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四有是什么:猪八戒形象的源流和衍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1:39

猪八戒形象的源流和衍化
石狮六中林 建 社
内容提要:
猪前言:《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是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成果,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改定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讲”。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已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取经故事的轮廓。从深沙神、鬼子母国、女人国的描写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游记》某些章回的雏形。
敦煌壁画上的取经图没有猪八戒。(见附图一)
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的拉卜楞寺的壁画有个哈奴曼的画像稍微古老一些,可以看出印度教对藏传佛教的些微影响,另外一幅孙悟空的画像手持钉耙,猜想应该是明朝前期的版本,那时候在未成型的西游故事里还没有那么明确地区分八戒与悟空的形象。⑴
泉州的东西塔的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后易为石塔第四层上有猴行者和唐僧的浮雕。(见附图二)甘肃张掖大佛寺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唐僧师徒三人西行取经故事壁画,绘制在该寺博物馆九大殿厅之一的大佛殿中。
壁画约十五六平方米,在电筒光照射下内容浮现眼前:唐僧师徒过高老庄、孙悟空打妖精……5个西行取经故事形象生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仍是《西游记》中形象,不同之处是猪八戒成了忠厚老实、吃苦在前的人,孙悟空和沙僧则成偷奸耍滑者。 《重庆晚报》2004年5月30日
早在南北朝时,天竺高僧拘那罗佗乘大船渡海来到中国。将《金刚经》诠释与翻译在泉州九日山。九日山上有块“翻经石”,还有块“八戒石”,就是当年倚在“醉眼”龙眼树下大吃“醉眼”而被醉倒的猪八戒。其实玄奘去“西天”取经之前,佛教教理的传入中国却是循海道而来的,第一个到中国的传教士是安世高,在东汉桓灵之间从(广东?或福建?)南方,再入文化中心的首都洛阳翻译经典(小乘),当时中国无分南北都受到他的影响。⑵先是教理的传入,后是个种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的传入,这是文化流传的一种规律。
这说明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流传的经历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后在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从广东到福建,当时的泉州是世界繁华的贸易港口,福建顺昌还有“通天大圣”和“齐天大圣”的兄弟合葬墓。(见附图三)为什么会在中国南方源起呢?就从福建来说,在宋元时福建泉州就是世界各种文化、宗教涌入中国的首站,今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玄奘取回了佛经,也作了《大唐西域记》;但文化的多元传入还是从海上来,泉州这个通商与人文交流的港口在历史上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另外还有两种原因,一是,明朝的福建在出版业上是全国的出版发行中心,明末清初才逐渐向江浙转移。乃至辐射向全国。二是,使小说地位获得及大提高的人物李贽是泉州人,当时“坊间诸家文集,多借卓吾先生选集之名,下至传奇小说,无不称为卓吾批阅也”⑶无形中促进小说等书籍出版业的繁荣。
小说是当时最主要的文学样式,话本、戏剧、地方戏也无不流行。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朱明王朝及力推行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这是朱明王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在思想政治上实行专制措施。当时在泉州的李贽的异端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欲,即好色好货的思想,是天然合理而不可扼杀的,形成了一股人欲横流的反理学思想。与之相适应的明代中叶以后的许多文学家,也通过自己的文学主张掀起一
1
股强大的以情反理的文学思潮,《西游记》可以说和这股思潮是同步的。当然《西游记》逃避不了佛教禅宗的影响,在行成的漫长过程中,最后定型的猪八戒,也深深地打上了失业农民的烙印。
[关键词] 《西游记》 海上文化输入 猪八戒 农民 逐渐形成 色欲
