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向苹果手机传视频:辽钱的鉴定方法以及规律性认识(流通货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41:17

辽钱的鉴定方法以及规律性认识(流通货币

(2012-01-18 16:09:24)转载 标签:

文化

辽钱的鉴定方法以及规律性认识(流通货币)

半个文人

轩辕后人笑开颜,

邀我不孝赴泉宴。

江南才子颜色惨,

王孙公子献珍泉。

[关键字]:辽代流通货币的特征规律、铸工精美、钱文字无比优秀。

[其序]辽金史学号称为冷僻之学,相关的参考资料极度稀少,不仅在史书文献方面,实物的遗留也是如此。辽钱的研究工作涉及《辽史.食货志》的内容,因此不但收藏家参与,辽金史学家、契丹文字学家也在参与,但是意见很难以统一。为什么呢?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为此,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决,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文]想必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的一种玩具“键子”,它的底座用的就是古钱。清末民国时,我国的流通货币实行了变革,采用机制币的制造方法,传统的方孔钱铸造方法作废了,方孔钱也不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因此它的去处只有一个,“回炉”。当然还有少部分滞留,其中的一部分成了我们小时候的玩具。

辽钱“大辽天庆2”最初发现的时间是在民国,方若的旧藏,折十大钱,共计两枚。丁福葆先生的《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中有文字记录和拓片遗留(图1图2),如今实物可能已经失踪。2005年《收藏快报》上曾经刊登过一枚(图3),经专家鉴定确实为真品。比较中发现它和我们的实物、小时候玩具(图4)相似。此时我们发现了书中拓片的不准确、主要是钱文字的书写水准上,当然我们也发现了“按图仿造”的实物(图5)。“寿昌元宝”据说有“长寿昌、短寿昌”两种,其中的“长寿昌3”很少而“短寿昌”较多(图10)。但是我们还是找到了三枚“长寿昌”钱(图7—9)并且发现它们是“同模铸造的生产产品”,完全符合流通货币的特征要求。此时我们再次发现了书中拓片(图6)钱文字的模糊、不准确性。

图1—5

图6—10

“寿昌元宝”是辽代皇帝耶律洪基(1055~1100)时的铸币、年号钱。耶律洪基执政时共有5种年号,我们找到了另外4种年号钱“清宁二年3、咸雍通宝12、大康元宝2、大安元宝(图11—15)”,并且同一品种的古钱发现了多枚。比较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同模铸造的生产产品”特征,还发现了它们的(图11—13)“铸工十分精美、钱文字笔画结构的布局合理、文字的书法无比优秀,以及同一品种货币的钱文字书体完全相同而不同品种的书体各异”的政府铸币特征,同时通过我们与他人的藏品(图16图17)再次证明了这两点。“清宁二年、咸雍通宝”均为折五的大钱,与某些资料的说法不太一致;同时发现我们的实物“清宁二年(图11图16)”比书中的拓片(图18)以及天津历史博物馆的可能上级派发品(图19)更精美。折五的“咸雍通宝(图12图17)”与折三的拓片(图23)有着八九分的相似,与折二的(图22)则有六七分相似,只是在书法水准上有高有低,而与小平钱的拓片(图21)有着太多的差别,因此我们猜测小平钱的拓片钱文字(图21)可能存在着问题,并从当前钱币学界承认的可能实物(图20)上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存在,就是钱文字的工匠书。关于工匠书是否是辽钱特征的问题,从我们收集到的“大康元宝(图13)”与书中的拓片(图24)与可能的出土实物(图25)比较中可以看出同样的问题;当然我们的参考品“大安元宝”(图14图15)与书中的拓片(图26图27)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图11—15

图16—20

  图21—27

关于辽代流通货币的特征,我们不仅在耶律洪基执政的年代中可以找到,还在接下来的天诈帝耶律延禧时代(1101~1125)、年号钱中找到相关依据,就是“乾统元宝、天庆元宝2、保大元宝5(图28--32)”。我们发现同品种流通货币(图29图30)各种特征相同的同时,再次发现了书中拓片(图34)的不准确,就是钱文字的笔画结构布局、书写水准以及书体的风格内容,实际上就是我国史上一代书法大家的优秀书法作品与我们日常见到的小学生习字的区分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保大元宝背天”钱的实物(图31图32)与书中拓片(图35图36)以及上海博物馆的珍藏(图37图38)中可以再次发现,就是“铸工的精与粗、钱文字的优与劣、笔画结构合不合理以及文字书写的风格”等内容。这是因为,虽然我们每个人写的字是不一样,有着好与坏的区别,但是写字好的人正常情况下都有一定基础,就是曾经刻意练习、摹仿过某某字帖,一个或多个书法大家的字。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了不同时间段的辽代流通货币钱文字是由不同的人书写的正常情况后,惊奇地发现书中的拓片书写惊人地一致情况。关于实物钱文字与书中拓片的差异,我们从乾统元宝实物(图28)与书中拓片(图33)比较当中再次发现了同样问题。关于铸工的问题,我们发现了“保大元宝背天”的异样,就是钱的背部是否有“U”字形图案,当然还有时代定位的问题,因为这是一枚辽钱而不是五代钱,两者之间隔着200多年的时间。

