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犯受刑小说:《最佳楹联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47:41
                                                        《最佳楹联结构》 陆震纶/著
                                                                                             序

  中华瑰宝,历千载而弥珍;国学明珠,分两行以媲美。汉字一音一义,天然对偶成双;法书多彩多姿,常伴楹联传世。刘勰《文心雕龙》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骈文俪句,源远流长;翰藻沉思,珠联璧合。对仗脱颖而出,联家应运自生。余庆长春,孟蜀桃符之吉语;衔春挹月,宋儒哲学之玄机。明月春风,孟頫挥毫泼墨。是非生死,元璋投笔御书。递代入清,于斯为盛。登峰造极,布衣孙髯之长联;汇总集成,硕儒梁公之丛话。远超唐宋,名列庙堂;近继元明,情同里巷。采诗词曲赋之精华,形神兼美;含平仄虚实之变化,韵味俱佳。昔人篆刻雕虫,实非小技;今日荧屏击鼠,应有大观。惟所用之,不难学也。二元成序,选结构之最佳;四句为模,循文章之所适。称文本为解构,岂敢狂言;标风格于凝思,乃为精品。弄潮网络,跻身于数字生存;换笔休闲,着眼在斯文享受。

  时逢盛世,百废俱兴;情寄佳联,三生有幸。抛砖引玉,无非一得之愚;点铁成金,尚待诸君之力。

  庚辰小雪后两日太仓陆震纶识于北京西郊绿萝窗下。癸未春日,甲申腊月,丙戌初秋,丁亥大雪四次修订,戊子暮春定稿于北极寺。

第1章 楹联文学

  楹联之为文学,早有定论。惟应用既广,制作易滥,鱼目混珠,在所难免。本章略述楹联文学的范例、定义、历史与价值,作为研究最佳楹联结构的基础。

§1.1 汉字与楹联

  我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难以想象。以方块字、单音节为特征的汉字系统,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组合方便,传播久远。

  在现代文学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各国都有,惟独楹联是中国特产,因为楹联是汉字文化的集中体现。

  与楹联比较接近的是两行诗(couplet)。两行诗是每节(stanza)两行的诗体,通常须押韵,而楹联只有两行,不须押韵。把楹联译为couplet,西方人容易理解,当然需要作进一步解释。

  语言学家赵元任(1892-1982)在《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Chineseasa Symbolic System)一文中说:“论优美,大多数观察和使用汉语的人都同意汉语是美的。有时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汉语有了字的声调,怎么还能有富于表达力的语调?回答是: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面,很像海浪上的微波,结果形成的模式是两种音高运动的代数和。汉语的文字系统,即使把简化字考虑在内,当然是很不简单的,可是它在优美性尺度上的等级是高的”。(《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1985年,社科版,第75-76页)。

  所谓“汉语符号系统”就是汉字系统。汉字兼有象形、表音、表义功能,简单优美,内涵丰富,可以用最少文字,传递最大信息。楹联充分发挥了汉字的优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楹联文学。试举例说明:

  泰山雨花道院联(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六)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此联句首分别嵌“雨”、“花”两字,由此落笔,随手拈来,自然贴切。非泰山无此博大包容;非道院无此清净悠闲。

  《毛诗·鄘风·蝃蝀》云:“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崇朝,即终朝。“雨不崇朝遍天下”是说:虽然下雨的时间不长,普天之下都受到润泽,泰山之博大不言自明。“花随流水到人间”句,似曾相识,但有新意。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说的是“世外桃源”,而此联写的是人间福地。

  仔细玩味此联,享受其中的诗意和哲理,更觉汉字之美,楹联之美。

  北京旧大宅门联(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报》)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冰心《春节忆春联》一文写道:“我最记得的是从南剪子巷南口到大佛寺的转折处,有一家有门洞的房子,大门两边挂著一对木版刻的对联:学士青莲 尚书红杏/中郎绿绮 太史黄庭。……这所房子在三十年代中我也曾进去过。因为那时曾是任叔永和陈衡哲先生的住宅。”一副好的楹联,带来美好回忆,终生难忘。

  此联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渲染唐、宋、汉、晋四个朝代的四位名人。“学士青莲”是唐代大诗人,翰林院学士李白,号青莲居士。“尚书红杏”是宋代尚书宋祁,因为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获得“红杏尚书”的美名。“中郎绿绮”是汉代中书郎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古琴名。“太史黄庭”是晋代书法家,会嵇内史王羲之,曾写过《黄庭经》。

  凭这副门联,一望而知是书香官宦之家。楹联浓缩传统文化之精,影响视听效果之深,是其他文体望尘莫及的。

  郭沫若题丽江黑龙潭得月楼(《古今联话》)

  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云南丽江城内黑龙潭,倒映玉龙山十三峰,如此美景,令人神往。

  郭沫若(1892-1978)在1963年为新落成的黑龙潭得月楼撰写此联。

  在结构上,此联充分发挥了逆序倒接魅力:较长的七言句在前,较短的两个四言句式在后,形成自对。前面七言句,山是虚写,水是实写,上下纵横,山光水色,似乎已经道尽了丽江风景之美。后面四言自对,可谓画龙点睛,神来之笔,而且与主题“龙潭/玉水”遥相呼应,连接得十分完美。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论郭氏楹联,此联堪称第一。

  林则徐题书楼(《楹联续话》卷二)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10月受诬害,被革职。

  此联是林则徐在卸任后所作,时年55岁。

  “散材”,即散木。《庄子·人间世》“是散木也。……是不才之木也,无所可用”。“炳烛老犹明”:刘向《说苑·建本》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林则徐在受信用、负重任时,能写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大气磅礴、严以律己的楹联。在受诬害、被革职时,也能写出心境如此开阔,自谦自励的楹联,在近代史上独一无二。

  此联自然流畅,处处有对比:一楼(空间)小,千载(时间)长;得闲不休,过时不晚;休闲和读书;自称散才,实为全才;所谓天恕,实为自勉等等,可谓深得楹联三昧。

§1.2 楹联定义

  通过以上范例,应该可以认同:楹联属于文学,而且是格律文学。为了便于讨论,本书给楹联下一个简明定义:楹联是两行对仗成文的格律文学。

  下面对此定义涉及的术语稍加说明,然后对经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一深入探讨。

  两行 一副楹联由两行汉字组成,分别称为上边和下边,合称两边。

  对仗 两行汉字在相对位置上虚实相同,在节奏点上平仄相反。由于对仗,两边字数、句数相等,可以不言而喻。

  成文 联文是有意义的(meaningful),或可以理解的(intelligible)。

  格律文学 楹联对平仄、对仗有一定要求,故属于格律文学。

  由以上特性决定,楹联是独立文体,不是其他文体的一部分。

  §1.2.1 联与对

  楹联,又称对联。但是,“对”与“联”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梁章钜《巧对录》序云:“余辑《楹联丛话》,多由朋好录贻,而巧俪骈词,亦往往相连而及。余谓是'对’也,非'联’也。语虽通而体自判,因别载而存之箧。”

  何谓“巧俪骈词”?可能指两种情况:

  一是唯巧是求,不讲格律。就楹联是格律文学而言,如果以牺牲格律为代价来求巧俪,只能算巧对,在文体上与讲究格律的楹联迥然不同。

  二是短到不成其为楹联。楹联句式需要一定长度才能有节奏感,韵律感。如果短到每边只有一字、二字,三字,就不称楹联。通常,一字用于书“斗方”,大多是吉祥字,如“福”字、“寿”字、“喜”字等等,可单独张贴,不须成对。二字用于题“匾额”,例如,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前的牌楼,两侧都有题额:外侧“涵虚”,内侧“罨秀”,虽然成对,不称楹联。三字可以作门对,例如:“平为福/居之安“(《楹联三话》卷下),如今已罕见。楹联每边至少四字。

  楹联基本句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且有一定的平仄格律。不讲平仄的巧对,只能算文字游戏。其实,真正有水平的文字游戏也讲究格律。

  清况周颐《眉庐丛话》云:林文忠(则徐)抚苏时,有续立人者,官同知兼厕幕僚,颇见信从。或忌之,黏联语于其门曰:

  尊姓本来貂不足
  大名倒转豕而啼

  续恚愤,白文忠请究。文忠笑曰:“苏州设同知久矣。官此者,宁无胜流佳士?顾姓名孰传焉!君托此联,庶几不朽。且系一工对,不失为雅谑,有道理存焉。”

  此联暗嵌续立人姓名。上边用《晋书·赵王伦传》“貂不足,狗尾续”句,隐去“狗尾续”三字;下边用左传“豕人立而啼”句,隐去“人立”两字。就嵌名联而言,暗嵌比明嵌要高明得多。此联暗嵌而用典,谑而雅,自然一流水平。更妙的是,一场严重的人事纠纷,在林公评联的谈笑声中终于化解了。

  《晋书·赵王伦传》:“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貂蝉,汉代皇帝侍从官员冠上之文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喻达官显贵。

  《左传》:庄公八年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履,返。

  §1.2.2 对偶与对仗

  对偶和对仗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两个并列、结构相同的修辞单位,称为对偶。对偶句在古代诗文中早已出现。讲究平仄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句在诗词曲赋骈文中到处可见。把对偶和对仗区别开来,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非常重要。一切对仗都是对偶,但并非任何对偶都是对仗。只有讲究节奏和平仄的对偶,才能称为对仗。

  这样区分有何根据?语言学家王力对此曾有精辟的解释:

  “在骈体文中,虚词往往是不算在节奏之内的。自从节奏成为骈体文的要素之后,对偶就变成了对仗。对仗的特点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要相反,两句在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雷同。(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只算对偶,不算对仗)。律诗在这一点上受了骈体文的影响,因为律诗中的中两联一般是用对仗的。骈体文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稍有不同;骈体文在对仗的两句中,虚词是可以雷同的。字的雷同意味着平仄的雷同。由于虚词不算在骈体文的节奏之内,所以这种雷同是可以允许的。”(《龙虫并雕斋文集》,中华版,1982年,第469页)。

  后来,他又简要地说:“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诗词格律》,中华版,1994年,第10页),意义就更加明确了。

  由于把对偶和对仗混为一谈,在楹联历史和楹联理论研究上常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楹联是在骈文和律诗的对仗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当对仗句具有原创性,且作为独立文本存在时,才能称为楹联。这一点,对研究对联史,考证楹联产生于何时,特别重要。只有当短联发展为长联,且具有不同于律诗或骈文的结构时,楹联才能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这一点,对研究楹联理论,研究联律,特别重要。这些将在第二章详细讨论。

§1.3 楹联史话

  楹联始于唐末孟蜀。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梁章钜转述纪昀的这段话,可以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找到原文。纪晓岚云:“门联,唐末已有之,蜀辛寅逊为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二语是也。但今以朱笺书之为异耳。”

  按《杨文公谈苑》云:“辛寅逊仕伪蜀孟昶为学士。王师将致讨之前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寅逊题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契长春。明年蜀亡。吕余庆以参知政事知益州,长春乃太祖诞节圣节名。寅逊归朝,为太子中允,上疏谏猎,诏褒之。”(《类苑》卷四十七)

  纪晓岚典校秘籍廿余年,当然熟知张唐英《蜀梼杌》,李攸《宋朝事实》,脱脱《宋史》之说,一脉相承:称该联由孟昶亲自命笔;但他仍推崇杨亿之说,认为该联由辛寅逊所题。事实上,杨亿之说比张唐英《蜀梼杌》之说更早,因此可能更可信。

  李攸《宋朝事实》云:昶“每岁除夕,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以其非工,昶自命笔题云:新年钠余庆,嘉节号长春。昶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

  孟昶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离“前一年岁除日”仅十一天。按阳历计算,题“余庆,长春”与孟昶降宋在同一年,即公元965年。在此以前,是否有更早的楹联问世,目前有多种说法,尚无定论,不妨以纪晓岚说为准。

  入宋以后,按朝廷定则,每逢年节,翰林例须进春帖子,多用五言或七言绝句诗。可能因为孟蜀桃符为亡国之兆,朝廷有所禁忌。但文人学士都喜爱对联。例如:

  理学家张载(1020-1077)为宋一代名儒,曾于著《正蒙书》时,自书楹联云: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苏轼(1037-1101)在黄州,一日逼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戏书一联于其上云:

  门大要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欢

  到了南宋,楹帖盛行。朱熹(1130-1200)撰有明伦堂联、书舍联、读书处联、格言联、赠联,因附载于《朱子全集》,得以流传。

  朱熹对楹联发展有三大贡献:

  (1)以骈文句式同边自对撰联。这是短联发展为长联的契机。例如,题建宁府学明伦堂: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2)将骈文句式与律诗句式结合,创四七格。例如:

  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3)最早创作用韵联。例如,赠漳州士子: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元之间,汉族遭异族入侵,楹联因战乱,流落民间。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遗逸奉诏出仕。以书联兼美,闻名朝野:

  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书殿上春联(用杜牧诗句):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扬州迎月楼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但是,真正把楹联推广到民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腌豕苗者,尚未请人耳。太祖为大书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于是,除夕书春联,成为民俗,流传至今。

  明代联家有李东阳(1447-1516)、杨慎(1488-1559)、李开先(1501-1568)、徐渭(1521-1593)、陈继儒(1558-1639)等。例如:

  杨慎题昆明华亭寺(《楹联丛话》卷七)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嘉靖(1522-1566)帝好长生术,内殿设斋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袁炜为“青词宰相“。《楹联续话》卷一引钮玉樵《觚賸》云:时世宗斋居西宫,建醮坛,敕大臣制青词一联悬于坛门。李春芳使昆仑山人为之。山人走笔题曰:

  洛水灵龟初献寿,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歧山威凤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嘉靖迷信神仙,将词臣引入歧途。上述青词是楹联特例,不足为训。明代联家自有反映民间生活之作。例如

  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是较早的个人楹联专集。试举其中一联,以见风格:

  数口业农,数口经商,糊口何多术也
  一心务本,一心逐末,是心孰使然哉

  清代是楹联的鼎盛时期。康熙六十寿诞(1713)和乾隆八十寿诞(1790)两次庆祝活动,以及乾隆敕儒臣撰写的紫禁城宫廷春联,形成了精品楹联创作高潮。这些应制联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虽多“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辞,而其风格“典丽矞皇”,堪称一流。例如:

  康熙六十寿灯棚牌楼(《楹联丛话》卷二)

  辇道风清,葭管万年调玉露
  瑶池春暖,华灯午夜彻琼霄

  紫禁城养心殿(《楹联丛话》卷二)

  旭日射铜龙,上阳春暖
  和风翔玉燕,中禁花浓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清代联家辈出,高官名士无不擅长撰联。如李渔(1611-1680)、孙髯(1666-1750)、曹雪芹(1715-1763)、梁同书(1723-1815)、纪昀(1724-1805)、李调元(1734-1802)、阮元(1764-1849)、梁章钜(1775-1849)、林则徐(1785-1850)、曾国藩(1811-1872)、左宗棠(1812-1885)、彭玉麟(1816-1890)、薛时雨(1818-1885)、俞樾(1821-1906)、张之洞(1833-1909)、王闿运(1833-1916)等。其中李渔《笠翁对韵》,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楹联丛话》,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文体,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媲美争妍。从此,春联、寿联、挽联、赠联;门联、厅联、斋联、桥联、亭联;名胜联、商业联、格言联、讽刺联、游戏联,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时尚,流风之盛,不因战乱革命而衰落。

  民国初期著名联家有吴恭亨(1857-1937)、易顺鼎(1858-1920)、方尔谦(1872-1936)、梁启超(1873-1929)、杨度(1875-1932)等。1918-1922年,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以及吴恭亨《对联话》相继问世。1931年刘大白(1880-1932)在《世界杂志》上发表《白屋联话》,文言白话,不拘一格。1932年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1890-1969)在入学考试卷中出题“孙行者”求对,至今传为美谈。1933年曲滢生《宋代楹联辑要》一书探讨了楹联起源。这一切说明:楹联文学受到知识界的普遍重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春联在民间继续流行,革命领袖和知识分子亦多爱好楹联,但未能形成风气。在十年浩劫中,一切旧文化都在破除之列,楹联几乎濒临失传,但亦有例外。1972年1月21日在陈毅元帅追悼会上,张伯驹用鸟篆写的一副挽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引起毛泽东主席对文史专家张伯驹先生处境的关心。十一天后,张伯驹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楹联文学进入复兴时期。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征联活动连绵不断,楹联网站丰富多彩,出现了群众性的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高潮。尤为可喜的是:书法与楹联的结合,网络与楹联的结合,为楹联发展增添了强大的两翼。

§1.4 楹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长期以来,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地位的。或称为“骈文的支流余裔”,或视为“律诗中之一联”,或纳入“民间文学”,或归属“应用文”。总之,使人感到楹联不过“雕虫小技”,无所归属。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不足为奇。

  一种新文体得到公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首先,新文体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也有一个认识过程,认识往往滞后于发展。以“词”为例,词兴于唐,最初被称为“诗余”,仅用于配乐。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直到南宋,渐渐脱离音乐,成为独立文体。楹联虽有千年的历史,但鼎盛时代在清代中叶,距今不过二百多年。第二,就格律文学而言,一种新文体要有区别与其他文体的格律。但长期以来,有些联家习惯于套用律诗或骈文的格律来创作,有些联家甚至否认格律的实际存在。试想,如果撰联没有必须遵守的格律,怎么能称为格律文学?如果滥用律诗格律或骈文格律撰联,怎么能成为独立文体?第三,新文体要有大量无愧于时代的作家和公认的精品之作。

  根据上面三条来衡量,楹联在清代中叶事实上已经成为独立文体,仅仅没有获得整个文学界,包括楹联界在内的共识。中国楹联学会于2007年6月公布了《联律通则(试行)》,说明这种滞后的共识,现在已趋成熟。

  与此相连的问题是: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的关系。一般而论,既然都是格律文学中各自独立的文体,就是姐妹关系(按照希腊神话,司文艺科学之神是女性)。不必因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而自夸,其实出生最晚;也不必因楹联托胎于律诗和骈文的对仗而自卑,其实起点最高。只要大家承认这些历史事实,就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诗词曲赋骈文和楹联,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借鉴,不能取代。此外,楹联源远流长,是古典文学的精华,而且为群众喜见乐闻,雅俗共赏,也是事实。

§1.5 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这是楹联令人喜爱的根本原因。

  王力说:“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56页)。

  对偶具有对比美、对称美;声律具有抑扬美、和谐美。对仗是有节奏的对偶。对联讲究对仗平仄,集中体现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例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对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脍炙人口,而且先有此二句,然后有此词。

  据说:晏殊赴杭州,过维扬,憩大明寺。暝目徐行,使侍使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上。时晚春,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杨慎称:“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人们可能会忘掉这首词,但忘不了这二句。客来春去,花落燕归,淡淡的忧伤,悄悄的惊喜。用语言上的工丽对比,显示情景上的对立统一,这就是对仗的魅力。

  这二句也见于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诗:“元已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壳多风味,默惜青钱万选才。”由对仗发展为诗、词,其艺术魅力可想而知。

  楹联之用在于公开标志风格。公开性是楹联的基本属性。用两行文字标志主题风格,既简练,又得体;堂而皇之,公诸于众,其影响力使其他文体望尘莫及。

  对联是风格的标志。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的精彩叙述,最有说服力:

  当下秦氏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是一幅画挂在上面,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皆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说着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道:“这里好!这里好!”

  两副对联,两种风格。这一段文字可以作为“对联标志风格”的经典论据。

第2章 对联溯源

  本章是§1.3“楹联史话”的扩展和深入。对联溯源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多远?怎样从对仗过渡到对联?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充分认识对联历史的源远流长,对联文体的优美成熟,从而为研究对联结构和对联艺术打下良好基础。

§2.1 四声的发现

  发现四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四声的发现,开创了齐梁骈俪的一代时尚,奠定了盛唐律诗的坚实基础,正如钱基博所说:“立骈文之鸿轨,启律诗之先路”(《中国文学发展史》1996年中华版,第189页)。如果承认对联属于格律文学,是讲究平仄对仗的,那么显而易见,对联不可能产生在发现四声以前。更准确地说,发现四声是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

  四声是梁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发现的。沈约(441-513),字休文,武康人。笃志好学,博览群籍,善属文。仕宋及齐,累官司徒左长史。梁武帝受禅,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撰《四声谱》,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帝雅非所好,竟不遵用。

  沈约《四声谱》已亡于唐僖宗以前,于是,纪晓岚根据沈约的诗文,对其四声作了精密考证,撰写了《沈氏四声考》一书。下面是从《沈氏四声考》(1985年中华版)摘录的有关文献以及纪晓岚按语。

  《南史·陆厥传》云:“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纪昀按:“此为四声即五音之证。”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云:“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四字疑有讹脱)。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所,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非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俟来哲。”

  纪昀按:“休文声病之学尽于此论。此后来律体之椎轮也。但律体以二四回,换字有定程。此则随字均配,法较后人为疏。故《答陆厥书》有巧历不尽之语。律体但分平仄,此则并仄声亦各不相通,法较后人为密。故杼山《诗式》称其碎用四声。钟嵘亦曰:平上去入,仆病未能。盖苦其难于措词,故不乐用也。然浮声切响之说,究阅今千载不能易。”

  又按:“高下低昂,音求相配,回环宛转,则无定程。偶举一端,故以若字例之。非谓浮声必在前,切响必在后也。”

  沈约《答陆厥书》云:“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烦,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灵均以来,未经用之于怀抱,固无从得其仿佛矣。若斯之妙而圣人不尚,何也?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于训义,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是以子雄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自古词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睹也。以此而推,则知前世文士,便未晤次处。若以文章之音韵,同管弦之声曲,则美恶妍蚩,不得顿相乖反。譬喻子野操曲,安得忽有啴缓失调之声?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天机岂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士衡虽云炳若缛锦,宁有濯色江波,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附。此则陆生之言,即复不尽者矣。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辨此。”

  纪昀按:“此书则赋亦用四声,不但诗也。篇末韵与不韵,指换韵而言,同一韵则相叶,换一韵则不相为韵矣。此无定法可执,故曰:轮扁不能言。”

  从以上文献和纪晓岚按语可知:(1)四声是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发现的;(2)四声(平、上、去、入)即五音(宫为上平,商为下平,角为入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3)虽有浮声(指平声)切响(指仄声)之说,尚未简化为平仄;(4)四声不仅用于诗,也用于赋;(5)从此以后诗赋才讲究平仄。

§2.2 声律结构与文字的关系

  沈约《答陆厥书》有一段话值得重视:“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烦,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

  在这段话中,沈约提出了声律结构与文字关系的数学问题:设汉字字集含一万个各不相同的汉字,从其中任选取十个字按一定要求排列,使其声调高下低昂,其数量是难以穷尽的。

  当时流行五言古诗,所谓“十字之文”应指五言二句,特别是对偶句。在四声尚未简化为平仄,句式尚未规范之时,变量太多,问题极其复杂。即使把四声简化为平仄,按五言律诗句式计算,也很难穷尽其变化,因为在海量的可能组合中,仅仅五个字很难确定是否成文。令人感兴趣的是:沈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可能已经认识到:五言律诗的句式,为数有限;由文字组成的五言诗句,变化无穷。明此道理,只要掌握有限的句式结构,就可以创作变化无穷的联语来。在文字上有大量选择余地,相比之下,格律的“束缚”是微不足道的。

  沈约的四声理论,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例如,《早发定山》全诗由对偶句组成,其中律句成分大大超过他提到的前辈“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

  沈约《早发定山》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流海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曹植《又赠丁仪王粲一首》(子建《函京》之作)

从军度函关,驱马过西京。
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
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员阙出浮云,承露槩泰清。
皇祖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王粲《七哀诗》(仲宣《灞岸》之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孙楚《征西官属送于涉阳候作诗一首》(子荆《零雨》之章)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
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
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
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王讃《杂诗一首》(正长《朔风》之句)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昔往鶬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2.3 对偶:对联的史前时代

  在传统诗文中,所谓“句”,相当于“词组”(phrase),不是意义完整的“句子”(sentence)。所谓“对偶”(parallelism)是指两个平行、结构相同的修辞单位,尤指句。讲究平仄的对偶句称为“对仗句”;独立的对仗句称为“对联”。

  把发现四声,讲究平仄对仗作为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并不否认对联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汉字四声是客观存在。诗文中使用对偶、重视韵律的传统,与生俱来。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尔对耳。”

  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对偶句,类似民谣,朗朗上口,自然成对,符合韵律,并非刻意经营。例如:《周易·乾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商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毛诗·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下面将齐梁以前诗文中使用对偶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诗经》《老子》对偶形式已相当完备

  刘麟生云:古今作对之方法,《诗经》殆无不毕具。唐上官仪云:“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对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正名对 夏之日,冬之夜。(《葛生》)

  同类对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采蘋》)

  连珠对 喓喓草虫,跃跃阜螽。(《草虫》)

  双声对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信南山》)

  叠韵对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

  双拟对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北风》)

  以上言字骈而未及句骈,《毛诗》中偶句之法,可分为本句对,顺句对,隔句对,错综对,整章对五种。

  本句对 是刈是濩,为絺为絡。(《葛覃》)

  顺句对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扶苏》)

  隔句对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咏之游之。(《谷风》)

  错综对 爰居爰处,爰笑爰语。(《斯干》)

  整章对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躋。(《斯干》)

  整章对中,往往包括顺句对,隔句对,或错综对,又兼重言双声叠韵之妙用。彦和所谓“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不意《毛诗》中偶句,实能包举囊括之而有余,岂非文章妙到秋毫颠欤?

