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党支部专题讨论:关于中医火热论之:七情致病论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58:42

关于中医火热论之:七情致病论初识         

中医言疾病,是说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是外部环境与机体,及机体内部失调的结果。疾病产生三条件中,外因主要有六淫邪气所触;内因主要有五脏情志所伤;不内外因主要有饮食、房室等。情欲过浓则伤肾,肾为先天之本。

七情致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失调而引发疾病。平时七情变化是有节制的,不会生病。而七情之动,与五脏关系密切。七情能使五脏生病,然七情之动,出于五志。《内经》云:“心为喜,肝为怒,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此为五志”。五志过激,则火动,火动则血随火而溢,影响脏腑气血正常运行,而成为致病的因素。

七情动,必影响到心。心藏神,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志化火是喜怒忧思恐过度兴奋,或抑郁,会使气机紊乱,脏腑真阴亏损,见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口苦、胁痛或喘咳、吐血等,都属火的表现。情志不疏则郁,而郁之内起七情,久而化火。郁久生病,病久生郁。郁有气郁、血郁、湿郁、痰郁、火郁之不同。常称六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情生六郁,气血痰三病多兼郁。

医家王冰说:“郁谓郁抑,郁为郁结,壅不通畅”。

医家张景岳说:“郁则结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元代医家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悱郁,诸病生焉。”

医家嵇康认为:“情志过极扰乱人们的正气,消耗人们的精神,祸害人们的纯和之性。伤害邈小身躯的并不是一个方面。。。”

1心喜则气缓,喜无极心气受到耗损,则为气郁,轻者心气损耗则心血不足,郁而不行,现心悸、失眠多梦,眩晕、健忘等。重者会现种种神志异常证侯,如神气泛散,表情淡漠,精神抑郁,沉默痴呆,语无论次,静而少动,喃喃自喜,心气实(指心火大)则笑不休。治疗以理气解郁,畅达神机为原则。

如气郁痰结,阻蔽神明,见舌苔薄腻,脉弦细或弦滑。治法理气解郁导滞,化痰开窍。方药:顺气导痰汤,加远志、郁金、菖蒲等。方中半夏、陈皮、胆星、茯苓利气化痰,香附、木香、菖蒲等,解郁开窍。

若积忧久郁,损及心脾,气滞津聚,结而成痰,痰气上扰,神志迷蒙,不能自主。治法,养心安神,补脾益血。方剂:以养心汤为主,方中人参、黄芪、甘草补脾气,川芎、当归养心血,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宁心神,更有肉桂引药入心,以奏温养益气,养血安神之功。

2肝怒则气上,肝气实则怒,实则为火,大怒伤肝,木郁而化火,则为火郁,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怒者耗血伤阴。

若思虑太过。所求不得,脾气不升,肝气被郁,结而不行,常与精神有关,主见郁则心烦易怒,头痛眼花,或胸闷脘满,或月经不调,脉弦滑等。肝伤腹胁胀痛等,灼伤津液,肾水不能函养肝木,肝阳失制,肝火更望,甚者神必昏迷。

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见寒热往来,呕吐酸苦,或乳房结核,或颈生累厉或胁肋作痛,其脉郁结不扬,此为郁火为患,久之内耗肝阴,久之形成肝阳上亢证。治宜木郁达之,局方逍遥散。若烦热胁痛,胀满吐血,此为肝郁化火,为气逆动血,宜用化肝法,清化肝经郁热。医家刘河间(刘完素)说:“肝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

 3脾思则气结,气结血亦结,思虑过度,气结则伤神,脾之志本为思,但思虑太过则伤脾,脾阳虚见痰湿中阻,不思饮食,则为湿痰之郁、食郁,故食少便溏。脾伤则无一生气,诸脏皆虚。

医家吴崑说:“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生气,日渐赢弱矣,故治杂病者,宜以脾胃为主。”

医家李东垣(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李氏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也。”

4肺忧者气闭,忧本肺志,忧愁思虑,其志郁结,气因受阻而不行则伤肺,气为阳,气伤而倦怠无力,成为气郁,可见津液凝聚,而成郁痰。无形之痰,壅塞气机,阻滞络道,为病甚杂。有:“痰为百病之母”“肺为藏谈之器之说“。痰因多杂,变化多端,必审虚、实、缓、急,细察活施,方能奏效;古人有:“百病多有痰作祟”“痰生百病,瘀生百病”“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 “痰迷心巧”“顽痰出怪病”“怪病治痰之说。”。

肺伤诸脏易虚,肺气郁则为哭,肺气虚则易恐,恐者心神胆怯;肺气虚,则语言断续声低,咳喘无力,少气易汗;肺弱故畏寒,如风寒犯肺,见鼻塞清涕,恶寒发热;肺伤脾亦伤,母子气通也。此谓阴阳五行学说,土生金,母子关系。肺气虚喘气短,主要原因是由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引起的。若痰湿阻于脑络则有神昏颠狂之变,痰湿流于四肢,则有麻痛痿废之患,痰阻于脉络,络气郁遏初病在气,久则入血,脉道狭窄,气血运行障碍,甚则阻塞不通,而有胸痹之痛。中风偏枯,肢端麻痛等。

5恐则气下,恐是恐怕之意,是胆怯的表现,恐则伤神,气不足则善恐,内脏虚则易恐,恐伤肾,肾伤脾亦伤。肾藏志,肾气衰,气血不足则志弱易恐,气机紊乱,阴阳失调,肾气虚,则肾水不升心火不降,则见心肾不交,易健忘失眠多梦。肾水不足,肝木失养,肝阳上亢则易生风等。  

6悲则气消,为哀伤烦恼痛苦,心气虚则悲,悲极损伤内脏,亦有内脏变化生悲的,如心气虚生悲的。悲忧皆伤肺,肺伤则咳嗽多汗;悲者饭不香茶不饮,不思饮食,致脾胃虚弱,亦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7惊则气乱,惊为迂事突然紧张,惊者心神动,心无所依,神无所归,思无所定,是心气虚的原因。易引发心肝胃疾病,胃为多气多血之经,胃生热,故见恶人与火闻之则惊。心气强则触之不动不惊,心气虚则触之易惊。惊喜皆伤心,易心跳失眠多梦。或突然受到惊骇,以致心伤血虚,谓心火上亢,易引起脏躁疾病。     

七情内起之郁,然五志受伤既久,则火为虚火,必归于心。大多始而伤气,继而伤血,终乃成劳。其治疗:宜苦辛凉润甘温宣通,其二,防止情绪过度激动。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说服劝导,排解苦闷,怡情自遣,宽怀调养,遇事心放宽,情志舒畅,则事半功倍。。。若单靠药石,疗效是有限的。

             

20101027。星期三。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