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庐山恋主题歌:认识“方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2:20
 

认识“方言”

李永成

 

 

教会中有一种颇令信徒困扰的现象就是“讲方言”。“方言”被有些人看作是一种特别的言语,又称舌音 (speak in tongue),是别人听不懂的,可能是连讲的人自己也不懂的。有人用这种“方言”来祷告或讲道。

 

有些教会鼓励信徒讲“方言”,什至认为讲“方言”是重生得救的标志,是被圣灵充满的标志。能讲“方言”的信徒彷佛是比较属灵,比较亲近上帝。在同一个基督徒群体中,若大多数的人都会讲“方言”,不会讲的人难免有压力,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一截。在其中作领袖的更是非讲“方言”不可,否则就不够资格带领信徒了。在这些教会中的信徒若不想离开那教会,不想离开他的朋友,自然就想认同,很想学讲“方言”。但与此同时,若他有机会与其他教会的信徒接触,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基督徒都是没有讲“方言”的。而且在那些不讲“方言”的基督徒里也有很多是爱主爱人的,是满结圣灵果子的(有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22),这样的比对冲击就会让人觉得很迷茫。

 

“方言”到底是怎么回事?“方言”与灵命长进有什么关系?

 

有不少“讲方言”的教会,信徒很活泼,很热心传福音,教会发展相当快。这些兴旺的现象让人很羡慕。期望教会有增长的教牧同工,当然会注意这些教会。但进一步探讨的时候却又发觉有许多“讲方言”的教会是低沉、萎缩的。“讲方言”与教会增长真有关系吗?

 

有些传道人,工作很劳累,但没有什么果效,教会发展沉滞,信徒表现散漫,并且对牧者不尊重,更谈不上服从、受教。为了复兴教会,重振“牧”纲,牧师就盼望能掌握一些属灵的秘诀,以期重新得力,扭转教会的颓势。然而,不是每一个传道人都有讲道和传福音的恩赐,不是每一位牧师都有能力改善教会的行政组织和人际关系,也不是每一位传道人都有机会继续进修;“讲方言”似乎是一条比较简便可行的途径。舌头一旦有了突破,就可以改变属灵的面貌,成了属灵人。有了明显的属灵恩赐,信徒自然另眼相看!“方言”的确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但“讲方言”真是属灵长进的捷径吗?

 

 

方言的起源和本意

 

“方言”在圣经记载不多,主要是记录在新约,而且只在使徒行传及哥林多前书。有关“方言”的起源是记载在使徒行传。有关“方言”现象所引发的问题的处理原则,是记述在哥林多前书14章。马可福音1617节提及“新方言”这个词,但没有形容现象,更没有解释含义。

 

旧约圣经中有几段经文提到有人被圣灵感动“受感说话”或“说预言”(参民数记1125- 29;撒母耳记上105- 131920- 24)。有学者认为那些“说话”或“预言”,可能就是新约圣经中所谈论的“方言”。但这些经文并没有指出那些说话是“别国的话”或是“神秘的言语”,当时的听众似乎都知道讲者所讲的内容,那些“受感说话”的人很可能是用大家常用的言语。这就与新约圣经中所讲的“方言”不同了。再者,在这些旧约经文中所提到的情况都是与先知的角色有关。因此,那些“说话”也必是与先知的讲论有关。根据保罗的了解,“方言”与“先知讲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参哥林多前书14: 2- 5 )。所以,我们知道旧约中的“受感说话”和“说预言”,虽然都是圣灵的工作,但并不是新约所讲的“方言”。

 

就新约圣经而言,有关“方言”出现的具体描述是从使徒行传第2章开始,那是主耶稣升天后的第一个五旬节,当时圣灵带着可见的形体显现,如同火焰的舌头分开落在各门徒的头上,众门徒都被圣灵充满。圣灵赐给他们特别的口才,他们就说起别国的话来,讲说上帝的大作为(使徒行传2: 1- 4, 11)。应该注意的是:在中文译本中,此处没有用“方言”这个词,却指明那是“别国的话”,这是比较正确的□译。“方言”这词的希腊原文是glfssais,是“舌头”的意思,也可以翻成“舌音”或“言语”。使徒行传24节中“别国的话”原文是eteraisglfssais,直译应该是“其他的舌音”,但也可以翻成“其他的言语 ”。单凭这节经文不能确定它的涵义,但细看下文(6- 11)就可清楚知道:门徒所讲的是当时由各处而来的犹太人所惯用的“乡谈”,希腊文是dialXkt (dialect),那应该是人间听得懂的语言,不可能有其他的意义。

 

使徒行传还有两段关于“方言”的记载,就是在1046节和196节。使徒行传 10章是记述彼得被上帝差遣,首次向外邦人哥尼流传福音的经历。彼得在讲道的时候,圣灵便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他们就说“方言”,称赞上帝为大( 10: 44- 46)。经文中清楚记载:彼得和众信徒能明白那些人所说的“方言”是 “称赞上帝为大”。可见那是人间听得懂的话。彼得后来还特别为此事作见证说:“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11 : 15)。彼得在这里所说的“当初”,当然是指使徒行传第2章“五旬节”的经历——他们用“别国的话”,讲说上帝的大作为。