(刘麟生《中国骈文史》1998年商务版,第16-17页)

  按:上面所说“连珠对”又称“叠字对”;“字骈”指“当句对”,即句中自对;“句骈”指“整句对”;“本句对”又称“当句对”;“顺句对”又称“单对”,每边一句;“隔句对”又称“偶对”,每边两句。

  刘麟生又云:《老子》“全书五千言,超妙浑融,大半皆系属对,且大半皆为有韵之文,直如朝阳绚采,蔚为奇观。今不论其用韵之方,且观其裁对之法,已觉鱼龙曼衍,变化多方”。

  复字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按:指重字自对)

  连环对 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参差对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兮字对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按:乃“复字对”特例)

  定义对 视之不见名曰几,听之不闻名曰希。

  叠字对 不欲碌碌若玉,落落若石。

  反正对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中国骈文史》第22-23页)

  《楚辞》对偶以“兮”字分隔

  《楚辞》中句的长短不同。一句中,以“兮”分隔,前一词与后一词作对者,相当于“当句对”;两句间,以“兮”分隔,前句与后句作对者,相当于“顺句对”。举例如下:

  屈原《九歌》当句对

  蕙肴蒸兮兰藉(肴蒸/兰藉)

  奠桂酒兮兰浆(桂酒/兰浆)

  荪桡兮兰旌(荪桡/兰旌)

  桂棹兮兰枻(桂棹/兰枻)

  斵冰兮积雪(斵冰/积雪)

  沅有茝兮醴有兰(沅有茝/醴有兰)

  荪壁兮紫坛(荪壁/紫坛)

  桂栋兮兰橑(桂栋/兰橑)

  屈原《离骚》顺句对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于洧盘。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粮。

  《汉赋》杨马语皆单行,班张间有俪句

  李调元《赋话》云:“杨马之赋,语皆单行,班张则间有俪句。”按:杨,杨雄;马,司马相如;班,班固;张,张衡。班张俪句,举例如下:

  班固《西都赋》对偶句:

  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屋不呈材,墙不露形。

  窈窕繁华,更盛迭贵。(错综对)

  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

  元元本本,殚见洽闻。(本句对)

  凿井干而未半,目眩而意迷;舍櫺栏而却倚,若颠坠而复稽。(流水对)

  魏晋赋家陆机开六朝骈俪之先声

  魏晋赋家之杰作,可以举曹植(192-232)《洛神赋》,陆机(201-303)《文赋》为例。

  曹植《洛神赋》摘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陆机,字士衡,西晋吴郡人。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少有异才,年二十而吴亡。闭门勤学,积有十年,文章誉满京洛,与潘岳齐名。张华见之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文赋》为早期作品,主张“诗缘情而绮靡”,开六朝骈俪之先声。

  陆机《文赋》摘句: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六极,心游万仞。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

  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磁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

  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

  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被管弦而日新。

  纵观自周秦汉魏以至两晋,诗文中的对偶句形式已大备,只是不知声韵之奥秘而已。对仗与对偶的主要区别在于讲不讲平仄。沈约发现四声,使对偶进化为对仗,为骈文的规范,律诗的兴起,甚至对联的问世,准备了条件。那末,是否可以说:对偶已经过时,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非也!因为对仗来源于并且属于广义的对偶范畴,对偶的各种形式也包含了对仗的变化形式,值得研究。同时,随着从短联发展为长联,两边相对延伸为同边自对,对偶在同边自对中可以继续存在,而且成为富有特色、不可替代的因素。对偶时代是蕴育楹联文学的史前时代。

§2.4 从对仗到对联的过渡

  纪昀云:“门联唐末已有之,蜀辛寅逊为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二语是也。但今以朱笺书之为异耳。”按此处称“唐末”实指五代孟蜀。

  清代似乎没有人异议,也许因为纪昀是《四库全书》总纂官,读的书要比任何人多得多,别人拿不出新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对联成为时尚,不断有人声称发现公元965年以前的对联,甚至唐代的对联。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在沈约去世(513年)以后,到孟蜀题桃符(965年)以前,这452年中,具备产生更早对联的条件。但至今还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可以推翻纪昀的说法。虽然如此,这些新的发现和研究和讨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当然,明显道听途说,张冠李戴者除外)。因为对联的产生是一个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预见对联即将脱颖而出。

  对联脱胎于律诗和骈文的对仗句。骈文在唐为律赋,在宋为四六。唐以诗盛,宋以词盛。故唐代骈文对仗过渡到联的可能性较小。现将对联书刊经常提到的所谓“最早对联”分析于后:

  (1)晋陆云、荀隐自我介绍

  云间陆士龙
  日下荀鸣鹤

  刘义庆《世说新语》云: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遇,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世说新语校笺》,中华版,1994年,第424页)

  按:晋代尚不知平仄为何物。陆云、荀隐在张华家初次见面,自我介绍,脱口成对,显示文人才智而已。偶合平仄,并非有意识的对联创作。但吟诗属对确是对联创作的基本功。

  (2)梁刘孝绰(481-539)刘令娴题诗于门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刘孝绰)
  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刘令娴)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说:“考宋刘孝绰(应为梁朝人)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令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俱诗而语皆骈丽,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但不见于正传)。”(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文化艺术1982年版第3页)

  按:谭称“联语之权舆”的理由:一是“语皆骈丽”,二是“题于门”。但这两条都不能确定其为“联语”。究竟是诗是联,可以根据这四句的平仄结构来证明。

  以上四句的平仄结构,完全符合当时流行的五言古诗句式。而且第二句句脚“卿”字与第四句句脚“生”字押“庚”韵。可以证明是一首趋于律化的五言古诗。反之,若把刘孝绰两句作上联,刘令娴两句作下联,则上下联句脚“卿”字和“生”字都是平声。这又是对联之大忌,因此否定其为对联。“题诗于门”,当然可以发展为“题联于门”。因此,该文献是有价值的。

  (3)唐张说(667-730)题王湾诗句于政事堂

  海日生残夜(11001)
  江春入旧年(00110)

  宋尤袤《全唐诗话》云:王湾登先天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簿。马怀素欲校正群籍,湾在选中,各部撰次。后为洛阳尉。殷璠云: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江南意》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无闻此句。张公居相府,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版,第76页)

  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的名句。唐宰相张说将王湾名句手题于政事堂,是诗的对仗句脱离传统文本的倾向。该诗在《全唐诗话》中题为《游吴中江南意》。故此对仗句来源有两个版本:

  王湾《游吴中江南意》(《历代诗话》,第76页)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11001,00110)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00011,1110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1001,00110)
  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00011,11100)

  王湾《次北固山下》(《全唐诗》第271页)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11001,00110)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00011,1110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1001,00110)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001,00110)

  比较《游吴中江南意》与《次北固山下》两首诗:题目不同,首联尾联不同。虽然都在船上,一首在吴中,描写“江南意”,游兴正浓。另一首在北固山下,描写“游子情”,思家心切。应该算两首诗。也许因为对仗句写得特别好,在不同场合,竟然重用了一次。也可以说明对仗句的相对独立性。

  (4)唐颜真卿(709-785)《蔡州帖》后附对仗句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终(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人心无路见
  时事只天知。

(《颜鲁公集》,上海古籍版,1992年)

  按:《颜真卿集》“终”作“缘”。《蔡州帖》题注:“题驿舍壁”。在《蔡州帖》附加语“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对仗工整,有相对独立性,且题于壁,是对仗句相对独立的明显表现。虽非对联,值得重视。

  (5)唐颜真卿等《竹山联句题潘氏书堂》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颜真卿)。
万卷皆成袠,千竿不作行(陆羽)。
练容飡沆瀣,濯足咏沧浪(李萼)。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裴修)。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康造)。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汤清河)。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清昼)。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陆士修)。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房夔)。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颜粲)。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颜颛)。
鱼乐怜清浅,禽闲憙頡頏(颜须)。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韦介)。
读易三时罢,围碁百事忘(李观)。
境幽神自主,道在器犹藏(房益)。
昼啜山僧茗,宵传野客觞(柳淡)。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颜岘)。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潘述)。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上册,中华版,第283页)

  此诗共36句,由18人(每人2句)联句而成。联句,对每个人来说,对仗句是相对独立的,但仍然是全诗的一部分,尚未成为楹联。可能有人见到颜真卿“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一联墨迹,但没有见到该诗(《全唐诗》未载)误以为唐联。

  (6)唐张祜题壁联

  小洞穿斜竹
  重街夹细莎

  此联见张祜五律《题惠山寺》(《全唐诗》第1292页)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殷勤望城市,云水暮中和。

  “惠山寺”,一作“常州无锡县惠山寺”。“山”,一作“月”。“生”一作“穿”。“细”一作“瘦”。“望”一作“入”。故知“小洞穿斜竹,重街夹细莎”系唐张祜五言律诗的颈联,并非原创性的对联。但此两句为题壁联,也说明对仗句脱离律诗的倾向。

  (7)《敦煌遗书·斯坦因0610卷》背面文字: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曰: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

(潭婵雪《敦煌遗书中的唐代对联》,1991年《对联》7卷4号)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潭婵雪称:联句写在斯0610卷的背面,前后均无题记,其正面是《启颜录》的抄本,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了,刘丘子投二舅”,此尾题为楹联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时为公元723年,较孟昶的题辞早240年,但这只是楹联的上限年代,至于下限时间我们只能从联句本身的内容去作出推论。

  按:《敦煌遗书·斯坦因0610卷》背面文字是押韵的四言诗或五言诗。类似宋代的“春帖子”,其对仗句尚未成为独立文本,似难定为对联。但准备在岁日或立春日“书门左右”,确是从诗过渡到春联和门联的重要证据。

  (8)日本《史馆茗话》一联

  闭门唯闻朝暮鼓
  登楼遥望往来船

  白居易《春江》(《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099页)

  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潺澶湲。

  此联源自白居易七律《春江》。虽有5个字不同(门/阁,唯闻/不听,登/上,遥/空),但意义相近,可以判定为摘录的诗句,并非唐联。

  (9)五代后周范质扇联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云:初周祖自邺起师向阙,京国罹乱。鲁公(范质)遁迹民间。一旦,坐对正巷茶肆中,忽一形貌怪陋者前起揖云:“相公相公,无虑无虑”。时署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一联在上。陋状者夺其扇曰:“今之典刑,轻重无准,吏得以侮,何啻大暑耶!公当深究狱弊。”持扇急去……未几,周祖果以物色聘之,得于民间,遂用焉。

  按:此联常误作范质所撰,实为唐杜牧《早秋》五律颔联。

  杜牧《早秋》(《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327页)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尊酒酌未酌,晚花嚬不嚬。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

  (10)唐温庭筠应对李商隐

  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
  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四云:温庭筠(812-870),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日救数人。而士行玷缺,瑾缙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此联李商隐出句,温庭筠应对。口头应对是骈文基本功,非有意创作楹联。召公:周朝辅政大臣。郭令:唐郭子仪,官中书令,任期中主持官吏考绩24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律诗和骈文中的对仗句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将对仗句题于壁,题于堂,写于扇;两首诗中用同一对仗句;先有对仗句后有诗文;联句诗每人只需作一联。特别是题于门的现象,更说明产生春联、门联的条件已经成熟。

  因此,最早的门联,孟蜀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水到渠成,并非偶然。

  该联脱胎于五言律诗对仗句,也十分明显。上句平仄(00101)是(00011)的变体。此种用法,在唐诗中不乏先例。举孟浩然、李白、杜甫五言律诗为例:

  孟浩然《过故人庄》(《全唐诗》第376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第5句00101)

  李白《过崔八丈水亭》(《全唐诗》第421页)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第3句00101)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鹤去,沙上自为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全唐诗》第544页)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第3句00101)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第3章 最佳楹联结构

  楹联有自己格律,简称联律。楹联如果没有格律,就不成其为格律文学;如果没有自己的格律,就不成其为独立文体。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联律寓于最佳结构之中。任何楹联都有结构,但并非任何结构都是最佳结构。一种楹联结构,被大量重复使用,历久不衰,就成为最佳楹联结构,就有格律化倾向。因此,本章致力于研究最佳楹联结构。

§3.1 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楹联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而是声律结构。楹联结构,包括句内平仄关系和联内句脚安排。句内平仄关系由句式决定;联内句脚安排源于同边自对的需要。

  楹联的语法结构与诗词曲赋骈文的语法结构没有多大区别。楹联讲究平仄对仗,律诗和骈文也讲究平仄对仗。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两行对仗的声律结构,因此,我们定义楹联是两行对仗成文的格律文学。

  任何格律文学,当语法结构与声律结构不一致时,总是语法服从声律。例如,唐佚名《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句,按语法节奏读是:近-寒食-雨-草萋萋,但按声律节奏读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又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将“垂泪”(平仄)颠倒成“泪垂”(仄平),也是声律的需要。在通常情况下,语法结构与声律结构是自然融合的,一旦出现矛盾,语法结构就得服从声律结构。楹联也是如此。楹联断句时必须考虑楹联声律结构。楹联声律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无法按通常声律结构断句,说明存在个别结构性变异,或骈中有散,但并不影响整体结构。

  为了描述楹联结构,我们引进了二元序列表示法。在数学上,由“0”和“1”两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域;由“0”和“1”两个元素组成的序列称为二元序列。我们以“0”代表“平”,以“1”代表“仄”,以“-”表示可以不计入句式之内的虚字或领衬字,以“,”断句,以“/”区分上下两行。用二元序列表示句式结构的优点是:(1)便于键盘操作和电脑处理,节省时间,节省空间;(2)分辨率高,不易混淆;(3)符合习惯,便于记忆。诗词平仄标记,习惯上以“○”为“平”,以“●”为“仄”;或以“═”为“平”,以“║”为“仄”。这两种表示法都不适合键盘操作。现在只要记住“0”为“平”,“1”为“仄”就行。

§3.2 二元序列与楹联结构

  给定一副对联用二元序列表示如下:

  ●麓山樵客题莫愁湖胜棋楼(吴恭亨《对联话》卷三)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1100,1100011)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0011,0011100)

  上边紧扣“胜棋楼”,感叹世事如棋,国家兴亡,系于决策;下边紧扣“莫愁湖”,歌颂柔情如水,人间春色,永不消逝。此联对仗工丽,结构严谨。四言句“世事如棋/柔情似水”的论断,由七言句“一着争来千古业/几时流尽六朝春”来阐述,解读。衔接得非常好。“世事如棋”,“柔情似水”都是习惯用法,用在此联更合适。

  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门外,明代为中山王徐达林园。湖上有胜棋楼,相传朱元璋与徐达赌棋于此,将莫愁湖赐予徐达。胜棋楼毁于太平天国战事。同治三年(1864)修复,仍祀中山王,下供卢莫愁。

  莫愁,女子名。历史上有两个莫愁。一是南朝宋臧质《石城乐》中的莫愁,湖北竟陵石城人,善歌谣。另一个是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的莫愁,河南洛阳人,嫁给卢家。

  唐人咏莫愁诗,都和“石城”联系在一起。宋周邦彦将“石城”误作“石头城”,写了一阕咏金陵的《西河》词,从而衍生出洛阳女子莫愁,远嫁江东卢家,住在湖滨的故事,因此称莫愁湖。

  此联每边两句,47格。第一句四言,句式为(1100/0011);第二句七言,句式为(1100011/0011100)。其结构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0,1100011/0011,0011100),称为结构序列。结构序列用“,”断句,用“/”区分上下。每个句式的最后一个平仄,称为句脚。此联句脚,上边为“0”,“1”,下边为“1”,“0”,我们用(0,1/1,0)表示。句式和句脚一旦确定,对联结构也随之唯一确定。

  请注意:在表示对联句式或对联结构时,必须采用规范句式。也就是说,要把各句的实际平仄,还原为规范句式的平仄。按实际平仄标明的二元序列,称原始序列,按规范句式还原后才成为结构序列。楹联结构是按规范化句式组成的二元序列。关于句式规范化问题,在“§3.5 楹联句式”中讨论。

  楹联结构有两大特性:一是复用性,一是开放性。

  复用性 格律文学的结构,一般都具有复用性,例如,五言、七言律诗,规定了句数、句式和押韵的句脚。词谱,每一词牌规定了句数、句式和韵脚的变化。格律必须遵守,结构必然重复使用。四言到十言的楹联,因为结构变化数量有限,其常用结构相对固定,经常重复使用。许多名联广为流传,竞相仿效,仿效的不是文字,而是结构。这就说明楹联结构的复用性。上面所举的楹联结构(1100,1100011/0011,0011100)实际上从宋代朱熹开始,不知重复使用过多少次,早已定型,如同格律。随便举一些例子:

  元赵孟頫题杭州灵隐寺山门(《楹联丛话》卷六)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此联气势磅礴,景象庄严,富有禅意。构思合乎逻辑,由风回云敛引出松涛桂月,由松涛桂月引出海气湖光,使灵隐寺与西子湖、杭州湾自然联系起来。

  明朱元璋赐徐达(《楹联丛话》卷一)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清程文炳题莫愁湖胜棋楼(《楹联新话》卷四)

  六代莺花,并作王侯清净地
  一湖烟水,荡开儿女古今愁

  开放性 开放性结构与封闭性结构相对而言。开放性结构,字数、句数不限,但对句式有一定限制。例如,宋四六,文章可长可短,但句式只有很少几种。律赋也是如此,但可以夹少量散句。楹联结构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字数、句数不限,而且还能择优兼容其他格律文体的句式,为楹联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长联结构,随着字数、句数的增加,变化无穷。

  复用性 是封闭性结构的主要特性,但对联结构的主要特性是开放性。例如,在上述47结构基础上可作如下变化:

  (1)重复

  将上述47格(1100,1100011/0011,0011100)的四言句式(1100/0011)重复一次,或二次。

  重复一次,成为447格。例如,俞樾寿沈兰舫五十(《名联谈趣》728)

  共学东湖,同客西湖,坐对腊灯怀旧友(1100,1100,1100011)
  五年迟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长生(1001,1001,0011100)

  重复二次,成为4447格。例如:梁同书自挽联(窦镇《师竹庐联话》)

读书十年,作宦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1100,1100,1100,1100011)
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哉(0011,0011,0011,0011100)

  此联前三句,在文字上是三次自对自重,在结构上是四言句式(1100/0011)的三次重复。因为“十年”与“无传”,已经满足了平仄相对(10/01)的需要,前两字以自对为主。最后一句是七言句,以相对为主。

  (2)置换

  将447格(1100,1100,1100011/0011,0011,0011100)中的一个四言句用五言句置换成547格(11100,1100,1100011/00011,0011,0011100)或457格(1100,11100,1100011/0011,00011,0011100)。

  例如:贺长龄题苏州白公祠(《楹联丛话》卷四)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11100,1100,1100011)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00011,0011,0011100)

  又如:河北保定古莲花池

  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1100,-1100,1100011)
  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0011,-0011,0011100)

  (3)反相

  将(1100,1100,1100,1100011/0011,0011,0011,0011100)的第一个四言句反相,成为(0011,1100,1100,1100011/0011,0011,0011,0011100),仍为4447格。但第一第二句形成四言自对。

  例如:徐潮题鄂藩二堂联

饮建业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0011,1100,1100,1100011)
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飞(1100,0011,0011,0011100)

  (4)添加

  一般指添加领、衬字而言,不影响句式的性质。例如:在544格(11100,1100,0011/00011,0011,1100)基础上添加三字领,成为574格。

  ●李鹤章题惠山昭忠祠(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二)

  死事念诸君,尚落得一席名山,千秋俎豆(11100,---1100,0011)
  封侯嗤我辈,倒不如杖游南岳,钓隐西湖(00011,---0011,1100)

  此联“尚落得/倒不如”(111/110)是添加的三字领,最后一字“得/如”(1/0)平仄相对。领衬字平仄一般不作要求。当然能讲究平仄更好。

  为了深刻理解楹联同律诗与骈文的区别和联系,有必要先谈律诗结构与骈文结构。

§3.3 律诗结构

  康熙《全唐诗》序云:“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殼率,治器之就规矩焉。”虽然古体近体,五言七言,众美必陈,竞相艳发。其中五律七律尤为光彩夺目,因其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为后世所遵循。

  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学现象是:诗体臻于尽善尽美之时,也是开始解构创新之日。故诗盛于唐而非始于唐,衰于唐而非终于唐。唐代是诗体从“建构”完成,开始“解构”的重要时代。正如宋周弼云:“言诗而本于唐,非固于唐也。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于唐也。”(《历代诗话续编》第416页)。钱基博也说:“律绝莫盛于唐,然律绝盛而词兴。而词者则律绝之解散辞题”(钱基博《中国文学史》第309页)。应该补充一句:不仅是词,对联也是律诗的解构文本。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五章《古典文学的解构》中论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四类诗体。排律是在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基础上,将对仗句重复一次(增加四句)或n次(增加4n句)而成,在结构上与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相同,因此不再另述。

  律诗共八句,由四种句式(可以组成两联),按粘对规律连接。第一句的句式一旦确定,其他七句的句式和连接方式也随之确定。第一句第二字为平(0),称平起;为仄(1),称仄起。第一句最后一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第七字)为平(0),称平收;为仄(1),称仄收。因此,律诗按平起平收(00),平起仄收(01),仄起平收(10),仄起仄收(11)可分为四种结构。

  五言律诗结构举例:

  王维《酬张少府》(《全唐诗》第292页)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00110,11100)平起平收(00)(第一句第二字平第五字平)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11001,00110)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00011,11100)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1001,00110)

  杜甫《登岳阳楼》(《全唐诗》第579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00011,11100)平起仄收(01)(第一句第二字平第五字仄)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11001,00110)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00011,11100)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1001,00110)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全唐诗》第373页)

  八月湖水平,含虚混太清。(11100,00110)仄起平收(10)(第一句第二字仄第五字平)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00011,11100)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11001,00110)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00011,11100)坐观一作徒怜,空一作徒。

  按:第一句八月湖水平(11010)是(11100)的变体。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全唐诗》第434页)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11001,00110)仄起仄收(11)第一句第二字仄第五字仄)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00011,11100)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11001,00110)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00011,11100)北一作不,对一作有。

  以上五言律诗的四种结构,用二元序列表示如下;

  平起平收(00)00110/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

  平起仄收(01)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

  仄起平收(10)11100/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

  仄起仄收(11)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

  五言律诗四种结构关系密切,只要记住(01)一种结构就行:

  将(01)顺序循环移两句,使第三句成第一句,就是(11);

  将(0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00);

  将(1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10)。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例如: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00011/11100),即五言联的B型句式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11001/00110),即五言联的A型句式

  七言律诗结构举例:

  白居易《湖上春行》(《全唐诗》第1106页)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0011100,1100110)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100011,0011100)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0011001,1100110)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100011,0011100)

  杜甫《客至》(《全唐诗》第553页)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0011001,1100110)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1100011,0011100)
  盘飧市远无兼味,撙酒家贫只旧醅。(0011001,1100110)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100011,0011100)

  李商隐《锦瑟》(《全唐诗》第1360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100110,0011100)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0011001,1100110)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100011,0011100)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0011001,1100110)

  张说《幽州新岁作》(《全唐诗》第226页)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1100011,0011100)
  共知人事何尝定,且喜年华去复来。(0011001,1100110)
  边镇戌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1100011,0011100)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0011001,1100110)

  以上七言律诗的四种结构,用二元序列表示如下:

  平起平收(00)
  0011100/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平起仄收(01)
  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仄起平收(10)
  1100110/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

  仄起仄收(11)
  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

  七言律诗四种结构关系密切,只要记住(01)一种结构就行:

  将(01)顺序循环移两句,使第三句成第一句,就是(11);

  将(0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00);

  将(1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10)。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例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0011001/1100110),即七言联的A型句式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100011/0011100),即七言联的B型句式

  从上面的律诗结构可以看到:七言(00)包含五言(10),七言(01)包含五言(11),七言(10)包含五言(00),七言(11)包含五言(01)。确定五言或七言后,句数固定不变(8句),总字数固定不变(五言40字;七言56字),四种句式(或两组对仗句)固定不变,四种结构固定不变。只要给定第一句,其他七句的句式和连接方式随之确定。由于律诗结构已经十分完美,任何改变都会损害其诗体。因此,律诗是典型的封闭结构。

§3.4 骈文结构

  骈体源远流长,上古不分骈散,时有偶句。楚辞汉赋,魏晋文章多有骈语俪词。故清李兆洛《骈体文钞》所选,上自秦汉,下至齐梁。但骈文所以能在齐梁盛极一时而余绪不断,应归功于平仄之讲究和四六格律之形成。

  “骈文”与“散文”相对而言。骈文中有单句,散文中有骈句。骈文在梁代称“今文”或“丽辞”。柳宗元始称“骈四俪六”,李商隐始称“四六”。

  蒋伯潜云: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说:“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废。”他所谓的“今体”,当然指骈体文而言的;《文心雕龙》讨论骈偶的文章,有《丽辞》一篇,他的所谓“丽辞”,即是专指骈体文的,显见那时候“骈文”的名称尚没有确定。至于现在所用以来与散文对称的骈文,乃起于柳宗元的《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蒋伯潜蒋祖怡《骈文与散文》,上海版,1998年)

  骈文不押韵,所以不是韵文,但讲究对仗和声律,因此与楹联更为接近。骈散之区别在于是否讲究对仗和声律。散文多单句,不讲声律;骈文用偶句,讲究声律。齐梁骈俪,以徐陵庾信为圭臬,世称徐庾体。自唐代韩愈提倡古文之后,骈体渐趋衰落,但并未销声匿迹。唐以诗赋取进士。宋代有博学宏词科,所试多为四六,蔚为风尚。名家如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亦擅长四六。明成化以后,骈体已让位于八股,而八股亦为骈文之变体。清代骈文有复兴之势,并能推陈出新。下面举南北朝、搪、宋、清四个时期的骈文为例,说明骈文结构已经格律化。

  南北朝骈文

  ●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

  昔仙人导引,尚刻三秋;神女将梳,犹气九日。(-0011,1100,1100,0011)
  未有龙飞剑匣,鹤别琴台,莫不衔怨而心悲,闻猿而下涕。(--0011,1100,--11-00,00-11)
  人非新市,何处寻家?别异邯郸,那应知路?(0011,1100,1100,0011)
  想镜中看影,当不含啼;栏外将花,居然俱笑。(-0011,1100,1100,0011)
  分杯帐里,却扇堂前,故是不思,何时能忆!(0011,1100,1100,0011)
  当学海神,逐潮风而来往;勿如织女,待填河而相见。(1100,-00-11,0011,-00-11)

(《庾子山集注》2000年中华版,第589页)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文藻艳丽,与徐陵齐名,时称徐庾体。仕梁为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元帝使聘于周,被留不遣。明帝武帝并好文学,皆恩礼之。累迁鳔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据倪璠注:梁上黄侯萧晔之子萧悫,“本梁朝宗室,疑江陵陷后,随例入关,若非隔绝,即是俘虏。”庾信为悫代传别恨,燕婉之情,溢于言表。

  全文24句,分为6组,每组4句。前5五组是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的重复使用。第6组,除最后一句外,是四言模式的反相(1100,0011,0011,0011)。第2第5组由两个单对合成一组外,其他各组都是偶对。

  ●徐陵《玉台新咏序》最后一段

  但往世名篇,当今巧制,分诸麟阁,散在洪都,不籍篇章,无由披览。(-1100,0011,0011,1100,1100,0011)
  由是燃脂暝写,弄笔晨书,撰录艳歌,凡为十卷。(--0011,1100,1100,0011)
  曾无忝于雅颂,亦靡滥于风人。泾渭之间,若斯而已。(-00-11,-11-00,1100,0011)
  于是丽以金箱,装之宝轴。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
  高楼红粉,仍定鱼鲁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0011,001100,1100,110011)
  灵飞太甲,高擅玉函;鸿烈仙方,长推丹枕。(0011,1100,1100,0011)
  至如青牛帐里,余曲既终,朱鸟窗前,新妆已竟。(--0011,1100,1100,0011)
  方当开兹缥帙,散此韬绳。永对玩于书帷,长循环于纤手。(--0011,1100,1100,0011)
  岂如邓学春秋,儒者之功难习;窦专黄老,金丹之术不成。(--1100,110011,0011,001100)
  因胜西蜀豪家,托情穷于鲁殿;东储甲观,流咏止于洞箫。(--1100,00—11;0011,11—00)
  娈彼诸姬,聊同弃日;猗欤彤管,无或讥焉。(1100,0011,0011,1100)

