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愿景:《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8:58:30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八)(2006-10-19 12:02:21)   分类:文史哲学(《论语》详解)                                                 

                                                     对首章三个“不亦”的初步了解,最终必须落在“承担”上,如果没有这种对“天地人”、对“圣人之道”、对行“圣人之道”最终达到“不愠的世界”的承担,那么就没必要继续《论语》的研读。上面也说过了,鸭子是没必要读《论语》的,虽然鸭子也有“承担”,但只有君子才需要《论语》,也才能“承担”《论语》。      下面,本ID要干的一件事,一定是《论语》成书以来没人干过的,就是要重排《论语》各章间的顺序。《论语》,孔子及门人的语录,系统地讲述了君子如何去“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问题,但由于《论语》成书时间是在孔子等之后,历代又被腐儒折腾,因此,目前所袭用的《论语》各章间的顺序并不正确。为了能更好地把握,还《论语》以本来面目,必须对此重新排序。在后面的解释用,《论语》原有篇章都无一遗漏,只是顺序按照更合理的方式重排。这点,必须明确。而这《论语》之旅,将按照本ID新编排的次序继续进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详解:这句话被排在三个“不亦”总纲之后,是《论语》的第一条。所谓“闻、见、学、行”“圣人之道”,首先要“闻其道”。道不闻,则无由“学、行”。然而,就这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话,却经常被解释成类似“早上闻“道”,晚上死了也值得”之类的搞笑玩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请问:晚上才死,那中午干什么去了?当鸭子还是学当鸭子去?如果早上死、中午死,那还值得不?如果真是“早上闻“道”,晚上死了”,就算值得,也是私道,不能惠及旁人的私道,又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这些似是而非的解释流传千年,真把《论语》当成福音之类的玩意了,和儒家、《论语》的精神是完全背离的。      其实,“死”,不是死去的意思,而是“固守”的意思。所谓“固守”,也就是“承担”。而“朝、夕”,不是单纯的“早晨、晚上”,而应该从“天、地、人”三个角度来考察。从“天”的角度,代表了时间上的“开始、最后”,从“闻其道”开始,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从“地”的角度,代表了“东方、西方”,也代表了整个天下所有的地方,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从“人”的角度,最大的承担就是生死的承担,所谓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只有从这三方面去理解,才是真知道“朝、夕”。     原来的断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不对的,由于古文都没有标点,因此断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千古以来被惯用的这个断句,就把“死”真当死给搞死了。而从上面的分析知道,这“死”是“固守”、是“承担”,相应的断句就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里面的“道”字是可以省略的,因为整部《论语》就是说这圣人之道和行圣人之道,省略“道”并不会影响理解,“朝闻夕死”,这更符合古汉语的语气。光“闻”不“死”,是不能行圣人之道的,只能是口头玩意,而历史上的腐儒们,最大的弊病就是光“闻”不“死”,这“死”,是“固守”、是“承担”,而要“固守”、“承担”,就必须“死心塌地”、“痴心不改”,偷心不死,是不可能行圣人之道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从“闻其道”开始,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只有这样,才可以行“圣人之道”呀。  (待续) 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九)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一)   浏览“缠中说禅”更多文章请点击进入缠中说禅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14193)|评论(99)|收藏(27)|打印|举报 前一篇:四川,别给中国丢人!
后一篇:公告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发评论]
  • 缠中说禅

    2006-10-19 12:21:04

    请先放下陈见,再来阅读!
     
     

    博主回复:

  • 缠中说禅

    2006-10-19 12:22:36

    请先放下陈见,再来阅读!

    博主回复:

  • 第一次来

    2006-10-19 12:39:23

    只能算一家之言。

    博主回复:

  • MM

    2006-10-19 13:10:40

    阅。

    博主回复:

  • 丁白

    2006-10-19 13:15:44

    楼主解说,甚深甚善!

    博主回复:

  • 丁白

    2006-10-19 13:18:09

    无愧于夫子所言,而如君所解之:有朋自远方来!

    博主回复:

  • 丁白

    2006-10-19 13:29:03

    读余人之作,有如嚼蜡;品大德之解,如饮醍醐。

    博主回复:

  • Q

    2006-10-19 13:45:13

    QIANG REN

    博主回复:

  • 水蜜桃

    2006-10-19 14:20:27

    哗众取宠

    博主回复:

  • 公子白

    2006-10-19 15:07:45

    拜读

    博主回复:

  • AK47

    2006-10-19 15:33:24

    真是这样?

