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小明:转载:西北回民大起义真相 屠杀汉人千万|明清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18:51

转载:西北回民大起义真相 屠杀汉人千万

转一个帖子,是说西北回民大起义的,作者不详,数字也许有出入,仅供参考。这里没有什么民族争端问题,只是想说明回族在清朝的强盛,说明明朝时候回族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这次争端有俄国人的影子,正如西@X藏有英国人的影子一样。为了七分中国,瓜分中国。这里不得不赞扬一下慈禧支持左忠堂收复新疆的伟大,当时的清朝可是内外交困啊,这次战争,李鸿章是反对的,,,

  
    陕西回民趁清朝军队到南方镇压太平军,准备屠杀汉人.目的是将陕西的汉人杀光.起义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刀,刀打好后将铁匠杀掉,以防泄秘.为准备杀人的竹杆,将街上的竹竿买光了.大荔县有一个汉民大村八女井,回民起义第一次杀人就是将此村的汉人全部杀光,一早上杀了一万多人.紧接着,挨村杀,不分男女和老幼,很快大荔,渭南,华县的农村被回民杀光.杀完了农村,再进攻县城.一些县城的老百姓进行了顽强抵抗.在临潼县,一个有文化的回民教师在接到第二天的杀人传贴后,紧急报告县长.县城紧急关门,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汉民村庄,全部被杀.全县被杀30万人,不留一人.回民组织了30万人的军队,在关中平原杀人.几个月时间杀了五百万人.80%的汉人被杀,只有一些县城保住了少量人口,向北逃的人都被回民杀了,少量逃进骊山里的人,因回民不敢进山杀人而留了下来.

  
    清朝将军胜保,看回民人多势众,不敢出城迎战.任由回民屠杀.后被慈禧太后赐死.湘军将领多隆阿,作战勇敢,将回民赶出陕西,救了陕西人的命.当年,关中到处都有多将军的忠义祠,现在他则成了罪人.那个向临潼知县通报情况的回民老师,通报情况后,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然后自杀.当年临潼人为他修了祠堂.但现在已没有人知道,这个勇救汉人的回民.

  
    陕西回民1862年起义,又不断动员甘肃回民起义.甘肃回民1863年开始起义,甘肃回民杀汉人乡邻难以下手,从陕西逃过来的回民则走一路杀一路.甘肃汉民被杀了600万.甘肃全省人口减少70%,中部地区的汉民几乎全部被杀. 这就是回民起义.回民为了在黄河以西地区建立一个纯粹的回民国家,借着清朝后期的衰弱,对中华民族发祥地上的汉人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一年时间杀了1100多万汉人.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损失,是因为汉人的传统是不私藏兵器,所以遇到问题没武器可用,而当时的回族一般都有,第二点是回族有骑兵,汉人没有,骑兵对步兵,胜负是明摆的,第三点是回族聚集之后(估计人数最少有几十万),首先不是攻击城市,而是以上百倍的兵力集中扫荡各个孤立的村庄,村庄人口少,所以被整村整村灭绝,而中国当时农村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0%, 另外一点是屠杀来得突然,各个农村来不及组织联合以及防御,很短的时间内,陕西就被杀了几百万农村人口,后来的城市由于孤立,在局部战场而言,回族武装在人数上反而占压倒性多数   

  
    陕西回民的首领之一白彦虎杀人最凶,杀遍陕西杀甘肃,最后投靠外国势力分裂中国.一些历史学家以这个人敢造反,誉此人为民族英雄.现在还有人准备给这个人过节日.而平息了回民起义的左宗堂,现在则成为罪人. 回民起义是典型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要残忍得多.比南京大屠杀严重得多.可惜的是,没有人愿意告诉你这悲壮的历史.反而要把它说成是义举.