(《玉台新咏》成都古籍版)

  徐陵(507-583),字孝穆,仕梁为通直散骑常侍。入陈官至尚书,当时诏策诰命,多出其手。钱基博称“徐陵《玉台新咏序》,旖语闲情,极尽声偶而中有跌宕。五色相宣,八音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四杰之津梁。”

  《玉台新咏序》最后一段阐明撰录之缘由,抒发编成之欣喜。可分为11组,除第一、第四组由6句组成外,其他9组每组都是4句。句式规范,连接紧凑,明显属于四言模式。

  唐代骈文

  唐代骈文继六朝骈俪之余绪,措辞绮丽,属对工整。初唐以王勃为四杰之首,中唐以义山为工。《滕王阁序》雍容华贵,千古传诵。然“宋初骈文奉李义山为圭臬”(刘麟生)。

  ●王勃《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0011,0011,0011,1100)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00--00,-11--1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0011,00-1100,1100,11-0011)
  雄州雾立,俊彩星驰。(0011,1100)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00-1100,11-0011)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1100-11,1100,1100-11,0011)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0011,1100,1100,0011)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0011,111-00,1100,000-11)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0011,1100,1100,0011)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0011,1100)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111-000,000-101)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000-11,111-00)
  临帝子之长州,得仙人之旧馆。(011-00,100-11)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0011,1100,1100,0011)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0011,011-00,1100,100-11)
  披绣闼,俯雕甍。(011,100)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00—11,11—11)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0011,001100,1100,110011)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0011,110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00-1100,11-0011)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0011,001100,1100,110011)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001,1100)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111-000,000-101)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0011,001100,1100,110011)
  四美具,二难并。(111,101)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011-00,100-11)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0011,-11-00,1100,-00-11)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00-11。-11-00)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111-000,010-101)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0011,001100,1100,110011)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010-11,101-00)
  呜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0111,1001,0011,1100)
  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11-00,0011,-00-11,1100)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1100,0011)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0011,001100,1100,110011)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00-11,-11-00)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100,0011,0011,0001)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0011,001100,1100,110011)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0101,1100)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1100,-00-11,0011,011-00)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11-00,-00-11,)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豕之芳邻。(-00-11,-11-00)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1100,0011,0011,1100)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1100,-00-11,0011,-11-00)
  呜呼!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1100,0011,0011,1100)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1100,-00-11,0011,-11-00)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1100,0011,0011,1100)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648-675),字子安,六岁善文辞。曾为沛王府修撰,以为沛王作檄鸡文,为高宗所闻,削职。父福畤,因此降职为交阯令。勃赴交阯省父,道出南昌。九月九日都督阎伯屿宴宾僚于滕王阁,欲夸其婿吴子章才,令宿构序。阎先请众宾作序,至王勃不辞。阎恚甚,密令吏得句即报。至落霞两句,叹曰“此天才也”。

  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实脱胎于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可谓一脉相承,青出于蓝。

  此文代表初唐雄伟瑰丽风格,结构规范而有变化。除两个“呜呼”和一个“勃”为单句外,其余均为偶句。偶句又分单对和偶对。凡是偶对,其结构就是一个四言模式,凡是单对,其结构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或后一半。

  ●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两日前,于张评事处,伏睹手笔,兼评事传指,意于乐籍中赐一人,以备纫补。

  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方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1*00,0011,0011,1100,1*00,0011)
  眷言息胤,不暇提携:或小于叔夜之南,或幼于伯喈之女。(0011,1100,---1100。---0011)
  检庾信荀娘之启,常有酸辛。咏陶潜逋子之诗,每嗟漂泊。(---0011,1100,---1100,0011)
  所赖因依德宇,驰骤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载怀乡土。(--0011,1100,001100,110011)
  锦茵象榻,石馆金台,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0011,1100,--1100,--0011)
  兼之早岁,志在玄门;及到此都,更敦宿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0011,1100,1100,0011,0011,1100)
  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伎。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1100,0011,-0*-11,-11-00)
  况张懿仙本是无双,曾来独立。既从上将,又托英寮。(----1100,0011,0011,1100)
  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1100,0011,0011,1100)
  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窥西家之宋玉,恨东含之王昌。(--1100,0011,-00-11,-1*-00)
  诚出恩私,非所宜称,伏维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院籍。(1100,0*11,--0011,1100,-001100,110011)
  则恩优之理,何以加焉,干冒尊严,伏用惶灼。(-0011,1100,1100,0*11)

(刘麟生《中国骈文史》第85页)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唐开成二年进士,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与温庭筠齐名,人称温李。此文婉拒河合东公赐乐伎为继室之议。刘麟生云:“大率李义山之文,言之清切,切而能清,所以可贵。”其结构亦趋完善,为宋四六之滥觞。

  宋代骈文

  宋代朝廷命令诏册,缙绅笺书祝疏,多用四六,以其工整而便于宣读也。四六文章,一句话分两句说,还得添加虚字,似乎多余。其实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来,在文字或语言中,保留一定冗余度(redundancy),可以提高分辨率,增强纠错能力。繁体字笔划虽多,但分辨率高。骈文用于颁布诏令,铭勒金石,利于保存,流传久远。

  吴子良《林下偶谈》云:本朝四六,以欧公为第一,苏王次之。然欧公本工时文,早年所为四六,见别集,皆排比而绮靡。自为古文后,方一洗去,遂与初作迥然不同。他日见二苏四六,亦谓其不减古文,盖四六与古文同一关键也。然二苏四六尚议论,有气焰,而荆公则以辞趣典雅为文。能兼之者,欧公耳。(《中国骈文史》第100页)

  ●欧阳修《蔡州乞致仕第二表》

  睿训丁宁,曲加尉谕;愚衷恳迫,尚敢黩烦。(1100,1100,0011,1100)
  将再干于冕旒,宜先伏于砧鑕。(11--00,00--11)
  伏念臣世惟寒陋,少苦奇屯,识不达于古今,学仅知于章句。(---0011,1100,-11-00,-00-11)
  名浮于实,用之始见于无能;器小易盈,过则不胜于几覆。(0011,0011-00,1100,1100-11)
  徒以早际千龄之亨会,误蒙三圣之奖知。宠荣既溢其涯,忧患亦随而至。(--1100-11,0011-00,001100,110011)
  禀生素弱,顾身未老而先衰;大道甚夷,嗟力不前而难强。(0011,0011-00;1100,1100-11)
  每念恩私之莫报,兼之疾病之交攻,爰于守亳之初,遂决窜漳之计。(1100-11,0011-00,001100,110011)
  逮此三迁于岁律,又更两易于州符,(1100-11,0011-00)
  而犬马已疲,理无复壮;田庐甚迩,今也其时。(-1100,0011;0011,1100)
  是敢更殚蝼蚁之诚,仰冀乾坤之造。况今时不乏士,物咸遂生。(--001100,110011)(--0*11,1*00)
  凫雁去来,固不为于多少;鸢鱼上下,皆自适于飞潜。(1100,110011;0011,0*1*00)
  苟遂出于残骸,庶少偿其夙志。(001100,110011)
  伏望皇帝陛下
  哀怜旧物,隐恻至仁,(0011,1100)
  察其有素非伪之诚,成其识分知止之节。(0011,1100,1100,0*11)
  曲从其欲,赐报曰俞,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0011,1100,--1100,0011)
  披裘散发,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0011,001100;1100,110011)
  其为荣幸,曷可胜陈。(0011,110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人,晚号六一居士。举进士甲科,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庆历三年知谏院。出知滁州,徙扬州、颖州。还为翰林学士。神宗即位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乞致仕(辞官归居)。这是欧阳修在蔡州向神宗第二次申请退休的报告,恳切得体。符合骈文规范句式。

  ●苏轼《醮上帝青词三首》之一

  臣闻报应如响,天无妄降之灾;恐惧自修,人有可延之寿。敢倾微悃,仰渎大钧。(--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
  臣两遇祸灾,皆由满盈。早窃人间之美仕,多收天下之虚名。溢取三科,叨临八郡。(-1100,001*,1100-11,0011-00,1100,0011)
  少年多欲,沉湎以自残;偏性不容,刚愎而好胜。积为无咎,遘此艰屯。(0011,11-00,1100,1*-11,0011,1100)
  臣今稽首投诚,洗心归命。誓除骄慢,永断贪嗔。
  幸不死于岭南,得退归于林下。少驻桑榆之暮景,庶几松柏之后凋。(-11-00,-00-11,1100-11,0011-00)

(《苏轼文集》1996年中华版,第1901页)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宋嘉蝣祐二年进士。英宗时召直史馆。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遂请外出,为杭州通判,继知密、徐、湖三州。贬任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移汝州,知登州。哲宗时召还,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召为翰林承旨,出知颖州、扬州。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寻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为礼部尚书。出知定州,贬惠州、琼州。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轴。

  苏轼才学过人,屡官屡贬,始终保持乐观心态。此文向上帝忏悔,应视为幽默妙文。在结构上单对、偶对相杂,对仗工整,行文自由。

  ●王安石《谢中使传宣抚问表》

  晚由朴学,上误圣知。智曾昧于保身,忠每怀于许国。(0011,1100,-11-00,-00-11),
  谗诬甚巧,窃忧解免之难;危拙更安,特荷眷怜之至。(0011,001100,1100,1*0011)
  况远迹久孤之地,实迩言易间之时。而离明昭皙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110011,-001*00,-0011-00,1100-11)

(王铚《四六话》第12页,1985年中华版《丛书集成》2615)

  清代骈文的复兴与对联的繁荣,不是偶然巧合。因为对联发展到长联以后,无论句式还是句脚安排,都必须借鉴骈文,才能有所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短联缘于律诗;长联源于骈文。

  ●纪昀《绛云别志序》第一段

  生生世界,转若飚轮;种种因缘,幻如泡影。(0011,1100;1100,0011)
  莺飞草长,人间多早谢之花;桂老蝉寒,天上无常圆之月。(0011,00-1100;1100,11-0011)
  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0011,-11-00;1100,-00-11)
  去来一瞬,瞿昙借譬于芭蕉;梦觉两忘,庄叟委心于蝴蝶。(0011,0011-00;1100,1100-11)
  良有以也;岂不然乎?然而才士情多,佳人命薄:(0011,1100。--1100,0011)
  吟连秋蟀,恒哀厉而弥长;丝引春蚕,辄缠绵而不尽。(0011,-11-00;1100,-00-11)
  彼雄蜂与雌蝶,会合参差;或孤凤与离鸾,幽忧阻隔。(-00-11,1100;-11-00,0011)
  疏桐缺月,忆惊起之回头;画角斜阳,感重来之照影。(0011,-11-00;1100,-00-11)
  情难自己,悲不待言。至成连理之枝,复拆同心之蒂。(0011,1100。001100,110011)
  鸳鸯待阙,欢娱之日无多;鹦鹉呼名,离别之期遽及。(0011,001100;1100,110011)
  绿珠吹笛,讶哀韵之先闻;紫玉成烟,怅离魂之不返。(0011,-00-11;1100。-00-11)
  百年长命,伊人遽隔幽明;万世无期,此别遂终天地。(0011,001100;1100,110011)
  绣帏却扇,忆当时宛若游仙;锦瑟惊弦,怅一霎真如梦破。(0011,-001100;1100,-110011)
  萦回一念,难凭萱草以消忧;缴绕千重,谁向丁香而解结。(0011,0011-00;1100,1100-11)
  是尤非忘情太上,所能断其夤缘;说法空王,所可劖其愁绪者矣。(---0011,001100,1100,110011--)

(《纪晓岚诗文集》第179-180页)

  《绛云别志序》为简亭先生侍妾绛云悼亡。唯其为“缘情”之作,方能极尽文字声律之美。全部四句一组,除第四组和第九组由两个“单对”组成外,都是“偶对”。就骈文结构而言,已臻尽善尽美。

  由是观之,骈文虽然没有固定的字数和句数,但有相对固定的句式和句式连接方式。其对仗句既有单对(前后两句对仗),也有偶对(前两句与后两句对仗)。

  骈文的最佳结构是“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或1100,0011,0011,1100)。四言模式的循环反复就构成“马蹄韵”句脚(1,0,0,1,1,0,0,1,……或0,1,1,0,0,1,1,0,……)

  骈文句式以四言(0011/1100)六言(110011/001100)为主。句中允许虚字相重相对。使用虚字有两种方式:

  (1)虚字“覆盖”句式,句式平仄不变,但被相重的虚字覆盖。例如:“至成连理之枝,复拆同心之蒂”(001100,110011),其中,“之”(0)字相重相对。上句“之”字符合句式;下句“之”字覆盖句式(平仄不拘)。

  (2)虚字“添加”在句式中,句式平仄不变,但虚字不计入句式(用“-”标出)。例如:“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0011,-11-00;1100,-00-11)

  第二句“几”字、“而”字,第四句“终”字、“而”字,不计在句式内。

  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云:“骈体文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稍有不同;骈体文在对仗的两句中,虚词是可以雷同的。字的雷同意味着平仄的雷同。由于虚词不算在骈体文的节奏之内,所以这种雷同是可以允许的。”(《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9页)

§3.5 楹联句式

  楹联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句式。楹联句式(包括一言到七言),来源于诗词曲赋骈文,经过优选和规范,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体系。

  为何句式仅限于七言以内?因为句式不是按语义或语法的完整性,而是按声律节奏的规范化来划分的。传统诗句通常到七言为止。八言或八言以上的句子,总可以分解为七言以内两个句式。在必要时,可以添加领、衬字,或重字、散字,而不影响原有句式的性质。

  §3.5.1 楹联句式体系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按每句的言数分类,讨论了诗体从二言到七言的发展,为后来各种句式的形成提供了根据。句式的优选和规范,早在唐代就进行过科学的探索。唐代诗人元稹(779-831)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唐元稹咏茶《一言至七言诗》(上海古籍版《全唐诗》第1033页)

  茶(0)
  香叶,嫩芽(11/00)
  慕诗客,爱僧家(001/110)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0011/1100)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00011/11100)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110011/001100)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1100011/0011100)

  此诗由二言至七言对句,加“茶”一字为题组成。对仗句全部采用规范化句式,而且从二言到七言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视为楹联句式的规范。试列表分析这套句式体系的特点:

言数仄脚平脚奇数仄脚奇数平脚偶数仄脚偶数平脚一言1010  二言1100  1100三言001110001110  四言00111100  00111100五言00011111000001111100  六言110011001100  110011001100七言1100011001110011000110011100  

  这套句式体系共有14种句式(包括原诗没有“1”),可按言数和句脚(1/0)配成7对,即1/0,11/00,001/110,0011/1100,00011/11100,110011/001100,1100011/0011100。每对句式的二元序列是互反关系。

  如果按序列长度(即言数)的奇偶分类,则

  奇数有4对:1/0,001/110,00011/11100,1100011/0011100。

  偶数有3对:11/00,0011/1100,110011,001100。

  长度为偶数的序列,结构非常简单;都由双平(00)双仄(11)交替连接而成。因此,六言句(110011/001100)中包含四言句(0011/1100),四言句(0011/1100)中包含二言句(11/00)。换句话说,只要平平仄仄交替,六言句可以由四言和二言组成,两个二言句可以视为一个四言句。从序列上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递增或递减00或11而已。

  长度为奇数的序列,结构有所不同:一言和三言的句脚是单平(0)单仄(1),五言和七的句脚是双平(00)双仄(11),而且句中出现了三连平(000)三连仄(111)现象。因此,三言句(001/110)中包含一言句(1/0);七言句(1100011/0011100)中包含五言句(00011/11100)。可见,一言和三言是同一类型(A型),五言和七言是另一类型(B型)。

  我们知道,律诗句式五言、七言都有A,B两型:五言A型(11001/00110),五言B型(00011/11100);七言A型(0011001/1100110),七言B型(1100011/0011100)。而在上面这套句式体系中,缺少五言A型(11001/00110)和七言A型(0011001/1100110)。其中奥妙将在“§3.5.3 五、七言B型的优越性”中论述。

  古人采用什么方法获得这些规范化句式,我们已无法知道。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出现多言句,汉代盛行五古,齐梁从五古过渡到五律,唐代定型为五律七律。从这一历史事实看来,句式规范应是在漫长的创作实践过程中,逐步优化的结果。

  下面通过模拟句式生成,在理论上说明元稹句式体系的科学性,说明元稹句式体系就是楹联句式体系。

  §3.5.2楹联句式的生成

  能不能根据合乎逻辑的原理和方法,生成一套符合传统的句式体系,从而证明元稹句式体系就是楹联句式体系?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王力和启功已经有过这方面的研究:

  (1)诗的节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汉语诗的节奏的基本形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四言诗的两句。上句是两扬两抑格,下句是两抑两扬格。平声长,所以是扬;仄声短,所以是抑。上下两句抑扬相反,才能曲尽变化之妙。”(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5页)

  (2)律诗的句式可以从“平仄长竿”截取。

  “我们知道,五、七言律诗以及一些词曲、文章,句中的平仄大都是双叠的,因此试将平仄自相重叠,排列一行如下:

  12345678901234……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好比一根长竿,可按句子的尺寸来截取它。”(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第22页)

  有了上述原理和方法,用“0”和“1”表示平仄,用周期为4的循环序列(1100)代替“平仄长竿”,就能证明:全部传统句式可由周期为4的循环序列生成。其方法与步骤如下:

  设{S}=1100110011001100……是一个周期为4的循环序列。

  (a)在{S}序列上,分别从第一位开始,按长度1,2,3,4,5,6,7截取,可获得(1),(11),(110),(1100),(11001),(110011),(1100110)七种序列。

  (b)将截得的序列反相,又可获得(0),(00),(001),(0011),(00110),(001100)。(0011001)七种反相序列。

  (c)把正反两种互反序列配对,按句脚上仄下平调整,可以获得七对句式:(1/0),(11/00),(001/110),(0011/1100),(11001/0011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我们把这些直接从{S}序列上截得的句式,称为A型句式。

  获取A型句式过程:

  {S}=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

截取反相配对101/0110011/00110001001/110110000110011/1100110010011011001/0011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0110010011001/1100110

  (d)把三种奇数A型句式001/110,11001/00110,0011001/1100110的末尾三码,分别循环右移一位,使001/110变成100/011,11001/00110变成11100/00011,0011001/1100110变成0011100/1100011。

  (e)按句脚上仄下平调整,可获得三对新句式:011/100,00011/11100,1100011/0011100。我们把这些从A型句式经过移位后得到的句式,称为B型句式。

  获取B型句式过程:

  奇数A型句式(移位)→奇数B型句式(调整句脚)→奇数B型句式
  001/110       100/011         011/100
  11001/00110     11100/00011       00011/11100
  0011001/1100110   0011100/1100011     1100011/0011100

  (f)将7种A型句式和3种B型句式合并,按顺序排列成全部10对句式:(1/0),(11/00),(001/110),(011/100),(00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这10对句式是诗词曲赋骈文对联通用的句式体系。

  §3.5.3 五、七言B型句式的优越性

  在五言、七言律诗中,A型和B型两种句式缺一不可。但是在楹联句式体系中,只需要五言、七言B型句式。五言、七言A型句式还继续应用于短联,是楹联从律诗发展而来的遗迹,但不属楹联句式体系。现将五、七言B型句式的优越性列举如下:

  (1)在结构上,五言、七言A型句式同B型句式有质的区别。A型句式结尾是单平或单仄;B型句式结尾是双平或双仄。在楹联句式体系中,既然四言和六言只有A型句式0011/1100和110011/001100,五言和七言句式以采用B型为佳。因为五言和七言A型句式,结构与四言和六言基本相同,仅仅增加了一个单平或单仄的句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采用B型句式,可以避免单调,增加变化。

  (2)B型句式的平仄变换比A型简单。如果把句式中平变仄或仄变平的次数称为变换数,那末,五言B型00011/11100与四言0011/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1),而五言A型11001/00110的变换数是2;七言B型1100011/0011100与六言110011/00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2),而七言A型0011001/1100110的变换数是3。在长联中需要快读时,五言B型近似四言,七言B型近似六言,而A型则无此特性。

  (3)律诗中的“拗救”,集中在A型句式。“拗救”会造成上下联平仄错位现象。废弃五言、七言A型句式,也就否定了“拗救”在楹联中的应用。

  (4)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优点是:五言、七言B型句式,同四言、六言句式一样,是结尾双平或双仄,这种结构上的一致与统一,易于互相连接,互相置换,互相转化。例如,五言B型句式“00011/11100”可转化为四言句式加一字领“-0011/-1100”。七言B型句式“1100011/0011100”可转化为四言句式加三字领“---0011/---1100”。由此可知,采用五言和七言B型句式,就可以消灭律诗句式和骈文句式的差异,形成统一的楹联句式。承认不承认只有五言七言B型才是楹联句式,是区别联家与诗家的试金石。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七对楹联句式:一言(1/0),二言(11/00),三言(001/110),四言(0011/1100),五言(00011/11100),六言(110011/001100),七言(110011/001100),构成统一的楹联句式体系。

  顺便说明一下:每对句式由两个互反序列组成,因此,句脚有上仄下平(1/0)和上平下仄(0/1)两种可能。为了简化叙述,本书一般用(1/0)表示。

  四言(0011/1100)、五言(00011/11100)、六言(110011/001100)、七言(110011/001100)四种句式是基本句式。五言一不论,四言、七言一三不论,六言一三五不论。

  一言(1/0)二言(11/00)三言(001/110)作句式时,只要求末位讲平仄。合成基本句式时,按基本句式要求讲平仄。

  律诗五言A型句式(1100!/00110)和七言A型句式(0011001/1100110),可用于五言联和七言联。律诗五言B型句式(00011/11100)的变格(00101/11100)和七言B型句式(1100011/0011100)的变格(1100101/0011100)在楹联中亦为合律。这已经成为联界共识。楹联既要保持文体的独立性,又有继承历史传统的兼容性,这样才有利于格律文学的共同发展。

  §3.5.4 楹联句式分析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能独立成联,因此是基本句式。一言、二言、三言一般不能独立成联,因此不是基本句式。但句式的划分是相对的。一言,二言、三言除少数作为相对独立句式外,多数已经融合在基本句式中(其标准是符合规范句式平仄)不再分析。此外,一言,二言、三言常作领、衬字用。放在基本句式前的是“领”字,放在基本句式之间的是“衬”字。领、衬字一般与自对句相连接。因为是“逗”,不是“句”,不算在基本句式之内,也不同于相对独立的句式。领、衬字一般不拘平仄,但末字最好平仄相对。

  一言句(1/0)

  一言句作为相对独立句式,十分罕见。例如:

  ●杭州岳坟讽刺秦桧夫妇联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此联以秦桧夫妇吵嘴口吻讽刺。上下联第一字“咳/啐”(0/1)是独立的一言句。“咳”是感叹,“啐”是蔑视。放在联首,形象十分生动。

  《桐阴清话》:阮文达元平蔡牵得其兵器,更铸秦桧夫妇像跪岳王祠外。好事者制一联,作夫妇问答口吻,以木书之,其一系桧项云:“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又一系王氏项云:“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阮一日谒庙见之,为狂笑。(张伯驹《素月楼联语》第373页)

  一言常以叠字形式出现,可合并为二言句或三言句。

  一言领字以动词居多,如:问,看,望,想,忆,趁等等。例如:

  ●裘行恕题晴川阁(《楹联续话》卷二,晴川阁误作滕王阁)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11100,-0011,1100,110011)
  绕阑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秸阁收来(00011,-1100,0011,001100)

  此联第二句“问/看”(1/0)是“楼头黄鹤,天际白云/树外烟波洲边芳草”四言自对句的领字,既不是独立句式,也不算在所领句式之内。

  晴川阁位于武汉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取唐人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两字命名。

  崔颢题《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联作者是从晴川阁遥望黄鹤楼时抒发怀古寻胜之情的。所以有“隔岸眺仙踪”。“白云黄鹤”是在对岸,所以问“可被大江留住”。而崔颢是在黄鹤楼望见“晴川历历汉阳树”。不知为什么梁章钜《楹联续话》,吴恭亨《对联话》都把这副对联说成是“滕王阁”对联?

