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论赛的口号:春季精神病 发作有先兆|精神之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30:57

春季精神病 发作有先兆

本帖被 daodao 执行合并操作(2010-10-11)
春季是精神病易复发的季节,这主要与气候有关。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王增连指出,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精神分裂症等多种重型精神病。由于春天天气多变,会使正常人情绪波动较快。但精神病的发作是有先兆的,家人只要多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情绪,就能及早发现病情,让他们早日接受治疗。

    王增连说,如果患者经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实际不存在的东西,或嗅到别人闻不到的气味,而家人断定这是他们的幻觉,就应警惕是精神病复发;有的患者时常觉得被人跟踪或觉得周围的人想加害他,有的觉得自己不同寻常、自以为是,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理解,有的患者时常会觉得有人想影响自己与“神”交流等等,这些不着边际的空想或幻想,都说明精神病即将复发或已经发作;将要复发或已经发作的病人,其语言混乱或滔滔不绝地说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不着边际的话,甚至想一死了之,这时就应该加强观察,以防自杀等意外发生;当患者出现漫无目的地奔走,口称外出“旅游”,昼夜不归,或平常讲究穿着打扮而突然不修边幅,或不能控制自己地狂哭、狂笑、狂奔、狂闹等,这些行为说明精神病已经复发,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在情绪上,即将复发的精神病人有时情绪抑郁、闷闷不乐,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对切身的利益漠不关心,有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对外界事物极感兴趣,严重者会无故嬉笑、随意骂人、乱发脾气、甚至摔打东西,这都是精神病发作的先兆。

    对于有精神病史的人来说,春季尤应警惕。一旦发现病人有上述怪异表现,要及时送患者到医院检查,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药物对控制病情没有帮助。王增连介绍,20年前,提倡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2至3年的药物巩固治疗。10年前,巩固治疗的时间提倡为3至5年,而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最新治疗方案是:精神病人即使病情稳定时间较长,也需终身服药,这是控制疾病发作的惟一选择。
据: 2010-04-22 (08:55) 沧州日报,陈芳 春天是精神疾病高发期民间有句话叫“菜花黄,痴子忙”,说的是油菜花飘香的4月,一些被称为“痴子”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会达到高峰,出现忙乱、亢奋甚至躁狂表现。老百姓的生动总结,其实是与精神疾病临床调查结果相契合的。在临床上,一年中的3—5月为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和躁狂症)复发率最高的时期。另外,春天的气候也会使30%的正常人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不安,发生伤人、酗酒、吵架等事件。

  有统计显示,约有1/3到1/2精神分裂症的初次发作是在春季,而约一半躁狂症也是在春天发作,一些青年躁狂症患者会出现言语举止轻浮、寻衅滋事等症状,在民间也称“桃花癫”。从几家医院近日的接诊病例来看,老年躁狂症患者明显增多。

  为什么风和日丽的春天反而会让“火力”升级、情绪躁动呢?随着春季日照的延长,空气的电离程度高,人体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下降,体内单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神经递质增加,从而诱发躁狂或精神分裂症,也使正常人的情绪更加高涨甚至躁动。

  而老年人因为身体和心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活动的调节能力和平衡能力也被削弱。特别是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容易出现躁狂症状,表现为兴奋话多,情绪高涨,精力过于旺盛,言语内容夸大,似乎无所不能等症状。

  人体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改变,还容易让人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进而波及情绪。那些平时脾气急的人,此时情绪更容易激动,压不住火,与他人发生摩擦。

  因此,过去有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病史的患者,尤其家属,在春天这个敏感的季节,要注意不要随意给患者减少药物剂量,更不可擅自停用药物。如果病情加重,也不要自己加大药量,而应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轻度躁狂的人会显得自信乐观,幽默诙谐,甚至妙语连珠,容易给人积极印象。此时,家人不要被这个假象迷惑,应重点看此人是否与之前“判若两人”,其情绪行为是否与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协调。如果情况加重、延续时间长,则要去就医。

  对于正常人群而言,则需要注意在白天,特别是下午,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也不要在睡前让自己过于兴奋,以保证正常的兴奋度和良好的睡眠。对于情绪,既不过于压抑自己,也不要从事太多高强度、兴奋性的活动,而是要压着点火,稳稳过一个春。  (宋崇升)

  
据: 2010-04-23   铜都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