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狼狈图片:莲池大师:正是做工夫时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53:12
====================================================================== 
莲池大师:万念纷飞之际 正是做工夫时节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2-1-20 15:27:00     
 
警众  我出家后。到处参访。时徧融师门庭大振。予至京师叩之。膝行再请。师曰。儞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逐利。不要去攀援。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为这几句话。那个说不出。千里远来。只道有甚高妙处。原来不值半文。予曰。这个正见他好处。我们渴仰企慕。远来到此。他却不说元说妙。凌驾我们。只老老实实。把自家体认过。切近精实的工夫。丁宁开示。故此是他好处。我至今着实遵守。不曾放失。
  入道要门。信为第一。要事非信。尚不成就。况善事乎。譬如世间盗贼。时乎败露。官府非不以极刑绳之。迨后释免。依旧不悔。所以者何。他却信得这条门路。不賷一文本钱。自获利无筭。所以备受苦痛。决不退悔。今人念佛。尔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谛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只如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于义理不是难解说。儞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经过许多榜样。如今要儞信得这句话。早是不能勾也。儞若真实信得这句话。则念佛法门。不必要我费尽力气。千叮万嘱。尔自如水赴壑。万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时。儞们覩此榜样。当愀然不乐。痛相警策道大众。我与儞。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此时悔恨无及。须疾忙念佛。时刻不要放过方好。我见儞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儞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间也。

  予见新学后生。纔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闭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剎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轻视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却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无一个。其有自负修行者。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门。功过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为报。
  幼时尚不知念佛。见邻家一老妪。每日课佛数千。间云。为何如此。彼云。先夫往时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时。并无他病。只与人一请而别。出家人奈何不念佛。 

下一篇:净空法师法语:当中的半吊子,很麻烦,最难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58.html)   ====================================================================== 地狱里的狱卒们,是以什么业力转生到地狱的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21 9:44:00   
问:地狱里的狱卒们,是以什么业力转生到地狱的? 达真堪布答:其实这些狱卒们都是地狱众生自心的显现。地狱众生因为嗔恨心、杀生等恶业转生地狱;狱卒们不是因业力所而转生的,他们本身并不感受地狱的痛苦,而是让众生感受痛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88.html)
======================================================================虚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是从磕头开始修行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1-20 23:11:00   宣化上人:有一天,我对母亲说:“我想出家修行,不知妈妈愿不愿意?”母亲说:“出家是好事,我不能拦阻你。可是等我死后,你再出家也不迟。”母亲已经许可我出家,我心中非常高兴,但是不能即刻出家。当时的我,反省过去做了不知孝顺父母的事,惹父母操心,费了很多精神。怎样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左想右想,想出一个笨法子——向父母叩头,表示忏悔。遂决定发这个心愿。当我开始给父母叩头时,父母吓了一跳,便问:“为什么要叩头?”我说:“因为我以前不知道孝顺父母,惹父母生气,现在知道不对,所以从今天开始,向父母叩头。”父亲说:“既然知道过错,能改就可以啦,不必再叩头。”我说:“孩儿的个性一向倔强。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父母知道我的脾气,不再说什么,默许我的愿心,接受我每天早晚三叩头。从此以后,每天清早起来(家人在睡觉时),便到院中向父亲三叩头,向母亲三叩头。每天晚上(家人上炕睡觉后),又到院中向父母各叩三个头。叩了一个时期,感觉不够,又向天地叩头。当时不知有天主、地主、人主等名词,只知有天地君亲师,所以每天早晚,给天叩三个头,给地叩三个头,给国家元首叩三个头,给父亲叩三个头,给母亲叩三个头,给未来老师叩三个头。这样的叩头,经过一段时期,感觉还不够,又增加给天下大孝人叩头,给天下大善人叩头,给天下大贤人叩头,给天下大圣人叩头。以后又增加给全世界所有的好人叩头,也给全世界所有的坏人叩头。乃对天叩头,向天祷告,希望大恶大坏的人,改恶迁善,统统成为好人。这样的增加下去,最后增加到八百三十个头。每次要叩两个半小时的头,早晚两次,需要五小时,我在院中,无论刮风下雨,照叩不误。就是在冬天下大雪,也是在院中叩头。用我的愚诚来叩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虚云和尚:在普陀山参禅数月之后,虚云老和尚想到自己出家二十余年,到处游学参方;年岁愈大,对于报答父母生养劬劳的宿愿,是愈来愈强烈了。于是,决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礼五台山,报答双亲养育之恩。虚云老和尚的大愿感动了一同修行的其它四位禅者。清光绪八年农历七月一日,五人背负行囊,从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向五台山迈进。每日前行的速度极缓,历经数月才到达常州。沿途爬山涉水、路途艰辛,其它禅者皆一一放弃离去,只有虚云老和尚不为所动,仍勇往直前。    上一篇:净空法师法语:做事难,做人更难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74.html)
======================================================================净空法师法语:当中的半吊子,很麻烦,最难度
 
 发布:心慧 []   日期:2012-1-20 21:30:00  
1 古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改变,不改变的人就是老实人。2 生净土两种人最容易去,一种是对于名号功德清楚明了,一点也不怀疑,所以他能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念佛。这种人决定得生,这是我们讲上上根人。3 再一种是下下根人,这种人也行。你讲理论他不懂,方法他也不知道,说什么他也不晓得,教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叫他放下他真肯放下,这是老实人。所以这个法门,上智跟下愚决定成就。4 最麻烦就是当中的半吊子,这一种人妄想多,知见复杂,很麻烦,最难度!你说他不懂,他又好像懂;你说他懂,真是糊里糊涂,不老实,既不聪明又不老实,这个事情很麻烦,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为这种人。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69.html)
======================================================================净空法师法语:做事难,做人更难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1-20 22:58:00  
净空法师开示:做事难,做人更难 1世间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没有人说是占便宜的,也没有一个是吃亏的,你看他三世因果就清楚了!哪有占便宜的?你这一生占便宜,来生就吃亏;这一生吃亏,来生占便宜。 2中国古德都说“吃亏是福”,你不懂,你认为占便宜是福报,其实吃亏才是真正福报,占便宜是祸害,祸害现在没有来,将来不能避免。你要是真正通达宇宙人生真相,你就明白了,在这个世间,人要想占别人的便宜,没有这回事情,无有是处! 3世间一般人,总想处处占别人一点便宜,这都是狂妄、自大、傲慢的习气,这属于业障,这不是智慧。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处处忍让,换句话说,处处让别人多占一点便宜,处处自己多吃一点亏,这是修行,修自己的德行。 4我对人真诚,他处处欺骗我,占我便宜,好!消自己的业障,不但不能责怪他,反而磕头感激他,为什么?无始劫业障从这里消除了。如果他欺骗我,我也欺骗他,他对我不老实,我对他更狡猾,他堕地狱,我也跟着堕地狱,那就大错特错! 5我们学佛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落实到生活当中,别人对我虚伪,我对别人要真诚。你要问,这样我不是吃了亏吗?是的,你吃了大亏,吃大亏以后到哪里去?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占了便宜的人将来到哪里去?来生到地狱去了,三途去了。 6佛给我们讲,因果通三世,你要真正懂得因果,你就晓得,决定没有吃亏上当的,决定没有占便宜的,这只有我们学佛的人才懂得、才相信。 7我们学佛人,决定不造恶事,绝对不起一个坏念头,决定不敢占别人的便宜,就是想到来世来生有果报。人生苦短,一转眼就过去了,真正聪明人,一定要想到来生后世怎么样。 8这一世吃一点亏,来世就占便宜,眼前吃一点亏算什么?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嫉妒、嗔恨、报复、互相残害,一般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你要是有前后眼,你能够看到来世后世,你就晓得,占便宜是祸害,懂得吃亏是福。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73.html)
======================================================================达真堪布:偷盗有哪三种情况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21 8:37:00   
问: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达真堪布答:身三种恶业的第二种,偷盗。偷盗也就是不予取,可以分三种:强权不予取,盗窃不予取,欺骗不予取。强权不予取:是通过自己的势力和权利,用强硬的手段夺占别人的东西。例如君主不依靠合法税收,而是凭借暴力甚至军队来劫夺财物。盗窃不予取:是在暗地,偷偷摸摸地窃取别人的东西。欺诳不予取:是通过欺诳、诈骗等手段得到别人的东西。做生意的人很容易造这种业。把不好的物品说成是好的,把廉价的物品说成是贵重的,以此欺骗顾客,这些都是欺诳不予取。还有的人专门喜欢占别人的便宜,这也属于是不予取。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83.html)
======================================================================净空法师:如何让佛号做主避免烦恼当家作主
 
