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军最多多少人:工商赤子李玉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9:52:21

工 商 赤 子 李 玉 虎

李 玉 广

 

在巍峨蜿蜒状如苍龙的博格达山脉东段,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美丽神武的英格公主的家园——英格堡。

英格堡地处天山东段的博格达山脉北麓,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部,西与奇台县老奇台镇接壤,东与西吉尔镇为邻,南与鄯善县隔山相望。英格堡,旧称“英格布拉克”,以地形得名,蒙语意为“舀水的勺子”,因所处地有古城堡遗址,汉族人则称其为“英格堡”。在英格堡河谷的中段,有一条繁华的乡间小集镇,这就是遐迩闻名的街街子。

街街子的雏形,大约形成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已基本成型,初具规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街街子的“街”是由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顺势而成的。街街子位于英格堡河谷中段,上承马场窝子旺盛的人气,下接月亮地开阔膏腴的地势,又与“跌倒拾银子”的金奇台古城子一脉相连。于是那些头脑精明的小商小贩和手艺工匠便携家带口到这里来安家落户,建屋开铺,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街”的格局,成为“一地跨两县”的山乡“旱码头”。民国初年,李玉虎的爷爷李有财为兵匪饥荒所迫,只身一人挑着货郎担,从甘肃省甘谷县老家徒步数千里,来到举目无亲的英格堡,靠做小买卖和打短工、扛长活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置田建屋,成家立业,创办了当地独一无二的粉坊和药店。1944年,为避匪乱,率全家老小逃往奇台县古城子定居,1947年,又在榆树巷子开了一家字号为“公义堂”的中药店。自此以后,李氏家族便开始在古城子和英格堡两地穿梭奔波,一方面种地开粉坊,一方面兼营药店。爷爷李有才以其过人的胆识和精明的头脑,为李氏家族的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后,土地被征收归公,粉坊折股入社,两地的药店也分别由其次子李国梁和三子李国柱继承入股参加公私合营。

李玉虎的父亲李国栋是李有才的长子,解放前在奇台县财政科工作,1949年,参加和平起义,成为新政权的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由当时担任新疆省主席的包尔汉亲自签发委任状,出任奇台县首任工商科科长,直至1958年。1958年肃反时,被错定为历史反

革命,遣返英格堡接受监督改造,自此便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屈辱人生。1962年 2 月

   陈年旧事篇                                                        工商赤子李玉虎 

18日,李玉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道中落的贫寒之家。这个瘦弱的生命,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童年要与苦难相伴。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生在一个“历史反革命”家庭的孩子,其政治上备受歧视的处境可想而知。俗话说“福不双降,祸不单行”。1962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饥荒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李玉虎一家岂能幸免?更为不幸的是,他是这个苦难的多子女家庭的第八个男孩,在那粮食定量供应,生产队口粮标准特低的日子里,一个家庭有八个男孩张口吃饭,自然是三天两头吃了上顿没下顿。黑黑的麸子馍馍、聊以果腹的洋芋疙瘩,清可见底的高粱面糊糊,就着杂七杂八的野菜,就是这一家大小十口人聊以果腹的救命“美餐”。而对于这个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来说,也只有噙着母亲干瘪的乳头饿得哇哇啼哭的份。迫不得已,母亲只好用好心的亲朋邻居周济的一点点小米、白面熬成米汤、面糊糊来喂养这个羸弱的小生命。所幸的是,到1963年以后,为时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总算熬了过去。李玉虎的几位年长的哥哥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也能利用暑假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几个工分,混几斤口粮了。虽然生活依然很拮据,但缺吃少穿的窘境还是稍有缓解。吃着粗粮野菜,穿着哥哥们换下来的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李玉虎在苦苦的煎熬中,一天天长大。1968年秋季,在刚满七岁的时候,他也和同龄的孩子们一样,背起书包,跨进了英格堡中心小学的大门,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因为是家中的第八个男孩,照民间“七狼八虎”的说法,他的乳名就叫“虎子”或“八虎子”,也有直呼其为“老八”的。李玉虎是他的学名。

自1968年到1978年,他在英格堡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当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席卷全国,涤荡着“旧世界的一切污泥浊水”,学校则首当其冲。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破坏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毒害着一代青少年,中小学生的厌学思想非常普遍。李玉虎也不可避免的深受其不良影响,并没有把全副精力投入学习。更何况, “五七指示”是当年办学的“最高指示”,无论哪一级学校都必须坚决贯彻“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办学方向。李玉虎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无一例外的要“开门办学”,要到生产队或校办学农基地去“学农”,课堂教学反倒成了“副业”。在这样的形势下,就是真想学一点知识,也是难乎其难了。但从小学到高中十年的基础

