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鱼打包盒:68名孤儿之父马国成:“做慈善比做生意难多了” (节能环保“无芯笔”技术发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5:38:45

马国成和他的孤儿们曾是媒体上的焦点。

马国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十年后这个特殊家庭拍了大合影。

    十年前自办孤儿学校陕北农民今日身家千万

    不讳言曾面对外界“拿孩子做幌子赚钱”质疑

    十年前,陕北农民马国成因创办孤儿学校成为新闻人物。十年后,他收养的68名孤儿长大成人,他也因缘际会成为身家千万的商人。

    面对多年来围绕他的“靠孩子吆喝赚钱赚名声”质疑,他坚称自己不是“慈善家”,做善事“对得起自己内心清白就行”。

    “今年是慈善机构的倒霉年,大的慈善机构相继被曝光违规,但基层老百姓依然实实在在地做着善举。”来自美国的慈善基金会代表Selmon评论说,马在基层做了十年孤儿学校,与那些整天在办公室做慈善的人完全不同。

    11月底,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中午11时,寒风依旧,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毛素乌沙漠边上,一个占地30多亩的院子里正在举行一场军民爱心助学启动仪式,受助的对象是当地32名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小学生。

    领着孤儿上央视成新闻焦点

    一个女学生在人群中显得特别。她的父母在一场火灾中丧生,而她自己的头发也在大火中烧光,容貌受损,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在家抚养她。

    52岁的马国成,肤色黝黑,躲在远处的厨房门边,静静地看着一切。他的亲生大女儿马晓梅给他准备了一碗奶茶和奶皮子,算是忙碌许久的早餐。

    这场捐助也是当地军民共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启动仪式,由几十名从当地福利院中长大的孤儿和乌审旗武装部联合主办。活动的亮点在于这些孤儿承诺要用个人收入来回报收养他们的“爸爸”,回报社会,供32个孩子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

    马国成正是这些孤儿的“爸爸”,曾经的福利院院长,现在的他还是身家千万的生意人。

    十年前,他肯定想不到自己人生会如此滋润。这个少年时因家穷到内蒙古流浪讨生活的陕北农民,赶上了榆林附近油田开发的好时机,10多年攒下了90多万元。1998年,因为不到9岁的三女儿遭遇车祸致死和少年流浪经历,不到40岁的他下决心在自家开的招待所里收养流浪儿和孤儿,还一个“心愿”。随后他在榆林靖边县创办了一所孤儿学校,并取得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2000年儿童节,马国成领着部分孤儿来到北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看升旗,上了孩子们喜爱的《大风车》节目,一时间成为新闻焦点。

    按照马国成的自述,2001年9月,马国成的孤儿学校登上《人民日报》等媒体在北京出尽“风头”后,因明显不符合“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共同兴办”的政策规定,被吊销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并将学校解散。那一年的冬天成了他人生最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