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歼灭多少日军:柔弱胜坚强 无为胜教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10:15

摘要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力量可以驱使世界上所有最刚强的力量。这种力量出自无形,能深入到毫无缝隙的事物核心。因而我就明白清静无为的好处。不靠言论的教化,自然施为的好处,天下很难有比它更好的。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我们从一般物性的原则上说,似乎都是坚强胜柔弱。柔弱要胜过坚强,看起来是需要一定的场合和时间的配合的。柔弱和坚强似乎应该是互胜的。我以前就曾经认为只不过是因为世人普遍都知道坚强胜柔弱的道理,所以老子要强调柔弱也是可以胜过坚强的那不为人所注意的一面。
  
  其实从根本上说,的确是柔弱胜坚强的。那些被“坚强”胜过的“柔弱”其实是因为它们都不够柔弱,还含有坚强的因子,那实际上只是“大强”克“小强”,而不是坚强胜柔弱。柔弱要胜过坚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坚强没有用武之地,就是不要和坚强者在它最强的一点上硬碰硬。
  
  柔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善于化解外力、转移外力、借用外力,从而达到即使“弱”也能“小力胜大力”、“无力胜有力”的效果。“小力胜大力”是我让敌人的“大力”处处落空,而我的“小力”却能击中要害;“无力胜有力”是我不但让敌人的“大力”不能伤害到我,反而还借力打力,还伤他自身。这是武学中很高的境界——四两破千斤。
  
  柔是需要“内功”的,至柔就更加需要精深的内修功夫。通过内修,才能了解“道”这个宇宙根本法。了解了“道”就等于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世间万物。这就是“知己知彼”,所以才能“百战不殆”。
  
  任何坚强的东西都必然是有形的东西,有形的东西才能说它坚强。但是有形的东西尽管有它最强的一面,也必然会存在最弱的一面。最有效的打击和摧毁,就是针对它的最弱的一面下手。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什么是经典的战略思想?也就是因为他找到了日本侵略者最弱的一环:国家太小,因此无论人力和资源都极有限,所以消耗不起。即使没有美军、苏军的最后参战,日本也是会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手里的。获得最终的胜利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因为打不起持久战是日本的“死穴”,而“死穴”的意思就是明知道那是“死穴”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补救的。
  
  不但是战争,其实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万事万物,关键是看你有多大的“柔”功,看准地方,选好方法,用好力量,那么就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而“柔”到了极处,就可以“驰骋”天下一切“坚”的东西了。
  
  “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这两句话就是“柔”的精髓。简单的说,就是“神出鬼没”。在兵法上就是“无形胜有形”:敌人不知道会在哪里和我进行决战,所以只能步步为营、处处分兵,貌似强大而其实处处薄弱。而我尽管整体力量薄弱,但我可以决定在哪里、在哪个时间上以最有利我的方式与敌人展开决战,那么我就似弱实强。
  
  这既是共产党领导的当年敌后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思想,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解放战争基本思想。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杰出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所以共产党的军队才能不断地以弱胜强,才能创造人类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战例。
  
  从“道”的角度来说,“柔”才是最符合“道”的。因为“气”的运行要旨就是要“柔”——“抟气致柔”。而“气”在这个宇宙之中就是“出于无有,入于无间”的,而且“得气者生,失气者死,气多者旺,气弱者衰。”简单的说,“柔”才能“得气”,“柔”才能获得宇宙最根本的力量,“柔”才是运用宇宙根本力量的最有效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柔”能从根本上胜“坚”的道理。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和“无为之益”说到头就是要“柔”,而“柔”的根本就是要服从于“道”。要服从于“道”,首先就要通过内修去了解、认识“道”。了解、认识“道”的过程就是一个尊重自然和顺其自然的过程,就是一个排除了人的主观意愿而以客观世界的法则为行事依据的过程。
  
  只有完全地遵循“道”,完全地以客观规律为准绳,才能真正看明白世间万事万物的内在属性和相互关系,才能拥有正确的、从根本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智慧,才能把“柔”做到极处,才能“驰骋天下之至坚”,才能实施“不言之教”,才能获得“无为之益”,才能在正确的时机、正确的场合、以正确的方式与正确的对象开展正确的活动,从而获得最广泛、最长远的根本利益。——这才是“天下希及之”的啊!