  二言句(11/00)

  二言句不是基本句式,不能单独成联,一般成对出现,成为四言句或六言句的相对独立部分。例如:

  ●徐阮邻(保宇)题甘肃盐茶同知署(《楹联四话》卷一)

  回民汉民,多是子民,我最爱民无异视(1100,1100,1100011)
  礼法刑法,无非国法,尔须畏法莫重来(0011,0011,0011100)

  回民、汉民是相对独立的二言句,但已组成四言句,其中重字复盖句式,不拘平仄。

  二言常作领衬字。多数由副词和动词组成,如:试看,试问,长随,长教,敢教,且教,漫道,何愁,何须,何来,且来,只须,应怜,不因,也留,莫向,曾记,犹存,犹抱。难期,足令,唯求,方知,无非,等等。例如:

  ●王文勤公(凯泰)题都门江安会馆(《楹联新话》卷三)

  联襼集群贤,都看五色云中,恩迎日下(11100,001100,0011)
  停骖逢盛会,犹忆百花洲上,春到江南(00011,110011,1100)

  此联都看/犹忆(00/11)二言与紧接的四言已经融合成六言句。后面两个四言未能形成自对,作领字有点勉强。

  三言句(001/110)

  三言句总是成对出现。也就是说,两个三言句可以合成一个六言句。三言句有短小精悍,节奏轻快的特点。例如:

  ●梁章钜题藤花吟馆(《楹联丛话》卷十二)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此联作于58岁。是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休闲生活和自我评价,淡泊高雅。

  ●梁章钜题草堂(《楹联续话》卷二)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作于68岁。是藤花吟馆联的修改,结构不同,风格依旧。

  ●茶亭联(吴恭亨《对联话》卷十二)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来

  此联以谚语入联,别有风味,自是上乘之作。可见用白话文撰联更需功力。

  三言句常作领衬字,使语气更婉转,情调更缠绵。如:又何妨,更何堪,最难忘,到如今,记当年,当此际,都付与,莫辜负,且安排,且领略,尽流传等,例如:

  ●纪昀挽龚匏伯(《楹联丛话》卷十)

  地接西清,最难忘枢密院旁,公余茶话(1100,---1100,0011)
  恩深南檄,惜空留昆明池畔,去后棠阴(0011,---0011,1100)

  此联最难望/惜空留为三字领,可接四言自对。但此联为非自对。

  四言句(0011/1100)

  四言句式是最基本的句式。五、六、七句式都可以由四言句式生成。四言句式是便于自对的句式,因此,也是长联用得最多且的句式。四言联例如:

  ●汤阴岳王家庙龛上联(《楹联四话》卷二)

  凛凛生气(0011)
  悠悠苍天(1100)

  梁恭辰评曰:“此八字可以包扫一切”。盖岳飞之忠之怨尽在其中矣。

  四言句式结构,既适合相对,更适合自对。相对者例如:

  ●洪稚存(亮吉)题九江庾楼(《楹联续话》卷二)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1100,0011)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0011,1100)

  此联半壁江山/一楼风月,六朝雄镇/几辈传人。同边不自对。

  五言句(00011/11100)

  五言句最适合做对联的起句,特别是三仄一平(11100)做起句很得体,而且与四言句结构相近,便于连接。例如:

  ●徐星北题西湖茶舍

  千载许勾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11100,-0*10,0011)
  千秋同俯仰,惟青山不老,如见故人(00011,-0011,1100)

  梁恭辰《楹联四话》卷二云:西湖茶舍,徐星北鹾令(福辰)题联句(如上)。

  此联结构比较特殊,第一个五言句是真正的五言句,第二个五言句是一言与四言合成的。虽然两个四言没有形成自对,并不因此减色。惟西湖与青山相对,似欠妥。但“西湖”两字不能改动,只好如此。

  六言句(110011/001100)

  六言句式节奏鲜明。朗诵时平稳、舒展。六言联不如五言联七言联常用,偶一为之,别有风味。例如:

  ●董其昌题杭州飞来峰下冷泉亭(《楹联丛话》卷六)

  泉自几时冷起(110011)
  峰从何处飞来(001100)

  六言句可与四言、五言相接。例如:

  ●严问樵代人祝蔡仰斋夫妇五十双寿(《楹联续话》卷三)

  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1100,110011)
  齐眉百岁,人间自有双星(0011,001100)

  此联四言句平仄与六言句前四位平仄相同,声律平稳,比较单调。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钧成、成纲《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11100,110011)
  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00011,001100)

  此联声律比上面一联要活泼些。

  七言句(1100011/0011100)

  楹联的七言句式是律诗七言B型句式。节奏鲜明而舒展,提供的空间有回旋余地,因此七言联是短联的主体,同时也适合做长联的尾句。例如:

  ●张英题华山陈希夷庙(《楹联丛话》卷三)

  天下太平无一事(1100011)
  山中高卧有千秋(0011100)

  一副七言联把由乱到治的时代背景和陈抟的隐士风形象概括无遗。,

  《宋史·陈抟传》:陈抟,字图南,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移居华山,每寝处,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宋太平兴国中来朝。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太宗待之甚厚,赐号希夷先生。

§3.6 四言模式与最佳楹联结构

  成为最佳楹联结构,有两个条件:一是采用规范句式,二是按最佳方式连接。规范句式已经讲过。下面讲四言模式是最佳连接方式。

  §3.6.1 满足同边自对需要

  楹联句式体系的科学性,决定了这些句式本身就是最佳结构。每边一句的对联,不存在句式连接问题,句脚就是(1/0)。每边二句或二句以上对联,就存在句式连接方式问题。显然,并非任何连接方式都是最佳的。

  什么样的连接方式才能生成最佳对联结构?能满足同边自对需要的连接方式才能生成最佳对联结构。也就是说,最佳对联结构的句脚安排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同边自对决定的。

  按照这一原则,在末句句脚固定为“1/0”的情况下,每边两句的对联,句脚(0,1/1,0)可以唯一确定。例如,

  ●颐和园谐趣园澄爽斋

  芝砌春光,兰池夏气(1100,0011)
  菊含秋馥,桂暎冬荣(0011,1100)

  因为只有这种连接方式,才能满足同边自对的需要。因此称为最佳对联结构。另一种句脚(1,1/0,0)就不能构成同边自对。

  每边三句的对联句脚,可以在每边两句的句脚“0,1/1,0”之前添加句脚“0/1”或“1/0”。因此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0,0,1/1,1,0”,能满足后两句自对(也满足一、三句自对,但罕见应用)。例如:

  ●清王子实题金陵棋胜搂联:

  恨我晚来游,只落得万柄枯荷,一湖秋水(11100,---1100,0011)
  问谁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儿女,千古英雄(00011,---0011,1100)

  另一种选择是“1,0,1/0,1,0”,能满足前两句自对或后两句自对,例如:

  ●梁山舟挽钱载(《楹联丛话》卷十)

  青宫授几,骆社图形,官府神仙皆慧业(0011,1100,1100011)
  达尊备三,绝艺擅四,儒林文苑并传人(1100,0011,0011100)

  这两种选择都能满足自对需要。但后者句脚平仄交替,非最佳选择。

  每边四句的对联句脚,可以在每边三句的句脚“0,0,1/1,1,0”之前添加句脚“1/0”或“0/1”。因此也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1,0,0,1/0,1,1,0”。例如;

  ●张锡戊挽陆元錞(《楹联丛话》卷四)

  名成鲤对,诰赐銮封,最愜心镜水辞官,霞城就养(0011,1100,---1100,0011)
  闲即种花,病还作草,忍撇手金英正放,墨渖犹浓(0011,1100,---1100,0011)

  另一种选择是“0,0,0,1/1,1,1,0”。例如:

  ●7654 柯玉栋题福州冶山吕仙祠(《楹联新话》卷二)

  四围紫气捧心香,结成胜地蓬壶,正屏麓云开,剑池月上(0011100,001100,-1100,0011)
  万丈白毫悬肘篆,分与神山药石,早葫头日驻,枕底春回(1100011,110011,-0011,1100)

  这两种选择都能满足自对需要。就结构而论,前者优于后者;就风格而论,两者各有千秋。从清代楹联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初期和中期,满足自对需要是形成格律的主流。在后期又出现了不受自对束服潮流。

  §3.6.2 四言模式与句脚安排

  对联句脚平仄格式来源于骈文。“唐代骈文,至李商隐始集大成。商隐与温庭筠段成式三人,号三十六体,盖三人皆行三十六也。四六之名,实始于商隐。”(刘麟生《中国骈文史》)宋有博学宏词科,所试多为四六,形成一代文风,影响至巨。

  四六多以四字六字为句。例如:

  ●范成大《上梁文》

  吴波万顷,偶维风雨之舟;越戌千年,因筑湖山之观。(0011,001100,1100,110011)

  彭元瑞《宋四六话》卷十一云:“文穆范公成大,晚岁卜筑于吴江盘门外十里。盖因阖闾所筑越来溪故城之基,随地势高下而为亭榭。所植多名花,而梅花尤多。别筑农圃堂,对楞严山,临石湖,概太湖之一派,范蠡从入五湖折也。所谓姑苏前后台,相距亦止半里耳。寿皇尝御书“石湖”二大字以赐之。公作上梁文。”(引自《齐东野语》)

  也有在六言句中加一虚字成七言句的,例如:

  ●范仲淹《归宗启》

  志在逃秦,入境遂称于张禄;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1100,1100-11,0011,0011-00)

  洪迈《容斋四六丛谈》云:“范文正公微时,尝冒姓朱,及后归本宗,作启曰:志在逃秦,入境遂称于张禄;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用范睢、范蠡,皆当家故事。”

  也有只用两个四言句作偶对的,例如:

  ●吕东莱《月泉疏》:

  断崖吐月,才出半规;古甃涵星,尚怀金壁。(0011,1100,1100,0011)

  彭元瑞《宋四六话》卷十一云:“月泉在德清县燕相寺,出石罅间,形如半月。”

  以上所举之例,都是偶对,其结构序列自然符合自对需要:

  这种由骈文偶对造成的句脚平仄规律,能满足同边自对需要,因此,常作为对联句脚安排的最佳选择。

  由于偶对句脚规律与句式长短无关,我们就把表示四言句偶对结构的正反两种二元序列称为四言模式。其句脚规律如下(“/”区分上下):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每边一句            1/           0
  每边二句         0   1/        1   0
  每边三句      0   0   1/     1   1   0
  每边四句   1   0   0   1/  0   1   1   0

  于是,每边一句到四句的最佳对联结构,都可用四言模式的句脚来表示:

  每边一句的句脚       1/0       相当于四言模式最后一句句脚
  每边二句的句脚     0,1/1,0     相当于四言模式最后两句句脚
  每边三句的句脚    0,0,1/1,1,0    相当于四言模式最后三句句脚
  每边四句的句脚  1,0,0,1/0,1,1,0  相当于四言模式全部句脚

  这种源于偶对的句脚平仄格式,一旦公认为对联格律,就会推广到非偶对的情况。因为这种格式,既适用于自对,也适用于非自对。

  由于句脚格式与句式长短无关,四言模式中的四言句式,可以用五言B型、六言、七言B型句式替代,且可在任何位置上添加领衬字,而不影响最佳对联结构性质。这些基本句式虽然节奏不一定相同,但在结构上有共同点,因此组合规则与四言句式相同。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每边四句或四句以下的对联,“四言模式”的句脚安排是最佳选择。四言模式能充分满足同边自对需要,因而成为最佳对联结构的基础,一切最佳对联结构都可由四言模式生成。

  每边四句以上对联的句脚安排,当然可以参照四言模式酌情处理。四言模式的句脚格式来源于骈文偶对的句脚规律。但对联毕竟不同于骈文:骈文句式以四六为主,对仗以偶对为主,因此句脚规律非常明显;对联句式包括一言至七言,而且偶句(包括自重句和自对句)的有无、多少,都会影响句脚平仄。对联同骈文的这些区别,要求在句脚安排上比骈文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孙髯昆明大观楼联,在句脚安排上完全符合四言模式,但并非循环反复,一成不变。

  §3.6.3 昆明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楹联史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楹联足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争妍媲美。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在楹联史上的地位,不在于“长”,而在于创造了楹联结构的完美典型。

  其特点是:以四言模式为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数量领、衬字的方法,构建了三组不同形式的同边自对。对仗工丽多姿,声调荡气回肠。

  全联共180字,36句;每边90字,18句(领、衬字与所在句合为一句)。其结构可按“起、承、转、合”分为4组。每组4句或6句,相当于一组或一组半四言模式。我们把(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四言模式;把四言模式的反向(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称为反向四言模式,把每组最后一句句脚称为“组脚”。现分述如下:

  第一组“起”: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11100 0011 0011 -001100
  00011 1100 1100 -110011

  上联描绘滇池景色,一望无际;下联追忆云南历史,百感交集。

  此组第一句用五言句式。五言句式是四言句式的扩展,并与第三、第四两个四言句式自然相接。第四句一字领接六言句式。六言句式也是四言句式的扩展。如果将扩展部分忽略不计,其结构就是一组反向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脚(0,1,1,0/1,0,0,1),组脚(0/1)

  第二组“承”: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0011 1100 1100 0011 0011 001100
  -1100 0011 0011 1100 1100 110011

  上联眺望四周远山,浮想联翩,乘兴将视线转向下面要重点描绘的滇池风光。下联借四个朝代的典故作出“伟烈丰功,总归一空”的议论,为下面艺术渲染定下基调。

  此组前四句是加一字领接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脚(1,0,0,1/0,1,1,0)

  后两句是四六句式,由于六言句是四言句的扩展,应视为半组反相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
  句脚(1,0/0,1)

  这两句不仅在文意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声律上改变了“组脚”的平仄,使原来组脚(1/0),增加两句后,组脚成为(0/1)。

  第三组“转”: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1100 ---0011 -0011 ---1100
  -0011 ---1100 -1100 ---0011

  上联将滇池无限风光简约化,蟹屿螺洲,苹天苇地,形象生动。下联将历代兴亡哲理艺术化,珠帘画栋,断碣残碑,对比强烈。

  如果将领、衬字忽略不计,此组在结构上仍然是一组反相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脚(0,1,1,0/1,0,0,1)组脚(0/1)

  第四组“合”: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0011 1100 1100 0011
  ---1100 0011 0011 1100

  上联从稻香触发,联想滇池四时美景,艳若骄阳。下联从疏钟惊醒,返回现实人生,净如秋水。

  此组是加三字领的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脚(1,0,0,1/0,1,1,0)组脚(1/0)

  全联结构如下:

  11100 0011 0011 -001100
  00011 1100 1100 -110011

  -0011 1100 1100 0011 0011 001100
  -1100 0011 0011 1100 1100 110011

  -1100 ---0011 -0011 ---1100
  -0011 ---1100 -1100 ---0011

  ---0011 1100 1100 0011
  ---1100 0011 0011 1100

  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以空间与时间为两条主线,使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与艺术心灵,融为一体。令人百读不厌,余味无穷,历久弥新,叹为观止。

  大观楼长联为最佳楹联结构提供了经典模式。因为四言模式包含“句式生成基础”和“句式连接方式”这两个互相联系的结构因素。就句式生成基础而言,四言句式逐字向前扩展,可生成五字至七字楹联句式。就句式连接方式而言,从四言模式最后一句开始,逐句向前增长,其句脚是每边四句和四句以下一切对联句脚安排的最佳选择。

  但是,当四言模式成为长联分组的基本单位时,“组脚”(即每组最后一句的句脚)又成为全联声律关键。大观楼长联的组脚是0,0,0,1/1,1,1,0。由此推论,每边五句以上(包含五句)的楹联,在确定句脚时,还应考虑全联是否需要按单句或偶句,甚至按三句或四句分组,并以此确定组脚。例如,可以将平仄序列相反的自对句,或平仄序列相同的自重句,视为一组。但是这种分组,应该是客观的,全联统一的。

§3.7 长短联的划分

  长短联的划分,目前议论纷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不要打破传统概念?因此,首先要了解传统的长短联概念是什么?

  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八:鄂文瑞公(鄂尔泰)亦有菜圃长联云: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

  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云: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面悬一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特晋爵太傅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献书”,两边有一副长联写道: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由此可见,清代楹联大师曹雪芹和梁章钜都把11言联(22字)作为长联的下限。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当时的约定俗成,不能等闲视之。

  为什么清人把11言和11言以上的对联,称为长联?这需要从对联结构上来分析。

  对联由律诗和骈文的对仗句脱颖而出,成为独立文体。律诗对仗句以5言、7言为典型,可以直接构成5言联或7言联。骈文对仗句以4言、6言为典型,单对可构成4言联、6言联,偶对可构成8言联、10言联,尤以四六结构的10言联为典型。因此,一般地说,10言和10言以下的对联,在结构上与律诗或骈文的对仗句没有多大区别。只有当4言骈文句式与7言律诗句式结合为11言联时,对联才有了不同于律诗和骈文的结构。这种新的对联结构,宋代朱熹已经熟练运用。正如“§1,3 对联史话”中提到的:

  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一联创造了不同于律诗和骈文的对联结构。

  既然11言与10言的区别,在典型情况下反映了对联结构与律诗、骈文结构的区别,把它作为长联的下限是合理的。这里说“在典型情况下”,是指例如上述鄂尔泰菜圃联的对联结构。而贾氏宗祠联,虽然也是11言长联,仍保留了浓厚的骈文色彩

  当然,曹雪芹和梁章钜并不是从结构上,而是从习惯上区分长短联的。对联与其他文体的最大区别是作为文化装饰公诸于众。悬挂于厅堂斋室的对联,其长度(即字数)要受空间环境与视觉效果的制约。对联的长度,字的大小,应与建筑空间相适应;要尽量写成一行,能看清每个字,以便观赏。这些基本要求,对今人、古人并无差别。

  因此,大量斋室联是5言(10字)、6言(12字)、7言(14字)8言(16字)。

  北京故宫太和殿雄伟庄严,也只用14言联(28字)

  乾隆题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与楹联: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咏言保之,遹求厥宁

  帝命式于九围:见《毛诗·商颂·长发》。式,用。九围,九州。兹惟艰哉:见《尚书·商书·伊训》。咏言保之:见《毛诗·周颂·载见》。咏同永。遹求厥宁:见《毛诗·大雅·文王有声》。遹,发语词。厥,其。

  可见,一般场合的对联多数在15言(30字)以内。寿联挽联,咏史咏事,可以写得长些,有20言(40字),充其量40言(80字),也足以尽情发挥了。总之,对联虽不限长度,但并非越长越好。因此,清人称11言和11言以上为长联,是有道理的,符合科学,并未过时。

  如上所述,如果把长联下限界定为11言(22字)。4言(8字)到10言(20字)就属于短联,不必再考虑何种结构,不必再考虑一句还是两句,以利操作。至于一言至三言,称对,不称联的理由,在“§1.2.1 联与对”中早已说明。

  余下的问题是:长联的上限如何界定?鉴于昆明大观楼长联在楹联史上的公认地位,仍称长联为宜,并以此为界,把22字至180字称长联,180字以上称超长联。这样界定的好处是,使昆明大观楼长联是“天下第一长联”的地位,不可超越。同时也给超长联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证明,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楹联结构的典范:全联180字,36句;每边90字18句;平均每句5字。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在实际应用时不全是四言句,而且有领衬字。所以平均每句5字有普遍意义。如果每边4句按20字计算,长联结构以四言模式为基础,成倍增长,也就是字数从20字,增长为40字等等。于是,楹联分为短联、长联、超长联三类。短联每边4-10字,长联每边11-90字,超长联每边91字(含)以上。长联还可以细粉为三类:每边11-20字,每边21-40字,每边41-90字。这样的界定和分类,既兼容了传统称呼习惯,也照顾了当前研究需要。
                                                                 第4章 两行对仗艺术

  两行对仗是楹联的本质特性,是楹联艺术的核心。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律诗对偶最难”,两行对仗之难,不言而喻。但楹联对仗与律诗、骈文有所不同。律诗对仗是单对,限于五言或七言两句之间,通常用于颔联和颈联。骈文对仗主要是偶对,限于四言(或五言)和六言(或七言)四句之间。楹联是两行对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四种基本句式,可任意选用,不限句数;既有两边相对,又有同边自对;其格律之严不亚于律诗,其花样之多更超过骈文。由于楹联对仗的这些特点,使对仗艺术发展到登峰造极。

§4.1 “重”与“对”

  两行对仗的全部理论与技巧,在于认识与处理“重”(repetition)与“对”(antithesis)。追根溯源,“对偶”由“重复”演化而来。在诗歌、乐曲中常见同一诗句或同一旋律的反复(refrain)。诗句在反复一次时,只需改变若干字就成为对偶形式,例如:

  山有扶苏(《毛诗·郑风》)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南风歌(《孔子家语·庙制》)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种以两边同位重字为特征的对偶形式,称为“相重相对”,在楹联中已罕见。例如:

  ●释硕揆书赠钱陆灿(《楹联丛话》卷一)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钱陆灿,字湘灵,常熟人,顺治举人。好藏书,教授常州、金陵间,从游甚众。王应奎《柳南随笔》称:此联“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每边10字,其中7字相同,3字不同(名/言,户/口,步/字)同声相对,句脚全仄,很难说是楹联。

  随着楹联对仗从“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相重相对”已罕见。但个别虚字“相重相对”现象依然存在。在无法避免时,亦不必苛求。例如:

  ●归有光赠某公联(《楹联三话》卷上)

  居东海之滨
  如南海之寿

  “重”与“对”,是“同”与“异”的特例。“重”,就是完全相同,按不同情况称为:重复、反复、重字、重句、叠字、叠句、相重、自重、等等。“对”,就是互相对立,按不同情况称为:对偶、对仗、正对、反对、言对、事对、相对、自对、等等。

  楹联异中有同:相对的两行(或称两边)属于同一副对联,同一主题;相对的两句通常属于同一语法结构;相对的两字属于同一词类。

  楹联同中有异:同一个主题,必须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描述或议论。同一副对联,两边忌合掌,忌相重相对,忌不规则重字;而同边自重自对,允许重字、重句。以上是概说,下面择要分别叙述.

§4.2 词性相同(以类相从)

  属对是做诗的基本功,更是撰联的基本功。刘坡公《学诗百法》云:“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平仄相对是对仗的声律原则。一字至七字属对,请参阅本书§3.5.2七种楹联句式的平仄。这里不再多说。字面以类相从是对仗的语法原则。“以类相从”,按现代语法来说,就是词性相同,即要求以词性相同之字属对。按现代汉语语法,词有实词、虚词两大类,然后分为12类:

  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对仗最重要的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除一般词性相同外,数字、色彩、方位、人名、地名的对仗最令人瞩目,不能等闲视之。例如:

  ●徐宗幹(树人)咏炭(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

  一半黑时犹有骨(1100011)
  十分红处便成灰(0011100)

  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云:官场口语,以得宪眷者为“红”,否则为“黑”。同治初元,徐清惠公(宗幹)抚闽时,前抚满洲仲文中丞(瑞瑸)总督正轩制府(庆瑞)以事被劾去位,一时私人废黜殆尽。公咏炭有句云:“一半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谓此。程同轩太守(荣春)为书其语,加跋,锓本,印成楹帖,分贻寅好。今多有悬挂者。附要津者可以鉴矣。

  此联对仗工整,含义深刻。一/十,数词;半/分,名词;黑/红,色彩;时/处,时空;犹/便,副词;有/成,动词;骨/灰,名词。

  词性一般按词的本义确定。但不少汉字为多义词(polysemant),且分属不同词类,在形态(morphology)上无法区别,词性须由上下文(context)决定。在不同场合,同一个词可能有不同含义,其词性也可能会有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该词在句中的功能(function),并参照相对之字的词性,最后确定。

  ●郑仁圃集句题九江天后宫墙外(《楹联续话》卷四)

  潮平两岸阔
  花满九江春

  阔/春,按本义,阔,形容词;春,名词。此联春字,春色也,可视为形容词。

  词组结构必须相同。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不可混肴。例如:

  ●潘松谷(伟)题扬州驾鹤楼(《楹联丛话》卷七)

  楼台突兀排青峰
  钟磬虚徐下白云

  楼/台,突/兀(叠韵),钟/磬,虚/徐(双声),并列结构。青峰/白云,偏正结构。

  句结构在一般情况下也相同,例如:

  ●集颜鲁公《争坐位帖》字(《楹联丛话》卷十一)

  畏友恨难终日对
  异书喜有故人藏

  此联为倒装句,以便突出“畏友/异书”并为格律所需。原序为“恨难终日对畏友/喜有故人藏异书”,比较平淡,且不合格律。

  但在多数情况下,两边相对,只要求字面对仗工整,不必死抠句结构。至于在同边自对情况下,两边相对,只要求虚实相同。,

§4.3 反对为优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词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反对的优越性在于“理殊趣合”。道理不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精义所在,不可不知。例如:

  ●松江徐氏女题西湖岳坟(《楹联丛话》卷四)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此联可以明显看出使用了反义词属对:青山/白铁,有幸/无辜,忠骨/佞臣,对比鲜明,而且使本来无情之物,也带有感情色彩。

  ●伍生辉春联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随爆竹来

  伍生辉居成都,宦情萧瑟,十年候补,更无消息。某岁除夕写了这副春联,以抒心怀。川督锡良见其书法非泛泛之流,乃召见,授署绵竹知县。此联没有使用反义词,但在时间上(十年/一夜)和心态上(冷落/热闹)对比强烈。最可贵的是:消极中有积极,失望中有希望。终于得到伯乐的赏识。

  ●纪昀挽朱笥河(《楹联丛话》卷十)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上联不露声色的写实手法,使人以为彼此关系不密切,感情不深。错了!作者采取类似相声“系包袱”的手法,使人误入歧途。等到下句“抖包袱”时,就产生轰动效果。这是更高层次的反对。

§4.4 正对为劣(忌合掌)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举例说:“仲宣《登楼》云:锺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

  在这两个例子中,幽/显,是反义词(antonym),故称反对;想/思,是同义词(synonym),故称正对。由此可见,刘勰所说“正对为劣”,就是指词形不同,词义相同,也就是“合掌”。“正对为劣”的原因是:重复讲了意义相同的话,而并未起到强调作用。例如:

  ●扬州九峰园玉玲珑馆(《楹联丛话》卷七)

  高树夕阳连古巷
  小桥流水接平沙

  此联集薛能、张谓句,对仗十分工整。句中唯一动词“连/接”合掌,显得单调。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云: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崇光寺云:“花明正要微阴时,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然黄不如樊者,以“如”字与“似”字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当以为戒。

  按袁枚所说,“如”字与“似”字犯重,是同义词,是合掌,理论上没有错。但在陆放翁诗里就可以找出百余处,说明实际上有时难以避免,不必苛求。如:

  ●纪昀自题联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4.5 句内自对(当句对)

  洪迈《容斋续笔》卷三《诗文当句对》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并举李义山一诗为例:

  李商隐《当句有对》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1100110,0011100)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0011001,1100110)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1100011,0011100)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0011001,1100110)

  密迩:靠近。平阳:相传为尧都,秦置河东郡,今临汾。上兰:汉宫观名,今西安附近。三星:参宿、心宿、河鼓。三山:方丈、蓬莱、瀛洲。紫府:仙人居所。碧落:天空。

  按:此诗八句,句句有当句对:平阳/上兰,秦楼/汉宫,池光/花光,日气/露气,游蜂/舞蝶,孤凤/离鸾,三星/三山,紫府/碧落。但所谓“当句对”,仅仅是词性相对,平仄不拘。其中有三组重字相对(池光/花光,日气/露气,三星/三山)。

  当句对在唐诗中屡见不鲜。举例如下:

  一字对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乾/坤,日/夜,自对。

  杜甫《宿府》“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风/尘,荏/苒(双声),关/塞,萧/条(叠韵),自对。

  杜甫《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自对。《左传·成十二年》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

  二字对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紫台/朔漠,青冢/黄昏,自对。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自对。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自对。

  自对工整,相对亦视为工整。楹联句中自对继承了律诗的传统。例如:

  ●陆眉生挽周翠琴(朱应镐《楹联新话》卷十)

  生在百花前,万紫千红齐俯首
  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销魂

  朱应镐云:咸丰年间,京师有名优周翠琴者,生于花朝前一日,以三月末卒。

  此联雅切周生卒时令。“万紫/千红”自对,“天上/人间”自对。

  钱钟书《谈艺录》云:“此体创于少陵,而名定于义山。”实际上不同于洪迈定义的“当句对”,而是指当句对中有重字者,可称为“重字自对”。因为重即是对,对即是重,亦可称为“自重自对”。

  例如:

  唐杜甫《闻官军收两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曲江对酒云》“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春日寄怀》“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当句有对》“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韩愈《遣兴》“莫忧世事兼身事,且著人间比梦间”。

  白居易《偶饮》“今日性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寄韬光禅师》“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宋刘子仪《咏唐明皇》“梨园法部兼胡部,玉辇长亭复短亭”。

  邵尧夫《和魏教授》“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所失吟》“偶尔相逢即相别,乍然同喜又同悲”。

  王安石《江雨》“北涧欲通南涧水,南山正绕北山云”。

  刘原父《小园春日》“东山云起西山碧,南舍花开北舍香”。

  梅尧臣《春日拜垄》“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

  黄庭坚《杂诗》“迷时今日如前日,悟后今年似去年”,《同汝弼韵》“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萧洒似江南”,《咏雪》“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卫南》“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惟有相逢即相别,一杯成喜只成悲”。(钱钟书《谈艺录》1986年,中华版,1986年,第11-12页)

  又:

  元萨都剌《望吴山》“后岭楼台前岭接,上方钟鼓下方闻”。

  冒借庐殷书联“姑迟一食当再食,更坏何衣补此衣”。

  清邵子湘《西湖》“南高云过北高宿,里湖水入外湖流”。

  祁叔颖《雨后》“暑雨送凉似秋雨,高田流水入低田”。

  莫子偲《青田山中喜故人相遇》“东邻鸟过西邻遇,下番花连上番开”。

  黄廷昭《晚泊九江》“东浦水连西浦水,大姑山接小姑山”。

  朱紫贵《初秋泛湖》“风声远送树声到,水气凉兼花气浮”,“后巷莲开前巷谢,南山船少北山多”,“山自云中出云外,云从山北度山南”。

  郑子尹《自霑益出宣威入东川》“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徵”,“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钱载《清隐庵》“蛙语入人语,山香连水香”,《风渚湖》“禺山翠对丰山立,下渚清连上渚开”,《月桥作》“日气晓蒸云气暖,钟楼新出鼓楼高”,《和御制咏风花》“绿枝暗比红枝亚,三里浓胜五里开”,《咏绣樱花》“畹晚留春更留月,玲珑如玉也如珠”,《春游曲》“土山抱得石山势,柳树浓于松树林”,《题寒山旧庐图》“见画最先题最后,江仍当阁树当楼”,《题紫藤花图》“晚来花重晓来枝,今日人看昨日诗”,《清明至万寿寺》“黄尘几辈埋黄壤,佛树依然傍佛台”,“东院轻阴西院暖,十分好句百分杯”,《晚出花坞书堂独行》“钓蟹无竿还放蟹,采蓴有艇漫思蓴蓴”,《百花洲追怀金总宪、先文端》

  钱钟书评曰:“每如俳谐打诨。清高宗诗亦多此制,一体君臣,岂所谓上有好而下必甚耶。(《谈艺录》183-185页)

  又云:“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仅举其中数联为例:

  唐李白《子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海录碎事》卷二十二引张祜句“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

  残唐五代杜荀鹤《隽阳道中》“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

  宋邓林《皇荂曲·赋江郊渔弋》“鸿鹄鲲鹏鵰鶚鶻,鳟鲂鰷鲤鰋鲿鯋”。

  杨万里《红锦黄花》“节节生花花点点,茸茸丽日日迟迟”。

  钱箨石《宜亭新柳》“如何密密疏疏影,绊惹千千万万丝”,《德安北山行雨》“旱禾渴雨雨而雨,修树藏山山复山”。

  诸襄七《前韵酬和》“似李似梅还似蝶,非球非璧亦非珠”。(《谈艺录》187-191页)

  楹联也有句内重字自对,例如:

  ●康熙六十寿辰般若庵经棚联(《楹联丛话》卷一)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
  箕畴敛福,曰富曰寿曰康宁

  梁章钜云:康熙五十二年,恭值仁庙六旬万寿。自大内出西直门达西苑,一路皆有牌楼坛宇。每座落必有楹联,肃括宏深,闻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

  周雅,周代的《大雅》和《小雅》。赓歌,作歌唱和。《大雅》“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比喻军队不可动摇,不可阻挡。《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比喻国家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箕畴,即《洪范九畴》,相传为箕子所述。《周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副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此联引经据典,字字有来历,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七言句由二、二、三合成,而且具有独立性。“如山,如川”/“曰富,曰寿”是独立的二言句,“如日月/曰康宁”是独立的三句。为了方便起见,仍可视为七言句的特例。

  此联第二句如/曰,以间重形式出现三次。正如《谈艺录》所说“在五七字中翻筋斗作诸狡狯”,已经变出这些花样。不受五七字束缚的长联,当然可以大做文章。下面超越句的范围,讲同边自对、同边自重、同边重字、自重自对等花样。这些都是两行对仗的最精华。

§4.6 同边自对(自对句)

  楹联把句中自对扩大到同边自对,成为两行对仗艺术的精华。例如:

  ●阮元题杭州贡院(《楹联丛话》卷六)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贡院是科举时代考举人的场所,学而优则仕。上联说考试季节很美,有利于发挥才智,中举当官。桂,隐含“折桂”,即中举;槐,隐含“槐厅”,即官厅。下联说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可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做做思想工作,合情合理。

  此联文字简炼,对仗工丽,四言自对很有艺术魅力。

  ●费西墉(锡章)题书室(《楹联丛话》卷十二)

  酒阑兴倦,事过境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梁章钜云:费西墉“久为军机章京,以才望著名,及居谏垣,又曾奉命充册封琉球使者”故云“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酒阑兴倦/事过境迁,自对句。游过名山/别来旧友,自对句。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自对句,殿前起草/海外题诗,自对句。

§4.7 同边自重(自重句)

  ●明袁于令门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00011,011)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11100,100)

  梁章钜云:前明袁箨庵(于令)以荆州守罢官,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大书门联云:“佛言不可说 不可说/子曰如之何 如之何。”亦自谓以经对经也。

  上联出自《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下联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均出自经典,但已经改写,不是集句。

  此联妙在不言中有牢骚,无奈中有幽默。两个三言句全重,其结构变异为(111/000)。自重句是指结构相同,联文重复(全部自重,或部分重字)的两句。因为平仄与字集是一对多的映射关系,自重句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结构相应变异。

§4.8 重字自对

  重字自对包括重字的各种形式,有叠重、连重、间重等等。

  ●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1100,110011)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0011,001100)

  此联由叠字组成,每边两句,46格。“红红”对“翠翠”,“燕燕”对“莺莺”,“雨雨”对“风风”,“朝朝”对“暮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只有“年年”对“处处”是叠字相对。梁章钜评曰:“曼调柔情,与题恰称”。

  ●顾宪成题东林书院(《名联谈趣》27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0011100,001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100011,1100)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无锡人。明万历进士,累官至吏部文选郎。

  ●南京燕子矶永济寺(《楹联丛话》卷六)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0011100,0011)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100011,1100)

  《楹联丛话》云:燕子矶本在江中,近因沙滩日长日宽,遂离江稍远。有高阁凌空而立,俗所称铁锁链孤舟者,今铁索尚存,犹令人不可方物。旁有永济寺。

  此联与上联结构完全相同,都采用七四倒接和重字自对结构,但风格迥然不同。前者入世,后者出世;前者与东林书院学风相称,后者与永济寺净土相称,绝对不可更换。

  此两联虽为倒接,因重字自对,更富有特色,在风格上掩盖了倒接的特点.

  ●刘师亮庆“双十节”(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10页)

  普天同庆,庆得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0011,1100,011,011,1100011)
  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1100,0*11,100,100,0011100)

  民国17年(1928年)“双十节”,刘师亮在他所住的成都昌福馆门外,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

  此联第一句为林纾巧对(见龚联寿《中华对联大典》第642页)。第三句“庆庆庆/狂狂狂”是独立的一言句,以“三叠”形式出现,用以加强语气。“当庆”是“应当庆祝”,又是打击乐器“铛”与“镲”发出的音响;“懂狂”是“懂得狂欢”,又是打击乐器“鼓”与“锣”发出的音响。作者采用极度夸张的语言表示“庆祝”,使人感到滑稽可笑,从而发泄了无可指责的不满情绪。

§4.9 自重自对

  ●俞樾题静趣(《春在堂全集·楹联录存》)

  七旬外老翁,固知死之为归,生之为寿(11100,001100,0011)
  半日内静坐,不识此是何地,我是何人(00011,110011,1100)

  俞樾题曰:“余喜静坐,人事纷扰未能也。山馆中偶一为之,颇得静趣,因题此联。”

  此联第二句后四字与第三句四字“死之为归,生之为寿/此是何地,我是何人”形成四言自对,但其中“之为/是何”两字分别自重,故称自重自对。因重字覆盖格式,平仄不拘。自重自对是自对句的特例,在结构上,与自对句相同。

  如果把“死之为归/生之为寿”前四字和后四字分别放在两边,就形成“相重相对”,这是对联的大忌。现在放在同边,形成自重自对,不仅合律,而且意义连贯,重字还增强了节奏感。其中奥妙,不可不知。

§4.10 自对自重

  ●周策纵集宋词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0011100,0011,0011)
  峰到春归无处寻,红了樱桃,绿了芭焦(1100011,1100,1100)

  此联第三句和第四句结构相同(0011,0011/1100,1100)属于自重句,但在字面上只有第二字(分/了)自重,其他三字“伪自对”,故称自对自重。

  此联集石孝友《鹧鸪天》,苏轼《水龙吟》,辛弃疾《贺新郎》,蒋捷《一剪梅》句。对仗之美集中在“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上。

  通篇描述杨花,实际上是惜春、送春。春天在那里?如果把春天分为三分,二分化尘土而埋没,一分随流水而消逝。飘杨花的时候,也是送春的日子。

  春天真的消失了。但是不必遗憾,初夏不比暮春逊色。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恰恰与“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听觉上。红与绿,土与水,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消失,这一切都产生在“春夏之交”。何况“樱桃”和“芭蕉”还是押韵的。

  别来风月为谁留

  石孝友《鹧鸪天》(《全宋词》第2033页)

  家在东湖湖上头。别来风月为谁留。落霞孤鹜齐飞处,南浦西山相对愁。真了了,好休休。莫教辜负菊花秋。浮云富贵何须羡,画饼声名肯浪求。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宋词》第277页)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余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是离人泪。

  啼到春归无寻处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全宋词》第1914-1915页)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酸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山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全宋词》第3441-3442页)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11 对仗工切

  楹联有三个层次:平仄层是声律结构,对仗层是语法结构,构思层是逻辑结构。为了突出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也为了叙述方便,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构思。其实撰联过程与叙述刚好相反:首先立意构思,然后文字表达,同时考虑平仄。因为楹联的立意构思与吟诗作文大同小异,所不同者,确定主题后须从两个不同角度构思。因此“对仗工切”就是楹联构思过程的具体表现。

  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副楹联,能否成为杰作,成为精品,贵在“立意”。宋吴可《藏海诗话》云:“凡看诗,须是一篇立意,乃有归宿处。”(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1997年中华版,第329页)。立义必须切题。楹联与其他文体区别之一是,表面无题,实际有题。楹联张贴、悬挂、书写、或铭刻在实体上,与主题环境相适应,显而易见,不言而喻。因此梁章钜评联常用“骈切”、“雅切”、“工切”、稳切“等语。

  §4.11.1 切人

  ●徐渭题蟂矶孙夫人祠(《楹联丛话》卷六)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婚归蜀道难

  陈寿《三国志》云:“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充分揭示出孙夫人感情上的两难处境。字面上不著孙夫人一字,但字字表达了孙夫人在刘备出走后的悲哀与思念。

  ●钱梅溪(泳)题常熟草圣祠

  书道入圣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新唐书·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此联把张旭书道之神,嗜酒之狂,表现得淋漓尽致。

  §4.11.2 切事

  ●徐渭题绍兴汤绍恩祠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纘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

  绍兴滨海,常有水患。明汤绍恩任绍兴太守时,创建应宿闸后解决了水患问题。故后人立祠纪念。此联并不泛泛地歌功颂德,而是记载了当时的工程情况,可以当地方水利史读。梁章钜评曰:“两用成遇,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述之。”

  §4.11.3 切地

  ●苏州虎丘花神庙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梁章钜评曰:“却移作西湖花神庙联不得”。

  §4.11.4 切时

  ●钱裴山(楷)题黄鹤楼(《楹联丛话》卷六)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此行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钱楷任湖北巡抚刚三个月,又奉命内调。此联写在匆匆离任前登黄鹤楼。落梅时节四字,极有时令特色,依依之情十分真切,故能引起读者共鸣。

  §4.11.5 切景

  ●黄万春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

  上端有扁额“别有天地”,楹联落款“清黄万春撰,甲戌端阳心斋姜家诚书”,知为1994年重刻旧联。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2001年8月8日与刘明诚同志结伴往游,方知沙泉共存之奇。月牙泉三面为沙山所困,自古以来沙不进泉,一奇也。山脊沙积如刃,人走驼踩,宿夕复初,二奇也。自山顶乘沙下滑时有响声,三奇也。月牙泉北岸有月泉阁,高阁飞檐,俯瞰清泉,沙中绿洲,恍如仙境。此联写景真切,联与景交相辉映。

第5章 集句联:古典文学的解构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历代文学家十分重视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32句,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句,直接摘自《诗经》,融入全诗,非常自然。这种直接移植现成诗句的大胆尝试,使曹操事实上成为中国解构主义文学的鼻祖。

  这种类似“抄袭”的现象,在古代比较宽容,而且经典著作大家都知道它的出处。但确实有必要予以明确规范,以利健康发展。因此就有必须注明出处的集句诗、集句联这类特殊文体的出现。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云:“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元朝郭豫亨《梅花字字香》七律100首,均集自“古今诗人梅花杰作”,每句都标明原作者姓名,故自称“见吾此作,如见古人,岂不逾于掩人之善,矜己之能者乎?”

  集一首诗,至少要4句,又要受原始文本体裁的限制,主题不易明确,难度较大。相比之下,集句联不受原始文本体裁的限制,无论诗词曲赋,骈文散文,都可根据主题需要,自由选用。当然,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选句,形成特色。由于集句联浓缩经典,寓意丰富,青出于蓝,既利用现成名句,又无抄袭之嫌,因此颇受古今联家青睐。可以说:集句联是古典文学解构文本之精华。

§5.1 何谓解构?

  本书采用“解构”一词,并非为了赶时髦,而是感到正合适。解构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相当于我国“文革”年代,早已过时。但是,为了研究“最佳对联结构”,在理论上自然会涉及对联的“结构”(structure),“解构”(deconstruction)和“重构”(reconstruction)。文学文本的解构与重构,犹如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化合物的分解与合成,物质的氧化与还原。用“解构文本”来说明楹联与古典文学的关系,广义上是指对联结构是在“解构”古典文学文本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狭义上是指集句联。除此而外,并无深义。但也得向读者扼要说明“解构主义”的来历。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1967年出版了《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语音与现象》三本书。其中《论文字学》(Grammatologie)一书,被公认为解构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此书在1974年由美国批评家斯皮瓦克女士译成英语问世后,立即风靡欧美,几乎波及每一个文化领域。虽誉毁参半,而影响至巨。

  据说,解构主义动摇了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构架,“颠覆”了传统价值观。但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只是德里达的“文字学”观点,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断言:

  语言学对象并非由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共同组成;而是由口说的词单独组成。
  The linguistic object is not def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ritten word and the spoken word:the spoken form alone constitutes the object.

  但正如德里达所说:

  如果书写是指铭刻,特别是可以永久保存的符号制作(这是书写概念唯一不可或缺的内核),那么一般地说,书写就涵盖了语言符号的全部领域……。在出现书写可能性之前之外,制作观念本身,从而语言符号专断性观念本身,是不可想象的。
  If writing signifies inscription and especially the durable institution of a sign(and that is the only irreducible kernel of the concept of writing),writing in general covers the entire field of linguistic signs……。The very idea of institution---hence of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sign---is unthinkable before the possibility of writing and outside of its horizon.(Of Grammatology by Jacques Derrida.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4)

  语言第一,文字第二,是西方语言学的传统观点。法国人敢于提出文字第一,语言第二的理论,不能不使一向把形、声、意三者全部纳入“文字学”领域的中国人引为知音。

  德里达和其他解构主义文论家将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推向极端,他们把一切文本,特别是文学文本,看作一个大的语言符号系统,声称每一个单独的文本都不是独立的创造,相反,均与其他文本相关,都是过去文本的改写,复制,模仿,转换,拼接。德国解构批评家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甚至将迄今为止的文学视为一个大的“抄袭系统”,认为“任何文学文本,不过是从以前的文本中衍生出来的副文本,严格说来,都是改头换面的抄袭”,“文学结构的变化应看作一个开放的,始终不会完成的转换过程,即过去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对世界和存在的理解和思考的不断演化和延伸”(章国锋《解构主义:文本和意义的颠复》,《中华读书报》,1996年11月6日)

  如果我们不被这些惊世骇俗的偏颇之辞迷惑,解读其合理内核,其中包含的思想是深刻的,辩证的,新术语也是可以利用的。楹联确是诗体“解构”的产物。集句联确实是原始文本的“改写”与“拼接”。但是我们认为这也是“创作”,不是“抄袭”。

§5.2 诗体的解构

  我国古典文学,大体上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大类。韵文须押韵,骈文须对仗。韵文、骈文均有规范的句式和声律结构,故称格律文学。散文虽无任何约束,但也很重视布局的错落有致,行文的典丽流畅,声调的抑扬顿挫。这些品格都与韵文、骈文素养有关。

  在古典文学中,有无声律结构是区别格律文学与非格律文学的主要标志。在格律文学中,不同的声律结构又是区别诗词曲赋骈文对联等不同文体的主要标志。

  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骊,到唐诗、宋词、元曲、清联,不断流变,不断创新,形成多种文体,多种结构,多种格律。也可以说是诗体不断解构,不断重构的过程。

  在文学史上,以盛唐律诗的形成为分界线,诗体经历了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

  从周秦到盛唐,是诗体的建构过程。表现为句式字数的增加和格律化的完成。句式,从二言开始,到汉代已达七言。《文心雕龙·章句》云:“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路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而体之篇,成于两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齐梁以后,致力于句式结构的规范化。四声的发现和推广,大大促进了句式结构规范化的进程。到了唐代,律诗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

  从盛唐到清代,是诗体的解构过程。一方面,从乐府、律诗、绝句衍生出“长短句”。于是“诗”解构为“词”。另一方面,从律诗和骈文剥离出“对仗句”,由律诗单对和骈文偶对,发展为既对又联的两行文学。于是“诗”解构为“联”。

  下面举例说明这两种解构过程。

  (1)“诗”解构为“词”,是为了满足配乐的需要。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云:“词称诗余,相传创于李白”。又云“律绝莫盛于唐,然律绝莫盛而词兴。而词者,则律绝之解散辞体,如(李白)《菩萨蛮》,合五言七言而成;而《忆秦娥》长短句错落,则裁之于七言,或有余,或不足,皆以协和其调也,遂为词家之祖焉”。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一词牌从七言诗句和五言诗句演化而来。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一词牌从七言诗句和七言诗句的前四字和后三字演化而来。

  (2)“诗”解构为“联”,是为了公开标志的需要。孟蜀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公开标志的是新年祝福。只有诗文中的对仗美,才能满足公开标志的需要。

  下面举山西晋祠唐碑亭联为例,说明“诗”解构为“联”,及其“互文性”。

  ●山西晋祠唐碑亭联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此联摘自清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五言律诗中的颔联。

  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

  步屣深林晚,春池赏不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野日荒荒白,悲风稍邵飞。无由睹雄略,寥落壮心违。

  朱彝尊诗中此联又出自杜甫《偶题》和《重经昭陵》两首诗。

  杜甫《偶题》(上海古籍版《全唐诗》第567页)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借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乘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斲,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旁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寓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杜甫《重经昭陵》(《全唐诗》第547页)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据李富顺《晋祠唐碑亭对联并非唐太宗所撰》一文称:“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副对联后经书法家德年砚香书写,晋阳书院学官沈巍皆题跋,成了至今仍蜚声中外、文书俱佳的雅联”。(2005年10月28日《中国楹联报》)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古典文学文本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互文性”是解构主义术语。别小看这十四个字集句联,涉及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杜甫《偶题》和《重经昭陵》三个文本。杜甫的诗句,被解构为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朱彝尊的诗又被后人解构为《晋祠唐碑亭联》。于是,杜甫的名句分别由不同文本同时流传下来,杜甫原诗也受到人们进一步的关注。

§5.3 集句联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云: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按“风定花犹落”,南朝陈谢贞八岁时《春日闲居》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王安石集句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可谓青出于蓝。

  集句联有:集诗句,集词句,集骈句,集散句,或兼而集之。总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为上乘,否则难成佳构。

  §5.3.1 集诗句

  ●林则徐题北京陶然亭(《楹联续话》卷二)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陶然亭地处北京城南,辽金时期是金中都城区,溪流纵横,犹如江南水乡。康熙34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在野凫潭畔元代古刹慈悲庵内建造一亭,以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意,取名“陶然”,因由江藻所建,又称“江亭”。康熙43年(1704)改建为敞轩。林则徐(1785-1850)于道光2年(1822),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期间题此联。原件已散失,1989年由黄苗子重书。

  此联集苏东坡、秦太虚诗句,对仗雅切,与陶然亭景色相映成趣。梁章钜评曰:“亭中楹帖当推此为第一”。

  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归隐宅图》:

  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
  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鹅鸭散平湖。

  把“近闻”改为“似闻”字,以虚代实,借陶渊明的田园思想,赞美陶然亭的景色,十分高明。

  秦观《处州水南庵》二首之一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原诗末句潇洒、幽默,却是陶然亭的真实写照。

  ●左宗棠题饮和池(《对联话》卷一)

  空潭泻春,若其天放
  明艳绝底,饮之太和

  此联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句。本来就是四言诗,经慧眼挑选、剪接,顿成佳联。“明艳绝底”原为“明漪绝底”。

  7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15疏野:惟心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3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栽?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味。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非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彭玉麟题泰山万仙楼(《对联话》卷一)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此联集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两句(“寻仙”改为“寻山”),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句,杜甫《登楼》句。吴恭亨评曰“集成语天然如铸”。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屡有建树,官至兵部尚书,卒谥刚直。据《清朝野史大观》卷十称:“刚直微时尝游泰山”题此联。时间应在1853年前,其间经历了1840-42年鸦片战争,酝酿着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万方多难,民不聊生,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信手拈来,天然如铸,可谓集句联之大手笔。集句联可以超越时空,古为今用,时代不同,感情相通。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观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蝶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佚名题酒家楼(《楹联丛话》卷十一)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此联集王维《渭城曲》、李白《将进酒》诗句。用名人名句标志酒家楼的性质与功能,宣扬了中华诗文化和酒文化,不是广告,胜似广告。梁章钜评曰:“可谓工绝”。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是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原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杭州涌金门外藕香居茶室(《楹联丛话》卷十二)

  若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此联集苏轼诗句,对偶天成,珠联璧合,雅切西湖茶室。前诗作于宋神宗熙宁6年(1073年),时任杭州通判。后诗作于哲宗元祐5年(1090年),时任杭州知府。两诗相隔17年,两句如此巧合,十分难得,惜集句者姓氏已失传。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其二》(《苏轼诗集》中华版,第430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苏轼诗集》中华版,第1696页)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董观桥杭州住宅门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圣代即今多雨露
  故乡无此好湖山

  此联集高适、苏轼诗句,歌颂当今时代,赞美当地湖山,作为外地人新居门联,非常得体。高适诗“圣代即今多雨露”句,具有积极乐观意义,不能简单地视为“颂圣”之辞。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苏轼诗集》中华版,第341页)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扬州灯门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隐居通议》云:贾似道镇扬州日,上元张灯,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联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余尝以为,此必药州廖莹中手笔。(《楹联三话》卷上)。又张伯驹《素月楼联语》(第431页)云:闽人林震以“天下三分明月夜”对“扬州十里小红楼”。

  此联集唐徐凝诗、宋汪存词句。只两句,道尽扬州元宵风光。

  徐凝《忆扬州》(《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199页)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汪存《步蟾宫》(《全宋词》中华版,第642页)

  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桨、浪平烟暖。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

  ●孙蕡集杜甫、白居易句。

  秋水为神玉为骨
  芙蓉如面柳如眉

  朱竹垞《静志居诗话》:南海仲孙蕡诗,五古远师汉魏,近体诗亦不失唐音,集句对尤工。若“秋水为伸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张伯驹《素月楼联语》第432页)

  杜甫《徐卿二子歌》: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白居易《长恨歌》片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吴梅村京师故宅旧联

  旁人错比扬雄宅
  异代应教庾信居

  《楹联丛话》卷六引《藤荫杂记》云:伍文简公(襄)旧宅赐额“兰藻尚存”。沈东田芳伯及祝茝堂、曹剑亭俱曾居此。相传为吴梅村故宅,汤西厓少宰亦寓焉。前后皆名流也。

  杜甫《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目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李商隐《过郑广文旧居》

  宋玉平生恨有余,远循三触吊三闾。可怜留着临江宅,异代应教庾信居。

  ●石延年对李贺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云: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人以为劲敌。(《历代诗话》中华版,第277页)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林刘郎秋风客,夜间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公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石延年(994-1941)字曼卿,工诗善书,。此联与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同为不朽之作。

  §5.3.2 集词句

  词的句式丰富多样,为联家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集词联犹如佳人媲美,顾盼生情,婀娜多姿。1931年叶恭绰为邵锐《纳词楹帖》作序云:“同光以还,后有集词为联语着……比岁梁任公善集词为联赠人,人争欲得之。都所集当至二百,然犹未极广博也。”,可知集词为联始于同治光绪年间。近代最有名的是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号任公,清光绪举人,维新派领袖,曾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有《饮冰室合集》。1924年,梁启超在夫人卧病半年后去世的日子里,在手头仅有《宋六十家词》,《四印斋词》,《疆村丛书》的情况下,集成对联二三百副,但收录在《饮冰室诗话》中的仅49副。李人凤《梁启超集句联》(《对联》2001年新7卷2号)载有49副。梁羽生《名联趣话》(543-561)载有32副。

  ●梁启超赠徐志摩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1924年4、5月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徐志摩陪同泰戈尔一行游览了杭州西湖,瞻仰了北京法源寺。梁启超云:“此联极能表出志摩的性格,还带着记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尔游西湖,别有会心。又尝在海棠花下,做诗做个通宵”。

  据梅达《梁启超佳联赠徐志摩》一文称:“在二、三十年代,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遍种丁香树,丁香之盛在海内外闻名遐迩,所谓“香雪海”的美誉盖出于此。自清代以来的诗人、士子、学者、画家等,多爱在此寓居吟赏。一些诗人也常常于花期内举行丁香雅集。那天,诗人徐志摩陶醉于丁香之美,竟在树下吟诵,做诗一夜。”(《世界图书》1994年第8期)

  此联集吴文英(梦窗)《高阳台》、姜夔(白石)《点绛唇》、陈允平(西麓)《秋霁》、李祁(萧远)《西江月》、洪咨夔(平斋)《眼儿媚》、陈与义(简斋)《临江仙》等六家宋词,既保存了词的风格,又记录了文坛韵事,可以欣赏,可以传世。

  下面附录原词,可见作者选词、选句之用心。

  临流可奈清癯

  吴文英《高阳台》(《全宋词》第2922页)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栏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此词写西湖春愁。仅取“临流可奈清癯”,巧妙地隐喻“陪泰戈尔游西湖”这个主题。此句也有“湖平似镜”,“顾影自怜”的含义。

  第四桥边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全宋词》第2171页):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词原写太湖秋色。因为西湖苏堤有六桥,借用“第四桥边”,非常合适。

  呼棹过环碧

  陈允平《秋霁》平湖秋月(《全宋词》第3102页):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阒。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相思万里,顿隔蝉媛,几回琼台,同住鸾翼。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

  此词写平湖秋月,取“呼棹过环碧”,点明在西湖船上,使“临流可奈清癯”有了下落。“呼棹过环碧”中两个动词,顿使人物和景色活起来,留下游西湖的无穷韵味。

  此意平生飞动

  李祁《西江月》(《全宋词》第911页)