人性 李贽 反理学 阳明心学 禅宗 修心
一、猪八戒形象的出现
(一)、据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内,由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窃去的敦煌唐人绘图像《大摩里支菩萨图》中,我们发现了猪八戒最原始的形象。这里是一张幢幡,上绘大摩里支菩萨,菩萨脚前有一只猪,猪头人身,双手架开,作奔走如飞状,造形活泼,显出法力无边的样子。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野猪精——猪八戒的最早雏形。⑷
(二)、据广州博物馆所藏唐僧取经的瓷枕。据专家们鉴定:这只瓷枕制作的年代至迟不晚于元代,应为宋、元磁州窑的代表作品。从瓷枕上取经故事图来看,猪八戒长嘴大耳,肩扛九齿钉钯,迈步跟随;但他还没腆着大肚子,也没担行李。这说明唐僧取经故事在唐宋元以来就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⑸
(三)、《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形象占了整整一本四折、很活跃,是迄今所见吴氏《西游记》以前猪八戒形象最详细的描述。⑸
(四)、《西游记平话》中已有猪八戒形象。《西游记平话》在国内早已失传,只根据朝鲜《朴通事谚解》的七条注文及"车迟国斗圣"一段梗概和《永乐大典》第一三一九卷《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及明抄本《销释真空宝卷》推测它的大致面貌。在《西游记平话》里的猪八戒形象是吴承恩取材的直接依据,黑猪精朱八戒证果香华会上的净坛使者与吴氏笔下的猪八戒形象相差无几了。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吴氏创作《西游记》之前,猪八戒形象演变过程。由此可见,猪八戒形象并不是一人之作,而是自唐、宋、元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画家、雕塑家、陶瓷工艺匠人,小说、戏曲家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一种艺术形象来创造的。
二、朱八戒形象的演变
在《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中,我们看到的猪八戒形象还是比较粗略的。猪八戒最完整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是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
在第十三出《妖猪幻惑》开头自敘到:“自天门到下方,只身唯恨少糟糠。神道若使些兒个,三界神祇腦(恼)得忙。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軍。生于亥地,长于乾宮;搭琅地盜了金铃,支楞地顿开金锁。潜藏在黑风洞里,隐现在白雾坡前。生得嘴长项阔,蹄硬鬣刚。得天地之精华,秉山川之秀丽。在此积年矣。自号黑风大王,左右前后,无敢争者。”⑹从此段便可看出两个重点。第一,他本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将軍,只因盜金鈴、开金锁,罪犯天条而逃到下界,自据一方。二者,在十二生肖中,亥属猪;他既是“生于亥地”,有一副猪像,也就不足为奇了,又身着“黑布衫”住“黑风洞”自号“黑风大王”,显然是以黑为其形象颜色代表。
他将裴公之女裴海棠摄入黑风洞中,打跑黑风大王,黑风大王又捉走唐僧,行者知道他怕二郎细犬,见观音求救。二郎奉旨带细犬助战,猪八戒归顺。
不过,在《西游记杂剧》孙猴子却是个非常“色”的妖仙。孙行者在第九出出场。一出场就自称:“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教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小圣兄弟姊妹五人:大姊妹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撹海翻江。金鼎国女子我为妻,玉皇殿琼浆咱得饮,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黄铜)石屁
2
眼,摆锡鸡巴。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好偷好色。好色与猪八戒不相上下。从当时社会来看,金元承宋之后,一方面既受理学思想束缚,在民间对性学仍不敢越,故可云毫无新意;另方面却由于帝王酷好淫佚,尤如元顺帝荒于声色,臣士竞相邀宠和效法。据《元史纪事本末》记载“西天僧,以运气术媚帝,帝习为之,号演揲儿法。演揲儿,华言大喜乐也。”实际上,所谓演揲,即追求房中术。⑺
