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街头2中文配音:JT叔叔:中医春田花花幼稚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48:05

 

  第一回:课堂够胆能睡觉刁客贪多嗜求知

  上课之前,先打广告

  其实,一直觉得,教中医基础理论,对我本人是非常有裨益的,凡是我在帮人看病,觉得有想不通的,或是遇到瓶颈的时候,大概都是要回头读一些最基础的经典,才会觉得豁然贯通。

  有时候,最基本的东西,其实是最重要的。每当我走到某一个地方,开始觉得出岔了、遇到困难了,都会需要再回去最基本的地方看一下我有没有弄错事情。所以,这也是我比较想在这个课堂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教书这件事情,我自己是有一个我个人的原则的,就是,凡是教书,一定要教“真传”。

  什么叫真传呢?外面有很多的中医师都很会说“假传”。

  他可能会告诉你说:“用龙骨、牡蛎可以安神,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钙质!钙质可以安神!”

  可是,听他讲这话,你就会想问:“我每天吃小鱼干哪,含很多钙啊,好像我这个《神》……没有什么安嘛?”

  所以,在钙质之外,一定还有别的理由才对吧?

  有人说吃什么可以健康,是因为它含有“有效成分”,什么“人参里面有某某有效成分,吃了以后大补元气喔、刺激心脏跳动……”什么的,然后呢,你却又会发现:“欸?怎么我拿白萝卜一验哪,绝大部分的成分都一模一样耶,那吃白萝卜有没有效哩?”那当然没有效。

  白萝卜,外号“人参的天敌,补药的克星”,即使成分极近似,三年才长两根须须的,和三个月就长小腿大一根的,药性就是不会一样,甚至会相反。

  所以你要拿西方的化学去看待中医的种种事情,其实会很受挫的。

  过去的三十年是一个科技当道的时代,过去的中医,因为已经被习惯于西方科技的人看不起太久了,所以在外面跟人谈起中医的时候,所以他就会强迫自己讲出一些听起来“很像很像科技”的话──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的话──来跟病人沟通,让病人相信他:“你看!我也是很科学的噢!”

  其实这些话根本就没有人听得懂,包括他自己本人。

  真正在研习中医的时候,我们所依循的观念,是中国人非常传统的观念,是一个所谓的“气”的世界的观念,可以说是“形而上”的。

  如果要问:“中医科不科学?”

  它当。然。好。科。学!如果你学过《伤寒论》、《金匮要略》,有这个症状,投予这个药方,就一定会有什么转变、怎么样好转……条件相同就可重覆检证无讹,以验证的科学来讲,它没有问题,是非常科学的(不要以为肉眼看得到的才叫科学哟!今天核子弹都做出来了,也没人看到过电子的;UV保养品大卖,紫外线也没人见过)。

  可是,中医的理论,是怎么样的一种理论呢?

  跟各位讲白一点,那就是“巫术”嘛。只是这么一讲,信基督教的同学就得退班了,因为他们不可以用巫术的。

  但,就是巫术。

  像叶天士的医案里面会说,有个孕妇怎么样孩子都生不出来,他用的汤剂也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孕妇的孩子就是不会生出来。后来他就想起来了:现在是秋天,这孕妇的身体不知道是秋天、时候已经到了。所以他在同样的汤剂里面,再放一片梧桐落叶,那孩子就生出来了!

  像是给身体一个“讯息”或是“能量”,中医就是这个样子的。

  平常我在开方的时候,的确是走“巫术”路线,也就是说,我脑子里面在想的,是很多东西的能量、讯息在怎么传递──一味药开到大腿了,如何再加减两味让它开到脚踝去……不是化学成分,我还真没在想这些东西。

  那人体有没有讯息这个东西呢?其实是有的。就像人体不是有经脉吗?我们练气功、或伤风感冒,都会走经脉。

  那经脉是什么东西?经脉就是一种“当你活着的时候,用电阻测量器,会测量得出你身体某两个点之间电阻特别小,特别容易让电流流过”的现象,那就是经脉。

  可是对这东西,大家就会说:“哦,这是个物质的现象,代表你那个细胞中有某种磁性的介面喔,所以……”

  然后有人真的去把那个人解剖了来看,说:“的确喔,人有经脉的地方底下的骨骼细胞都会成为某一种方向性的排列呢,所以经脉是《具体》的存在。”也可以这么说,对不对?

  可是呢,如果把一个活人一刀杀死,然后再去测量,全身的经脉就都没有了。经脉是跟着他的灵魂离开的,在这个肉身之中,其实找不到它真正的存在。

  于是,我们中医的基础概念,就可以再说一件事,就是:“人有灵魂耶!”

  灵魂上面,有灵魂运输能量的管道。那如果你要医一个人的病,你为什么一定要用化学物质去医?如果你有一种方法能够去疏导灵魂上面的管道,是不是就可以产生某种疗效呢?

  答案是“是的”,而且往往更有效。

  所以中医才能够依照《伤寒论》的方子去医感冒,一场很严重的感冒,药吃下去,二十分钟就好了(完全没病的那种好哦!)。

  我们会觉得:“感冒不是病毒吗?滤过性病毒不是混杂在人的基因里面吗?”西药说感冒是绝症,因为它不可能被驱除,跟人的基因混杂在一起的东西,除非人死掉,否则不会停止运作嘛,只有死人是不会感冒的。

  可是我们竟然可以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把感冒医到完全好,然后全身的病毒都不见了!那是怎么一回事?

  那是因为,病毒的基因排列本身就像是把声音录上录音带上一样,它有有形的部分,可是它更有无形的部分啊──你可以把它“消磁”啊──消磁之后,这个病毒就完全瓦解掉了。

  这东西试验很简单嘛,西方医学都做过这个实验哪:拿个玻璃片还是石英片,一侧放好细胞,另一侧放癌细胞,过几天,好细胞隔着玻璃片被癌细胞带坏,变成癌细胞了──癌细胞不是蔓延、增殖、吞噬,它是直接把好细胞带坏哦──这样子的话,你就知道,原来连DNA都是可以这样“隔空发劲”地来改变对方的。

  所以,有时候西方医学会说:“你们中医好愚蠢喔,怎么连遗传性疾病都不知道?”而我会觉得:“西方人好愚蠢喔,怎么连基因是可以改变的都不知道?”就变成这样子,大家互相看不起。

  《庄子》有一句话,叫做“内外不相及”,我们用有形世界的观点去看一些事情,是一种观念;而用另一个视角,又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而两方是彼此无法对话的。中医有一些眼光是注视着无形的世界的,于是乎,看到的东西,大家就觉得非常神怪、非常玄幻。

  那,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呢?

  其实很容易解决嘛,我就直接把中医用灵魂的角度教给你们,不就人人都听得懂了吗!──我不要硬把它讲成物理化学、解剖生理学啊,如果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讲它,就没有人听得懂了。

  所以中医之所以“玄”,是因为没有人要讲“真传”,因为讲真传,有人说你是神经病、你是巫医。于是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用一大堆西医科技术语在讲中医,理论没有几句是合乎逻辑的,头脑正常的人当然也就没有可能听懂了。

  所以,当我关起门来讲真话的时候,你们可能会听到一些很迷信的观念,但是我们能不能说它不迷信呢?可以!就是:如果用你这个人,可以验证到它的话,那应该就不能算迷信了,对不对?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用科学的角度去验证它。

  这些是在个课程开始之前先同各位分享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细节的层面:我们这个课程呢,会先讲人体跟大自然的互动,这么一种观念,然后再讲阴阳的观念,再讲五行的观念。

  你说“金木水火土”,大家听起来可能会觉得“这应该十分之玄幻吧?”对不对?“为什么水会生木?为什么木会生火?这是封建时代的迷信啊!”但是如果你能够从能量的结构去看“金木水火土”,你就会发现:真的耶!当我们在一个系统里面加入能量,它真的就会有这五种转换开始发生,它并不是迷信的东西。那为什么要“五行”,为什么不是“四行”?那在数学上有非常可靠的依据,一定要“五行”。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东西,而且是非常扎实的道理。

  然后呢,同时间我会带领各位同学学学把脉啦,学学望诊啦。我们学了多少脏腑的理论,我们就一起来用把脉的方法检证自己的身体,这样比较不会忘记嘛,而且把脉很容易学嘛,根本就不难。大家晓得把脉最需要什么吗?把脉最需要“人多”!当我告诉你“你的脉很弱”,你就会问啦:“这叫做弱吗?”那我们就把全部人排成一排,从强排到弱,你就知道:“哦~我果然是很弱耶,比他们都弱。”所以把脉最需要人多嘛,对不对?我说你的脉很浮喔,什么叫浮?浮在皮表叫浮,“脉不都是在皮表底下吗?”没关系,我们从最浮排到最不浮,那你就知道什么叫浮了,对不对?这是一个“比较”的科学嘛。所以把脉很好学,只要人多就好。

  然后,接下来会跟各位慢慢介绍一些重要的中医门派的观点,其实我这班的课应该不能急哦?因为我上一批的那班同学,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好像对中医隐隐然有一种基本的认识,所以我说什么张仲景、《伤寒论》,好像学生会微微点头,毋须我多讲;可是,我们这个班可能不能如此对不对?必须要更温和一点,我们要从中医的历史开始讲:先有一个神农氏,然后再有一个黄帝什么什么……,那样子讲可能比较好一点,对不对?我们可以混混时间嘛,稍微讲慢一点没关系,大家听得懂比较重要。

  然后,教到每一个脏腑,就会把对应这个脏腑的本草跟各位讲,我为什么要讲本草?因为我要跟大家讲“本草理论”,本草理论是什么?就是,比如说,凡是树木的“根”你用了这个药以后啊,咦?这个药性多半会往上头跑;你用了树木的果实,药性多半会往下面跑!中药的作用点不是化学,因为化学是全身均匀散布的才叫化学成分,可是中医不是耶,你用了根,因为根要把水分输到树顶上去,所以那个药性往往会作用到上头;你用了果实,因为果实很想落地,你吃了以后那个药性多半会往下面跑。

  所以中医、中药,要考量你吃进去的那个药味,它的灵魂(死掉的生物也不能说《灵魂》啦,中医称之为《气性》)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就像我们有一味药,吃了大便就一定会往下面坠的,就是枳实,枳实听过吧?就是枳树的果实,那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听过什么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说什么“橘过了淮河就变成枳实”,就是说这种植物很差劲,一点节操都没有,别的植物它过了河就觉得“这不是我的环境,我不要,我不长了!”这种植物呢,不管到哪里都一定要落地,落地之后即使会长成畸形,它还是要长!所以这种植物,它特喜欢落地,于,吃了之后,你的气、或你的大便,就会往下面坠下来,就是这样子。植物的个性会印证在它的药效里面。我们中医几乎看药效都是这样子看的。

  所以每一种动植物甚至矿物的生态,都会变成那个药性的一部份,接下来的日子要让大家熟悉这个观念。

  那,这观念是什么?就是巫术嘛!对不对?一点都不科学啊,但是你要用中药,一定要用这种观念,你才知道这个药你开了会去到手指尖还是到头顶。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的话,你开药就只有“化学成分”,比如说某某药可以止腹泻,《本草备要》六百七百味药里面,可能有三百味药的化学成分都是可以止腹泻的,那你肚子痛的时候,干脆去吃西药算了!因为你不知道该用什么药。其实,每味药的药性都不全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用这样的角度去切入本草学,要带领大家看看这个本草学的概念。

  那,另外呢,讲到每个脏腑,我们会讲到这个脏腑在人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讲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当然就会重新扣回关于五行的议题,也就是说,你说这个脏腑它属土,它为什么会属土?这都有很多很多跟五行的原则是相通的。

  那,当你发现这个脏腑有点虚弱了,以至于不能做好它的份内事,你要怎么补强这个脏腑呢?讲义里面有一大堆方剂,等你看到那个方剂的时候,我们再把本草学学到的东西扣合回这个方剂,你就会觉得:“哇!原来这些巫术的小小的元件是可以这样编成一串咒文的!”──这样子这样子组合之后,它的本草的力道互相呼应之后,可以变成什么东西、可以造成什么结果──我们会针对五脏来讲一讲这些五脏常用来调理的方子。

  我们刚刚讲到你会学到把脉,也会了解本草理论,了解本草理论跟一些方剂的基本结构,你出去看人家开方就很轻松啦,对不对?