  云观三山清露,长生万鬣青松。琼璈珠珥下秋空。一笑满天鸾凤。雾鬓新妆绀绿,霞衣旧备柔红。更邀豪俊驭南风。此意平生飞动。

  用“此意平生飞动”赞扬徐志摩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这也是全联的立意所在。

  海棠影下

  洪咨夔《眼儿媚》(《全宋词》第2468页)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立尽黄昏。

  二、三年代北京法源寺以丁香闻名。如今仍以丁香为盛,但在悯忠阁前也有两棵很老的西府海棠。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简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全宋词》第1070页)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水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用“吹笛到天明”,落实“做诗做个通宵”细节,更富有诗意。

  ●梁启超集宋词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

  此联赵崇璠《更漏子》句,苏轼《念奴娇》句;牛希济《生查子》句。

  春欲暮,思无穷

  赵崇璠《更漏子》

  玉搔头,金约臂。娇重不胜残醉。留粉黛,晕胭脂。浅寒生玉肌。待归来,浑未准。疑杀那回书信。春又好,思无穷。卷廉花露浓。

  联中将“春又好”改为“春欲暮”,但并非独立的三言句。例如:

  王炎《蝶恋花》

  柳暗西湖春欲暮。无数青丝,不系行人住。一点心情千万绪,落话寂寂风吹雨。唤起声中人独睡,千里明驼,不踏山间路。漫道遣愁除是醉?醉还易醒愁难去。

  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艣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语已多。情未了

  牛希济《生查子》(《名联谈趣》第509页)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问何人会解连环(出处不明)。

  ●许棫题嘉定花神庙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花神庙联主题是花神。此联妙在将花神隐去,只写春色和春梦。颇有“谁收春色将归去”(韩愈)和“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意境。

  上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写暮春景色,用宋王诜《忆故人》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消逝,无可奈何,依依不舍。下联“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写及时行乐。用宋吕渭老《极相思》句。年华消逝,春梦初醒,“不如归去”,还是“少住为佳”,留下一个悬念。

  此联借用词曲语言,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无论作何种解读,都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写花神写得如此美妙,原因在于:集句联用解构方式,最直接、最凝练地再现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下面附录集句出处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

  王诜《忆故人》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良辰美景奈何天

  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版,1994年,第47-48页)

  《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芳草地(有二首)

  张榘《浪淘沙》(《全宋词》第2877-2678页)

  雨过暮天南。高下青峦。小楼燕子话春寒。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别恨正相关。心上眉间。离歌一曲间悲欢。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

  陈允平《玉楼春》(《全宋词》第3120页)

  粉销香减红兰泪。总是文君初别意。春风织就闷情怀,夜月砌成愁况未。迢迢归梦频东里。堪恨洛阳花渐已。斜阳日日自相思,三十六陂芳草地。

  我醉欲眠(有二首)

  李纲《水调歌头》(《全宋词》第902页)

  如意始身退,此事古难谐。中年醉饮,多病闲去正当才。长爱兰亭公子,弋钓溪山娱适,甘旨及朋侪。衰疾卧江海,鸥鸟莫惊猜。酒初熟,招我友,共一杯。碧天云卷,高挂明月照人怀。我醉欲眠君去,醉醒君如有意,依旧抱琴来。尚有一壶九,当为君开。

  赵以夫《虞美人》(《全宋词》第2674页)

  天凉来傍荷花饮。携手看云锦。城头玉漏已三更。耳畔微闻新雁几声声。兰膏影里春山秀。九立还成皱。酒阑天外月华流。我醉欲眠卿且去来休。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

  梁栋《念奴娇》春梦(《全宋词》第3375页)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旁人听著。罨画溪山红锦障,舞燕歌莺台阁。碧海倾春,黄金买夜,犹道看承薄。雕香剪玉,今生今世盟约。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著。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寒食清明都过了(有四首,说明互文性)

  吕渭老《极相思》(《全宋词》第1124页)

  西园斗草归迟。隔叶啭黄鹂。阑干醉倚,秋千背立,数遍佳期。寒食清明都过了,趁如今,芍药蔷薇。衩衣吟露,归舟揽月,方解开眉。

  黄机《临江仙》(《全宋词》第2543页)

  寒食清明都过了,客中无计留春。东风吹雨更愁人。系舟芳草岸,始新是官身。怅望故园烟水阔,几时匹马駸駸。别肠何止似车轮。殢天天不管,转作两眉颦。

  葛长庚《酹江月》春日(《全宋词》第2584页)

  桃花开尽,正溪南溪北,春风春雨。寒食清明都过了,愁杀一声杜宇。醉跨蹇驴,踏翻芳草,满满斟鹦鹉。游仙梦觉,不知身在何处。因甚青鸟不来,一年春事,捻指都如许。人在白云流水外,多少莺啼燕语。遣兴成诗,烹茶解酒,日落蔷薇坞。玉龙嘶断,乱鸦惊起无数。

  陈德武《满江红》(《全宋词》第3461页)

  记得年时,离筵上、把梅花折。还经尽、江南烟雨,淮阳风雪。寒食清明都过了,看看又到端阳节。倚阑干屈指数流光,经年别。心一寸、肠千结。千里梦、三更月。□晓来寒透,不堪愁绝。羞见慈乌啼反哺,厌闻乳燕调新舌。睹禽物、愈觉倍伤情,归心切。

  杜鹃道,不如归去(原文子规道、不如归去)

  张涅《祝英台近》(《全宋词》第3263页)

  一翻风,连夜雨。收拾做春暮。艳冷香销,莺燕惨无语。晓来绿水桥边,青门陌上,不忍见、落红无数。怎分付。独倚红药栏边,伤春甚情绪。若取留春,欲去何处。也知春亦多情,依依欲住。子规道、不如归去。

  少住为佳(原文且住为佳)

  辛弃疾《玉蝴蝶》追别杜叔高(《全宋词》第1921页)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流觞咏,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两个啼鸦。人家。疏疏翠竹,阴阴绿树,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赠金陵某大姓

  波暖尘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
  醉轻梦短,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

  《楹联丛话》卷六云:道光初,金陵有某大姓,葺治水榭。有客为集宋词句作楹联赠之者。

  波暖尘香(出处待查)

  姜夔《翠楼吟》(《全宋词》第2184页)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此,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毛滂《踏莎行》早春即事

  阶影红迟,柳苞黄遍。纤云弄日阴晴半。重帘不卷篆香横,小花初破春丛浅。凤绣犹重,鸭炉长暖。屏山翠入江南远。醉轻梦短枕闲倚,绿窗窈窕风光转。

  吴文英《高阳台》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栏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燕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飞红若到西湖底,搅崔谰、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

  §5.3.3 集骈句

  集句不仅以诗词为对象,而也有集经典名句的。由于经典名著多用骈句,自然合律,故成佳构。

  ●杜小舫题苏州沧浪亭联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此联集《孟子》《论语》句,题苏州沧浪亭正合适。见林衡甫《楹联续录》。

  《孟子·离娄》: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清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过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十三经注疏》第2719页)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问仁。曰:“仁者先难而获,可谓仁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十三经注疏》第2479页)

  ●叶季韶集句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云:闽县季韶舍人(仪昌)太仓孙少彭太守(寿铭)俱喜集格言作对。此联集《道德经》句,《陆宣公奏疏》语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有关段落

  其推诚也,在彰信,在任人。彰信不务于尽言,所贵乎出言则可复;任人不可以无择,所贵乎已择则不疑。言而必诚,然后可以求人之听命;任而勿贰,然后可以责人之成功。诚信一亏,则百事无不纰谬;疑贰一起,则群下莫不忧虞。是故,言或乖宜,可引过以改其言,而不可苟也;任或乖当,可求贤以代其任,而不可疑也。如此,则推诚之义孚矣。

  此段议论,即“疑人莫用,用人莫疑”之所由出。“诚信”为我国传统道德,至今仍在提倡。《奏疏》多用骈句,加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文学性。

  陆贽,字敬舆,嘉兴人。年十八登进士第,又中弘辞。唐德宗时为翰林学士,甚见亲任,时号“内相”。从幸奉天日,诏书旁午,皆出贽手。其《奏疏》为后世所宗,清雍正赞为“体国经世之谟,安上治民之略”。

  §5.3.4 集散句

  散文中有骈句,有散句。散文中的散句,是真正的散句。

  ●集《论语》句(梁章钜《巧对录》卷一)

  居敬而行简
  修己以安人

  《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解:“可使南面”,可以当诸侯。“仲弓”,冉雍字。“问子桑伯子”,问孔子:子桑伯子能否当诸侯?“可也简”,因其宽略,可以当诸侯。“大简”,太简。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注解:“问君子”,问孔子,怎样才算君子。“如斯而已乎?”,就这么简单吗?“尧舜其犹病诸”,尧舜都难以做到的。

  ●集《孟子》《论语》句

  敏于事而慎于言
  持其志无暴其气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注解:“就有道而正焉”,向有道德有才艺的人请教。好学,不仅学知识,还要学做人。

  《孟子·公孙丑》(公孙丑问)曰:“敢闻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欤?”(孟子答)“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问)“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孟子答)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注解:“不动心”,不妄动心。“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疏曰:“但有不善之言,便更不复求其心之有善”。孟子以为不可。“不得于心勿求于气”,疏曰:“其心之不善,则所出辞气必不善”。孟子以为可。“持其志无暴其气”,注曰:“志所向,气随之。正持其志,无乱其气”。“壹”,闭塞。“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走路颠扑,因为气闭塞而不能自持,心慌意乱。

  ●陶云汀题上海豫园一笠亭(《楹联丛话》卷六)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此联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句。

  《兰亭集序》开头部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文观止》卷七)

  ●有客题江山船(《楹联三话》卷下)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赏心乐事,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梁章钜云:浙水江山船最为著名。船之后舱借有渔妇,率以艳妆对客。客必称之谓“同年嫂”(渔妇皆桐庐、严州人,故相呼“桐严嫂”讹为“同年嫂”)。

  又云:此联以《兰亭序》对《玉茗词》颇有风趣。此联相传已久,至今往来吴越江乡者能道之。

  按:《兰亭集序》句见前联。汤显祖自题居所为“玉茗堂”,故称《牡丹亭》为《玉茗词》。所集均为名句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扬州平山堂联(林衡甫《楹联续录》)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处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徐文达云:“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处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跋云:“此岳阳楼楹联也。昔人有移书金陵四松庵壁间者,谓两地风景绝似,咸赏其工妙,此间风帆沙鸟,云烟开敛,所谓占胜蜀冈,一目千里,诚淮东第一观也。岳阳,余不曾往游,以视金陵四松庵,殆奄有其胜焉。落成后,山僧以联请,爰书此联以应之”。

  此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苏轼《放鹤亭记》句。(以上四记请参阅《古文观止》)

  按:《放鹤亭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句中无“处”字(一作“当”字)。“处”字是添加的。“处”仄声对“其”平声正合适,但声调不如“当”响亮。“当”字虽为平声,因在句首,又为虚字,无伤大雅。

  散句入联,有可能“颠覆”楹联文体,必须慎用。例如下面所举集句联,虽有同边自对,但未考虑不规则重字的破坏作用,十分遗憾。例如:

  ●龙湫祈雨(陆容《菽园杂记》卷六)

  雨三日不止,求之欤,与之欤
  水一勺之多,出乎尔,返乎尔

  《菽园杂记》云:“乡人取龙湫祈雨后,送水还湫。有作文者集古句一联”。此联犯不规则重字。上联两“之”字对两“乎”字,但下联“之”字对“止”字,似不妥。

  此联集苏轼《喜余亭记》、《论语·学而》、《礼记·中庸》、《孟子·梁惠王》句,少有变动。

  苏轼《喜余亭记》“丁卯大雨,三日乃止”。改为“雨三日不止”

  《论语·学而》:”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

  《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

  《孟子·梁惠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熊赐履集句联(《楹联新话》卷一)

  老吾老以及人老,幼吾幼以及人幼,老幼在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与同

  此联亦大量犯同不规则重字:老/先,老/下,老/忧,幼/后,幼/下,幼/乐,及/忧,及/乐。

  如上所述,古典文学“解构”过程,也就是楹联产生和发展过程。由于集句对象多为诗词曲赋骈文,集句联结构仍保留了格律文学的基本性质。即使对象为散文,亦应选择符合格律的句式,必要时稍作个别改动(以只减不增为原则)。总之,“解构”是在一定系统内进行的。楹联在格律文学系统内完成了解构与重构,所以仍属于格律文学。

第6章 风格与结构

§6.1 何为风格?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云:“汉世善驳,则应劭为首;晋代能议,则傅咸为宗。然仲瑗博古而铨贯以叙,长虞识治而属辞枝繁。至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剪,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议对为最高决策者提出建议和对策,事关政治而不离文学,因为“善驳”、“能议”需要学识与文采。应劭字仲瑗,笃学博览,撰《风俗通》,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治闻。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好属文,庾纯尝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作矣”。刘勰举应劭、傅咸、陆机三人在议对上的不同风格为例,特别指出:“亦各有美,风格存焉”。由此可知,风格是不同特色之美。例如,苏东坡“大江东去”和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两种不同风格,具有不同特色之美,前者豪放,后者婉约。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以优劣论诗,而以风格分品,盖各有所美也。

  风格源于人的气质与素养,因见诸文字,亦与文体有关。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不同文体有不同艺术特色。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就文体而言,不同的文体结构各有不同的社会功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是诗的社会功能。词与曲,按本义当然与音乐、戏剧的演出有关。骈文,特别是四六,常用于制诰、表、奏、檄文,以便宣读。文体结构与社会功能最终统一、体现于风格之美。

  公开标志风格是对联文体特色。两行对仗,最适合标志主题风格。在斋室标志个人旨趣,在厅堂标志共同理想,在祠庙标志先哲风范,在景点标志观赏价值,在商店标志经营特色。

  除第1章已举曹雪芹《红楼梦》第5回两副对联作为经典论据外,再举一例为证。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仅用十六字,准确、生动地传达了《聊斋》风格,尖锐泼辣,淋漓尽致,成为蒲松龄故居的标志。此联虽为44格(两个四言句组成的八言联)而不用自对,风格骤变。

  在公开宣传自己,推销自己这个意义上,对联类似广告。但广告以赢利为目的,对联以审美为归宿。这是对联与广告的本质区别。

§6.2 风格对结构的影响

  不同的文体结构,适合不同的风格。

  诗的句式不同,风格有所不同。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云:“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刘熙载《艺概·诗概》云:“五言质,七言文;五言亲,七言尊”。

  词的不同曲调,风格有所不同。刘坡公《学词百法》云:“《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浣溪沙》、《蝶恋花》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记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更妙。《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凡此都说明文体结构对风格的影响。

  对联以两行对仗为特征,自成一体;但不同结构,风格迥异。因此,在撰联之前,对风格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可不察。

  对联结构影响风格的因素有三:句数,句式,句序。

  (1)句数:对联长度取决于句数与句式,句数是决定性因素。五言联、七言联似诗;以长短句和领衬字组成的长联似词、似曲;以四言散句组成的长联似箴,似铭,似颂;以四言、六言骈句组成的长联似赋,似骈文。

  (2)句式:对联句式齐全,宜精心选择,不宜滥用。三言明快活泼,四言古朴大方,五言简约灵活,六言稳重安详,七言典丽舒畅。

  (3)句序:句式连接次序,不仅涉及句脚平仄变化,而且影响风格。长短两句,短句在前,长句在后,是顺序(正接),平铺直叙,自然流畅;长句在前,短句在后,是逆序(倒接),标新立异,惊险奇特。自对句婉约,非自对豪放。

  以上只是在理论上说明结构对风格的影响,实际情况错综复杂。第2章“对联溯源”已经讲过,与文字变化相比,结构变化数量有限。风格寓于文字。结构对风格的影响,只有通过文字才能表现出来。下面举例说明结构与风格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为了便于识别,下面将不同句数、句式、句序组成的对联结构称为“格”。例如,由4言7言组成的11言联,称为47格,其他以此类推。

§6.3 短联

  每边4-10字称为短联。以7言,8言(44格)为首选。

  4言联

  ●袁明曜、张中阶题长沙岳麓书院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此联气势磅礴,古朴典雅,显示岳麓书院为一流水平学府。句脚上平下仄,是变格。一般出现在骈文句式单句,由语义决定,不宜更改。

  此联集《左传》、《论语》句,以经对史。仅改一字(“虽”改为“惟”),气势立见。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5言联

  ●沈氏还庐居室联

  花映轩窗外
  云随坐卧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沈伯威先生寓居太仓西门外。有小屋三间,名曰“还庐”,由叶恭绰题书,大概取陶渊明《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之意。屋前种果树花草,有桃树二三十株,四周以枸櫞为篱。室内悬一联如上。当春暖花开,临窗闲坐,方悟“道法自然”之妙。

  此联摘自唐代法振五言律诗颔联,“暗”字改为“映”字,生色不少。

  法振《题万山许炼师》

  道成人不识,流水响空山。花暗轩窗外,云随坐卧间。
  验图名已久,绝粒事长闲。更欲昆仑去,羞看绛师还。

  7言联

  ●李鸿章寿英国维多利亚女皇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以杜诗祝寿,高贵典丽。瑶池胜会和老子出关故事,暗合双方身份,非常得体,不可移用。

  杜甫《秋兴》八首之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8言联(44格)

  ●林则徐厅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浩气凛然,体现无私无畏,自律自强的高尚品质。

  9言联(54格)

  ●彭元瑞题浙江学署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此联温柔敦厚,循循善诱,雅切浙江学署,风格典丽。

  10言联(46格)

  王銍《四六话》云:“四六格句须衬者相称,乃有工,方为造微。盖上四字以唤下六字也”。楹联亦同此理。

  ●泰山南天门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圣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此联是怀着崇敬心情,经过十盘登上南天门的观感,庄重雄伟。

  10言联(64格)

  ●鲍觉生临终自挽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方休

  此联显示作者愤世嫉俗,孤傲不羁的性格。

§6.4 每边4句下长联

  每边四句以内长联是楹联精华所在,结构规范,风格多样。以47,337,547,744为首选。

  47格

  ●彭元瑞题书房(《楹联丛话》卷八)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此联采用问答式,打破平铺直叙老套,风格清新通俗。

  74格

  ●梁山舟挽德配恭人(《楹联丛话》卷十)

  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靳此
  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

  此联前面七言铺陈蓄势。哀悼之情在四言爆发,悲不胜言。

  57格

  ●吴养涵挽胡粹士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

  钱钟书先生《槐聚诗存》七律《乡人某属题哭儿记》:

  一篇破体写哀呻,泪墨模糊两不分。空谶归来陶令句,莫知存没李华文。
  茫茫入梦应迷向,恻恻吞声竟断闻。四万义军同日尽,世间儿子漫纷纷。

  乡人某,即胡粹士。胡粹士(1888-1946),太仓沙溪人,1913年春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教务长。抗日战争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因病于1946年逝世。

  此联哀感顽艳,“哥了”谐音“吉了”(秦吉了),又名“了哥”,是岭南的一种能言鸟。“子归”谐音“子规”,即杜鹃,其鸣声“不如归去”。因此,“哥了了无言”(老兄一句话不说就走了)和“子归归不得”(令郎要回也回不来了)都是双关语。用了顶针叠字,似断似续,如闻呜咽之声,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吴养涵老师为知名学者,擅长诗联,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太仓中学国文教师。此联作于1946年,由胡绳祁先生提供,否则将湮没无闻矣。

  337格

  ●方地山春联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金未劲,衣未蔽,今年季子不回家

  方地山是当代著名联家,曾任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寒云)的家庭教师。一年除夕,他写了这副春联贴在房门上,对东家的款待表示感谢,顺便打个招呼,今年就在北京过年了。春联可以当作感谢信,打招呼,而且引经据典,既夸了东家,又不失身份。就艺术而论,确是杰作。

  此联对仗工丽,节奏鲜明,声律和谐。用典非常讲究:《冯煖客孟尝君》和《苏秦以连横说秦》,均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此联有多种版本。这里用本人1946年王君实老师讲课笔记原文。

  ●北京隐名老人题西部影视城古堡龟卦

  河出图,洛出书,万古文明昭日月
  观乎天,察乎地,一时法象定乾坤

  宁夏银川市镇北堡有一座张贤亮创办的“西部影视城”。《红高梁》等著名电影就是在那里拍摄的。该城新堡有一条仿旧商业街,满街都是店铺,有茶馆、酒楼、布店、钱庄、药铺、卜堂等等。每家店门都有一副对联,充分说明对联在影剧布景中的标志作用。

  此联在2001年本人与刘明诚同志作伴旅游时抄录。

  454格

  ●彭元瑞纪晓岚题万松堂(《楹联丛话》卷一)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乾隆八十寿诞。由彭元瑞出句,纪晓岚续对。乾隆说:“两边语皆好”。楹联上下两行,又称“两边”,由此而来。

  此联记录乾隆八十岁于重阳节在万松岭驻跸登高一事。妙在采用叠字、拆字(松为十八公)、两字颠倒重复等高难度技巧,切人,切事,切时,切景。虽为应制之作,鲜活有趣,堪称楹联极品。

  544格

  ●关帝庙联(《楹联丛话》卷三)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此联充分展示诸葛亮对关羽的评价:“资兼文武”,“绝伦逸群”(《诸葛亮答关羽书》)。四言自对自重,掷地有声,尤为出色。

  447格(非自对)

  ●左宗棠题汉口长沙会馆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

  此联虽无自对句,仍婉约多姿,不尽乡思,无穷余味。如果用自对句反而逊色。

  447格(自对)

  ●曾国藩挽李星沅

  八州作督,一笑还山,寸草心头春日永
  五岭出师,三冬别母,断藤峡外大星沉

  此联用了自对,句脚出现简单平仄交替(1,0,1/0,1,0),并非最佳选择。如果有出色的自对句压台,建议用744格句脚(0,0,1/1,1,0)。例如,第1章所举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

  547格

  ●康熙挽郑成功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此联是康熙对郑成功历史功绩的肯定。说理充分,结论明确,风格严谨。

  547格是三句联中最标准、最常用的格式。因为:(1)以47格为基础,而47格是二句联中最标准、最常用的格式。(2)长联通常以五言开始,七言结束,中间以四言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各种长联。

  574格(5344)

  ●秦福霖题嘉兴烟雨楼(《对联话》卷二)

  万顷渺晴波,移情在竹垞清歌,梅村艳曲
  一楼摘星斗,极目有南湖明月,东塔层云

  此联是544格的添加:在四言自对前增加了三字。比544格婉转曲折。

  4447格(自对)

  ●齐梅麓祝陶云汀六旬寿(《楹联丛话》卷九)

  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经济文章,千古心传家学远
  六甲初周,一阳来复,富贵寿考,百年深受国恩长

  四句联,前两句用四言自对,显得端庄婉约,后两句可作多种变化。

  4457格(自对)

  ●曾国藩赠彭玉麟(《素月楼联话》卷一)

  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匹马短衣春射虎
  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此联仅在第三句,以五言代替四言,虽只增一字,要舒畅得多。

  4476格(非自对)

  ●李渔赠程蕉鹿(《楹联丛话》卷十二)

  世间桃李,尽出公门,何须腊尽始芳菲,满眼无非春色
  天下鱼龙,都归学海,不待时来方变仕,启口即是雷音

  四句联,前两句用四言非自对,显得随意、直率、豪放。可见,虽然结构相同(0011,1100/1100,0011),用自对(骈句)还是非自对(散句),会影响风格。两者各有所美,不能一概而论,要视主题需要而定。

§6.5 每边5句以上长联

  44574格

  ●潘恩题秦淮林氏水阁(《楹联新话》卷四)

  六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海豪情,西园雅集
  九曲晴波,三生梦影,楼台依旧好,且消受东山丝竹,南部烟花

  “北海豪情”:汉献帝时孔融为北海相,称孔北海。“西园雅集”,汉上林苑,又名西园。“东山丝竹”,晋谢安游憩于东山,称谢东山。“南部烟花”,《大业拾遗记》又名《南部烟花录》,写隋炀帝宫内事

  此联大量用典,艳丽风雅,不过写秦淮歌舞,金陵豪华而已。

  47547格

  ●金陵中山王故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此联采用顶针格(楼外青山,山外白云/池边绿树,树边红雨),使末句引人关注。

  333477格

  ●张南山(维屏)自题听松园(《楹联四话》卷一)

  为词客,为宰官,为老渔,卅载风尘,历几多人海波涛,才得小园成退步
  爱诗书,爱花木,爱丝竹,四围溪水,喜就近佛门烟雨,且营闲地养余年

  《楹联新话》卷三亦载此联,“历”作“阅”,意相近。

  337663格

  ●何淡如题广东佛山赛会(《名联谈趣》54)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何淡如,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同治元年(1862)举人,曾任高要县学教谕,后在省港以教学为生。

  此联描绘元宵情景,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气氛。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33333333454格

  ●明李东阳书斋联(《名联谈趣》第546页)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此联每边有八个三言句,以最简练的文字,囊括宇宙奇观,古今绝艺,可称联苑奇葩。三言自对,成双出现,每边八句,组成四对。第九句性质与前八句相同,但用了四言句式,作为前段结束标志,并与后面两句自然衔接。如果三言句太多,句脚平仄简单交替,也会令人生厌。

  546333464格

  ●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对联格律·对联谱》第298页)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江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李调元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字雨村,号墨庄,乾隆进士,官潼商道。李调元来京会试,适逢四川会馆落成,悬奖征联,一举夺标。

  此联上边话四川山水之雄之秀,下边望四川人文之盛之优。主题鲜明,用词典雅,乡情浓郁,抱负非凡。是才士工丽之作。

  “剪烛西窗”用李商隐《巴山寄北》诗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升庵科第”指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年二十四,登正德间廷试第一。

  47777222256格

  ●何绍基题岳阳楼(《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博涉群书,书法自成一家。

  此联上边举诗、儒、吏、仙、四个历史人物,生发感慨;下边就湖、江、山、城、四种不同物体,引出思考。起势奇特,行文跌宕,随心所欲,余味无穷。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系之。是陈子昂一类人物,豪放之作。

  “杜少陵五言绝唱”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

  “滕子京百废俱兴”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指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怆然涕下”。

  44644743376格

  ●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范县、濰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工画兰竹,书法别成一格。

  此联以“六十自寿”为名,述怀咏志。既有养生之道,又有乐生之情,洒脱别致,联如其人,显示了郑板桥个人风格。(第6章终)

附录:最佳楹联选读

说明:

(1)最佳楹联选读,以清联为主。每联三行:第一行标题,第二、第三行联文。

(2)标题前数字为该联格式(简称格),例如:4是4言联;47是由4言和7言顺序组成的47格11言联。其他格式,以此类推。

(3)联文后括号内二元序列为该联规范句式:一言1/0,二言11/00,三言001/110(或011/100),四言0011/1100(或1001/0110),五言00011/1110(或00101/11100),六言110011/001100(或111001/000110,011011/100100),七言1100011/0011100(或1100101/0011100)。

