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图片转excel表格: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7:56:22

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中)

(2010-03-23 11:02:33)

第17节:如何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1)

  7.如何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
  这家名叫Dunkin’ Donuts的连锁店,专卖早餐面点、咖啡和其他饮料,光带甜味的烤面包就有50余种。自从1950年创办到现在,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已有7000多家加盟店,每天客流有300多万人。
  过去几年,不知不觉地我也喜欢上了它们的面饼,这里也成了我和陈笛经常光顾的地方。2007年2月18日早晨,开车带陈笛去附近的一家Dunkin’ Donuts分店。那天,我们比较懒,不愿下车,就坐在车里点了所要的东西,我要一杯咖啡和一个鸡蛋与奶酪夹饼,她要了半打叫做“Munchkins”的炸面球。
  等我们交了钱,拿到东西,陈笛看看袋子装的,就说:“爸爸,你看,她们又给了10个,我们只付钱买6个,可她们还像上次那样,多给我4个。”
  “是不是她们喜欢你,为了让你高兴,多给你几个?人家是好意吧。”
  陈笛:“也许是。不过,这店子不是她们自己的,她们多给少给都无所谓。等以后我办自己的公司时,绝对不会允许我的员工这样无所谓!”
  “为什么你觉得她们会无所谓呢?”
  陈笛:“因为反正公司赚不赚钱,跟她们没关系,她们拿到工资就行了。人为自己干活与为别人干活就是不一样,为自己干活会处处仔细认真的,也不会浪费。”
  “你这个观察很好,很到位!人们常说,花别人的钱不心痛,只有花自己的钱才心痛!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突出和普遍。”
  陈笛:“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国有企业?企业由国家或政府所有,不等于是不归任何人所有了吗?谁还会在乎这些公司经营的好坏,亏损还是盈利?这些国有企业的员工肯定像Dunkin’ Donuts的员工一样,工作起来无所谓。”
  “实际的经历的确像你说的那样。在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有化运动,几乎把所有土地、生产性财产都收归国有,变成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有土地,等等。中国经济国有化之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到20世纪70年代头半期,国有企业出现大规模亏损,使中国人的收入、经济状况降到低谷。1978年,中国国有经济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终于开始了改革开放,重新允许民营企业发展,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壮大。
  “不仅中国,几乎所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实验过国有企业,由国家拥有并自己经营企业。”
  陈笛:“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花自己的钱心痛’、‘为自己赚钱最卖力’等,这些东西都是常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都去实验国有制?”
  “真正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使众多国家走上国有经济之路的,是苏联。在学校,你们老师已介绍过苏联的历史,那些历史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东欧国家、南美、非洲甚至西欧许多国家。1917年革命成功后,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将私有财产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当时的苏维埃学者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剥削的基础,所以,为了消灭剥削,就必须先消灭私有制,同时消灭市场,然后,由政府计划部门取代市场来完成社会中生活品、消费品、生产品的分配。”

  第18节:如何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2)

  陈笛:“那些历史太有意思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在市场上做交易,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愿意付多少钱,自己可以选择。如果由政府官员帮我做这些安排,他们怎么知道我喜欢什么、愿付多少钱呢?他们怎么知道我和姐姐的喜好差别?比如说,我喜欢历史,但姐姐不一定喜欢;我喜欢赚钱,要成亿万富翁,但姐姐对这些没任何兴趣。”
  “是这样的。可是,那时候,世界上许多人存在一些盲点。在当时苏联的国有化过程中,情况很糟糕。比如,到1930年1月,苏联只有21%的农民家庭被集体化,到同年3月则达到58%,到1938年时94%的农民被集体化,他们的土地被收为国有。那次集体化过程中苏联农民不断抵抗,政府则使用暴力和非暴力手段强制其集体化。
  “20世纪30年代实行国有化计划经济初期,苏联经济快速增长,每年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至13%,假如去年的收入为100元,一年后就升高到112元、113元。相比之下,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国家恰逢经济大萧条,西方市场经济面临重大危机。看到苏联‘国营’世界的快速增长与西方‘私有市场经济’世界的大危机之间的巨大反差,苏联计划经济初期短暂而令人炫目的成功,使人以为终于找到了经济增长的妙方。于是,在中国,当时的南京政府当然要搞‘国营’。等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西欧、拉美以及新独立的非洲和亚洲国家,都要模仿苏联的国有计划经济模式,至少也想由政府来创办、经营企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然更要搞国有计划经济。到1975年左右,世界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最高点。
  “但是物极必反,此后,你担心的那些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国家,其经济越来越差,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苏联、中国、拉美、东欧等国家的国有企业产生大规模亏损。所以,中国于1978年开始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重新回到市场经济,并逐步民营化。其他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也逐步这样做。走了一大圈,到最后又重回老路,还原到市场本位。”