 发布:忏悔 []   日期:2012-1-20 13:51:00      
       人天之善是基础,我们现在是这个基础没有,所以搞得很糟糕。虽然天天在学佛,学佛很多年了,要用佛法的标准来衡量,你还是个恶人,不是善人。为什么?还常常起恶念,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这哪能算是善?虽然说念佛,这句佛号不起作用,功夫不得力。为什么?我这个念头一起,阿弥陀佛的名号起不来。看到有不如意的事情,心里是想不高兴,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住了,这个佛号念了管用。它能把我的习气烦恼控制住,这个功夫叫功夫成片。我们念佛人,只要有这么一点点功夫,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这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连这个功夫都没有,发脾气的时候,阿弥陀佛忘掉了,起不来,你造业。顺境起了贪爱心,阿弥陀佛念头起不来,都是随顺烦恼。虽念佛,不得力,就是古人所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最重要的不去看别人,看别人错了,看自己,看到别人不要去想别人,回光返照,照自己有没有。我们看到个念佛人在发脾气,马上觉悟到,提起自己的佛号,觉悟到我有没有这个样子。那么那个发脾气的人,在我来讲他是菩萨,他提醒我,他是我的善知识,他在警告我。那我怎么样看他?不要有看头,如果你要想怎么样看他,那你就要把他看作菩萨示现,来成就我的,那就无量功德,他真的就是菩萨示现。为什么?境随心转。他对别人不是菩萨示现,他对我是菩萨示现。外面境界不是真的,要绝对肯定,深信经典里面的教诲,境随心转。我认定他是菩萨,他真的是菩萨。但是你要晓得,他那个菩萨就是这一刹那,这一刹那,我见到菩萨,我见到佛了。你没有这个回光返照,你常常见到这个景象,菩萨在你面前是当面错过,不认识。所以贵在什么?你会认识,你真的学到了。    像我们凡夫头一个学什么?忍辱波罗蜜。我们心浮气躁,没有丝毫涵养。能忍辱的人心清净,能清净的人心生智慧。虽有烦恼,智慧多,烦恼少,那就很管用。我们一般人是烦恼多,智慧少,烦恼大概有十分之九,智慧大概只有十分之一,不成比例。所以它不起作用。到什么时候才起作用?烦恼十分之六,智慧有十分之四,起作用了,警觉心会常常起来。如果能到烦恼跟智慧一半一半,大概往生都没有问题。智慧能超过烦恼一点,智慧有百分之五十二,烦恼有百分之四十八,成功了,往生净土靠近了。这就是什么呢?你控制住了,不是烦恼没有了,烦恼常起来,能控制了。念头还没起来,还没冒出来,阿弥陀佛压下去了。跟人没有分别了。在理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放在心上。    由修持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会把每个人都看作佛,佛在发脾气的时候教我,佛在欢喜的时候也在教我,佛的一举一动统统教我,你就学会了。任何人都是佛,你说你怎么会不见佛?你怎么会不见菩萨?会修的人,一天到晚,从来没有离开过佛菩萨。你念念都在受教,道业怎么会不成就?所以问题在善学。你要会学,不会学的,真的是经上讲的,当面错过是事实。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问题在我们自己会不会。如果别人责备我们,是对着我来的,我恭恭敬敬接受,不必回一句话,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有这个过失,他责备我,我要改,他讲的是对的;我没有这个过失,他责备我,是好事,他消我的业障,生感恩之心,绝没有埋怨。如果说我没有这个过失,引起我的怨恨,我错了,我的反应错误了。我内里面的烦恼,为什么会被他勾引出来?自己一点定力没有,一点都不能忍,小不忍则乱大事,大事是往生净土。什么都要能忍,什么都要能受,肯定消业障。他常常这样责备我,我次次都能忍,到最后他会对你佩服:这个人了不起,不是普通人。他也会发现,他发现的时候他得利益,我们不但成就自己也成就他,成就他是报恩。自己成就才能成就别人,自己不能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    我过去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她脾气不好,常常骂人。很多人劝我,你为什么不离开她?另外找个地方去。我告诉他,她是我的善知识,我要到处另外找人,不见得会找到比她更好的。如果处处都跑,我的心是散乱的,对自己的修学非常不利,不如在一个地方忍到底。你们说这个人不好相处,我愿意跟最不好相处的人相处,我能够跟他相处,就能跟天下人相处,这不是好事情吗?我为什么去换个地方?道业要这样修才能修得成功,没有不能忍,没有不能让,什么都能让,因为我生到这个世间来,我什么也没带来,空手而来,将来走还是空手而去,世间哪样东西是你的?什么人要,赶快拿去,欢欢喜喜地供养你,决定没有丝毫牵挂。    佛常常教导我们,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又何况愈舍愈多,愈忍你的德往上提升,愈舍,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有什么不好。我在这一生当中,八十岁可以说是一生了,把佛祖这些教诲,在我这一生心行里面证明了,所以你们不相信,我相信。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51.html)
======================================================================截流大师:如在千尺枯井中。受野狐诀。注视磨孔。一心欲出。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2-1-20 15:14:00 
 凡欲与期念佛。令功行不虗者。当发三种心。以为方便。第一发痛惜光阴。心虽约三年。光阴无几。古人喻如连日疟。发三度寒热。期即告终。若非勤策身心。寸阴是竞。未免见以为长。若见以为长。则悠悠岁月。罔罔襟怀。疲厌易生。净功莫克。岂不大可惜哉。况命在呼吸。安保三年。纵越三年。岂能长久。所谓如囚趣市。如羊诣屠。但得前行步步近死。直须孜孜昼夜。矻矻暑寒。一句洪名。无时间歇。不用弥陀接引净土。决定可生。凡我同行。慎勿锐始怠终。当视三年。如一日如一剎那可也。第二发专求出离心。夫此三年功行。非但不求世间福报。亦并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兴显佛法等愿。惟愿命终得生彼国。脱生死苦。此愿直须刻刻现前。如昔人被覆。在千尺枯井中。受野狐诀。注视磨孔。一心欲出。视之既久。孔不加大。身不加小。任运飞出。念佛亦尔。专念彼佛。一心求生。念之既切。佛实不来。我实不去。自然得生。得此一愿。则见佛闻法。断惑证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百千三昧。应念现前。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大愿。同时具足。所贵谛信力行。惟专惟一。始克有济也。第三发和顺守约心。堂中既无多众。早晚共住。称同行善知识。各宜防身护口。谦恭巽顺。互相砥砺。互为标榜。此三年内。例如掩关禁足。当以山门为界。不得出外行走。虽亲友病亡大故。亦不得破例而出。开他人效。尤自便之端。每日恒课。不得懈怠废缺。惟除病患。不能饮食。然或坐或卧。亦须默默念佛。葢病患中。尤当急切也。恒课外有余晷。须自检点。勿放身心空过。不得闲谈杂话放逸戏笑。误己妨人。更不得披览外书吟咏诗偈。非唯唐丧光阴。亦乃孤负檀越。本堂轮一人作监直。五日一换。挂牌交代。有不守约不如法者。监直师即应劝谏。一谏辄听者善。若三谏不听者。白众议罚。若监直师狥情容隐。不谏不举者。随事量罚。若诸师自严自重。各精进不放逸。置规约于无用之地。则弥善也。勉旃勉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56.html)
======================================================================大安法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6 11:23:00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文殊智慧是虚无?主人底事凭居易,公据何人问大苏?寄语聪明宜念佛,阎君应不爱之乎。】                             ——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第二句“得作愚夫亦已夫”,你真正能成为一个愚夫愚妇,就了不起了。孔子也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用在净土法门方面很贴切。净土法门有两种人最容易契入,第一种是上根利智之人,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知道,简单之法具有着大智慧,当下信受。所以净土法门是佛无问自说,向声闻人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说,在菩萨里面向文殊师利菩萨说。为什么?上根利智之人能当下担荷。    再有一种能够信受的人,再就是愚夫愚妇。“我什么都不懂,但是听说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能够救度我们,我就靠上你了,拉住你了,抓住不放了。”这就能解决问题,因为信根扎得很稳,这就是大智若愚。就怕那些不上不下的,对这个法门最难信。能读点书,能够讲点名相概念,但没有大智慧,同时他又不肯降低到愚夫愚妇去自我定位,所以才常常半吊子水咣当响,最后还不如愚夫愚妇。    清代有位居士,彭绍升居士,应该说在我们这类的人群当中,他属于上根利智的了。他的家族都是大官员,自己也考取了进士,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很通达。在信受了净土法门之后,他说了一句话,“从今以后我要到厨房、灶下去做愚夫愚妇,老实念佛。”    修净土法门,你只要老实下来,就能得到利益;如果一天到晚以躁妄心去打妄想,就得不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4280.html)======================================================================大安法师:极乐世界的殊胜境界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20 9:59:00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盘中甘露珠圆转,树上摩尼水倒流。碧玉莲台承足稳,真金华瓣衬身柔。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极为殊胜,是一个胜妙的道场。在这样殊胜的境界当中,容易修行佛道。何为境界殊胜呢?极乐世界的色、声、香、味、触五尘都非常的微妙,这五尘都能做佛事。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华、一水、一微尘,都能觉照到法性涅槃。百鸟偕鸣的音声、风吹铃铎的声音、八功德水相激的声音,都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令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是声尘。西方极乐世界又弥漫着无量的宝香,这些香能够令往生者伏灭烦恼,显发本具的五分法身之香。味,比如八功德水的那种味道,像甘露一样的味道,不仅除饥渴,而且长养诸根,而且还能够生发无量的智慧。法,在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忆念菩提树的功德,都能得到种种的法忍。极乐世界的一一境界、一一尘,都能够度化众生,作度化众生的佛事。净土经典特别谈到声尘,由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大都从耳根的闻性得到甚深的法益。    西方极乐世界五尘微妙的境界,都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心所流现出来的。所以全体极乐的依报环境,都有着阿弥陀佛大愿、光明的加被,能够令我们一到那儿去,就能快速地修行道业。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特别是具有快速伏灭烦恼的功能。在这个我们世间,要对治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种种的烦恼、习气,是很难的。抽刀断水水更流,我们对这些烦恼、习气无可奈何。但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由于是法性土,由于有弥陀光明的注照,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已具有着让我们破除我执和我所的功能,所以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习气,就在那里顿然地休止。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33.html)
====================================================================== 净空法师法语:功夫都在佛号上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1-25    
  