  
    是多隆阿将军,镇压了回民叛乱,救了陕西人。是左宗堂左大人带领湘军平息了回民叛乱,救了整个西北地区的人民,包括回民。各位看官,如你是陕西人,请向多将军表示敬意,不然我们的祖先早被杀光了。如你是西北人,请向左大人表示敬意。 我们无法再向古人说什么,当你与湖南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对他们好点。因为是湘军不畏生死,用生命拯救西北人民,对他们的后人好一点。  

  
    清史稿 列传一百九十六 多隆阿

  
    多隆阿,字礼堂,呼尔拉特氏,满洲正白旗人,黑龙江驻防。由前锋补骁骑校。咸丰三年,从胜保剿粤匪,解怀庆围。及贼扰畿辅,僧格林沁督师,徵兵黑龙江,多隆阿率二起马队从克连镇、冯官屯,擢佐领。

  
    五年,调援湖北,隶将军都兴阿部下。破贼黄州、新洲,从克广济。六年,克武昌、汉阳,加副都统衔,补协领,充行营翼长。进剿蕲州,败贼於曹家河,复广济,次孔垅;贼复来犯广济,击走之。时湘军围攻九江,贼於对岸小池口筑土城,环以坚垒,附近数十里内,段窑、枫树坳、独山镇等处贼垒凡数十。七年三月,都兴阿与鲍超攻小池口,令多隆阿趋段窑,甫至,贼数千来拒,一战破之,毁其垒。扬言攻独山镇,而暗袭枫树坳,贼三路分拒,分击之。别遣队绕山南袭贼营,贼阵乱纷窜,进殪三千馀,乘胜疾趋独山镇。四鼓至,月明如昼,见贼垒浚深壕,木椿竹签环之,不易攻。以轻骑诱贼出,散队设伏,伺贼至,以劲骑冲突,又分队潜越壕纵火,贼大奔,追杀至晓,毙贼五千,生擒数百。自是贼畏其军,见旗辄走。

  
    陈玉成率悍党踞黄梅,连营百里,官军屡挫。六月,多隆阿偕鲍超赴援,战於黄梅十里铺,分兵潜攻西路亿生寺贼垒,贼出不意,骇奔,而十里铺之贼亦大败;水师进毁童司牌贼垒,湘军自九江来援,合击,大破贼於黄蜡山,平贼垒凡百馀,逐北至宿松城下,遂克黄梅,以副都统记名。贼寻弃宿松而去,多隆阿率马队驻守。鲍超以步队屯二郎河。九月,贼陷太湖,分路来犯,偕鲍超合击於凉亭河,破之;又合击於枫香驿,贼死抗,鏖战逾时,尽破其垒,乃遁太湖。八年春,贼由渡船口等处上犯,将缀官军,以缓九江之攻。多隆阿伺其初至,急击走之。

  
    四月,九江克复,多隆阿从都兴阿进规安庆,石牌为要冲,贼据山阻水为坚垒,水陆重兵守之。多隆阿攻上石牌,鲍超攻下石牌,同时并下。馀垒惊窜,马步截杀及落水溺毙者六千馀人,其酋以数十骑逃入安庆;遂进军逼安庆,破城外九垒,城贼屡出战,皆击败之。会李续宾战殁三河,桐、舒、潜、太诸县皆不守。安庆围师牵动,多隆阿退保宿松。次日,贼麕至,值大雾,多隆阿驱劲骑陷阵,敢死士随之,斫杀无算。鲍超军夹击,呼声震天,贼惊溃,自相践踏,陈玉成精锐损失过半。自三河失利后,得此捷,军声复震。

