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激励自己的一段话:画眉深浅入时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18:49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酬朱庆馀》
    
    小画眉,是我赠给她的名字,未经过她同意,就那么给了她,也不晓得她乐意不乐意。反正,身边熟知的人,如今都叫起了她“小画眉”。今见了她的微博“画眉深浅入时无”,就那么的,喜欢上了,更喜欢了。想必,她对“小画眉”是不排斥的。
    我说,亲爱的小画眉,还有小老乡,是我出生太早,还是你们出生太迟?见着你们,你们这么小,这么小,这么年轻,这么年轻,我就喜欢了,真真的喜欢了。
    喜欢你们什么?喜欢你们的相濡以沫。“沐”,这里,我还理解为“默默”、“脉脉”。含情处,不做作,不娇柔,却柔软,又温暖。“亲爱的,在哪儿呢?到了么?在这儿呢……”一路上,彼此发着信息,不远的路,频繁告知各自的确切位置,就为我、蓝、小画眉在等他的夫君我的小老乡一起去草庐“围炉夜话”。
    尤喜欢小画眉什么?小画眉的诗情,源自内心,骨子里涔出来的“古”,典雅高贵,一点都不俗套。之前,我已在诸多的细节上渲染过她。小画眉的静,源自她信仰佛教。人需要有宗教信仰,戒律清规不是常人所受得。小画眉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庙里去住上几天,真好。平日里的小画眉,吃茶,吃菜,都十分的清淡,又是常人所不能及。小老乡亦是,连吃饭、喝茶的口吻都出奇的相同。这就是相濡以沫,浓入呼吸的亲情,连理冰帝的花朵,把两个异性之人融合在一起,如此深情,我见得少。
    喜欢小画眉似有似无的字句。淡到无痕方是真。小画眉的文并不多,所发之文随意得很,并不以特别突出的体裁表现,低眉信手,絮絮而弹,这是她从文的本色,我喜欢。
    今年的小城年味格外的浓郁,街心花园闪烁的玫瑰花,好看的霓虹,流光溢彩。一路的红灯笼,排排过去,温暖又温情。小画眉欢喜得不得了,她说,你们澧县真好。我马上纠正:“应该是我们的澧县……”四个人,马上都笑了。可不是,小城的年味,因为小画眉的到来更赋予人情。
    夜色中的草庐更添了乡野的魅力。仿佛置身徐克的电影场景,不是我这般文字修为能描述得来的。直奔的是“火”,劈柴架起的火,有野性的美,也有人情的美,这都是因为小画眉的到来。关于“草庐”的点滴,之前、以后,我还会絮说。欢喜的是小画眉,她不轻易露出来的大喜悦,那刻,我捕捉到了。遗憾的是我的相机和拍摄水平太低微,而蓝更是个“粗人”,哪日,我是专程再去补拍的好。
    
    小画眉是谁?小画眉是从古书、古琴、古画中走下来的女子,她脸上的安静,眼里的清微的光,眉眼流露的淡雅,声音发出的清香,双手沏出来的清茶,举止投足,俨然一个古典女子。这“古”,又说出是哪个朝代的好。盛唐于她,太喧哗,宋朝于她,太清凉,到底是哪个朝代的呢?——汉?我说不明确。汉,于中国文化,于此,有太多的明细罗列,比较厚重,我驾驭不了,就此作罢,待日后徐徐袭来。这里,我暂且把她当做是从《诗经》里走来的“静女其姝”,善弹箜篌,轻移莲步,添香红袖,倚门回首,絮茶诵经……
    她是喜汉文化的。她的婚纱照,着的就是汉服,羡煞我了。这套婚纱照,我着实喜欢,特别是那张描眉的,真是迷倒了我。“小画眉”的名字,就是出自那张照片。关于“画眉”,我最喜欢的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画眉”之典故。汉代的《西行杂记》中有“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把眉比作远山,离人望远,时人画眉,真好。沈约的《少年新婚为之咏诗》“托意眉间黛,申心口上朱。”也很有意思。新婚燕儿,郎为妾画眉。片中,小老乡为其爱人画眉,仿古,又时尚,动了小两口之心,又动了身边人之心。
    问人间何谓“相濡以沫”——燕儿新婚画眉时,安然到老是安逸。真好。
    她有四套汉服,穿给谁看?看得最多的当然是我的小老乡。这个小老乡的福气真的不浅。“姝”,是我最近恋上的一个词,生动极了。
    遗憾的是,小城虽古,然,太小的。“汉文化”尚未正式复苏,更不说流行。我说,亲爱的小画眉,你信佛,就是咱们小城的文殊菩萨呢,你欢喜的“汉文化”,在小城已悄然萌芽,你看,我是你的第一任弟子,我要依了你,受你汉文化教导,受你“汉”字熏陶,你还不要躲闪的好。你无需坐在堂上,只要身在小城,于“汉”的感染,就会以点带面。小画眉,相信轻轻的在小城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哦。
    
    “画眉”最精彩的出处,源自唐朝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入时无”三字为此诗的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文人就是文人,生生的把一个探路“功名”的事儿,整成了一出“新人画眉”的小情绪,如此曲折、朦胧的作为,在远古时代的唐朝果真如此的兴盛?
    张籍的《酬朱庆馀》答复更为精彩。诗中把朱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人不仅长得动人鲜艳,歌喉绝妙甚是了得,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
    如此的问答,虽非“渔樵问答”,然,此诗就文人之间的相惜、相重酬答真是俱妙,被颂成千古佳话,流誉诗坛,可谓珠联璧合。
    夫妻关系、男女爱情,需要珠联璧合,“画眉”起了点睛的作用。后“典故”成从文的一种写法,又拓展开了去,更好。
    
    后记:蓝说我是天山童姥,年景越大,心智越小,最后,要变成灰,变成蝴蝶飞走了。那有什么不好?真的,那样的归属真是我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