    博主回复:

  • 缠中说禅

    2006-10-19 15:48:32

                     公告
      
      本ID所写“《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皆发人所未发,已联系好写完后要出版,所以有关连载将只在本ID博客进行。请最好不要转载,如要转载,务必注明,免得以后要打版权官司。

                  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博主回复:

  • 白丁

    2006-10-19 16:18:55


    楼上那位“丁白”同志,马屁你都帮我拍完了,我靠边站看好了!
    呵呵。

    博主回复:

  • 白丁

    2006-10-19 16:21:51

    嗯,看这形势......我要正式注册商标才得。

    博主回复:

  • 缠中说禅

    2006-10-19 16:37:19

                 公告

    本ID所写“《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皆发人所未发,已联系好写完后要出版,所以有关连载将只能在本ID博客进行,尽量保持每天一章的速度。一般情况下,谢绝转载;如真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免得以后版权官司。

                                     缠中说禅

    博主回复:

  • 司马光

    2006-10-19 16:54:56

    不错,有意思。

    博主回复:

  • 2006-10-19 19:22:22

    我来断个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

    博主回复:

  • 2388k

    2006-10-19 19:25:23

    对待孔子,不要抬高也不要贬低,要恰如其分。“圣人”的称号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孔子的话并非都有什么深言大义,不要一味地去追究其中有什么深刻含义,不然的话恐有偏颇。

    博主回复:

  • 蔡高华

    2006-10-19 19:42:20

    这个人有病,不懂古文,偏要乡壁虚造。以此来显示自己有思想,终是一场空。
    朝闻道之类的,希望楼主能够读懂。

    博主回复:

  • 空气

    2006-10-19 19:52:56

    我很荣幸的感觉到世界仿佛在前进,有如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为纪念我的荣幸,在这里记录这段文字.让我们创造历史吧.时光隧道正在延伸,我们也逐渐学习/了解/改变以至放弃我们的所有的一切.

    博主回复:

  • 勃勃

    2006-10-19 23:28:55

    品大德之解,如饮醍醐。

    博主回复:

  • AKJ

    2006-10-20 09:20:53

    有道理

    博主回复:

  • 丁白

    2006-10-20 10:11:12

    白丁兄,吾述而不作,无有拍意。

    博主回复:

  • 丁白

    2006-10-20 10:51:45

      楼上有人说:“对待孔子,不要抬高也不要贬低,要恰如其分”。这话再正确不过了。
      然而,二千多年来,有谁恰如其分了?
      想抬高孔子的人不少,可谁能抬得动?抬的结果,个个都是削孔子的脚来穿自己的鞋,把圣人变成凡人。孔子没被抬高,被抬高的是抬的人。
      想贬低孔子的人不少,然而,仰天而唾,唾不至天。孔子不因其贬而低。
      想恰如其分地了解孔子的人也不少,可是,他们不愿意舍去凡人的观念,而圣人之用以化民者,又恰恰在于要转变凡人的观念,所以格格不入。

      唯本楼主,有不思而得之智,具不勉而中之才,与先圣不约而同,不谋而合,虽不欲恰如其分,而自恰如其分矣。

    博主回复:

  • SKH

    2006-10-20 12:53:08

    楼上太夸张

    博主回复:

  • 呼儿嗨右

    2006-10-20 13:35:57

    来看看你,不是来看你的文章!

    因为我忙,没空。

    真的!

    博主回复:

  • 狂歌

    2006-10-20 14:14:10

    出版?! 也好, 正好作为古文垃圾的一个佐证。古文的一大特点是很多语焉不详,晦涩难懂,一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而且都解释得通。即使你解释得很精彩,也不过是一种可能的答案而已,除非起孔子于地下,方可真相大白于天下。因此,从古文到白话文是种进步,从这点看,您老ID是自己煽自己耳光了。做人要简单可靠,做事、讲道理也一样。
    从历史范畴看,一部论语流传至今,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它早已开枝散叶了。
    如果不介意,替您老ID的书取个名字“忽悠论语”,意下如何?

    博主回复:

  • qaz322789

    2006-10-20 18:15:50

    闻道中的道为发语词,可省略...朝闻夕死...

    博主回复:

  • aaaaaa

    2006-10-20 22:57:15

    重排《论语》各章间的顺序,已经有无数的人干过了

    博主回复:

  • 忽__忽

    2006-10-21 07:49:06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关节打的好,开了一片天地。道者有守方成,非知道可完结。鼓掌!!!!!!!

    博主回复:

  • 忽__忽

    2006-10-21 07:52:12

    学而时习之,夕死,方成君子。

    博主回复:

  • 2851k

    2006-10-21 09:51:08

    丁白 

    2006-10-20 10:51:45 

    ……
    ……

    唯本楼主,有不思而得之智,具不勉而中之才,与先圣不约而同,不谋而合,虽不欲恰如其分,而自恰如其分矣。 
     
    ----------------
    不思而得之智,智从何来?
    不勉而中之才,才自空出?
    唯心!
    这么说你是孔子的灵魂附体啦?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欲而遇,能言孔子之言,想孔子之想?
    怪!怪!怪! 