  第19节:如何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3)

  陈笛:“我真对人类社会这么多人、这么多国家都走过弯路感到失望。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认识上的这种盲点。这些历史也说明,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储备还太少,否则,怎么这么多人会做出那种选择?”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爸爸对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那么着迷。让我们再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就是等你长大办自己的公司时,你的员工不也是为你工作,而不是为他们自己工作吗?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即使不是自己的钱,也心痛’呢?这就有挑战了吧?”
  陈笛:“我可以采用奖金制度,给员工按工作好坏、贡献多少发奖金。”
  “奖金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当然比没有奖金激励好。不过,奖金激励比较适合很成熟的行业。对于新创办的企业,一般来说,可以给员工股份或股票期权。”

  第20节:投资太阳能
 (1)

  8.投资太阳能
  “爸爸,你说政府管制电价,办电力公司难赚大钱。是不是所有能源、电力行业都受政府管制,机会都被政府抑制呢?去年你不是投资过一家太阳能公司吗?” 在上次谈完电力管制后,陈笛这么问我。
  “政府把电价、油价人为压得很低,表面上看是为了让老百姓很便宜地得到电力、汽油,降低他们的生活费用。短期看,好像如此。可是,从长期看,其代价很大。政府长期把油价、电价压低,其效果是使浪费的成本也很低,变相鼓励浪费,使社会的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就如你知道的那样,人类是在19世纪末才有电器,才开始普及汽车,但这短短的100多年里,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煤炭与石油储藏。人们估计,如果按现在的速度增加能源消费,特别是随着中国和印度的私人汽车越来越多,石油消耗会快速增长,那么,到2040年左右,世界的石油储量可能要全部耗尽。如果真的那样,就会出现全球能源危机了。所以,价格管制的后果之一是加快了能源的消耗。”
  陈笛:“那怎么办呢?太多石油、煤炭消费不是对环境、对空气也有破坏吗?”
  “当然,第一步要做的是各国将油价、电价提高,按市场价去收费,通过高价来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也由此增加环境的破坏成本,引导人们少浪费电、少浪费油。另一方面就是寻求新能源,这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问题是,太阳能发电设备还太贵,每度电的成本差不多是煤炭发电成本的两倍。所以,政府越是人为压低电价,就越无法给太阳能、风能的努力创造机会。”
  陈笛:“哦,那为什么去年你投资了一家太阳能设备制造公司呢?那家公司好像叫常州天合光能公司吧?按你这么说,其太阳能设备销售市场就难以发展了。”
  “不过,常州天合光能公司的前景会很好。这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于1997年由高纪凡先生创建。那时,经济全球化正在兴起,但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收入还有限,特别是在中国,家庭汽车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石油危机、能源危机也还不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所以,虽然太阳能技术在那时已有发展,但还不是那么紧迫的行业,其未来前景也并不明朗。可是,高先生却预见到太阳能的发展前景。
  “1997年公司成立后,常州天合光能投入研究太阳能技术。2000年建成的‘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样板房。
  “2001年,常州天合开始将太阳能发电产品推向市场。对该公司最有利的一件事是,德国自1999年开始由政府补贴太阳能发电,每千瓦时补贴约 0.5欧元。从那以后,德国加大对于老百姓在屋顶安装太阳能装置的鼓励。随后,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跟进,都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发展太阳能。结果,到最近几年,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多少,西欧国家就买走多少,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这为所有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天赐良机。常州天合也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先进军德国市场,随后也向其他国家销售。”
  陈笛:“这种市场太好了!供不应求,制造商不就有很大赚钱空间了?在这种情况下,常州天合当然能赚钱了!”