教育,毕竟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高中毕业后,按照当时的政策,他以回乡知识青年的身份回生产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

   陈年旧事篇                                                        工商赤子李玉虎 

人。也许是英格堡巍峨的大山铸就了他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的个性;也许是因为长期身处逆境造成的情感压抑;也许是由于当时动乱时期社会风气的影响;也许是出于要改变自己屈辱命运的迫切心情。与几位哥哥不同,在他的性格里,更多的渗透着一股对命运的抗争和希冀。他喜欢广交朋友,他看重哥儿们义气,他富于正义感,遇到不公平的事,往往会路见不平,仗义执言。也常常会因此给正戴着“历史反革命”帽子的父亲惹来麻烦。好在这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太长。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力主下,中央出台了有关平反冤假错案的政策,1979 年7月,李玉虎的父亲李国栋长达二十年的沉冤得以昭雪,按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回奇台县工商局工作,次年,举家迁回奇台。李玉虎及其他几位没成家的哥哥和两个妹妹也随父母一起迁往奇台定居。自此,李氏家族总算是走出了历史的阴影,可以以一个国家公民的资格抬起头挺直腰扬眉吐气的做人了。李玉虎的个人命运也随之出现了转机。

刚回到奇台的前几年,他与父母、六哥和两个妹妹生活在一起,当时,他和老六李玉华都是回城待业青年,两个小妹妹李爱莲、李爱文还在上学。一家六口人,仅靠父亲一人的工资收入维持生活,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为缓解生活压力,也为了不让两个儿子闲待在家里无事生非,经父亲多方奔走,老六被安置在县预制厂干活,李玉虎则被安排到县造纸厂上班。在造纸厂劳动的那两年,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装货卸货,推车上料,还是磨浆打包,只要工长一声吩咐,他总是二话不说脏活累活抢着干,深得师傅和年轻工友们的好评。在造纸厂干过一年多以后,县工商局成立了知青服务部,他便离开纸厂到服务部上班。

1982年,听说上级政府有一个内部照顾性政策:干部职工退休后,可以由子女顶替。为了不坐失良机,快到退休年龄的父亲便毅然决然地办理了手续,提前一年退休,让李玉虎顶替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上班。按照当时的政策,知识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时间应当计算工龄。李玉虎虽然1982年才被正式招干,但他参加工作的时间则是从高中毕业的1978算起。从此,他就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当年父母明智果断的决定和组织上的照顾性政策,他的命运就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根本性的转折,也就不会有李玉虎二十多年来在工商行政管理战线所创造的骄人业

绩。

怀着对父母和组织的感恩之心,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以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信心十足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从最基层的市管员做起,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

   陈年旧事篇                                                        工商赤子李玉虎 

年的工商行政管理生涯。

市管员是代表工商行政部门在市场上行使管理职责和执法权力的工作人员。市管员要面对面地与工商个体户打交道,他的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决定着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工商法规的执行力度,也代表着工商执法部门的形象,职位虽低,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对于初出茅庐的李玉虎来说,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上岗伊始,他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热情,从熟悉工商法规,了解市管规律和个体户状况入手,在老市管员手把手的指导下,很快就出了师、入了门,适应了工作。一年以后,他就迅速成长为奇台县市管员中的佼佼者。领导对他赞赏有加,个体户对他交口称赞,不法工商户对他望而生畏。“老八”的名字也开始不径而走,逐渐成为市管人员的一块招牌。两年以后,县局任命他担任城镇工商所副所长、所长。1988年,他与自己相交多年的女友于丽结为伉俪。一年之后又喜得贵子,取名李超,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之意。自此,他的事业也开上了顺风船,迈上了快车道。组织上把它当作一棵好苗子,开始重点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县工商局推荐他报考自治区工商干校。从1989年到1991年,他在区工商干校离职进修两年,取得大专学历。毕业后重回工作岗位,担任县工商局办公室主任。1994年,经县委组织部考察,提任奇台县工商局副局长,分管工商行政执法等多项业务工作。任副局长期间,他与局长马志立配合默契,在局长的领导下,按照分工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到既敢于负责能独当一面,又不擅权越位自行其是。其为人处事和工作能力深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1997年,由于他在担任副局长期间政绩突出口碑极好,在马局长调离后,经县委组织部考察推荐,县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任命他担任奇台县工商局局长。

上任伊始,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从改变机关工作作风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入手,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他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在机关内部,他坚持以实行岗位责任制为突破口,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内部管理,做到了人有定岗,岗有定责,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在行业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整