 

因此,可以断言,使徒行传第2章和第10章所提到的“方言”,都是人间言语,是“别国的话”。其中包含多种地方方言,不是同一样的“方言”(2: 5- 11 )

 

今天不少鼓吹“讲方言”的教会,会众是讲同一类型的“方言”——发出单调含糊的舌音。这种现象与圣经的记载截然不同。

 

使徒行传19章记载保罗遇到了施洗约翰的门徒,就奉耶稣的名为他们施洗。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19: 1- 6)。在这段经文中没有清楚说明那些“方言”是不是人间能懂的言语。但在同一卷书中(使徒行传),在类似的情况下(谈及圣灵降临),用同样的词(“方言”),应该是表达同样的意义。这是很基本的解经原则。所以,这里的“方言”应该也是“别国的话”。这样的解释正符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章所表达的:那是“外邦人的舌头”(林前14: 21)。有人认为哥林多前书14章所论的“方言”有两种:一种是“外邦人的舌头”(21 ),是“别国的话”;另一种是“没有人听出来”的(2),是神秘的言语。这样的了解最大的困难是,在同一章圣经中,用同样的词,怎么可能是指两样不同的事?圣经中似乎没有同样的例子。作者既然没有说有两种不同的“方言”,我们就不应该硬把“方言”分成两种。第21节英文圣经的(NIV)口译是:“Through men of strange tongues and through the lips of foreigners……”这样的□译会使人误会,以为真是有“奇异的言语”(strange tongues)。经查对圣经原文(希腊文),“en eteroglfssois kaien ceilesin eterwn”英文直译应该是:“in other tongues and in lips of others”,其中并没有“奇异”的含义;所以,中文圣经的□译就比较好:“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这样的描述是与使徒行传第24- 11节吻合的,那是指人间能懂的言语。

   

哥林多前书142节的“没有人听出来”应该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假如是绝对的“没有人听出来”,下文却一再提出要把“方言”翻出来(表示有人可以听出来,看5, 13, 27- 28),那就前后矛盾。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那讲“方言”者知道他所讲的“方言”,不是他们教会惯常用的语言,他晓得绝大部份在场的人都听不懂他在讲什么(那是相对的“没有人听出来”),只因为出于圣灵的感动,他就用那种“别国的话”对上帝讲说各样的奥秘。那种话可能是他自己原来也不懂的,就像门徒在使徒行传第2章中所经验的那样。

 

有人认为“方言”是哥林多前书131节所提及的“天使的话语”。基督徒能讲“天使的话语”,当然是出类拔萃的属灵精英了!但细看这节经文的上下文,就发觉“方言”并不是天使的话语。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林前13: 1)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说,“方言”就是天使的话语。再者,没有人可能会讲万种方言,这是文学上的夸张手法,“天使的话语”也是同类的用词。这句话主要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尽管很有口才,很会讲话,但没有爱,他所讲的话就没有太大意义。

 

林前13: 8- 10说:“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这“方言”若真是“天使的话语”,当我们朝见那完全者(上帝 )的时候,应该更多用这天上的言语,不可能停止。但圣经明说:“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可见这里所说的“方言”不是“天使的话语”。

 

总括而言,圣经中所记载的“方言”,都是“别国的话”,是地方的方言,是乡谈。那些会讲“方言”的人,全是由于圣灵主动赐予特别的能力,是上帝为了达到特殊目的而行的神迹。不是人求来的,更不是学来的。

 

今天若有人讲一些别人听不懂的奇异“方言”,声称那是“五旬节”的属灵经历,并且教导别人讲“方言”,这就明显不符合圣经的记载。所以,不要学别人讲“方言”。学到了,大概也不是真正的“方言”。若有人学了别人讲“方言”,并且是讲与别人同样的“方言”,无论经验多么真实,无论感觉多么美好,都需要深切反省,看看那是不是圣经所论的“方言”。

 

 

方言的目的

 

根据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章的解释,圣灵感动人讲“方言”是有两个目的:

 

一,造就讲方言的人。“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林前14: 4)可见圣灵感动人说“方言”,并不是为了培育教会的整体,对教会增长没有必然的关系。哥林多教会是热衷于讲“方言”的教会,却是有名的“问题教会”,这就是最具体的说明。“讲方言”的教会能兴旺,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是因为能讲“方言”。

 

有人认为,被圣灵充满就会讲“方言”。这样的了解并没有圣经的根据。以利沙伯(路加福音1: 41),耶稣(同前4: 1),司提反(7: 55- 60),巴拿巴(11 : 24)等,都被圣灵充满却都没有讲“方言”。可见被圣灵充满的人不一定讲“方言”。然而,讲“方言”的人都是出于圣灵的感动,而且讲“方言”对信徒灵命是有帮助的,因为圣经明说,说“方言”是造就自己。为什么说“方言”能造就自己?因为“方言”是用来祷告的。保罗说:“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上帝说。”(林前14: 2)“对上帝说的”,当然是祷告了。