  第二部分

  第21节:投资太阳能
 (2)

  “你说得对。所以,2006年6月爸爸通过朋友加入麦顿基金(Milestone Capital),麦顿基金以每股7.4美元入股常州天合。六个月后,也就是2006年12月18日,常州天合股票以每股18.5美元在美国上市发行。到今天,其股票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十个多月,股价已超过50美元,最高时还曾到过73美元,相对于我们买入的价格涨了五倍多,这的确是很好的投资。”
  陈笛:“这很有意思,公司上市前投资入股能这么赚钱,我真没想到,你真厉害!但是,我不明白,既然大家都知道太阳能设备市场这么好,供不应求,为什么没有更多人去办厂加入竞争?难道太阳能技术那么难吗?”
  “是这样的,确实有很多创业者进入该行业。无锡尚德是中国第一家成功的太阳能公司,它于2005年12月在纽约上市。由于其股票价格猛涨,使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先生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2005年中国首富!常州天合是中国第三家到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制造公司。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太阳能公司的财富故事太成功了,这当然就激发许多创业者加入该行业,都去办自己的太阳能公司!财富的吸引力胜过一切。在过去几年里,从江苏到河北、福建等省,众多太阳能公司相继成立,这使中国几年内就领军世界太阳能制造业。”
  陈笛:“你刚才不是说太阳能设备供不应求吗?有这么多的制造公司,这下供给就多了,看来太阳能设备的价格要下跌了。”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2005年初到现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价格在欧洲基本没变,在美国还上升了10%左右。其所以有了这么多竞争后,太阳能设备价格不降反涨,是因为这些产品的销路没问题,能生产多少,别人就买多少,同时,原材料的供应却越来越紧。太阳能发电最重要的材料是高纯度硅,而硅的提炼又需要很高的资本投入,其提炼加工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成。所以,虽然太阳能设备制造厂很快能建好投入生产,但高纯度硅的供应很难跟上。结果,设备制造商越多,对硅材料的需求就越大,在硅供应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就逼着硅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于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来说,保证硅材料的稳定供应就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

  第22节:投资太阳能
 (3)

  陈笛:“在这种环境下,是不是哪种模式最有利于保证硅片的供给,哪种模式就最好?”
  “这就是常州天合跟其他太阳能公司的差别所在。比如说,常州天合股票于2006年12月18日以每股18.5美元上市,第二天,同在江苏的另一家太阳能公司——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在美国上市,每股价格是13美元。可是,到今天,常州天合的股价是53美元,而江苏林洋的股价还在13美元没动!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主要原因在于,江苏林洋要靠从其他硅片提炼、硅片组件公司那里进货,然后组装成太阳能发电系统,所以,它的利润空间小,而且完全受到硅片市场的供应短缺制约,硅片供应越紧张,江苏林洋的未来生产就越没着落。相比之下,常州天合采用的是所谓‘垂直一体化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商业模式,它自己收集含硅的废电器,先从中提炼单晶硅,做成硅片,再做成组件,最后将组件安装成太阳发电系统。这一整套垂直工序都由自己公司完成,在公司内各工序一体化,能较好保证各生产环节的原材料供应,也能降低原材料的进货价格风险。就因为商业模式上的这种差别,常州天合跟江苏林洋的股票表现是如此不同。”
  陈笛:“垂直一体化整合模式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我要开餐馆,首先要自己种粮食、种菜、种油、种茶、种佐料,也要做桌子、板凳、碗筷呢?再往前,是不是说我也要生产肥料、制造农用工具,否则我会有太多供货风险、原料价格风险呢?”
  “不完全是这样,还要看具体供货市场的情况。供货越紧张、价格风险越高的原料,自己做、自己生产的好处就越大。像蔬菜、大米这样的生产周期很短、供给很容易产生的东西,其价格总体上会很稳定,就没必要自己去生产,到市场上买就行了,让那些更有种植粮食、蔬菜专长的人去生产粮食和蔬菜,而你只管把饭菜和服务做好就行了。各做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分工,市场是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来到一起交易的平台。专业分工和市场化就是这样相互推动发展的。”

  第23节:为什么中国公司喜欢行行都做?(1)

