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志高扮演者周弋群:职场方圆:营销,从推销自己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9:16:27
职场方圆:营销,从推销自己开始http://edu.QQ.com  2008年09月04日11:32   新民晚报   我要评论(1) 

产品包装、上市推广、促销安排、品牌建设、客户沟通……在很多企业里,营销人员都是公司里的“宝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东西好不一定就卖得好,企业要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就需要市场营销。优秀的营销人员身价也因此水涨船高。

 

营销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身为营销人,你如何开展工作?

1 白领还是蓝领?

伯猪(销售)

“真想不到啊,学历低,水平差,这样一个人,做了几年销售,居然有房有车了……”周围不时有人这样感叹,某个熟人、某个同学,几年间就乌鸦变凤凰,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那人“跑业务”了。

打工通常不可能发财,“跑业务”却是例外:业务员月收入过万不稀奇,从业务员变身代理商乃至千万富翁的也大有人在。虽然如此,除非找不到其他工作,一般有实力竞争白领职位的人,很少会主动选择做销售。为什么?因为“二八现象”很突出:20%的优秀者赚走了80%的钱,其他人都是忙忙碌碌,生计艰难。

在旁观者看来,做销售必须酒量大、脸皮厚、夸夸其谈,吃喝嫖赌都会来几下。实际上完全不是这回事,我所见过的销售高手大多很稳重,言语并不多,也没有上述恶习。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或许因为他们见到的,往往是低端产品的业务员。

2000年,我在公司做啤酒销售,卖的是高价位啤酒。这一行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同行之间背后互相诋毁,有的为了争夺市场甚至拳脚相向……这类业务比较适合江湖味重的人去做,太斯文的人往往吃亏。

后来我跳槽去销售洗碗机。这类设备,大的要40多万元一台,小的也得好几万元,当时只有四星级以上宾馆才会配备。跑这类业务,粗人就不行了,因为你接触的对象都是酒店副总以上的高管。当初老板聘用我,或许就是觉得我戴了副眼镜,穿上西服后与我们代理的洋品牌形象比较匹配。果然,之后工作效果还可以。而之前他们的业务员夸夸其谈、市井气太浓,往往还没见到对方老总,就被部门经理拒绝了。

有些营销项目可以吃老本,只要前两年做出了名头,之后就可以省心省力,坐享其成,大多数易耗品都是如此。有些业务则做完一单旧得重新开始,比如某些装修项目。

做销售能不能赚到钱?一要看你的个性特点适不适合?二要看你的老板是否厚道?在管理规范的大公司,只有你业绩好,薪酬就无须担心。而中小型私营公司,做得好也不一定能有好收成。我曾经历时半年帮公司接下一单好几百万元的装修合同,可老板却说没赚到什么钱,光招待费、好处费什么的,就把利润削平了。大项目的成本底线,一般业务员不太可能确切了解,给甲方头头的好处费,也大多是老板亲自操作。如此一来,是否赚钱着实说不清楚,完全得看老板的良心。

营销人员属于白领还是蓝领?没人说得清。他们在写字楼里有办公桌,却很少有空坐在那里;他们装着西服,却经常要帮忙上货、下货。他们有的经常吃鲍鱼,有的经常在街上吃包子……

2 销售状元成了顶头上司

金桂(部门主管)

我在一个电器商厦做过部门主管,见识过各式各样的厂家代理销售电器。低级的销售人员靠得是“呲”竞争对手的产品来卖货。而优秀的销售人员,是用丰富的产品知识和察言观色的本事打动顾客的。

卖场里有七八个品牌的空调,有的是名牌,有的是后起之秀。而那些后起厂家的销售额并不比名牌厂家低,其原因在于找到了优秀的推销员。

小李刚来我们商场的时候,被其他厂家代理“呲”走过不少买卖,但他没有以牙还牙。每当顾客向他询问其他品牌空调的时候,他并不急于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顺着顾客,热情介绍,以至于你根本就看不出他是哪个厂家的代理。但聊着聊着,就把话题引到他这儿来了。他详细地向顾客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一边介绍,一边察言观色,看顾客对哪些特点感兴趣,以便深入细致地投其所好。

