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训家教征文:我党的法宝——统一战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17:28
(2012-01-24 09:28:57) 转载▼ 

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辉煌历史,那就是在国共之争中取得完胜。那么,取胜的法宝是什么呢?对此,中共领袖毛泽东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有清楚的认识,在文章中,他曾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这也就是以后教科书中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从宪政角度来看,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是否还能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法宝,当然是有疑问的,但“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却无疑是至今有用有效而且值得发扬光大的。

从历史上看,统一战线的确是中共赢得人心并最终取得政权的不二法门。事实上,国共两党在建党思想和政治理念上都是非常接近的政党,这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或曾经是典型的革命党,都是以暴力推翻旧统治,建立一党执政的新的革命性政权为达成理想目标的手段的。同时它们都是高度意识形态性的政党,即都高度重视思想观念的正统性、权威性和排他性,并力求在此基础上统一党员的思想行动并统制社会的。另外,国共两党在组织方式上都是学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即一方面注意使党的组织广泛发展成群众性的党,一方面又强调领袖作用,严格等级、纪律与服从,以党政军权力高度集中统一为原则。因而,两党都自然形成了一个对党政军最高机构的决议具有最后决定权的政治军事最高领袖,其决策的成败对党的命运具有不可逆转的决定性影响。再比如国共两党都是那种有政权、有军队、有很强的执行力的党。那么,中共在国共争战中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中共多了一个武器:统一战线。

从中共开头来看,可以说,没有统一战线就没有中共的发展壮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提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党革命运动为中心,决定同国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员应该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知识分子集中于国民党”。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共产党员有20多人,其中包括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李立三等,他们在大会上起到重要作用。会上,对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进行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中共就是这样通过与国民党搞统一战线,借壳上市,从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短短几年内就发展成为拥有实权仅次于国民党的国内第二大政党。

然而,共产党的法宝恰恰是国民党噩梦。1924年,酝酿国共第一次合作时,蒋介石讲过两句非常著名的话:没有共产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假三民主义,没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是假的国民党。孙中山倡言“联共”,但只用了“容共”的字眼,蒋介石却是国民党高层里第一个提出“联共”的人。但到1926年,蒋介石就不能容忍这种“统一战线”了。他的出发点很明确:苏联的经验表明:革命只能有一个党来领导,而中国革命有两个党,一个是国民党,一个是共产党。因此,国共分裂势在必行。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

这期间,国民党挟法统国力对原本没有军事基础的共产党及其红军进行了多次围剿,迫使其进行流窜式的长征。35年长征结束,红军仅剩下不足三万人,经过了1年多的休整后,东征部队又被国军消灭了不少、36年,蒋介石解决掉两广,实力更上一层楼,对中共来说末日不远了。然而,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有一次拯救了中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解决,可以说给了濒临灭绝的中共一次喘息机会和生机。蒋介石再不能明目张胆围剿中共,而必须去和日军对抗,这一来,不仅大量消耗自身实力,而且让中共赢的重新调整的时间,同时还高树民族大义的旗帜笼络爱国人士,赢得人心。就此而言,说统一战线振救了中共,一点也不为过。

整个抗战期间,尝出甜头的毛泽东更加看重和依赖统一战线这个法宝。中共迅速调整了政策,将“统一战线”作为中共扩大发展的基础。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所做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即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我们的领导责任。关于民主和自由,他提出了两项具体的奋斗目标:一是“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二是实现“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能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革,就不能动员人民进入抗战”。这里,毛泽东就把抗日的任务归结为“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此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一直是中共最响亮的口号,最鲜明的旗帜。毛泽东所提出的前一项奋斗目标,成为抗战期间中共“统一战线”具体的指导思想:对国民党实行从武装反抗到联合共同抗日的政策;从“打土豪、分田地”转向了减租减息和给一切中间阶层以利益的政策;从实行贫苦工农专政转向了通过“三三制”的办法寻求与各种非共产党力量合作建立联合政权的政策。这种统一战线政策,满足了中国社会绝大多数阶层的基本的利益需要和政治诉求。至于后一项“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革”的目标,则是中共实现统一战线政策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中共因此党员人数由3万余人发展至120万人,再次成为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政党,其领导的正规军亦由3多万人骤增至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根据地由陕甘宁发展到遍及全国19个省,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解放区人口近1亿。

 

至于接下来的国共内战中,共产党更是挟统一战线余威,提出“联合政府”的口号收买民主党派,因而当国共两党开始内战时,大批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纷纷响应中共联合政府的主张,强烈要求国民党废除一党专制,则使国共两党政治地位出现严重逆转。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在政治上失去民心的蒋介石最后只能陷入“国家纪纲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局面。失去大陆,势所必至。

如前所述,中共成为执政党后,从宪政角度来看,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是否还能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法宝,当然是有疑问的,但“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却无疑是至今有用有效而且值得发扬光大的。这原因在于:首先,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新时期,中共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共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要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适应日趋多样的国内社会条件,顺利实现历史重任,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具有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根本职能,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能够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献计出力。同时,统一战线充分运用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系,积极开展联谊活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工作。统一战线还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能够协助党和政府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出贡献。其次,统一战线是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各基层利益分化,随着社会阶级构成的新变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差异。协调各方面利益,达到社会和谐,作为执政党,必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统一战线汇集了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他们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往往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可以有效地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团结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对实现我国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事实上这唯一的法宝却有被抛弃的可能。我们看到,每年发生几万次的集体性事件,本来该由柔性稳定的统战部门去协调化解的,现在都有刚性稳定的公检法部门去调查去镇压——这种做法不是国家之福。

在今天,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也出现过或正在出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局面,在一党制下,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泄气阀的唯一工具,如果连这唯一的法宝都弃置不用,则整个社会将不知伊于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