(4)根据“语法服从格律”原则,领、衬字与所在句式合为一句;八言以上长句,酌情分为两句。不计平仄的字位,用“-”表示;个别平仄失调的字位,用“*”表示;重字复盖格式,仍用规范句式。

(5)每边四句和四句以下句脚规则:一句(1/0),二句(0,1/1,0),三句(0,0。1/1,1,0),四句(1,0,0,1/0,1,1,0)或(0,0,0,1/1,1,1,0)。

(6)五句和五句以上句脚,不作统一要求。可酌情分组。分组句脚,以符合(n个0,1/n个1,0)者为最佳。

每边一句

4 彭元瑞京邸春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门心皆水(0011)
  物我同春(1100)

4 袁明曜张中阶题岳麓书院(集句)

  唯楚有材(0110)
  于斯为盛(0011)

4 湖北两湖书院(《对联话》卷一)

  荆衡秀气(0011)
  邹鲁遗风(1100)

4 丁上左集句题西泠印社鉴亭(《西湖楹联选》)

  以文会友(0011)
  与古为徒(1100)

5 孟蜀桃符(《楹联丛话》卷一)

  新年纳余庆(00101)
  嘉节号长春(11100)

5 紫禁城永祥门春联(《楹联丛话》卷二)

  蟠桃千岁果(00011)
  温树四时花(11100)

5 集李杜句(《楹联丛话》卷十一)

  柳深陶令宅(00011)
  月静庾公楼(11100)

5 集兰亭序字(《楹联丛话》卷十一)

  畅怀年大有(00011)
  极目世同春(11100)

5 张船山集句题京师和春部戏馆(《楹联续话》卷四)

  和声鸣盛世(00011)
  春色满皇州(11100)

5林则徐在河工时居室联(《对联话》卷十一)

春从天上至(00011)

水由地中行(11100)

5杭州韬光寺观海亭(摘宋之问诗句)

楼观沧海日(00011)

门对浙江潮(11100)

5山西晋祠唐碑亭(摘朱彝尊诗集杜句)

文章千古事(00011)

社稷一戎衣(11100)

6明董其昌题飞来峰冷泉亭(《楹联丛话》卷六)

泉自几时冷起(110011)

峰从何处飞来(001100)

6陶浚宣题绍兴东湖

此是山阴道上(110011)

如来西子湖边(001100)

6集《兰亭序》字(《楹联新话》卷一)

静坐自然有得(110011)

虚怀初若无能(001100)

7宋晏殊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1100011)

似曾相识燕归来(0011100)

7宋石曼卿对唐李贺句(《温公续诗话》)

天若有情天亦老(1100011)

月如无恨月长圆(0011100)

7明王百谷家桃符(摘杜诗《楹联丛话》卷一)

岂有文章惊海内(1100011)

漫劳车马驻江干(0011100)

7明陈继儒自题(《楹联丛话》卷一)

天为补贫偏与健(1100011)

人因见懒误称高(0011100)

??张英题陈希夷庙(《楹联丛话》卷一)

天下太平无一事(1100011)

山中高卧有千秋(0011100)

7边华泉题文信国祠(《楹联丛话》卷一)

花外子规燕市月(1100011)

柳边精卫浙江潮(0011100)

7刘云房题曲阜衍圣公府(《楹联丛话》卷五)

到此都称香案吏(1100011)

及时多种杏坛花(0011100)

7京师贡院明远楼(《楹联丛话》卷五)

夜半文光射北斗(1100011)

朝来爽气挹西山(0011100)

7岳阳楼联(《楹联丛话》卷六)

四面湖山归眼底(1100011)

万家忧乐到心头(0011100)

7泰山雨花道院(《楹联丛话》卷六)

雨不崇朝遍天下(1100101)

花随流水到人间(0011100)

7苏州圆妙观七星潭阁集句(《楹联丛话》卷六)

千树桃花万年药(1100101)

半潭秋水一房山(0011100)

7刘金门题大明湖薜荔馆(《楹联丛话》卷七)

四面荷花三面柳(1100011)

一城山色半城湖(0011100)

7集唐句(《楹联丛话》卷十一)

阳羡春茶瑶草碧(1100011)

兰陵美酒郁金香(0011100)

7杭州藕香居茶室(集苏句《楹联丛话》卷十二)

欲把西湖比西子(1100101)

从来佳茗似佳人(0011100)

7董观桥门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圣代即今多雨露(1100011)

故乡无此好湖山(0011100)

7葛秋生斋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书似青山常乱叠(1100011)

灯如红豆最相思(0011100)

7有客赠黄右原(《楹联续话》卷二)

久病始知求药误(1100011)

衰年方悔读书迟(0011100)

7黄梦楼题梦楼(集句《楹联续话》卷四)

人世难逢开口笑(1100011)

老夫聊发少年狂(0011100)

7宋洪咨夔桃符(《楹联三话》卷上)

天下三分明月夜(1100011)

扬州十里小红楼(0011100)

7酒肆联(《楹联三话》卷下)

沽酒客来风亦醉(1100011)

卖花人去路还香(0011100)

7严厚民寿庆保七十(《楹联四话》卷三)

上古大椿长不老(1100011)

小山丛桂最宜秋(0011100)

7乾隆赐张廷玉七十寿联(《楹联四话》卷三)

潞国晚年犹矍铄(1100011)

吕端大事不糊涂(0011100)

7陆兰生贺祝庆年新婚(《楹联四话》卷三)

红烛夜深观博议(1100011)

绿窗风静泳周南(0011100)

7徐树人咏炭联(《楹联新话》卷一)

一半黑时犹有骨(1100011)

十分红处便成灰(0011100)

7许宾衢题番禺袖海楼(《楹联新话》卷三)

石角东西花月夜(1100011)

潮头上下海天秋(0011100)

7何绍基题浣花草堂(《对联话》卷一)

锦里春风公占却(1100011)

草堂人日我归来(0011100)

7大庸天门书院(《对联话》卷一)

天上麒麟原有种(1100011)

门前桃李自成春(0011100)

7李鸿章寿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摘杜句)

西望瑶池降王母(1100101)

东来紫气满函关(0011100)

7曹雪芹《红楼梦》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1100011)

无为有处有还无(0011100)

7北京颐和园谐趣园涵远堂(《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西岭烟霞生袖底(1100011)

东洲云海落樽前(0011100)

7朱景彝题杭州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西湖楹联选》)

东汉文章留片石(1100011)

西泠翰墨著千秋(0011100)

每边二句

44杜小舫集句题州沧浪亭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0110,001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0011,0110)

??李兰卿集句题实学斋(《楹联丛话》卷五)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0110,00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0011,1100)

??汤敦甫题天台万年寺(《楹联丛话》卷六)

露气春林,月华秋水(1100,1001)

晴光淑景,芳草远山(0011,0110)

??洪稚存题九江庾楼(《楹联续话》卷二)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1100,1001)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1001,1100)

44林则徐自题厅事联(《楹联续话》卷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100,0011)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0*11,0110)

44左宗棠集句题饮和池(《对联话》卷一)

空潭泻春,若其天放(0110,1001)

明艳绝底,饮之太和(0011,1100)

44北京颐和园谐趣园澄爽斋(《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芝砌春光,兰池夏气(1100,0011)

菊含秋馥,桂暎冬荣(1001,1100)

44北京大宅旧门联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1100,1001)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0011,1100)

44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名联谈趣》598)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1100,0011)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0011,1100)

45紫禁城内阁前门(《楹联丛话》卷二)

圣德醍醐,花深红药省(1100,00011)

帝光纠缦,日丽紫微天(0011,11100)

45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0110,00011)

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0011,11100)

46西湖花神庙(《楹联丛话》卷六)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0011,001100)

46泰山南天门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圣迹(0110,110011)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0011,001100)

46蔡仰斋夫妇五十双寿联(《楹联续话》卷三)

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1100,110011)

齐眉百岁,人间自有双星(0011,001100)

46郭远堂题江苏署中后乐园(《楹联新话》卷三)

从田间来,愿问我民疾苦(1*00,110011)

后天下乐,试观曩哲襟怀(0011,001100)

46齐梅麓题无锡鸿山泰伯墓(《对联话》卷二)

47宋朱熹鸟识玄机联(《楹联丛话》卷一)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1100,1100011)

鱼川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0011,0011100)

47元赵孟頫题杭州灵隐寺山门(《楹联丛话》卷六)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1100,1100011)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1001,0011100)

47明朱元璋赐徐达(《楹联丛话》卷一)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1100,1100011)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0011,0011100)

47康熙六十寿辰般若庵经棚(《楹联丛话》卷二)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1100,-0-0-11)

箕畴敛福,曰富曰寿曰康宁(0011,-1-1-00)

47麓山樵题莫愁湖棋胜楼(《对联话》卷三)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1100,1100011)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0011,0011100)

??秦瀛题岳麓寺三闾大夫祠(《楹联丛话》卷一)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1100,1100011)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0011,0011100)

47齐梅麓题江苏金匮丰乐桥(《楹联续话》卷二)

水远天长,万古川原连泰渎(1100,1100011)

年丰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0011,0011100)

47挽陈雪田(《楹联续话》卷三)

志在名山,不作公卿缘好学(1100,1100011)

文能寿世,非求仙佛自长生(0011,0011100)

47陶澍集句题上海豫园一笠亭(《楹联丛话》卷六)

游目聘怀,此地有崇山峻岭(1100,---0011)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0011,---0110)

47彭元瑞题书房旧联(《楹联丛话》卷八)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0110,1100*11)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1001,0011100)

47燕子矶永济寺观音像(《楹联丛话》卷三)

音亦可观,方信聪明无二用(0110,1100011)

佛何称士,须知儒道有同源(1001,0011100)

47明倪元璐题绍兴上虞县虞姬庙(《楹联丛话》卷三)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0110,1100011)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0011,0011100)

47于莲亭题张桓侯庙联(《对联话》卷三)

春雨楼桑,无限落花悲帝子(1100,1100011)

秋风剑阁,有人洒泪吊将军(0011,0011100)

47朱沧湄题温州江心寺(《楹联丛话》卷四)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1100,1100011)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台(1001,0011100)

??挽桃源令唐炳(《楹联四话》卷四)

天上谪仙,此去依然参桂署(0110,1100011)

人间隐吏,今来何处问桃源(0011,0011100)

??靳迪臣挽杨镜风(马旁风)(《楹联四话》卷四)

砚草犹存,空忆芙蓉秋水度(1100,1100011)

琴音忽渺,难忘风雨对床时(0011,0011100)

??应宝时题沧浪亭(《楹联新话》卷四)

小子听之,濯足濯缨皆自取(1100,1100011)

先生醉矣,一丘一壑自陶然(0011,0011100)

??春燕自挽联(《楹联新话》卷七)

未免有情,此日竟同春去了(0110,1100011)

似曾相识,何时重见燕归来(1001,0011100)

47袁克文题太湖万顷堂(《对联话》卷二)

几席三山,万顷波涛疑海上(1100,1100011)

湖天一阁,重阳风雨是江南(0011,0011100)

47曾国藩挽弟国华(《对联话》卷七)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1100,1100011)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0*11,0011100)

47程兰生题莫愁湖胜棋楼(《楹联新话》卷四)

六代莺花,并作王侯清净地(1100,1100011)

一湖烟水,荡开儿女古今愁(1001,0011100)

??江湘岚题桃花泉(《对联话》卷十二)

所谓伊人,旧雨时来今雨少(1100,1100011)

有如此水,在山总比出山清(0011,0011100)

47薛桑根题煦园退思堂(《楹联新话》卷三)

赋江南春,六代莺花归眼底(-100,1100011)

后天下乐,十年休养在心头(-011,0011100)

47张英题草堂(《名联谈趣》697)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1100,-110011)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0011,-001100)

47康熙六十寿灯棚牌楼(《楹联丛话》卷二)

辇道风清,葭管万年调玉露(1100,1100011)

瑶池春暖,华灯午夜彻琼霄(0011,0011100)

47康熙六十寿般若庵经棚(《楹联丛话》卷二)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1100,-0-0-11)

箕畴敛福,曰富曰贵曰康宁(0011,-1-1-00)

54紫禁城养心殿(《楹联丛话》卷二)

旭日射铜龙,上阳春暖(11100,0011)

和风翔玉燕,中禁花浓(00011,1100)

54北京颐和园排云门(《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11100,0011)

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00011,1100)

54包世臣自题斋联(《楹联续话》卷四)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11100,0011)

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00101,1100)

54张之洞题山西贡院明远楼(《对联话》卷二)

秋色从西来,雁门紫塞(11100,0011)

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00011,1100)

56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11100,110011)

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00101,001100)

56徐渭题杭州城隍庙(《楹联丛话》卷四)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11100,110011)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00011,001100)

56阮元题广东省城龙王庙(《楹联丛话》卷四)

神德庇三农,统天田以乾象(11100,-00-11)

恩膏流百粤,兴云雨于雩坛(00011,-11-00)

56粤西柳侯庙(《楹联丛话》卷四)

双柏仰清标,长忆养人如树(11100,110011)

一池寻故迹,同欣掘井得泉(00011,001100)

57麟庆题宝应榷树湖神庙(《楹联丛话》卷三)

示梦寄江头,曾许我一帆风顺(11100,---1001)

安澜遍河上,愿长此大树春荣(00101,---1100)

57毕沅题太白亭(《楹联丛话》卷六)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11100,1100011)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00011,0011100)

57李兰卿题苏州定慧寺苏文忠祠(《楹联丛话》卷六)

江海宿缘深,片石犹留古吴郡(11100,1100101)

轩楹遗址拓,瓣香长溯旧苏斋(00011,0011100)

57彭春农题苏州白公寺景李堂(《楹联丛话》卷六)

一序证前游,太白光芒神久在(11100,1100011)

三章怀绝调,牡丹时节我刚来(00011,0011100)

57钱楷题黄鹤楼(《楹联丛话》卷六)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11100,1100011)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00011,0011100)

57纪昀挽朱笥河(《楹联丛话》卷十)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11100,1100011)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悲伤(00011,0011100)

57齐梅麓挽刘芙初之夫人(《楹联续话》卷三)

河汉隔双星,可是仙家好离别(11100,1100101)

梧桐飘一叶,若为词客助诗怀(00011,0011100)

??罗文心《楹帖采腴》水阁联(《楹联新话》卷三)

猛听一声秋,凉意欲来先到水(11100,1100011)

贪看深夜月,清光才上便登楼(00011,0011100)

57麟见亭题南河云梯关禹王庙(《楹联丛话》卷三)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11100,1100011)

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楼(00011,0011100)

57刘鹗题济南大明湖薜荔馆(《名联谈趣》203)

宛在水中央,垂柳当门花四壁(11100,1100011)

坐看云起处,好山远郭佛千尊(00011,0011100)

57彭玉麟题泰山(《对联话》卷一)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11100,1100101)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00011,0011100)

??郭兰孙题陶朱祠(《对联话》卷一)

半亩此迎神,越国江山留垄断(11100,1100011)

五湖长浪迹,吴宫花草入扁舟(00011,0011100)

??何绍基题荔支亭(《对联话》卷一)

无奈荔枝何,前度来迟今又早(11100,1100011)

相思桃叶杳,主人已去客犹留(00011,0011100)

57刘学询题杭州西湖刘庄(《名联谈趣》205)

五月荔枝香,千里乡心归未得(11100,1100011)

六桥杨柳绿,两家春色共平分(00011,0011100)

??张之洞集句题三君祠(《对联话》卷二)

海气百重楼,总为浮云能蔽日(11100,1100011)

文章千古事,生逢异代不同时(00011,0011100)

??陈望坡题西湖孤山放鹤亭巢居阁(《楹联丛话》卷六)

祠傍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躅(11100,1100011)

树成香雪海,西湖重见古时香(00011,0011100)

57谢葆灵题陕西两湖会馆(《对联话》卷二)

三辅滞书邮,落木秋风衡岳雁(11100,1100011)

两湖话土物,桃花春水武昌鱼(00011,0011100)

57李寿蓉赠某公出塞(《对联话》卷十一)

奔万里尘沙,此地好盘金勒马(-1100,1100011)

折一支杨柳,送君生入玉门关(-1001,0011100)

57北京陶然亭公园文昌阁

爽气抱西山,窗外峰峦挑笔阵(11100,1100011)

文光凌北斗,花间楼阁接天梯(00011,0011100)

57刘纯斋题武昌霭园(《楹联四话》卷一)

挹朝爽西来,杯底岚光飞隔岸(-1100,1100011)

望大江东去,檐前帆影度遥空(-1001,0011100)

57成都望江楼大门(刘明诚先生提供)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11100,1100011)

双扉开对郭,熙熙人乐锦楼春(00011,0011100)

57朱约齐寿萧远村(《楹联新话》卷五)

三绝擅奇才,何必买臣同富贵(11100,1100011)

百龄徵上寿,须知萧史本神仙(00011,0011100)

57陆眉生挽周翠琴(《楹联新话》卷十)

生在百花前,万紫千红齐俯首(11100,1100011)

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消魂(00011,0011100)

57讷尔经额题大明湖铁公祠(《楹联丛话》卷三)

大节凛东藩,四百载至今如昨(11100,---1001)

崇祠留北渚,万千劫虽死犹生(00011,---1100)

57石韫玉题西湖灵隐寺藏书阁(《楹联丛话》卷六)

著作集名流,好事学当年白傅(11100,---0011)

文章留慧业,赏音俟后世扬云(00011,---1100)

57彭玉麟题泰山万仙楼(《对联话》卷一)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11100,1100011)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00011,0011100)

57台湾于右任墓园牌坊(《名联谈趣》332)

西北望神州,万里风涛接瀛海(11100,1100101)

东南留胜迹,千秋豪杰壮山河(00011,0011100)

57吴养涵挽胡粹士(胡绳祁先生提供)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11100,1100011)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00011,0011100)

64左宗棠题洞庭君庙(《楹联新话》卷二)

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001100,0011)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110011,1100)

64灵川县诸葛祠(《楹联丛话》卷三)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11-00,0011)

仰流风于遗像,万古清高(-00-11,1100)

64彭春农挽邱南屏(《楹联丛话》卷十)

大云暂作闲云,风规自在(001100,0011)

元夜顿成长夜,月魄同亏(110011,1100)

??鲍觉生临终自挽(《楹联丛话》卷十)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001100,0011)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方休(110011,1100)

66苏州虎丘花神庙(《楹联丛话》卷六)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1100,110011)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0011,001100)

66宋牧仲题滕王阁(《楹联丛话》卷六)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001100,110011)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110011,001100)

67陶云汀题汲县白云阁吕祖像

杯前三尺青蛇,仙会恍游蓬莱路(001100,1100011)

笛外一声黄鹤,我来犹记洞庭秋(110011,0011100)

67题梅关(《楹联续话》卷二)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1100,11-0011)

从此可通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0011,00-1100)

67郑仁圃挽张洲山(《楹联续话》卷三)

吟成三影清词,怛化竟同蝴蝶梦(001100,1100011)

谢却九秋芳信,催归忍听鹧鸪声(110011,0011100)

67鲍华潭题贵州江南会馆(《楹联新话》卷三)

秋来黄叶成村,打浆忽生归棹想(001100,1100011)

雨后青山满郭,登楼常作故乡看(110011,0011100)

74南京燕子矶永济寺(《楹联丛话》卷六)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0011100,0011)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100011,1100)

74戴涧邻题江心寺东浩然楼(《楹联四话》卷二)

忆故乡两点金焦,同斯胜境(---1100,0011)

到此地一楼风月,助我清谈(---0011,1100)

??曾国藩挽汤海秋(《对联话》卷六)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00-1100,0011)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11-0011,1100)

74曾国藩题新都桂湖(《对联话》卷十一)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1100,0011)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0011,1100)

76浚禽题六十本梅花舫(《对联话》卷一)

三千里萍梗飘来,重向山头折屐(00-1100,110011)

六十本梅花开遍,好凭国手调羹(11-0011,001100)

77林则徐挽郭兰石(《楹联续话》卷三)

三十年人海才名,帝简方隆天已召(---1100,1100011)

六千里家山归梦,亲心难慰子谁依(---0011,0011100)

77魏伯滋题望湖楼(《楹联三话》卷上)

三十里湖镜峰屏,擪笛可无人坐月(---1100,1100011)

廿八字雨珠云墨,凭栏依旧水如天(---0011,0011100)

334乾隆八十寿联(《楹联丛话》卷二)

无我相,无人相,无边寿相(011,001,0011)

有善缘,有德缘,有大福缘(110,110,1100)

336宋朱熹赠漳州一士子(《楹联丛话》卷一)

东墙倒,东墙倒,窥见室家之好(001,001,110011)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110,110,0*1100)

336梁章钜题福州黄巷藤花吟馆(《楹联丛话》卷十二)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011,011,110011)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100,100,001100)

337梁章钜题福州浦城池上草堂(《楹联续丛话》卷二)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011,011,0011001)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100,100,1100110)

337毕秋帆题岳阳楼(《楹联丛话》卷六)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001,110,1100011)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110,011,0011100)

337卞竹辰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楹联丛话》卷七)

光禄诗,文节书,大府来时开胜境(110,110,1100011)

王公冕,将军画,名山何日得重游(001,001,0011100)

337方地山北京寓舍春联(王君实老师讲课笔记)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337隐名老人题西部影视城古堡龟卦

河出图,洛出书,万古文明昭日月(110,110,1100011)

观乎天,察乎地,一时法象定乾坤(00*,001,0011100)

445徐宗幹泰山孔子崖集句石刻(《楹联新话》卷四)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1100,1100,--011)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0011,0011,--100)

447左宗棠题汉口长沙会馆(《对联话》卷一)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1100,1100,1100011)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0011,0011,0011100)

447俞樾寿沈兰舫五十(《名联谈趣》728)

共学东湖,同客西湖,坐对腊灯怀旧友(1100,1100,1100011)

五年迟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长生(1001,1*01,0011100)

447俞樾挽陆增祥(《春在堂全集》)

四五月间,访我楼头,茗碗清谈到金石(1100,1100,1100101)

三十年前,附君榜尾,蓬山旧梦落江湖(0*1*,1001,0011100)

454阮元题杭州府贡院(《楹联丛话》卷六)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1100,-1100,0011)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0011,-0011,1100)

454胡书农题太白楼(《楹联丛话》卷六)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1100,-0110,0011)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1001,-0011,1100)

454集宋词句赠人(《楹联丛话》卷六)

波暖尘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1100,-1100,0011)

醉轻梦短,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0011,-0011,1100)

454杭州西湖孤山文昌庙(《对联话》卷二)

香火有缘,当白傅堤边,苏公祠畔(0110,-1100,0011)

文章生色,似杏花二月,桂子三秋(0011,-0011,1100)

454林泉生题福州永福方广岩(《楹联新话》卷四)

石室云开,见大地山河,三千世界(1100,-1100,0011)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杆(1001,-1001,1100)

454彭元瑞纪昀题万松岭行宫(《楹联丛话》卷二)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1100,11100,0011)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1001,00011,1100)

454薛时雨题焦山自然庵(《楹联新话》卷四)

鹤去难回,留片石孤云,共参因果(1100,-1100,1001)

我来何幸,有英雄儿女,同看江山(0011,-0011,1100)

455唐蜗寄题虎溪三笑亭(《楹联丛话》卷六)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1100,11100,00011)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0011,00111,11100)

456薛时雨题杭州安徽会馆(《楹联新话》卷三)

美擅湖山,留此地萍踪,好共一觞一咏(1100,-1100,110011)

欢联桑梓,问故乡梅信,无忘江北江南(0011,-0011,0*1100)

456刘显赓题黄鹤楼(《楹联新话》卷四)

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0110,-1100,110011)

眼空万里,望浮云孤岳,半天玉尺平来(0011,-0011,001100)

457福州贡院(《楹联三话》卷上)

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儿,到此莫忘修士苦(1100,-1100,1100011)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箇中谁是谪仙人(0011,-1001,0011100)

457丁禹生题潮州园中楼(《楹联新话》卷三)

如此江山,对海碧天青,万里烟云归咫尺(1100,-1100,1100011)

莫辞樽酒,值蕉黄荔紫,一楼风雨话生平(1001,-0011,0011100)

457河北保定古莲花池(《名联鉴赏词典》第81页)

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1100,-1100,1100011)

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0011,-0011,0011100)

457阮元题黄冈赤壁(《名联谈趣》268)

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摇破寥天孤鹤影(1100,-1100,1100011)

大江东去,听半滩呜咽,吹残后夜洞萧声(1001,-1001,0011100)

473乾隆题北京国子监大成殿(《楹联丛话》卷三)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1100,-0*1100,001)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0011,-110011,100)

474扬州某氏园戏台联(《楹联丛话》卷七)

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1100,-001100,0011)

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0011,-110011,1100)

474纪昀挽龚匏伯(《楹联丛话》卷十)

地接西清,最难忘枢密院旁,公余茶话(1100,---1100,0011)

恩深南徼,惜空留昆明池畔,去后棠阴(0011,---0011,1100)

475镇江京江第一楼联(《对联话》卷十一)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1100,---1100,-1001)

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0011,---0011,-1100)

476刘烒题温州且园冠绿轩(《楹联三话》卷上)

与古相於,缅当年谢草王池,共仰风流独步(1100,---1100,110011)

从吾所好,占此地荷亭竹榭,还期心迹双清(0011,---0011,001100)

476汤蛰仙题莫愁湖(《名联谈趣》245)

湖水本无愁,问如何千古英雄,只许一楼分黛色(11100,-001100,1100011)

佳人空绝代,看多少六朝金粉,更谁此地斗蛾眉(00011,-110011,0011100)

476史贻直题黄鹤楼(《楹联新话》卷四)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1100,-001100,110011)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胜,纵横万里金汤(0011,-110011,001100)

477吴昌硕题西冷印社(《名联谈趣》46)

印岂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1100,00-1100,---0011)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0011,11-0011,---1100)

533凌厚堂选授金华教谕联(《楹联四话》卷二)

金匮万千言,孔子曰,孟子曰(11100,011,011)*

华衮百埝作,帝者师,王者师(00011,110,110)

544关帝庙联(《楹联丛话》卷三)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11100,1001,1001)*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00011,0110,0110)

544清黄梦楼题扬州府署客厅(《楹联丛话》卷六)

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鲍照赋手(11100,1100,0011)

前贤有遗韵,魏公芍药,永叔荷花(00011,0011,1100)

544冠如山题大竺法喜寺观音殿《楹联新话》卷二)

救百千万劫,具大慈悲,湖山无恙(-0011,-100,0011)

现三十二身,说妙功德,物我同春(-1100,-001,1100)

546钱楷题常熟草圣祠(《楹联续话》卷一)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11100,1100,110011)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00011,1001,001100)

??潘恩题秦淮怀素阁水榭《楹联新话》卷四)

看一水西流,画舫清樽,且喜金吾不禁(-1100,1100,110011)

唱大江东去,铜琶铁板,须邀玉局同来(-0011,0011,001100)

??潘恩题秦淮停云水榭《楹联新话》卷四)