 1 学佛有三个基本的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有一条不具足,修行都有障碍。2 第一个是理论要通达,要正确没有错误地理解它;第二个是方法要明了;第三个是境界要清楚。3 我自己功夫到什么程度,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理论、方法、境界三样都搞清楚了,这才可以开始修行。4 “执持名号”是修行,这就是讲功夫。你念佛的功夫,虽然念得很勤,你的见思烦恼没有断。5 诸位要知道,只是没有断,没有断怎么样?要有能力伏。就是把见思烦恼压住,决定不让它起现行。要有这个能力才行,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往生。6 没有能力把见思烦恼压住,就是你念佛不得力。虽然念佛了,但是佛号不起作用。7 佛号应该怎么念法?平常固然佛号不断,这好比是练兵,平常出操练兵,对付烦恼的时候就好比打仗,什么时候打仗不一定,时时刻刻都打仗。心里面烦恼一起来了,这个时候马上提起佛号把它压下去,就要跟它作战了。8 顺境里面,心里面起了欢喜了,“阿弥陀佛”,把欢喜心给压下去。9 诸位要晓得,欢喜心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喜欢”是七情五欲,有这个东西不能往生。10 佛门讲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是不是欢喜?不是。你要一欢喜,那就完了,决定不能往生。11 什么叫法喜?法喜是“清凉自在”。喜怒哀乐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这个时候叫法喜。千万不要把你自己的欢喜心当做法喜,那是感情。12 你能够把情识统统压住了,这个时候叫法喜。心地清净光明、一念不生,这个时候叫法喜充满。13 在逆境里面,我们的嗔恚心、嫉妒心如果稍微一生起来了,这句“阿弥陀佛”能把它压住。那个念头才动,一句佛号就把它压住了,这就是打仗。14 绝对不叫妄想分别执着起作用,一有这个东西,佛号立刻把它压住。15 你有念头,这是未断见思,可是你的佛号能起作用。心里头没有妄念则已,一有妄念,佛号立刻就把它压住。16 这样的功夫,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分为三辈九品。上品的功夫,给诸位说,虽然是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他就生死自在了,就预知时至,也可以来去自如。17 换句话说,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想再多住几年,就可以多住几年。18得到一心那还得了!那个功夫不得了,怎么知道?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诸位都可以看到,古人有例子在。19 你想《净土圣贤录》里头记载的莹珂法师,他只念了三天三夜,他往生了,他那个是什么功夫?就是“执持名号,未断见思”。20 他那个境界是功夫成片,他就能自在往生了,他还有十年寿命,他不要了,他提前走了,佛来接引他,他跟佛走了,像这种例子很多。21 执持名号是有散、有定。什么叫“定”?“定”是定课,就是早晚课,早晚课是决定不缺,这是比什么都重要。22 不要说我今天忙,我明天补过来,不行的,定课就是定课。所谓定课,不要定得太多,定得太多怎么样?你自己做不到,这是要特别注意的。23 看自己生活环境,如果自己工作很忙,早晚课就定少一点;如果自己很清闲,有的是时间,你可以定多一点。24 诸位一定要晓得,课诵里头最重要的是执持名号,不是念经,念经没用处,这是诸位千万要记住!25 现在很多人不晓得,定的早晚课诵念经。叫你念经,叫你念一遍经是什么意思?念一遍经是定心的。26 因为我们的心散乱,散乱称名,念名号不得力,所以一遍经念下来,收心,心定了,然后接着念佛号,功夫都在佛号上,不在那遍经上。27 蕅益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浅深。”你的功夫浅深,与经决定不相干。所以诸位念经、念咒那都不相干,功夫在名号。28 我们净土宗古来许多的祖师们,他们念佛的方法是一天十万声佛号。你看人家也不念经,也不念咒,他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十万声。29 十万声佛号差不多是要念二十个小时,我们这个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念五千声,十万声是二十个小时,大概除了四个小时睡眠之外,佛号是从无间断。30 他什么都没有,就是这一句佛号,莲池大师如此,蕅益大师也是如此,这是我们也晓得的!31 执持名号是有散、有定,“散”就不是定课。总希望二六时中不要间断,心里面念念有佛。32 你出声念可以,不出声念也可以,大声、小声都没有关系。念到疲倦的时候,不妨大声念几声,把精神提起来。念累了的时候就默念,不出声音,总求佛号不间断。33 执持名号,这里面功夫浅深分三辈九品。你看,功夫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换样子。34 诸位念佛,如果你念到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是不是到一心了?就看你见思烦恼断了没有,就从这里看。见思烦恼没断是功夫成片的境界,见思烦恼要断了就是一心的境界。35 见思烦恼断了是什么相?第一个,没有人、我之相,这是见思烦恼断了。没有人我是非了,心是平等的。36 在顺境里面,决定没有一丝毫的贪心。贪、嗔、痴、慢、疑统统断掉了,这就是见思烦恼断的相。37 在逆境里头,不生一点嗔恨心。不是说生了一点点心则压下去,那是什么?那是前面的境界,那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在第二层一心的境界里头,决定不会有一点嗔恨心。38 人家就是把你处死,拿着刀一片一片来割你的肉,像《金刚经》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你也没有一念嗔恨心,这个时候你是得事一心不乱,这都是境界,非常重要。39 我们功夫已经到成片了,就希望再提升一层。功夫往上提升,就要破执着。破我执,得事一心不乱。40 见思烦恼是自自然然断的,不是有心断的,有心断,断不掉。我天天念,我要断见思烦恼,你决定断不掉,为什么?因为“我要断见思烦恼”这个念头,有我执在。我执是念念增长,我执不破。41 事一心不乱是破我执,所以他的地位与小乘阿罗汉相等,与辟支佛相等。42 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就是断见思,所以你的功夫是跟他们相等,但是你的功德比他大。43 因为他修的是小乘法,你修的是圆顿一乘法,所以你的功德比他大,你断证的功夫是跟他相等,功德是他比不上你。44 像这些地方要知道,晓得这个境界是自自然然现前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见思烦恼断了,这叫功夫。45 你如果要测验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他要说他的功夫怎么样了,你恭维他几句,他就很得意,他是凡夫。你臭骂他几句,他马上就生气了,是博地凡夫,没有功夫,连前面第一层的功夫都没有。46 第一层伏烦恼,他能伏得住。伏烦恼,我们常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八风吹不动。47到事一心不乱就没有风,风平浪静了,没风了,这一层功夫,他的果报是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这个里头也有三辈九品。48 到理一心不乱,他的果报是生“实报庄严净土”。“实报庄严土”也叫做“无障碍净土”,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功夫达到上乘了!
南无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9062.html)  ======================================================================大安法师: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22 13:56:00   
儒家讲“孝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孝。“孝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孝为制止。”  至道之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孝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佛把孝提到非常高的高度。那怎么样是至高之法呢?这怎么理解?刚才讲这个孝有顺的意思,随顺。譬如“随顺父母师僧三宝”,“父母”代表我们的本觉,“师”代表先觉,比我们最先觉悟,“僧”代表和合的觉。“三宝”中,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性,法是抵达菩提觉岸的道路。你能够随顺父母师僧三宝,就能获得至道之法,得到这个至道的门。至于“随顺”,作为念佛行人,你能够随顺名号里面传达的实相悲愿,你就能往生成佛。我们随顺自性本具的布施,跟吝啬心相对治,我们就能够修布施波罗蜜。随顺我们自性的灵知心,就随顺了我们的智慧。随顺了我们自性的坚固心,就对治了我们的懈怠。顺里面就包含着六度在里面。孝又为戒,戒主要是防止我们身口意三业过犯。一个孝顺父母之人,在父母面前一定会怡声下气,委曲婉转,口业就止住了恶。对父母要赡养,《礼记》里面每天要三次去问候父母,冬天要使他温暖,夏天要使他清凉,这样对父母的服劳就会产生,就止住身业的过失。念念想到随顺父母的心,承欢、爱慕也就会使意业止住了恶。身口意三恶都止住了。一个孝顺之人,《孝经》里讲:“肤发身体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之始也。”孝的开始,思惟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一切都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毁伤了这个身体就等于毁伤了父母的身体,父母也会难受的,所以这是孝的开始。然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使父母双亲由于你立身行道能够光宗耀祖,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大家的称誉,这是孝之终也,是大孝。所以孝也有不同的层次。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出家修行,这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晋代,被一般人认为不孝,认为出家之法是不孝之法。当时有一位大军阀叫桓玄,基本上掌握着国家的重权。到庐山时带着一种辩论、责问的口气,一见慧远大师的面就说:“不敢毁伤,何以剪削?”他就用《孝经》的话来谴责。我们作为一个以孝为立国之本的国家,不敢毁伤自己的身体、肤发,你毁伤了就是不孝,你怎么还要把头发剃掉出家呢?这意思就是说你不孝啊!当时慧远大师就回答了四个字:“立身行道。”立身行道是“孝之终也”,是大孝啊!“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也”,是小孝。所以佛教心量广大,对孝的层面的诠释,不仅停留在世间的小孝,停留在饮食起居层面。承父母的欢心,给他物质生活的满足,顺应父母之情,是孝的内涵。佛教讲孝,不仅给父母物质、心理的安慰,而且要使他得到解脱。不仅自己父母得到解脱,而且要使一切父母得到解脱。这就要“行道”,这个“行道”就是大孝。在净土法门,你能够劝父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大孝中的大孝。所以佛门孝的内涵、广度就比儒家在世间层面的孝更为圆满。这就叫“顺其性”,顺着自性、本性,真正利益父母。所以当时慧远大师一说“立身行道”,桓玄就没话可说了。慧远大师就是用“孝之终”来回应“孝之始”的谴责,说明出家修行是立身行道,是大孝。自古以来,佛门的高僧大德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他的孝心。唐代有个师备法师,他的父母是以捕鱼为业的,在捕鱼的过程中他父亲不慎落水淹死了,作儿子的感到非常悲痛。古人都相信因果轮回,所以他就想怎么样来救度他淹死的父亲。毕竟父亲是在做不好的生计的业中死去的。所以他当下就出家了,他是带着要救度他父亲的心理出家的,这是一种巨大的修道动力。他修苦行,捍劳忍苦,到处参学,开悟了。开悟之后,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他的父亲来了,向他表示感谢,荷子出家悟道,我已经从畜生道出来升到天上去了,特来报信感谢。这就是悟道救父。宋代还有一位宗赜禅师,他做了寺院的方丈和尚,但是他没有忘怀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他就把母亲接到寺院住,劝他母亲念佛求生净土。他母亲刚来念佛还念不下去,天天想回老家、想家亲眷属,而且一见面就跟宗赜禅师谈那些世间的话。宗赜禅师干脆有段时间就故意不跟她见面,就让她念佛。这样劝勉了三年之后,他的母亲才开始好好念佛,在寺院念了七年佛,最后预知时至往生。“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父母双亲离开六道轮回了,你作为子女的孝道才能成就。这是佛教的理念,是真正把孝落实在真实利益的基础上。由于这样,他自己念佛的功夫也得以长进,他念佛普度众生的悲心也发出来了,所以他当时就启建莲华胜会。莲华胜会就是提倡每个人一天念一万声佛号,然后记数下来,共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取名叫“莲华胜会”,意思是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这么殊胜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一启动就出现一种感应。当天晚上他做梦,梦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穿着黑色的衣服,带着白色的头巾,面貌非常庄严的一个男子过来,说:听说禅师建莲华胜会,我也报名参加。禅师说:好啊,登记在册,你叫什么名字?那个人说:我叫普慧。好,普慧。他写下来了。写下来之后,这个男子又说:家兄普贤也委托一并参加,他也把普贤写下来了。等他醒过来想一想,这两个人可不是《华严经》里面的两位菩萨吗?普慧、普贤。你看他建立莲华胜会这一念的真诚心,竟能感得华藏世界的菩萨来幽赞。这些不思议的感应也是从他最先的孝里面生发出来的啊。所以孝养父母是我们念佛行人的一个基础啊!从世间对父母的孝道,然后放大到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父母的广大之心,就能够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逐步地趋近,逐步地感通。 如果一个人的孝道缺乏的话,他自己立身、完善人格的道德基础都没有,那其他一切都免谈了。所以我们念佛行人要从孝养父母开始。    上一篇: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深邃玄妙的境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370.html)====================================================================== 妙莲老和尚: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阻人出家
 发布:善因 []   日期:2012-1-19 23:34:00   
妙莲老和尚发话了: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阻人出家  上妙下莲老和尚于弟子剃度日为信众开示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哪有阻人出家的?这里所感善恶因果,请恭阅“出家功德经”就知道了。切勿造恶口业,受苦堪可怜!往住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这么一说,都不敢出家了。现在外面就有这些人,这真是末法时代;说好话的人没有,打气的人没有,泄气的人却是那么多。  他们一味的说: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样,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间人都要绝种了。有些发心想出家的,听了这话也糊里糊涂的认同:“是啊!那还是在家修行吧!”  诸位注意啊!想出家的人就千万不要听那些话,障得了你的前程。其实,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这个世界就清净了;众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净的莲花化生,哪里会绝种呢!此世界既然清净了,那么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这个娑婆世界已转成了净土。但我们现在居此三界牢狱,这是一个多么苦恼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难道你还怕地狱众生空了吗?还怕牢狱的人都走光了吗?这真是邪知邪见!若能持守佛净戒,世上没有犯罪造恶的人,就没有牢狱也没有了地狱,那不是很好吗?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的,岂不更好!只可惜的是:万不可能人人都出家,这个世界也就万不可能成为佛国的。所以,请不必杞人忧天,阻人出家。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哪能不称赞出家之功德?否则岂非魔子魔孙!  一般说来,人的根性有三种: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这种根性的人,如维摩诘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当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为这种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净的环境,他才能清净,若在染污的环境,就无法把持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像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发心出家,仗三宝功德较易修。至于下等的人,就用不着出家了,出家也不会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个居士,好好勉力修还可以,免得出家反而败坏佛门。我们印光祖师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针对这种下等的根性说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辈,来发心出家,那我们是最为欢迎的啊!  再说,如果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一样,诸位你们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灵岩山寺来了,在家也是一样嘛!何必要来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讲什么就信以为真;自己在脑中要转转,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再行,善的当然是依从,不善的要摒之。  虽说有上中下三根,但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自认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过。如果你是这么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自杀了。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呀!要做个上根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饭我不也一样吃饭?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没出息了。  刚才说男儿当自强,那么女人就不用自强了吗?要知男女那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万不可以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丈夫气来。且看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若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你看阿弥陀佛大慈悲,特别为女人发了一条愿,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这种慢性自杀的病;自认女性好可怜,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想的!自尊自贵固然不可以,自轻自贱也是要不得,不要贬薄自己。不要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声音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临头,就自认我是个女人没有用。可不要这样颠倒了。  关于出家有没有资格受人礼拜、供养?这要知道,出家决定要受戒并守戒的,受戒就内有戒德庄严,外有袈裟著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现僧相,这就不但能受人来礼拜,连天人来礼拜你都受得起。因为你有一个僧相就堪受人天礼拜,至于你有没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内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镀上金,好像披上袈裟,虽是木头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礼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宝,受了戒法,还不能受人礼拜吗?让人家礼拜是给人家种福,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对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养,他布施于你,他今生或转世就能安乐自在,这是因缘果报法。至于你出家后,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报。若现了僧相而不受人礼拜,不受人供养,这是犯不乞食戒的。当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赖信众供养,若不精进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拥护,转生还要堕落,那就太苦、太可怜了。当然,若是修行有功、道业成就,那就真是为无量众生的良福田。但愿人人修行,个个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  出了家自以为没有修行,不受人供养,要自耕自食,这是不如法的。是谁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钵,但我们中国僧不托钵,而是在斋堂吃饭,这一样是受人家的供养。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还自以为是。即使你是一个有钱的大居士,有百千万财产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时,家中的财产也都要施舍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说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个茅蓬,不要受人供养。错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积钱财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现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给人家供养,怎么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给人下种子一样,如此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那里会有福报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间受人的供养,将来证罗汉果,果报就是应供——应受天人的供养。比丘受人的供养,将来证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养,没有天福,就算你证了罗汉果,托钵都托不到,饥饿是好苦的啊!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  (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  (2)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  (3)破恶,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种种烦恼恶业。身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义。那么做居士的供养时,要不要分别这个师父有没有修行,才来供养呢?“有修行就供养他;没修行,就不要供养他了。”若有这种分别心,就算你供养到菩萨、供养到佛,那样功德还是很小的,因为你有分别心。若能无分别心的供养,“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养。”能平等供养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无相而布施,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们要会平等供养。供养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别。但假如你是要请开示求智慧,那当然就不同,他要是不会讲,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请问他;要问,当然就要请问过来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不好的就敬而远之,因为他既无慧,行为又不好,若跟着他,会学坏的。犹世间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好的,以我们自己家里的父亲、老祖父等长辈们来说,好的,我们就要学;不好的当然就不能学。但不管他们如何的不对,他们总是你的长辈,对他们还是要尊敬的。不过他讲的话你不能听就是了,他们的坏行为你也千万不能够学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对“长上”的礼,不可违逆犯上,即使父母有过失,也应婉言劝谏,不能当面数落。若父母不接受,那么只能将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忧。同样的,我们在家佛弟子对“僧宝”也不能失了恭敬,虽然有些出家师父,其言行确实是不值得亲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劝谏,但绝不可随便批评。学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宝门中造口业。慎之!慎之!  说到顶礼,不仅比丘能受得起人顶礼,就是小沙弥也一样堪受顶礼。佛陀说:“三子不可轻:沙弥虽小不可轻,王子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沙弥虽然小但未来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虽小,坠地贵压群臣,大臣一样的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龙子小,他大时就能呼风唤雨。所以对沙弥也一样要恭敬,不可看轻。刚才说居士要恭敬三宝,其实出家人对居士也是不可轻视的,居士们头发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吗?未来也是会成佛道的呢!  僧宝是住持佛法,居士要护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宝却没有护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临涅槃的时候,特别交代国王大臣要护持三宝。在家的居士要护持三宝,怎样的护持三宝呢?现在三宝之中出家人——僧宝,太少太少了!僧宝从那里来呢?是从虔诚佛教徒家中来,你们家中要是有两个令郎,就拣一个好的,送他来出家做小和尚,那你们就是真正的护法了。记住!要拣个好的呀!你不要拣那个蠢蠢的,脑筋错乱的,若送他来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无求福求慧的机缘。拣个好的,那他将来做大法师,才能够度众生。诸位啊!这也是大布施、大供养呢!修见恭录============================================《佛说出家功德经》中所述阻人出家的果报: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阻人出家属于舍法罪,不得往生极乐世界:以上是舍教法,下面讲舍证法。若对于他人受出家戒等制造障碍,这也是舍证法。本来有人想出家,但其他人劝他:“末法时代哪里有清净的出家人?很多出家人都还俗了,你还是以在家的身份度化众生吧!”这样说就是舍证法。以前,有些人想在我面前出家,但我不知道他的道心稳不稳,于是说:“先观察四个月再说。”那这是不是舍法罪呢?不是。因为《毗奈耶经》要求,对发心出家者应先观察。但有些人并没有任何依据,随随便便就劝别人不要出家,他们的语言听起来特别可怕,一听就知道,他并未好好学习过佛法,否则不会这样说话。这样的话我们根本不敢讲,因为自己毕竟长期闻思过教理,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是比较清楚。舍法罪讲义 http://www.folou.com/thread-234513-1-1.html
