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旅游网:中国抗战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师团详细资料(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0:41:06
中国抗战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师团详细资料(2) 第59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2年2月2日在华北以独立混成第10旅团为基干组建,历任师团长柳川悌、細川忠康、藤田茂,编入第12军担任济南地区警备,1945年6、7月调关东军;**战败投降时隶属关东军第34军在朝鲜咸兴向苏军缴械。



第60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2年2月2日在华中以重组的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为基干组建,历任师团长小林信男、落合松二郎,编入第13军担任苏州地区警备,**战败投降后在苏州缴械。



第61师团(三单位制):1943年3月13日在**本土以独立第61步兵团为基干组建,师团长田中勤,4月编入中国派遣军第13军担任南京地区守备,**战败投降时在上海缴械。(注:[1]第134页第61师团“在东京以独立步兵团为基干组建”,今依[2]补正为“独立第61步兵团”。)



第62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3年5月1日在华北以独立混成第4、6旅团为基干组建,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驻山西榆次,1944年7月调台湾军第32军,在中国期间师团长是本乡义夫;1945年6月冲绳岛战役中覆灭。



第63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3年5月1日在华北以独立混成第15、6旅团为基干组建,直属华北方面军驻北平,组建“菊兵团”参加1944年4、5月豫中作战, 1945年6、7月调关东军;**战败投降时隶属关东军第3方面军第44军在沈阳向苏军缴械;历任师团长野副昌徳、岸川健一。



第64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3年5月1日在华中以独立混成第12旅团为基干组建,师团长船引正之,编入第13军驻扬州地区;后转隶新成立的第20军在1945年4-6月芷江作战时担任牵制,**战败投降时在湖南湘阴缴械。



第65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3年5月1日在华中以独立混成第13旅团为基干组建,历任师团长太田米雄、坂口静夫、森茂树,编入第13军驻徐州地区,**战败投降时在徐州地区缴械。



第69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2年2月2日在华北以独立混成第16旅团为基干组建,历任师团长是井上贞卫、三浦忠次郎,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驻临汾地区,1945年5月底转隶第13军,**战败投降时在嘉定地区缴械。



第70师团(警备两旅团制):1942年2月2日在华中以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为基干组建,师团长内田孝行,编入第13军担任宁波地区警备,1942年5月浙赣会战在金华方向作战;1944年6月为配合长衡会战自金华出击攻占衢州;后隶属第6军,远东战役发起后从嘉兴紧急北调到达蚌埠中止,**战败投降时在蚌埠缴械。



第101师团(特设):1937年9月1日在**本土以第1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1937年9月22日开始到达淞沪战场编入上海派遣军,在虹口方向作战;后隶第11军1939年3月18日在德安南发起攻击占领南昌,1939年11月调回**,1940年3月撤编,历任师团长伊东政喜、斋藤弥平太。(注:[5]第271页称1939年末复员撤销4个师团,显然将第101师团误列。)



第104师团(特设):1938年6月16日在**本土以第4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编入关东军;1938年10月12日转隶华南第21军登陆大亚湾,攻占从化、广州北;后改隶第23军,1944年9-11月参加桂柳会战,自广东出击攻占梧州、柳州,后回防广东于1945年1、2月参加打通粤汉线南段作战;**战败投降时在惠州缴械,历任师团长三宅俊雄、浜本喜三郎、菰田康一、铃木贞次、末藤知文。



第106师团(特设):1938年5月15日在**本土以第6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编入第11军,1938年7月投入武汉会战在万家岭作战遭重创;1939年3月18日从德安南发起攻击南昌西;1939年9月第1次长沙会战在赣北方向作战;11月奉调回国,12月改变命令再编入华南第21军;1940年3月回国,5月撤编,历任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井良太郎。



第108师团(特设):1937年8月26日在**以第8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即编入华北方面军第2军,11月参加冀南作战攻占邢台;1939年11月调回**,1940年2月21日撤编,历任师团长下元熊弥、谷口元治郎。(注:1944年7月12日在中国东北以第9独立守备队为基干另行组建关东军第108师团至战争结束。[5]第271页称1939年末复员撤销4个师团,显然将第108师团误列入。)



第109师团(特设):1937年8月26日在**本土以第9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1937年9月11日抵达天津配属第2军,部分兵力参加津浦路北段东路作战,10月转向平汉路占邢台,部分参加太原会战;1938年1月部分兵力参加攻占周村、博山;1939年9月调回**,1939年12月24日撤编,历任师团长山岡重厚、阿南惟几、酒井鎬次。(注:1944年5月22日以小笠原群岛父岛要塞守备队之混成第1、2旅团为基干另组建第109师团,其主力在硫磺岛战役中战败覆灭。)