有一次,有一对中年夫妇要买空调,原本奔着名牌产品来的,但刚巧相中的型号没货。小李不露声色地把他们带到自家柜台前,从空调的技术节能,讲到舒适恒温,又讲到保修6年的优惠——不料人家说:“我用过你们这个牌子的手机,一年多就坏了,所以我不敢买这个牌子。”小李说:“空调和手机,虽然是一个厂家,但空调是我们的强项啊,不能比的。”于是,这对夫妇说要回去琢磨琢磨。小李没有挽留,满面笑容地把人家送走了。

过了两天,他们又来了,还是有点犹豫不决。小李照样热情介绍,仔细回答顾客的提问。谈来谈去,这桩买卖终于如愿以偿。临走的时候,顾客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相中你家的产品了吗?”小李说:“我家的产品保修6年。“顾客哈哈大笑,夸他真是个聪明的推销员。

我问他,你怎么晓得顾客的心思呢?他说,聊天的时候,顾客说起为什么要买空调?因为原空调过了保修期,让修空调的宰了一回又一回。

小李说:“推销员一忌讳强买强卖,二忌讳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人都有逆反心理。越是‘呲’竞争对手,越说明你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当推销员,神态要有一种愿者上钩的自信,心里再急,也不能露出半点强迫的意思。另外,要察言观色,摸准顾客关注的重点,那就是你的主攻方向。最后一条,别忘了良好的售后服务,热情的售后服务,等于给自己搭了一座桥。”

后来,这个精明的小伙子成了卖场的销售状元,没一年,他就被老板看上了,破格当了我的顶头上司。  

3 专业、沟通、服务,一样不能少

吕羿华(猎头)

我曾经在全球排名第5的著名美资猎头公司上海办事处任高级项目顾问5年,曾为20多家跨国公司的近50个中高级管理职位提供猎头服务,成功率及客户回头率均在90%以上。

近十年来,猎头公司也越开越多,仅上海就有千余家猎头公司互相竞争,价格战也是此起彼伏。我们公司的服务费比一般猎头公司要高出至少10倍,且总部有规定:不许降价找客户。

作为高级项目顾问,该如何说服客户接受我们价格昂贵的服务?我的经验是: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客户出谋划策;确定候选人目标后再进行全方位的市场搜索服务;用娴熟的沟通谈判技巧,帮助客户和候选人实现双赢。

几年前,我曾为一家500强企业设在上海的亚太采购中心寻找全球采购经理。客户明确要求:候选人要有10年的采购经验加上5年的管理经验。

不久,我面试了一位只有10年工作经验,从事过采购,物流,仓储管理的较年轻的应聘者,发现他经验尚可,好学上进,英文流利,成熟稳健,是有潜力的候选人。于是就将他与另几位有10年以上经验的应聘者一起推荐给客户。

面试后,客户对这个年轻人有兴趣,让我给一个意见。

我帮客户分析:采购中心是刚刚成立,人员不多,采购量也不大,与年轻人目前管理的团队及业务量相类似,他会很快上手;年轻人还有管理物流、仓储的经验,马上就能为采购中心所用;年轻应聘者知道自己工作年限没有完全符合客户的要求,愿意从领导小团队开始,慢慢提高。相对而言,有十几年经验的应聘者,可能会希望负责更大的团队和业务;另外,年轻应聘者对薪资的期望比较合理,心态较平和;加上他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相信他发展空间较大。

后来,客户最终录取了这个年轻人。半年后,他因出色的表现被公司任命全权管理亚太采购中心的业务,至今还在这个岗位上愉快地工作着,采购中心的规模也翻了两番。而我们公司又接到了客户其他3个管理职位的单子。