改措施予以纠正,给了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待。

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工商行政执法的一项主要内容。除每年利用“3·15“大造维权舆论,出重拳”打假“之外,他还与质量监督、卫生监督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天

   陈年旧事篇                                                        工商赤子李玉虎 

天都是3·15”为主题开展系列打假维权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为表彰奇台县工商局在执法方面取得的辉煌战果,经昌吉州和自治区工商局评选推荐,李玉虎所领导的奇台工商局被授予“全国工商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他本人也代表单位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从而成为新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风云人物。

在奇台工商局主政期间,他还做了一件至今依然为工商户所称道的事。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他逐渐体会到,市场监管就是既“监”又“管”,以管为主。要监管市场,就要先培育市场。过去那种动不动就罚款,动不动就收缴,动不动就吊销营业执照的强制做法,表面看起来似乎合理合法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往往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治标不治本。在他的倡导下,县工商局改变以往单纯监管的做法,在引导就业,扶持就业上下功夫,为无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工商管理法规,提高他们的依法经营意识,使市场管理逐步纳入正轨。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他越来越感到自己肚子里原来的那点“墨水”,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他开始有计划的为自己“充电”。除在平时结合工作实际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管理理论外,他还报考了自治区党校经济管理本科班。本科毕业后他又继续深造,于1999年考取了新疆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并于2001年取得在职研究生学历。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文化和理论基础。

2000 年,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行“条管”后,经自治区工商局考察,提拔他担任昌吉州工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处级),分管州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为方便工作,同时也为了不给组织上增加麻烦,他与妻子于丽商量后决定,让当时在奇台县红十字会工作的妻子办理了病退手续,举家迁往昌吉。

在他分管纪检工作期间,乃是”纠风“势头正盛的关键时刻。当时社会上对工商局的行业作风反应强烈意见很大,部分县市行风评议员要求对本地工商局“留评”的呼声很高,个别县市局感情上不能接受,有抵触情绪。为了了解来自基层评议员的意见,以便给纠风办和评议员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也为了在抓好自查自纠的的基础上,制订一

套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在社会上重新树立工商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他多次带领州局纠风工作组深入县市调查研究,虚心听取行风评议员和县局工商干部的意见,并代表州局在行风评议大会上作表态发言。他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以虚心接受评议为基本态度,以积极整改为努力方向的表态,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评议员的普遍理解和认同,也使个别县局因态度不好而造成的被动尴尬局面得以扭转。事后他又代表州局责令各县

   陈年旧事篇                                                        工商赤子李玉虎 

局认真对待评议意见,保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让行风评议员满意,让广大群众满意。经过一年的整改,昌吉州各县市及州局被评为纠风先进单位。领导和群众也对他的工作给与了高度评价。翌年,区局任命他担任昌吉州工商局副局长。

副局长是局长的助手,在局党组和局长的领导下尽职尽责地做好分管工作,同时积极主动地向局党组建言献策,为昌吉州的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全面振兴尽绵薄之力,是他任职以后的不懈追求。在担任副局长期间,他主要分管工商行政执法,任职期间,他依然坚持法规教育与依法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依法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整治效果。

随着阅历的丰富和职务的升迁,他越来越感到自己原来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己的学历与实际水平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身为领导干部,决不能做胸无点墨的草莽英雄和草包司令,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日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他深切体味到,读书可以资政励志;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读书可以涵养气质。作为领导干部,读书还可以使自己处理问题不囿于个人见解;不限于个人视角;不计于个人得失。于是,他下决心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学习型”的领导者。除继续坚持在职系统进修外,他还忙中偷闲阅读和浏览了大量文史典籍、名人传记以及有关领导学、管理学方面的最新理论书籍,从而使自己能逐步做到:思想常新,永不落伍。鉴于他任职期间的不俗表现和业绩,2004年元月,区局提任他担任阿尔泰地区工商局局长(正处级)。

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昌吉,到边远、高寒,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阿尔泰地区工作,对他本身就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一贯以“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敢把重担挑在肩”为己任的李玉虎来说,边远、高寒的艰苦生活环境和相对较差的工作条件,正是他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舞台。他满怀信心地走马上任,开始了新一任期的拼搏。

在阿尔泰任职期间,他带领局委会一班人,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振兴地区经济这一大局,着力在营造宽松、和谐、有序,充满竞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市场环境上做文章。他认为,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变也要与时俱进,要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振兴发展,在现阶段,就是要为培育、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服务,要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在任三年,阿尔泰地区工商局的种种改革举措,无一不是紧紧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当然,他在