  
    是年冬,都兴阿以病离营,奏多隆阿素当前敌,请所部悉令统带。诏责成督率将士,就近听胡林翼调度。九年春,进逼太湖。诸将犹谓贼锐,宜稍避,多隆阿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贼凭城出斗,力战挫之,营垒乃就。胡林翼遣唐训方会攻,而石牌复为贼踞,攻太湖城连月不克。多隆阿谓必先取石牌而后太湖可下,乃选精锐,自茶婆岭进兵,用火攻困之。贼由潜山、安庆两路来援,分马队击卻之。九月,复猛攻,焚其垒,歼贼酋霍天燕、石廷玉等,遂克石牌,令部将雷正绾驻守之。时湘军围安庆,陈玉成纠合捻匪纵十馀万来援,太湖当其冲。胡林翼调集诸将为备,多隆阿已授福州副都统,战略威望最著,遂令前敌诸军并受节制。岁将尽,贼分三路至,鲍超屯小池驿,蒋凝学屯龙家凉亭,多隆阿自以马步各队驻新仓,硃品隆与唐训方合军仍围太湖,初战,中贼伏,颇有伤亡。贼势专趋小池驿,鲍军为所困。多隆阿虑牵动局势,仅分队为护饷道。会金国琛等军出潜山高横岭、仰天庵,密约夹攻。

  
    十年正月,贼移垒罗山冲、白沙畈,与城贼互应。多隆阿定计以大围包裹援贼,以伏兵横截城贼,令步队诱敌,马队骤起围击。唐训方钞其后,硃品隆扼其右,鲍超遏其前,自率马步冲突陷阵,贼大败。次日,分军三路,鲍超等东出小池驿,硃品隆等西趋罗山冲,多隆阿自居中路,见贼屯袤广二十馀里,陈玉成踞罗山冲,尤为悍贼所聚,列队进攻,为贼阵所压,遂督中西两路效力攻山,奋呼直上,贼始败窜。鲍超亦由小池驿连破四路之贼,合队追奔,同攻贼垒,乘风纵火,贼栅、贼馆顷刻延烧,大小营垒百馀,一律平毁。金国琛等沿山兜击,贼前后受敌,夺路狂窜,连夜追剿,擒斩无算。城贼闻败,宵遁,伏兵四起,截杀未逸者,尽数歼之,即日克复太湖,乘胜追贼至潜山城下,亦克之。是役时称奇捷,推多隆阿首功,诏加头品顶戴。贼既败,回踞桐城,增垒为固。七月,多隆阿率军进逼城西,昼夜环攻,其西北山冈曰毛狗洞,贼垒最据形势,攻下之。俯瞰全城,掘隧道轰之,未克。陈玉成复纠捻匪自舒城来援,十月,於挂车河隔河而阵,连战败之。复与李续宜约期合攻,裹贼於中,战酣,以马队钞击,贼大败,歼殪近万,解散胁从万馀,贼弃垒夜遁,赐黄马褂。

  
    陈玉成屡为多隆阿所挫,知不敌,乃谋犯湖北。是年冬,又纠众绕英、霍,陷蕲水,掠黄州、德安。十一年春,折回趋安庆,经挂车河,耀兵而过。多隆阿曰:“此示假道,不欲战也。”设伏山隘,令贼过呼噪勿击,而以轻骑蹑之,斩馘甚众。玉成入安庆,筑垒集贤关,多隆阿进驻高路埔。桐城、庐江诸贼二万馀,将与玉成联合。多隆阿分五路进击,迭败之於练潭、横山堡、金神墩、新安渡,馀贼遁回桐城。未几,悍贼黄文金纠众二万馀踞天林庄,击走之。陈玉成留悍党守集贤关,自率马步五六千窜马踏石,欲与桐城诸贼会合。多隆阿要击於河岸,卻之。四月,玉成复率诸酋合粤、捻三万馀人图上犯,以解安庆之围。多隆阿分路设伏,扼之於挂车河,左右往来冲击,伏发,四面夹攻,歼毙八九千,追剿,五战皆捷。贼仍退桐城,安庆之援遂绝。

  
    官文、胡林翼疏陈多隆阿朴诚忠勇,智略冠军,为众所悦服,於是奉帮办军务之命。八月,安庆克复,急令穆图善攻桐城,即日克之。数日中连克宿松、黄梅,而舒城贼亦弃城走庐州,予云骑尉世职。擢正红旗蒙古都统,又擢荆州将军。进规庐州,同治元年春,连破贼,绝其运道,贼党相率投诚,散遣千馀人。四月,大破援贼,陈玉成战败不敢入城,窜走,遂克庐州。令穆图善、雷正绾追玉成,玉成奔寿州,为练总苗沛霖擒献胜保营,诛之。捷闻,优诏褒嘉,加予骑都尉世职。