  那,这样子的话,以商业的角度来讲,我是不是做够了学费的份该做的事呢?其实,我还是觉得不够喔,现在什么事情都一定要有“加值赠品”,才能够让学生比较心甘情愿。

  什么叫加值赠品呢?一个学生,交两千四学费,我好歹应该让各位,带回价值五十万的东西回去比较好吧?什么叫做五十万的东西?就是:如果你好好把它拿来灵活运用的话,它可能在你的人生里面会值五十万。那如果你不做就算了,我也算了,没关系嘛,反正多说一句话又不要钱。

  比如说,把一些基本的很重要的方子教给大家,然后告诉你这方子可以怎么用,很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得到糖尿病、高血压,那不是很好吗?你可以保住你的生命品质,保到很老。我们过了三十岁──我今年三十六岁喔──就会觉得,身体好像一年比一年烂对不对?可是,有一些补方,真的,吃一个冬天,你会觉得:“咦?我今年身体好像比去年好耶?”那既然连这个“不可逆”的反应都可以“可逆”了,那这种补药是不是很值得用一用呢?会教大家一些非常重要的保养药。因为,搞中医,不要等到你得什么癌症了,再来看神医如何出手──那时候已经没有心情看他如何出手了,最好我们平常就把自己保养得好好的,一辈子都不必跟神医见到面,对不对?我们庄子讲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嘛,对不对?当我们彼此都有灾难的时候,我很需要你,你很需要我,大家都需要爱心、要神医,但是,最好是我们把自己保养得好好的,就一辈子都不需要见到一个神医。

  苏东坡就这么讲:“我是一等一的好病人,所以我每次都看三流医生都看得很好。因为呢,我每次一点点病,就赶快去看医生,不等它坐大。然后看医生,医生还没有开口,我就乖乖地把我的病情一五一十的详述(因为他是文学家,表现力非常之丰厚),表达得非常之清楚,所以医生几乎不可能误诊。凡是我去看医生,就算是三流的医生都有一流的医生的疗效,所以我这种病人真是太好了。”

  我也觉得,真的,若我们能把自己保养得好一点,这一辈子就不需要一流的医生了,神医这种东西,就留给那些需要救苦救难的人吧,我们无苦无难就很好了,对不对?预防重于治疗嘛,话都是这样讲的不是?

  然后呢,还会教什么呢?比如说我会教一些灸穴,你拿一坨艾草,放个姜片,一烧……欸,灸穴很好玩耶,灸穴是打发时间很好的东西。你们有没有机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平常你们自己小孩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你们都会说:“这样躺着不消化哦,对身体不好。”可是自从学了灸穴以后,每天自己都大剌剌地躺着,然后就找个重要的穴道,放一片姜,然后看半个小时的节目……或者爽爽快快看它两个小时。半个小时差不多可以灸艾粒七壮哦,两个小时可以灸二十八壮,那个功力真是非常之强哩,你只要一个冬天努力看电视,然后记得烫的时候换一个艾草粒,日本那边这样子做的人,很少有活不到一百零五岁的啦。

  这样不是很好吗?就混一混可以混到“高寿”,不用太费心保养耶。因为我是天下至为懒惰之人,想到的方法都至为懒惰,我就觉得说“预防重于治疗”,然后我又很懒得运动,所以我每天都在当“温室植物人”,吃补药,我觉得这是在“施肥”,阳光、空气、运动都不够的时候,我就吃点肥料,就觉得不太容易生病,蛮好的。然后又会一些中医嘛,生病的时候一有一点点初起症状,马上就把它医好,不让它恶化,觉得每天过得还满舒服的。所以,像我这种懒人教课,能教得出什么成材的学生吗?不可能嘛,当然是让这懒惰继续蔓延啦,好像学生多半也都觉得“这样子好像蛮爽的”,所以我们就来学做懒人吧。

  这个课程,除了会教大家最伟大的补药“肾气丸”的用法,让大家每年每年身体都不会坏得很厉害之外,还有一个是排肝毒的方子,你可以把身体里面累积在肝脏的毒素都排掉,这样子的话,你的肝就可以保用很久。这些东西加起来,大概值过五十万了哦?因为如果你不会这些东西,有一天生病的时候,那些医药的折磨加起来很惊人的,我是觉得,能够预防,就要预防。

  所以这是要跟各位说的,关于本课程的“广告辞令”。

  讲了如此多的广告词还没有正式开始上课哦,真是太不敬业了,而且我还想继续讲闲话呢,闲话会不会听起来很痛苦啊?……嗄?你们都觉得不会哦?

  希望各位不要踊跃跟我买药,我其实教了肾气丸,你可以自己到药房去配嘛,怎么配我都教你们了。可是大家都说“老师,你自己有嘛,我们跟你买就好了。”然后呢,我的助教就每天不停地帮同学包药,我自己也会觉得:“虽然我觉得我教书是《商业》的行为,我不要求你们尊师重道,可是呢,买到这个地步,你不觉得我已经完全沦落为购物频道卖电锅的人了吗?”同学都:“老师讲这方子好啊,大家都觉得好啊,老师,那我就跟你买。”我是不反对你跟我买啦,我随时都配着准备大家要买就买。我为什么要卖?理由很简单,因为科学中药配的方剂,当年我的师父教的时候,说这个方子不要外传,而另外有个方法用生药可以代替那个方子,所以我会教你们生药版本的做法。可是很多人还是觉得科学中药比较方便,于是就跟我买了。因为我不能外传我老师当年传给我的方子,不能教你怎么配科学中药,所以就变这样子。是不得不做出的商业行为,跟各位说明一下。

  课堂守则1:要会睡觉啦!

  那至于,上课的规矩,我们这课堂,规矩可大了!一般人遇到这么可怕的教条都不能适应的。

  首先,如果你上课觉得有点睏,请你──就大剌剌地睡下去!

  我不要看到那同学死撑着,然后用力要对我张开他的眼睛的那种悲惨的神情。反正上课都有录音,你们如果要找一个下载点下载录音档的话,就跟助教说,助教会给你们下载点;如果要光碟的话,助教会烧给你们,下堂课就拿这堂课的录音光碟。那,复习这种事,有旧同学说,几个月以后再复习会比较有味道,比较有滋味。所以,你根本上课没有遗漏嘛,对不对?你上课睡着都有人奉送到你家去,在这种产地宅急便到府直送的情况下,你上课怎么不可以睡觉呢?对不对?你当然可以睡觉啦。今天大家有人下午做了些运动,或是好好的礼拜六,心情根本就已经想要享受天伦之乐或者是去看电影。需要休息的日子,你就给我好好休息吧,千万千万不要给我撑,好不好?就趴下去睡,甚至听说趴下去睡都很伤腰,我下次叫高助教铺床,你就站起来,到那边躺嘛。像从前李助教有一次上我们家读书会打瞌睡,我就说:“求求你去躺好不好,你不要在那边这样子,好像我虐待你哦。”我没有这种事,大家就大剌剌地去躺、去休息,懂吗?一点点不舒服,“请假”、“旷课”、“早退”,请尽量做,明白吗?因为,上课上得舒爽,才能持久,如果你抱着一种牺牲奉献的精神来上课的话,老师这种痞子一个的德行,没有圣人的光辉,你很快就会对老师失去兴趣了,会觉得对他牺牲奉献一点都不值得。所以你们就这样就好。

  课堂守则2:要做刁客啦!

  而,我常常会想:怎么样上课才最有效率?

  你们有没有思考过怎么样上课最有效率?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其实,我在骨子里会觉得:“中医非常重要,我是一个有文化使命感的人!”可是我才不会跟学生讲这种笨话。

  因为呢,我有个妹妹,当我跟我妹妹说:“妹妹,这件事情很重要,哥哥讲给妳听,妳可千万不要忘!”,跟她谆谆告诫一番之后,一问:“刚刚我讲什么?”她讲出来是七零八落,忘光光。然后呢,我这妹妹去看了场电影,也不好看也不难看,回来之后我问她:“妹妹啊,电影讲什么?”她从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给你听耶!怎么会这样呢?跟妳讲很重要,妳一定不可以忘记,妳给我忘得干干净净;然后那种不重要的随便看看的,全部都记得!

  人的脑就是这种东西啊,对不对?所以,在此事实之前,我怎么好意思叫你们要“用功读书”呢?你就当作是看国家地理探索旅游美食频道算啦,这样不是可以学习得比较好吗?我们看什么“大陆寻奇”啊,西藏的水果一斤卖多少钱都会记得,可是跟你讲:“这方子很重要哦,不能忘哦”就没有人记得。懂吗?所以一定要用一种很混很痞的心态来上课,这样才能学得好啊,对不对?凡是人刻意去记得的事情,一定会忘记,这就是人的无奈。所以请各位用一种很轻松的心情,就这样子“随便”就好。

  我的房间真的很糟糕,我平常是生活习惯至为不良的人,每次都是学生来之前在那边努力整理房间,有的时候学生整班跟我请假,两个礼拜才上一次课,不得了啊,简直是清垃圾屋啊,就是日本什么“黄金传说”节目那种清垃圾屋的状态,然后助教在那边叮咛啊:“JT,这里!把那个捡起来!这里!……”简直是惨不忍睹。

  有早上班的同学跟我说:“老师啊,我原来跟某某朋友讲你的中医课,他很有兴趣,很有热情要来。可是我叫他不要来。”他说:“因为呢,我那朋友,连在中正纪念堂练功的场地都觉得太脏乱了,老师的家他一定受不了的。”所以你们就认了吧,如果受不了就告诉我,我会基于爱面子的心态,再稍微擦一下地板的。因为我是这种人,如果你们不管我的话,就会住成垃圾屋。你们能够体恤一个人这种堕落的嗜好吗?对我来讲,我珍惜的东西我非常把它当一回事,我会完全燃烧,其他事情,我真的……很混哪。要怎么样让生活习惯变好?听说去德国住一个月就会变好,因为德国人的居家环境非常好,回来之后就会觉得不能适应,然后什么都要开始收拾。我现在没有时间去德国,所以大家忍着点儿。

  那,大家知道我要求的上课心态是什么了,对不对?

  另外,我为什么一开始要这么世俗、这么世狯地跟各位强调我这个课程是“商业行为”呢?

  因为啊,现在的学生,都不太会做学问,只会做“学答”,会希望他能够表现成老师觉得他很不错,他内心都有答案、有定见,这样老师才会对他放心。可是呢?他不太会对老师提出问题,其实学到能够“问”是非常重要的。

  “爱智者”哲学家之祖是西方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论点:“我们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不知道。”当你有这样的感觉出来的时候,你才会想要知道多一些,那个灵魂才会有一种飢渴的感觉。可是呢,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被教育成灵魂要有饱足感,最好我什么都知道,这样我就无懈可击。

  这种无懈可击的人生,在学习上是非常糟糕的。人智有三个层面嘛:“我知道我自己知道”的部分,这最小;然后“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更多;然后“我不知道我自己不知道”的,这更多更多嘛,对不对?

  可是呢,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你最好给我四平八稳一点”,像我这种千疮百孔的人其实好像不多耶?我全身上下都是缺点都是弱点,然后每天都是助教在那边叮咛我啊,学生在那边叮咛我啊,然后,我觉得这样子“好舒服哦,大家的爱心这样灌溉我!”我非常的弱势,但是非常舒服。可是呢,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子对不对?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得必须什么都要有个答案、有个定见。

  关于这东西,曾经有一个教创造张力的老师,叫做Robert Fritz,他在上课的时候就做个实验给他的同学看:他跟他的教师们,去一个工作坊Work shop上课,从早到晚七堂课,他就在桌上放一壶水,桌上放七个杯子,然后,第一堂课进去以后,把一个杯子倒满,然后放下壶,杯子的水放着,走掉。然后第二个老师来上第二堂课,也倒满一个杯子,然后放下,然后走掉。然后到了那天上课结束时,他就问同学“你们对这杯子有什么想法?”结果他们就发现,这些同学都非常有想法,其实老师并没有告诉你“我们在干嘛”对不对?可是同学就告诉他说“老师在告诉我们说,我们人就要像一个空杯子一样,虚心学习,不能像满的杯子……”等等,最惊人的是,他发现有一堂课过了,有一杯水没有了,因为有同学喝掉了;然后呢,又有一堂课呢,那杯子里面插了一朵花……你知道那是基于什么感觉而发生的事件吗?

  他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有多么讨厌面对“我不知道”这件事情。他去追问:“你为什么要把水喝掉?”那同学的答案竟然是:“我如果把水喝掉就代表这个水是用来喝的,我就有答案啦。”然后,“那为什么要插一朵花?”“因为我插一朵花之后,它就是一个用来插花的水杯,那就有答案啦。”也就是说,人对于自己的“不知道”有这么的难过、这么的难熬!原来,我们从小被教育成要当个无懈可击的人,被制约得都成了毒瘾了,变成当我们有一点点未知的时候,我们就好难过好难过,一定要赶快有一个答案出来才行,如果真的没有,捏造一个也可以,即使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答案,也可以稍稍使自己安心。人多半都是这样子在活的,所以才会形成或对或错的“观念”。

  可是我是觉得,学,就是做学“问”,什么东西都非要有立即的答案,你就傻了。

  我有一个秘诀……因为我个是一天到晚当弱者的人,什么东西我都故意让自己处在一个“不知道”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很喜欢一个问题“我没有答案”。结果,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吗?当你保持一个你不知道的状态的时候哦,你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几乎像是黑洞一样的吸力,在你人生的每一个片刻、每一个点滴,在吸收那个答案。

  比如说,我从前在教庄子课的时候……《庄子》是一个很难懂的东西,我礼拜六要教书,我礼拜一在备课,对于我一时不懂的,我不会急着去定义这句话“真髓即是这样这样”,写一个答案上去,然后觉得自己可以这样教,让自己安心……我不是。我在备课单上面写“这句话,我不懂”:“这句话和这句话有矛盾,我想不透”。我的备课单上写满了我的无知和无能,然后呢,好奇妙哦,我那个礼拜一到礼拜五之间,我会在生活里面看到这些答案耶!你知道吗?就是,当你能够跟自己的无知和平共处的时候,竟然学习会变成这么顺畅的状态!