  9.为什么中国公司喜欢行行都做?
  陈笛:“在中国,好像公司更喜欢什么都自己做,喜欢垂直一体化,而在美国好像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包括许多方面。第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契约执行的可靠度。如果一个国家的契约环境差,企业就更倾向于什么都自己做,不相信别人的供货保证。
  “正因为中国的契约文化还欠发达、法治没到位,人们只好通过公司内部生产尽可能多的原材料,而不是靠市场交易或说外包,来保证供货,使自己的主营生产线能持续进行。换句话说,在一些情况下,公司内部的垂直一体化整合是外部契约不可靠所致,是由外部法治不到位所引申出来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法治发展是市场化深化的基础,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喜欢什么都自己做,而美国的公司更倾向于专注整个价值生产链中的一个环节。
  “即使在一国之内,因不同地区的契约文化有很大不同,企业选择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也会不同。在中国,浙江因为靠海,其商业发展历史比内陆省份更长久,其商业文化、特别是契约文化就比湖南等省的要发达得多。所以,在浙江,企业能够选择专,实际情况也的确是浙江企业更倾向于专,通过市场交易能实现的分工很细。相比之下,湖南企业更倾向于什么都做,专业分工不够。比如,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
  陈笛:“你说的是我们在长沙常住的通程国际大酒店吧?”
  “是的。这是湖南的一家上市公司,它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你猜它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陈笛:“它肯定是从事酒店经营的公司吧?我觉得他们的酒店还不错,只不过这些年他们的服务质量好像在下降,酒店维护得不到位。”
  “我原来也以为它的主业是酒店管理,可是远不是这样。按照该公司的介绍,主营业务包括百货、针织品、文体用品、照相器材、音像制品、金银首饰、食杂果品、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厨房机具、家具、中成药、西药制剂、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矿产品、旅游及服务。兼营业务有饮食娱乐、住宿、能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及装饰工程、汽车货运、信息服务、物业管理。所以,我们住过的酒店只是其业务的一小部分。”

  第24节:为什么中国公司喜欢行行都做?(2)

  陈笛:“为什么他们什么都做?怪不得通程大酒店的服务这些年每况愈下。刚才说常州天合是垂直一体化整合,是为了减少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但是,通程的酒店、房地产、旅游服务和零售业,有什么价值链上下游的关系?这个我不明白。”
  “一般来讲,如果不同业务领域或说行业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即使它们没有价值生产链意义上的供货关系,把这些行业都整合到同一个公司内,也可以分散公司的风险。这样,在任何时候,一个行业不景气,或许其他行业景气,可以使公司的收入不至于整体受到负面影响。
  “不过,要运作好这种跨行业横向整合,公司的管理架构与水平必须很高,否则,极容易造成资本浪费,使资本的使用效率很低,不能带来足够高的回报。比如,通程2006年的资产回报率才3%左右,也就是每100块钱的投资,在一年里只能带来3块钱的利润回报,跟银行利率差不多。就像你说的,一旦公司什么都做了,而不去考虑这些行业的相关性如何,那结果会是什么也做不好,资源就要浪费了。
  “在中国,过去因为企业是国有的,不属于任何个人,所以,企业的效率、企业资产的回报率从来不是很重要,反正不是自己的钱,浪费就浪费了。到1990年之后,许多国有企业都被改制,转变成股份制企业,并且其股份到股票市场上市交易,这样个人都可以买股票成为股东。原来设想,让企业的股份由个人买卖交易,这样资本市场就可以逼着中国的企业更注重效率、注重投资回报,而不是什么都做。”
  陈笛:“结果怎样呢?”
  “结果是,上市后的企业反而更加什么都投,原来要做扩张投资时,一些国有企业可能首先要从相应政府部门批资金,手续很多。可是现在,上市公司不再完全是国有的了,其投资决定不必都经过政府部门审批,而是由董事会批准,可董事会又不起作用。同时,中国的股民又不太关心公司经营的好坏,只关心股票价格是2块还是8块,并且也不一定知道什么商业模式最有利于赚钱。到最后,改制上市后的中国公司反而有更多资金,进行跨行业横向扩张。
  “本来,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他们应该更希望每个企业都专注一个或两个相关行业,把这一两个行业做好、做精。如果跨行业投资更好的话,投资者自己也可通过分散投资组合来达到目的,而不需要由这些上市公司去完成。上市公司应该专,而跨行业投资则要留给投资者自己去做。
  “实际上,通程控股应该分拆成几个不同的公司。比如分拆成商业房地产公司、零售商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
  “按照同样的道理,通程酒店管理公司只需从通程房产公司手里租用那些酒店地产,而不需要把这些楼宇资产放在自己的资产表上,它的最大资本应该是酒店管理技术和流程这些无形的资产。这样,酒店管理公司在使用很少资产、很少债务的情况下,照样能创造很高利润,它单独上市的股票价格也会更高。这实际上就是如家连锁酒店的商业模式:租别人的楼宇,把自己的核心资本定义在酒店管理上。”