第110师团(特设):1938年6月16日在**本土以第10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1938年7月在塘沽登陆隶属华北方面军,驻防石家庄地区;1942年4月改为三单位制,1944年整编为乙种师团;3月隶属第12军,4、5月参加豫中作战;1945年3月参加老河口作战在豫西西峡口方向;历任师团长桑木崇明、饭沼守、林芳太郎、木村经广,“八一五”时从内乡、西峡口一线退缩至洛阳,**战败投降时在洛阳缴械。(注:在资料[2]“师团特科部队”的记载第110师团的配属是“ 炮兵队?、骑兵第百十大队(1943年5月1日复员)、工兵队?、辎重兵第百十连队”,可确证第110师团降格为乙种师团,其具体时间及原因待考。但可以推测:第110师团因偶然因素长时间未有大的作战行动,其特科部队被抽作他用。12个侵华战争特设师团有5个调回**后撤销,调往其他战场的3个师团与留在中国战场的4个师团中仅有第110师团降格为乙种师团。)





第114师团(特设):1937年10月12日在**以第14师团预备役人员编组,历任师团长末松茂治、沼田徳重。1937年11月8日在金山卫登陆入列第10军参加淞沪会战,11月25日攻占长兴,12月攻打南京担任南路,是“南京大***”凶犯之一;1938年2月转隶华北方面军,5月徐州会战参加北路围攻;1939年6-7月参加鲁南、鲁西作战,8月调回**(此时师团长沼田徳重已因作战负伤不治而亡),1939年9月撤编。



第114师团(两旅团制-丁种):1944年7月10日以独立步兵第3旅团为基干在山西另组(侵华战争特设第114师团于1939年9月撤编),隶属第1军驻临汾地区,1945年8月10日华北方面军命令其“迅速集结兵力向平津地区转移…主力8月20日前到达”([6]2卷2册第86页),第114师团计划于15日从临汾出发未遂;“八一五”后在平遥投降,历任师团长中代丰治郎、三浦三郎。



第115师团(两旅团制-丁种):1944年7月10日在华北以以独立混成第7旅团组建,师团长杉浦英吉,编入第12军驻河南郾城地区;1945年3月攻入湖北老河口,6月25日奉命驰援西峡口;**战败投降时从老河口及西峡口地区转至郾城缴械。





第116师团(特设):1938年5月15日在**本土以第16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即编入华中派遣军,后隶第11军,1938年9月底投入武汉会战在阳罗地区作战;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在第13军编成内参加1939年冬季作战;1942年5月浙赣会战在富阳、建德方向作战;调回第11军参加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攻占常德;1944年5-8月长衡会战担任中路攻打衡阳;编入新成立的第20军参加1945年3月芷江作战,失败后退守宝庆地区;历任师团长清水喜重、篠原诚一郎、武内俊二郎、岩永汪、菱田元四郎,**战败投降时在岳阳缴械。



第117师团(两旅团制-丁种):1944年7月10日在华北以独立步兵第4旅团为基干组建,师团长鈴木啓久,编入第12军驻新乡地区;1945年6、7月调关东军第3方面军第44军驻防大赉(今吉林大安),“八一五”后向苏军缴械投降。



第118师团(两旅团制-丁种):1944年7月10日在山西以独立步兵第9旅团为基干组建,师团长内田銀之助,编入驻蒙军驻大同,1945年5月底调上海地区隶属第13军(参见[5]第251页,[1]未记载此项调动);8月12日紧急北调,“八一五”时部分兵力到达张家口与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对阵,主力在天津附近,1945年10月6日在天津向美国海军第3两栖军缴械投降。(注:很多中国资料将“八一五”时第118师团列为驻蒙军属下如[1、2、4],不对。据[6]2卷2册第61-63页,远东战役发起后第118师团于8月12日紧急北调蒙疆,13日12时中国派遣军接东京命令急调一个军司令部两个师团到南满,当即决定第118师团改往南满。但13日晚蒙疆方面情报称苏蒙骑兵集群次日可到达张北,驻蒙军紧急要求派兵驰援。14日判明情况后第118师团在行进途中奉命开往张家口。于是停战时第118师团的态势是部分兵力在张家口主力在天津,第118师团投降前夕的隶属当然仍是第13军。)



第131师团(丁种):1945年2月1日在华南由岩本支队改编,师团长小仓达次,编入第23军驻韶关,1945年6月17日列为中国派遣军直辖,沿粤汉线北调华东,“八一五”时到达岳阳以南长乐街,后奉命至安庆缴械投降。



第132师团(丁种):1945年2月1日在华中组建,人员来源于第39师团、独立步兵第5、7、11、12旅团(据[11]第264页),师团长柳川悌,直属第6方面军驻湖北当阳,**战败投降时在天门缴械。