  可是,我不能够要求学生跟我一样懒惰、无能,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是二十一天才能改的东西对不对?二十一天,我们课都上一半啦。当我不能一下子就叫你们进入我这种无知的状态的时候,我只能用另外一招,就是,让你们变得很贪婪。那怎么样人会变得贪婪呢?就是当我告诉你说“超级市场,限时抢购,一百块拿到饱……”的时候,哗!每个人都会很贪婪,内心的那个饱足感都立即抛下,变成有很多空虚感。

  所以呢,我要告诉各位:这课程是“商业行为”,你们交了钱,就像那个吃到饱的自助餐,餐费交出来了,你们就要有那种“刁客”之心,懂吗?“我一定要吃回本哪!”这样懂吗?当我的学生非常有那种刁客心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变得非常地空虚好学,这样子就很合我的意了。

  所以你要当刁客。但是刁客心总是能发不能收啊,我当初教日文的时候教大家要当刁客,结果我的学生到现在都还会寄一封e-mail来,里面一大串歌词,写“老师,你自己说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翻译机》,你翻译给我吧。”但是这样不错,因为他至少很快乐地、很敞开地来索求答案。重要的不是你问我问题能让我当一个伟大的老师,不是。而是当你很喜欢问问题的时候,你的心是那种很敞开,很有空虚感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心情。在学习上,如果你能够随时跟你的空虚感和平共存而不慌乱的话,你几乎不要花力气就什么都会了。所以我每次要学什么的时候,我就列张清单:“我不会这个、我不会那个、我也不会那个”,让自己充满了空虚感,然后不多久,什么都学会了,这很快乐的。

  这是我跟各位同学想要分享的,关于学习上面的一些观点。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忍受得了这些谬论哦。虽然对我来讲,这些是事实,可是,我也知道,我不能说我的事实就是所有人的事实,因为我不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大家所习惯的一些观点,我不很习惯,我是一个避世索居的人,没有电视,报纸是每个月去交电费的时候才会在银行看到,然后打开报纸第一件事一定是看明星影视版,因为那最好看。所以,“常识”这种东西,我跟它不太熟,但是或许也因为这样子,我在中医的世界能够保存一种比较纯粹的观点。因为我不需要一天到晚跟人家抝辩,也没有人一天到晚在跟我要一个科学的证据。

  我现在好轻松啊,曾经有一个朋友,介绍他的病人来给我看,那病人就跟他说:“你介绍的这人真的行吗?我要问他很多问题,他如果能够答到使我满意,我才愿意给他看。”

  于是我那朋友就跟来我讲:“你要有心理准备啊,我要带这朋友来看你啦,你要好好答覆他的疑问啊!”

  我说:“结果已经都看得到囉:他随便一个问题,我一定就被问倒了。他若问《你这套道理有没有科学的统计论文证据哪?》我就答《没有耶。》;他若要求安心,问《我这个病你治愈过多少人啊?》我也只好照实答《这种少见的病,你是我头一只白老鼠耶!》害得他更不安心;他用他的逻辑来质问我,每一个我的答案都会变成《我不知道耶,如果你知道,你教我好不好?》然后,我马上就会被他抛弃掉了!”

  我那朋友听了,直到今天,也没带他那病人朋友来。

  所以,我没有机会跟那些异己者纠缠。能够来的学生,我常常都在说:“你们真是误上贼船哪,当初不是说《想认识一下人体的大概》吗?那,上个六星期的中医基础理论不就够了?怎么你们跟我玩起《一千零一夜》的游戏?”──教完了中医基础理论,我就说:“接下来,《如果》还有课可以上的话,我就想教教大家《伤寒论》,学学怎么样六经辨证医感冒……”──结果学生就被钓住,继续上了,然后上上上上不完,就给我再开一梯班,结果就变成现在这样子,弄得我都觉得:“我现在教的东西很难了耶!这东西是专业医生也不一定会的耶!你们怎么还跟着啊?你们不是……《家庭主妇》吗?”所以我跟各位讲,我真的没有那么大的期许,很多学生后来被骗上第二梯课、第三梯课……这件事我现在已经明讲了,你们大可以不要受骗,好吗?不要被浮华不实的广告辞令所煽惑,大家要学会中流砥柱一般的心境啊!所以,这,我们要有一点认知。

