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builder c#:书房中的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2:46:43

书房中的文化

前面聆听了我省诸位收藏家的多年收藏经验以及当前的困惑,如:关放先生“收藏与十二五计划、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关系”;段一平先生“当前鉴定家的道德水平与博物馆藏品百分百正确的问题”;马继良老师“青瓷的断代问题在学术界中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承认”以及高笠鑫老师的两个收藏事例,即“报社记者、大学历史教师在收藏界的沉浮”等等,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我国学术界与收藏界的认识关系问题,即,学院理论与收藏实践的关系,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现象近年来在文物界屡屡发生,这就使人们产生了一时困惑。问题如何解决呢?这就应了马克思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人学的是理工,工作之余无意中涉猎些文科知识,文物收藏。如:砚台、字帖以及方孔钱,并在三、四年前破解了《古钱学》一门学科文化。下面就这些年的经验、认识看法谈一谈,其间难免错误、言语不周,希望各位能够谅解,只当作一种思想的交流。

我对当前收藏文化的一点看法

半个文人

半卷论语书,

看尽天涯路。

谁人道春秋?

敢问,英雄何处。

这是书生几年前写的一首五言诗,最后一句明显多了一个字,这些年来始终笔削不去。什么意思呢?第一句“半卷论语书”:《论语》、《书》指的是两部古书。《论语》书记载的是孔子言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文化思想;《书》指的是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先秦文化的内容;这两部书的重新出现是在西汉时期,俗称“孔壁书”。当时围绕着这些书的出现很有一些的争论,就是古、今文经学之争[1]。此句还可能理解为“半卷论语治天下”的意思[1]。第二句“看尽天涯路”:语出民国时期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三个学术境界的内容[1]。原文字出自北宋晏殊[yàn] 的诗:“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jiān] 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个学术境界,这是其中的一种,比喻我们学习、做事要有姑娘“望尽天涯路”那样坚定意志、百折不挠精神。第三句“谁人道春秋”:《春秋》又是一部古书,有两个内容,即《左氏春秋》、《吕氏春秋》,写的是国家兴亡的变化。这里我们可以借指“文物真假识别、鉴定”方面的工作。第四句“敢问,英雄何处”:同样可以借指我国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如:“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徐邦达、傅熹年”这几位书画五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审视,就会发现虽然这几位老先生的学识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是在实际的文物鉴定工作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些争论、意见难以统一[1⑤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文物的内容包络万象,鉴定过程中需要的知识、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当前掌握的文化知识还很肤浅,根本就没有形成一套的理论、规律性研究方法。在当前情况下,文物鉴定工作可以说还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关于我们这样的认识观点在《古钱学》中同样发生。丁福葆说过“古钱学在金石学中为最小之物,然其学如深山穷谷,不易窥探。有研究十余年而尚未入门者;有著述谱录,刊布海内,尚为门外汉者;又有以毕生精力著为一书,或沿通志路史之讹;或喜穿帮附会;或僻居一隅,见闻寡陋,摹绘旧图往往失真,所谓大醇而小疵者,往往不免。余于是益知:研究《古钱学》之不易矣[1]。事实上,如果认真审视,我国的《历史学》、《考古学》与今天的《文献学》、《博物馆学》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只不过学科的成长期各自不同罢了。其中真正的原因就是近代史上西方文化的入侵、学科细化的结果。在我国,这样的文化统一称为“国学”。

历史上,我国的文物收藏记录大体上分为几个阶段:汉魏、两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清末民国以及最近的二十年,这几个时间段正是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大转变的时期,不仅面临着内部的文化冲击而且还有与外部的文化交融。从这点上来讲,我们猜测春秋战国时期可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因为这个时间段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文明、新思想出现,如,我国的孔子、老庄、韩非子、墨子、孙子等等以及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印度的释迦牟尼等,这样的文化直接影响了世界2000年,这也就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先生称作“轴心时代”的历史阶段[2]

有人疑惑,这些和我们今天的文化、收藏有些什么联系呢?十分密切。大家知道我国号称五千年历史,但是按照西方文化《历史学》、《考古学》实物证据的要求,五千年文明史在国际学术界是不被承认的,其中主要内容就是胡适的弟子、北大的顾颉刚先生提出的三个理论学说:“大禹为虫、层累地造学说、东周以上无史[2],这是应用实物证据的结果,这样的结论一直影响到今天,在《历史学》、《考古学》中根深蒂固。那么,什么是文明呢?雅斯贝尔斯先生提出了四个主要特征:“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宗教礼仪”。

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我国的近代历史。“鸦片战争、庚子之变”后我国一败涂地,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说,就是中、西文化之争。那么此时,我们中华民族如何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将会如何?这就是我们民族精英、大师当时出现的重要原因。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朝灭亡、五四运动、八年抗日、新中国成立、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案[2]。百年后的今天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需要重新崛起。世界大国的地位确立,需要我国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全面复苏。因此借着“钱学森之问”的提出,我国适时提出了“十二五计划、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内容,文化体制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的方向。而这样的问题答案首先需要我们解决“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方面的学术研究课题,也就是我国科技部近二十年的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内容[2④⑤⑥⑦]。这个与收藏界又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就是古代实物证据的收集活动。因此我们说,当前诸位收藏家的工作很重要。

 

                                           月下独酌是小生

 

                                       2011年12月6日书于春城

1

①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②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④唐朝晏殊《蝶恋花》。

⑤王羲之《兰亭序》。文革前期,高二适,康生,郭沫若,启功。

⑥2002年《出师颂》,2003年《研山铭》,2006年王羲之《丧乱帖》,2010年黄庭坚《砥柱铭》,2011年《金镂玉衣》。

⑦丁福葆《古泉学纲要》。

注2:

①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

②顾颉刚《古史辩》。

③参见近代史内容。

④科技部“九五”计划《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

⑤科技部“十五”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2001—2005年。

⑥科技部“十一五”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2006—2010年

⑦科技部“十二五”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2011—2015年。

 

 

下面,学生仅就书房中的几件杂物谈一谈本人的身边文化:就是一方砚台、一册书帖以及小孩子的玩具、古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红丝砚”雅玩。

2、 何苦为书生----读《苏东坡法帖》有感。

3、 辽钱的鉴定方法以及规律性认识----流通货币学、民族文字学、书法学、金属铸造学。

4、 关于某权威鉴定家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天子门生”----读温家宝总理历年中外记者招待会对台讲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