 

我们读使徒行传第21- 13节的时候,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当时众门徒是用“方言”(别国的话)向人讲道;但其实他们是在高声祷告,在赞美上帝,“讲说上帝的大作为”。因为“方言”是对上帝说的。使徒行传10章的记载更明显:哥尼流一家听见彼得讲道,被圣灵感动说“方言”,称赞上帝为大。哥尼流一家是“听众”,当然不可能在讲道。他们是被圣灵感动,向上帝发出赞美。

 

基督徒顺从圣灵的感动,向上帝祷告,对上帝发出赞美、感谢,与上帝的关系自然亲密,灵命也必然长进。所以,说“方言”是造就自己。因为“方言”是祷告,不是讲道。

 

使徒行传第214- 26节的记载是彼得向众人的讲道。在那过程中没有人翻译,也没有人表示听到“别国的话”。可见彼得所用的应该是大家都懂的言语,很可能就是当时流行的希腊语。彼得并没有用别人的乡谈(“方言”)来讲道。

 

二,向不信的人印证上帝的临在,表明上帝的心意。保罗说:“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林前14: 22)

 

圣灵感动人说“方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在场的一些“不信的人”显明上帝的心意。请注意,那些“不信的人”不一定是不信上帝的人。

 

使徒行传第2章记载,五旬节的时候,许多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聚集在耶路撒冷。他们不相信“耶稣就是上帝所立的基督”。这些虔诚信靠上帝的犹太人就是“不信的人”。因此,圣灵感动耶稣的门徒讲“方言”,引起那些犹太人的注意,证明上帝与这些门徒同在,从而向这些犹太人证明耶稣就是上帝所立的基督。

 

彼得和其他的使徒原都“不相信基督的救恩竟然会惠及外邦人”。当时的使徒们就是“不信的人”。因此,在使徒行传第10章圣灵感动哥尼流的亲属密友,使他们在听彼得讲道的时候讲出“方言”,证明他们已经领受了圣灵,证明上帝也悦纳这些外邦信徒,从而改变使徒们的观念。

 

当时有些约翰的门徒大概是不相信他们也必须要信耶稣,要奉耶稣的名受洗,才能得上帝悦纳,否则他们早就奉耶稣的名受洗了。他们也不知道:信靠耶稣的人就有圣灵与他们同在(19: 1- 2,1: 13)。那些约翰的门徒就是“不信的人”。因此,在使徒行传第19章特别记载,施洗约翰的门徒奉耶稣的名领受洗礼后,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说“方言”,表明圣灵已经降临在他们身上,表明信靠耶稣基督是必须的。

 

圣灵感动人讲“方言”,一定是有一些“不信的人”在场,因为“说方言是为了不信的人”。今天若是在基督徒的聚会中,大家在信仰上是彼此认同、彼此接纳的弟兄姊妹,当中有人声称是被圣灵感动,用“方言”祷告,而在那聚会中并没有不同信仰的人,那就是很奇怪的事!

 

 

讲方言的原则

 

使徒保罗说:“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林前14: 13),“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林前14: 27- 28)

 

这两处经文清楚表明:讲“方言”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当场必须有人翻出来。有人强调说,用“方言”祷告是用灵祷告,只管自己用“方言”祷告,别人听不懂没有关系。保罗并不同意这样的讲法,他说:“你用灵(用方言)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林前1416)

 

个人在密室私祷的时候,自已用什么语言祷告都没有关系,但与别的基督徒一同祷告的时候,就该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假如在大家一同祷告的时候有人真是被感动要用“方言”祷告,他也该留意有没有人可以翻出来。在他用“方言”祷告之后,在场应该会有人知道他是用什么语言祷告,并且能翻出来。假如讲“方言”的人发觉没有人能翻,他就应该停止继续用“方言”祷告。这是保罗强调的原则:“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翻。”

 

保罗说:“不要禁止说方言。”(林前14: 39)因为“方言”是出于圣灵的感动,为了向那些不信的人表明上帝的心意,是上帝施行的神迹。所以我们不应禁止,也不可能禁止。

 

然而,保罗并不鼓励弟兄姊妹追求讲“方言”的恩赐,只鼓励大家追求别的可以造就教会的恩赐。在林前14章保罗清楚的说:“说方言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是造就教会,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4- 5)“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12)“我感谢上帝,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18- 19节)很明显的,保罗并不鼓励信徒追求讲“方言”的恩赐。

 

有些敬虔爱主的弟兄姊妹,因为接触了讲“方言”的人,他们被“潜移默化” 也有了讲“方言”的“恩赐”,对讲“方言”有美好的体验。那些美好的经验当然值得重视,但主观经验必须符合圣经启示的真理。与圣经教训不相符的主观经验,无论感觉多好,恐怕只是自我陶醉的心理作用。

 

参考书目

陈终道 《神医、先知、方言》 宣道书局 1963

张慕凯 《近代灵恩运动》 建道神学院 1994

林道亮 《从灵洗到满有圣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