第133师团(丁种):1945年2月1日在华中组建,师团长野地嘉平,编入新调来华东的第6军担任杭州地区警备,**战败投降时在杭州缴械。



第129师团(丁种):1945年4月12日在华南以独立混成第19旅团为基干组建,师团长鵜泽尚信,编入第23军驻广东惠阳,**战败投降时在东莞缴械。



第130师团(丁种):1945年4月12日在华南以独立混成第19旅团为基干组建,师团长近藤新八,编入第23军驻广东汕头,**战败投降时在顺德缴械。近藤新八列为战犯于1947年在广州被处决。



第161师团(丁种):1945年4月12日在华中组建,师团长高桥茂寿庆,编入第13军担任上海地区警备,远东战役发起后紧急北调,“八一五”时中止于南京,**战败投降时在南京缴械。(注:据[1]第194、196页:“该师团1945年4月以驻福州的独立混成第62旅团为基干编成”,但独立混成第62旅团直至“八一五”时仍在第6军序列,[2]未列第161师团的构成;又[1]第197页“独立混成第62旅团1945年2月25日以乙支队为基干在福州编成”,[5]第228页独立混成第62旅团“2月1日”,按独立混成旅团番号顺序该时间显然不对,依[2] 独立混成第62旅团应是1944年7月10日编成;远东战役发起后第70、118、161师团紧急北调,驻防位置发生变化,一些资料如[1、4]对此未注明或有误。)



战车第3师团:1942年6月24日在华北以骑兵集团改编组建,驻包头,在第12军序列内参加1944年4、5月豫中作战、1945年3-5月老河口地区作战,6月直属华北方面**调华北,**战败投降时在北平缴械,历任师团长西原一荣、山路秀男。



 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师团按年度的异动情况是:



  1937年——调入第20、5、6、10、14、16、108、109、3、11、9、13、101、18、114师团,组建第26师团,共16个师团;



  1938年——调入第106、110、116、15、17、21、22、104师团,组建第27师团,调出第11师团,共增加8个师团;



  1939年——调入第32、33、34、35、36、37、38、39、40、41师团,调出第20、10、14、16、109、9、101、114师团,合计增加2个师团;



  1940年——调入第4师团、近卫师团,组建第48师团,调出第108、106师团,合计增加1个师团;



  1941年——调入第51师团,调出第5、18、21、33、4、近卫、48师团,合计减少6个师团;



  1942年——组建第58、59、60、68、69、70师团与战车第3师团,调出第6、38、41、51师团,合计增加3个师团;

  1943年——调入第61师团,组建62、63、64、65师团,调出第15、17、36师团,合计增加2个师团;



  1944年——调入第47师团,组建114、115、117、118师团,调出第26、32、35、62师团,合计增加1个师团;



  1945年——组建131、132、133、129、130、161师团,调出第22、37、39、59、63、117师团。



  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地面师团按其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1个战前常设师团(共有17个);



  (2)12个侵华战争特设师团(全部);



  (3)1个太平洋战争特设师团第47师团(共有3个);



  (4)首批三单位制师团第26、21、22师团(共有4个);



  (5)以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为基干组建的第27师团和以台湾混成旅团为基干组建的第48师团;



  (6)1939年2月、6月,按警备任务在本土编组的10个三单位制师团(全部);



  (7)以常设师团留守人员组建的第51师团(1940、1941年两批共7个);



  (8)1942年2月、1943年5月,由在华独立混成旅团扩编的10个警备两旅团制(丙种)师团;



  (9)以驻本土独立第61步兵团为基干组建的第61师团;



  (10)1944年7月、1945年2-4月,由在华的独立步兵旅团或其他人员扩编的10个丁种师团;



  (11)1个战车师团(共有4个)。



  **战败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属下共有26个师团:第3、13、27、47、104、116师团6个甲种师团,第34、40、61、110师团4个乙种师团,第58、60、64、65、68、69、70师团7个丙种师团,第114、115、118、129、130、131、132、133、161师团9个丁种师团;以及战车第3师团。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关内滇西战场作战的**陆军部队不属于中国派遣军系统,主力是1940年7月10日在**以第12师团留守部队为基干组建的第56师团,历任师团长渡边正夫、松山祐三。第56师团在南方军第15军序列参加缅甸战役,于1942年4、5月攻占云南畹町至怒江西岸地区,后驻防该区。1944年4月隶属缅甸方面军第33军,5月-次年1月滇西会战在中国军队攻击下溃败,残部退回缅甸。另有缅甸方面军所属第2、18、49、53师团一部于1944年8月后投入滇西会战,失败后退回缅甸。资料[1、5]研究“侵华日军”却未及滇西战场显然是一大疏忽。



  **陆军在“七七事变”前有17个师团,战争期间组建(含重组、另组,例如第108、109、114师团)156个师团(不含战车师团、高射师团),总计173个师团。但驻防本土的第1总军与第2总军统辖的53个师团中有1945年2月、4月、5月分3次编组的40个师团完全没有作战经历(1945年前编组的师团也可能没有作战经历),则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62个师团(含第56师团)占总计133个师团的百分之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