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崛起4.1通关录像:第二章第三节、合理的居家生活(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54:36

除《善生经》之外,《佛说孛经》中亦谈到朋友交往的问题,它把朋友分为四类,云:“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则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何谓如山?璧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以上对良友与恶友的划分与界定,连同前面对好夫妻与劣夫妻的说明,都可看作从正反两个方面,教导我们如何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既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正道,亦是我们摄受众生的方便法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能依法而行,必能自如地摄受父母,而有一个深厚的亲子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妻子和丈夫,而有一个温馨的夫妻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友人、同道,而有一个良好的朋友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与自己交往的每一个人,而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那时,我们要用佛法感化世人,用佛法庄严众生,庄严国土,就不困难了。

 

三、财富篇

 

1、创造财富

财物是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人要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既不能富有到引人起歹念,也不能穷到人人都怕的地步。事实上,人人都希望有安乐富有的经济生活。在佛教经典中,佛陀固然以毒蛇比喻黄金,但也不反对以正当的方法赚取净财,所谓: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金钱就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钱财可以使人犯罪,也能利人,做种种好事,最重要的是要有用钱的。只要用于正途,都是累积福德的资粮。

因此,佛教主张赚取正当的财富之外,更应进一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的三个原则——包括拥有正当的职业,财富运用得当,以及懂得开源节流等。

正当的职业:赚钱应该用正当的方法,合法合理,用自己的体力、技能、、资本来谋取生活的所需,不可以违法和不道德的途径来赚钱。现在不少人为了发财,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凡此种种,均为佛教反对。

此外,佛陀也提醒我们财富为“五家共有”,即:世间财物为国王、盗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以其不能独用,故无须强求,更不必当守财奴。《大智度论》卷十一云:“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终有散坏的时候,能够布施结缘,拥有“信、戒、惭、愧、闻、施、慧”、“六度、四摄”等法财,才是究竟的财富。

事实上,除了金钱之外,家庭和乐、身心健康、好友相提携等,都是人梦寐以求的财富,这些都要透过、慈悲、明理、勤劳等性格来成就,这些无形的财富不仅现世受用,来世还可以受用,不但一人受用,还可以大众受用,这是佛化家庭满人间的延伸,每个人不会只求自身、自家的安乐,而是求全人类的安和乐利,正是现代人共有、共荣、共享的观念。

 

2、谈谈惜福的问题。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是祸患。按说,人生世间,没有灾殃祸患就是福,无奈人在福中不知福,并不以为没有灾殃祸患的平安日子就是福,如佛经所言:“心无厌足,惟得多求。”要追求更多的福——包括着求名求利、求官求势,攫取占有,永无止境的追求。古人说:“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在追求的过程中,未得到的希望得到,已得到的又恐怕失去,患得患失,反而陷精神于惶惶不安中。

俗谚云:“人在福中不知福”。以今日社会的繁荣富足,是中国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段时间。虽然社会上有贫富差距,但人人丰衣足食,人人可以由个人的自由意志开拓前途与发展,但是,有几个人安分知足,珍惜现有的环境呢?

古人有谓:“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兵火)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幸福之事过后方知,除了徒增悔恨与追忆外,于事何补?我们何不珍惜现在,果能一念知足,约束个人无止境的欲望,当下即是乐土。

以社会现象来说,两极分化,劳资抗争,动辄暴力相向;以个人生活来说,人生价值观迷失,心灵物化,以金钱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攫取占有,无所不用其极。有了金钱以后,竞相奢侈豪华,追求感官上的满足与享受,造作恶业,趋向自我毁灭之途。这是世人的“共业”——共同造作的恶业。有了恶业之因,未来必将承受恶果。

在“一切向钱看”的唯一目标下,卖假药,制假酒,贩卖人口,只要有钱可赚,没有不可为之事。

二十年来,全国致力于经济发展,沿海都市,如深圳广州等处,一席酒宴,动辄人民币万元至十万余元;甚至于普通城市,饭店宴客,菜肴要多到一半以上的菜无人动筷子,才叫做“有面子”。这些人忘记了1960年后的大灾荒年代,多少农村大半的人被饿死;“十年浩劫”期间,多少人又过的是什么生活?甚至于九十年代以后,西部地区、落后地区百分之七十的人,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人民币,这不正是“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的写照吗?纵然别人痛痒,与我无关,那么这些挥霍无度的人们,自己以往在饥饿边缘挣扎的日子,也全然忘记了吗?人之健忘,为何一至于此?

惜福、惜福,如何惜福呢?

