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图片大全大图:回想唐振常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10:02
回想唐振常先生唐元明 文汇报2012年1月25日第三版
  上世纪90年代末,我有幸编辑出版唐振常先生的学术论集,与其书信往还较频,受益良多。记得在炎炎八月上海书展期间,曾到他那所位于北苏州路、据说是哈同的老宅子的府上拜访。初见唐公时,他笑容可掬地说,没想到本家这样年轻啊,从通信的措词和格式看,还以为你也上了年纪呢。随后,他悠然地述说些祖籍掌故、学界熟人等彼此都有兴趣的话题,那平和的语调、亲切的态度、酽酽的氛围,令人心情怡怡,一无拘束。从他腹笥富赡、见解幽微的谈话里,足见这位出身成都名门世家、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的老夫子,兴趣博雅,友朋遍天下。
  唐先生长期供职于《大公报》《文汇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数十年笔耕不辍,除众多高质量的新闻及评论作品外,出版学术专著及各类文集众多,如《章太炎吴虞论集》《蔡元培传》《川上集》《饔飧集》《识史集》《近代上海探索录》及《唐振常散文》等,还写过电影文学剧本《球场风波》《日月光华》《光明大道》等。其思想、学理、观念、文采,俱臻胜境,令人称赏。
  为出好《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唐振常卷》,我自然不敢懈怠,精心编校,力求稍善。老夫子也亲力亲为,细心审读了一次三校样,由于用心斟酌,并急着审讫,以致用目过度,眼底出血,来信提及时,还不无幽默,并对我多所鼓励,其情可感。我为此痛惜多时,更感到老辈学人严谨求真、一丝不苟的风范。
  这部论著集中展示了这位别具风采的史学家的丰硕学术成果,其主干部分有三大块:一为唐代史事研究,其中《派性考略》《韩愈排佛老议》诸篇,视阈宏阔,纵横捭阖,气势夺人;《<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学习笔记》等文一如剥笋抽丝,阐幽发微,入于神髓。其二是近代史研究,涉及面相当之宽,说戊戌,辨《苏报》案,析《民报》“封禁”诸问题,评骘章太炎、吴稚晖、吴虞、蔡元培、张元济、青木正儿、黄远庸、赵尧生等大名士,放眼于彼时壮阔的社会文化背景,着力挖掘历史中易为人忽略的细枝末节,不囿于时俗陈见,力求揭示复杂历史的真相和当事人客观而立体的面目,读来令人折服。如在章太炎与吴虞交恶的分析评论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章吴公案确为个人恩怨而发,扰扰不休,至少是皆乏风度。恶詈如村妇对骂,益增人厌。从历史意义说,此事诚然渺小,但从历史学家言,都应有评判态度。我说‘为个人辩诬之意义小,求历史之公正意义大’,一指历史学家应有之评断……二指学风……习而不察不可怕,可怕的是察而不敢言。为什么不敢言?这个问题可就大了。历史学家不讲历史主义,进而不敢讲历史主义,还研究什么历史?”信哉斯言。第三部分侧重于上海地方史的挖掘与研究,尤其着力于探究上海市民意识的萌发、形成过程和演化轨迹,以及城市形象塑造的关键所在。此外,书中还收有评述他的恩师陈寅恪、吴宓等治学路径、特出事迹、道德风范的文章,也有为至友黎澍的学术历程作概要总结的佳篇。他的这些文章都写得真切独到,性情弥漫,甚为精彩。
  唐先生强调,“历史研究是科学,掺不得虚假,更不得为外界所左右”,主张史学研究要“重通求专”,“断情求真”,即要在广为涉猎、博通学问的基础上,由博返约,求其精深,并如“法官铁面无情,方能得其真”。他对可算作自己“太老师”、因“只手打孔家店”而名震一时的吴虞的研究,就不避为尊亲贤者讳的古训,深入细致地访问吴氏门人和家属,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包括吴的61本日记),对吴虞作了全面客观、有血有肉的评价,其结论云:“我们尊崇他于莽莽森林中,披荆斩棘,一往而前,直捣大成殿上。我们赞扬他于沧海横流之际,不改初衷。我们惋惜他于同时代人大步向前之时,消极遁世,归于虚无。我们訾议他举反封建之旗帜,而施封建之淫威。然而,大节不亏,小节有损,其人亦可以赞矣!”此文虽引起吴氏个别后人的不满,却深为学界所推重。
  唐振常先生仙逝后,其哲嗣在整理遗物时,知我名址,主动联络,并馈赠先生在境外出版的佳书及评论文章多种,情谊可贵,亦属缘分。到今年2月,唐先生已走了十年了,我尚未有片纸纪念。哲人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时时回想,温暖如昨。特草此小文,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