宋元时期,此风甚盛。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泉州就崇拜男性生殖器的石笋,其建造的具体时间己无考,北宋时就存在,(北宋大中祥符 四年(1011年)任泉州知州的高惠连,曾因“逞私憾”而做了两件为后来社会舆论所无法原谅的事:一是把原位于泉州城南之东的府学西迁;一是把竖立于笋江之畔的石笋击断为二。)无独有偶,在福建漳州东门外本来立有一圆形石柱,高约1.6米,直径有0.5米,上小下大,直立地面,当地百姓历来有恭拜它的习俗,尤其是不生育的妇女都要去摸拜供奉。在漳浦县赵家堡附近,有一状如阴茎的石柱,现已断成两截,但仍有人前去烧香磕头,求生子或小孩生病求保佑。由于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览馆”之誉,而笋江石笋又具有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湿婆神祗的功能,因此它有可能是古婆罗门教在泉州的遗物。不过,早在北宋,已融人民间信仰,而长期以来,又主要是以信仰民俗的形态而存在于民间的。在《西游记杂剧》中孙猴子炫耀自己的“摆锡鸡巴”有当时的社会认同,是神仙,就有凡人所希望的超常能力。特别是最能显示男性特征的生命之根----生殖器。
《西游记杂剧》写在女儿国,孙悟空如不是头上金箍发生效用,肯定难免破色戒。这样一个形象难为正面人物,英雄不好色是必然的。于是作家对他进行了“净化”将孙悟空形象中不精彩的因素全给了朱八戒。于是原本好色的朱八戒就更“色”了,(闽南语和潮汕语里有“猪哥”一词,是说好色、淫荡的人。把这个词用在猪八戒身上最恰当不过了。)猪八戒只要一看见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怪摇身一变而成的,都会在口中连声不停地喊着女菩萨,并且心里跳个不停地想着女菩萨,因而被认为是凡心未尽。酒后“色胆如天叫似雷”调戏嫦娥被贬出天庭,但不思悔改,见了神、人、妖都两眼发直,寸步难行,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结果被菩萨戏耍出了大丑。见了白骨精生得俊俏就动了凡心,跑了个猪癫风。在女儿国看到女王后“忍不住口最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并发起风来要留下来和女王做夫妻。在濯垢泉变成鲇鱼和七个女蜘蛛精在水里戏耍。第九十五回猪八戒在众目睽睽下动了欲心,抱住霓裳仙子要“耍子儿去也”。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成了正果后连如来佛组也对其做出了“色情未泯”的评价。可见,天理佛法,都难以扼杀猪八戒的情欲。
三、猪八戒形象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西游记》的情理思想,猪八戒是它弘扬人欲的凯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食色本是人的天性和合理的生活欲望,朱明统治者却要“存天理,灭人欲”,企图通过扼杀合理的人欲,来维护天理的尊严。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新思潮,正是通过能合理人欲的肯定弘扬,来冲击程朱理学的。在明代小说中弘扬人欲的应该是《金瓶梅》,不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小说,行成的过程中当然也受到李贽的反理学的影响,但影响更深的是王阳明的心学。⑻
猪八戒逼真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在明朝的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即便是现代社会,这类人也是随处可见,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猪八戒形象既有真实性又有适当夸张。他的精明也只是农民的狡黠,显得笨拙而可笑,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猪八戒是恋家的,他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的护僧取经真正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
3
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猪八戒的生活原型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来自乡村的。
《西游记》在强调“修心”的同时,又不全照王阳明心学的的某些框框发展,猪八戒既是佛门中人,我们还得从佛学中去了解,“在禅宗思维中,情感是调节审美心理的重要中介。”⑼
禅宗思维建构了较为完整的注重内心感悟和情感体验的形象思维体系。(一)封闭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其思维意识淡化了对外在物象的观照和审美判断的偏执。“凝心反思,静思反照”⑽即是讲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这个问题。(二)心灵幻化的时空观念。“识性识相,皆不离心”⑽就是说内心的物相已不是外相世界的投影,而是一种心理再现,他脱去了物质的外壳,呈现出一种虚幻的意象。“法界一象”如孙悟空多次提醒唐僧牢记乌巢禅师的偈语“佛在灵山不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禅宗思维淡化或取消了客观的时空观念,同时又建构了超越现实的心理幻觉的时空观念。⑾(三)情感的内聚与外射“物我同一” 引自《禅宗与中国文化》5、42页葛兆光上海人民出版社一方面,内在心理寄托聚于主观幻想之中;另一方面,主观幻想对外在物象的包容,又导致了情感的释放。这样,内聚情感愿望(审美理想)与外射的审美观照的互融。(四)凭借直觉体验禅宗思维摒弃了“物”“我”的界限,主张唯“心境”是真正的思维意向。而这一心境的最高境界将是内心的空灵和澄彻;它不依据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程序,却出于“彻悟”或“顿悟”。禅宗的思维的内心反思是超越宇宙时空,主观性和随意性构成了直接体验的思维方式的补充结构。⑿