  第25节:为什么不投资中国?(1)

  10.为什么不投资中国?
  “陈笛,昨天爸爸了解到一个叫华视传媒的公司,前天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发行的原始股价格为8美元,当天最高涨到9.5美元。到昨天,股价跌回8美元,也就是当初的发行价。你觉得该公司股票是否值得投资?”
  陈笛:“华视传媒是做什么的?”
  “华视传媒2005年4月才成立,总部在深圳。它的主体业务,是在公共汽车上安装移动电视,播放新闻和娱乐节目,收益来自节目间歇的广告销售。虽然其历史才两年多,但增长迅速,已在中国组建了覆盖全国的户外数字电视广告联播网,覆盖面包括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
  “由于中国有几亿人坐公共汽车,华视传媒的业务范围很大,规模经营的空间几乎没有限制。随着覆盖面的拓展,其广告收入应该会快速增长。今年前九个月,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7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0万美元增长七倍多。”
  陈笛:“不过,爸爸,我知道你比较关心中国的各种投资机会,华视传媒听起来也很有意思。但是,我对投资中国,或者说对中国这个投资概念,不是很看好。所以,不管具体的公司好不好,我总体上对投资中国不是太乐观。”

  第26节:为什么不投资中国?(2)

  “为什么呢?”
  陈笛:“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喜欢中国社会的组成方式,或者说社会结构的构成基础。让我最不喜欢的是中国人只认血缘关系,认亲情,不认其他的。
  “妈妈强调,不管我的堂姐、表妹是好还是不好,人有意思还是没有意思,不管跟她们是否谈得来,够不够交朋友,交流时有没有兴趣火花,有没有心灵上的默契,我都必须喜欢她们,没有选择。为什么有了血缘关系,我就必须喜欢她们呢?这跟交朋友不一样,因为交朋友时,我有选择的权利,喜欢、谈得投机我就交朋友,觉得对方人很好我也可以交,但这是完全自愿的选择。我真不认为,我跟表妹、堂姐有血缘关系,就必然意味着我跟她们能合得来,相互能有默契。这不一定的,甚至我觉得自己交的朋友更有意思,更近。”
  “你说的有道理,但这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的信赖基础的问题。短期内,你可能觉得自己主动交的朋友很合得来,也更近。可是,时间久了之后,也许你会发现,朋友间的关系往往难以长久,也就是说,正因为双方都能自由选择交友,也当然能自由选择解散。久而久之,这可能造成某种人际关系上的不信任感。
  “相比之下,血缘关系是没有选择的,是生来就有的生理关系,抹也抹不掉。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没有选择的关系可能反而使亲戚间的关系更可靠,因为其信任的基础是无条件的、永久的,这就使亲戚间的互相帮助的基础更牢靠了。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社会里,在解决人际间信用交易的制度架构还没有发展出来的时候,人们更多依赖血缘这种天然的东西,来强化人际关系的信用基础。所以,在中国有了儒家文化,强调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家族结构,并以此来组织整个的社会结构。”
  陈笛:“可是,为什么在美国,整个社会关系不一定由血缘决定呢?我不是说血缘关系不重要,但不该是唯一决定人际信用基础的东西。在美国,血缘也重要,但不是决定一切的东西,我的经历告诉我,在许多情况下,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值得信赖,值得尊敬,值得交朋友。换个角度讲,即使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不意味着我必然会喜欢她、信任她并跟她亲近。”

  第27节:为什么不投资中国?(3)