  以上就是第一堂课的闲话的具体内容,那下堂课我要好好地开始教正课啦,不然的话,真的被学生觉得不学无术之极啊。那我们就先休息一下,大家喝喝茶,上上洗手间,我们再上课。         JT叔叔的中医春田花花幼稚园.第二讲  第二讲:天地有情万物还相系是非无谓吾人岂独生  人体的共时性  好,我们来上讲义的第一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叫作“人体的共时性”。其实,这里我写“共时性”是有些用字不当。我用“共时性”,是因为第一个段落,想讲的是人类生命所共同拥有的一个生命周期,可是共时性“Synchronicity”这个字,在学术上,严格而论,不尽然是我要讲的这个意思。英文的“Synchronicity”本来是容格心理学用的一个字,直译是“同步同调”,但,它的意思,其实就是中国人说的“感应”。  因为容格的生命中有非常多的巧合──可能某一个东西要到他手上之前,已经在他生活中会有一些预兆,让他觉得将要发生这样的事情──到后来,心理学家常常会用这样的说法,希望他的患者能够重拾对宗教的信仰,譬如说某个患者一直坚决说他觉得生命里面应该是没有上帝的,因为他活到今天,他不觉得有什么神赐给他的恩惠。那个心理学家就劝他说“你不要这样想啊”或怎样,刚好他们的话题讲到说,那个患者昨天梦到埃及的金龟子图案。然后那位心理学家一开窗,就“啪!”一只金龟子飞进来。他就跟患者讲:“其实,大宇宙就是有这样一种冥冥之中的联系的,你不能把自己看作是宇宙间的一个孤岛……”这种类型的“感应”,才是容格所定义的“共时性”。  那,我们中国人说“感应”,当然说到更多层面啦,譬如说什么“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如果有一个铜矿在遥远的西边崩塌了,在洛阳铜做的钟,会跟它的母矿起共鸣,所以隐隐有震动。  其实中国人还真相信这个,而且我们的中医也有很多很多基于感应所发展出来的信念。譬如说,“脐带”,你不能够把它烧掉,否则小孩子会有某种灼热的感觉,我们认为,即使离开了你的身体,它跟你的身体还是有一定的联系。除了脐带,还有胎盘的去处也是很被注重的。因为那跟你是同一个基因的东西,它的下场会让你的身体有感觉。  我们中医认为,如果你哪里化脓,那个擦了你的脓的纸,全部都要放在一个竹篓子,放在屋檐底下阴干,等到你的伤口全部复原之后,再一起拿去丢掉或者烧掉。如果在你的伤口还没有复原之前,你的擦脓的纸,被太阳晒到,伤口就会很容易发炎;如果丢到臭水沟,就会很容易腐烂。即使是离开你身体的脓,都仍与你的身体有一定的共鸣存在。  这是中医的一种传统观念,是一种“感应”的论点。这个论点,我没有特别把它归纳成我们的一段课,在我们课程“人体之共时性”跟“阴阳与养生”之间的地方,我们会讲到一些人体跟大自然周期之间“同步同调”的规律性。为我把“共时性”这个字用错地方了,所以多费一些唇舌来纠正自己的讲义。  之前说过,这个班呢,我们要从中医的历史开始,稳扎稳打地讲,那中医最早的人是谁啊?──有一个神农氏,他非常会医病。然后又有个黄帝,听说黄帝传下了《黄帝内经》──可是,我们现在要读的这本《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呢?它是汉朝的时候成书的。那你说,汉朝的时候汇编成的这本《黄帝内经》,真的就是有一个黄帝,然后留下这样一套伟大的情报吗?不尽然。汉代成书的这部《黄帝内经》,其实比较像是一个档案库,把那个时代中国人拥有的医学知识,收集起来,而编成这样一本书。不见得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所以,虽然它每一章的标题都写得很整齐:什么黄帝问什么啦,岐伯答什么啦……可是,你仔细看,就会发觉:里面所有的章节,都略有矛盾参差,理论有许多不统一的地方。这些不统一的地方,会让人看得出来:这当然不是同一位作者写的啦。  那么《黄帝内经》是不是一本完美、绝对正确的书呢?其实,也不是。因为从太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医理,传到汉朝的时候,多少会有所扭曲。这种口耳相传的东西,传到有一天发明文字了,才用文字纪录下来,光是在这漫长的传递过程中,你就不能说连一点情报劣化的可能性都没有。  所以,《黄帝内经》里面有非常伟大的观点跟洞见,可是,它同样存有不一定正确的地方。因此,我们读中医,往往会把《黄帝内经》当作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最后一块糖果,留待最后再来品尝它的味道。一开始学中医,你要百发百中,你就得学《伤寒论》,因为张仲景这部书是临床验证的东西,所以几乎没有瑕疵,到达“绝对”的领域。等到你把《伤寒论》跟它的另外一半《金匮要略》,这两本书学完了、用熟了、有医术了,这个时候你再去看《黄帝内经》,你才能够从里面发掘出它真的能够启发你的部分。否则的话,就算《黄帝内经》整本背下来,其中仍有许多话语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它本身就有一种断简残篇的味道──虽然编的人很努力把它抝得很整齐了。  不过,教中医基础理论,我觉得还是可以稍微带大家看一点《黄帝内经》,从中认识一些我们非常基本的学理论证。  我们来看《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一个节录:《素问。上古天眞论篇第一(节录)》: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歳,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眞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歳,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眞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歩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上古天真论〉一开始是讲:远古时代的人,没有像我们现代的人那么多烦恼,所以都活得很久,现代的人心情都很差了,心灵环保不好,所以身体环保也很烂,于是,顶多活一百岁就算了不起了。我们现在是已经堕落的人种,于是,人体观,也就得重新洗牌,再教一个现代(黄帝时代)的新版本──因为这个世代的人类,生命周期不再与古人一样。古时候那种活几百岁甚至千岁的人类,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讲义节录的,是后续的内容:黄帝问岐伯说:“人老了生不出孩子,是怎么回事啊?”  岐伯就回答啦:“那是因为人的生命有个普徧性的周期啊,过了那个周期,人体的某些机能就停止了。”于是,他就举出女子跟男子的生命周期:他说,女生的生命周期,基本上以七年作一个单位;而男子的生命周期,以八年当成一个单位。所以男生的青春期,比女生的晚两年,是正常,因为女生的生命周期跟男生的不一样。  他说:“女孩子七岁的时候啊,因为肾气比较旺盛了,所以呢,她可以把乳牙丢掉,再长新的,这是因为她的肾气开始活动了。”  这个“肾气”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到时候讲到五脏的时候,会特别就这个肾气的来龙去脉作一个专题,不过,我们现在至少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肾气”好像是你这一辈子来到世上,随着你的灵魂来到你的肉身,带着的一个类似电池的东西,让你能够在这一辈子里面,把那里面的能量慢慢拿到肉身来用。这个能量,是不属于这个人世间的,是你的灵魂带来的──大概是这样的观念。  但是,如果小孩子在怀胎的时候,妈妈太不保养,这小孩子先天不足,那他肾气会不会比较弱?那当然还是会比较弱。因为这只是一个概念,主要是在说:你刚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一种预备让你用一辈子的东西。而那个东西,真的要称作“能量”吗?其实也未尽然,最近的西方研究都发现,成人的身体里面,只有肾上腺中还存有干细胞。也就是说,你的身体这一辈子受到什么不可修补的缺损,都要靠你肾里面预存的那个东西来修补它。肾养得好的人,即使是中风都有办法长回来,因为肾上腺中的干细胞可以支援你的脑细胞去修复它自己。可是一般人会中风的时候,肾已经很差了,所以才会又要什么脐带血啊、又要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是因为没有养肾的关系。肾上腺里有未分化的组织,这个要先晓得。  那等到女人二七,就是十四啦,天癸至。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中,壬癸属水。因为甲乙是木嘛,然后丙丁是火嘛,“木火土金水”这样一个周期。那这个“天癸”就是“天上的水”,在这个时候,上天又帮你灌溉了一次了,于是呢,你的任脉通了,任脉就是身体前面这一条啦,从舌尖到下体。太冲脉,是人体里面在正中间的那条脉。当这两条脉开始通的时候,女性的朋友就会开始有月事了。  那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已经均匀分布了,肾气稳定了以后,就会长智齿,“真牙”是智齿。  然后,四七二十八岁,这个时候,是身体最壮的时候。  到了五七三十五岁,就很可怜了,人的足阳明胃经,走在人的脸部,是关系到人的美容最重要的经,因为它在脸颊上绕得最多。那如果你的脾胃开始衰了──其实西医的研究也说,人的衰老,是从消化器官开始老,因为消化器官的耗损最大──当你消化器官的力量不够好的时候,你的足阳明胃经的脉气就不够啦,不够了的时候,脸会怎么样啊?就变“黄脸婆”喇,脸开始枯黄了。  到六七四十二岁的时候,那不只足阳明脉衰啦,三阳脉都衰了,三阳脉是阳明、少阳跟太阳,于是呢,头部越来越失去了美艷动人的光泽。因为人的手足六条阳脉都会上到头,所以当阳气不太能通到头的时候,你的头自然就看起来没有那么漂亮了。  那等到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比较根本的任脉跟冲脉都不够了,于是她的MC就没有了。  那男生也是一样哦,十六岁的时候开始具有生殖的能力;然后二十四岁的时候,身体比较强健,然后长智齿;然后三十二岁的时候最壮;四十岁的时候肾气衰,男生的话不注重美貌,于是就说他牙齿跟头发不行了;等到六八四十八的时候,就更难看了;那到了七八五十六的时候,肝气衰──我们中国人认为肝主筋,筋就是那种好像肌肉之外像是橡皮筋一样勒在你身体的东西──到五十六岁,都松了。再之后,肾脏衰,然后就整个人都不行了。  接下来,它讲:“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泻)。”它说,其实肾这个东西,就等于是你其他的脏的一个好像是银行的东西,所以你的人从开始机能旺盛到机能完全衰退掉,主导权都在你的肾。  再后面就讲一些多余的话:“那有些人,七老八十,还生出孩子,那是怎么样?”那是特例哦──叔叔有练过,小朋友不要学──就不是我们一般人的周期了。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并不以“绝对”自居,先大概说一个最大公约数的正确,再来告诉你:凡事,总是有例外的。  讲这样一段,它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  第一,原来,中国人认为,从生到死,支撑你生命的力量,是你的“天癸”,也就是你的肾气。所以呢,是不是我们要再强调一次本课程的广告词啊:“补肾是很重要的。”外面的广告说什么“如果肝不好,你的人生是黑白的”,那肾不好,可能是更加地不堪,大概不是“黑白”,而是“全黑”的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怎么样补肾。  肾的力量这么大,它这“先天之气”带动了整个人的荣盛跟衰萎。至于“后天之气”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后天之气”就是脾胃之气,也就是你消化吸收营养所得到的东西,那是出生之后才开始摄取而得到的,所以我们称为“后天”之气。  那么,后天之气,跟人的衰老有没有关系呢?还是有关系的啊,就像我们说人会变成黄脸婆,就是因为消化系统的衰弱显现在经脉上面。而在很多中国人跟日本人的观点,都会觉得,男人老了,最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啤酒肚”啦。我们中医认为,脾胃是要把营养输布到它该去的地方,如果你脾胃的能量差了,营养就不能够好好地送到该去的地方,于是,该长肉的地方不长肉,不该长肉的地方,肥油堆在那边。我有个朋友因为身体很不好,我让他天天喝大剂的小建中汤、桂枝龙牡汤煎剂,结果,瘦掉好大一圈呢!我一开始都没预料到会有这种结果……现在连我都在喝了,有瘦一点哦!  而,先天之气的肾,和人的身材有没有关联?其实也很有关联。……比如说在健身房,或者说你知道某某人在健身,你去注意一下他的后腰:男生的肌肉,有两块肌肉是练不到的,就是刚好在肾脏侧边这两块肌肉,所以有不少很努力练健身的人,练得很多肌肉都很大块,可是就是后腰这两块肉是肥肥的,这就代表他“外强中干”,他虽然营养很好,而且也很努力运动,乍看很强健,可是其实他肾气是不够的。那,这样子练肌肉的人,是不是真正的健康?这就比较值得怀疑了。我觉得男生过了三十岁以后哦,这个地方的肥肉就不太容易消掉了。大家都是越来越走下坡。这要补先天之气才会改善。像我干爹从前就教我说:“女人中年发福,八味肾气丸吃一年,腰围少十吋哪!”有一次陈助教跟我说他肚子肥,吃补肾药也没瘦,我就教他全真派的炼气法,每天坐个十来分钟,一个多礼拜也小了两吋。这是“先天之气”的力道。  从这些事情,我们也会晓得,人“阳虚”才会肥胖。那些多出来的肉,其实都算得上是一种“阴实”了。很多外面的减肥药,都尽是一堆泻热泻水的药,我个人觉得,那或许是一种“魔道”,不晓得会不会很容易复胖哩?你不要说决明子很温和,天天喝都有人瞎掉的!更何况那些更猛的。法国女人年轻时三餐吃减肥药,一到中年,不是都变大象腿了吗?──肾都搞坏了。清朝陈士铎的《石室秘录》里有个治肥的方,叫“补气消痰饮”,都是些补脾补肾阳的药,我目前比较认同的是这种作法。  那么,第二点,这一段告诉我们,人的身体,是有一个自然的周期存在的。比如说女生的MC,如果妳是一个正常的人,差不多它四十九岁收工是很好的。如果你五十四岁五十五岁还有MC,第一个可能性,是妳先天肾气非常旺,那这是值得恭喜。可是,另外一个不值得恭喜的可能性,就是可能身妳体里面有长东西。因为有长东西的人,他的周期会被凝滞住,会变得比较慢,所以MC到很老都没有消失的人,有可能是身体好,有可能是肿瘤。这样好像在讲废话哦?说了等于没说。  至于中国人说的这种周期,还有没有例外呢?例外的例子是很多的。  就好比说,清朝初年有一位很有名的女科的医者,叫作傅山,傅青主。傅青主听过吗?有部武侠小说叫《七剑下天山》,那个第一剑就是傅青主。他是跟明朝皇室交情很好的人,所以常常要反清复明。可是,我们学医的人就会觉得:傅山跟明朝皇室很好这件事情,是不是意思是说他“后宫走得很透”呢?因为,他的女科的成就,令人感到好像如果没有看过很多很多很多的女人,不可能练出那等功力。他的医书里面有讲过一种女性,叫作“有仙人骨”的女性,就是天生是练武奇才那种有慧根的女性。他说那样的女人MC来了之后,会以“季”为单位,一年只有四次,那如果这样具有慧根的女性,她不小心动了凡心──就是动了什么淫念──那就会变成像一般女性一样,一个月一次了。