    博主回复:

  • 山水_8888

    2006-10-22 11:56:00

    孔子为圣人,至今各种看法都有。但是,无论怎样,他是万代宗师,这是无疑的。

    博主回复:

  • 老哥

    2006-10-24 11:43:07

    闹剧一场,充分暴露了楼主的得失心、名利心、寡廉鲜耻。一开始无意中看到他的所谓诗词,以为不过是后进之辈游戏笔墨而已,看到他对“五四”、对论语的评头论足,我已经出离的愤怒!本想好好反击,再一看,网络上一博克而已,不必高抬。也罢!

    博主回复:

  • 丁白

    2006-10-30 14:45:53

    楼上的285说:怪!怪!怪!
    且看这个“怪”字是怎么写的—— 忄+ 圣 怪。 ——用“不知”“心”看待“圣”人,那就只能是这个字——怪!
    古今中文字典都这么定了,当然就不是你一个人或者少数人这么认为的。要不然,千古以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到树上去捉鱼。
    不怪,何足以为道?
    闻道不怪,甚为希有!

    博主回复:

  • 大卫奥格威1948

    2006-12-01 11:05:53

    死守

    博主回复:

  • jh8113

    2006-12-25 13:00:36

    古人不用标点符号,苦了我们。
    不敢赞同楼主,也不反对。
    就怕最后大家弄成“侠客行”就惨了。

    博主回复:

  • 2007-07-08 12:26:04

    8错~~~

    博主回复:

  • 新浪网友

    2007-07-17 23:54:42

    楼上的8113,你是俺的知音,俺觉得楼主与"威德先生"有点象.

    博主回复:

  • 石猴

    2007-09-14 12:32:35

    现在每天都有人拍小缠的粉臀,只有丁白兄拍得有水准,拍得恰到好处,哈哈

    博主回复:

  • 石猴

    2007-09-14 12:36:09

       [匿名] 2851k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6-10-21 09:51:08 
    丁白 

    2006-10-20 10:51:45 

    ……
    ……

    唯本楼主,有不思而得之智,具不勉而中之才,与先圣不约而同,不谋而合,虽不欲恰如其分,而自恰如其分矣。 

    ----------------
    不思而得之智,智从何来?
    不勉而中之才,才自空出?
    唯心!
    这么说你是孔子的灵魂附体啦?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欲而遇,能言孔子之言,想孔子之想?
    怪!怪!怪!
    --------------
    思而得之智,那是后天的,大多是脑子抽筋的东西,对孔子,六祖,小缠这些人,脑子不是用来抽筋的。

    博主回复:

  • 石猴

    2007-09-14 12:39:46

    丁白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6-10-19 13:15:44 
    楼主解说,甚深甚善!
    无愧于夫子所言,而如君所解之:有朋自远方来!
    读余人之作,有如嚼蜡;品大德之解,如饮醍醐。
    唯本楼主,有不思而得之智,具不勉而中之才,与先圣不约而同,不谋而合,虽不欲恰如其分,而自恰如其分矣

    =============
    心有戚戚焉
    附:2851k,俺和老白是同感,可不是互相附体

    博主回复:

  • 石猴

    2007-09-14 12:43:30

     缠中说禅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6-10-19 12:22:36 
    请先放下陈见,再来阅读!
    --------
    看了这么多留言,大部分都是抱着自己的成见当祖宗,如果和他的成见不一样,就象打碎了他的祖宗牌位,破口大骂有之,代上帝发言有之,急得跳墙有之。都是现场表演,真现眼。

    博主回复:

  • 晓尘

    2007-10-20 22:18:00

    什么叫茅塞顿开!我今天算是知道了
    这才是孔子的论语最可能的解释!

    来得迟,不过总算还不太晚

    博主回复:

  • 新浪网友

    2007-10-21 11:47:57

       [匿名] 晓尘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20 22:18:00 
    什么叫茅塞顿开!我今天算是知道了
    这才是孔子的论语最可能的解释!

    来得迟,不过总算还不太晚

    博主回复:

  • 宿醉

    2008-03-05 18:40:57

    朝闻夕死,确实更符合古汉语的语气,但是为什么会多一个“道”呢?朝闻道夕死,光读起来太别扭了。

    博主回复:

  • 宿醉

    2008-03-05 18:43:03

    论语如此斟字酌句,这样不通的错误似乎不应该犯啊。

    博主回复:

  • 灵魂剃刀

    2008-04-15 14:14:40

    智慧而不是知识,
    确实其然。

    我们被知识指引到了浩瀚的烟海,依然发现智慧才是真正的明灯。

    博主回复:

  • 差不多

    2008-04-27 13:15:26

    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从“闻其道”开始,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只有这样,才可以行“圣人之道”呀。
    ==============================不退转============多谢缠君教诲.

    博主回复:

  • 十方三生

    2008-05-22 22:03:37

    要“固守”、“承担”,就必须“死心塌地”、“痴心不改”,偷心不死,是不可能行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