具怎么收费:讀史要注意辨析"封建"一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35:25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7-12-10發表評論>>


說到“封建”一詞,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反帝反封建”那個意義上的“封建”,是帶有貶義的。實際上,這種帶貶義的“封建”是後來才出現的。在我國古代,“封建”是一個特定的詞彙,也是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或統治方式。它較早在歷史記載中出現,歷經幾千年,其內涵和外延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我們在讀史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比如,從古籍來看,《左傳》在記載採用封建方式實施統治較為完善的周王朝時,曾在僖公二十四年稱:“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近人顧頡剛就明確指出:這裡“封是分畫土地,建是建立國家”。可以說,上至夏、商傳說,下至西周乃至春秋、戰國,“封建”基本上指的就是這個含義。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王”或“天子”,他有權將自己控制的土地和子民分封給子弟和姻戚、有戰功的將領及降服的部落首領,允許他們建立自己的諸侯國。王室則利用強大的軍隊、宗法以及其他超經濟手段控制和利用這些衛星國,維持表面上的“統一”局面。諸侯可以具有自己的土地、人口和軍隊,組建相對獨立的政權,同時又承擔遮罩王室、稱臣納貢的義務。應當說,這在疆域遼闊,生產力低下,民族部落眾多,風俗各異,語言文字不一,交通、資訊原始的狀況下,不失為維持統一的有利方式,是我國古代先民在政權建設方面一個極富創造力的創舉。但是,也要看到,在這種政治框架下,天子與諸侯乃至諸侯之間的關係是不穩定的,會隨著各自實力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而互動。一旦天子的實力削弱,諸侯就會做大。諸侯之間,也會發生利益衝突。因此,這種政治格局,為日後各國征戰和分裂局面的形成留下了伏筆。
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今天常說的“封建皇帝”一詞,就有了重新推敲的必要。因為,“封建”中含有“分封”的意思,而“皇帝”則是統一之後的產物,大一統之後才有了“皇帝”。這一點從“皇帝”的始作俑者——嬴政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名嬴政,是秦國的後裔,他的父親子楚卻作為“人質”長期生活在趙國,曾受到當地人的欺辱。當時的中國,已經歷了幾百年的戰亂之苦。各國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爭戰不已。統一早已名不副實,天子形同虛設。秦國作為一個遠在西北的諸侯國,多年來實行獎勵耕戰、積蓄實力的改革,到嬴政即位前已經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嬴政起于諸侯而反對封建諸侯。靠幾百年改革發展形成的強大實力,順勢而發,以風卷殘雲之勢,消除了各自為政的封建王國,建立了空前強大的統一國家。
嬴政對於用鐵血政策打出來的統一是頗為自得的。自認為是超越千古,開啟未來。為宣揚功德以利長久,他要求群臣對自己的統治名號鄭重其事地進行探索。他對大臣們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史記·秦始皇本紀》)。最後,他在群臣建議的基礎上,親自創制了遠邁三皇五帝的“皇帝”名號,自稱“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千萬世,傳之無窮”。從此,在掃除封建諸侯的基礎上,破天荒地出現了統一政權的首腦——“皇帝”,出現了以他為首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
這裡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秦始皇得以維持統一、實現君主專制的根本舉措,是堅決實行了“廢分封、立郡縣”。秦始皇的大臣在議定“皇帝”名號的討論中,極為注重的是“皇帝”名號下實際統治方式的確定。據《史記》記載,“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這裡,既總結了過去封建諸侯危害統一的歷史教訓,更重要的是充分肯定了秦始皇“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新式統治方式。這才是“皇帝”之所以為“皇帝”之所在。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人所言“封建”,與我們今天常說的“封建”,在含義上是截然不同的,在讀史籍時,一定要注意辨析這一點。否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在讀史時,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也就在所難免了。(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圖為封,《說文》中釋為“爵諸侯之土也”;建,《說文》中釋為“立朝律也”。封建,《辭海》中的解釋之一是“封國土,建諸侯”。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賜給親戚或功臣,使他們在封定的區域內建立邦國。圖為小篆“封建”。(楊益茂)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