但是这样子对那种女性来说,不叫作“正常”,叫作“破功”,所以要用一种补药,只能吃一次,吃了那种补药之后,就会回复成一季一次,让她修复她的“道基”,不要因为凡间的这些情欲而被破坏。  事情是这样子的:我的妹妹在四岁的时候──我比她大九岁,我那时候十三岁──因为我这个不肖兄长迷上了看武侠小说,于是呢,就拿一些练功图谱跟我妹妹说:“妹妹啊,妳把妳的气运在丹田,然后运到哪里哪里去好不好?”因为我自己的身体是没有气感的,我这方面很钝,自己玩不起来,所以就叫小朋友这样子:“有没有感觉?有热哦?那这样子运上来哦,好,那再走过来哦……”就这样子叫她导气走来走去。我妹妹小时候就这样子被我恶整。其实我并不认为我妹妹是有慧根的人啦,她的慧根是我小时候这样子乱搞的“人工慧根”哦。那,造出这种“人工慧根”的结果,就是她后来青春期来得很晚,而且来了以后,她是以“季”为单位的。小时候有练过内功的人,身体就会有另外一个周期出现。那,她也好好的啊,也不会痛也不会怎么样。然后等到她上了大学,有一次跟我讲,她暗恋上了隔壁系的一个男生,然后,过了不久,她就变成一个月一次了。这样子的例子在人生中其实不太常见,可是傅青主连这样子的例子都有写到他的书里面。  我说这个,一方面是在讲“周期有例外”这件事;一方面是讲,中国人的医术还真是了不起,有很多很多特殊的案例,都写在书里。就像早上班的课,有一次我在那边算,说:“怎么中国人医咳嗽有五十几种方法?”要看这个咳嗽是哪一脏受什么气造成的,比如说,是肝受风还是肝受寒,还是肝受湿……五脏跟六腑加起来,然后各乘以五(风暑湿燥寒火六气,中暑不算,扣掉,剩五种),像九九乘法表一样,非常的复杂。我们中医可以辨证到极精确,就是因为这样,因为我们真的把它分类分到非常细。这些都是西医不曾触及的领域。  从汉朝到今天,这个周期,是不是还会有所改变呢?  当然是在变啦。黄帝的时候在感叹“人心不古、人肉不古”了──上古时候的人都可以活那么久,黄帝时代只有一百岁。那,到了今天呢?  这件事,又有一个故事可以讲:在民国初年的时候……不晓得有没有人听说过太极拳的领域里面,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叫作郑曼青?他的外号是“永嘉五绝”,其中一绝就是“医”,他的中医很强。在他年轻时代学中医的时候,他的师父宋老师,就跟郑曼青说:“我们从前中医这些古书里面,治女人的方,现在都没有用了。”  他说:“因为,从前古时候的人,是认定女人的病只发于血分。”──人体气的部分叫“气分”,血的部分叫“血分”──古代女人血比较多、气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古时候的女人,都是一天到晚关在房子里面,都没有出来运动的机会,全身的血都凝滞在那边,所以女人的病都在血中找病因,开药也在血中找应该用什么药去医。可是呢,现在不得了了,五四运动了,解放了,女人都上洋学堂,然后跑来跑去,跟男人一样生活,所以《血比较多、气比较少》的状况,已经开始在女人身上消失了。所以女人生病,再也不像古时候说的《病因在血分里面》了。我们古时候用于女性的药,因为女性多半是阴寒凝结,所以我们都要用一些川芎、桂枝、香附、当归这种辛热走窜的药帮她活血,可是,现在的女生,你再开这些药,就会把人烧干掉。因为她已经没有那么多血了,相反的却是气比较多。”因此呢,宋老师就说:“现在女性已经开始血液沸腾了,这种风气再继续下去的话,岂不是我们下一代会一代比一代更脾气暴躁,然后人类就进入一个更糟糕的状况了吗?”  那么,宋老师担心的事情,有没有发生呢?其实有欸.比如说像我们台湾,现在科学发达了,家家有冰箱,因为女性比古时候更容易血液沸腾、口干舌燥了,所以就更会吃些什么?冰凉饮料!那,喝冰凉饮料会怎么样?会把你的阳气冲刷掉,于是就变成:古时候的女人是血太多、气不足;后来,民国以来,血变得少了,气显得相对而言的多了;然后我们现在又用冰凉饮料把那个气冲刷掉了……那,剩下来的女人是什么?就是一个很虚的,既没有气、也没有血的女人。所以现在的女生可能活得比古时候的女生更不舒服,因为身体感方面会觉得比较辛苦吧。  那,再来我们看《黄帝内经》的另外半本,也就是《灵枢经》的内容──我们刚刚看的是《素问》,另外半本是《灵枢》。《灵枢》的〈天年篇第五十四〉又讲到另外一种论点,我让各位看这个论点,一方面是说,我们思想不要那么狭隘,对同一件事,是可以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看法的;另外一方面也是在说:你看吧!《黄帝内经》也没有多权威嘛,里面一套一套讲法,每套还会不一样!……欸,我这样讲不对哦,其实《黄帝内经》很权威啦,它里面还是有很伟大的东西哦,不能随便把它当作烂书看,那是不可以的。  《灵枢。天年篇第五十四(节录)》:人生十歳.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歳.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歳.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歩.四十歳.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頽落。发颇班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歳.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歳.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歳.脾气虚。皮肤枯。八十歳.肺气衰。魄离。故言善悞。九十歳.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歳.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它就说:人哪,十岁的时候,五脏才算是长好,血气已通──这是真的耶,十岁以下的小孩,你几乎没办法把脉,因为他的五脏没有分化完整,心肝脾肺肾你在脉象上很不容易看出来,所以它说的这是真的,十岁以上才容易把脉。然后呢,“其气在下”,这是我们之后讲阴阳要讲到的,当你的阳气凝聚在下半身的时候,代表你的阳气很旺,因为越虚的阳越会往上面浮脱,越高密度的阳越会往下面沉,所以中国人练气功才会用“铅”“汞”这种字眼,因为凝聚的阳气都是很重的,不是很轻的。  当然,外面有许多人持反论,认为高血压是阳亢,其实多半不是。高血压通常是阳虚,不是每一个,但是大概百分之九十的高血压都是阳虚。因为,第一点,他是老了才高血压啊!阳旺的小孩,活泼到父母都想去上吊,这种小孩很容易流鼻血,可是血压并不会高的。阳旺流鼻血,跟阳虚高血压,是不同向度的事情,这可得分清楚才成。  当然,也有人说年纪大了高血压是“阴虚”,或许是因为《内经。素问》第五篇中也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这么一句话,所以有人以这个角度来看,认为是阴不足以摄阳造成的。这种病人,还是有的,但现在不很多。这种阴虚的所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民国初年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有很好的疗效,他的书你们可以自己去看,叫《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有讲他如何在摄阳的疗程中克服肝气反动的问题,那是很值得人尊敬的研究,现在好多大牌名医都不会那一招。但,如果你是阳虚的“水毒型高血压”,用了镇肝熄风汤,才改善一点点,就会觉得全身、胃部发重发沈,好像鬼压床,药再也喝不下去了,那时就要用香港前辈谭述渠的“附子破极限”超大剂真武汤,但那个我们等未来教了《伤寒论》再说吧,书你们可以先找来看,但不要急着用,附子用得冒失,也是会死人的。  在古中医的理论,虚的阳才会往上面冲,凝聚的很好的阳都是往下面沉的。小孩子,阳气都是凝聚在下半身的,于是乎,他就会怎么样?──会很喜欢跑步,那个时代的“走”字是“跑步”的意思哦。像日本人的跑步“はしる”也是写做“走る”这个字嘛,他们的汉字是来自我们的古汉语。  那,等到二十岁呢,他的气已经开始瀰漫到全身了,于是他就喜欢“趋”,喜欢快走。那到了三十岁,喜欢以普通的速度走。到了四十岁,喜欢坐着。五十岁呢,眼睛开始花花的了。然后六十岁呢,开始喜欢躺着。七十岁,皮肤都皱掉了。八十岁的时候,他的元气都已经开始离体而去了,于是他“言善悞”,就是开始容易讲错话了──其实现在很多人二十岁就已经“言善悞”了──那九十岁的时候呢,“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到了百岁呢,就是已经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元气已经都不在人体里面了,所以你死不死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了。  这段是告诉各位什么呢?  我们人的年龄,我们当然可以说你现在几岁,但是你更要注意的是:你的肉体运作状况,在《黄帝内经》的审核标准里面,你是几岁的人?如果你今年二十五岁,可是呢,平常人家问你的人生观,你说:“我的人生观就是《站不如坐,坐不如躺》。”那其实你身体的血气的运作就相当于《内经》里面说的六十岁。这样明白吗?那如果有一个人他已经七十岁了,可是还是很喜欢跑出去压马路,那或许他身体的气血并没有那么差。这是一个观察人的方法。当你看到一个看起来很强健的壮年之人,可是你也看到他每天就只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那你认为你应该把他看成是一个“实证之人”还是“虚证之人”呢?这就值得考虑囉,我没有定论,但,是很可能是虚的。  我们人要糟蹋自己的生命力,要在气的层面老衰,其实还满容易的。香港地区还算是大陆的地域吧……从前香港医生谭述渠到新加坡去看病,一搭脉,就说:“你们这里的年轻小姐,怎么体质跟我们大陆这边七老八十的人一样呢?”后来他归纳出一个结论,就是:因为天气热,所以一天到晚在吃冰,所以元气剩下的存量就是七老八十的人的等级,所以一把脉就觉得已经阳虚到如同老人家一般了。  那,新加坡如此,难道台湾不如此吗?所以才会常常跟学生说:“吃补药,吃补药,吃补药。”那你就说:“身体不是要平衡,要调和吗?你怎么可以光补不泻呢?对不对?中医理论也是说《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啊。”可是,我放眼望去,就是找不到“实者”啊。你们之前已经用了很多年的岁月来泻了,都泻得很干净了,所以就变这样子,一面倒。“予岂好用补药哉?予不得已也~~”因为要用泻药,必须那个人有些实证,如果有一个学生,他告诉我说:“我走到你的楼梯口,我就有股冲动,想要攀着你的窗框、爬到屋顶去唱歌!”这样子的话,我当然会开泻药。但是,现在的人,没有这种冲动耶。或者如果有人告诉我说:“我走路……觉得……身体,好轻快啊!明明我体重是八十公斤,可是我总觉得只有二十公斤啊,这感觉不太平衡啊,觉得太兴奋了、静不下来,你给我调调呗。”那时候我当然会开泻药。那,你们去找一只这种的人来给我!我们现在,要找到符合古时候关于实证的叙述的人,还真不容易。很偶而才遇得到一个,而四个里面又有两个是正在发阳明经高烧才变成实证的。  中医,到底是大陆地域发展出来的东西,从前的大陆人,真的没有那么多生生冷冷可吃。我去问我外婆她从前在大陆吃水果的频度,她和她的朋友(其他从大陆来的一些婆婆们)都跟我说:“大概……一个月吃得到一颗吧。”可是当年他们的身体,比现在的时下年轻人好很多,也没有缺维他C的问题。大陆不像台湾是水果的产区,当年香蕉运到北京,都只剩下黑黑干干细细一条了。长寿的日本人也只是当季最好的水果小尝一下。我们这儿是水果卖不完,只好广告词讲得像是不三餐都喝果汁就会死人一样。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那我们来看我们讲义的第二段,“阴阳与养生”。  其实“阴阳与养生”也不是全在讲阴阳啦。像这个《素问》的第二篇的〈四气调神大论〉,其实是在讲“同步同调”的“共时性”,说人体跟天地之间,有一些同进退的相通关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节录)》:春三月,此之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变为寒,奉长则少。  夏三月,此之谓R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咳疟,奉收则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之谓?容平。天地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气秋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变为飧泄,奉藏则少。  冬三月,此之谓T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天地俱生,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蹶,奉生则少。  这里我有在讲义上面框起来,说春天的气叫作“发陈”,夏天的气叫作“蕃秀”……这些东西,各位都要有个印象,有一天我们教到五行跟五脏的时候,这些字都有大用。因为你要从这些字去慢慢找出五行的能量是怎么运作的。中国人用字,其实是非常精准的,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存在。  那,它说春天的气叫作“发陈”,“发陈”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老树干,到了春天,发出新芽了,不就是从“陈”旧里面又“发”出新的生命力了吗?这个时候,天地之气就像从没有到有,万物的活力都开始渐渐恢复。当天地之气是这样子的时候,它就说,我们人应该怎么样啊?我们应该晚一点睡、早一点起来。然后早上起来呢,要干嘛?在院子里散步,慢慢地走,而且要把头发披散。这叫什么?扮贞子吓人吗?不是哦,因为气开始流畅的时候,你身体需要有一种慢慢把它疏导的准备动作;从不动到开始动,要有点准备动作,就像有些人下水游泳前也要拉半天,我是都不作这些运动就跳下水的,可是这样就不游到两个小时身体不会松。  然后,在我划线的地方,它讲的是这个季节,你的“个性”该如何调理──它不讲调你的身体哦,身体就是早睡早起,晚睡晚起,符合一个最基本的周期而已。它说你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人要尽量宽厚,要尽量大方,因为春天是生机绽放出来的时候,你的心、你的行为,要合乎这个环境的动向,肝气才不会郁结住。它认为,人应该要随着天地之气起心动念。  那到了夏天呢,不得了哦,累死人了,要“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什么意思呢?“无厌于日”就是说你一整天在那边下田啊、做什么活儿啊也不要讨厌,因为这个时候天地之间阳气特别旺,所以天地会顶住你,当它们会挺你的时候,你就可以让气尽量发泄,所以呢,“所爱在外”,所以你夏天可以去追求外在的事物,比如说公司努力冲业绩赚钱啦,下班追女生啦,就要用夏天,因为这样子的话,比较合乎天地之气。  