【常见误解】僧尼天天念经,不事生产,岂非社会的“寄生虫”?
○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经,不事生产,岂不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由佛教的看法去说,绝大部份众生毕生所做的事之最终目的是要令自己得到快乐而离开痛苦。但真正的修行人,其中包括了真正修持的大乘出家僧尼,却牺牲自己的世间福乐,致力于令所有众生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得离痛苦。由这样的层面去看,世俗的人只为自己得乐离苦而营营役役,大乘的修持人却为了所有人乃至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努力,以非凡的耐力去修持成佛来利益所有生命,所以他们不单不是'寄生虫',反而是自愿肩负一切众生的究竟福乐之担子。即使由世俗的层面去说,僧尼也并非不事生产的人。在世界各宗教的历史上,神职人员都常常充当着照顾信众心理及灵性健康的工作,可说是'心灵医生'或者是'心理医生'。有很多有威望的宗教人物,更对维护世界和平及社会人心安定有很大的作用。在藏传佛教中,一些有地位的大师往往有责任照顾整个小区人民的需要,例如确保老弱的人受到照料等。在小区出现不和的紧张气氛时,往往因为区内的大师之几句话就平定了暴动或即将发生之战事。衲是先世祈竹大师之继承者;先世祈竹法师是嘉绒区十八地区的精神导师,十八区间之纷争很多时都由他调解而免致出现流血事件。其它如贡唐大师等高僧,也常常以佛法的悲心及智慧化解本来即将发生之大型战事。所以,某些出家人又有平息戾气及纷争的正面作用。再者,各大宗教的神职人员也同时致力于世俗上之慈善利生工作。天主教德兰修女大家都知道吧?她一个人的事业及对社会乃至世界的贡献,你可能做十倍时间也做不来。在佛教中,也一样有很多利益社会的慈善团体【比如证严法师发起的拥有一千万义工的慈济功德会,在世界各类灾难发生之际,他们总是第一个赶赴现场救灾】,这些团体往往都由出家人发起及维持。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寺院都致力于账灾施药等善行,衲所隶属的大藏寺更有属下之慈善基金会及免费赠医施药的诊所,这些都是较能见得到之社会贡献。所以,说僧尼只念经不生产,纯粹是你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见。○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学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众弟子,所以在家的修持也一样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并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确有助于修持之路,但却并非说只有出家人才会成佛。至于会不会灭种,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如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这人间世界转生只不过是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并非有恒久福乐的终点。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修持的目的是要成佛或起码脱六道生死苦海。所以,由佛法的角度说,这个世界并非值得执恋的乐土,你根本毋须担心有否灭种的问题。如果六道,包括人间,都完全灭种,所有众生都超脱了六道,那不单不是值得你忧心的事,反而真是天大的好事了。你担心人人出家修持导致灭种,就如担心囚犯都变善良了,牢狱岂不是会空掉关门一样地无意义。这显然是个无真正内涵的问题。改由另一个角度看,世上有多少人口亦与个人的业力及众生的共业有关,并不可能因为多了几个人出家就会灭种。现今世界上,似乎大部份国家都有人口过多的情况,所以你的问题就也更加不成立了。难道全世界的人一下子都会出家吗?衲倒希望佛教真的这么兴盛,但恐怕世界的趋势并非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如果你真的担心人类灭种,倒不如致力于鼓吹慈悲及和平的理念,令世上少一点战争,这才是实际的。这个世界绝无可能因为多了几个人当和尚就会灭种!——摘录自狮吼棒喝问答录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如今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出家人特别轻视,在他们的眼目中,出家人都是因为人生不得意受到各种打击或者是生活上走投无路,才选择逃避现实出家为僧这条灰色道路。其实这表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历史,我们且不说出家人本身所具有的功德及其内在的证悟境界,仅仅就民族文化交流史来看,出家人对人类社会就写下了不可磨灭光辉灿烂的众多篇章。比如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史上,唐代的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曾受到了当时全印度各国上下的尊敬。法师返国时,唐朝太宗皇帝亲自出迎,并希望法师出任大臣,但被玄奘法师婉言谢绝,后法师圆寂时,朝野送葬者竟达百余万人。玄奘法师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实为罕见,鲁迅先生也赞叹玄奘法师为中国历史上堪称“民族脊梁”的优秀杰出人物。又比如唐朝的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将中国的佛教及建筑、雕刻,文学和医药等先进文化毫不保留地带到日本,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日本人民尊为“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恩人”、“日本律宗太祖”、“盲圣”。又如九华山地藏菩萨金乔觉,原为古新罗(即今韩国)王子,于公元741年来华弘扬佛法,人们称其为地藏菩萨化身,故其驻锡地九华山遂作为地藏王菩萨道场,而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如安世高,原是安息国的太子,后把王位让与其叔,自己出家为僧,于公元148年来华,是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奠基人。在中国近代则有弘一大师,早年曾留学日本,把西方的音乐、美术、戏剧等引进中国,后出家为僧成为著名律宗大德。又有法尊法师,早年不畏艰辛进藏学习佛法,后从事藏传佛教的研究与翻译,为藏汉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当今世界上,则有新加坡的演培法师,在美国的宣化上人,台湾的净空法师、星云法师等等在全世界不辞劳苦地广为传播佛教文化,因而受到国际人士的广泛敬佩。其实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优秀人物,他们作为佛门的高僧大德,为世界文化交流、增强民族的团结和国际间的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有很多出家僧人,他们不仅以自己无上的悲愿与顽强的精神,利益了无边的众生;他们不仅为自己的祖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为本国人民所钦敬,成为本民族历史上引以为豪的人物,而且也同样受到其他民族人民的极大尊敬与爱戴,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心中,为各民族人民所缅怀纪念,从而成为各民族世代友好和文化交流的永恒动力。比如反映弘一大师波澜壮阔的一生事迹被人们编成了电视连续剧,有四家电视台争相放演。1980年作为日本国宝的鉴真大师肉身像,由专机运送到大师的故乡江苏扬州,进行了为期7天的展出,瞻仰者达17万余人。此后,还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法源寺两处展出了16天,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还特意撰文,高度评价鉴真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又如西安“玄奘三藏法师院”的建设,也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内设有玄奘纪念堂、玄奘事迹陈列馆和讲经堂;玄奘法师的部分灵骨在本世纪还被迎往到日本供奉,1955年经周总理同意,我国政府又分赠部分法师灵骨与印度政府,安放在法师当年留学的那烂陀寺。1998年,由198人组成的台湾玄奘法师舍利奉迎团也来到北京访问,准备迎请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到台湾供奉在三藏纪念塔内,希望让玄奘法师的光芒永远照耀全台湾所有人士的心,台湾也创办有玄奘大学,就是为了玄奘法师的精神能够永远活在学子们的心中。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出家人有不公正的看法,这是很荒谬的。从古以来的历史显示,社会对出家人的评价都非常高。实际上,出家人是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土的庄严,舍弃世俗获得出家身份,这是世界上任何昂贵的珍宝都不能相比的。从出世间的功德来讲,在佛法经论中有许多圣教的证明,大家可去详为参阅,但总而言之,有幸披上出家僧衣是千百万劫中难以得到的。然后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披上袈裟也是最难得的,世间上各种再昂贵的金银财宝也没有任何一样比得上它。清朝的君主大顺治皇帝也说过:“世间最贵者,莫若舍俗出家。”又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现在五浊恶世末法时代中的一些出家人也不要起颠倒妄想,以为在家的一些世俗行为是非常的好,而应该知道我们在这个短暂的人生当中能够幸运地出家,确实是有很大的福报,也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这种出家身份是非常伟大,就像弘一大师所说的那样:“出家人是最高尚最伟大的。”也有一些出家人,在世间人们面前自惭形秽,甚至在一些公共场合不敢披上袈裟而换上在家人的衣服,这是尚未对出家一事予以正确、深刻的认识所致。唐太宗言:“出家乃大丈夫之行”,这是抛开世间五欲束缚,追求最崇高真理的象征。《地藏十轮经》中,有出家人较世间诸人尊贵的种种说明,《宝梁经》中,也谕示了应以八法敬重袈裟,即“于身袈裟应起塔想、世尊想、寂灭想、慈想、敬如佛想、惭想、愧想、令我来世离贪恚痴具沙门法想。”因现在佛法势微,世间人见出家人觉得好奇也在所难免,犹如萨迦班智达所言,一群猴子见到人时也会嘲笑人竟然没长尾巴。这从另一面也正说明了我们出家人应以高度的自豪、深切的悲心、精严的戒律、良好的人格,去感化、教育他们,使人人敬僧尊教的风气重现于今朝。生活在人人恣情享乐的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出家一事无法理解,在佛法不兴盛的地方,人们见到出家人时甚至像见到外星人一样新奇。然而出家为僧、专志办道,对于绝大多数追求佛法真谛的人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历史上,出家人的地位一直受到尊崇,如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炀帝)请智顗受菩萨戒,并赐智顗为智者大师,开皇十八年,晋王为智者大师建造了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智者尊隋炀帝为天台宗总持,隋炀帝封智者为国师。唐...国君主唐太宗也曾感叹:“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将相所易为。”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曾是七代帝王之师。五代时吴越王钱镠(852—932),小时曾受高僧洪堙指点,发达后见洪堙必跪拜,称自己为弟子,并大兴佛教,使人心向善,安居乐业。元朝的萨迦班智达、八思巴等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国师。清朝历代帝王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无比地恭敬出家僧人,他们都依止了高僧大德,并拜玉琳、金刚戒等僧人为国师。顺治皇帝在其《出家偈》中有“朕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之句,意即前世出家为僧,只因一念之差,今世没有承继前志,而做了帝王,流露出了无限的懊悔之情。历代名臣如宋代的王安石、元朝的耶律楚材等本身即是佛门居士,事出家人为师。历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维,宋朝的苏东坡、辛弃疾等等,也多与僧人交游,从高僧大德超凡脱俗的气质中受到启发,而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在1987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一次会议上,一语惊人,说自己前世是一个禅宗和尚,为此赵朴初老居士还当即赋词一首。在《红楼梦》等文学名著中,也描述了飘逸清静的出家生活,令人感动,使人向往。在藏族历史上,著名的赤松德赞等国王也是对出家人至诚恭敬,现在世界上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元首常对出家人恭敬礼拜,笔者在1990年亲见不丹国王桑给旺修在上师晋美彭措仁波切前五体投地,恭敬顶礼,以示敬意。这些有地位、有福份的国家元首也对出家人如此恭敬,那更何况我们一般的人们呢?出家以报父母恩关于出家与在家的利弊,《法苑珠林》中有明确的对比:“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极易,如海中泛舟。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实难,如陆地行船。”从世间法上讲,一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家立业,但要从报恩的角度来说,则出家后更能报答父母的恩德。世间上的普通人,一生都忙碌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根本抽不出时间来为父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即使少数人发孝心想为父母做一些善事,但因为不明因果善恶取舍,烦恼业力深重,非仅报不了父母的深恩于万一,反而以自己的愚痴和恶劣行,为父母造下了许许多多的罪业,何况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根本不恭敬孝顺父母,甚至还经常打骂、凌辱父母。怎样才能报得了父母的恩德呢?以佛经的道理,只有出家后精进于佛法的闻思修行,证得解脱的佛果,这样才能究竟报答父母的恩德,因为得到佛果后,自己方有最大的能力帮助父母及无数的众生从轮回苦海中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出家人出家的目的,并不像世间上一般的人,只是为了追求满足此生此世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是为了解决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就像明代憨山大师在《梦游集》中所说:“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所以世间许多人根本不理解出家这种行为,更不懂得出家学佛修行是一件有巨大功德和利益的大事。他们是一味地贪着,就像无知小儿游戏造土房一样,以为在家人过的生活是多么的好,而出家人则是很可怜的。但以修苦行而闻名于世的大成就者瑜伽士米拉日巴,在看见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时,则很感叹地对她们说:“你们世间上的人看见我很可怜,我米拉日巴看见你们世间上的人,也觉得是真可怜!我们彼此相顾两可怜。”如果一个人出家得道,他在家的父母能由此得到很大的功德和利益,所谓:“一人成道,九祖超生。”就是说一个人出家修行证得道果后,非但他今生的父母,而且他往世九代的祖先和父母都会因此而往生到善趣享受无边快乐。比如,唐朝福州玄沙院宗一禅师,俗姓谢,他的父亲捕鱼为生,不幸掉到水里淹死了,宗一禅师因此出家,来报答父亲养育的恩德。有一天他正出去参访时,擦伤脚流出了血,他因此而豁然大悟。后来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父亲来相谢说:“因你出家明心见性的功德的拔荐,我已得生天,所以来通报你这个好消息。”一个出家人,在没有得到佛果之前的修行过程当中,以其戒定慧功德及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就能给亲友带来很大利益。比如在《佛说盂兰盆经》中有目连行孝救母的故事,目连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他用神通观察,见亡母生于饿鬼中,不得饮食倍受饥渴。目连悲痛欲绝,而自己空有神通第一之称誉,只因其亡母业力深重,纵施神通,却不能利益其亡母,后遂请教于佛前。佛陀教以于僧自恣日斋奉十方僧众,以十方僧众的愿力而救母出离了苦海。又据《缁门崇行录》记载,唐朝京城大安国寺的子邻法师,在家时他的母亲不信三宝,不让子邻师出家,子邻师就只好逃离家乡到东都依止广爱寺的广修律师出了家。有一天忽然怀念双亲,乃回家探亲。这时他的父亲已双眼失明,母亲已去世三年了。子邻师乃铺设座具,诵《法华经》,发誓求知母亲死后生到何方。当天晚上,梦见东岳大帝告诉他说:“您母亲死后堕落地狱,现在受各种苦楚。”子邻师悲痛欲绝,遂到阿育王寺佛陀舍利塔前,哀泣礼拜,拜到四万拜,忽然有呼叫子邻法师的声音,抬头仰望空中,看见母亲向他谢道:“承蒙你礼佛陀舍利的功德力,我得以往生忉利天了。”说完就不见了。在藏族的习惯中,只要子女出家,父母就倍感满足,认为已经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南传佛教也有将儿女送至寺院短期出家,使其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习俗,这些都是社会佛法化而产生的良好传统。——摘录自《佛教科学论》 http://www.zhibeifw.com/book/fojiaokxl/main.htm
进一步阅读:
益西彭措堪布关键开示:想出家就出家吧!并非必须父母同意! http://www.folou.com/thread-194985-1-1.html有人因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虽然佛在戒律中规定,在出家前应首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时又指出,若此人发心非常坚定,对家里已无牵挂之心,在寺庙或山林中住满了七天,且在此期间,其家人未作寻找或还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获得戒体,和父母同意后出家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传戒的阿阇黎有一点轻微的支分罪,而这可在半月诵戒忏悔时即得清净。  一般来说,出家是很难获得父母的应允的,但如果因此而退失出家之念,或有人把父母不同意作为不出家的理由,则无疑已因为自己而让生身父母造下了很重的业障。历史上释迦牟尼佛是背着父母去出家修行的,我们熟悉的虚云老和尚、法尊法师等也是背着父母而毅然出家修道的,因此我们应谨慎对待此事,不然学佛尚未有进展,却已增加了父母的业障。佛在《贤愚经》中说,若有人想发心出家,而另外有人给他制造违缘和障碍,使其出家不成功,这恶业极为严重,就象一个人掉进了黑暗一样,他会堕落到漆黑一团的黑暗地狱中受无量痛苦;就象百川汇归大海,恶业果报都集中到了制造违缘的人身上;就象劫末火烧毁须弥山,一点也不剩下一样,对别人出家制造障碍的人会被地狱中的大火烧得一无所余。佛经中还提出,一个人出家的功德等同于建造一千万个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业有如毁坏一千万个佛塔。由此可见,如果自己发心出家或劝人出家,将获得很大的功德。真正发出离心出家的人,前世今生的很多罪业会逐渐消灭,增上自在安乐。——以上节选自益西彭措堪布《走向解脱》 (标题为PBZ所加)
尊者自述轮回恐怖:1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91劫
作者 佚名前言:下面这篇佛教故事,阅后非常令人震撼与感慨,且您心中必会升起一股「出离心」。因为就算再怎么恩爱、亲情、六亲天伦围绕之乐,若不修佛法,亦难免沉沦与流浪生死,一去不复返,在六道中轮回永无出期。且本文一定会激励您,修佛就在当下,若一拖再拖,日后一定会后悔的。感谢阿明师兄的提供与推介,好文章与好朋友分享(请多多转寄,功德无量)。----------------------------释迦牟尼佛进人涅盘后七百年,印度北方的蓟宾国,出现一条凶恶的龙王阿利那,时常兴风作浪扰害人民,造作震天动地的祸患。当时有二千位阿罗汉。发心各尽神力要驱逐龙王阿利那离开国界。 一千位罗汉使出自己最大的柙力,震撼大地的力量,五百位罗汉放射强烈的光明,五百位罗汉造人襌定,运用襌那的定力。联合这样庞大的力量,却不能动弹龙王一丝一毫。正当大家苦恼着,来了一位尊者祇夜多,祇夜多尊者到龙池边,同龙王三弹指喝道:「龙,命你出去,不可再居留此地!」龙王阿利那听了不敢稍迟,即时腾飞离去。 两千位阿罗汉都不了解这是什么原因,这么简单就驱遣牠,有几位罗汉就问祇夜多尊者道:「我们和尊者证得同样的果位,一样断尽烦恼,解脱生死没有差别,一律平等,怎么我们合展所能不能动摇牠,尊者却三弹指就使牠服服贴贴地离开国界呢?」尊者答道:「我从做凡夫以来,严持禁戒,身口意不敢稍犯恶业,以平等无差别的心修持一切法。各位不能动摇牠,那是所修积的功德不同的原故。」降伏龙王阿利那后,尊者祇夜多带了弟于,向更北方继续他的云游。路,很遥远,有的横延在原野上,有的环绕着山腰,那高大的路边树迎着南风在摇曳,尊者一行人走在凉快的树荫下,忽然尊者住脚,抬头望着树上,一只乌鸦停在那儿,尊者注视牠,然后微微笑,点点头。走不多远,弟子们不由疑问道:「尊者!为什么和乌鸦微笑呢?」尊者答道:「到时自当说明。」于是他们又向前走,来到石室城。刚走进城门,尊者的脸色突然变得很惨淡,大家心里都疑惧,都不敢多问。那正是吃饭的时候,他们进城去乞食,等吃过饭出城来,在城门地方,尊者又像进城时惨然变色,众弟于忍不住跪下央求道:「请问尊者,为什么对乌鸦微笑,又在这裹两度失色呢?」尊者长叹一声,以哀怨的神气开口说道:「是九十一劫以前,昆婆尸佛涅盘以后,我转生在一位长者的家里为子。当时志愿出家去学道,可是年迈的父母却说:「且慢,你当知人生不孝,无后为大,你走了,谁来继承我家的宗嗣呢?等娶过亲再说吧!」一家人忙了一段时期,新娘子总算入门了,我又提出出家的要求,父母都说:「假如能养下一个孩子,我们就不再阻止你。」不久,真的生下一个男孩,到了小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我禁不住又要求道:「「现在可以让我达成出家的愿望吧!」父母再也想不出阻止的理由了,于是暗里怂恿孩子来央求,孩于哭着说道:「爸爸你不能走,要不然带我们走,妳不能不要妈妈和我,嗯……」做父亲的被儿子这番连哭带诉的哀求,出家的意志就摇动了,对骨肉亲情生起了眷恋。「我不走,我和你永远在一起。」父亲抚摩着孩子的头,亲切地说道。因为这个原因,我又流浪在生死道中。现在,我用神通看到过去生中的姻亲,虽然曾经恩恩爱爱地相处过,一旦死散却很难相遇,虽然同是沦落在六道中。那树上的乌鸦,就是过去我的儿子,想不到他变成那样子,还算有缘,几十劫后还能见上一面。」尊者说到这裹顿了顿,无限感慨的样子。「那么在石室城外的事呢!」一个弟子插上来问道。「我所以在城门外惨然变色,那是看到一个非常瘦弱的饿鬼的孩子,他哀求我道:『请尊者进城时转告我母亲,说我在这里盼望她求食回来,已等候她七十年了,如今实在饥饿难忍。』我进城后,把话传给饿鬼的母亲。饿鬼的母亲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知道的,进城以来七十年,我无时不在记挂他,可是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生前少和人结缘,也没有植福,很难求得食物,虽然有脓血、涕唾、粪便等垢秽不净的食物,因为我才生产,体力衰弱,每次到手的东西都被有力的鬼伴抢去,这一次我好不容易带了食物,躲躲藏藏赶到城门边,守门的鬼卒又拦着不放我过去,尊者!请您哀怜我们母子,让我们能相见,分吃这一点不净的东西好吗?』我把饿鬼的母亲带出城来,看他们那一付悲欢分食的样于,我内心真难过,不由自主的就问道:『你在这裹多少时间了?』鬼母亲答道:『我不知道在这裹多少时日了,但眼见这座城池,倒塌又建起,建起又倒塌,共有七次了。』唉!我慨叹,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愈是痛苦的遭遇,偏是最长久,一个饿鬼的寿命居然这么长。」尊者这番话,听在弟子们的耳中都恐怖起来,大家不寒而栗,一个人的作为,很可能招致这样可怕的后果,如果不精勤学道,让佛法来轨范心行,万一有所疏忽,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于是他们又向前走,步伐那么整齐,个个精柙饱满,充满了生气,他们很积极地向光明的前程前进。
上一篇:一行禅师:爱的真言
下一篇: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14.html)
======================================================================地狱离普通人并不远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9 10:13:00     
地狱离普通人并不远
  ——一个小姑娘濒死后堕入地狱的真实经历作者:徐冉    一九九八年六月,六十六岁的姜金兰,讲了她的一段亲身经历。    姜居士八、九岁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有一次附近唱大戏,她背着弟弟到戏台跟前去玩,不小心让弟弟在戏台上拉了屎。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得罪了神灵,唱戏的名角大怒,把小姑娘训了一顿,还不依不饶。有人从旁边劝解,你别吓唬她,她是姜善人的孙女,叫她爷爷给神上礼赔罪不就行了。有人把这事学给了姜居士的家里人。    姜居士回家后,她母亲对她说:“妮,过来帮娘搓根线。”小姑娘刚走到跟前,她母亲就用一根布条勒住了她的脖子。用姜居士的话说,她当时是一挣就往外跑。      跑着跑着,没有路了。只见一条大河,黄泥浆水翻翻滚滚,水很黄很混,有很多男的女的光着身子披头散发在里面“洗澡”,一边洗一边还乱嗷嗷叫。小姑娘害怕,一扭头,看见一位老婆婆顶着枣花手巾在卖胡辣汤,这才感到又饥又渴,偎到跟前问:“叫我喝点不?”老婆婆说:“去!没有你的事。”“叫我喝一点。”“一点也不叫你喝,赶紧走赶紧走!”      姜居士再往其它地方一看,只见一些人,正把有的人往油锅里面扔;把有的人挂在铁架子上,像杀猪一样用刀砍;还有两人把一个人的头往磨眼里塞;还有把人大卸八块的;还有把人往石臼里塞……小姑娘吓得直往后退。      这时过来一位老头,雪白的胡子到胸口,紫袍白领,黑口云头紫鞋,拄着一根龙头拐棍,见到姜居士就说:“你这个小闺女,怎么跑到这来啦?到处找不着你。”姜说:“我上哪去?那边还有炸人(烹的意思)的、还有杀人的。”老头说:“上您爷那去。”姜又说摸不着家,老头让她拉着他的拐杖,闭上眼。     她一拉老头的拐杖……只觉得忽地一下子,醒过来了,发觉自己躺在自家的西屋里,脖子上还缠着根布条。这才明白是她母亲因为生气,把她勒死过去了。    她跑到爷爷那里,前后一学,姜善人掉泪了:“我苦命的乖乖,你去的是鬼门关呀!”后来,她爷爷为了感谢“土地爷”搭救(他们认为是土地爷),还烧了一大盘香。  来源:《净土季刊》2003年冬季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249.html)
======================================================================大安法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正确理解
 