纵观禅师教人,颇有点儿今人所谓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味道,又有点儿西方心理学家所主张的“助人自助”的味道。
请看《五家正宗传》卷3记载一则故事,更是荒唐。尼姑无著还未出家时,去径山参拜大名鼎鼎的宗杲禅师(1089—1163)。宗杲让她住在自己卧室内,还派首座道颜去见她。道颜到了卧室,只见这无著寸丝不挂,仰卧于床上。道颜指曰:“这里是什么去处?”无著答曰:“三世诸佛、六代祖师、天下老和尚,皆从此中出!”道颜便急切地问:“还许老僧入否?”无著说:“这里不度驴度马!”⒀这是顿悟的修业
据说,这就是 “色欲与无情,同一无异”的禅机。只要悟得这“同一无异”,便是出入“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座管弦楼”也无妨,此即“以欲止欲”之谓也。⒁但在《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是渐悟的一个典型。
我们来看看《西游记》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没有刀斧剑钺,没有妖魔鬼怪,没有凶杀恶斗,相反却是香艳旖旎的温柔之乡——女色陷阱。面对的是人间绝色,且不说有万贯家财相随,这份诱惑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拒绝的了的。“神魔皆有情”是《西游记》的动人之处:取经人,妖魔鬼怪,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世俗人的情感。从这点来说唐僧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别说好色的猪八戒了。当面对半老徐娘八戒偷眼看见她“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接着带出她娇媚的三个女儿——真真、怜怜、爱爱出现在四人面前。
且看他们表现:
------唐僧装聋作哑,“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惊雷的孩子,雨淋的蛤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打仰。没有台词,只有面部特写。这副神情背后的心思是什么的样子呢?长老是凡人,是个正常的男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 ,内心正在进行天人交战,但求经的心愿最终战胜了诱惑。
-----孙悟空虽说已从祥光瑞霭中知道是菩萨点化,但他说出了真心话,“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此猴已非传统故事里饿淫猴了。
----沙僧在西行的取经途中是以坚定著称,他斩钉截铁地说:“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傅;子蒙师傅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傅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
4
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事!”
-----八戒听见这样的富贵,见这般的美色,“却心痒难扰;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牛右扭的,忍耐不住”,嘴里还怪唐僧不会说话,把好事泡汤了。沙僧逗他,他居然一本正经的说,“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原来八戒是怕那户人家怪他“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行者戏谑“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最后竟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哪个不要如此?”这理由多么好笑!“四圣试禅心”是取经之初的一次考验。是上文所说的“色欲与无情,同一无异”的禅机。能不能抵御欲望的诱惑关键在于悟得这“同一无异”,便是出入“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座管弦楼”也无妨,此即“以欲止欲”之谓也。