那到了秋天的时候呢,气已经开始收敛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晓得收敛的话,你的气就会耗损,因为天地之间的气已经没有那么多了,秋气叫“容平”,那“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后面到了讲五行的时候再一起讲。我们就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因为秋天气越来越少了,如果你还不让自己静下来的话,你就会耗散太多的气了。“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如果你那个时候还一天到晚在想东想西,追求外在的事情,那你肺里面气就不够调和了,身体就会变得比较不好,所以你要开始收敛你的种种作为了。  到了冬天的三个月,那更好笑了,它说“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是讲什么呢?就是:如果你有个东西想要去买,你就当作你已经买到了。如果今天早上起来,肚子饿,想要吃个烧饼,那就当作你已经吃了,翻个身继续睡罢。想一想就自我满足了,像“白头宫女话当年”,精彩的人生不能再活一次,跟儿孙说点陈年老故事来炫耀,也就爽到了。这种话哦,你们听起来会觉得非常的可笑:“这种逃避现实的人生,就是中医的养生法吗?”那是因为我们生长在台湾,我们没有太明显的春夏秋冬,才觉得离谱。如果你去看那种“大陆寻奇”之类的节目,那些住在西北高原上开旅店的,冬天遇到我们那些台湾去采访的节目主持人就会开始破口大骂……也不是破口大骂,就是讲得很大声,说:“我们的旅馆,可是你们台湾人来,我们才开的喔!如果你们不来的话,我们每天睡到下午一两点才起来,吃一顿饭,翻个身继续睡,一天就过完了。”真的是这样子在过的。四季比较分明的地方,他们的生活就会有这样的周期出现。我觉得,我们现在虽然是在台湾,可是其实还是不够人道,什么叫不人道呢?就是大家都没有中医的基本观念,不然可以一个公司以一年当作一个业绩的周期,夏天早上可以八点就上班,然后七点再下班;冬天呢?最好大家都睡到十点,再慢慢起床──这样子不是就不残忍很多吗?你不觉得吗?冬天的时候,你七早八早爬起来去搭车,情何以堪?人人上班前就开始在怨公司了,公司怎么好起来?非常的不人道。这种不人道,其实是不合乎天道,我们人要跟天共进退才对。  我曾经在思考一个关于道家的问题。就是:很多道家的人……应该不是说道家的人……对道家有兴趣的外行人,都觉得说道家就是自由自在、爱怎样就怎样、放浪形骸。可能他们会认为说《老子》里头讲什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后回归到“自然”嘛,所以就觉得人要“自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我会觉得:这些人可能有搞错吧?你不觉得“自然”其实是很严厉的吗?道跟自然都是非常严厉的东西,我们这一辈子已经拼命活好了,都还有很多事情会活得不快乐,什么小事都会有报应,你不觉得吗?你今天跟人家多口讲一句什么话,然后那个人听成什么,然后去跟谁讲,然后接下来就有人跟你翻脸了。“道”这个东西是何等之严苛啊。自然也是这样的东西,今天这地方兔子多繁殖一点,然后就开始什么动物的生态系不平衡,然后就开始有大屠杀,开始有大死亡。你活在这么严厉的世界里面你敢说“道法自然”,然后你活得爱怎样就怎样,这种“自然”,我真的想问他说:“不好意思,请问你是混哪颗星球的?”──地球是很危险滴,你还是快回火星去吧。所以,当我们要“道法自然”的时候,你就要知道:在每个片刻,你的律己都要做得很小心。如果冬天起得太早,你就要知道:“我今天又没有养生了。”所以,要怎么办?下周全班都去递辞呈吗?这样好像也不对……大家自己想出路呵,这种事我不能管。但是看到这种《黄帝内经》的论述,就会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很不健康耶。不过我最没有资格讲这种话吧?我不像别人要上班,还不是睡得乱七八糟颠三倒四的。  然后,从这段文字,你会发现另外一件事:它认为春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肝脏,夏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心脏,秋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肺脏,冬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肾脏……有没有注意到?它没有讲“脾脏”耶。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怎么少了脾脏?那是因为,脾脏之气是所谓的“土”气,土气是金木水火四气交融之气,所以土气是出现在季节与季节之间的交替地带,所以就没有单独一个季节算是脾脏了。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节录)》: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土气的运作要详细解释,我们也等教五行的时候再讲,大家先有一个印象就好。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四季保养,它虽然有告诉你一些生活起居要注意到的事情,可是它更花力气在教你如何运作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内经》这一篇开始在强调:你如果不知道怎么调理你的心情,你的身体大概很难好起来。当我们遇到一件事,心里头不能放开,执着于它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为了它拼死拼活,在那个过程里面,我们的气也就动乱了,身体也就受伤了。  除此之外,它又用四季来重申一次“天人合一”的概念。这天人合一的概念,你看这段文字,或许没有那么真实的感觉,“我们人真的是跟自然周期是那样地同进退吗?”其实真实的感觉一定有嘛,冬天比较不爱爬起床嘛,夏天早早就热醒了,对不对?这个还是有感觉的。  等到你学了把脉,你就会更有感觉,因为人的脉象,就会随着四季而换季,冬天是一种脉象,春天又是一种脉象,夏天又是一种脉象,秋天换成另一种脉象。脉象随着天地之气的这种涨潮退潮的现象,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会像我从前一样闹笑话了。有一个人,我夏天把他的脉,觉得脉还不错,到了秋天我再把的时候,就说:“哎呀,你这个人太糟了,怎么这么不养生!才两个月不见,脉弱了那么多。”结果,再把别人,才发现每一个人的脉都弱了那么多──原来是脉在换季。真的会这样,《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就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读了《黄帝内经》才会注意到这件事情。  那么,在冬天的这三个月里面呢,还有一点要注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这是讲什么呢?就是说,你在冬天的时候,要靠到温暖的地方,但不要出大汗,因为冬天的汗,从人体里面排到人体表面,是很耗体力的。如果你糊里糊涂就让自己出大汗的话,那你的身体就会受损。  一年之中有这样的周期,和人体的五脏相呼应,那,“一天”之中有没有啊?当然有啊。清晨是气刚发升的时候,刚好就跟人的肝的气是相通的;到了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跟人的心的气是共通的──五行的属性,我们后面会讲,你们先知道这样就好了──然后傍晚是跟肺;半夜是跟肾。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他不舒服,他都是清晨会肚子痛,有很大的可能是他的肝不好,所以他在那个时间点,跟肝起共鸣的时候,他身体的不舒服最大。这是单就五脏讲。如果是之前讲过的,专门运作于六经的病,那就要看十二经脉的循行时间,和这里说的又不一样了。  诊病其实有分类的,要把五脏和六经分割开来看:哪一种病比较存在于六经?哪一种病比较存在于五脏?我们将来还要带大家做分割的工作,但是我们要先把五脏学稳,再来讲六经,不然的话,全部都会混成一团。如果你心肝脾肺肾的那些生克都没有搞清楚,我现在再把六经的系统扣进来,你们会混成一团……哎,我也不要这样子诬赖你们,说不定你们不会这样啦,可能是我自己特别笨。  我们说肝胆相表里属木对不对?肺跟大肠相表里属金,心跟小肠相表里属火,脾胃相表里属土,肾跟膀胱相表里属水。可是,在六经的世界,这些对应关系又会完全重新洗牌、重新安置:太阳寒水气是膀胱和小肠经,阳明燥金气是胃和大肠经,少阳相火气是胆和三焦经;太阴湿土气是脾和肺经,少阴君火气是肾和心经,厥阴风木气是肝和心包经。那,二者是不是都对呢?麻烦的就是:它们,都对!也因为它们都对,所以医疗的效果才会那么好,因为就是有这两个不同的系统,彼此呼应,人才能够活,少掉任何一个系统,人体都会失去平衡。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沈浮于生长之门……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鬪而铸锥。不亦晩乎。  那,我们接下来看下面一段:“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话很有意思,他说其实天地的气的浮沉其实就是人类之气的根本,那既然春夏是阳这样发出来,秋冬是这样收进去,那你当然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来从其根,这听到没?这样子的生活规律跟周期,才能跟你生命赖以维持的这个大自然连结在一起,这样才叫作温驯的地球人──《圣经》说这种人很有福哦!会继承大地哦;不养生的人都死光了,地球就是你的啦──所以,“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这样子你才能够跟地球同进退,像这样子的养生,才是《黄帝内经》里面最宝贵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你一开始生活中种种该注意到的地方都要注意到,要相信我们是活在非常严苛而残忍的宇宙、这个自然是从来也不可以让我们掉以轻心的,相信这个事情,然后把自已好好地调理到不要生病。它说:如果你弄到已经病了的时候,才去治它的话,就好像,口渴才开始挖井,然后,要跟人家打架了才开始去铸造扁钻,那都已经来不及了。──其实它的譬喻用得很生动的,我觉得,我们到达一个大病之前,其实有好长一段时间是它的酝酿期,如果你能够在那个酝酿期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它调理好的话,你就一辈子不用吃那个苦了嘛。  关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件事情,其实有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一直会记得:就是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痛风得蛮厉害的,吃一点什么肉类还是什么的,手指啊脚腿关节啊都又肿又痛。我那时候是第一次医痛风,所以就赶快把我们中医的“圣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拿出来翻一翻。然后,我发现到,《伤寒杂病论》里面写到痛风的理论,跟后代很多医家讲的都不一样。后代的医家,会说痛风是风寒湿之气侵入人体以至于怎样怎样……这是后代的医家讲的。所以我的那个朋友,之前呢,也在台北看一位名望非常好的医师的诊,而那位医师给他开的是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之类的药方,那是一个成方,它同时驱风、驱寒、驱湿,我们听起来会觉得:这样也对,对不对?它把邪气逼退了,你的经脉就会流通,那你的病就会好嘛。可是那个朋友吃了很久,不显得很有效──就是还可以啦,也没有说没效到要抱怨那个大夫,没有。只是不显得很有效,我也不觉得他原来那个医生有开错药。可是后来翻了《伤寒杂病论》,我吓了一跳,因为《伤寒杂病论》写得很有意思,它的对痛风的整个论点就是说:如果你的肾虚而肝血又不够的时候,你整个身体里面的循环机能就会变得很差,循环机能变得很差的时候,淋巴系统的流动也会当掉,两个系统的凝滞不通加在一起,才会凝结出那什么我们一般人说的尿酸的结晶──就是类似这样子的讲法,只是仲景用的是古人的词汇。  所以,看了《伤寒杂病论》,你就会觉得说:它里面虽然有那种治痛风一发就可以医好的那种汤剂──立即可以产生硷性体质把尿酸溶掉的桂枝芍药知母汤、风寒湿庳一下就赶跑的甘草附子汤──但是,它在理论上,其实是告诉你:你要帮他补肝跟补肾。所以我就给那个朋友开了一些《伤寒杂病论》里面那种临时治标的药,他那个吃了以后很有效,肿痛就打散了,不用再吃西药的秋水仙素了。另外,因为那个朋友,我总觉得他虽然脸白白的,可是隐隐有一点肝跟肾都不够的那种灰绿色,于是,我就叫他吃补肝的药跟补肾的药,小建中汤和肾气丸。那个朋友跟我一样都是会乱熬夜的人,那我熬夜,有补药在撑啊,可是他没有啊,所以他就熬到比较伤。我那朋友是处女座的,吃补药都很乖,饮食禁忌守得比我还好。吃着吃着,他的痛风就越来越不发作。然后随着日子这样子过去,有一天半夜,他很高兴地打电话给我说:“喂,我刚刚在夜市吃了什么猪大肠什么的,平常马上就痛死了,现在竟然吃一堆还一点事都没有呢!”而在那段时间之中,他的脸也越来越没有那种绿绿黑黑的气了。所以,有的时候,闹痛风,都已经是一个结果了,如果你能够推敲到远一点的原因,然后帮他把原因处理掉的话,我想在医疗上会比较完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我对人的目标是想到整个体质调理好的时候,其实在看诊的时候,我比一般大夫残忍绝情非常多。如果我看到这个人,他的生活作息不会改好,那我就会觉得:“我医不好你,Byebye啦!”如果这个人的个性上有一些让他自已很痛苦的事情,他没有办法把它调理好,那我也会觉得说:“这种人我不要,Byebye啦。”所以,我会觉得,很多病人,我都说“不会医!不会医!不会医!”。因为我对于医疗这件事情的要求蛮高的,因此我常会觉得,在医病之前,我们有那么多事可以做,而这些事情,往往又比医病还要重要。如果病人没有这个观念,补好一坑他又自挖一坑,好像在玩我一样,救也救不完,死也死不完,干脆一开始就回绝比较简单。不然,花那么多时间心力,他摆烂而自灭,到那时我要跟谁去哭喊“把我的人生还给我!”啊?  或许有人会想劝我:“你不要这么心狠啊,话不是都说《医者父母心》吗?”很抱歉哦,我所知道的好父母,像我爹娘,都是很尊重小孩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的父母。我觉得能遇上这样的父母,是非常幸福的,所以,我当然也要让病人享有这种幸福!你要去相信西医?请便!你要去如何恶整你自己?请尽量去!人要学会从自己的人生事实中有所领悟,傻瓜不管相信什么都还是傻瓜。这种事不是我能帮的。──至于被别的医生医坏了的,美国水电工格言曰:“妳家水管一坏就叫我来修,收费五美元;先被妳家老公修过的,收费三百美元!”遇到这种个案,我不狠狠敲他一大笔巨款,我心里能平衡吗?