 发布:清凉雨 []   日期:2012-1-11 20:19:00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思是我们所执持的阿弥陀佛名号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水里,便能澄清浊水。用这个来比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投到我们凡夫众生浑浊散乱污染的心中,我们的心念亦法尔自然地趋近佛心,因为佛号即是实相,即是阿弥陀佛的心,所以我们的心也一定会像阿弥陀佛那样,具有他的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广大心、光明心,这就是凡心不得不佛,说明这个名号就像清水珠那样的功能作用。“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憨山大师《费闲歌》中说的话。这个偈子意谓:如果不具备信愿,只是口头上去念弥陀名号,也没有信愿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很难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带业横超往生净土,所以才称作“喊破喉咙也枉然”。如果具足信愿持名,虽然内心还有散乱,但也绝对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咙也枉然的。所以这个偈子大家不要随便乱用,不要断章取义,要把前面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信愿持名,虽然散乱,绝对往生;如果没有信愿,只是口念,当然就不能往生,这时候可以说是枉然。这里应当辩识清楚,不可颟顸自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491.html)
======================================================================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传给我们念佛的方法
 
 发布:果林果梅 []   日期:2012-1-4 22:22:00        大势至菩萨讲了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放下,眼不缘色,眼在色法里头放下,耳从声里面放下,我不看、我不听。不是眼睛不看,你看的不放在心上,六根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放下,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古大德教给我们每天拜阿弥陀佛、看阿弥陀佛,供养阿弥陀佛的像是看阿弥陀佛,心里面想阿弥陀佛是忆念,「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都是大势至菩萨教的。所以六根从色声香味触法收回来,不要往外跑。看到喜欢看多看一眼,就往外跑,你的心就跑到外面去了,这个你要守住。净念,净是清净,怀疑不清净,夹杂不清净,不怀疑、不夹杂,相续,这个念佛是声声不断,一句接著一句。大势至菩萨传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去念。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四卷) 2009/12/7 台湾高雄 档名:12-017-2084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4101.html)
======================================================================索达吉堪布:地狱之苦最难忍 不信造恶后悔迟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8 15:21:00   
    在一切痛苦中,无间地狱之苦最为难忍。《地藏经》说:“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若转生无间地狱,那里没有弹指间的安乐,实在难以忍受。《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恶业圆造[《楞严经》讲义中说是六根同造,这种恶业罪过最大,必定堕入阿鼻地狱。其他恶业,则不必入阿鼻狱,《楞严经》云:“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阿鼻地狱,即是无间地狱,此地狱所感受的无量痛苦,经过无量劫仍不能获得解脱。因此,除了无间地狱,没有比这更大的痛苦了。   这是佛陀亲口所说,很多大成就者在《地狱游记》中也讲得很清楚,汉传佛教也有,藏传佛教也有,印度大德的传记中也有。只不过有些人以前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由于孤陋寡闻,对此不太相信,但不相信也是他的事。  以前我家乡有一个人,他在“文革”期间不断造恶业,他说:“地狱不可能存在,如果有地狱、有阎罗法王,你们去转告他,说是我不让你们造善业的,有果报的话,我来承受!”后来他晚年时特别后悔,急急忙忙地造了很多善法,但死了以后,有神通的上师和空行母都说,他在地狱里受煎熬,饱尝无量痛苦。  ……  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被刺而没有歇息,可是他还没有断气,那么你会作何感想?前两天有个癌症患者来到学院,她的内脏全部腐烂了,三四个月了,每天都睡不着,几个道友看到以后,都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可怜。她说自己正在受地狱的痛苦,我说:“绝对不是,跟地狱的痛苦比起来,你这不算什么痛苦。”她吃不下饭,死也死不了,看起来的确很悲惨。然而,她的痛苦远不及时时被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而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与所有地狱中最轻微的痛苦相比,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就连千万分之一也比不上。  我们凡夫人不畏惧地狱,是因为被无明愚痴所蒙蔽,假如真正现见了地狱的痛苦,可能吃都不想吃,睡都不敢睡。圣天论师说过:“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假如凡夫人有神通,能现量了知生死轮回的状况,尤其是自己曾在地狱中的难忍痛苦,那于了知的一刹那,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月称论师也说:“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刹那即昏厥。”可是我们无法回忆这些痛苦,甚至讲到地狱痛苦时,还有些人哈哈大笑,真的很愚痴,非常愚痴!我们每次讲到地狱,想到地狱有无数众生正在感受这样的痛苦,就会觉得很难受,但有些人对自己的轻微痛苦很耽著,对于其它众生的剧烈痛苦,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人只怕恶果,却不知恶果起源于恶因,尤其是大城市很多人,平常任意胡为,只图一时快乐,根本不管地狱的果报。地狱的痛苦,其实超过任何一种痛苦,法王如意宝常引用这个教证来教诫四众弟子,可是你们相续中生起了什么样的境界呢?自己应该反反复复观察。假如对地狱的痛苦不在乎,对地狱众生也生不起悲心,即使你口头上说得再漂亮、行为上再伟大,也是修行的一大失败!    ……   地狱里哪一个痛苦都极为漫长,感受百俱胝[原注:《玄应音义》云:“俱胝,即中土所称之'千万’,或'亿’。”]年也不能止息。即使是痛苦最轻微的复活地狱,用人间的时间来换算,人间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的一日,四大天王天五百年是复活地狱的一日,复活地狱的众生需要在自寿五百年中感受痛苦,寿量长达人间的一万六千二百亿年[3](360×500×360×500×50=1,620,000,000,000年)。  在我们人间,被判无期徒刑的人很可怜,假如他再活100岁,那在监狱里100年也不能出来。然而与地狱相较,他的痛苦微不足道,因为地狱众生乃至恶业没有穷尽之间,绝不会有生命止息的可能,而将一直受苦,无有出期。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159.html)
======================================================================达真堪布:恶趣的痛苦离我们并不遥远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2-1-3 18:29:00    
 
