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奇兵hgl磊磊:西洞庭石公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28:57

石公山

  当余等游湖之目的,第一石公山,第二林屋洞,第三缥缈蜂,第四莫厘峰,第五北昂,以次而及。十月十三日,天阴骤冷,忽转西北风。余等欣然起,登舟,并邀勤之君偕行。张两帆绝饱,自早晨八时开船,十一时已达洞庭西山,此三小时间,计行二百余里。余观西山左近,岛屿罗列,有三山、菊山、石山等俗名,形如双鱼相斗,或作鼠形,或作龟形,不知凡几。转过西山之背,房屋骈连,即明月、可盘等湾,驻有少数军队。时石公已在望矣。按石公为西山之一角,属太湖七十二峰之最胜处。游太湖者,不可不游石公,既游石公,即他处可以不游。盖其林木待,洞壑幽奇,确为他处所无也。船行既驶过石公之前,奇石玲珑,沿岸矗列,时是吞吸湖波,遂成“皱瘦透”三字俱备之体质。因思吴门狮子林中所累累者,大抵皆采取于此等地带。宜兴滨湖之处,即无此物。惜乎沿岸均有石滩,舟不能近泊,只可遥望之耳。奇石之上,即为丛树,树中围有房屋,亭台楼阁,高下参差,再间以殷赤秋林,石岩峭立数十丈,夹辅于中。若令李公麟复生,必急为此仙山楼阁之大观也。石公前面,无可上岸,余舟转至山后,泊小港中。斯时风势已平,皓日丽野。余等相偕登岸,过小村上升,路极平整,有门题“石公胜境”,再进有照墙,题“一壑风烟”。转过山前,湖光映面,对山若双鱼形者,适现于前,纵横小山攒簇,又如黑子之点于棋面焉。

   青山红树,到处皆同,而石公之树,尤为遒丽天成,试别其深浅,竟可得数十种之多。倘将高下楼台,饰以金碧,更饶艳冶。明圣湖之小孤山,无此娟媚也。余等既入石公之门,门无题额,有联日:“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路旁一石,似螺形,日石波罗,有孔吹之,其声呜呜然。再进有亭,额日“濑石居”。过亭,两巨石如斧劈,下张如房,木栅为门,有摩崖,日归云洞,祀佛像数尊。座旁有石,空其腹,以物敲之,声谷谷如木鱼。题日“石木鱼”。木鱼之旁,刻有七律一章,乃龙阳才子易实甫之作也。诗云:

   石公山畔此勾留,水国春寒尚似秋。

  天外有天初泛艇,客中为客怕登楼。

  烟波浩荡连千里,风物凄清似十洲。

  细雨梅花正愁绝,笛声何处起渔讴。

   洞颇高敞,约可坐二三十人。后有石罅,无可通。洞之左有亭,日御碑亭,立有康熙御碑。亭前有廊,日望月廊。廊尽,己达门前大道。由此再进,过节烈祠,入石公禅院,历阶而升一平台,建有正殿。台置石栏可坐,正殿祀佛像,一额日“灵山自在”。由殿之行廊,左右可通别室。余等先自左行,入门,日翠屏轩,轩中有联日:“归云洞里云千叠,明月湾头月一轮。”轩之对面,日浮玉北堂,亦有联,日:“秋献春岩,百变湖光苍莽外,渔帆雁阵,四围风景画图中。”再左,有关帝楼,下祀关帝,楼上空无所有,一额日“大慈悲父”。凭窗纵眺,山色湖光,飞青送翠。时正波平如镜,意暖于春,睹此美景良辰,殊有恋恋不舍之意,徘徊约三十分钟始下。楼后有甬道,一小门通之,拾级上升,约数十级,得‘亭,建立峭崖之巅.亭额曰“断山”。由此右行,愈上愈高,盘嶝岩而上,又有一亭,前有栏,凭栏可望前湖,为院中之最高处,亦石公之最胜处也。亭额日“来鹤”,有联日:“鹤曾来处亭犹古,云自能归洞益灵。”立观移时,乃由原路下,返至正殿。从廊之右入,即为节烈祠后身,天井中墙上写有节孝等黑字,大至七八尺以上。过节烈祠再右行,上升石崖之平顶,建柯小楼如船,题为“柏舟”工字。入船,有额曰“架壑”。登其楼,旁依峭壁,外吸湖光,亦件处也。禅院中一老僧陪行,据云崇明人,颇练。坐谈仃顷出院,依大道前行,石牌坊颇多,借以装点湖山,亦殊不恶。自一石坊斜进,石壁如城,有一洞,洞门高而方,又似城之门。入门,见门壁大书“夕光洞”三字。按夕光洞,古称寂光涧,与归云洞东西对峙,归云在西,寂光在东。其石壁如城者,为联云嶂。夕光颇高爽,较归云为大。其后义有一石罅,斜上甚深,人若撑罅两壁可上登。崔臀先登,移时即不见。余以石滑未能追踪,俟之许久,崔髯始下。据云,此石罅可由以升登山顶,上段通天光,圆孔如瓮,不啻如瓮中出也。夕光洞外壁卜有大“寿”字,方径及丈,为明时王文恪公鏊所书。以次向东,摩崖甚多。北转,有“步云梯”二字,略现阶级,然已模糊难辨。由路下降可达湖滩,余等环滩巡行,滩有白石平场,长约二三十丈,广约十余丈,无碎裂痕,玉净可爱,似为千人矶。场之北,有二大石对立,一高一矮,湖水在中间激荡,汩汩有声,俗名石公石婆。崔髯升登高者之巅。由此再北行,大石踞滩更多,有中露一线者,俗名一线天,均可盘行而过。其最大至十余丈之石,平顶如坡者,题为明月坡,皆可观。再进无路,乃返山原路下山。抵泊向处,见高坡上有寺院,即登坡一观,题名满愿庵。入之,比丘尼数人招待旌殷,出瓜子香蒋供客。询其庵名之由来,据称施主蔡姓立愿创建十庵,此其第十所,故以满愿名,志事实也。谈话移时,乃辞出,归舟夜饭,宿于舟次。记清时汪尧峰先生,有游石公山诗,状石之奇,如掌上螺纹,余最喜读之,今亲见其状,特为附录,以供阅吾记者之参考:

  尝闻石公山,名称习已熟。

  兹游下笋舆,缓步向前麓。

  山色围暖翠,湖光漾晴绿。

  万花惹衣袂,橘刺碍巾幅。

  所遇石渐奇,一一烦记录。

  或如城堞连,或如屏障曲。

  或平若几案,或方若棋局。

  虚或生天风,润或聚云族。

  或为猿猱蹲,或为羊虎伏。

  或如儿孙拱,或如主宾肃。

  或深若永巷,或邃若重屋。

  色或杂青苍,纹或蹙罗毅。

  累累高复下,离离断还属。

  旷或可振衣,仄或危容足。

  既疑雷斧劈,又似鬼工筑。

  不然湖中龙,蜕骨堆深谷。

  天公弄狡狯,专用悦人目。

  芳草络根浅,孤松旋顺秃。

  欹生上鼯鼠,嵌空悬蝙蝠。

  玩之渐忘返,苦被同游促。

  平生解爱石,拜揖每匍匐。

  急欲买兹山,诛茅架椽竹。

  为谋吾巳决,不假龟策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