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上课问号口令:语文课外文言文(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41:47

(七)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 ①以:因为。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遗所提囊

(2)公迎谓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3、“其人喜”的是

4、王华具有 的品质。

【参考答案】

1、(1)丢失(2)说,对……说

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

3、金子失而复得。

4、不贪财物 乐于助人 考虑周到(任选两点)

(八)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2)去而顾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

1、(1)代“骏马”(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九) 阎百诗天质奇钝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①,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②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③。

[注释] ①国朝:指清朝。经学大师:把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学问家。②诿:推托。③愧可知已: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已:太,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者十年

(2)再观旧所研究本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3、阎百诗“记诵精博”的原因是

4、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这样(2)看

2、幼时接受学习(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大致顺口。

3、“暗记不复出声”者十年。

4、克服困难,努力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十)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 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

(2)游与不用之国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一) 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觅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管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徐文贞归里

(2)遍召亲故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 的人。

【参考答案】

1、(1)回,回家(2)老友

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

4、重情谊 待人宽厚

(十二)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④。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②被:同“披”。③陛:宫殿的台阶。④有间:一会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婴闻古之贤君

(2)逸而知人之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3、“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4、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听说(2)辛劳

2、(景公)就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3、公被狐白之裘。

4、敢于直谏(善于进谏) 体恤百姓(爱国忧民)

(十三)嘉定县吏人

  洪武三十四年,苏郡人有为嘉定县吏者。郡中一乡人以事诖误,至县潜白吏求直之,吏曰:“今上自郡府,下及县首领官,皆廉公奉法,吾曹亦革心戒谨,岂敢私出入文牍耶?然汝事既直,第公理之,决无枉理。”乡人如教,果获伸雪。感吏情,以米二石馈之,吏惊愧欲去,辞让久之,吏曰:“我以乡曲之故,为君受一斛。”乡人别去。既半载,吏假归,遂以原粟奉乡人之母,曰:“此若儿寄我处之物耳,今以还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下及县首领官

(2)我以乡曲之故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既半载,吏假归,遂以原粟奉乡人之母

3、吏“辞让久之”,他“辞让”的是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到(2)缘故,原因

2、半年以后,吏告假回家,就把原来的米奉还给乡人的母亲

3、二石米

4、应该奉公守法,秉公办事(不要利用手中职权贪财)

(十四)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日:“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②。’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③莫衣紫;其明日,国④中莫衣紫;三日,境内⑤莫衣紫也。

[注释] ①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②臭:气味。③郎中:官名,此处泛指宫中官员。④国:都城。⑤境内:国境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齐桓公好服紫

(2)吾甚恶紫之臭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

3、文中与“紫贵甚”相照应的句子是“ ”。

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喜好(2)讨厌

2、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衣服特别昂贵。

3、五素不得一紫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或:上行下效。或:欲正人,先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