    八热地狱、八寒地狱都是真实存在的,那里的众生所感受的痛苦,我们只能大概地形容、描绘,除非亲自感受,否则没有办法真正知道。一提起这些地狱的痛苦,有些人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可能在想:“能有这么严重吗?是不是佛在吓唬我们?是不是为了让我们精进修行,为了让我们生起出离心讲的方便语啊?不可能啊,哪有冰天雪地?哪有到处燃烧的铁地?那都是谁建的啊?那么多铁都是从哪里弄来的啊?那么大的火是谁烧的,谁在那边工作啊?那是多大的工程啊?谁在给他们发工资啊?”佛在经中讲的,不用安排人来做这些,那是众生自己的业力感召的。有这样的业就有这样的果,都是自然形成的,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     我们从人间的一些事情,也能对恶趣的痛苦略知一二。医院里,有的病人躺在病床上,虽然根本没有活的希望,但是却死不了,一生病就是一生一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感受着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这都是因业力所感。    还有畜生道的众生,它们所感受的痛苦,我们也是可以目睹的。有些人去饭店吃猴子的脑浆,猴子被捆在餐桌下面一个固定的地方,餐桌上面只能看到猴子的头顶,然后把猴子头顶的皮割开,用锤子把头骨打碎,把脑浆从中取出来,然后蘸着油吃。几个小时以后,他们吃好了,服务员才把捆着的猴子拉出来,这时猴子还活着。还有些人把活鱼的内脏掏出后,将鱼放进油锅里炸,这时鱼还没死,还在锅里乱蹦。这还算是轻的,惨不忍睹的事情还有很多。    讲这些恶趣的痛苦,表面上讲的是其他众生,但实际上讲的都是我们自己。以嗔恨心造的恶业是下地狱的因,大家应该仔细地观察自相续,往昔是否以嗔恨心造过恶业?如果有,那么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已经有地狱的种子了,一旦因缘和合,很快就会发芽、结果,也许过几天就要遭受这些痛苦。其实我们过去世中,也无数次地下过地狱经历这些痛苦,我们现在若是不利用人身,不抓紧时间修持正法,将来还要下地狱。我们应该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地狱众生的位置上,要感受那些痛苦,会怎么样?有些人连被热水烫一下都疼得难以忍受,怎么对地狱的痛苦一点也不在乎呢?大家一定要深入地思考、体会,不能当故事听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984.html)======================================================================
念佛,心态一定要正确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13 20:35:00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   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在眉睫,真的会紧张。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觉的时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觉都要提高警觉,比以前值班还要紧张。自己生死交关的时候,那种紧张,我也实在不会形容。对佛,愿力、信力要是不够,碰到那个节骨眼,实在很恐怖。」   后来,师父在修行中渐渐体会出,念佛的心态要对,必须以感恩的心、有信愿的心来念佛,每一声佛号都是涌自感恩、信愿的心,而不是用多少句佛号来跟阿弥陀佛交换往生。师父的开示中说到:「有机会读经,要知道『佛』真正的意思。不可在读经时断章取义,取几个重点,在这几个重点上执着、领会,这很容易产生偏差。如『信愿行』,自己偏到『行』去,然后就在那里计较佛号到底要念几声、念几句,念得很紧张,一点法乐都没有。然后才又担心说:『糟糕!我都没有一心不乱,我是不是不会往生?』结果就是因为『行』不好,以至于连『信』都没有,这就是偏差。没有体会到佛真正的意思──佛要你去极乐世界做什么?你自己为什么要去极乐?佛为什么要你去极乐?『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的大慈悲是没有理由的,只是希望你安乐!只是一心一意要救度你!……同样是信愿念佛,如果观念对了,心态对了,就很轻松愉快;否则的话,连念佛这么舒服的事情都会变成压力。」   师父仔细参究各种净土经典,发现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一段经文,阐述了重要的义理,从经文中可见,是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加佑」,才「令」临终的人,心不颠倒昏乱,正念分明,随佛往生。《悲华经》的经文,对「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描述得更详细。这两段经文,师父曾一再强调,一再开示。师父亦常引用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话:「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与大家共勉。而师父的录音带「毛毛虫变蝴蝶」及此一系列的书,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检讨自己的「信愿」。   师父在病中经历种种病苦和折磨,切身体会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救度众生的伟大和亲切,所以她一生中最大的悲愿就是弘扬弥陀大愿,作阿弥陀佛的广告员──广告阿弥陀佛的各种好处,帮助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永离众苦。师父曾在火车上大声念佛,只为了要让同车的人听闻到这句佛号,而能够「一经于耳,假使百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有位居士曾说:「道证法师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确确实实道出了师父的心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711.html)
======================================================================净空法师法语:见到人做好事,要懂得随喜
 发布:心慧 []   日期:2012-1-18 19:23:00      
1 六道凡夫,说实在话,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看到别人稍稍比自己有一点好的地方,嫉妒心就生起来,自己心里就很难过。 2 心量小,常常会嫉妒别人、障碍别人,这个人决定没有前途。纵然他前生修的福很大、结的缘很广,这一生当中有许多人帮助他,成就依然有限。3 我们要希望自己修行将来没有障碍,一定要记住普贤菩萨的教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叫随喜功德?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有力量,全心全意帮助他、成全他;没有能力,我们心生欢喜,这就是随喜功德。懂得随喜,成人之善,这就是修福,这就是积德。4 佛告诉我们,见到人做好事,你懂得随喜,人家修积多大的功德,你随喜的功德跟他一般大——人家修积很辛苦,你一随喜,功德跟他一样大,你看你占的便宜多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122.html)
======================================================================净空法师:先放下再念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13 8:23:00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宗是主要修学的方法,这是净宗第一条最主要的,你要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他讲得好,印光大师非常赞叹,为什么?古人没有这么说过。他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不要去再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不要讲这些,那些东西愈讲?人愈迷糊。真正懂得经教的人给他讲行,不懂经教的人讲他不懂,听不懂。蕅益大师这句话讲得好!我没有别的念头,在这个世间太苦,活够了,我现在一心一意就想到极乐世界,就想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好!发这个心之后真干,一向专念,我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我专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我就这么一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这叫专念。我还要管这个管那个,那就错了。那些事情谁管?两个人管,一个是菩萨管,一个是凡夫管。菩萨管的时候,他心里阿弥陀佛不中断,什么事都管,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别的事情。别的事情是什么?那是为大家服务,照顾得周周到到,他的佛号没有中断,这是菩萨。另外凡夫管,他就什么都管,管得心里乱糟糟的,阿弥陀佛忘掉了,一句也念不上来了,那是凡夫管。两种人管!我们自己要知道。所以真正护法工作是他自己修成功了,他来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不碍自己往生,就是往生真有把握,不碍往生。那什么?真放下了!对自己来说是真放下。自己没放下,这时就障碍,就产生障碍,决定障碍你往生,决定障碍你念佛,那么你发那个心就不能兑现。发心要用行来兑现,行最重要的是放下,然后才是念佛。不放下,念佛,这个念佛的功夫被那个夹杂破坏了。所以先放下再念佛,这个很重要。念佛是智慧,慧心,放下是戒定。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46.html)
======================================================================绍云老和尚:闭关二十余载的台湾妙莲老和尚(连载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837.html)======================================================================虚云老和尚:黄铁匠的故事
 发布:妙音念佛 []   日期:2011-8-26 21:05:00      
                                  黄铁匠的故事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
  僧曰:“你何不修行呢?”
  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
  
