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淮海战役(下):[转载]高效课堂学习12问答(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32:55

1、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2、高效课堂的理念和特点有哪些?

①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课堂的最高境界是使每一位师生成为最快乐的人)

②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③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3、怎样评价高效课堂?

A、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以学评教。 

C、“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学案,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

4、什么样的老师算是好老师?

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显然,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只会“讲”课的老师就像“说书的瞎子”一样,不顾学生的感受,绝不是好教师。

国家课程改革要求,今天的老师必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挖掘教材存在的科研价值,充分利用学生的团队资源、差异资源进行教学”,简单讲,今天教师的能力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课前的学习策划(导学案)、课中的组织控制、关键问题的点拨、学习团队的权威评价。这四方面表现都优异,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5、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是高了还是低了?

应该说有的地方要求变高了,有的地方要求变低了。正像有些老师说的,以往上课主要靠一张好嘴,今天上课主要靠一颗丰富的脑袋。

为什么?因为“讲”是教学中最容易的一种手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时,很多老师教过一个循环后,一般的课不需要再投入就可以相对好地讲出来。很多业务较差的老师,也总用滔滔不绝的讲解牢牢地控制课堂、控制学生,就像领导做报告一样把课堂变成会堂,目的只是让学生默默接受,根本不敢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旦超出了自己的准备,就会难堪。

正是课堂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传输方向单向化,导致了传统课堂的极端低效,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已经习惯甚至喜欢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没有挑战,甚至可以随意地让自己像孙悟空一样“真身”溜号。青春活力、民族未来被无情地扼杀在课堂上。

新课堂,要求老师在课前做精心准备,课中随时接受学生的质疑、挑战,课后做好个人反思,使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可以肯定地说,新课堂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胸怀要求都变高了!这也是部分老师不敢接受挑战,不愿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6、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模式学习,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

①预习;②自主学习;③展示能力;④团队意识;⑤“双色笔”的使用;⑥质疑和对抗;⑦纠错;⑧反思;⑨总结;⑩课堂评价。

7、怎样才能实现“课下”高效学习?

首先,你要想到第二天你将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人们只真正尊重有真才实学的人,靠奇装异服、耍酷斗狠的公子哥是不会获得真正尊重的。

其次,你要想到自己是学习团队的一员,要为团队的荣誉奋斗,决不能因为自己表现差而拖小组后腿。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而社会属性的觉醒就是从团队认可开始的。

第三,要坚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理,只有课前功夫做足,才能享受课上的精彩展示带来的成功与愉悦。

第四,扎实的预习来自“独学”,丰富的预习来自“对学”和“群学”,三种预习方法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收获课下的高效、课上的精彩展示,更能收获终身受益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习惯。

8、对学生而言,怎样理解咱们课堂的“高效”?

首先,高效表现为学习过程的高效率和学习结果的高效益。高效率是手段,高效益是目的。高效益主要表现为学习信号对大脑的刺激深度和学习信息的广度,只有信息刺激深度足够,才能产生足够强的抗遗忘能力,在考试时精确再现取得高分,高考复习时事半功倍,离开高中后还能轻松回忆和使用这些知识。

其次,高效表现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其一是学生自修能力的提升。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除了获取知识外,学习能力的提升微乎其微,导致很多高中毕业生毕业后根本不知道怎样继续学习,更不要说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了。看看很多高中高考以后学生烧书、卖书、扔书甚至撕书的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在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是不言而喻的!而正是学习动机、能力、兴趣的产生,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学习的效率呈加速上升状态是必然的;

其二是学生口语表达、板书表达能力的提升;

其三是学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收集、整理、鉴别信息能力的提升;

其四是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五是合作共赢观念的形成。

第三、课上的高效控制、引导着课下的高效,而课下的高效促使课上更高效。

今天的课堂,必须用“课上”去控制、引导、评价课下的高效。因为,今天的课堂,像“运动场”、“舞台”,而今天的课下,则像“训练馆”、“排练场”,用“台上”控制“台下”、指导“台下”、评价“台下”,促使“台下”勤“练功”,才能使“台上更精彩、更高效!”

9、怎样处理“教材”和“导学案”的关系?

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由于教材过于精炼、严谨,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读懂、理解,所以必须借助经过教师“翻译”和“二度创作”形成的导学案来进行学习。但“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你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拿到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后,抓紧回到课本,先把课本内容提纲携领地复制到自己的大脑中,形成问题后,再循着导学案指示的方法、搭建的“梯子”,努力独学,切实单独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找一个帮手,一个帮手不行,再呼唤其他伙伴共同攻关!总之,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10、从学生角度,如何看待老师的“教学”?

首先看老师在课前下的功夫有多少?质量高和低?怎么看?就看导学案!