图28--32

图33—38

事实上,我们不但在辽钱的下八品、近70年的铸币活动当中可以找到这样的、政府流通货币特征,还可以在辽钱的上八品、七个皇帝、130年左右的时间(922—1054)中发现。只是因为辽钱的铸造数量稀少,所以我们只找到了5种8枚,即“会同通宝3、天禄通宝2、乾亨通宝、统和元宝3、重熙通宝(图39—43)”,并且说同品种的古钱币有2到3种的旁证,只是其中的“乾亨通宝”不慎遗失,并且没有实物照片遗留下来,至今还令人感到十分遗憾。我们发现两枚折五的“天禄通宝(图40图41)”钱文字完全一致,并且确实比书中小平钱的拓片(图46)要清晰、精美的多,并且与专家眼中为真的实物(图47)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仔细观察我们发现的实物发现“统和元宝、重熙通宝”(图42图43)与书中拓片(图48图50)也发现了这一点。此时我们发现了中国钱币博物馆的藏品“统和元宝、重熙通宝(图49图51)”好像也存在着问题。虽然说简体字的小平钱“会同通宝(图39)”我们只发现了三枚,但是由于某些特征要求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目前只能当作参考品。但即便它是假的,各方面也要比专家眼中的真品、繁体字的“会同通宝(图44图45)”好得多。

39—45

图39—51

类似于“大安元宝、会同通宝”这样的不确定辽钱我们还发现了4种,“天赞通宝2、天显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图52—56)”,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满足政府铸币的特征要求以及旁证的要求,所以只能把它们当作参考品;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它们的钱文字要比书中的拓片(图57—60)清晰的多、精美的多,只是由于有着上面我们总结的理论标准限制,所以才把它们归入参考品之例。

图52—56

图57—60

在阅读《古钱学》书籍时我们发现,辽代不仅铸造了年号钱而且还铸造过非年号钱,如早期的铸币“开丹圣宝4、丹帖巡宝、百贴之宝、巡贴千宝10、通行泉货”等,但是我们只找到了三种,而且其中有的“旁证”达到4枚(图62)、最高的竟然达到了10枚(图65),并且完全符合政府铸造的流通货币特征要求。比较我们的实物“开丹圣宝(图62)”与书中拓片(图61),又发现了钱文字的七八分相似,同时发现了清朝古钱币收藏大家李佐贤先生的旧藏、辽宁省博物馆珍藏(图63)的不确定性,还是铸工粗糙、钱文字拙劣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李佐贤先生进行古钱币收藏的资料介绍中发现,其当时真假并蓄的内容。因此猜测,造成这样的结果,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李先生本人为了分辨真假古钱的特殊需要或者是为了以后编书、出书的需要,所以我们说辽宁省博物馆的“开丹圣宝”有问题、是“药”,而这样的事是每一个收藏家一生中都不可避免的事,因为没有一个收藏家敢说自己的藏品是百分百的真品,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收到过假文物。我们发现“巡贴千宝(图65)”毫无疑问为真品的同时,发现了有可能是孤品的“通行泉货(图66)”。

图61—66

为了再次验证我们的假设结论:“辽钱均为当时权力政府铸造的流通货币、铸工精美、钱文字的笔画结构布局合理、文字书法一流”,我们又找到了几种契丹文字钱(图67—70),发现它们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要求,这就无形中证明了我们前面实物的发现以及归纳总结的规律的正确性。事实上辽钱“千秋万岁983(图67—70)”我们找到了三种,计20多枚,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旁证,而这样的旁证是流通货币的一个必备条件。关于“千秋万岁”是否是辽代铸币,在宋朝洪遵《泉志》上有最早的文字记录,可是今天的古钱收藏家、辽金史学家以及契丹文字学家还是疑惑不解,根本没有能力分辩出来,这是由于《泉志》没有拓片遗留,而他们还不知道区分的根本方法的缘故。至于有人猜测并且武断地下结论,说它是汉字钱(图71—74)并有实物证明(图75),我们说这是极端错误的结论,因为,关于这样祝福类字眼的古钱可以在历朝历代中铸造,而我们找到的实物(图67—70)钱文字是契丹大字。