  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别,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
  
  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
  
                         -----云居山方便开示(1955年)虚云老和尚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5423.html)
======================================================================虚云老和尚:在运用中修炼
 发布:佛弟子 []   日期:2011-7-7 4:30:00     
在运用中修炼虚 云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  白云端祥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奋,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修练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则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门,在忙碌申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槌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别,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  我们现在也是整天忙个不休息,若能学黄打铁一样,在动用中努力,有何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云南鸡足山将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具行未出家时,吸烟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圣寺当小工,后来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断除了。虽然不识字,但很用功,课诵《普门品》等,不数年全能背诵。终日种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经,不贪睡眠。在大众会下,别人欢喜他,他不理会;厌恶他,他也不理会。常替人缝衣服,缝一针,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不空过。从朝拜四大名山,阅经八年,再回云南。是时我正在兴建云栖寺,他还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都肯干,什么苦都愿意吃,大众都欢喜他。临命终时,将衣服什物变卖了,打斋供众,然后向大家告辞。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时收了油菜子,他将几把禾秆,于云南省云栖下院胜固寺后园,自焚化去。及被人发觉,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服钩环,虽皆成灰,还如平常一样没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执木鱼引磐,见者都欢喜羡叹。他每天忙个不休息,并没有忘记修行,所以生死去来,这样自由,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摘自《邢台佛教》2010年第4期    上一篇: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文摘48
下一篇:净空法师:当国家受到外敌侵略时否还需要忍辱?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8349.html)
======================================================================净空法师:绝名相,离烦恼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2-26 11:36:00      
    下面这四句话,「绝名相」,名是名词术语,相是现象。我们常讲的,整个宇宙把它归纳不外乎三种现象,第一种自然现象,第二种精神­现象,第三种物质现象,这叫相。现相没有名字,我们为了称呼方便起见给它起个名字,所以名是假名。老子说得很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意思跟佛家讲的异曲同工。名,你了解它,从名裡面你体会到它的义理就行了,不要执着名相,名词不要执­着,假的不是真的。相是现象,五根能接触得到,眼可以看得到,耳可以听得到,乃至于我心可以想得到,这叫六根,它可以攀缘得到的­,这叫相。现在你要制心一处,要把这一切名、一切相放下,绝就是放下,你不能有这个东西。这是学佛人不能不知道的,你能不能成就­,这关係太大了。如果心裡还有这些拉拉杂杂东西,你就不能成就。佛法最后的目标是回归自性。中国传统学术跟这个差不多,《三字经­》上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说「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形容词、是讚歎词,讚歎它圆满,讚歎它真实,­讚歎它完美,没有丝毫欠缺,是这个意思。所以佛家的教育,教你回归本善。回归本善就称你作佛,回归本善还没有达到圆满,称你作菩­萨,菩萨回头了。所以一切名相不要执着。  底下一句,「离烦恼」,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这是什么?精神现象,第一句是物质现象,不要执着物质,第二句不要执着精神,精神­、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假的不是真的。外面的现象能把你这些烦恼引发出来,那你很痛苦,你­心地不清淨。所以一定要晓得离,离就是放下,觉也是放下,放下物质现象,放下精神现象,然后真相就现前,「不生不灭,住于常寂」­。你们想想,生灭是什么?分别、执着是生灭。佛说得很好,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念头起来的。。。  不生不灭这是真的,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就是这个境界。见性是什么样子?他说出来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用现在的话说,没有想到,真性本来是清淨。现在有没有染污?没有,永远不会染污,染污的是阿赖耶,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没有­染污,只是我们一般人有真心不认识它,不会用,全用的是妄心,用的是假的,我们中国人讲虚情假意,佛法裡面讲三心二意。诸位要知­道,三心二意是佛说的,三心就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就是意根、意识,意根就是末那,这是妄的不是真的。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九八集)2011/2/23 档名:02-039-0298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077.html)
======================================================================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6-29 9:21:00 
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         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看《华严经》,功夫用的很好,外号草鞋老公,他不穿其它鞋子,就穿草鞋。说这个皈依弟子对师父恭敬的太狠了也不好,你收这么多的皈依弟子,你要没有得到佛法的实际呀,你避免不了被他转,弄不好会给他当儿子,就这么狠!以前他们说,宁吃千家饭,不受一家供。这个草鞋老师公,他跟曾国藩有缘,他早晚到衙门里,谁也不管,他看他徒弟嘛。那天大家都看见了,他到曾国藩夫人房里,夫人马上就生了个小孩,生下来很聪明,后来书读的也很好,这时候,虚云老和尚就在鸡足山了。    ●曾国藩他跟虚云老和尚是亲戚,也弄不清曾国藩的母亲是老和尚的姑姑,还是老和尚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姑姑,反正他们是亲戚跟老和尚经常来往。老和尚知道草鞋老师公给他当儿子。你说这个人就是功夫好,生死没了还是不行,有功夫只能说有点福报,生死没了,还是要贪染社会上这些五欲。曾国藩他这个儿子贪心好大,十多岁就找了几个女的,虚云和尚是个好意,到他家里找他找了五六次,他不见。就是今生修持好,来生有福报,有福报是有福报啊,福报会造业!     ●老和尚说云南督军唐继尧,他前生也是个和尚,他自己也知道他前生是个和尚,他不是护老和尚的法吗?老和尚劝他:唐居士,你还是出家吧!他说:我过几年再出家,这些事还没办了。你要等到事情办了啊,那事情就办不了啦,结果他还是没出家。你没有一定的受益,你就是知道你前生是个和尚也不行。     ●明朝末年有个汉月,他的文章盖世无双,他著了好多书,名称就叫汉月藏,汉月也算是天童密云悟祖的徒弟,密云悟祖有一个徒弟,就是开归元寺的白光明祖,又有一个破山祖师,他到四川去开双桂堂去了,密云悟祖身边没有合适的人,汉月他就作了主,密云悟祖他是开了悟的人,传佛心印的祖师,他看这个知见不正,贻误后人,没办法,密云悟祖发愿来生要作皇帝,一定要把他搞掉!雍正修大藏,一开始就下令,不管在家出家,大庙小庙,要有汉月的书,一诗一句,赶快交出来,不交查出来那就杀头!     ——摘自《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7435.html)
======================================================================净空法师:什么叫妄语?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25 9:41:00   
     问:什么叫妄语?敷衍或者附和的话是不是妄语?     答:妄语是不诚实,我们今天讲说假话,不是说真话,用心都是不善的。如果你用心是善,欺骗也是正确的,这佛经上有例子。举个例子给我们说明,猎人打猎,追一个猎物,走到三叉路口,不知道它跑哪里去了。这里遇到一个学佛的人,他就问他,你有没有看到我追的猎物?我看到了。走哪里去了?走那边去了。明明这个东西往这边跑,他说走那里去了。救一个动物的命,叫他不做杀生的罪,两个都救了,这个妄语就是开缘,正确的。如果在这个时候,你没有这个智慧,“它往那里去了”,那猎人把它杀掉了;猎人造杀生罪,那个众生的命没有了,你这个不妄语,两方面都害了。这些道理一定要懂,一定是真诚、清净、慈悲,你才有智慧在什么样场合当中应该怎样说话,应该怎样表态,这就是属于后得智。     所以佛法是智慧,在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尽量保持不欺骗,可是这里头要有智慧。你要没有智慧,处处都是说实在话,你会上当,你会被人欺骗,那是你愚痴,你没有智慧。所以,言语是大学问,孔老夫子教学摆在第二科,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你要会说话。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是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佛法是充满了智慧,决定是利益众生,决定不伤害众生,这个言语就是正语,八正道里面的正语,这要懂得。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784.html)
======================================================================蔡礼旭老师:滴水穿石--儿童读经要指读
 