  “这跟美国社会的法治发展有关,特别是跟基督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有关。正如你知道的,教会里有教友,也有教父母,他们跟你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都是基督教徒,所以在上帝面前属于同一个家,只是那个家是以信仰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正因为这一点,在美国,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陌生人之间,也照样可以有信任,有长久的友情,这样,血缘才不一定是一切。我也同意,由血缘建立的社会结构不一定是最优的,只是多数社会还难以发展出更好的替代方案。不过,如果社会中只有亲情才能信任,那么,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就很难进行了。”
  陈笛:“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投资中国不怎么看好的原因,因为公司做大的过程中必然要雇用很多人,彼此间必然有很多的合作,也就需要很多的信任,你把钱投给他们也需要很多信任,而雇用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是跟自己有血缘的人。那么,在这些公司扩张、招人的过程中,如果大家、整个社会的人只习惯相信自己的亲戚,他们怎么可能相互间合作得好、信任得好呢?在这样以血缘组建的社会结构里,很难发展出真正成功的规模性大公司。”
  “不过,随着中国的法治发展,情况会改变的。”
  陈笛:“另一点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中国什么都以年龄决定,干什么都得论资排辈。我不明白,出生的早晚,对一个人的地位和影响力会如此重要?比如说,在中国,大人从来就不会把小孩的意见当回事,小孩跟大人讲话时,大人从来就不会真正地听,大人完全把小孩排斥在他们的世界之外。有时候,中国的大人装着听小孩讲话,但实际上从来不会真听。在美国,就不是这样,小孩的意见经常会被接受。在中国,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以年龄来定其言论的重要性。为什么一个40岁的人必须听从50岁的人呢?为什么小孩的意见就不能听呢?”
  “在传统社会里,没有大学教育、没有许多书面传授的知识,人们都是靠经验来做判断,基本都要靠每一代的亲身试错来领悟世间的事物;再加上那时候的社会和生活状况变化很慢,没有太多新事物、新技术,所以,年纪越长的人,经验就越丰富,就越有智慧,大家多听他们的没有错。
  “不过,到今天大变化的时代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延伸,老年人的确不能像年轻人那么快地追赶时代,对许多新鲜事、新技术可能根本无法入门,对异族、对他人社会文化的了解可能也无法与年轻人比,所以,你说的对,在今天的世界上,年龄已经不是能力和知识的标志,两者的相关性甚至已经是负的,越老的人可能对现在的世界越不懂了。小朋友对新技术、新文化的了解和接受力反而最强。”

  第28节:跨国经营个性化服装(1)

  11.跨国经营个性化服装
  陈笛:“爸爸,今天老师谈到全球化,说当今世界进入了经济一体化的贸易体系,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展。但我还是不明白,全球化到底指的是什么。”
  “这个可以这样理解,爸爸出生在中国湖南的茶陵县,小时候说的是茶陵话,1979年到长沙上大学,开始改说长沙话。1986年来美国读书,又改说英语。来美国后的这22年里,我们不仅在三个不同的州生活过,而且还去过二三十个国家,也经常来往于美国和中国之间。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很幸运,你在哪里出生、小时候说什么语言,并不决定你长大后在哪里生活、说什么语言,你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居住、工作。这就是全球化,不仅人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流动,而且各种商品和服务也能全球流动。所以,有的人说,全球化的意思是,到成本最低的资本市场去融资、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生产制造、到利润最高的地方去销售。在全球各国加入一体化的市场之后,国界的意义变得越来越弱了。”
  陈笛:“你的意思是说,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世界的生产制造基地?前一段听你讲,你的学生刘向开了一家个性化男装公司,在美国吸收客户、量体等等,然后在中国制作衣服,再寄到美国。那么,他的公司是否就是全球化的具体实例?”
  “是的。以男士正装衬衣为例,按客户体型、布料和式样做成的个性化衬衣,在中国的出厂成本大约是15美元。而在美国,同样的个性化衬衣零售价在70美元以上,高的可以到120美元,甚至150美元。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这种价格差别,当然为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创业机会。刘向在做的是,到全球范围内找成本最低、质量可靠的地方——中国生产,然后,在利润最高的美国销售。”

  第29节:跨国经营个性化服装(2)

