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论文:词学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12:51
1. 词的分类
宋人编词,只将词分为两类:长的叫“慢”,短小的叫“令”。明代顾从敬在重刊《草堂诗余》(南宋•武陵逸史著)时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一般来说,小令是从最短的《十六字令》到五十八字以内的词(《踏莎行》五十八字);中调是从五十九字到九十一字的词(《夏云峰》九十一字);九十二字以上的词都称长调。
2. 词的体裁
①散词 用来单独歌唱的词,又叫寻常散词,与成套词及大曲相对而言。
②联章词 联章词有一题联章、分题联章和以词来讲故事等区别。如一题联章的《九张机》以几首词相联演唱而只咏一个题目;分题联章的潘阆《忆余杭》用一个词调而描写不同的景物;至于演故事,如《伊州遍》,多首词演一事,有歌有舞,称为“传踏”或“缠达”。
③大遍 指曲调在音乐上所歌的变数。根据任讷《词体表》,大遍包括法曲(只歌不舞)、大曲(一曲多遍)、曲破(大曲破开,取其中一遍为歌舞)三种。
④成套词 根据任讷《词体表》,成套词包括鼓吹词(合数曲而成一乐者)、诸宫调(几个曲调而组成一个整体乐曲)、赚词(取同一宫调的曲子若干首组成)三种。
⑤杂剧词 杂剧是供宋代官家宴会时供娱乐的游艺项目。宋•吴自牧《梦梁录》:“杂剧全用故事,务在滑稽。”
3. 词的异名
①曲子词 词的最初名称叫曲子词。词在初期是专为配合乐曲演唱的,先有曲子然后有词。直到词和乐分开词人写词不是为了配合乐曲演唱,词才成为一种诗歌体裁的专名。
②诗余 所谓诗余,一种说法是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余,即轻视词的意思。另有一种说法,是认为词是由近体诗演变而来的,如《忆秦娥》是绝句变格,是小令的开始,以后发展为长短句,所以词是诗之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余应当作盈余的余解释,这种说法将词的地位凌驾于诗之上。清•吴照衡《莲子居词话》:“诗余名义缘起,始见宋人王灼之《碧鸡漫志》;至杨慎之《丹铅录》、都穆之《南濠诗话》、毛先舒之《填词名解》,因而附益之。”
③乐府 由于词在当初是配合乐曲演唱的,其性质和当年收进乐府的诗都要配上乐曲演唱相同。宋人词集里有不少称为乐府的,如《东坡乐府》《竹坡居士乐府》
④长短句 长短句虽是词的别称,但并不能概括所有的词牌。如《三字令》中全是三字句;《生查子》《抛球乐》等都是五言;《阿那曲》等于七言古体绝句;《玉楼春》相当于仄韵七言律诗。
另外此人的词集有称乐章的,如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有称琴趣的,如晁朴之的词集《琴趣外篇》;有称别调的,如刘克庄的词集《后村别调》;有称歌曲的,如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有称语业的,如杨炎的词集《西樵语业》。
4. 词的专名
①令 一般来说,较为短小的词称为小令,如《三字令》《四字令》《如梦令》,但也有较长的词也称“令”的,如《六幺令》有九十六字;《念奴娇》又称《百字令》。
②引 词中的引大多来源于唐宋大型乐曲的前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引子。最短的如《翠华引》《拓枝引》,都只有二十四个字;最长的《迷神引》,九十九字。
③近 一般情况下比小令长些,与“引”同属于中调,如《祝英台近》《诉衷情近》,但也有短的和较长的:最短的《好事近》只有四十五字,最长的《剑器近》有九十六字。近又称“近拍”,如《快活年近拍》《郭郎儿近拍》
④慢 “慢”是词中的长调,慢词一般在一百字上下,最短的《卜算子慢》也有八十九字。
⑤序 是从唐宋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一遍制成的,如《霓裳中序第一》。
⑥摘遍 和“序”相同,是从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一遍而成。如《薄媚摘遍》。
⑦犯 词在配合乐曲演唱时,每个词牌都要从属一个宫调。凡是曲谱须转调的就叫“犯”,如《凄凉犯》《花犯》。还有集别的几种词调的句法而成的词牌也叫“犯”,如《玲珑四犯》《四犯剪梅花》。到后来,词与曲分开后,“犯”只是词牌中的一种,已不再具有音乐意义。
⑧转调 每个词牌都属一个宫调,凡是词牌不按原定格式,而增减字数或改变句式,以致转换宫调的,叫做转调。如《丑奴儿》正格是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转调丑奴儿》改变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七句。宫调也随之转换。
