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狂野大冒险3:一米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32:57

武宁私立宁达中学学习心得

这次去武宁私立宁达中学学习,少了上一次去杜郎口的兴奋与激动,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特别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我们学习杜郎口模式已经近两个多月了,导学案编写也有一个多月了,可是学生还是动不起来,每次参与到课堂的人数太少。是我们班额太大?黑板不够?还是我们的学生基础差?是预习时间不够?导学案编写不到位?还是我们老师放权不够?临近期末,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就这样带着深深的困惑,和浓浓的不解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如同杜郎口的课堂一样,宁达中学的课堂也全部是开放的 ,他们教室的前后门也都是敞开的,任凭参观者进进出出。条列式的课桌布局、四面的黑板、学生或坐或站、教师说话极少、全是学生在说、在演、在写,积极性很高,课堂的知识量、思维量和训练量都很大。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个个充满着自信。课堂上为了更好地与同学交流,再也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规规矩矩、正襟危坐,而是时而七、八个脑袋凑在一块,时而一哄而散的活泼局面。“学校的唯一的主人是学生”的标语、15+25+5(15分钟预习,25分钟展示,5分钟反馈)的模式、老师讲解不超过15分钟的规定、类似导学案的《课堂指南》,这里的一切都像极了杜郎口。然而与杜郎口不一样的是宁达的班额比较大,一般在60人左右,教室里学生满满的。

作为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典型,武宁私立宁达中学有着“江南杜郎口”的美誉。宁达中学经过师之杜郎口模式的“临帖”,然后“破帖”生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开放、鲜活、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

然而最让我震动的不是这些。一般而言,穷则思变,当初杜郎口也是在面对学生的大量流失,面临被撤并的厄运时才痛下决心,改变现状的。而宁达中学在进行课堂改革、学习杜郎口模式时,已经连续几年以绝对第一的成绩在武宁县独领风骚,是什么让宁达人寻求变革?

宁达的张校长是这样说的:在宁达人的眼里,高升学率未必代表着办学的高质量,宁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得好,还得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学生“会动手、会动脑、会做人、会做事”,为学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把学生培养成最好的自己”。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老师苦教,学生苦学。而杜郎口的高效课堂关注的是人,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灵魂深处的情感互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合作者和思想者。这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激发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人性的追求,对个性的张扬,挖掘出他们巨大的潜能。这正是我们苦苦寻求的变革良方。

后来了解到宁达的课改也并非一帆风顺,学习杜郎口模式伊始便问题不断:学生热情不高,课堂上仍是懒洋洋的不参与;家长有意见,觉得老师不讲,学生讲不到位,甚至不准确;老师也有意见,觉得学生怎么启都不发,无法保证进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动”,“金口难开”;最要命的是期末考试成绩的下滑……。听到这些脑海里忽然浮起了托尔斯泰的那句话:“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只不过这句话改成“课改的成功都是喜悦的,课改的艰辛各有各的痛楚”,或许才更适合我们一直在尝试进行的高效课堂的改革。

纵观宁达中学的课改之路,忽然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原来大家的改革都是这样的艰难呀!确实,这也正是我们改革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课堂高效性的问题。所以了解了这些情况,心里得到了很多的安慰,也找到了很多的心理补偿:原来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只是我们才遇到呀!

心里得到安慰的同时,也不禁佩服起宁达中学的精神:他们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继续坚持下去,而且找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评选“发言明星”、开展“金口难开面面观”大讨论等“群众运动”终于让沉默的课堂“活起来”,又组织老师精心编写“课堂指南”,有了“课堂指南”作学习的导航仪和路线图,让课堂“实起来”。

其实,和宁达相比,自己心里也多了一份惊喜:他们的“课堂指南”、他们的小组学习、结对子等,都和我们采取的措施很相像,尤其是“课堂指南”,内容几乎和我们组编写的“导学案”一摸一样,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取得成效呢?心里不禁纳闷起来。反思我的课改, 我觉得和他们相比, 只是走到了他们的课改最困难的阶段。我虽然退出了讲台,却用导学小组长替代了我的作用,依旧是牵着大多数学生走。仍然背离了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在教学关系上,一切以学习为中心;在师生关系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是教学的灵魂,“教”服务于“学”。昌乐二中的赵丰平校长这样阐述教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那么,按照赵校长的说法,显而易见教则是教方法,而不是教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新课改把学生解读成“主体”,高效课堂把这个主体,解读成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室里的主角”今后,我想做的就是蹲下来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找准课堂的支撑点,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把吸纳来的思想和选择对我们有效的方法与我们实情结合起来,走出自己的特色。力争在自己课堂上,使学生充满自信: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辨论激烈、展示精彩;构建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学习是为了超越,继承是为了生成。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宁达就从杜郎口模式的“临帖”中破茧化蝶,“站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相信也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回首“宁达现象”、“杜郎口现象”,成功的背后是教师的大量付出、教师的勇于改革和尝试,并不断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真正的“破帖”,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校教育发展的路子。杜郎口成名了,宁达中学也成功了,但他们都没有骄傲、没有放松,仍在不断进步着、发展着。 所以,我们不但应该学习杜郎口、宁达的教学模式,更应该学习他们的办学精神,更应该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

我想,课改这样一条路,不是平坦与顺畅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没有满地的荆棘,也充满了不少的困难与阻碍,传统模式的束缚,传统思想的禁锢。想要冲破层层的阻碍,不是只有勇气和气魄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坚持的心、一颗勇往直前的、坚强的信念。 

学贵有恒。高效课堂的改革,也需要更大的恒心和耐心。踏上课改之路,不仅需要怀揣希望,更需要怀揣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