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报告:央视网评:何不让“农民工”成为差别消融的见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3:12:20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3日 07:16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央视网评 |手机看视频
更多 央视网评
第185期:维基百科因何关站24小时?

集体土地建保障房,关键在于公平废除“秘密拘捕”还需持续努力欲治“欠薪”顽疾,须先正劳资秩序撤点并校,办学不是办工厂中小企业过冬,需抱团取暖更要自我造血何不让“农民工”成为差别消融的见证
更多 今日话题
春晚评选
2012春节联欢晚会
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
风雨同舟
复兴论坛年终策划
风雨同舟网民的2011
龙年春节
民声图片策划
2012春节里的北京
图说天下
纽约唐人街年味浓
春运特写:归途
各地迎新年首场雪
熊猫宝宝"新春秀"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1 [新闻周刊]20120107
2 [视频]15岁女生勇救同学 视频全记...
3 [新闻1+1]回家!(2012011...
4 [焦点访谈]招标之惑(2012011...
5 [视频]劫案嫌犯:大追捕!
6 [视频]台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
7 [焦点访谈]久拖未决的鱼死亡事件(2...
8 [今日关注]马英九胜 两岸关系再赢难...
9 [新闻调查]大山里的校车(20120...
10 [视频]网上“钓鱼”打“游击”需群防
1作者:木须虫       12月20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谈及“农民工”这一称谓时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该称谓本身带有歧视色彩。卢展工称要努力消除身份界限,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会,应取消“农民工”称呼。而有专家表示此称谓源于户籍制度。(12月22日《西安晚报》)       “农民工”是个带有歧视的字眼,早已经是公众的共识,农民工自己不乐意,而市民们却并无恶意,反倒常常掺杂同情、悲悯的情怀。“农民工”作为称谓,事实上并没有丝毫的不尊重的意味。取消“农民工”称呼,或许可以从思维上体现出对“农民工”城市待遇的关怀,然而代之以某种称号,并不能一夜之间消除这个群体背后的权益鸿沟。       有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是46.59%,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毫无疑问,这1.28亿农民工,绝不是改个称谓就立即“入市”了。       给某个群体改个称呼并不困难,如同把“小姐”改成“失足妇女”也就是几字之差。但是所改名不副实,充其也就是皇帝的新装。比如,“农民工”首先是区别于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伴生出来的称谓,他们不叫“农民工”叫什么呢?叫工人、叫服务员乃至经理、老板固然可以,但抛却职业称谓之外,能不能叫市民呢?事实上,他们仍然不可能自由地在城市买房、不能没区别地解决子女上学、孩子高考等问题,更不能真正象市民一样享有城市的公共保障,那么,总不能叫“二等市民”吧?倘若如此,那才是直裸裸的歧视。       “农民工”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农民工”的歧视本质是城市政策的壁垒,根源在于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在城市捆绑了养老、医保、教育、就业、住房等利益;在农村捆绑着宅基地、承包地、林权、林业用地等利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逐步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推动“农民工”向“市民”转变,既需要政策层面搭好阶梯,也需要操作层面循序渐进。事实上,一直横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户籍制度已开始松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限制,而大城市的户籍放开也在进行中。比如,重庆市自去年8月启动了庞大的户籍制度改革,计划在未来10年实现1000万农民从农村户籍转变为城镇户籍;广东省推行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计划到2012年引导180万农民工变成市民。      “农民工”是城乡差别在社会生活的终端体现,也是衡量社会进步最为直观的睛雨表,农民工被称谓的群体越小,社会进步的速度就越快。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工”改不改称谓,显得并不重要,相反,作为城市更该从政策主导的层面,释放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善意,让“农民工”成为差别消融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