 发布:心源 []   日期:2010-11-4 22:31:00     
 坐都坐好了,对书本恭敬。接下来告诉他们:学问一定要靠平常不断的积累。有一句成语叫“滴水穿石”,石头硬还是水硬?石头。那为什么石头这么硬,居然水可以把它穿过去?为什么?因为它的不断一滴接着一滴,可能到十万滴、百万滴,甚至于更多的时候就能够把它穿过去,以柔克刚。所以这个“滴水穿石”就好比我们求学问,一字一句都要认认真真把它学好、把它读好,到时候你的学问就可以有穿石的力道。所以就告诉小朋友,我们这一只手叫滴水穿石手,每滴一滴,石头快要被我滴破了,我的学问就在这一只手不断专注着指着我念的字当中,每一个字我都把它记起来了,我都把它领会了。所以在读经当中我们都是教孩子,眼睛看书,手指着书,嘴巴跟着念,心也要在,心眼口还有手统统都要专注用上。   
 上一篇:蔡礼旭老师:儿童读经的方法-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4030.html)
======================================================================蔡礼旭老师:儿童读经的方法-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
 发布:心源 []   日期:2010-11-4 22:20:00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这句很重要,读经书的时候必须要很专注,要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第一节课跟孩子上课就会很慎重,先要求他们读经以前一定要坐有坐相,书一定要摆正。当他是用恭恭敬敬的心去读,一开始是这个态度,养成以后终身不改。假如第一次上课就坐的歪七扭八,边坐的时候眼睛还飘东飘西,那就很难得到真实受益。  我们会跟小孩子讲,告诉他们这一本《弟子规》怎么来的,就告诉他:这个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而且还是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用了很大的心,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这一本书成就得来不易。除了这些古人的帮忙,还要杨淑芬老师亲笔把它写出来,你们看写得这么工整。我们不好好学,就对不起这一些长者。除了杨淑芬老师把它写好,还要从很远的地方把它运过来,才能交到我们的手上,我们要好好爱惜。所以有一次,有一个小朋友把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书撞掉下去了,这个小朋友一捡起来赶快把书拍一拍。所以这个叫先入为主。假如你送他书的时候,说:这个人家免费的。你还用扔的扔过去,那你的孩子会不会尊重书?不可能。所以我们都要处处引导,处处以身作则。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4029.html)
======================================================================印光大师对于青年弘法者的谆谆开示(文白对照)
 
 发布:天竺如意 []   日期:2012-1-19 20:03:00     
                   印光大师对于青年弘法者的谆谆开示   
原文
  接手书。不胜感愧。所言大著编撰体裁,足见虚心不恃己见。钦佩钦佩。今之弘法者,每欲引人入佛法。自己先从人行事,则大体已失,何以令人重法。阁下初以仿新法,今尚欲令大众皆不蹈轻法之弊。可谓真得宏法之体统矣。至于印光文钞,文实朴陋不堪。然于初机非无小益。以故数年以来,排印五次,刻板一次板存扬州。徐蔚如在京排两次,上海排一次,光先排一次,今又排一次。四月当可出书,印出者有数万。此次所排,比先多一百二十页,名增广印光文钞。常有寄函要者,知初机发心者,多分不以朴陋见弃也。阁下再为提其要者,分门类为之流布。则校彼全书用费少而利益多,实为不可思议功德。光初出家,见诸知识教人修持,了不提因果伦常等事。致有修持颇好者,或于伦常不能恪尽己分。因是或令不知佛法真理者,多起谤心。光久蓄矫此流弊之心,故于一切笔墨中屡言之。阁下倘不以所言者为赘,似宜即录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助。阁下年未三十,已现衰相。固当舍博守约,专修净业。净业大成,再宏余法,庶得自利利他之实。否则虽能利人,亦非究竟现生获出生死之道。而自己本分事,既不能断尽烦惑,以了生死。又以素未专志净业,或致因通途教义,疑特别法门。则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虽种善根。倘以坯器未火,或被再生之雨为之消灭,则可惜耳。显荫具大慈悲,特恐青年聪明有慧根人失大利益,特为现一可作警策之相。未始非深劝阁下力修净业之真实开示也。——《文钞》之《复李圆净居士书一》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
译文
   收到你写来的信,不尽让人感叹和惭愧。你来信问“大作编撰的体裁”,从这里可以看出阁下虚心求法,不以自己的知见为依恃的态度。钦佩,钦佩。现在弘法的人,每每想要引导人修学佛法,然而自己却先顺从别人做事情,唯恐人家跑掉,这样便是失去了弘法的庄重态势,怎能让人敬重佛法。
   至于印光《文钞》,文字实在是质朴、粗陋不堪。然而对于初学佛的人并非没有小的利益。所以数年来排印过五次,刻板一次,书板存放在扬州。徐蔚如居士在北京排印两次,在上海排印过一次,印光自己以前排印过一次,现在又排印一次。四月就可以出书,这次印刷共有数万本。此次所排印的《文钞》,比以前的多一百二十页,书名叫《印光法师增广文钞》。经常有写信来索要的人。初学佛的人,大多数不会因为《文钞》质朴粗陋而冷落它。阁下再能为《文钞》摘取出精要的开示,分门别类,编印成书,出版流通。这样就比编印全书所须要的费用少而且利益更大,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印光刚出家的时候,见到许多善知识教人修持佛法,完全不提及因果伦常等等做人的根本道理。致使许多修持很好的人,有的人对于伦常道德不能完全尽到自己的本份。因为这样,让有些不知道佛法道理的人,往往生起诽谤佛法之心。印光久已怀有矫正这种流气、弊病之心,所以在所有的文章书信之中屡屡谈到这件事。阁下如果不认为印光的话累赘,或者可以就此编录进书中,用来作为挽回社会风气和人们思想的辅佐。
   阁下年纪未到三十岁,却因为用功过度,精力耗费,已经呈现衰朽之相。所以说应当舍弃博学而谨守简约,专心修持净土法门。等到净土法门修持有所成就之后,再来弘法其他法门,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实际的利益。否则,虽然能够利益别人,也并非是能此生就可以彻底出离生死的道法。而参究自己的真如本性这件事,既然不能断除烦恼惑业,了生脱死。又一向未能专心致志修持净土法门,或者因为倾慕禅宗通途教义,而轻视净土特别法门,便又不能够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带业往生。虽然这一生种植了善根,就好像泥坯还没用火烧制,就被雨淋坏了一样,法身慧命的坯器如果不能了生脱死,或者被再次受生的轮回之雨给它淋坏了,那样就太可惜了。显荫有大慈悲心,生怕年青聪明有慧根的人得不到佛法的大利益,因此特意为大众显现一番可以作为警策的相状。他的一番示现,也未必不是针对阁下深刻劝导极力修持净土法门的真实开示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01.html)
======================================================================净空法师:现代学佛人疏忽的功课
 
 发布:aping []   日期:2011-11-1 15:24:00 《十善业道》是佛说的,这是入门,初学必修的功课。现代学佛人疏忽了,没有从这修,这一条是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十善业道。第一条里面四句话,第一句是孝养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师长,第三句是慈心不杀,第四句修十善业,这四句我们疏忽了。所以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冷静认真的去反省,我们每一天是在造罪业,不是在学佛。你要不认真反省不知道,以为自己还修得不错。为什么十善业道做不到?前面三句没做到,头一个孝养父母没做到,不孝,第二个奉事师长也没有做到,中国谚语所谓尊师重道没做到。为什么不敬老师?对道不重视,因为不敬老师,当然就不重视你所学的道,如果对所学的非常重视,你自然就尊重老师,老师指导你。如何落实孝亲尊师?这个是要做的,给诸位说,都在《弟子规》里头。能够把《弟子规》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就有了根。这个根是什么根?世间法成圣成贤的根,出世间法成佛成菩萨的根,你有了,你才会成就。如果没有这个根,怎么成就法?我们今天修学,根不要了,要好看的。花果很好看,这个大乘经论是花果,四书五经是花果,好看,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没根。有根,这些东西都是智慧,没有根,这些东西都是知识,知识跟智能完全不相同的。知识解决问题是有局限的,而且有后遗症;智慧没有,智慧是圆满的,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西方极乐世界是智能,我们今天的社会是知识,这个是佛弟子要认识得清楚,世间人搞不清楚,学大乘的人很清楚。《弟子规》、《十善业》,你说不学能行吗?一定要认真的去学!「父母呼,应勿缓」,这头一句,父母叫你,赶快答应,引申任何人叫你都要赶快答应,这是用父母来代表,为什么?这是礼貌,这是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开端,这个关系是善是不善,开端是最重要。人与人见面首先打招呼,他有亲切之感,陌生人也会变成亲人,这个世界才有和谐,才不会有冲突、不会有猜疑,你说这句话多重要。大乘菩萨戒经里面佛给我们说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从这几句话里头就能体会到,佛陀是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一切众生。佛是什么样的人?佛是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纯净纯善,没有丝毫缺陷的人,这个人的心态我们应当学习,我们的心态跟他本来是一样,迷了,迷失了。所以佛菩萨的心态是正常的心态,我们今天心态是反常的心态,是错误的心态,我们不从这里学、不从这里扎根那怎么行?净宗同学,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缘起里面就提出五个科目,我们日常生活必须要学习的,要把它做到。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根就是《弟子规》,我们如果把《弟子规》疏忽了,净业三福就等于零,你就学不到,你才晓得这个东西多重要。要是不要儒跟道这两样东西,那就学小乘,小乘太多了,不好学。《弟子规》是儒家的这些大德,把儒家扎根教育搜集在一起,也是集大成,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一千零八十个字。儒家扎根的教育,完全是人道。《感应篇》里面就扩大,不但有人道有天道,《十善业》里头有佛道,所以净业三福第一福,儒释道三个根都在里头。不从这里下手,所以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修得很不错,到临命终时依旧搞轮回不得往生,你的怨恨心就生起来,我修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到极乐世界去?自以为是。佛菩萨把标准摆在你面前,看看条条不及格,你没话好说。佛菩萨不会做这个事情,阎罗王会干这个事情,会把这个东西摆在面前给你看,你服不服?阎罗王有,不是假的,哪里来的?你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他不是假的,你的不善业就会变成那个样子。人为什么不能作佛?不知道利益众生,天天打妄语,你说你造业多重。不学佛没造这个业,学了佛之后天天打妄语,打什么妄语?骗自己、骗佛菩萨、骗众生,每天都干。打什么妄语?你早晚课诵里头不是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吗?众生无边誓愿度是要利益众生,还是自私自利,还搞名闻利养,口头里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实际上没有度众生的心,只有占便宜的心。念念想占众生的便宜,念念在欺骗众生,在把自己养肥,不就干这个事情吗?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个跟利益众生供养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你能怪谁?统统怪自己错用了心。要认真去反省,每天早课,早课的目的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晚课就是反省、就是忏悔,我这一天当中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做对了,要鼓励自己,明天继续干;做错了的事情,明天决定不能干了。要断恶,要修善,要承认自己的习气重。烦恼重,习气重,自己一定要承认,有意无意全犯错了。佛经天天读,境界现前就忘掉了,他不是不知道,知道,是不是明知故犯?也不是,习气在做主,习气在操纵,自己无可奈何,这讲业力,习气就是业力,业力不可思议。依教奉行就能够对治业力,《弟子规》是戒律,根本戒,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十善业道就做到,就不难了。今天十善业道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所以十善业你做不到。这不能不重视,不重视这一生决定空过,那真可惜。在六道轮回下一次再遇到这个缘,不知道到哪一劫。在六道里头轮回,不知道受多少苦,不晓得到哪一劫才遇到。所以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真话,得人身闻佛法不容易!我们这一生抓住、抓紧,一生就成就了。这是人身、佛法之可贵。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439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741.html)
======================================================================俗语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