  陈笛:“既然中美间个性化衣服的差价这么大,为什么以前没人看到这种机会,而刘向却可以成功呢?”
  “个性化服装的制作跟标准化成衣不一样。一方面,它更需要跨国运输速度和运输成本方面的支持,因为每个客户的尺寸不同、式样与布料偏好也不同,如果运输速度太慢,比如,要一两个月才能寄到,客户会等不了;如果运输成本太高,从中国运过来一件衣服要40美元,那么,经营方就没法赚钱了。另一方面,在中美之间的通信速度和成本也必须跟上,否则,美国方面的客户要求就很难准确有效地传递给中国的裁缝。这两方面的条件要同时成熟,才能做跨国个性化服装制作和销售,要不然,两国间的差价再大也难以成功。”
  陈笛:“你的意思是,以前这些条件不成熟,而现在成熟了?”
  “是的。首先,我们看看运输速度和成本的变化,这历来是决定全球化的可行性的核心要素。比如,第一个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容闳,他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当年11月从纽约上船,穿越大西洋,历经欧洲、非洲和印度洋,花了整整154天才到达中国。那时没有飞机,在海上颠簸154天是回中国的唯一途径。在那种运输速度下,刘向的生意当然无法做。19世纪末期,横跨美国东西部的铁路网建成,这大大缩短了货物在美国东部跟中国间的运输时间,因为中国货物可以先经太平洋船运到美国西部,然后由火车陆运到东部。但这还是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太慢。
  “对刘向的商业模式帮助最大的,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到1958年波音公司成功推出波音707喷气式飞机,长距离跨国空运终于变成现实。今天,从纽约到北京的直飞时间只有13个半小时,相对于容闳的154天,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在成本上,从1854年到1910年,跨国运输成本平均下降70%,今天的运输成本还不到1854年时的三十分之一。对刘向而言,今天从上海寄衬衣到纽约,空运可以两天到,如果是一星期寄到,平均每件衬衣的快寄成本是8美元。”

  第30节:跨国经营个性化服装(3)

  陈笛:“这样的话,衣服出厂价15美元,快寄费8美元,共23美元成本。”
  “但是,美国对衬衣进口有20%的关税,这又是3美元,再加每件衣服要支付1美元买进口配额。另外,在中国也要雇人负责协调和邮寄,每件要付5美元的费用。所有这些成本加在一起,一共是32美元。除了这些运输和关税成本外,刘向跟在中国的制衣厂裁缝的沟通速度也很关键,个性化服装必然意味着许多个人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刘向总能跟裁缝交流客户的信息和偏好。到今天有互联网、email、手机电话等通信工具,这些越洋通信不仅速度极快,只是几秒钟的事,而且成本几乎可以忽略,这为刘向的商业模式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可是,以前的人没有这么幸运。在容闳的时代,从纽约往上海传递信息的最快方式是通过海船,也就是要154天才能送到。1866年,纽约和伦敦之间开通电报线路,而中国跟伦敦的电报线路于1871年接通,随即,上海跟纽约间的信息传递速度从原来的154天降到4天左右。1901年电话开始进入中国,但直到1950年中国才有第一条国际电话线路。虽然那时候或说到1990年左右中国的国际长途电话和电报服务都有,信息传递速度跟上了,但电话费太高,即使到10年前,从美国打电话到中国,每分钟还要近3美元。为了说明一个顾客的特殊衬衣要求,你可能要在电话上说10分钟,花30美元的电话费。在这种通信成本下,横跨中美来经营个性化服装制作业务,难以成功。好就好在今天的越洋电话费只有3美分一分钟,而email的费用基本为零,这样,美国这边客户的信息和个人偏好,不到一秒钟即可免费送到在上海的裁缝那里,如果有疑问或出现差错,又可打越洋电话沟通,很便宜。因此,在信息沟通上,刘向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也完全具备,这就是为什么我极力鼓励刘向创办他的公司,我们也有参股。”
  陈笛:“如果说每件衬衣的到岸价是32美元,刘向的出售价是多少?”
  “初步定在50到55美元。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决策。刚才讲到,现在美国量身定做的衬衣价格在70美元以上,但这个市场很小,只有那些相当有钱的人才买得起。我跟刘向说,如果他要成功,必须把价格压下来,否则难以扩大市场规模。他的核心目标,是要让美国中等收入的人也能买得起量身定做的衣服,而不是只有高收入的人才买得起。因此,刘向根据自己读MBA时学到的市场调查技巧,做了很多市场问卷,他发现,多数中年人觉得55美元可以承受,再高就显得贵了。”
  陈笛:“这很有意思,原来产品定价还有科学基础的。不过,这听起来似乎太容易了,我还是有些怀疑,为什么这个事其他人不做?”
  “说的对,裁缝、服装是一个很老的行业。但是,我跟刘向说,判断创业成功与否的标准跟以往不同,就像咖啡店业务很老了,但照样可以出星巴克这样的现代成功企业一样,关键在于赚钱模式;如果你今天只是通过一件一件卖衣服来赚钱,那的确跟传统裁缝店没区别,就是一种失败;如果你把你的跨国个性化服装制作业务的流程都标准化,使其可复制性很好,也就是使生产规模能像星巴克那样不断地扩张,那么,即使近些年公司会亏损,但你的公司照样会值很多钱。换句话说,你赚钱的方式不在服装本身,而在于使你的公司股权很值钱,靠最后卖掉你的公司赚钱。”