“五蕴皆空”的般若观照,深切影响了禅宗思想,使禅宗思想沐浴着空明的意趣。(宋)圆悟禅师认为,父母未生之前,净裸裸赤洒洒,没有纤毫翳蔽。等到投胎既生之后,同样净裸裸赤洒洒,没有纤毫翳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分别取舍之心渐重,人愈来愈深地陷堕在四大五蕴之中,情欲炽盛,清明的自性遂为烦恼浮云遮覆。法眼通彻之人,洞知四大空寂,五蕴本虚,回光返照,识取四大五蕴中那个辉腾今古、迥绝知见的本来面目,即可顿悟成佛。 ⒂
(唐)玄奘取经归来后在长安与弟子窥基创立“唯识宗”(又名“慈恩宗”“法相宗”)该宗的基本教义是“心”为实有,“万法唯识”(主观精神),心外无境(客观世界)。这一派习经的特点是通过繁琐的心理分析来论证客观万物是人的主观精神的派生物;同时又主张并非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不会受到想成佛的一切众生的欢迎,所以这一派历时不久即告衰微,几成绝响。⒃而《西游记》的对佛理的认识是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许多妖魔鬼怪也多成了佛。如果把猪八戒塑造成不可成佛的,就符合“唯识宗”的教义,可惜流传衍化了近千年,最后定稿时吴承恩只能从对人物塑造的需要来取舍定夺了。从对猪八戒的描写来看是出于禅宗修行的需要而经过作者加工出来的一个以本性修心的形象。有人认为,猪八戒因好色,戏嫦娥被贬下界,还让他投错猪胎,挂上一幅永远被人嘲笑和鄙弃的嘴脸。而唐僧、孙悟空绝不为女色所惑,所以一再受到作者的礼赞。这是王阳明“欲修其身,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的明心(即是明理)、正心的“修心”。其实这是以今人的理解《西游记》来对待猪八戒。如上文《五宗会要》宗杲禅师以裸女试道颜修行一例,可以看出其修行法门和王阳明心学有相通之处。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猪八戒的上西天似乎与孙悟空不一样,虽也受菩萨点化但却也是迫于无奈,他本来是个农民,却出于无奈走上取经路,这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一样,不到过不下去,谁愿意出家呢?
朱八戒性格就象乡下人对城里人语言上谨慎小心、奉诚、恭维但骨子里透着一股小农意识的狡诈,“尸魔三戏唐三藏”里白骨精幻化成妙龄女郎、老妇、老头来骗唐三藏……师父说是人,八戒就撺掇师傅念紧箍咒,谁教孙悟空平时对他动辄打骂呢?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的色心存在,说白了是小农意识——斤斤计较的报复。
八戒和沙僧还要整天挑担、牵马、喂马,虽也常发牢骚,但只是插科打浑,从未引起什么不愉快。其实,他只是想让自己的工作的到肯定 。——任劳忍怨,农民式的牢骚。
能屈能伸,到花果山请悟空回队伍,还要忍受悟空的侮辱,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善于当和事佬,农民忍辱负重的性格。 看猪八戒的形体、长相——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天堂的天蓬元帅落下这么一种令人感到呆头呆脑的形象,呆头呆脑有憨的一面,而憨在我国民俗中则被认为是种不错的品格。它成了作者笔端猪八戒性格的基本点,而这也是人们喜爱这个人物的根本原因。
5
其实,猪八戒对自己的相貌很是在意的。他常挂在口头的名言是:“粗柳簸箕细柳斗,世间谁见男儿丑。”“耐看,再停一时就俊了”。流沙河一战,对沙僧就极度不满:“你这泼物,全没一些儿眼力,我老猪还掐出水沫儿来哩,你怎敢说我粗糙,要剁鲊酱!……吃你祖宗一钯!”
这一“狼犺”形象给猪八戒带来严重的后果!贫困的农民娶不上妻,丑陋的农民更娶不上了。何况他爱上的是东家的女儿!
农民只配做长工,怎配跟地主家女儿成亲呢?做长工的农民,如果连传宗接代的妻子也娶不上,那还能在村子里抬得起头来吗?
因他丑,没有一个男人的西梁女国。也没有任何一人看上他,不就因为他“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吗?
农民的婚姻向来都是大事,没有财产、相貌丑陋的男子有多少是一生未娶的呢?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比比皆是。现在的贫困地区的农民不也如此吗?
面对妖魔,猪八戒也总好卖弄小聪明。或自以为机敏善应变,而把妖魔当作呆子。
…… 却说那怪将八戒拿进洞去道:“哥哥啊,拿将一个来了。”老魔喜道:“拿来我看。”二魔道:“这不是?”老魔道:“兄弟,错拿了,这个和尚没用。”八戒就绰经说道:“大王,没用的和尚,放他出去罢,不当人子!”(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一遇劲敌便溜之大吉,还沾沾自喜以为是个识时务的人。甚至没轻没重,作弄沙和尚:“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说罢,一头钻进蒿草薜萝里,再也不敢露面,致使沙和尚成为黄袍怪的阶下囚。(第29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一见被孙悟空打败的妖怪便抖擞神威,恍若天下英雄舍我其谁欤!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第68回)过朱紫国时,孙悟空按落云头,将妖精捽在金銮前,他跑上去,就筑了一钯道:“此是老猪之功!