  
    寻命督办陕西军务,率所部西征。时粤匪陈得才合捻匪姜台凌、张洛行众二十万,三路窥陕。多隆阿令雷正绾、陶茂林率三千人前驱,大军继之,七月,抵商南。陈得才蹑后路,图截饷道,乃率穆图善回军掩击,大破贼於荆子关。贼夜遁,令马队追贼,步队休息,自携数十人入商南,姜台凌大队突薄城下。调卫队四营犹未至,阳示镇静,设伏城外,亲率百馀人开城冲出,伏兵齐应,贼不知众寡,仓皇退窜。次日,复出城诱战,正与相持,总兵硃希广率四营由间道来援,连日力战,擒斩二千馀,贼乃西窜,檄温德勒克西马队要截,王万年步队蹑追。金顺守荆子关,陶茂林遏武关,自率亲军於捉马沟筑垒,贼夜来袭,俟其近,排枪砲击之,穆图善自外夹攻,毙贼无算。至晓,见贼蚁聚,亘数十里,令降俘指认贼旗居中之红边白旗为姜台凌,先集攻之。战方酣,自率穆图善从山侧绕击,贼败如山倒,斫杀万计,追至三角池,截其尾队。姜台凌仅以身免,张洛行闻风亦遁。诏嘉其旬日内剿除巨寇,颁赐黄马褂及江绸刀<角枼>,以示优异。

  
    时胜保入陕督师,移多隆阿赴南阳防剿,连败贼於樊城、唐县。寻复命赴陕。十一月,入潼关。胜保以罪逮,诏授多隆阿钦差大臣,督办军务。

  
    回匪方炽,遍扰东西北三路,陕南则为粤、捻、川匪所出没。多隆阿令雷正绾任西路,自剿东路,克韩村、背坡诸贼营,同州解围。二年春,督军并攻王阁村、羌白镇,破之。回匪自倡乱,至是始被痛创,遂进攻仓头镇。多隆阿积劳致病,将士亦多染疫,遣将分攻庞谷、雷化、乔千、孝义诸镇,皆克,惟仓头为老巢,负嵎未下。四月,移营进逼,挥军纵击,破其土城,贼大奔,追杀无算,东路肃清。令曹克忠一军赴西安护运道,自率穆图善等攻高陵,分路夹击,八月,克之,扫荡附近贼巢。

  
    关辅略定,而汉南诸贼纷扰。川匪蓝朝柱近踞盩厔,三年春,亲督兵力攻,城小而固,多隆阿愤甚,临高指挥督战,城已垂破,忽中枪,伤头目,将士攻城益力,旋克之。事闻,温诏慰劳,赐上方药,遣其子驰驿省视。寻命督办陕、甘两省军务。四月,创甚,卒於军。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立功地建专祠,谥忠勇。未几,江宁复,加一云骑尉,并为一等男爵。子双全袭,官头等侍卫。

  
    论曰:多隆阿才略冠时,朝廷倚以剿回,中道而殒,未竟其用。

  
    --------------------------------

  
    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杀十万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人口约17.1万,战争中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

  
    固原县。回民军队与清军争夺的重点。同治二年一份奏报称,固原突被回军攻破,”民殆尽”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称:”固原回叛……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

  
    据中国人口史,庆阳府战争中损失128.7万,占战前人口的91.3%.汉民基本被杀光.