  第31节:全球化下的创业机会(1)

  12.全球化下的创业机会
  看到跨国商业机会、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间存在的商品价格差别之后,陈笛对学中文的兴趣增加不少。
  陈笛:“全球化很有意思。看来,只要同样东西的价格在中美或者其他任何两个国家之间差别足够大,那么,在国家之间做贸易就一定能赚钱。比如,在中国制造运到美国卖,或者在美国制造运到中国卖,这些创业机会都存在。”
  “正是这样,今天全球化提供的机会与以前很不同,特别是当产品市场规模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
  “以前我们谈过沃尔玛公司,原来它只是在美国各地开分店,把多数夫妻杂货店挤掉。沃尔玛之所以能把这些小规模杂货店挤掉,是因为它的规模很大、客户数量庞大,能够跟供货商砍价,使沃尔玛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2006年时,在美国,沃尔玛每周有1亿多客户前来购物,在美国之外的14个国家,有近3000家分店,也有1亿多客户。国内、国际销售网加在一起,使沃尔玛一年的销售额超过3500亿美元,这种全球化了的规模使沃尔玛能胜过任何竞争者,更有能力跟供货商砍价。

  第32节:全球化下的创业机会(2)

  “对供货商来说,谁能给沃尔玛供货,谁的产品销路就能立即遍及15个国家,两亿多顾客。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哪家公司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做跨国销售,或者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找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制造自己的产品,哪家公司就会被竞争对手挤掉。”
  陈笛:“行业内的竞争不是历来就有吗?”
  “是的,不过,原来规模的因素没有这么强过。还是以刘向的跨国个性化服装公司为例,上次我们谈到,刘向以55美元左右的价格向美国中产阶层提供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衬衣,以外包到中国制造、规模化经营为其商业模式。他这样做,立即对美国现有的男士正装专卖店构成威胁。男士正装行业历来有竞争,但以往的竞争,都是美国各地区本地人之间的竞争,那些男士衣服在本地制作,又只在本地的小社区里销售,也没有连锁,所以,在成本和规模上都处于劣势。
  “最近,刘向在跟哈特福特(Hartford)市的一家男士正装店谈判,希望由他给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衬衣。但问题是,这家店子现在连成衣也卖120美元一件,又怎么会愿意帮助刘向销售量身定做而价格才55美元的衬衣呢?如果他们愿意帮刘向做销售,这等于是把现在的成衣销售业务给毁了;而如果他们不与刘向合作、坚持以120美元的价格销售现有的成衣,那么,来自刘向的价格更低而又是量身定做的正装会把他们慢慢挤垮。”
  陈笛:“那最后刘向跟他们如何谈呢?”
  “最后,他们找到一个折中点,让这些男士正装店以80美元一件卖刘向的个性化衬衣,其中40美元给这些零售店。这样,他们当然要牺牲掉原来120美元一件成衣的业务,由于这些昂贵的成衣销量本来就很小,所以牺牲不是太大,现在是量身定做而且还便宜,销售量肯定要大增。这样,刘向希望找许多家男士正装店帮他代销,以此拓广销售渠道。这种安排,让刘向在利润上做出不少牺牲,暂时赚不了什么钱,但是,这让他在市场规模上能很快打开局面。等有了规模和品牌后,他可以提价,也可以减少运输等方面的成本,并跟那些代销正装店重新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