图67—70

图71—75

契丹字是辽代建国初期创造的民族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一种是表意的契丹大字,一种是表音的契丹小字。契丹文字曾经在辽金社会上通行了几百年,金代中期朝廷宣布废除,直到元朝初年在西辽地区最后一次出现于世上。契丹文字的最初考古学发现是在民国时期,,资料极度稀少,主要是碑刻文字,到今天不过三、四十块。契丹小字的研究、释读工作,在今天可以说是步履维艰,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专家学者在继续研究,它与西夏文字学等等学科被学术界称为绝学。契丹小字在古钱学中也有发现,就是“寿福永昌”。我们发现了两枚可能的实物(图78图79)与拓片钱文字(图76)细微差别的同时,发现了吉林省博物馆的藏品、近年考古学实物发现(图77图80)的异样,就是文字排列顺序的颠倒现象。

图76—80

关于契丹文字的排列顺序颠倒现象不仅在契丹小字中发生,在契丹大字中也有发现,就是契丹大字钱“天朝万顺4”。通过书中的拓片(图81图82)与或传世(图83图84)或出土(图85图86)或墓葬(图87图88)的考古学实物发现,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从中再次发现了私人铸造的痕迹,就是“铸工粗糙、钱文字拙劣、工匠书”的内容,同时发现这些考古钱的外廓宽窄不一的特殊现象。关于契丹大字古钱边廓的宽窄问题,我们从卫月望先生书写的拓片(图89图90)内容中可以略窥一二。

 轻言鈥溞菀逾澢匪悸侵"o:button="t">图81—86

图87图90

事实上关于契丹大字的文字资料更加稀少,它的初步研究在建国后的1954年才刚刚开始,文革后的1975年才算正式文字释读。释读的工作也更加艰难,号称为绝学中的绝学。关于契丹大字钱,我们还是找到了4枚(图91—94),经过比较之后发现原来它是流通货币而不是厌胜币,并且钱文字的顺序始终保持着一致。

图91—94

由此我们发现某著名钱币学家的收藏、铜质契丹大字钱(图83图84)背部平坦的现象是先秦、秦朝铸币的典型外部特征,时代与契丹文字的出现时间完全不符;而所谓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银质契丹大字钱(图85图86)并非是考古学意义上的挖掘品,而是一枚莫名其妙的出土钱,与我们每个收藏者的藏品来源道理相似;只有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的金质钱(图87图88)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真正发现,而它的特征与我们的实物发现(图91—84)完全相似。关于我们的说法是否正确?大家不仅在拍卖行、博物馆说明文字中发现,还可以在刘风翥、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等诸位先生的文章中找到相关依据。由此我们确定,铜质的(图83图84)是一枚臆造钱,银质钱(图85图86)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是因为有关契丹大字钱的拓片在民国时期早就已经公布,世人皆知。因此我们猜测,由于契丹大字失传了几百年,民国时期的人根本不能识别并且不能正确释读,因此出现了文字颠倒的假文物、契丹大字钱的出现,其目的可能就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

我们发现有关契丹大字钱的文字释读工作今天还没有完全解决,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从刘风翥、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等先生文章的内容分析,原来就是研究的实物对象的错误,因为它是流通货币而不是厌胜币,这就造成了研究方向性的错误,从而造成了此枚契丹大字钱的钱文字释读工作的误区。这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古钱学家、辽金史学家以及契丹文字学家始终在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于上述总结归纳的规律性结论是否正确?我们不仅从史书文献、辽代实物当中得到证明,还可以从我国其它朝代的流通货币以及碑刻资料中得到进一步证明。

此时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你的实物获得与辽钱的规律性总结与我国某著名专家学者的解读内容不一样呢?我们说,这是由于文物鉴定的特殊性、复杂性。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的某某著名专家学者由于学术上的需要,或者是由于我国某某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文物资料的补充需要,而制作的一系列复制品,由于这些的专家学者并没有特殊说明,致使这一系列的按图仿造的博物馆藏品被大家误认为辽代的文物、流通货币,致使学术界的学者、广大的收藏爱好者误以为真,从而使得辽代的假文物层出不穷。比较一下唐宋五代以及金代、西夏、元朝的流通货币,也证明了这一点,更不用说什么史书文献的证明内容。还是马克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的实物、谁的理论正确呢?公理自在人心。

 

月下独酌是小生

 

2012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