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井空经典bt10部种子:有备而来自无患(释“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31:44
有个成语叫“有备无患”,这个典故出自《春秋左传》。《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一段话是春秋时的晋国大将魏绛劝导其国君晋悼公时说的。 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如果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做起事来就不会产生什么忧患了。

    还有一句和它非常相近的一句古语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叫我看,何止是粮草先行啊,更须谋划在先!只有高瞻远瞩,统筹兼顾,才有可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古代先民们总结出来的“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思想界、学术界。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实践——理论——实践。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理论产生于实践,同时又指导着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虚妄的,没有理论的实践却又是粗放的、盲目的。

    我认为,我国传统的汉字学就已经是失去了理论指导的盲目的汉字学,很可怕!很危险!准确一点儿说,就是它已经失去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就连传统的“六书”都已经搞不明白了,还谈什么“解字”?今天,我用我独有的方式来尝试着探讨一下“备”字的原初的本义。

    《说文》:“僃,慎也。从人,备声。”

    僃(“备”的旧体)字有金文字样,甲骨文中尚未发现。人们对其金文字样是这样解释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箭袋。箭袋中插着的箭矢尚隐约可见。寓意是人们携带着武器,以防备万一,这就是“防备”的意思了。

    我也暂时还没有查出来,这是哪位专家的高论!叫我看,这种解说有点离谱。您想想看,仅仅有箭是没有什么攻击性的,箭必须和弓配合着使用,才具有进攻力量。“备”字中的“弓”在何处呢?没有“弓”单有“箭”,是远远不行的。既是掂武器防备,那倒不如直接掂枪、掂刀,或掂戈、掂镖,更不如直接掂方天画戟、掂丈八蛇矛,来得干脆痛快些!甚至拎根棍子都比它强一些!

    更何况“备”字也并非仅仅是“防备”之意啊,它还有准备、预备、完备、齐备、设备、装备等意思呀!一个人背着个箭袋,就能表示出这么丰富多样的意思吗?我看它是远远不能的!因此,我断定它不是一个箭袋。不是箭袋,那它又会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不知道您是否在农村待过,而我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小时候是很喜欢帮家里的大人们干活的,特别是家里人烧火做饭的时候,我一方面等着吃饭,一边帮着干点儿活。我常常欢快地抢先占住厨房里炉灶旁边的风箱,在拉动风箱的“胡塔、胡塔”的节奏声中,我幼稚的心灵也像那炉中喷薄四射的炉火一般,充满了激动,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遐想……

                       

    我推测,这个“僃”字中人们过去曾经误认为的插着一支箭的“箭袋”,极有可能就是我小时候特爱拉着玩儿的“风箱”啦!嗯,不错的!一定就是它啦!这一来,我的眼前忽然变得豁然开朗了,所有的曾经困惑人心的疑虑、所有的曾经多年挽着的症结,一下子涣然冰释、迎刃而解了。

    “僃”字配音“bei”,即“贝”也,是说“风箱”就像一个巨大的空心的贝壳。它的防备、准备、预备、完备、齐备、设备、装备等意思,都能从“风箱”的功能、结构、机制、原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解释。就连和它有关的一系列再造的组合文字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了。

    惫,一个人的心脏要是像一台破风箱似地吭哧吃力的话,那他一定是非常地疲惫不堪了。

    鞴,过去的人们曾经普遍使用过的“风箱”,应该就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鞲鞴”了。

    这就是我对“备”字的顿悟式的理解!可爱的读者朋友们,您也开动一下脑筋来想想看,古文字“备”字的本来面目及其来龙去脉,会不会、该不该就如我所说所讲的这样的呢?这正是——

                   未雨绸缪鸟亦懂,人欲行事先谋算。

                   劝君莫做莽撞鬼,有备而来自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