然而,猪八戒的见识也有为孙悟空和唐僧与沙和尚所不及的地方,那就是他不怕累不怕脏的农民性格和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不怕脏,六十四回荆棘岭“八戒就长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躯,把钉钯幌一幌,教‘变’。就变了有三十丈长短的钯柄;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第六十七回对稀屎衕,“脱了直裰,丢了九齿钯”“好呆子,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然变作一个大猪”,拱通了经年堆积的烂柿,立了一场“臭功”。
第四十七回,路阻通天河,不知河水深浅,又是猪八戒出了个好主意,说是“寻一个鵝卵石,抛在当中。若是不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第四十八回,灵感大工使妖法一夜之间把通天河冻结成冰,唐僧想趁冰过河,不知冰的厚薄,还是猪八戒的主意正,道是“等我举针耙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 ——-农民的经验。
每每遇到水战的时候,八戒就大展神威,像什么流沙河、通天河、黑水河,八戒都起了不少作用。 -------还是一个会水的弄潮儿。
农民主要是靠经验认识世界,猪八戒特别善于认死理,处处表现出经验主义,最足以说明他是个农民典型。所以,卵二姐将一洞的家当留给他都被他吃光,因为他不懂经营,老高家的土地到他手里却成了生财之道,但为他会耕田耙地,种麦插秧。所以,他的武器九齿钉钯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见所未见的,难怪孙悟空要问:“你这钯可是与高老家做园工筑地种菜的?”难怪沙和尚要说:“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确实,那柄九齿钉钯简直像魁星手中的,令人一看便知道人物的职业,所以猪八戒的狡黠是农夫的狡黠。其为人也,小黠而大憨。因而“呆子”谑称和暱称显得那么可爱。
总而言之,品读《西游记》要把它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去阅读理解,以当今人的素质去理解《西游记》不符合以当时人的素质对《西游记》的理解,以当今人的文学素养去理解《西游记》未免有
6
失偏颇,要全面理解《西游记》,只有把它放在它形成的历史背境中,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国家制度、文化生活、宗教信仰、士风、民风等诸多方面去理解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精髓。

引用书目:
⑴新浪网:旅游论坛(文章帖)《今年秋天特别冷》
⑵《中国佛教史》37页黄忏华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影印于1940年11月
⑶董国炎《明清小说思潮》76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⑷曹炳建《〈西游记〉作者研究回眸及我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第5期
⑸王齐洲《四大奇书纵横谈》42—50页济南出版社2004年
⑹网站:《西游记宫》西游记论坛 : 《论孙悟空的血统问题》 张锦池著原载《北方论丛》1987年第5期)
⑺詹石窗 《中国道教十五讲》212页、224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⑻陈来《宋明理学》258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⑼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63页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月
⑽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5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⑾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63页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⑿吴士余著 《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129页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⒀吴言生 著《禅 宗 思 想 渊 源》 231、234页 中华书局2001年
⒁(《禅宗宗派源流》,170、173页 吴立民、徐孙铭主编,何云、徐孙铭、何明栋、温金玉、张文良、黄君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⒂《禅宗宗派源流》,145、236页 吴立民、徐孙铭主编,何云、徐孙铭、何明栋、温金玉、张文良、黄君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⒃ 黄忏华著 《中国佛教史》247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 (影印于1940年版)

参考书籍:
《中国禅学》(第一卷)吴立民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书局2002年
《龙:神化与真象》何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清生活掠影》王凯旋、李洪权著沈阳出版 2001 年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漫说西游》张锦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重印
《古典名著四丰碑》李光富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国古代文化精要》刘洪人著 巴蜀书社2003年
《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小说门》曹文轩著 作家出版社2002年
《中国小说源流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