  
    宁夏府。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回民军队”陷宁夏府城,汉民十余万被屠殆尽”。同年马化隆又陷灵州,”城中民人死者二万余”。整个宁夏府人口损失多达150万,战后仅存10多万.当时有一篇祭文有如下描述:“……同时赴义,数十万人,尽罹锋镝,天降鞠凶……“

  
    花马池(现为宁夏盐池),原有10万人,战后只留下5947人.人口损失94.1%.汉人基本上被杀完。

  
    陕回入甘经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杀甚惨。由于当时农村杀得很惨,能逃的则涌入县城,借城墙保命。然而城破之后,则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后,“屠毒生灵以数万计,满城官员皆死之。“另一记载:“残杀一日,辄死人民数万,血流成渠,尸积如山,伤心惨目。”渭源人口损失90%,人民基本被杀光。十年后才设官府,招民种田,原有住户只余十余家。

  
    狄道。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八月,回民陷狄道州城,居民十余万被屠。

  
    靖远。同治五年,“陕回陷靖远县城,陕回结靖远回为内应,攻陷其城,靖民逃出者十之一二。《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1则称,靖远破,“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余万”。

  
    当代回族作家张承志在其书《心灵史》中记录了一首靖远流传的儿歌: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但他认为:“初闻此曲时,我吃惊的是: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大汉族主义压迫少数民族这一认识针锋相对,靖远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是回民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对回族的优厚政策,导致了回乱时期苦难深重的靖远汉族知识分子受挫。这是极其罕见的错误认识。我为这种认识感到震惊的原因,并非在我对它的不义的反感,而在我清晰地触碰到的这种——人的隔阂。靖远县是否发生过同治五年三月回民屠杀十余万汉民的惨案,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回民一定有过对汉民的仇杀。人对人是残酷的。

  
    乱世从来释放残忍。民族仇杀是历史的一种真实。同治回民起义中,屠杀汉族无辜的现象在陕西回民军中尤为严重——报应是后来陕西籍政府要员对回族的成见。继承刽子手湘军遗风的一些湖南人,以及保持对回乱惧恨的一些陕西人,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理解回回民族的人。”

  
    这个学历史、搞考古的研究生水平的作家,对于“十余万人一朝尽”没有兴趣进行调查落实,一句“不知道”就说过去了。而且凭直觉给了一个“极罕见的错误认识”的主观判断。他只对回民受难的历史有兴趣,对汉民“十余万人一朝尽”的历史没有感情。然后就感叹陕西人对回族有成见,是最难理解回回民族的。陕西临潼两年时间被杀三十万,全县无一村一户幸免。这样的历史张承志也是没有心情去调查的。在他的书中,只记述回民被镇压的悲壮的历史,而不见回民对汉民疯狂屠杀的历史。这样做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为了其它。

  
    知识分子应当追求真善美,以体恤生命为良知,热爱和平,心存大同。无论你是写历史的还是写文学作品的,歌颂屠杀、赞美屠杀,是没有人性的,是不为人类所齿的。

  
    以下是陕西各县的杀人数字:整体而言,回民起义后,渭河两岸各县人口减少60%,

  
    损失最惨的是临潼县,人基本被杀完。

  
    临潼县。据复旦大学史地所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中国人口史》一书,列出了很多县的死亡情况,唯独对死亡最惨的临潼县没有提说。

  
    泾阳县。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战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万,战后6。7万,战争中损失11万。

  
    兴平县。战前1861年18。4万,战争三年人口损失7。9万。

  
    户县。战前16。2万,战争中人口损失比例超过三分之二。高陵县战前8万,损

  
    失4。8万。

  
    富平县,战前31。8万,损失20。3万。 

  
    三原县,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21。6万人,损失12。3万。据三原县志记载,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8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损失4。8万。

  
    大荔县(旧制),战前22。4万,三年后仅余72679人。损失67%。

  
    合阳县,战前29。9万,战后余14。6万,损失57%。

  
    澄城县,战前20。6万,损失60%。

  
    蒲城县,战前32万,损失64%。

  
    华州(现华县),战前17。8万,战后不到9万。

  
    以上回民起义死亡人数的资料均有据可查,主要是《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一书,记录了很多大屠杀的过程。 《甘肃新通志》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