台湾水电工就要比美国水电工命贱那么多吗?我又没执照,敢收诊金就关五年耶!拜托饶了我吧。  像最近这些年,因为中医界出了几位伟大的神医,于是有不少人晓得中医厉害了,就到处去劝人不要吃西药看西医、要去给中医看……这种作为,我觉得非常无谓。因为,平心而论,中医的败类,很可能比例上比西医的败类更多更多。西医的学理到底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很简单的,要学好并不难;但中医的学理是很深奥的,要“悟”的,你以为外面中医都是天生奇材,都学得很好了吗?你给西医看坏了,还有清楚的法律程序可以告他、可以领到赔偿,但,中医看坏了,你连你怎么死的都不晓得。像我爸爸在医政处作官的时候,就曾笑着跟我说:“中医医死了怎么告?除非他是开砒霜!”  前阵子有机会遇到在考中医特考的人,那医术之烂啊,简直是我作梦都想不到。你们陈助教在中医书店上班,有一次遇到中医学院的毕业生来买书,陈助教给他结帐的时候,也吓呆掉了,因为他不敢相信专门科系毕业的人,基础竟是这么差的。  所以,各位同学还是自己学好一点罢。我一向都觉得:“你家的事,最好你自己收摊!”你的身体是你自己搞坏的,那你就自己把它搞好,怎么会是要我买单呢?我很不喜欢帮人看病的。或许也就是因为这种懒个性,每次都全心全意希望病人赶快好起来,别再回来烦我,医术才进步的。如果有一个医生,心底深处很怕病人跑掉、很想留住病人,这种念头具象化了之后,他的医术很容易妖魔化的,无论中医西医。  我从小是在西医的呵护下长大的,我爹的那些好兄弟,那些叔叔伯伯都很疼我。可是,我是我认识的人里面,这一辈子西药吃得最少的人。因为我爸爸从小就这样教我:比如说我四岁时发高烧,我爹拿了一碇药片到我床边,跟我说:“这个药,是退烧药,你可以吃下去,也可以丢到床底下,因为,效果都是一样,病都不会好的。”结果,当然是都丢床底下囉。也就是说,你会被西医害死,或许是因为你这一辈子没有遇到过爱你的好西医啊。我学中医的学费还是我那西医老爸付的咧。  当然,西医有不完整的理论,有害人的治疗法,但,这种事情,最有责任去识破它的是消费者本人,而不是我这种除了看牙之外根本不必去看西医的人。因为,那是他们性命交关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而且我一直觉得,西医的信徒,和西医的教主,是一种“共犯结构”,我看不出哪一方的罪比较轻些。该死的话,两者都该死。小说里的神龙教,如果没有那些信徒捧着,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得起来吗?西医又没有拿枪指着你叫你去看他,都是自己家人逼死逼活架去的。我相信这么一句话:“所有的无知,都是故意的。”只是人很不容易承认这一点。因为,你当初会选择盲信权威的那时点的动机,你都忘掉了。所以才有脸在这里耍无辜。可是,犯了错,你不承认,就无罪了吗?那干脆监狱里的犯人都放出来算啦。  当然,现在狂热推广中医的人,有许多是把中医捧红成另外一种新兴宗教、新生代救世主,用与西医相同的权威结构跟西医教抢信徒,打宗教战争。不过,反正无论是教主或者信徒,都很惹人厌的,拉人、抝人去盲信中医或盲信西医,于我而言差不多啦,都讨厌,都不碰。  好了,该回题了。  那我们来说一下,什么叫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前我曾经有一位老师就说:“春夏养阳,你就尽量做运动练身体嘛;那秋天就不要动,就是保养自已。”这个说法,从理论来讲是对的,可是仍是有可以再多讲一点的地方──我们要根据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空环境做一点修正──也就是说,一个纲领,遇到这实际的世界时我们可以做一点微调:如果你的夏天,是平均温度24度的夏天,那你真的可以多做运动。可是我们这里的夏天是36度,那36度的夏天,要怎么“养阳”你知道吗?  就是:要吃补气药。  因为人在不断出汗的过程,都会元气的损耗,那当天气太热的时候,随着你汗水的一直流失,元气也在一直流失。那我们都说,物质的东西是阴,能量的东西是阳,那当你的气随着汗,随着呼吸,元气不断在流失的时候,什么叫作养阳?养阳当然就是补气啦。  那秋冬养阴的“养阴”是怎么回事呢?当然秋冬不要笨到去跳有氧运动跳到出大汗,这当然是基本的。就所有那些会令你出汗的运动,秋天、冬天不要做,因为秋冬你的血脉都密藏在你体内比较深的地方,你要让它再扩张把汗挤出来,本身就已经很耗血耗气,然后汗孔开了,外面的空气又很冷,你就很容易受风受寒,累积成病根。所以不要做这种傻事,所以比较激烈的运动,你就挑春天做就好了。  那,夏天做激烈的运动好不好啊?在台湾做……不好吧?会累耶。曾经有一位老师讲了一句蛮可爱的话,他说:“我们人要做《运动》,但是不要做《劳动》。什么叫运动?就是你做完之后会觉得身体更好,更健康,更有力量叫运动;做完之后觉得身体很疲倦很虚的,就叫劳动。劳动的话,就是洗碗、擦地板……这叫劳动,不得已而为之就可以了。”有次他收到健身房的广告单,就在嘲笑说:“如果我要劳动,我去帮我老婆擦地板就好了,何必去健身房?”  这样的观点,或许可以当作我们作运动的一个指标。当然不是说做运动之后都不可以累,那这样子没人敢动了;但是,至少这运动你做了一个礼拜,你要觉得你过了这一个礼拜后,你的肉体机能、精神状态都比之前好。这样子一个很基本的检证,大家都是不是可以自已去拿捏呢?如果运动会做到让你下一个礼拜活得很萎靡的话,代表这种运动对现在的你来讲,还是“劳动”。如果你是去健身房做什么杠铃有氧,可能你那个重量就要放少一点,做完这一趟,下礼拜觉得身体的确比较好,再慢慢加那个重量。要调整成对你来讲是运动而不是劳动的状态。对于某些从来不动的人来讲,例如我,走两个路口对我来说都已经是劳动了,可是我如果常常走路,那可能走个十公里都还叫作运动,这样明白吗?就是要随着你的肉体机能的改善,去慢慢调节。所以我想它并不完全在于运动的种类,而在于你自已跟那个运动调和的能力,拉不开筋的人勉强把筋拉开可能就会受伤了,可是对于比较能够拉的人来讲就会获益良多哦,听说筋拉开的人比较不容易肥。  至于说“秋冬养阴”,曾经有人问我说:“滋阴要怎么滋?”或许他期待我的回答是地黄、石斛、玉竹、黄精之类的吧……可是,我通常都回答说:“就大鱼大肉囉。”  其实阴这个东西,就是物质层面的营养嘛,那你又何必想得太高拐呢?就是吃有营养的东西就好了嘛。那你吃得营养,蛋白质什么的啦都很好,肉质挑好一点的,不要挑那些乱七八糟不新鲜的肉或怎么样,那其实就是在养阴了。像是关于中国人吃火锅,听说从前郑曼青先生家,忘了是冬至还是腊八,他们吃火锅怎么吃?一个锅子里面什么肉都有,然后呢,就一家人从早上就围在桌子旁边开始吃,吃一吃聊聊天休息一下继续吃,就从早上一路吃到晚上。一整天这样小口小口嚼,不断吃各种动物的肉。这实在是很养生啊,可是我们一般人不这样吃,这样子你们会觉得很不健康对不对?其实,秋冬养阴,就是这样子养的。先决条件当然是中国人古时候平常没有那么多肉吃,所以必须排一个身体特别能够吸收营养的时间点,然后好好地让那些营养素都能够到身体里面被你利用。  当然秋冬不要动得太多,也是一种养阴的方法啦,主要就是秋冬吃好睡好,夏天做适度的运动,然后不可以耗散你的元气,如果你耗散了你的元气,一定要吃补气药。在台湾的话夏天养阳要吃补气药,不吃补气药的话,台湾人很难撑过一个夏天啦。你不觉得太阳晒一晒、汗流一流真的令人觉得很累吗?各位可能有人是有在练功的,但是我们中医不能考虑练功的那些特殊份子,我们只能考虑那种一般的过家常生活的人,所以一般过家常生活的人哦,就要调整自已的饮食跟作息。  第二讲补尾  好像部落格还是有篇幅限制,尾巴被切了。放到这里来。  生脉散  讲到这里呢,我们来看一个方子,叫做“生脉散”。  ◆生脉散(唐。孙思邈/金。张元素)  生脉散(生药):麦冬15,人参10,五味子6(※台湾地区要改用粉光参)  生脉散(科中):依上比例,但人参不用科中,直接用粉光参粉即可。每服2克。  我们中国人认为“百脉朝肺”,所有的脉都要朝肺脏去的,但这件事情也是要讲到五脏再来讲,我们先跳过,今天只是用这句话说明一下“生脉”这个方名的由来。  凡是夏天,我们都容易出汗对不对?容易劳动,然后又刚好天气特别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就会很容易损耗到你的元气,于是,有些人会中暑,有些人会很不舒服,有些人会很疲倦。  中国唐代药王孙思邈,首先提出这个方,后来金朝的张元素也再次提出这个方子:就是,有没有一种药,能让你夏天过得很舒服呢?答案是有的。  这个方子,麦冬比较多,人参少一点,五味子再少一点,以这三味药当作一个主轴。  人参这种药,在台湾一般日常开药几乎用不到,尤其是红参,太热,而且那个热是闷在里面的热,所以在台湾用生脉散,我们就把它改成用粉光参,也就是西洋参、花旗参。粉光参的比例我们就用生药照这个比例,其他两味药用科学中药,比较简单。  麦门冬去买那种浓缩的科学中药,然后五味子也用科学中药,而粉光参就用粉光参磨的粉,就不要用科学中药,依这个15:10:6的比例来配。  那我们都知道麦门冬是一种润肺又清凉的药对不对?那人参或是粉光参呢,都是一种补肺然后又不会让肺太热的药,现在人参会太热所以我们把它换掉,粉光参就很补气又不会让肺太热。然后五味子是一种什么药呢?五味子是一种很酸的药,而这个酸的药会在人体里有什么功用?它会把你的气收住,它会从肾跟肺这二个作用点把你的气抓住,所以吃了生脉散,麦冬会作用在你的肺,让你的肺又凉又润,然后里面的气再用参给你补一点,然后,用五味子把这个气抓住,让这个气不要耗散。  所以你听我讲这个三味药,会觉得:这动作,好像不是什么化学成分?它好像是看你在夏天没有这个能耐活好,所以替你练一套气功来守住肺气。那吃了生脉散之后呢,夏天就变得比较不会累,因为它把你的肺中之气守住了。那为什么肺的气守住了就不会累?因为在中医的五脏表里关念里面,肺主皮毛,其实肺跟皮毛根本就是一体的──人用肺呼吸,人更用皮肤呼吸对不对?你把皮肤全部涂油漆你人就死掉了,就闷死了──那所以在皮肤损耗的气都等于是肺的系统损耗的气,你补在肺里的药也同样会补在皮肤。  那当你用凉润的麦冬,好像在肺上面洒一层凉凉的水,让它凉快一点,然后洋参补气,再用五味子结成一张网子把你的元气巩固住的时后啊……夏天,真的蛮好过的。  什么叫蛮好过的?生脉散,就是“可以吃的冷气机”,你吃生脉散,你一个人是不会知道自已有多好过的──直到你看到别人。我有好几次经验都是这个样子:有一次太阳很大,我跟我表妹走在街上,我们两个都有吃生脉散,然后就回头看说:“嗯?奇怪,怎么那些人都拼命往骑楼底下钻哪?”或者是有一次我去办什么事,有吃生脉散,我就看说:“嗯?怎么那边站一排人都在拿东西抹汗,有那么热吗?”有吃生脉散的人,你感觉到的温度会比别人低五度,果然是可以吃的冷气机。一次吃二公克,可以维持二个小时左右的药效,吃生脉散的期间就很不容易因为暑热让你的气散掉,真是不爱练功的懒人很好用的药。  这种抗暑的药效,要自己用粉光参配才能显出力道,一般科学中药成方的生脉散用的参太热了,吃了没什么用。至于说生脉散补气的功能,也不是年年都一样好。像今年是两个水运过旺的太乙天符年,人的命门火会被克得很厉害,今年夏天的累,反而是吃附子剂或是灸关元比较有效,但仅以“抗暑”、“抗消耗”而言,还是很可以用的。  比如说我们学中医的朋友之间,凡是要去唱KTV,一定吃生脉散,可以一直抢麦克风。那这种用处,在什么地方特别会觉得好呢?就是教师需要教课的时后,你教书前吃了生脉散,你这堂课就比较不累。另外还有什么地方好用?就是如果你去健身房上一堂什么有氧课,那一定要记得先服生脉散,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之前哪,上半堂课就喘吁吁,现在一整堂课结束了,还不错,撑得住。”它可以取代你那一个小时的心肺功能。  “取代”心肺功能是好事。这里要讲到一点运动的道理:人的心肺是不可以锻练的,这一件事情,不知道同学晓不晓得?可以锻练的东西叫做“肌肉”,这个知道嘛,对不对?那为什么心肺不能锻练呢?一,肺没有肌肉;二,可以锻练的肌肉都是你要把那个肌肉操练到它的细胞有所破坏,使它长出更强的细胞,这样子它的肌肉才会更强。而肌肉可以被破坏而长得更强的条件是:“那肌肉是可以休息的”──那,心脏,可以停下来休息吗?那这种肌肉怎么可以锻练?练了就会害它寿命缩短!锻练出肌肉的心脏叫做心肌肥大,那是病,会早死。所以我们人类在作运动,凡是一般说在“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都是在作什么?那是在锻练全身“心肺以外”的肌肉,让那些心肺以外的肌肉细胞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三磷酸腺苷的键结变化,以及氧气的氧化代谢等等,让我们全身上下都有一副好肌肉,一旦我们运动,我们可以动用那些肌肉里面的能量,而不需要动到太多心肺的补给──让肺脏不需要疯狂地从空气里面抓氧气、然后再用心脏打出去给全身──懂吗?就是说,全身你的“心肺以外”的肌肉练得越好,你的心肺功能就越能够“结省”,这叫做“增强心肺功能”,决不是去狂操猛练你的心跟肺,千万不要以为你弄到心跳加快喘大气那样叫做增强心肺功能,不是的,虽然我们练习走步机也说最好要练到心跳到什么频律以上,但是那个目的是为了要让心在那边告诉你的身体说“我不够用、我很累”,这样身体才会多长一点肌肉来帮它,所有心肺功能都练在别的地方。这样听得懂吗?  那真正心肺的锻练,我们中国人要什么?要“龟息大法”──到死不能休息的东西啊,让它跳得越慢越好──打坐练气之类的,使它越慢越好。所以这同样也是运动的基本原理:任何运动,你能不要操到心肺就不要操到心肺。因为心脏很可怜,它到死不能休息,不能再给它加负担;而肺脏很柔脆,一操就伤。那有一种运动呢,它非常可笑,就是慢跑。慢跑的特征就是,全身的肌肉都不会因为它而品质变好,却只有心脏在狂跳、肺在喘。所以慢跑是一种非常伤心脏的运动,美国慢跑会长就是跑到一半心脏病发作死掉了嘛,已经遭天谴了。慢跑,你这样子全身的肉在那边垮垮地晃晃晃,你说什么肌肉会练得到?都不太会练得到,顶多是燃烧脂肪让你看起来瘦一点,你要练好全身肌肉,需要一种更完整操练的运动,慢跑这样子晃晃晃,没什么用,对提升肌肉品质用处有限,所以它不能帮到心肺。与它造成的损伤相比,正分远不及负分。不要看马市长跑步卖肉就跟风啊,那只是一种宣传用的健康形象,谁也晓得我们市长大人自己平常都嘛在游泳的。  要帮到心肺,其实什么上楼梯啊,走路啊,可能还有用一点。不要小看走路喔,多走路的人身材会很好喔,因为走路散步这种功夫,是很可以调匀全身的肌肉的。而且,如果人连续慢慢走三个小时,很多湿气寒气都会散掉,当天睡觉时脚一定都暖暖的,现代人比古时候的人吃得好穿得好,却长肿瘤的人那么多,走路的机会太少,也是一个可以列入考量的因素。你如果天天走得多,阴气很不容易堆积到生阴实证的。  生脉散,我们说它可以取代心肺功能对不对?那我们再往这个方向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另外它还有什么神效了──就是高山症。上次跟我母亲去九寨沟的时候,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太太跟我们坐同一车,高山症发作,我就给了她一克半生脉散,五分钟不到,没事了。她说“好神哦”,然后同车那些阿姨们都跟我们要……我只好说:“只带够我们家二人吃的份”。我这个人都把自已假设成最烂的身体,出门旅行什么都带足:抗暑的、抗空气稀薄的、抗风抗寒、晕车的、泻肚的……什么都带。真的,你到藏边高原发高山症,生脉散一吃就好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作“取代心肺功能”,它真的取代了。所以你不要说这个药很小,才二小瓢,那粉光参你们都应该买的到吧?