还有一次,是为欧洲一家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寻找本地合伙人。先把一位合适的应聘者推荐给客户,不料,应聘者面试时说,他的年薪是用美金计算的,令客户非常尴尬。之后,客户打电话给我们公司,恰好我外出开会;总机错误地以为客户是找另一位英文名字与我一样、正在休产假的顾问,就告诉客户说:项目顾问休产假去了。

等客户通过手机找到我时,用充满火药味的口气说:你们没有搞清楚应聘者的计薪货币,就推荐来面试,很不负责任。我马上道歉并核实情况,发现应聘者的薪资确实是以美金计算的,但他在和我们面谈时没有解释清楚,而我们也没有再确认。又听说总机搞错人的事情,我马上发邮件再次道歉。

两周后,客户终于在我们推荐的其他应聘者中找到满意人选。这次我吸取教训,逐条核实待遇项目、金额、应聘者的上岗时间。3个月后,应聘者顺利到位,客户很满意。 

4 火眼金睛识英才

哈皮(营销经理)

营销一直是一个高淘汰率和高流动率的行业,据说仅次于IT业。所以,招聘员工,便是我这个营销部经理最常做的功课之一。

每次面试会,我都会刻意设计一些环节,看看他们是否有推销自我的能力。我相信,一个连自己都不会精美包装、无法成功推销的人,对自己所要营销的产品也是束手无策的。

三流企业做销售,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人如产品,营销人的境界也有高下之别:有的人,只能靠价格战吸引一两张合同,昙花一现;有的人,靠人格魅力感召身边人,将潜在客户变成贴心的朋友和忠诚的顾客。成功的营销人,要让自己在职场不致滞销甚至被当作损耗品报废,便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和“品牌”。不仅善卖产品,更擅“卖”自己——懂得把自己也作为一件产品来加以策划、包装、展示和推广。

聪明,是我对员工的首要要求。面试中,我会假设一些尴尬情景或者危急关头,看看应聘者能否沉着冷静地兵来将挡,灵活应变。作为上司,我不怕下属出傻点子、歪点子,最怕的就是人人两手一摊,什么脑筋也不动,什么点子也没有,只知道听命从事,唯唯诺诺。

其次,我青睐有原则性的人。营销,是企业的支柱之一,涵盖范围广泛,从促销品的采购,到销售价格的制订,无所不包,责任重大,同时却也是一个诱惑多多的岗位。我的一个同行前不久就爆出了一桩丑闻:这位资深营销利用公司常常要赠送礼品促销的机会,让老公成立了一间包装印刷公司,包揽所有礼盒的生意,再借阴阳合同中饱私囊,最后东窗事发双双入狱。公司最怕这样的事,即使没有严重到闹上公堂的地步,对士气和业务也是沉重的打击。

再次,我会用咄咄逼人的目光和高压水枪式的提问,挑战一下对方的心态和勇气。营销,时常要面对高强度、大压力的挑战,最需要“石灰型”的人才——别人越是泼冷水,自己越是热气腾腾,这样才能无所畏惧地冲锋陷阵。

当然,工作经验和能力也至关重要。

前几天,我面试了一个大学毕业才半年就当上营销经理的年轻人。看他简历的时候,我心头一喜,以为遇到了一个有为青年,没想到,一谈却觉得有问题:他的谈吐和见识,完全不像一个能应付千头万绪工作并且领导5人团队的经理。我祭出一招杀手锏:“请给我一个旧同事的电话,我们要循例做一个背景调查。”

闻听此言,他的眼睛里掠过一丝慌乱。沉默几秒,他给了我一个电话,而我却没有打算就此放过,反而跟上一句:“我们还会打114查询你过去公司的电话,直接向人事部求证。”此言一出,他彻底崩溃,胡乱挣扎几句,便借口腹痛,绝尘而去。而我,把身体重重地扔进椅背里,呵呵,一块嫩姜也想蒙混过关,我这块老姜的脸还往哪里搁?这样的自我营销,无疑非常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