   陈年旧事篇                                                        工商赤子李玉虎 

阿尔泰工作期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也有暗礁。也许是他大刀阔斧地锐意改革伤害了某些人的切身利益,也许是他锋芒太露有点咄咄逼人,从而触动了个别人敏感的神经,极个别居心叵测的人躲在背后给他使绊子,制造麻烦,甚至给区局纪检部门写匿名信诬告他有经济问题。对此他坦然面对,积极配合组织查清了问题,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自己一个清白,也给了诬陷者一记响亮的耳光。洗刷清楚了不白之冤,他又轻装上阵,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新的战斗,为阿尔泰地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书写了新的篇章。

李玉虎在阿尔泰地区工商局虽然只工作了短短三年的时间,但他严于律己,诚以待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人格风范;果断干练,敢于负责,脚踏实地,周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令行禁止,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在当地领导和群众中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是一个讲求实际不尚空谈的实干家,同时,他又是一个善于演讲,擅长鼓动的行政领导者。在公众场合他讲话喜欢开门见山、就事伦理、实话实说、一语中的、干脆利落,既不拖泥带水,也不绕来绕去,使人不得要领。在非正式场合,他常常和大伙儿一起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侃侃而谈,使同事和朋友感到他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正当他鼓足劲头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他列为后备干部,选派到自治区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半年。2007年,区局调他担任伊犁州工商局副局长。

伊犁州地处欧亚大陆桥的西端,是自治区乃至全国对内、对外经济贸易东联西出的窗口和桥头堡。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伊犁州工商局为副厅级单位,负责管辖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尔泰地区及伊宁市等三地一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按照局党组的分工,李玉虎主要分管行政执法,个体私营企业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在局党组和局长的大力支持下,他充分发挥自己熟知工商管理法规,熟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优势,在深入各地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局党组建言献策,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员素质,提高执法水平的改革建议,经局

党组研究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他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率队下基层蹲点跑面,推行改革方案,督察落实情况。对于分管的工作,他更是要求各地(市)局和州局主管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严密的科学态度,周密的工作部署,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作目标。他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务实求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公道办事公正执法的处事原则,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玉虎是一个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工商管理干部,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陈年旧事篇                                                        工商赤子李玉虎 

自2004年以来,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毅然决然地远赴千里之外的阿勒泰地区、伊犁州赴任,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他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勤勉竭诚地为党工作,创下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极好的口碑,但却因此而积劳成疾,以至不起。2008年11月,在参加伊犁州党委、政府组织的一次颇具规模的检查期间,他突感不适,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强忍病痛,咬紧牙关坚持到检查结束。回到单位的第二天,他便在妻子的陪同下住进了伊犁州医院。经检查后医生认为,病情严重,建议马上转院。单位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重视,马上派专人负责办理了转院手续,即刻转入自治区肿瘤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此后又转入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抢救。无奈他的病情已经恶化,虽经全力抢救,但已回天无术。2008年12月21日,正值人生盛年之时,事业巅峰之际的李玉虎,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年仅四十六岁的生命。可惜他壮志未酬,事业未竟,却不幸英年早逝,同仁为之叹惋,朋友为之唏嘘,亲人为之哀伤不已。

李玉虎一生喜欢广交社会各界朋友,从党政要员、商界精英、社会名流到平民百姓,各族各界三教九流中几乎都有他的朋友。但他交朋友有一个原则:品行不端的不交;心术不正的不交;别有用心的不交。他所交往的朋友大体上有三种:一是志同道合者;二是旨趣相投者;三是脾气合缘者。在他病重住院期间,探视者络绎不绝,病故之后吊唁者纷至沓来,可见他交友之广,人缘之好,人气之旺,威信之高。

自197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工商行政管理战线工作战斗了将近三十个春秋,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他都始终如一的坚守以道德操守服人,以人格魅力服众,以内行资格理事的人生信条,对同志坦诚相见;对朋友真诚相待;对长辈孝敬恭顺;对同辈友爱平等;对晚辈关爱呵护;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他坚持原则,依法行政;敬业爱岗,恪尽职守;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刻意创新,锐意进取;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克己奉公,严以自律,在同仁、亲友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毕其一生竭尽驽钝,情系工商行政管理,献身工商行政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工商行政管理战线德才兼备之栋梁,李氏家族出类拔萃之精英,同宗后人当之无愧之楷模。

工商赤子李玉虎英名长存,永垂不朽!

                                        

附言:在八弟玉虎逝世一周年之际,遵弟妹于丽及侄子李超之嘱,我怀着极其沉痛和无比自豪的心情撰写了这篇回忆文章,以此来表达我及李氏家族全体成员对他的哀思和纪念。                             

                                                      大哥   李玉广

                                                     2009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