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算散装货物:宜兴紫砂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8:13:15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用当地独用的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以传统工艺制成的无釉细陶。有茶具、花盆及雕塑等品种,造型多样,色泽雅致。用紫砂壶泡茶,茶更加醇郁芬香。用紫砂盆种植,则药艳木发,久用似古玉生辉,具有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功能。宜兴紫砂溶文学、书法、绘画、雕、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紫砂艺术。曾先后三次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明代的供春,为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人,学宪吴颐山的家僮。金沙里有位高僧,喜欢结交制壶人,不久便学会了这门手艺。吴仕借寺读书,书僮供春生性灵慧,暗暗偷学制壶。一天,主人与和尚下棋,供春便用和尚洗手水缸里沉淀的泥,偷捏一把茶壶,深受和尚赏识。供春的作品轰动了窑场。

    “供春壶”现为稀世珍宝,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壶盖是后人制作的)。

  紫砂大师是时大彬是供春的徒弟,是一位比较全面的紫砂技艺大师。他对紫砂的泥色,技法和铭刻等有较高的造诣,并对早期的成型技法进行了革新,是紫砂技艺上的一个飞跃。后期他与许多文人学士接触后喜作小壶,其作品是宜兴紫砂陶发展至成熟期的壶艺典范。

  清代紫砂大师陈鸣远(1662-1722),字鸣远,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是近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康雍时制陶大师。作品构思脱俗,富于创新。与供春、时大彬先后并称的三大名匠之一。

  近代紫砂大师是顾景舟(已故)18岁初中毕业后从祖母学艺,2年后即在宜兴紫砂界露头角,跻身于名手之列。他具有较深的文学艺术素养,熟悉陶瓷工艺学。对紫砂历史的研究,在技艺上精各式壶艺制作流程,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在其艺术生涯中为我国古老的紫砂工艺开拓新路,争得荣誉。1988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他在全面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顾景舟的作品现已卖到每件十万元左右,他的文章有简谈紫砂陶艺鉴赏等。

  近代紫砂大师还有蒋蓉、汪寅仙、吕尧臣、徐秀棠。

  宜兴紫砂的主要产地在丁山,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陶瓷博物馆,坐落在中国著名的“陶都”——宜兴丁蜀镇,内有10个展厅,荟萃了3万余件宜兴生产的古今名陶精品,其中“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早就饮誉海内外,五千余年的陶艺风貌,在此一览无遗。自1988年以来,宜兴市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