导学案和练习题、试卷有根本的区别。

导学案必须在“导”“学”“案”三个字上下功夫,这方面教师投入的多少,所出学案质量的高低,既反映教师专业功底深浅,也是教师是否为学生负责的试金石。“导”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行用的路线图、汽车的方向盘、古时航海的指南针一样,学生从“入口”进入,循着“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已、同伴、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前的基本预习,以便带着成就、带着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学”,首先明确老师是为谁设计导学案,不是为了老师讲的方便,而是为了学生学的方便。“不为讲,只为学”是根本的要求。所以,导学案上不能设计“陷阱”、“留扣子”、“甩包袱”,必须到处是“梯子”、“垫子”和“桥梁”。“案”是一个方案,一种设计,而不仅仅是学习材料的堆积。学校对导学案既有“量”的要求:八开、双面、五号字、边线留空不超过一点五厘米,整个学案“留白”不能太多;更有“质”的规范: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六项强制规范,八条基本要求(含隐性和显性),总的感觉要有一条明晰的逻辑线索贯穿其中,就像“电子游戏”那样,让学生过了一关就希望再过第二关,而且每一关的攻破,都会使游戏者的装备升级,攻关能力更强。

好的老师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差的教师只能“浅入深出”甚至是“乱出”了。所以,学校明确指出,编写导学案的水平,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试金石!为此,学校用“晒学案”、“评学案”推动老师不断提高导学案的编制质量,同学们要在“用学案”、“品学案”中感受师资的差别!同学们再通过关注“晒学案”和“评学案”的结果,就能逐渐明白为什么老师对待导学案的态度差距很大了!希望你们能够推动自己的任课教师不断提高学案的编写水平,这既是对你们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也是对你们的任课教师负责任。

其次,是看老师是否按学校高效课堂的要求组织同学们进行高效学习。十分钟课间或上课后,老师应该把展示的任务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长再细分到个人,然后动员大家利用课间时间,将本组任务全部(大段文章只写要点)板书到黑板上。设想一下,如果有四十位同学板书,每人板书五分钟,就相当于一个人板书两百分钟,这样的板书效率,再快的老师也无法达到。上课前,老师应该收集部分(最好是全部)导学案,进行第一次学情调查。上课后,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板书过程中,老师不断巡视,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学生板书结束后,学生就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点评、讲解、交流,此时教师应该成为整个展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控制者、激励者,要全身心关注学生的展示过程。如遇两方意见不一致,就进行深度交流,也就是对抗、质疑;如双方争执不下,说明问题复杂,属于学习的疑惑点,则由教师或者对此有深刻理解的学生出面进行点拨,以实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升华,问题在积累后得以迅速解决,学生的记忆会非常深刻!课堂在四种呈现方式下实现了知识狂欢、生命间的激荡!这四种呈现方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了交流和共享;通过纠错实现了知识的落实;通过点拨实现了对知识理解的升华和提高;通过开放实现师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以便于应对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

下课前,老师要完成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工作(可引导学生总结和评价课堂效果),要求学生完成双色笔改错。课后把学案交上全批全改。

总之,课前策划(材料准备、组织准备),课中组织、控制、激励,快结束时候对小组学习表现作出权威评价,关键的时候出面点拨,下课后收齐学案批阅,是同学们衡量老师教学优劣的重要的程序性标志!

11、我该怎样学习才能实现高效?

同学们的学习分两种状态,第一是预习态,第二是展示态。预习主要是在课下时间完成的,预习完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下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做好“课下”的自我“加热”和同伴“互助加热”工作。每节课课下的自我加热时间大约30—60分钟,利用这段时间能自我“加热”到多少度,是成败的关键一环,最好达到即将“沸腾”的状态,那是最高效的标志。怎样衡量自己课下加热的程度?在进入第二天展示前,你必须自己处在以下三种状态中:

“!”状态,是指你对有些问题已有充分把握,心中充满了展示的渴望,因为这是你赢得同学敬仰的机会,是你塑造自己光辉形象的资本!

“。”状态,是指你对这些问题已经掌握,感觉不需要再过分投入精力,只需要在“知识超市”上印证一下结论就可以了。此时,你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投向自己最关注的问题,相应地提高对应关注问题的学习资本,从而实现“点穴”一样的功效。“。”状态越多,你在“知识超市”中不需要过分关注的东西就越多,你的课堂学习效率就越高。

“?”状态,是指你和同伴经过“自我加热”、“同伴加热”等手段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可是你进步的关键、成功的基点,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知识困惑”,这是你在“知识超市”中最需要关注的部分,你一定要象饥饿的工人扑向面包一样扑向这些知识点,在别人展示、对抗、点拨的时候,如饥似渴地将他们收入囊中。当所有的“?”在别人的帮助下都被拉成“!”后,你就成功了。

12、如何选择和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应从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入手,以探究课为载体促进校本研究的常态性,以学生的学习评价促进校本研究的操作性。  

 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感受、认同、内化。  

 精彩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三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展示和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  

 精练的总结反思——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适时的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提倡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对教师,我们倡导“三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分析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甄别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进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