以人类社会中有善根有良知的人,心灵还没有完全物化的人来说,惜福首在约束欲望——知足,次在生活有度——勤俭。

以知足而言,人生也有涯,而欲望无穷,如果不能约束欲望,任由欲望放纵扩张,攫取追求,这不是惜福,而是取祸。老子谓:“祸莫大于不知足”,无奈世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是以“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社会上有太多的“欲望膨胀”之人,在创业过程中盲目扩充,永无止境,终至于像吹橡皮泡似的,吹的过了头,“啪”的一声一切粉碎。无尽止扩充的后果,那么如果有“悔吝之咎”,也就不算是意外了。

世人生活的奢俭,其间差距不可以道里计。吃饭的最低目的是为了果腹,最高的目的是为了适口——满足口腹之欲。穿衣是为了蔽体(当然也包括身份与美观的条件),但如果像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似的,拥有四千多双鞋子,那就奢侈的离了谱。

古人说:“惜衣惜食,非为惜财为惜福”。半碗残饭,所值几何?但想到其间有多少耕作者的劳力与汗水,我们就不能不珍惜这半碗残饭。一张卫生纸,所费无几,但想到一张纸所耗费的自然资源,我们就不能不爱惜这一张纸。所谓:“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果然有此种观念,自然就知道惜福。

福——是前生善业感得的果报。我们要珍惜这果报,继续造作善业,以积蓄来生的福报;如果不知珍惜,以前生福报的资源,作为今生造作恶业的条件,那来生就与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有分了。

 

四、娱乐篇

 

娱乐和运动,可以使人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情绪。特别是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因此,保持身心健康,便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要任务。

良好的情绪是人体的一种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这样不仅食欲好,睡眠香,而且头脑敏锐,精力充沛。

 

“世人欲识卫生道,

喜乐有常嗔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

顺理修身去烦恼。”

 

——这是修身养性的至理。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不要患得患失,不为名利而争,不为琐事烦恼,要培养宽宏大度、襟怀坦白的品质。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与此相反,缺乏道德修养的人,特别是那些被名利枷锁困住手脚的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会未老先衰,自然难登“仁寿之域”。讲究养生之道,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要养德。只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身心平衡,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延年益寿。

1)、音乐

终日工作而没有娱乐的人,不独生活枯涩无味,而且精神上难免有不愉快的感觉。不愉快的人,对于事业和健康有很大的障碍。固然,刻苦耐劳的精神是可佩服的,但是超过相当的限度,对于身心两方的健康却是极大的危害。

正当的娱乐最普通的,要算音乐了。《百缘经》载:“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各自庄严,作唱伎乐。见佛入城,便作供养,以此功德,一百劫不堕恶趣”。用音乐来赞美三宝,演说十善,这些所唱的歌音,是菩萨行的事业之一。

2)、运动

运动能使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当自己的情绪郁闷、苦恼时,或激动、盛怒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打打球或散散步,这样,不良情绪就会缓解或消失。

3)、花艺

在庭院中倘有余地,宜筑一所花坛,栽种各种花草,假使地方狭窄,在阳台上栽些盆景,也能起到陶冶精神的作用。种植鲜花,芬芳馥郁,香气袭人,可以供佛,可以赏心,朝夕临对,岂不怡然快乐么?花草有益卫生,植物在日里靠日光的力量,能够吸收空中的炭酸气,能够变化浊气,使人常得清气的接济,而获呼吸舒畅、血液清洁的利益。所以家庭中宜栽种花草,市街路旁应该栽种樱桃、杨柳、梧桐等树木,市镇上应该开辟公共的花园。

4)、培养广泛的兴趣,自寻其乐。

绘画、摄影、书法、雕刻等爱好,可以培养人们发现美、欣赏美,陶冶情操、缓解工作压力,充实个人的业余生活;还能修身养性,培养自身的内在气质和涵养。

在心情不佳时观赏一场相声或哑剧,常可使人捧腹大笑、精神振奋;或欣赏一下优美动听的音乐,紧张和苦闷也可减轻,并随之消除。如果你遇到烦恼、郁闷不结时,你可以试着做平时喜欢做的事,如你喜欢音乐,此时不妨去欣赏音乐;如果你喜欢运动,则可打打球,游泳或登山,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去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绮丽多彩,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怀抱中,那水秀山青的自然环境,会使你产生豁达明朗的心境,一切忧愁烦恼皆可消散,寄情山水,可净化心灵。

5)、反对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佛教提倡正当娱乐,反对有违道德、法律及不利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麻将赌博、酗酒、***娱乐等。这些有害无益的娱乐,只会徒增烦恼。譬如小儿舐刀头的蜜,不晓得有割舌之患一般。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沉溺于麻将赌博之中的民族,将无法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古人云:“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年轻人最好不要打麻将,因它会搓掉我们金色年华,令我们玩物丧志、不思进取。

其它如玩电子游戏等,也不宜化过多时间,以免着迷上瘾,成为现代“电子鸦片”的俘虏,青少年尤其应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