那五味子、麦门冬的科学中药,迪化街随便都批得到,你真的可以说它不值钱,可是,你不觉得这东西很有“商品化”的潜力吗?其实很有商品化的潜力。只是大家不会用,那我刚刚说的这些用途,难道没有人知道吗?你随便买一本方剂学的书都有讲哦。只是,中医好像跟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脱节到有一点陌生,所以这么好用的东西却人人忘记它的存在。  我们这种家庭常用良方,你们就不妨把握一下,下课你们可以讨论一下怎么买药怎么批药,那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人生体验,享受家庭主妇该有的乐趣,不要每天都在发扬国萃,那太累了。我觉得我都在享受家庭主妇的乐趣,杀价啊、这个药材好不好啊、新不新鲜啊……上次买了什么药材有发霉啊,退货给你啊,再赔我一点什么东西啊……就像买白菜要再讨两根葱,享受那种卑微又平凡的乐趣。  至于说粉光参,外面的品质其实有差别的,即使都是真品,药性从微凉到颇寒的都有。我记得有一个朋友一直以来体质很寒,一吃生脉散会冒冷汗头昏。像这样的事情,还是要防一防。最好粉光参你能先试吃一两公克,确定没这种反应,再拿去配药。  其实“生脉散”这个方子,它所作用的范围,到底是中医说的“心”还是中医说的“肺”?其实很难说。前面讲到心肺功能呢,比较讲到它关于人的呼吸的功能啦、抗暑的功能啦、什么含氧量的功能,这些都是有形的层面的说法。如果再讲到形而上的心肺,其实生脉散在临床上,还蛮能够用来抵抗所谓“老年痴呆”的,天天吃当保养药其实都可以的。  当然,这种老年痴呆,我会想把它设一个条件限制,就是:如果以后你们会把脉的话,可能你会有机会把到那样的心脉──那种心脉把起来……我们把脉时一根手指头贴到的这个地方,其实接触面很小对不对?可是呢,即使只在你一个手指头贴到的那一点点皮肤接触的范围里面,你也会清楚地感觉到:“这个人心脉的跳动,不是一直打在一个定点上的。”就好像在这里跳一下、在那里跳一下……他的心脉是东一点、西一点的,浮上来的地方,每次落点都不一样。这个是不必用什么伟大的技巧都把得出来的。  这样的心脉,用“生脉散”,它能够使人胸腔这个地方的气比较凝聚,所以那个人的心脉就会比较不散。而中国人说的“心”不全是外国人说的“Heart”,中国人说的“心”往往是英文的“Mind”,就是我们的“意识”。所以,当呈现这样的心脉的时候,用生脉散可以把这个散乱的心脉再束回来,这个人就比较不会那么痴呆。一个人好像反应钝钝的,你叫他做什么事都好像有一下没一下的,那种恍惚状开始出来的时候,生脉散是有用的。  那将来,不是这一梯课,如果下一梯课,你们还有跟我学《伤寒论》的话,有一些发汗药发得太过会损伤心阳(心脏里面的能量)的,如果你吃了麻黄剂之后,感觉心悸了──什么是心悸呢?就是你坐在那边觉得心脏跳动好明显喔──有那种感觉,那你吃点生脉散,可以把心气再凝聚一点,就比较能够守住。当然在《伤寒论》,张仲景的方子里面治疗这种心悸的感觉有别的方子,但是一般我们知道他的心阳在散以致于造成这种心悸的时候,生脉散是可以用的。  另外,在感冒已经好了十几天了,人却仍在微咳的时候,生脉散搭补肾的药是很好的收工药。一般来说生脉散搭八味丸两三克就可以,如果有人咳了会漏尿,搭真武汤几克也很有效。基本上这种组合,对于一般所说“肺部纤维化”之类的问题都有很强的预防效果的。  因为它很凉,它又很凝聚,那,又清凉又凝聚,对于一般所谓的“过动儿”,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有些小孩子就是很躁动,不能够安宁,我们大人如果躁动不安宁的话,或许我们可以用一些清心火的药。可是我们都知道,凡是清火的药长期服都会伤害人的元气,那你对于孩子是不可以这样子做的。所以当你觉得这孩子他好像根本就静不下的时候,你每天喂他吃一点生脉散,那他就会比较容易安静。可是,我对于这件事情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现代的人到底对于过动儿是如何判定的?老师叫他安静、而他不安静,那就叫过动儿吗?我有时候看到那个老师在叫小孩子做一些很无聊的事情,唯一不听话的小孩,反倒是我眼中唯一正常的人。因为那老师的教法有一点愚蠢哪,小孩子根本不会吃你这一套,他吃你这一套是因为给你点面子吧?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判定过动儿,请你们各自以专业的领域去解读这件事哦,因为我不太了解。  我就认得一个小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他小时候就上课不专心,被当成过动儿,然后就被抓去吃了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西药,到后来其实精神、心智方面都受伤了,变成半废人。我就觉得说:如果你当年那老师讲得很无聊,你上课一直不专心,听起来,天经地义嘛!我很难想像我小时候有哪一个老师的课我很专心的,我一直到后来遇到比较教得好的老师才开始专心,否则的话,就是会想东想西吧,从幼稚园开始就这样啦。  ※吃中暑(被晒到头昏想吐):明通(别家没做)六一散:每次1.5克→若无效,用白虎加人参汤三克,日三,好就停。  讲义后面有附:如果真的中暑的话哦,要买一种科学中药叫作“六一散”,六一散是滑石加甘草,有些卖青草茶的地方也会煮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没有中暑的人不要喝。  那我边讲义写说某某家哦,是因为做六一散的厂商好像不多,只剩那几家,所以你们挑有在做的去买就好了。如果你被太阳晒到,会蛮容易头昏想吐的,那你家里面就备一罐六一散。  我不知道各位同学之间交情好不好?如果还算有往来,就可以买一罐,八个人分。因为一年之中,中暑的机会微乎其微啊对不对?说不定一辈子都不会用到。平常也不能吃保养,会把人寒到,不要吃。  那六一散,是什么汤的缩小版呢?就是我们讲义后面的“白虎加人参汤”的缩小版。白虎汤是一种会把人的身体里面淤积的热气,赶快排除掉的方子,然后再用人参去补元气、补津液,免得你被晒干晒伤。可是白虎加人参汤是比较严重的中暑用的药,那,平常没有那么严重──就是晒得头微微一昏、开始有一点点恶心的感觉──那时后你不用吃到白虎加人参汤,就吃六一散就好了。因为白虎汤里面是加大量的石膏来清你的热,而六一散里面是用少量的滑石,滑石跟石膏是很同类的东西,吃的时后一样会把你身体里面的热带出来。而人参补气生津的功用,甘草也可以做到一些些。这样就解决了,小病用小药,大病用大药。  那平常吃吃生脉散呢,就很能够保护你不中暑……其实我也会中暑啊,吃了生脉散,没有带出门,太阳底下走了两三个小时,药性耗尽了,就中暑了。唉,应该什么都带着嘛!  生脉散还可以加炙甘草和黄耆,凑成所谓的生脉保元汤,这个等我们讲到保元汤的时后再来看。        第三讲:对错难明国医史阴阳未定人世间  生么是“气”?  在上正课之前,今天预备先跟大家讲一个小专题,就是,中国人说的“气”是什么东西啊?这个小专题其实很简单,大家如果中文好一点,一定早就都懂了。  中文在意译成外文的时候,几乎大部分的字都可以用外文解释得出来,而找得到相对应的外文字。只有这个“气”字,不管放什么外国字上去,都觉得不妥贴,到现在多半的学术书就只好写“chi”就算了。  其实,中国人的“气”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就是说:有一样东西,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就称为“气”。  外国人,如果要写“气”字,依中国人原始的“气”的意思,就是写“UFO”啊,就是“未确认飞行物体”──算了,气也不一定都在飞行啦──写“UO”就好了。  古时候,有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未确认的,所以呢,我们那时候不知道地球表面有空气,对不对?现在才知道空气是由稀薄的分子构成的,我们那时候也不知道有细菌、有病毒……所以那一切一切我们无法定义,又摸不到看不到的东西,就称为“气”。  然后渐渐随着科学的发达,我们就知道“啊,原来那是《氮》跟《氧》这些东西瀰漫着的稀薄存在!”于是我们就开始抓住个东西,而叫它作“空气”,一旦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我们中国人的“气”的领域就排除了“空气”这个层面。而西方发现了细菌,“原来这些病是《细菌》造成的”,于是乎,我们中国人定义的“气”里面,又把“细菌”这一样东西排除了。  也就是说,凡是不能定义的东西,就留在“气”这个字的名目底下;能够定义的东西就拔出去。  所以我们中国古时候,生病,说这是“邪气”、这是“病气”,可是现在就发现它有的是病毒,有的是细菌,有的是什么别的因素造成的。当它被你确认了之后,这东西就不再属于“气”的范畴。所以中国人的“气”是一个不断在减少中的档案夹,我们每隔几年就要从里面抽掉一点东西,说:“这个东西不用再算到气里面了。”但是,即使是今天,我们不能确认的东西仍是很多,对不对?如果哪一天我们中国人的“气”这个字真的不存在了,那就是我们的科学已经发达到找到上帝的那一天了。不然多多少少会有不能确认的事情。  这个是基本的文字定义方面。那,如果要说中医的一般论,我们人身上,是什么叫作“气”呢?  在我们的肉身跟灵魂──灵魂,在这里我是指情绪跟思考的中心的那个灵魂,意识,mind──在肉身跟灵魂之间,我们中国人假设它有一种介面,这个介面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知道那个东西你要说它纯粹是灵魂吗?不尽然;纯粹是肉体吗?也不是。我们上次曾讲到什么“心”跟“物”对不对?我们现在的哲学会有心物二元论,可是中国人是怎样的呢?中国人是三元论,就是“心、气、物”三元论。“气”这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就当它是一种媒介,在我们的肉身跟灵魂之间往来许多讯息的。  关于这一点,《孟子》讲得比较多,孟子说“气壹则动志,志壹则动气”,那个“壹”后来清代的考证说可能是古代噎到的“噎”字。也就是说,如果你跑步的时候忽然摔一跤,那是你的肉体一个滞塞不通的状态,可是你的心就会因此吓一跳。在心与肉身之间,不断地在交流,不断地有情报在互动的。所以孟子才会说“本来你不紧张的人,如果你开始狂奔,可能你心里头就会开始有一种好像《我心跳加快,我心开始慌乱》的感觉。”原本是肉体带起的,就像有的时候我原来觉得心不乱,可是做什么事情做得有点赶,那肉身赶到一个程度,我心也开始急起来了──这样的事情是会发生的。  所以我们中医在讨论的“气”,就是在灵魂与肉身之间的介面,我们大概知道一下这个基本定义,会比较容易处理。  那,我们也知道说“气”是一个“泛指未确认物体”的集合名词,所以我们不要傻傻地去定义死“什么是气”。  我有一次在中研院听到有一个人报告他的论文,那个论文是研究清末的一位名医者“唐容川”。报告中提到了唐容川对“肾气”、“命门火”的观点。人的肾脏不是有元气吗?对不对?我们之前说的天癸什么的,那,肾气是什么东西呢?唐容川就举一个例子,他说“好像是一个火炉烧着一锅水,底下有个小小火,然后这个水被烧了变成蒸气之后,这个蒸气就可以充塞于你的全身,带动你的生命活动。那这个锅子就是肾水,这个火炉就是命门之火。”──这个是以后会教的观念。  结果,中研院有一位研究员就对这个发表论文的人提出一个不客气的问题,我觉得那个问题真的蛮刻薄:那个研究员,他说:“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实质的存在。”意思就是说:人的身体里面,哪里有什么管子像火车头一样在运送蒸气?于是又抬出他们很喜欢说的那一套:说中国人总是对传统的东西盲目信仰、对封建时代的权威不敢质疑,明明不存在的东西也迷信说它存在云云……。  可是我觉得,这种摃法真的是太过份了,所以……我后来有出言讲他,我说:你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你不知道中国人的《气》是什么东西──都已经告诉你是肾“气”了嘛──肾气,就是肾里面“无法以肉眼或科技观察,不知道是什么”的运作,于是我们说它像什么,那也是打个比方,来告诉你它的作用点大概有这样子的形态存在。既然称之为“气”,就是其实不知道它的真相是什么,那我们用象征物来打比方,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那位研究员听到拿一个比喻物来比喻这个“气”,就觉得唐容川很愚蠢:怎么会拿这种东西来说就是肾气?于是他就表达“你不可以把这东西定义成那东西。”  其实一开始就没有人敢定义这个东西的。是那个研究员在瞎紧张。  所以“气”的观念要搞清楚,一旦你看到中国人说的“什么什么气”、“什么什么气”,对它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因为它之所以还叫作“气”,就是我们现在仍然没有人知道真相是什么。所以可能会有很多的论点,用来作为逼近真相的假设。  就像有一个大陆的学者刘力红写一本书《思考中医》,他也想了一些象征物来说《伤寒论》中的一些道理,然后就有很多人攻击他。当然,他用的象征物不一定绝对正确,也不一定很适切;但是攻击他的人更加地无谓,因为“难道你就知道那个真相是什么了吗?”。其实大家都不晓得,这样大家互相乱攻击一通──你选的象征物跟我选的象征物不一样!──那简直是宗教战争,就像你信佛教我信基督教,互相骂天堂长得不是对方说的那样──这样子是不行的,宇宙间真正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其实我们不知道,所以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它而形成这样的论点,有人从那个角度观察它而形成那样的论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都要有种包容的态度,因为扪心自问──我们也不知道。  ……不过,对于刘力红博士举的一些例子,我个人还是有一点小批评啦,非关医术,而是“文学表现力”方面的。  我总觉得,既然要举例子、使用象征物,就是要把一件事类比得浅白一点,使人容易明白,这是基本的意图。可是刘博士的例子之中,有些,反而把一件事说得更“玄”了,这样就失去文学表现力领域的“举例借喻”的目的了。  中医虽然是极不简单的东西,但,由真懂的人讲出来,听起来应该不会“玄”才对的。比如说四川的小火神卢崇汉先生,他讲的话极精极深,内容都很伟大,但字字都是非常浅白的。  现在世面上有很多学中医的人,在网路上面跟人打笔战、打辩论,那些人的医术大部分都是很差的,可是讲的话,连我都看不懂(我算是读的书很杂了耶!),都是“黑话”,一大堆奇诡的专业术语在空中飞来飞去,绕树三匝,无枝可栖;反而是医术好的人没有这种现象,都讲“白话”。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人对相对论有兴趣,就买了几本相关书籍来看,结果,只有一本他看得懂,而且很容易懂,而那一本看得懂的书,作者叫“爱因斯坦”。  任何专业领域,只有懂的人,才能讲到别人懂。  所以,对于中医的教学,我看到刘力红博士有点“玄”的讲话调调,也感到有些警惕。希望各位同学,如果听到老师上课讲出“黑话”,要举手警告我一下。因为听起来会“玄”的“黑话”,一定就是我也没弄懂,而在那儿硬兜、硬掰的部分了。  但愿我们这个课,能够从头到尾,字字“白话”,这样我也才可以对自己稍微放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