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合格党员:發胖是個性使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48:40
發胖是個性使然? 減肥很簡單:少吃多鍛煉。但為什麼很多人就是做不到呢?答案也許要從人性深處尋找。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個性特徵和個人習慣與肥胖之間存在著令人感興趣的聯繫。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大腦中控制情感和應激反應的部分也支配著人的食欲。研究人員發現﹐早年的生活經歷也會為後面的暴飲暴食埋下伏筆。

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研究員蘇丁(Angelina R. Sutin)說﹐如果能夠知道個性是如何影響體重的增加的﹐我們就能制定干預措施﹐幫助人們應對體重增加問題。蘇丁領導的一個研究項目對近2000名巴爾的摩市居民50年的體重指數(BMI)和個性特徵進行了比較。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已於去年發表。

此項研究發現﹐神經質(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的人格特徵)得分高和盡責性(或有序、自律)得分低的人最可能體重超標和肥胖。沖動性人格與體重指標的聯繫也非常緊密:平均來看﹐沖動性得分最高的那10%的人比沖動性得分最低的10%的人重24磅。“隨和性”自我評估得分較低的人的體重最可能逐漸增加。此項研究於去年7月發表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

情感、飲食與體重控制之間的聯繫在人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生根發芽了。尤尼斯?肯尼迪?施萊佛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育研究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資助的一項針對977名兒童的研究顯示﹐相比在嬰幼兒時期與母親建立了良好情感紐帶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未能建立這種情感紐帶的孩子成長到15歲時﹐變肥胖的概率要高出一倍以上。此項研究1月發表在兒科醫學雜志Pediatrics上。

Mike Sudal/The Wall Street Journal節食教練、營養學家、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早已提醒人們不要因為鬧情緒而大吃﹐並敦促暴食的人找出會導致自己大吃的動因。

舊金山減肥教練、新書Full-Filled的作者斯蒂芬斯(Renee Stephens)問道:“誰會不知道花椰菜比巨無霸對自己身體更好呢?關鍵的是弄清楚我們腦子裡在想什麼、吃東西是為什麼。”她說﹐否則任何節食計劃都注定不會成功。

理清與飲食有關的情緒聽上去或許有些可怕﹐但一些治療專家說﹐從長期來看這樣做可能很有效。

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BalaCynwy的貝克認知行為治療研究所(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的所長貝克(Judith S. Beck)說﹐人們不必徹底改變自己的個性﹐只需改變想法﹐行為就會隨之改變。

有幾種個性特徵和行為方式容易導致體重增加﹐有時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就導致了體重的增加:

夜貓子

視頻:睡得少易長胖?一位研究睡眠問題的專家說,睡眠不足的人不僅更容易長胖,而且想要減掉體重也更加困難。除非能晚起﹐否則熬夜的人很容易缺覺。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可分泌飽感信號的荷爾蒙“瘦素”水平下降﹐同時導致生長激素水平增加﹐而生長激素會增加食欲﹐尤其是對高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食物的胃口。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顯示﹐即便短期的睡眠不足也會令一個健康人體內的糖分調節功能退步到像糖尿病患者一樣。

夜貓子類型的人還往往不吃早飯(有時是因為起得晚)﹐錯過了讓身體新陳代謝早些發揮作用的重要機會﹐而到了深夜通常還會吃點零食。這樣很容易患上“夜食綜合症”﹐即在晚餐後才消耗白天攝取的大部分食物﹐而肥胖和糖尿病都是夜食綜合症的常見併發症。

解決方案:要改變自己的生物鐘很困難。不妨從午後不喝咖啡開始﹐晚間保持燈光柔和﹐並將電視和其他電子產品的音量關小﹐並將必須出席的約會安排得早一點。或者﹐更簡單一點的做法是﹐直接將晚上9點的廚房劃為禁地。慢慢地﹐也許你會不再那麼喜歡熬夜。


壓力狂

喜歡競爭和緊迫感的人也許看上去一副精力充沛的樣子﹐但支撐這種精力的是他們體內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在“打或逃”的應激狀態下﹐這些壓力荷爾蒙會迅速為人體供給大量能量。但如果人體長期處於這種緊張狀態﹐就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包括肥胖。

皮質醇會刺激大腦分泌神經口Y﹐進而刺激人體對糖分的攝取欲望﹔並會促使人體分泌過量胰島素﹐加重脂肪堆積﹐尤其是在腹部﹐從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長期承受高壓的人往往以犒勞自己為由﹐從食物中獲取能量和滿足。

解決方案:醫生表示﹐消減過量皮質醇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運動。克利夫蘭診療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理學家阿爾伯斯(Susan Albers)說﹐任何能夠滿足自己、讓自己分神或放鬆的事情都可以被視為一種獎勵。她寫有But I Deserve This Chocolate!和50 Ways to Soothe Yourself Without Food(書中排名第26歲的是洗熱水澡﹐第34位是編織)。

她說:“其實你應該對自己的外表感覺良好。”

下意識的分心者

有些人習慣邊吃東西邊工作、看書、開車、看電視或做其它事情﹐這樣的人吃下去的東西往往超出他們自己所意識到的。飲食、市場營銷與消費者行為方面的專家文森克(Brian Wansink)在2006年的圖書Mindless Eating: Why We Eat More Than We Think中寫道﹐不管因為何事﹐我們在吃飯時分神都更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吃得太多。

文森克現任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食品和品牌實驗室(Food and Brand Lab)的負責人。他的研究表明﹐人們吃得太多極少是由於飢餓﹐而是出於種種下意識的原因﹐從家人、朋友到餐碟和食品包裝等等﹐不一而足。

解決方案:連續幾天記錄自己吃進去的每樣東西﹐然後下決心只坐著且全神貫注地吃飯。注意細嚼慢嚥。每吃一口就放下刀叉﹐感覺一下自己是否已經吃飽。照此去做﹐你可能會吃得少多了﹐而無需拼命節食。

老好人

總是優先照顧他人需要的人常常容易在精神上感到空虛﹐進而從吃中尋求慰藉。飲食教練、Nice Girls Finish Fat一書的作者科尼格(Karen Koenig)寫道﹐她在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市(Sarasota)執業時﹐遇到很多客戶“無微不至、謙虛禮讓、大公無私、體貼大方得過了頭”。選擇食物是因為它不費事﹐不需要麻煩別人﹐而且意味著體貼和愛。但是﹐由於吃東西並不能真正填補老好人心中的那份空虛﹐他們就會越吃越多。

有些“老好人”還害怕讓別人失望或者與別人發生沖突﹐於是就通過吃來壓抑自己的感受。

解決方案:科尼格推薦的“酷起來”技巧包括合理限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弄清自己未成達成的渴望﹐找到關心自己的新方法。通過旅行或對著鏡子發泄心中的不愉快﹐比暴飲暴食更有效果。

完美主義者

與老好人一樣﹐凡事都追求盡善盡美的人也常常通過食物舒緩壓力。很多人還會制定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減肥或健身目標。治療肥胖症的外科醫生們表示﹐他們發現完美主義與肥胖之間存在很高的相關度。飲食紊亂方面的專家表示﹐完美主義往往是導致厭食症、暴食症和無節制飲食的根源。很多完美主義者也容易抱著孤注一擲、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所以很快會對節食感到厭倦﹐重新從食物中尋求慰藉。

解決方案:試著制定更實際的目標﹔努力取得進步﹐但不苛求完美。請記住﹐很多人的缺點跟他們的優點一樣可愛。

Melinda 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