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中的商机:先发制人?朱可夫的进攻计划 (转自东线1) - 一、二战史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50:29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大肆宣传德国是在苏联对欧洲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这种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在战争爆发前不久,德国侦察机关就发现苏军正在国境线大规模集结(这是事实),而后方则在加紧动员。德军高层对此有着种种不同的猜测。总的来说,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倾向于将苏军的集结看作是向德国显示实力。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将苏联准备入侵德国的所谓“证据”,通知了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在战争爆发后,在边境地区俘获的大量苏军先进装备和绘制精密的德国地图,以及其他一些真假参半的材料也被作为“预防性战争”证据。但这些证据甚至说服不了德国将领自己。令人吃惊的是,有“说服力”的证据居然由俄国人自己提出来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苏联解体前后,苏军战时档案资料陆续解密,一份在俄罗斯国防部中央档案馆发现的标题为“致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关于苏联武装力量战略部署计划的设想”的文件引起了轰动。

  这是在战争前1个月零7天,即1941年5月15日,由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亲自拟定的一个报告:报告认为德国军队已处于总动员状态,有广阔的后方,因此“德国及其盟友能够派出240个师进攻苏联”,“为了及时防止这一点,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让德国统帅部掌握行动的主动权,要赶在敌人前面先展开军队,并在德国军队处于展开阶段,尚未组织起战线和各兵种协同之际向德国军队发动攻击”,“攻击的目的是切断德国与其南方盟国的联系。罗马尼亚的石油是德国战争机器的血液”

  这一文件的披露使苏联“入侵说”重新泛滥,有些学者甚至将她作为“铁证”。尽管这份文件本身并未得到斯大林的批准,但正如许多资料所显示的那样,苏军确实在为进攻做准备。'

  事实上,在战争前一个月,斯大林本人在红军指挥学员毕业仪式上的讲话就已经很清楚了:在明确“德国将是敌人”后,他宣称“当我们已变得强大时,应该从防御转入进攻”(德国人后来窃取了斯大林的被添油加醋过的讲话记录)。战前苏军“临时红军野战条令”也直言不讳地表示:“红军将是最具进攻性的军队。在战争中,我们将进行进攻,这种进攻将在敌人的领土上进行”。

  在具体部署上,红军不是将大量部队集结于纵深进行防御,而是集中于国境第一线,这本身就意味着进攻。后来苏联史学家抱怨苏军修筑的工事靠国境线太近,而这正是进攻出发阵地的特点。从战前苏军建立庞大机械化、航空、空降部队的规模上,我们也不难可以看出进攻的企图。

  苏军的确在准备进攻。但这并不说明苏联打算先发动战争。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德军主力进攻西欧,而在东部只保留16个预备师的微弱兵力时,苏联不但没有进攻,甚至连计划都没有制定出来。而到了“德国及其盟友能够派出240个师进攻苏联”的时候,他们才匆匆忙忙拟定了一个设想。持“入侵说”的人并不了解苏联当时的军事战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历史上,沙俄统治者的扩张野心总是受到落后经济的制约,而生活在疆域辽阔内的俄国人民也缺乏对外扩张的现实欲求。这使俄军在出国作战时往往缺乏强大的战斗力。这一特点在一战中表现的尤其突出:虽然俄国统治者指望通过速决战赢得战争,结果却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俄国人民不能忍受扩张战争带来的沉重代价,这导致了军队的溃散和帝国的覆灭。

  鉴于这一历史经验,苏联要想让她的人民在规模空前巨大的战争中不发生动摇,就必须拿出一个合理的战争理由。从外交的角度来说,为了防止西方世界联合起来对付苏联,也应当避免先发动战争(小规模战争不在此例)。

苏联这一战略还植根于另一现实军事因素:由于领土辽阔的俄国交通不便,动员困难,因此难以指望第一战略梯队的集结速度能够超过靠西方发达交通网络调动的敌人。按德国陆军参谋部的估计,在向苏德国境调去7个德国师的时间里,苏联只能调来5个师。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无法利用处于劣势的第一战略梯队先发制人,而只能在她的敌人先动手以后,先用边境掩护部队加以阻滞,然后派出强大的红军战略预备队发动毁灭性的大规模反击,歼灭进犯之敌并把战争推向敌国领土。这一战略设想的依据,是苏军战略家根据一战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在大国间战争的开始阶段,双方主力不可能投入作战,“红军主力同敌人主力一样,至少需要两星期才能完全展开”。但后来的实际情况却是德国人在战争第一天就把主力坚决的投入了进攻,而苏军的第一战略梯队却还未做好完全的准备。

  但在这一切发生前,苏军的国境防御计划仍然是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制订的。按苏联人的估计,德国将对苏联投入240个师、1万辆坦克和1万5千架飞机(苏联总是想象敌人像自己一样拥有数以万计的坦克和飞机)。根据计划,苏军应以第一梯队战略梯队阻止敌人的首次突击(估计敌人投入兵力不会太大),夺取制空权,破坏德军主力的集中和展开,等待第二梯队的到来。

  在防御重点上,红军总参谋部在1939年就判断德军将从中南北三个方向发动进攻,而主攻方向将在中央。但斯大林在1940年否定了这一正确估计。在他看来,德国人更需要乌克兰的粮食和顿巴斯的煤,红军应该在那里重点设防。有趣的是,苏军总参谋部的观点和德军总参谋部是相似的,其出发点都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而斯大林的想法也和希特勒相一致,作为政治家,他们都比较看重经济因素。但希特勒接受了在边境交战中将重点置于中部的做法,而斯大林却把重点防御西南方向的思想贯彻进了1940年10月的苏联总参谋部边境防御计划。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至于前面提到的朱可夫先发制人的计划,或许是苏联战略家的“新思维”。没有证据证明斯大林接受或者否定了这种新思维,而战争却按另一种方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