一曲后庭花,夜泊销魂,究是三生杜牧(11100,1100,110011)

东边旧时月,女墙怀古,我如前度刘郎(00101,1001,001100)

564富海帆题西湖陆宣公祠(《楹联丛话》卷六)

两庑荐馨香,咸钦名相谟猷,大儒学问(11100,001100,0011)

六桥揽风月,犹似川云宦迹,烟雨家乡(00101,110011,1100)

547粤西柳侯庙(《楹联丛话》卷四)

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11100,1100,1100011)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00011,0011,0011100)

547林则徐题书楼(《楹联续话》卷二)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11100,0110,1100011)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00011,1001,0011100)

547启功防地震联(《启功丛稿·诗词卷》第284页)

坐卧总由它,一榻糊涂,半个窝棚防地震(11100,1100。1100011)

亲友应谅我,三分气息,无多精力作空谈(00011,0011,0011100)

547贺耦庚题苏州白公祠(《楹联丛话》卷四)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11100,1100,1100011)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00011,0011,0011100)

??明杨慎题云南华庭寺(《楹联丛话》卷七)

一水抱城西,烟靄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11100,0110,1100011)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00011,1001,0011100)

547孙玉庭挽黎世序(《楹联续话》卷三)

只手挽狂澜,立德立功,水土平成君不休(11100,1100,1100011)

八年联旧雨,如兄如弟,芝兰凋谢我何堪(00011,0011,0011100)

547杨紫卿题广西柳侯庙(《对联话》卷二)

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11100,1100,1100011)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00011,0011,0011100)

547左仲辅挽王仲则(《对联话》卷八)

潦倒三十年,生尔何为,合与沙虫同朽质(11010,1100,1100011)

凄清五千首,斯人不死,长留天地作秋声(00101,0011,0011100)

554余小霞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楹联丛话》卷七)

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11100,-1100,1001)

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00011,-1001,1100)

554梁章钜题福州黄巷百一峰阁(《楹联丛话》卷十二)

平地起楼台,恰双塔雄标,三山秀拱(11100,-1100,0011)

披襟坐霄汉,看中天霞起,大海澜回(00101,-0011,1100)

554徐星北题西湖茶舍(《楹联四话》卷二)

十载许勾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11100,-1*00,0011)

千秋同俯仰,惟青山不老,如见故人(00011,-0011,0110)

554广东武林会馆戏台联(《楹联四话》卷五)

一阕荔支香,听玉笛吹来,遍传南海(11100,-1100,1001)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西湖(00011,-0011,1100)

554俞樾题杭州西湖湖心退省庵(《对联话》卷一)

佳处便为家,是邵子行窝,谢公别墅(11100,-1100,0011)

成功聊小憩,占圣湖千顷,明月三潭(00011,-1001,1100)

554苏州虎丘景园(《楹联四话》卷二)

七里旧池塘,共几辈交游,连宵诗酒(11100,-1100,0011)

三更好明月,况万家灯火,一片笙歌(00101,-0011,1100)

555俞樾题苏州漱玉山庄(《楹联新话》卷四)

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11100,-1100,-0011)

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00101,-0011,-1100)

557梁章钜赠兰州五泉山寺僧(《楹联丛话》卷七)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凭栏立(11100,-1100,1100011)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00101,-0011,0011100)

557詹鳞飞挽石晓田(《楹联续话》卷三)

老泪我无多,数落落晨星,从此骅骝空冀北(11100,-1100,1100011)

雄才君未尽,叹茫茫泉路,相随鸿雁到荆南(00011,-0011,0011100)

557李振钧题安庆府中江第一亭(《楹联新话》卷四)

秋色满东南,笑赤壁以还,与客泛舟无此乐(11100,-1100,1100011)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00011,-0011,0011100)

557江湘岚题扬州二十四桥(《对联话》卷一)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11100,-1100,1100011)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00011,-0011,0011100)

557顾复初题杜甫草堂(《对联话》卷三)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11100,-1100,0011001)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00011,-0011,1100110)

557彭玉麟题吴城全楚会馆(《对联话》卷二)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11100,-1100,1100011)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00011,-0011,0011100)

557史望之挽康兰皋(《楹联续话》卷三)

同谱最相亲,忆白发青灯,昨岁尚陪连夜话(11100,-1100,1100011)

名山期共住,叹太行盘谷,此生无复并骖游(00011,-0011,0011100)

557康豫波题薛涛井(《名联话趣》179)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11100,-1100,---0011)

大江横曲栏,剩一楼风月,要平分工部祠堂(00011,-1001,---1100)

557莫愁湖联(《名联谈趣》247)

桃野复桃根,海燕郁金香,遗世佳人难再得(11100,11100,1100011)

西湖比西子,流莺杨柳曲,凝妆少妇不知愁(00101,00011,0011100)

564王凯泰题都门江安会馆(《楹联新话》卷三)

联襼集群贤,都看五色云中,恩迎日下(11100,001100,0011)

停骖逢盛会,犹忆百花洲上,春到江南(00011,110011,1100)

564富海帆题西湖陆宣公祠(《楹联四话》卷六)

两庑荐馨香,咸钦名相谟猷,大儒学问(11100,001100,0011)

六桥揽风月,犹似川云宦迹,烟雨家乡(00011,110011,1100)

564嘉峪关关帝庙

时雨助王师,直教万里昆仑,争迎马迹(11100,001100,0011)

春风怀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抚刀环(00011,110011,1100)

566宋华庭题山阴且园(《楹联新话》卷三)

着意为寻春,居然管领梅花,犹是我家风味(11100,001100,110011)

及时好行乐,试问当前明月,不知今夕何年(00011,110011,001100)

567彭玉麟题南京莫愁湖(《名联话趣》243)

时局类残枰,羡他草昧英雄,大地山河赢一着(11100,--1100,1100011)

湖名传轶乘,对此荷花秋水,美人心迹证双清(00011,--0011,0011100)

567曹秉浚题福州南台广东会馆(《楹联新话》卷三)

客至共欣然,别来珠海烟波,故里关情频问讯(11100,001100,1100011)

人生如寄耳,话到榕江风月,他乡聚首亦前缘(00011,110011,0011100)

574明徐渭题绍兴汤绍恩祠(《楹联丛话》卷一)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11100,1100011,0011)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00011,0011100,1100)

574汤世镛题黄鹤楼(《楹联新话》卷四)

浩劫定三千,最难忘树绕晴川,草凄芳渚(11100,---1100,0011)

壮怀吞八九,看不尽大江东去,爽气西来(00011,---0011,1100)

574王子实题金陵棋胜搂(《对联话》卷二)

恨我晚来游,只落得万柄枯荷,一湖秋水(11100,---1100,0011)

问谁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儿女,千古英雄(00011,---0011,1100)

574秦福霖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话》卷二)

万顷渺晴波,移情在竹垞清歌,梅村艳曲(11100,00-1100,0011)

一楼摘星斗,极目有南湖明月,东塔层云(00101,11-0011,1100)

577林则徐题苏州定慧寺苏文忠祠(《楹联丛话》卷六)

岭海答传书,七百年佛地因缘,不仅高楼邻白傅(11100,---1100,1100011)

岷峨回远梦,四千里仙踪游戏,尚留名刹配黄州(00011,---0011,0011100)

644袁枚挽徐爽亭(《楹联三话》卷下)

过九秩以考终,从古名医,都登上寿(-11-00,1100,0011)

痛三号而未已,伤吾老友,更失诗人(-00-11,0011,1100)

645梁启超集宋词句赠徐志摩(《名联谈趣》544)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001100,1100,00011)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110011,0011,11100)

647太白亭联(《楹联丛话》卷六)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001100,1100,1100011)

犹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110011,0011,0011100)

657宋荦题黄鹤楼联(《楹联四话》卷六)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尊,看洲渚千年芳草(001100,-1100,-110011)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110011,-0011,-001100)

657许瑶光题南湖烟雨楼(《名联谈趣》169)

故乡信有湖山,看秋月春花,一样登临成往事(001100,-1100,1100011)

此地偏宜烟雨,听樵歌渔唱,半年管领亦前缘(110011,-0011,0011100)

675吴山尊题太白楼(《楹联丛话》卷六)

谢宣城何如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001100,0011100,00011)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110011,1100011,11100)

744郭沫若题丽江玉泉得月楼(《名联鉴赏词典》第72页)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0011100,1100,0011)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1100*11,0011,1100)

744周策纵集宋词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0011100,0011,0011)*

峰到春归无处寻,红了樱桃,绿了芭焦(1100011,1100,1100)

746薛时雨题全椒藤香馆(《楹联新话》卷三)

杜陵广厦构胸中,白首无成,空自许身稷契(0011100,1100,110011)

庾信小园营乱后,青山依旧,聊堪匿迹巢壶(1100011,0011,001100)

747丁廉甫赠扬州平山堂镜妙和尚(《楹联四话》卷一)

曾从山水窟中来,秋色可人,征袂尚留巫峡雨(0011100,1100,1100011)

欲向海云深处住,邮程催我,扁舟又问浙江潮(1100011,1100,0011100)

747裴景福题兰州拂云楼(《名联谈趣》198)

终南太华镇东方,杨柳金城,万井挹关中紫气(0011100,1100,11-0011)

葱岭昆仑睇西极,葡萄玉塞,一樽譔天上黄流(1100101,0011,00-1100)

756严问樵题熊氏堂(《楹联三话》卷上)

辞家祗为稻粱谋,忆老屋湖边,耕读敢忘祖德(0011100,-1100,110*11)

作客剧饶诗酒兴,过平山堂下,典型如见乡贤(1100011,00011,001100)

757黄万春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0011-00,11100,1100011)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1100-11,00011,0011100)

757林则徐题太仓刘河天后宫(《楹联续话》卷一)

八百年寰海昭灵,溯湄屿飞升,九牧宗风荣庙祀(---1100,-1100,1100011)

四万顷具区分派,喜娄江新浚,三吴水利沐神庥(---0011,-0011,0011100)

757俞樾题杭州西湖湖心九曲桥(《对联话》卷二)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001100,-1100,1100011)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110011,-0011,0011100)

764京中庆和园戏楼旧联(《楹联三话》卷上)

大千春色在眉头,寻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0011100,--1100,0011)

五万莺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1100011,--0011,1100)

764彭玉麟题金陵湖南会馆(《对联话》卷一)

栋梁萃杞梓楩楠,带来衡岳春云,荫留吴地(0011100,001100,0011)

支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彻秦淮(1100011,110011,1100)

774彭玉麟题西湖平湖秋月(《名联谈趣》218)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00-1100,---1100,1001)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11-0011,---0011,1100)

774毕沅自挽(《楹联丛话》卷十)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0011100,---1100,0011)

学佛成仙皆幻境,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1100011,---0011,1100)

每边四句

3344茶亭兼卖酒者(《对联话》卷十二)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100,110,0110,1001)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来(001,011,0011,0110)

3347徐宗幹题岱麓厅事联(《楹联新话》卷四)

日出时,月上初,雨后雪中,得无限好诗好画(110,110,1100,-110011)

书数卷,棋半局,炉香琴韵,到此间成佛成仙(011,011,0011,-001100)

3347袁少枚题南京禹王宫客座(《对联话》卷四)

君山茶,澧浦兰,武陵桃花,土物似言故乡好(100,110,1100,1100101)

孝陵树,秦淮月,莫愁烟雨,风云常觉此城雄(011,001,0011,0011100)陵字犯重

4444梁章钜挽长龄(《楹联丛话》卷十)

出将入相,垂五十年,功比汾阳,寿同潞国(0011,0110,1100,0011)

扫穴犁庭,越三万里,昔追定远,今媲章佳(1100,1001,0011,1100)

4447徐潮题鄂藩二堂联(《楹联四话》卷一)

饮建业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0*11,1100,1100,1100011)

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飞(1100,0011,0011,0011100)

??齐梅麓祝陶云汀六旬寿联(《楹联丛话》卷九)

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经济文章,千古心传家学远(1001,1100,1100,1100011)

六甲初周,一阳来复,富贵寿考,百年身受国恩长(1100,1001,0*11,0011100)

??无锡梅园(《名联谈趣》241)

历长广溪,曲曲清流,一水回环,入室犹通香雪海(001*,1100,1100,1100011)

与东西山,遥遥对峙,片帆时渡,满船合载洞庭春(1*00,0011,1001,0011100)

4457方子箴题小金山(《对联话》卷三)

洞庭山色,扬子江声,一样石盘陀,金粟前身香案吏(0011,1100,11100,1100011)

阳羡春茶,兰陵美酒,四围花世界,芙蓉旧社水仙王(1100,0011,00011,0011100)

4457俞樾挽曾国藩(《名联谈趣》768)

是名宰相,是真将军,当代郭汾阳,到此顿惊梁木坏(-011,-100,11100,1100011)

为天下悲,为后世惜,伤心宋公序,从今谁诵落花诗(-110,-011,00011,0011100)

4467彭玉麟题扬州平山堂(《名联谈趣》857)

大江南北,亦有湖山,来自衡岳洞庭,休道故乡无此好(0011,1100,--1100,1100011)

近水楼台,尽收烟雨,论到梅花明月,须知东阁占春多(1100,0011,--0011,0011100)

4467吴养涵题太仓公园(《对联格律·对联谱》)

四围疏柳,三径荒苔,人来通海泉旁,古寺夕阳供凭吊(1001,1100,001100,1100101)

一曲小桥,半湾流水,地接学山园外,平林烟景足勾留(1100,1001,110011,0011100)

4474费西墉题书室(《楹联丛话》卷十二)

酒阑兴倦,事过境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0011,1100,---1100,0011)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1100,0011,---0011,1100)

??张锡戊挽陆元錞(《楹联丛话》卷四)

名成鲤对,诰赐銮封,最愜心镜水辞官,霞城就养(0011,1100,---1100,0011)

闲即种花,病还作草,忍撇手金英正放,墨渖犹浓(0011,1100,---1100,0011)

4476李渔赠程蕉鹿(《楹联丛话》卷十二)

世间桃李,尽出公门,何须腊尽始芳菲,满眼无非春色(0011,1100,0011100,110011)

天下鱼龙,都归学海,不待时来方变仕,启口即是雷音(1100,0011,1100011,001100)

4477汤雨生金陵堂联(《楹联四话》卷一)

醉翁之醉,狂夫之狂,四十年旧友无多,屈指谁为三径客(1001,0*10,---1100,1100011)南岭以南,北海以北,千万里闲云自在,到头还爱六朝山(0110,1*01,---0011,0011100)

4534张南山题天后宫(《楹联丛话》卷四)

大海茫茫,到无岸无边,观于天,天高在上(1100,-1100,100,0011)

飘风发发,正可危可惧,奚我后,后来其苏(0011,-0011,011,1*00)

4567周峋芝题滕王阁(《对联话》卷四)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0011,-1100,001100,-110011)

4754胡书农题杭州西湖金沙港关庙(《楹联丛话》卷三)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1100,00-1100,-1100,0011)

湖开自汉,崇祠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南(0011,11-0011,-0*11,1100)

4767李有棻挽左宗棠(《名联谈趣》771)

出将入相,大名与曾李相参,岂知巨任独肩,勋业最高心最苦

互市扣关,隐患非汉唐可比,太息老成不作,人才弥少事弥坚

(0011,0011100,001100,1100011)

(1100,1100011,110011,0011100)

5354袁枚赠金陵名园主人(《楹联丛话》卷六)

胜地怕重游,记当年,丝竹宴诸生,回头似梦(11100,100,11100,0011)

名园须得主,幸此日,楼台逢哲匠,著手成春(00011,011,00011,1100)

5446萧大猷题桃花源(《名联谈趣》261)

开口说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难与外人言也(11100,1100,1100,110011)

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欲呼渔父问之(00011,0011,0*11,001100)

5454彭玉麟题黄鹤楼(《名联谈趣》71)

心远地天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11100,1100,-1100,0011)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语,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00011,0011,-0011,1100)

5454顾复初题望江楼(《名联谈趣》197)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11100,1100,-1100,0011)

停云竚冷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00*11,0011,-1001,1100)

5457俞樾题杭州安徽会馆(《对联话》卷二)

游宦到钱塘,饮水思源,喜两浙东西,与歙浦江流相接(11-00,1100,-1100,-110011)

钟灵自灊岳,登高远望,问双峰南北,比皖公山色何如(00-11,0011,-0011,-001100)

5574麟庆题清江浦禹王台(《楹联丛话》卷三)

洪水想当年,幸怪锁洪湖,十万户饭美鱼香,如依华屋(11100,-1100,---1100,0011)

清时思俭德,祝神来清浦,千百载泳勤沐泽,共乐春台(00011,-0011,---0011,1100)

??郑仁甫题九江匣剑楼(《楹联续话》卷二)

排闼两峰青,欣轮焕齐云,环雉堞更上一层,尽见匡庐真面目

干霄千丈紫,恐锋芒过露,敛龙光深藏什袭,如罗星宿壮心胸

(11100,-1100,---1100,1100011)

(00011,-0011,---0011,0011100)

??薛时雨题金陵歙县会馆(《楹联新话》卷三)

冠佩集群贤,从丹山白岳而来,诗伯文雄,望气浩如云海

莺花邻艳迹,览桃叶青溪之胜,古欢新契,豪吟称此江山

(11100,-001100,1100,110011)

(00011,-110011,1001,001100)

5767薛时雨题浙江西湖崇文书院讲堂(《楹联四话》卷一)

讲艺重名山,与诸君夏屋同居,岂徒月夕风晨,煮酒湖滨开社会

抽帆离宦海,笑太守春婆一梦,赢得棕鞋芒袜,扶筇花外听书声

(11100,-001100,001100,1100011)

(00011,-110011,110011,0011100)

5767区觉生题福州南台广东会馆(《楹联新话》卷三)

作客几时闲,趁此间茶热香温,正宜结侣三山,本地风光评荔子

思家千里远,喜今日兰言竹笑,为报人来五岭,故乡心事问梅花

(11100,-001100,001100,1100011)

(00011,-110011,110011,0011100)

6467小凤仙挽蔡锷联(《对联格律·对联话》)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6777何氏妇自挽联(《楹联四话》卷四)

奴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愿后日重订婚婣,莫向生妻谈死妇

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子定仍有母,倘常时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110011,-001100,---1100,1100011)

(001100,-110011,---0011,0011100)

7647薛时雨题苏州沧浪亭(《名联谈趣》234)

百花潭烟水同清,年来画本重摹,香火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

万里流风波太险,此处缁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仙

(---1100,001100,1100,1100011)

(---0011,110011,0011,0011100)

7654柯玉栋题福州冶山吕仙祠(《楹联新话》卷二)

四围紫气捧心香,结成胜地蓬壶,正屏麓云开,剑池月上

万丈白毫悬肘篆,分与神山药石,早葫头日驻,枕底春回

(0011100,001100,-1100,0011)

(1100011,110011,-0011,1100)

每边五句

33364王泽山赠友(《楹联新话》卷十)

白练裙,黄绸被,紫绮裘,草圣诗伯酒仙,郑虔三绝

玉条脱,金仆姑,铁如意,美人英雄名士,何晏一双

(110,001,110,--1100,1001)

(001,110,001,--0011,0110)

33644俞樾寿许乃钊七十(《名联谈趣》728)

前词苑,后封疆,频年养望湖山,绿野优游,共推老福

内儒书,外侍典,每夕纵谈名理,青灯滋味,还似儿时

(001,100,001100,1100,0011)

(100,011,110011,0011,1100)

44336郑仁圃题天后宫(《楹联续话》卷一)

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

治水禹圣,济川后圣,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样圣功

(1000,1110,001,100,110011)

(1111,1011,100,001,001100)

44557挽苏子斋(《楹联丛话》卷十)

誉美西清,望重西台,又威肃西曹,出治懋勋猷,两省春风思太守

耗传东浙,心伤东鲁,奈身羁东粤,招魂长叹息,一江秋水哭先生

(1100,1100,11100,11100,1100011)

(0011,0011,00011,00011,0011100)

44574潘恩题秦淮林氏水阁(《楹联新话》卷四)

六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海豪情,西园雅集

九曲晴波,三生梦影,楼台依旧好,且消受东山丝竹,南部烟花

(0011,1100,11100,---1100,0011)

(1100,0011,00011,---0011,1100)

44657薛时雨题莫愁湖胜棋楼((《名联谈趣》246)

山温水腻,风月长存,几人打桨清游,倩小伎新弦,翻一曲齐梁乐府

局冷棋枯,英雄安在,有客登楼凭眺,仰忠臣遗侃,压当年常沐威名

(0011,1100,001100,11100,-110011)

(1100,0011,110011,00011,-001100)

44764吴晋壬集唐宋词句题重修扬州平山堂(《楹联四话》卷二)

金戈铁马,芳草都迷,遇春风策杖寻幽,重省淮左名都,杜郎俊赏

舞榭歌台,图画难足,倚危亭登临送目,依旧二分流水,千古江山

(0011,1100,-001100,001100,0011)

(1100,0011,-1*0011,110011,1100)

47547金陵中山王故邸(《楹联丛话》卷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001,00-1100,-1100,1100,11-0011)

(1100,11-0011,-0011,0011,00-1100)

55747挽汪少海(《楹联三话》卷下)

文章惊海内,诗酒满天涯,二十年湖上勾留,身去名存,除却欧苏无此福

薄宦感焦桐,佳人悲锦瑟,七千里蜀中怅望,才丰命啬,剧怜李杜亦终穷

(00011,11100,---1100,1100,1100011)

(11100,00011,---0011,0011,0011100)

64774汪恩题安徽大观亭(《楹联丛话》卷六)

跨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倚画栏一味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岚,六朝城郭

横彭蠡江而西,鹭涛堆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难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110011,1100,---1100,---1100,0011)

(001*00,0011,---0011,---0011,1100)

44777许棫题嘉定花神庙(《名联鉴赏词典》)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0011,1100,0011100,---1100,1100011)

(1100,0011,1100011,---0011,0011100)

每边六句

333477张南山题番禺听松园(《楹联四话》卷一)

为词客,为宰官,为老渔,卅载风尘,历几多人海波涛,才得小园成退步

爱诗书,爱花木,爱丝竹,四围溪水,喜就近佛门烟雨,且营闲地养余年

(001,110,110,1100,-001100,1100011)

(100,001,001,0011,-110011,0011100)

465474诗僧题扬州永济寺(《楹联丛话》卷七)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1100,110011,00011,1100,---1100,0011)

(0011,001100,11100,1001,---0011,1100)

545474秦涧泉题瞻园东山楼(《楹联丛话》卷十二)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箪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箇事,闭户恬然,对茶熟香温,一编独抱,最难望别来旧友,经过名山

(11100,0011,-0011,1100,---1100,0011)

(00011,1100,-1100,0011,---0011,1100)

547547昆明西山环翠宫吕仙像(《楹联丛话》卷一)

春梦贯迷人,九环仙骨,误著了一品朝衣,任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

空山曾约伴,六诏杯茶,犹记得七闽片语,看笺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00011,1100,---0011,-1100,0011,---1100)

574477曾广照题莫愁湖光华亭(《对联格律·对联谱》第287页)

撼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

问湖边月色,照过了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1100,---1001,0011,1100,---0011,1100011)

(-0011,---0011,1100,0011,---0011,0011100)

574547宋鐄题晴川阁(《楹联丛话》卷六)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尊,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原览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11100,---0011,0110,11100,1100,1100011)

(00011,---1100,0011,00011,0011,0011100)

733445俞樾寿吴云七十(《名联谈趣》728)

合千古之寿寿公,永保用,永保昌,左鼎右彝,坐两垒轩,居然三代上

以十年之长长我,六十耆,七十老,望衡对宇,隔一条巷,有此二闲人

(001-100,110,110,0110,0110,00011)

(110-011,011,011,0011,1*01,11100)

每边七句

546333464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对联格律·对联谱》第298页)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江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11100,1100,110011,110011,0011100,0*0*10,0011)

(00011,0011,001100,001100,1100011,110011,1100)

7567477胡维藩题莫愁湖胜棋楼(《名联谈趣》247)

有何胜算各争先,望虎踞龙盘,滚滚英雄安在,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当六朝看

(0011100,-1100,110011,-110011,1100,00-1100,1100011)

(1100011,-0011,001100,-001100,0011,11-0011,0011100)

每边八句

73375447杨子恂寿李某(《楹联新话》卷五)

文章是太白后身,五花马千金裘,年少已耗情盖世,溯画船采石,桦烛笙歌,代鲜奇人,久矣红尘无此乐

出处本邺侯心法,一品衣九仙骨,功成则高揖归田,想玉简嵩衡,羽书幢节,天留清福,绰然余事学长生

(00-1100,001*00,11-0011,-0011,1100,1*00,1100011)

(11-0011,1100*1,00-1100,-1100,0011,0011,0011100)

74644774扬州平山堂旧联(《楹联丛话》卷七)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浓花浊酒,便当了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0011100,0011,--0011,0011,1100,---1100,---1100,0011)

(1100011,1100,--1100,1100,0011,---0011,---0011,1100)

57467477彭玉麟题江西吴城望湖亭(《楹联新话》卷四)

战舰列千军,想当年小乔夫婿,破浪乘风,多少雄姿英发,今我戈船来寄绩,吊古凭栏,叹几许事业兴亡,祗赢得残灰劫火

湖天开一碧,看此日大地山河,落霞孤鹜,无复活泼生机,谁家铁笛暗飞声,悲歌击筑,把那些沧桑感慨,暂付与芳草斜阳

(11100,--0011,1100,110011,1100011,1100,-001100,---0011)

(00011,--1100,0011,001100,0011100,0011,---0011,---1100)

每边九句

477774456何绍基题岳阳楼(《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100,---0011,---1100,---1100,---0*11,0011,1100,111*0,110011)

(0011,---1100,---0011,---0011,---1100,1100,0011,00101,001100)

每边10句52字

44644743376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0011,1100,--0110,1001,1100,-110011,1100,001100,0011100,110011)

(1100,0011,--100*,110*,0011,-001100,0011,110011,1100*11,001100)

每边15句77字

645467544447764何悔余题扬州题襟馆(《楹联新话》卷四)

当年多士登龙,追陪雅集,溯渔洋修禊,宾谷题襟,招来济济英髦,翰墨壮江山之色,翳玉钩芳草,绿醮歌杉,金带名葩,香霏砚席,扬华摛藻,至今传宏桨风流,贤使君提唱骚坛,谁堪梅阁联吟,芜城续赋

此日有人骑鹤,烂漫闲游,怅文选楼空,蕃黧观圮,阅尽茫茫浩劫,园林剩瓦砾之场,祗桥畔吹萧,二分月古,湾头打桨,十里春深,补柳栽桑,渐次复承平气象,大都会搜寻胜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品茶

(001100,0011,-0011,1100,001100,1100011,-0011,1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00,0011)

(110011,1100,-1100,0011,110011,0011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0011,110011,1100)

每边18句90字

544754444657577444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1100,0011,0011,-001100。-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00011,1100,1100,-110011。-1100,0011,0011,1100,1100,110011。-0011,

---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