⑨促拍 凡加有促拍二字的词牌,与同名而未加促拍的词牌是两种不同的词调,如柳永《促拍满路花》是平声韵,而秦观《满路花》是仄声韵。促拍,是指这个词调在演奏时节拍加快,当时称为急曲子,就是现代的快板。
⑩摊破 某个词调的词句中用增减字办法改变原有的句式,叫做“摊破”。有时用韵也会起变化,称为另一种词调。
○11减字 在某个词调用减字的方法改变原有的句式,以适应乐曲的需要,叫作“减字”。《木兰花》本为七言八句,上下段各四句,押仄韵;《减字木兰花》,却把八句中的单数句改为四言,并两句转韵,先仄后平。
○12偷声 与“减字”方法相同,在某词牌的句子中减少一些字而成另一词调,又是韵脚也相应改变。
○13孤调 凡某一词牌,到宋末为止的作品中只有一人用过一次,再没有发现第二首,这个词牌就叫做“孤调”。如寇准的《江南春》、黄庭坚的《望江东》。
○14正体 有的词牌有多种体式,因此,须得以某一首作品定为标准体式。这个标准体式就叫做“正体”,又称“正格”。
○15变体 一个词牌如有多种体式,凡正体以外的其他体式,都称“变体”,又叫“别体”、“变格”。凡属平调改仄调,或仄调改平调的变体词,又称“变调”。
5. 词的一般用语
①阕 曲调终了叫“阕”。
②片 词每分一段叫“片”。除单调词以外,一首词一般都分为二段至四段,其中分为二段的也就是双调词,这种体式在词中占多数。双调词的上段叫“上片”,下段叫“下片”。但三叠四叠词每叠不称片。
③换头 凡双调词上下片开头一两句的句式不同的,称为“三换头”,即每一段换头,共三次换头。
④过片 词从上片过渡到下片。
⑤过拍 同“过片”,拍指节拍。
⑥歇拍 指词的一段或一首终了,节拍停歇。同“煞拍”、“结拍”意义相同。
⑦断章 指一首词的末几句。
⑧倚声 就是按声律填词。同“依声”“寄声”相同。
⑨调寄 就是指所用词调是依据某一词牌的意思。
⑩自度曲 由自己新制的词曲。
○11叠韵 即将双调词用的调用原韵增加一倍。《梁州令叠韵》就是将《梁州令》增加为四叠,字数由五十字增加为一百字。
6. 词牌
①词牌本来是乐府诗题 《乌夜啼》、《风入松》、《长相思》、《玉树后庭花》等
②本来是唐代乐曲名称 《菩萨蛮》、《浪淘沙》、《诉衷情》、《西江月》等
③根据词的内容而定的词牌 《双双燕》就是咏燕子的;《临江仙》就是写水仙的。
④取别人诗句中的几字作词牌 《醉春风》取自李白“丝管醉春风”的末三字。
⑤摘取某些历史故事而作为词牌 《解连环》出自庄子“连环可解也”。
⑥摘取本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忆秦娥》因最初一首《忆秦娥》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
⑦词人自制的词牌 柳永、周邦彦、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自己填上词后,便根据己意定出词牌名称。
⑧用原有词牌增加字数后改称的 如五代顾夐(音“兄”、四声)《甘州子》只有三十三字,柳永增为七十八字,改为《甘州令》。
⑨根据字数或句式定名 如《十六字令》共有十六个字;《三字令》每句都是三个字。
⑩综合两个词牌而定名的 如《江城梅花引》是取《江城子》前半调和《梅花引》后半调而成。
○11用人名作词牌 《西施》《虞美人》。
○12用地名作词牌 《南浦》《湘江静》《八声甘州》。
○13根据乐调而定词牌名的 《角招》《徵招》
7. 词调
中国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加变宫、变徵两个音,共七个音,分别对应西乐简谱的1、2、3、5、6、7、4.另外还有十二律,又称十二管。律和呂并称,律为阳,吕为阴。
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就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具体可参照百度百科)姜夔:“具宫、商、角、徵、羽者为正弄,即清平调;加变宫、变徵者为侧弄,即侧调。”
十二律都可以为宫音,就有十二宫;音有七种,故有八十四宫调。凡以宫调乘律的都称为宫;以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六音乘律的,都称为调。一曲如以黄钟宫调协,尾声又在商调,就称黄钟商调。
所谓八十四宫调,到隋唐燕乐是用琵琶来定律的,而琵琶没有徵弦,乐工又将变宫、变徵去掉,以四弦乘以十二律,得四十八宫调。从唐代到宋代,都只用二十八调,即四弦乘每弦七音得来。到南宋时,又仅用七宫十二调,即“黄钟宫、汕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七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商调”十二调。

Ps:以上内容均摘自吴丈蜀《词学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